第 1 章
六月初,正热的时节。徐令叔携家中女眷、幼童由扬州城迁往蜀地,连同一辆马车已经走了半月。
此时,杲日当空,热灼难煎,一路上青草的草尖已被晒的蔫黄,人自也不好受,若无祛暑的药饮吊着,只怕人都会倒在半路。
徐令叔的庶女徐青秀因每日的药饮分给父兄和幼侄,便在路上倒下过,幸而遇到问诊而归的大夫,这才将人救活过来,又在路上歇了两天才痊愈。
只是并未有人知道,在大夫诊治徐青秀之前,她身体的灵魂已经换了。现在的徐青秀不是徐家不起眼的庶女,而是把八零年代贫困山区出生,靠自己白手起家,一路将家乡农产品发扬光大、带着家乡脱贫致富的女强人。
徐青秀好日子没过几天,就接手了这副烂牌,徐家曾经荣华富贵的好日子一天没过,这会儿刚穿过来就差点被卖出去换银子,心情自然不好,一路上比晒干的草还蔫儿。
祖母因是这个家的大家长,何况又年迈,自然占了唯一一辆马车的座子。徐令叔的正妻黄氏看着眼馋,又不敢发泄,只能对旁人宣泄着逃债辛劳的怒气。
“眼瞧着全家都吃不上饭了,这会儿把青秀卖个好人家,这是为她好,一来咱们能换点银子为日后打算,二来青秀身子不好,还有好几日的路程呢,看她这样也撑不住的。我们全家再寻觅寻觅,给青秀寻个好主家吧。”
黄氏上面一个丈夫一个婆婆,下面一个亲生的女儿和两个亲生儿子和一个儿媳妇,还有一个小侄子、一个早死外室的庶子。整个徐家,黄氏能朝谁发泄?不就只有徐青秀这个无关紧要的庶女,和在家里全无地位的姨娘胡氏。
胡氏是徐青秀的生母,她就这么一个孩子,饶是再窝囊,也不得不说点什么了,但还没张口,黄氏反倒先发制人:“说起来,我这胡家妹子也没过过几年好日子,身体孱弱终日吃药便罢了,现在还连累和我们徐家一块奔波躲债。老爷何不放了人,给胡妹妹找个踏实能干的庄户,让她去做正头娘子,总好过跟着我们吃苦的强。”
徐青秀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说的好听是什么正头娘子,其实不过是找个年纪大些娶不着媳妇的穷户卖了,得点散碎银子罢了。
徐青秀已经习惯黄氏撺掇着卖她的事情,她并不想分辨,不过黄氏并不只意图卖她,还要张罗卖她的生母胡氏,这徐青秀就有点看不过去了。
宅子都没了,能在这种环境下,还孜孜不倦搞宅斗的也就只有黄氏了。
忽听见拐杖捶地的声音响起,徐家老祖宗开口说了话:“咱们徐家那是扬州城的富户,又有亲戚在朝中当差的,虽不算显赫人家,却也是有头有脸的。而今不过一时落魄,便张罗着卖女儿,这传出去以后我的脸往哪里放。”
徐令叔舍不得卖温柔体贴的胡氏,倒是想把青秀卖了回点银子把钱赢回来,大不了以后就称她病死了,谁又能知道。不过老祖宗年纪大了,疼惜小辈一点,执意护着,他也不敢说什么。
老祖宗又道:“你们把家产糟蹋光了,还总想着典当啊、卖人啊什么的,那能捞几个子的,不如好好想想以后怎么赚银子把家底赎回来吧。否则我就是死了,都不知九泉之下怎么跟你爹交代啊!”
徐令叔更不敢回应这话,垂头丧气地息了声。这个家是因为他一时贪赌,被人设局给搞垮,他本就没脸,听了老祖宗这话就更羞愤了。
徐令叔不敢说话,黄氏自然也只能笑眯眯地回道:“娘说的是。”
一路上没人再敢提卖人的事情,倒是为了吃饭住店典当了不少的首饰和衣服,当前最重要的当然是过下去,对此老祖宗也没什么意见。
徐家人虽然过得富贵,但终归有些不合,除了正房和妾室本就水火不容,黄氏和老祖宗的婆媳之间也有些矛盾,夫妻从前也未必有多和睦,至于嫡庶之别这些在贫困的环境下愈发被放大。
如今一家人已经到了一日无言,相看两厌的地步,气氛十分压抑静默。
终于在一家人即将分崩离析时,徐家庄到了,此处位于蜀地一落后村落,别说跟繁华的扬州城没法比,就是连一些好点的村子都比不上。
徐青秀到的时候,只觉得浑身一僵,差点梦回自己小时候出生的贫困山区。其他人的脸色也不大好,那种如坠冰窟的感觉让周围的温度都凉了几个度。
不过大家都太累了,只想快点回去休息,所以便没说什么,又紧赶慢赶地走了一段路,终于到了徐家的老宅。
老宅在徐家发达后曾翻新过一次,因才过去七八年所以看着并不算旧,只是不知为何老宅看上去十分有烟火气。不光门是虚掩着的,透过门缝看去,院子里连杂草都没有,甚至窗户里还飞出袅袅炊烟。
“爷爷,你是不是走错人家了,这里不像没人住!”三岁的侄子墨儿扯住徐令叔的衣角,软软地问道。
徐令叔从墨儿他娘陈氏手里抱过他,既是对他解释,也是对所有人解释,“这老房子要是没人气,没多久就塌了,所以爷爷就让咱远房二叔家里的儿子跟媳妇搬过来住着,等咱们家啥时候回来他们就让出来了。”
徐青秀听见徐令叔这话,心里直犯嘀咕,这房子人家都住了这么久了能心甘情愿让出来吗?毕竟如果徐家不回来,山高水远的,这房子迟早是人家的。
果然,当徐令叔敲门进去后,那院里正干活的两口子见着一家人大包小包地进来,便猜着了他们来的目的,脸登时垮了,后来虽然脸色变了,但徐青秀能看出来他们是强撑着挂上的笑脸。
“呦,徐叔怎么来了,也不说一声?这是回来祭祖还是...?”徐富贵的老婆王氏先反应过来,第一句话就是关心徐令叔回来的目的。
其实,在看到徐家众人衣衫不整,面容憔悴后,她心里已经猜的八九不离十了,但还是要不死心地问问。
徐令叔就直接说了:“家里的生意出了点问题,家道中落,只好回到祖宅暂且安顿,他日再寻东山再起的法子。如今我们回来了,一家子上下十口人,总得有个落脚地,所以这房子......”
听到徐令叔果然是回来争房子,王氏心里甭提多难受了,笑意几乎凝在了脸上。
徐富贵到底是山野村夫,也不讲那些弯弯绕绕的客套话,直接就说了:“徐叔,虽然说这房子是你家的,但是您哪能说回来就回来啊。这房子我们腾总要时间吧,东西都在里面摆着呢。”
王氏用手肘戳了戳徐富贵,又瞪了一眼,脱口而出,“腾什么腾。”
徐青秀默默叹口气,这家人果然是不想把房子还回来。
徐令叔在城中混久了,又做生意,这说起话来难免就要比别人客气周全些,只是有理有据地说道:“事发突然,所以来的匆忙了些。都是自家人,侄子尽可慢慢收拾,过几日我再来收房,这些时候我便只好去劳烦一下你爹才是,一家这么多口人、又有几位女眷,实在不能在外面过夜。”
徐富贵用舌头顶了顶腮帮,将肩膀上干活时搭的抹布愤愤扔在磨盘上,没好气道:“徐叔,哪有你这么做事的,当初你说要去城里发大财,那是一点没想起我们这些庄里的穷亲戚,现在混的差了,又要来房要地的。这房子我们都住了这么久了!放别人眼里可不就是我们的了吗?”
黄氏看乡下的房子一时要不回来,急道:“哎?侄子怎么能这么说!这房子我们徐家是白给你住了几年,重新修葺的时候也没让你出过一点力,家里的几亩地也是白白与你耕的,收成全部归你啊。当时你搬进来的时候想必也很高兴吧,你们已经捞了不少便宜了,现在我们不过是收回来,这是理所应当的事!”
老祖宗把拐杖往下杵了杵,气得骂道:“你们这些乡野小辈,我们家还没死光呢!难道你们就要侵占我们的家产不成?我看告上官府,地契在我们手上,你们能讨什么好!”
“什么侵占,别说那么难听。房我住的,地我耕的,你说收回来就收回来,把我当你们家看家的奴才不成了?”
“......”
徐青秀眼看着两方乱糟糟地闹成一团,你来我往的,然而全家十口人愣是没骂过别人家两口人。
她扶额苦笑。她家里一直嚷着报官,还讲理明辨,而人家满嘴歪理,压根没听那些理论,反而吃准了天高衙门远,就算报官官家也懒得搭理他们这桩麻烦事。而且他们有时村里常住民,一旦闹起来,村里人都会帮他们。
这种事情,徐青秀曾经经历过无数次。她还记得,那时她支了个瓜棚卖瓜,不想村民记恨她种瓜赚钱,半夜里偷进瓜棚将她的瓜偷抢了一干二净。她报警也没用、养的狗还被毒死了。
之后她才想了个办法,她把瓜棚点了,还自己烧伤自己,对外说有偷瓜贼偷瓜不成,被发现还想烧死她。后来放火的人一直没查出来,但从那次之后谁都怕沾染放火害命的人命官司,再也没人来过她的瓜棚偷瓜。
穷乡僻壤出刁民,若只是一味跟他们讲道理,是劝服不了他们的。徐青秀见情势难以收场,脑子迅速想了一个办法。
她推开人群走出去,到两个嫡出的哥哥跟前,说道:“我觉得富贵哥哥说的不无道理。”
人群经过短暂的噤声之后,纷纷开始指责徐青秀。徐廉、徐褚两个兄弟几乎想要开口怒骂徐青秀,然她话锋一转,又道:“富贵哥哥岂能白白住我们家的房子,耕我们家的地,那不成我们家的家奴了。女儿认为,富贵哥哥应该按照这房子租价缴纳租金,另外,富贵哥哥应该把这些年地上的收成如数还给我们家,这才是亲戚们的道理。”
“你!”徐富贵和王氏听后,一口气差点没上来。
俗话说,要想开一扇窗就要把屋顶掀了,人都是喜欢折中的。
徐富贵恼羞成怒道:“我还没问你们家要房子的打理费,这些年我维护洒扫这房子,才没让这房子倒塌,我干的早就比房子值钱了。而且地不种不就荒了?就是因为我们家,你们回来才有现成的房子和地,理应你们家给我们钱才对吧。”
“现成的房子和地?这么说富贵哥要把我们家现成的房子和地还回来了?”徐青秀笑问,但见徐富贵还要反驳,便出声制止他,“富贵哥。我们两家各退一步,我们不要租金和收成,你也别要我们家的钱。否则两家闹起来也怪不好看的,你瞧我们家,落魄成这样,什么都没了,已经走到了绝路。”
她勾勾嘴角,“你要是非逼死我们,反正左右活不成,我们家里三位兄弟如今正是年轻力壮的年纪,肯定是要和你们拼命的。咱们两家是亲戚,何苦闹成这样呢?”
见徐青秀这样,徐家三个兄弟再傻也懂了,既然道理讲不通,必要时候就必须用武力解决,他们做出一副摩拳擦掌的架势,向着徐富贵那边逼近了一步。
徐富贵原本叫嚣的气势熄了一半,面对一家十口,三个精壮的男丁,饶是他是个干粗活计的壮汉,也不得不退让一二。
他转着眸子一想,徐令叔一家人要不是被逼到绝路也不会回这个乡野之地,要是这田地和房子都没了,那就真是什么都没了,弄不好会做出什么事情。
这事他们家本来就不占理,要把人逼急了,做出不要命的事,那就悔之晚矣了。
此时,杲日当空,热灼难煎,一路上青草的草尖已被晒的蔫黄,人自也不好受,若无祛暑的药饮吊着,只怕人都会倒在半路。
徐令叔的庶女徐青秀因每日的药饮分给父兄和幼侄,便在路上倒下过,幸而遇到问诊而归的大夫,这才将人救活过来,又在路上歇了两天才痊愈。
只是并未有人知道,在大夫诊治徐青秀之前,她身体的灵魂已经换了。现在的徐青秀不是徐家不起眼的庶女,而是把八零年代贫困山区出生,靠自己白手起家,一路将家乡农产品发扬光大、带着家乡脱贫致富的女强人。
徐青秀好日子没过几天,就接手了这副烂牌,徐家曾经荣华富贵的好日子一天没过,这会儿刚穿过来就差点被卖出去换银子,心情自然不好,一路上比晒干的草还蔫儿。
祖母因是这个家的大家长,何况又年迈,自然占了唯一一辆马车的座子。徐令叔的正妻黄氏看着眼馋,又不敢发泄,只能对旁人宣泄着逃债辛劳的怒气。
“眼瞧着全家都吃不上饭了,这会儿把青秀卖个好人家,这是为她好,一来咱们能换点银子为日后打算,二来青秀身子不好,还有好几日的路程呢,看她这样也撑不住的。我们全家再寻觅寻觅,给青秀寻个好主家吧。”
黄氏上面一个丈夫一个婆婆,下面一个亲生的女儿和两个亲生儿子和一个儿媳妇,还有一个小侄子、一个早死外室的庶子。整个徐家,黄氏能朝谁发泄?不就只有徐青秀这个无关紧要的庶女,和在家里全无地位的姨娘胡氏。
胡氏是徐青秀的生母,她就这么一个孩子,饶是再窝囊,也不得不说点什么了,但还没张口,黄氏反倒先发制人:“说起来,我这胡家妹子也没过过几年好日子,身体孱弱终日吃药便罢了,现在还连累和我们徐家一块奔波躲债。老爷何不放了人,给胡妹妹找个踏实能干的庄户,让她去做正头娘子,总好过跟着我们吃苦的强。”
徐青秀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说的好听是什么正头娘子,其实不过是找个年纪大些娶不着媳妇的穷户卖了,得点散碎银子罢了。
徐青秀已经习惯黄氏撺掇着卖她的事情,她并不想分辨,不过黄氏并不只意图卖她,还要张罗卖她的生母胡氏,这徐青秀就有点看不过去了。
宅子都没了,能在这种环境下,还孜孜不倦搞宅斗的也就只有黄氏了。
忽听见拐杖捶地的声音响起,徐家老祖宗开口说了话:“咱们徐家那是扬州城的富户,又有亲戚在朝中当差的,虽不算显赫人家,却也是有头有脸的。而今不过一时落魄,便张罗着卖女儿,这传出去以后我的脸往哪里放。”
徐令叔舍不得卖温柔体贴的胡氏,倒是想把青秀卖了回点银子把钱赢回来,大不了以后就称她病死了,谁又能知道。不过老祖宗年纪大了,疼惜小辈一点,执意护着,他也不敢说什么。
老祖宗又道:“你们把家产糟蹋光了,还总想着典当啊、卖人啊什么的,那能捞几个子的,不如好好想想以后怎么赚银子把家底赎回来吧。否则我就是死了,都不知九泉之下怎么跟你爹交代啊!”
徐令叔更不敢回应这话,垂头丧气地息了声。这个家是因为他一时贪赌,被人设局给搞垮,他本就没脸,听了老祖宗这话就更羞愤了。
徐令叔不敢说话,黄氏自然也只能笑眯眯地回道:“娘说的是。”
一路上没人再敢提卖人的事情,倒是为了吃饭住店典当了不少的首饰和衣服,当前最重要的当然是过下去,对此老祖宗也没什么意见。
徐家人虽然过得富贵,但终归有些不合,除了正房和妾室本就水火不容,黄氏和老祖宗的婆媳之间也有些矛盾,夫妻从前也未必有多和睦,至于嫡庶之别这些在贫困的环境下愈发被放大。
如今一家人已经到了一日无言,相看两厌的地步,气氛十分压抑静默。
终于在一家人即将分崩离析时,徐家庄到了,此处位于蜀地一落后村落,别说跟繁华的扬州城没法比,就是连一些好点的村子都比不上。
徐青秀到的时候,只觉得浑身一僵,差点梦回自己小时候出生的贫困山区。其他人的脸色也不大好,那种如坠冰窟的感觉让周围的温度都凉了几个度。
不过大家都太累了,只想快点回去休息,所以便没说什么,又紧赶慢赶地走了一段路,终于到了徐家的老宅。
老宅在徐家发达后曾翻新过一次,因才过去七八年所以看着并不算旧,只是不知为何老宅看上去十分有烟火气。不光门是虚掩着的,透过门缝看去,院子里连杂草都没有,甚至窗户里还飞出袅袅炊烟。
“爷爷,你是不是走错人家了,这里不像没人住!”三岁的侄子墨儿扯住徐令叔的衣角,软软地问道。
徐令叔从墨儿他娘陈氏手里抱过他,既是对他解释,也是对所有人解释,“这老房子要是没人气,没多久就塌了,所以爷爷就让咱远房二叔家里的儿子跟媳妇搬过来住着,等咱们家啥时候回来他们就让出来了。”
徐青秀听见徐令叔这话,心里直犯嘀咕,这房子人家都住了这么久了能心甘情愿让出来吗?毕竟如果徐家不回来,山高水远的,这房子迟早是人家的。
果然,当徐令叔敲门进去后,那院里正干活的两口子见着一家人大包小包地进来,便猜着了他们来的目的,脸登时垮了,后来虽然脸色变了,但徐青秀能看出来他们是强撑着挂上的笑脸。
“呦,徐叔怎么来了,也不说一声?这是回来祭祖还是...?”徐富贵的老婆王氏先反应过来,第一句话就是关心徐令叔回来的目的。
其实,在看到徐家众人衣衫不整,面容憔悴后,她心里已经猜的八九不离十了,但还是要不死心地问问。
徐令叔就直接说了:“家里的生意出了点问题,家道中落,只好回到祖宅暂且安顿,他日再寻东山再起的法子。如今我们回来了,一家子上下十口人,总得有个落脚地,所以这房子......”
听到徐令叔果然是回来争房子,王氏心里甭提多难受了,笑意几乎凝在了脸上。
徐富贵到底是山野村夫,也不讲那些弯弯绕绕的客套话,直接就说了:“徐叔,虽然说这房子是你家的,但是您哪能说回来就回来啊。这房子我们腾总要时间吧,东西都在里面摆着呢。”
王氏用手肘戳了戳徐富贵,又瞪了一眼,脱口而出,“腾什么腾。”
徐青秀默默叹口气,这家人果然是不想把房子还回来。
徐令叔在城中混久了,又做生意,这说起话来难免就要比别人客气周全些,只是有理有据地说道:“事发突然,所以来的匆忙了些。都是自家人,侄子尽可慢慢收拾,过几日我再来收房,这些时候我便只好去劳烦一下你爹才是,一家这么多口人、又有几位女眷,实在不能在外面过夜。”
徐富贵用舌头顶了顶腮帮,将肩膀上干活时搭的抹布愤愤扔在磨盘上,没好气道:“徐叔,哪有你这么做事的,当初你说要去城里发大财,那是一点没想起我们这些庄里的穷亲戚,现在混的差了,又要来房要地的。这房子我们都住了这么久了!放别人眼里可不就是我们的了吗?”
黄氏看乡下的房子一时要不回来,急道:“哎?侄子怎么能这么说!这房子我们徐家是白给你住了几年,重新修葺的时候也没让你出过一点力,家里的几亩地也是白白与你耕的,收成全部归你啊。当时你搬进来的时候想必也很高兴吧,你们已经捞了不少便宜了,现在我们不过是收回来,这是理所应当的事!”
老祖宗把拐杖往下杵了杵,气得骂道:“你们这些乡野小辈,我们家还没死光呢!难道你们就要侵占我们的家产不成?我看告上官府,地契在我们手上,你们能讨什么好!”
“什么侵占,别说那么难听。房我住的,地我耕的,你说收回来就收回来,把我当你们家看家的奴才不成了?”
“......”
徐青秀眼看着两方乱糟糟地闹成一团,你来我往的,然而全家十口人愣是没骂过别人家两口人。
她扶额苦笑。她家里一直嚷着报官,还讲理明辨,而人家满嘴歪理,压根没听那些理论,反而吃准了天高衙门远,就算报官官家也懒得搭理他们这桩麻烦事。而且他们有时村里常住民,一旦闹起来,村里人都会帮他们。
这种事情,徐青秀曾经经历过无数次。她还记得,那时她支了个瓜棚卖瓜,不想村民记恨她种瓜赚钱,半夜里偷进瓜棚将她的瓜偷抢了一干二净。她报警也没用、养的狗还被毒死了。
之后她才想了个办法,她把瓜棚点了,还自己烧伤自己,对外说有偷瓜贼偷瓜不成,被发现还想烧死她。后来放火的人一直没查出来,但从那次之后谁都怕沾染放火害命的人命官司,再也没人来过她的瓜棚偷瓜。
穷乡僻壤出刁民,若只是一味跟他们讲道理,是劝服不了他们的。徐青秀见情势难以收场,脑子迅速想了一个办法。
她推开人群走出去,到两个嫡出的哥哥跟前,说道:“我觉得富贵哥哥说的不无道理。”
人群经过短暂的噤声之后,纷纷开始指责徐青秀。徐廉、徐褚两个兄弟几乎想要开口怒骂徐青秀,然她话锋一转,又道:“富贵哥哥岂能白白住我们家的房子,耕我们家的地,那不成我们家的家奴了。女儿认为,富贵哥哥应该按照这房子租价缴纳租金,另外,富贵哥哥应该把这些年地上的收成如数还给我们家,这才是亲戚们的道理。”
“你!”徐富贵和王氏听后,一口气差点没上来。
俗话说,要想开一扇窗就要把屋顶掀了,人都是喜欢折中的。
徐富贵恼羞成怒道:“我还没问你们家要房子的打理费,这些年我维护洒扫这房子,才没让这房子倒塌,我干的早就比房子值钱了。而且地不种不就荒了?就是因为我们家,你们回来才有现成的房子和地,理应你们家给我们钱才对吧。”
“现成的房子和地?这么说富贵哥要把我们家现成的房子和地还回来了?”徐青秀笑问,但见徐富贵还要反驳,便出声制止他,“富贵哥。我们两家各退一步,我们不要租金和收成,你也别要我们家的钱。否则两家闹起来也怪不好看的,你瞧我们家,落魄成这样,什么都没了,已经走到了绝路。”
她勾勾嘴角,“你要是非逼死我们,反正左右活不成,我们家里三位兄弟如今正是年轻力壮的年纪,肯定是要和你们拼命的。咱们两家是亲戚,何苦闹成这样呢?”
见徐青秀这样,徐家三个兄弟再傻也懂了,既然道理讲不通,必要时候就必须用武力解决,他们做出一副摩拳擦掌的架势,向着徐富贵那边逼近了一步。
徐富贵原本叫嚣的气势熄了一半,面对一家十口,三个精壮的男丁,饶是他是个干粗活计的壮汉,也不得不退让一二。
他转着眸子一想,徐令叔一家人要不是被逼到绝路也不会回这个乡野之地,要是这田地和房子都没了,那就真是什么都没了,弄不好会做出什么事情。
这事他们家本来就不占理,要把人逼急了,做出不要命的事,那就悔之晚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