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虽然黄氏对徐青秀的安排不满,但,徐青秀说的话不无道理。尤其现在徐家落魄潦倒,徐家上下都没有主意,只能将唯一有乡下生存经验的徐青秀当成了主心骨。
两日之后,徐家顺利收回老宅,搬
家入住。徐富贵对徐家一家老小颇有怨恨,自然不会留下什么好东西,基本能搬走的家具都搬走了,屋内空空荡荡,家徒四壁,除了几张破旧的木床,便只剩下了简陋的房梁与屋檐。
饶是如此,一路风餐露宿的徐家人已经觉得十分满足了,能够遮风挡雨,总比睡在路边强多了。
“死丫头,过了这一段时间再收拾你。”黄氏一边收拾着被褥细软,一边小声骂着徐青秀。
由于上一次的分配,黄氏现在不得不亲手做家务了。不过,她养尊处优多年,连套棉被这种小事都做不好,往往徐青秀已经收拾好了,黄氏还在看着面前的被褥为难。
最后,黄氏不得不求助于徐青秀。
“先掖紧被角整理出大致的形状,然后再将棉花对折着塞进去……这么一裹就好了。”
黄氏看得眼花缭乱,心里竟莫名生出几分敬佩的心情,徐青秀怎么做什么都这么厉害?
之后几天,徐青秀又开始教黄氏做饭、洗衣,收拾家务。这些对于八零年代穿越过来的徐青秀简直是再简单不过的小事,而对于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徐家众人却是天大的难题。
于是,徐家成日都回荡着求教徐青秀的声音:“青秀,米粥要如何煮?炒菜要放多少盐才合适?”
“青秀,这么多衣服要去哪里清洗?”
“青秀!青秀……”
徐青秀耐心解决着徐家众人的难题。她先是带领着徐家上下将老宅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又亲自下厨做示范,传授厨艺,村里的妇人经常见到徐青秀挑着扁担来溪边洗衣服,后面跟着脚步虚浮、一脸苦色的黄氏母女。
“这是哪里来的丫头?瞧着眼生,干活还挺厉害。”
溪边洗衣的妇人随口调侃道:“听说徐家是村里徐富贵的亲戚,家道中落,落难回老家躲债呢。”
“难怪一大家子看起来弱不经风,不像是乡下农户。”
“可不是嘛,要我说,富户人家哪受得了来乡下受苦?不会种地,挨不过冬天就得饿死。”
“她们家的小女儿瞧着还挺能干,这洗衣做饭的本事样样不差,倒像是从小就生活在乡下的孩子……”
不仅村民这么觉得,连徐青秀的生母胡氏也起了疑心。趁着徐青秀晒衣服的空档,胡氏将徐青秀拉到一边细细询问:“女儿,你跟娘说实话,你是何时学会做这些家务事?”
眼看着敷衍不过去了,又不能实话实说,徐青秀便又想了一个借口:“我知父亲烂赌,输光家产是迟早的事,于是便提前了解过了乡下的情况,学了一下怎么料理家务,怎么做农活。”
胡氏听闻之后,感动不已,再也没有怀疑过徐青秀。而徐青秀也暗暗松了一口气,毕竟,她之后还要带领着徐家众人下地做农活,若是不能将胡氏糊弄过去,她的身份迟早要露馅。
半个月之后,徐家老宅的内务基本已经处理好了,一家人能够各司其职,维持正常的生活了。而徐富贵也来收走了地里的庄稼,田地空出来之后,徐青秀就开始考虑种地的事了。
八零年代穿越过来的徐青秀,以前可是一个实打实的种植大户,不仅种过庄稼,还承包过果园、茶山。因此,徐家的两亩薄地在徐青秀眼里根本不值一提。
这天清晨,徐青秀便将徐家三兄弟都给喊起了床,一人扛着一把锄头跟着她去下地播种。
徐家三兄弟都没受过种田的苦,全都没精打采的跟在徐青秀的身后。到了徐家的地里,徐青秀先扛着锄头跳了下去,说:“看好了,我只教一次,以后地里的活都得靠你们了。”
话音落,徐青秀便开始麻利地除草、翻土、播种,她的动作又快又熟练,徐家三兄弟加起来都赶不上她一个人的进度。
偶尔有路过的村民看到这一幕,不由啧啧赞叹道:“徐家的小女儿真是能干啊,做农活都这么麻利。”
“比她三个哥哥强多了。”
“愣着干什么?帮忙除草啊。”徐青秀回头,吩咐着已经看愣了的徐家三兄弟。
听见村民们的调侃,徐家三兄弟不免有些不好意思了。徐廉主动拿起了镰刀帮忙割草,徐褚也跟着来翻地。
虽然徐青秀做惯了农活,但在力气方面还是比不过徐家兄弟。于是挑水、施粪这种累活就落到了徐家兄弟的身上,而她歇在一边教他们种地的技巧。
如此辛苦了两天之后,地里的庄稼终于全部播种好了。等庄稼成熟这一段时间,徐家兄弟按照徐青秀的吩咐,每天到地里查看庄稼的情况,给庄稼施肥、松土。
而徐青秀也没有闲着,她知道徐家带来的盘缠已经用得差不多了,当务之急,还是要想一个办法赚钱,维持生计。
陈氏与徐朝仪的女红做的还不错,正适合绣一些手帕花样拿去市集卖钱。不过,两人绣出来的花样太常见了,大多都是一些鸳鸯、牡丹花卉,毫无吸引力,拿到集市贩卖也无人问津。
徐青秀灵机一动,画下了一些现代样式的花纹,并添加了各式各样的民族色彩风格,随后让陈氏与徐朝仪照着自己画的手稿绣女红。
徐朝仪拿着徐青秀的手稿,惊喜地看了半晌,夸赞道:“青秀,你画的图案也太好看了。”
“这种花样我从未见过,青秀,你是怎么画出来的?”
徐青秀随口敷衍道:“以前看书的时候见过。你们先照着绣几张手帕出来看看效果,等赶集时我就将手帕拿到市集去贩卖。”
不出徐青秀的预料,两日之后镇上赶集,她带着手帕去了集市,刚刚摆上摊位就吸引了不少客人。
“这手帕的花样好生精巧,以前怎么没见过?”
“太漂亮了,颜色也好看。”
“老板,你的手帕卖多少钱一条?给我拿一条。”
由于徐青秀卖得秀品样式、颜色别出心裁,没多久,她带来的手帕就销售一空了。
徐青秀掂了掂手里赚到的二两银子,转身又去了一家农种店。作为八零后穿越过来的农家致富女强人,徐青秀深知想要致富不能只知道埋头苦干的道理。
前一段时间徐青秀忙于传授徐家人在乡下的生活技能,没有时间思考接下来的计划。这一段时间徐家的基本生活已经稳定,徐青秀开始考虑致富之道了。
或许生活不能像她穿越之前这么富有,但也得脱离贫困,衣食无忧才行。
昨天徐青秀趁着闲暇时间逛了逛,发现村里有一片荒废的果林,正适合用于养殖水果。穿越之前,徐青秀就是靠着农产品和养殖技术发家的,她打算复制以前的致富道路。
徐青秀进了农种店之后,买了一些水果种子,又回村里买了养殖需要的鱼苗和鸡仔。
当她提着这么多东西回徐家的时候,不出意外,黄氏吓了一大跳,“青秀,你怎么买这么多东西?”
由于这一段时间徐青秀已经成为了徐家的主心骨,黄氏对徐青秀说话的态度已经客气了许多。倘若换作以前,肯定二话不说就骂她乱花钱。
此刻已经接近晚饭的点了,徐家众人都在场,徐青秀便将东西放下,说出了自己准备种植果林、养殖鱼塘和牲畜的想法。
“青秀……家里才刚刚在村里站稳脚跟,现在做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会不会导致家里亏钱啊?”
徐青秀的话刚刚说完,便遭到了徐徐令叔的强烈反对。他觉得徐家现在已经解决了生活的危机,没必要瞎折腾了。
黄氏也担忧道:“这又是果树又是养鱼的,虽说我们家人多,也忙不过来啊……再说了,我们家又没有养殖的经验,恐怕会亏损。”
徐家三兄弟又怕吃苦又怕亏钱,纷纷赞同黄氏的看法。
然而,徐青秀却异常坚持,她道:“目前我们徐家虽然没有穷到吃不起饭,但从长久的打算来看,还是不足以养活一家人。居安思危,我们必须从现在就开始行动。”
“再说了。我们虽然搬到了乡下,但哥哥们以后还要娶妻,墨儿还要读书,那一样不要花钱?”
闻言,原本反驳的徐家兄弟不再说话,黄氏也闭了嘴。
“好了,好了。我觉得青秀丫头说的话有道理,就按照青秀丫头的意思办吧。”最终,徐家老祖宗站出来为徐青秀撑了腰。
“青秀丫头,你是一个有主见的好孩子。祖母相信你能把徐家带领的越来越好,让兄弟姐妹都过上好日子。”
徐家老祖宗的话,无疑是将徐家的管家大权都交到了徐青秀手上,更让徐青秀坚定了要搞好养殖的决心。
两日之后,徐家顺利收回老宅,搬
家入住。徐富贵对徐家一家老小颇有怨恨,自然不会留下什么好东西,基本能搬走的家具都搬走了,屋内空空荡荡,家徒四壁,除了几张破旧的木床,便只剩下了简陋的房梁与屋檐。
饶是如此,一路风餐露宿的徐家人已经觉得十分满足了,能够遮风挡雨,总比睡在路边强多了。
“死丫头,过了这一段时间再收拾你。”黄氏一边收拾着被褥细软,一边小声骂着徐青秀。
由于上一次的分配,黄氏现在不得不亲手做家务了。不过,她养尊处优多年,连套棉被这种小事都做不好,往往徐青秀已经收拾好了,黄氏还在看着面前的被褥为难。
最后,黄氏不得不求助于徐青秀。
“先掖紧被角整理出大致的形状,然后再将棉花对折着塞进去……这么一裹就好了。”
黄氏看得眼花缭乱,心里竟莫名生出几分敬佩的心情,徐青秀怎么做什么都这么厉害?
之后几天,徐青秀又开始教黄氏做饭、洗衣,收拾家务。这些对于八零年代穿越过来的徐青秀简直是再简单不过的小事,而对于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徐家众人却是天大的难题。
于是,徐家成日都回荡着求教徐青秀的声音:“青秀,米粥要如何煮?炒菜要放多少盐才合适?”
“青秀,这么多衣服要去哪里清洗?”
“青秀!青秀……”
徐青秀耐心解决着徐家众人的难题。她先是带领着徐家上下将老宅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又亲自下厨做示范,传授厨艺,村里的妇人经常见到徐青秀挑着扁担来溪边洗衣服,后面跟着脚步虚浮、一脸苦色的黄氏母女。
“这是哪里来的丫头?瞧着眼生,干活还挺厉害。”
溪边洗衣的妇人随口调侃道:“听说徐家是村里徐富贵的亲戚,家道中落,落难回老家躲债呢。”
“难怪一大家子看起来弱不经风,不像是乡下农户。”
“可不是嘛,要我说,富户人家哪受得了来乡下受苦?不会种地,挨不过冬天就得饿死。”
“她们家的小女儿瞧着还挺能干,这洗衣做饭的本事样样不差,倒像是从小就生活在乡下的孩子……”
不仅村民这么觉得,连徐青秀的生母胡氏也起了疑心。趁着徐青秀晒衣服的空档,胡氏将徐青秀拉到一边细细询问:“女儿,你跟娘说实话,你是何时学会做这些家务事?”
眼看着敷衍不过去了,又不能实话实说,徐青秀便又想了一个借口:“我知父亲烂赌,输光家产是迟早的事,于是便提前了解过了乡下的情况,学了一下怎么料理家务,怎么做农活。”
胡氏听闻之后,感动不已,再也没有怀疑过徐青秀。而徐青秀也暗暗松了一口气,毕竟,她之后还要带领着徐家众人下地做农活,若是不能将胡氏糊弄过去,她的身份迟早要露馅。
半个月之后,徐家老宅的内务基本已经处理好了,一家人能够各司其职,维持正常的生活了。而徐富贵也来收走了地里的庄稼,田地空出来之后,徐青秀就开始考虑种地的事了。
八零年代穿越过来的徐青秀,以前可是一个实打实的种植大户,不仅种过庄稼,还承包过果园、茶山。因此,徐家的两亩薄地在徐青秀眼里根本不值一提。
这天清晨,徐青秀便将徐家三兄弟都给喊起了床,一人扛着一把锄头跟着她去下地播种。
徐家三兄弟都没受过种田的苦,全都没精打采的跟在徐青秀的身后。到了徐家的地里,徐青秀先扛着锄头跳了下去,说:“看好了,我只教一次,以后地里的活都得靠你们了。”
话音落,徐青秀便开始麻利地除草、翻土、播种,她的动作又快又熟练,徐家三兄弟加起来都赶不上她一个人的进度。
偶尔有路过的村民看到这一幕,不由啧啧赞叹道:“徐家的小女儿真是能干啊,做农活都这么麻利。”
“比她三个哥哥强多了。”
“愣着干什么?帮忙除草啊。”徐青秀回头,吩咐着已经看愣了的徐家三兄弟。
听见村民们的调侃,徐家三兄弟不免有些不好意思了。徐廉主动拿起了镰刀帮忙割草,徐褚也跟着来翻地。
虽然徐青秀做惯了农活,但在力气方面还是比不过徐家兄弟。于是挑水、施粪这种累活就落到了徐家兄弟的身上,而她歇在一边教他们种地的技巧。
如此辛苦了两天之后,地里的庄稼终于全部播种好了。等庄稼成熟这一段时间,徐家兄弟按照徐青秀的吩咐,每天到地里查看庄稼的情况,给庄稼施肥、松土。
而徐青秀也没有闲着,她知道徐家带来的盘缠已经用得差不多了,当务之急,还是要想一个办法赚钱,维持生计。
陈氏与徐朝仪的女红做的还不错,正适合绣一些手帕花样拿去市集卖钱。不过,两人绣出来的花样太常见了,大多都是一些鸳鸯、牡丹花卉,毫无吸引力,拿到集市贩卖也无人问津。
徐青秀灵机一动,画下了一些现代样式的花纹,并添加了各式各样的民族色彩风格,随后让陈氏与徐朝仪照着自己画的手稿绣女红。
徐朝仪拿着徐青秀的手稿,惊喜地看了半晌,夸赞道:“青秀,你画的图案也太好看了。”
“这种花样我从未见过,青秀,你是怎么画出来的?”
徐青秀随口敷衍道:“以前看书的时候见过。你们先照着绣几张手帕出来看看效果,等赶集时我就将手帕拿到市集去贩卖。”
不出徐青秀的预料,两日之后镇上赶集,她带着手帕去了集市,刚刚摆上摊位就吸引了不少客人。
“这手帕的花样好生精巧,以前怎么没见过?”
“太漂亮了,颜色也好看。”
“老板,你的手帕卖多少钱一条?给我拿一条。”
由于徐青秀卖得秀品样式、颜色别出心裁,没多久,她带来的手帕就销售一空了。
徐青秀掂了掂手里赚到的二两银子,转身又去了一家农种店。作为八零后穿越过来的农家致富女强人,徐青秀深知想要致富不能只知道埋头苦干的道理。
前一段时间徐青秀忙于传授徐家人在乡下的生活技能,没有时间思考接下来的计划。这一段时间徐家的基本生活已经稳定,徐青秀开始考虑致富之道了。
或许生活不能像她穿越之前这么富有,但也得脱离贫困,衣食无忧才行。
昨天徐青秀趁着闲暇时间逛了逛,发现村里有一片荒废的果林,正适合用于养殖水果。穿越之前,徐青秀就是靠着农产品和养殖技术发家的,她打算复制以前的致富道路。
徐青秀进了农种店之后,买了一些水果种子,又回村里买了养殖需要的鱼苗和鸡仔。
当她提着这么多东西回徐家的时候,不出意外,黄氏吓了一大跳,“青秀,你怎么买这么多东西?”
由于这一段时间徐青秀已经成为了徐家的主心骨,黄氏对徐青秀说话的态度已经客气了许多。倘若换作以前,肯定二话不说就骂她乱花钱。
此刻已经接近晚饭的点了,徐家众人都在场,徐青秀便将东西放下,说出了自己准备种植果林、养殖鱼塘和牲畜的想法。
“青秀……家里才刚刚在村里站稳脚跟,现在做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会不会导致家里亏钱啊?”
徐青秀的话刚刚说完,便遭到了徐徐令叔的强烈反对。他觉得徐家现在已经解决了生活的危机,没必要瞎折腾了。
黄氏也担忧道:“这又是果树又是养鱼的,虽说我们家人多,也忙不过来啊……再说了,我们家又没有养殖的经验,恐怕会亏损。”
徐家三兄弟又怕吃苦又怕亏钱,纷纷赞同黄氏的看法。
然而,徐青秀却异常坚持,她道:“目前我们徐家虽然没有穷到吃不起饭,但从长久的打算来看,还是不足以养活一家人。居安思危,我们必须从现在就开始行动。”
“再说了。我们虽然搬到了乡下,但哥哥们以后还要娶妻,墨儿还要读书,那一样不要花钱?”
闻言,原本反驳的徐家兄弟不再说话,黄氏也闭了嘴。
“好了,好了。我觉得青秀丫头说的话有道理,就按照青秀丫头的意思办吧。”最终,徐家老祖宗站出来为徐青秀撑了腰。
“青秀丫头,你是一个有主见的好孩子。祖母相信你能把徐家带领的越来越好,让兄弟姐妹都过上好日子。”
徐家老祖宗的话,无疑是将徐家的管家大权都交到了徐青秀手上,更让徐青秀坚定了要搞好养殖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