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密令
上一世肖世子借娶何昭君之由回了冯翊郡,而后雍王便在属地造了反,甚至胁迫何将军一同谋逆,幸得何将军忠肝义胆,宁死未屈,才未酿成大祸。
这一世他也曾与她提过,雍王在建国之初已有反叛之心,想来雍王十年前未反是时机尚未成熟,这几年则是因着其子在洛城,心有顾忌,故而肖世子一回冯翊郡,雍王就造了反。
他和子昆子晟征战在外,最怕的不是寿春的彭坤,而是冯翊郡的雍王和都城潜藏的有异心之徒,若是前方战事未定,都城又起风云,则危矣。
所以、肖世子能关、能罚,却不能死!
宣神谙垂眸看着前日便从明光殿送来的卷轴,无奈地叹了口气,果然如纪遵所料,邓越联手、在朝堂怒斥肖世子穷凶极恶,直言杀人偿命,不可因其为开国功臣之子而徇私枉法,而朝堂之上的三皇子与那被打死的邓崚又是从小便有的情义,如此一来,那要赐死肖世子的旨意在事发当夜便被送来了长秋宫。
“皇后怎的还在看这些,药都凉了。”翟媪进殿时见她仍坐在案几前阅着卷轴,又见一旁的安胎药仍在原来的位置一动未动,忍不住责怪她。
宣神谙抬眸心虚地看了看自己的傅母,瘪了瘪嘴:“刚才胃中有些难受,一晃便忘了……”
翟媪想起她晨起时反酸呕吐的模样,心软下来,“老身再去热了一热……”见她瞥了眼汤药后抚着胸口似是又要发作的情状,忙跪坐下身来在她后背顺了顺,安抚道:“皇后再熬几天,过了这头三个月,想来就没那么难受了……”
宣神谙抚了抚小腹,“她都快三个月了,他们出征也该有两个月了,也不知现在战况如何……”
翟媪自然知她心中所想,“前线战报一直有传回来,陛下和太子、凌将军都安然无虞,皇后放宽心。”
宣神谙点点头,又瞧了眼眼前的卷轴,她和文帝重生而来,故而知道雍王的反叛之心,也知道城内还有凌益、左大人一派异心之徒,可越氏和子端并不知……
杀人偿命,确实天经地义,更何况死的还是越氏姻亲孙辈最有出息的嫡子……宣神谙兀自叹了口气,“予听说这邓崚五岁便能背孔孟、八岁已能做赋,想来确实是个可造之材,可惜……”
“老身也不懂这些,或许都是命数……”翟媪见她抬手捏了捏脖颈,便替她按了按肩颈,“若是累了就去榻上歇会儿吧,兴许睡一觉醒来就没事了……”
许是这两日为此事思量过多,夜间也睡不大好,是以这一上午坐下来,头便有些重了,她将手中的卷轴放下,由翟媪搀着起了身。
刚想回寝殿睡上一会儿,便听得宫人通报三皇子和小越侯来了。
宣神谙眉头蹙了蹙,素手落在小腹前安抚了抚,轻叹了口气、终于还是来了……
文子端标标准准地行了礼,小越侯却多了几分假模假样,宣神谙让人给他们赐了座上了茶,自己则复又在殿上案几前坐下。
文子端作揖道:“母后,前日儿臣送来的奏折还有一份迟迟未得母后盖印,故今日特来请教母后。”
宣神谙瞥了眼案几前的卷轴,抬了抬眉眼看向殿下,“予想纪遵应当同你分析过其中厉害了……”她顿了顿,继续道:“肖世子杀不得。”
“儿臣明白母后和纪遵的担忧,觉得斩杀肖世子将触怒雍王,可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纵使他是雍王之子,难道就能任其为所欲为吗?”文子端面色清冷,却带着三分戾气,继续道:“若雍王因此而反,可见其心本就不忠,应当一同拿下。”
卷轴送至长秋宫已有三日,宣神谙知他定然已忍了许久,此番前来定是做足了功夫……
“雍王实力不可小觑。”宣神谙叹了一声,还想再说,却听小越侯冷哼一声,“当年我等随陛下东征西讨打下的江山,如今还要怕他一个小小的冯翊郡吗?”
宣神谙见他略带不屑地吹着杯中热茶,胸口闷了闷,转头听文子端接着道:“冯翊郡虽地大物博,但在册兵力不过一万有余,且多年来偏安一隅,儿臣觉得即使有此一战,我朝也有必胜的把握。”
文子端虽有一番能力作为,可毕竟年岁尚小,遇事只将目光局限于一处,未曾想过雍王一反,这朝内朝外接着会发生什么……只是她虽明了朝中凌益、左大人等早有异心,但目前来看却是无凭无据……
宣神谙抻了抻脖子,朝小越侯睥睨了一眼,冷静道:“且不说雍王兵力如何,若是雍王在冯翊郡举兵谋反,你打算派谁出征?冯翊郡临近西郊,若连同东边的扶风郡,都城将腹背受敌,而陛下亲领的兵力又远在寿春,远水难解近困,彼时又该如何?”
“程将军遗失虎符,陇西归来,如今正在洛城,此番便是他戴罪立功的好时机。”小越侯挑了挑眉,冷嘲道:“如今只是涉及冯翊郡,皇后偏要扯上扶风郡,到底是杯弓蛇影,还是存心与我越氏难堪?”
“小越侯好大的胆子,如此同皇后说话,是想造反吗?”
宣神谙循声望去,只见宣煜带着纪遵也进了殿。
小越侯立时也起了身,与宣煜对峙而立,冷哼道:“宣侯倒是处处维护皇后,可见姐弟情深,只是你们自己骨肉亲情俱在,便不管他人死活吗?”
宣神谙见他二人已是面对之姿,怕是就要吵起来,忙让翟媪搀了自己起来,却见文子端也起了身,对着她道:“邓大人今日在朝堂上跪求处死肖世子,邓家祖辈,亦是吾母妃亲舅,如今已卧床不起,如此、母后若是仍不管不顾,怕是难安群臣和百姓之心吧……”
宣煜见文子端虽仍规规矩矩地站着,但满身上下已是戾气,忍不住道:“陛下钦点皇后监国之任,决策定然有她的道理,三皇子若是不服,便往寿春去一封书信,看看陛下如何说?”
小越侯自然也是不甘示弱:“宣侯可别忘了,陛下钦点监国之任的可不止是皇后,只是因着皇后位居中宫,故将印玺交给皇后暂管,若皇后怕因此得罪雍王做不了主,这个主大可以交给越妃娘娘来做。”
“予既答应了陛下要监国,便不会将印玺交出去,越侯大可省了这份心。”今日本就有些头晕,晨起时的反胃呕吐又废去了许多力气,如今听得殿内人声越发嘈杂,宣神谙只觉额头越来越重,禁不住往翟媪身上靠了靠,喘了喘气,继续缓声道:“肖世子误杀邓崚,虽行为恶劣,但念其为失手误杀,且为初犯,故暂将其收押,待陛下亲征回朝后再行处置。邓崚才华出众,惜天降横祸、英年早逝,由朝廷出资厚葬,并赐邓氏千户食邑,以示慰问……”
“母后,父皇圣旨由母后和母妃共同监国,并未言明印玺交由谁监理,父皇既钦点儿臣代理朝政,儿臣认为,此事母后处置有失偏颇,既然不能达成共识,不如请朝中众臣一一表决,是否该处死肖世子,以偿邓崚之命。”文子端抬了抬下巴,目色冷冽的说完一席话,拂袖而去。
待小越侯跟着离开,宣神谙只觉眼前一黑。
*
朝堂之上,眼看着同意处决肖世子的人数越发之多,文子端和小越侯正庆幸即将达愿,却不想纪遵在最后关头拿出了一道文帝的密令——
若皇后、越妃、三皇子三人意见不一,则以皇后之令为尊,朝中文武重臣均需听令于皇后。
此事终是以这等方式收了场,宣煜熬到下了朝,朝纪遵撇了撇嘴:“大人,您既然有密令,为何不早拿出来呢?”
纪遵叹了口气:“陛下有令,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动用密令。”
宣煜皱了皱眉头,似懂非懂,决定到长秋宫把这事告诉他的阿姊……
*
“皇后,这药可是少商熬的,您若再不喝,是要少商喂您么?”程少商转过屏风,在榻边跪下后展开了手掌,“瞧瞧少商给你带了什么来?”
自昨日被小越侯和文子端来长秋宫一闹后,宣神谙便觉身子不太舒服,头重的根本站不住,昏昏沉沉地睡了半日,谁想半夜里竟发起了热,想着她还怀着身孕,翟媪不敢马虎,连夜请了孙医官。
本就身虚血亏,又是余毒刚清,如今又发了热,孙医官眉头皱了又皱,只惜榻上的人瞧不见,倒是把翟媪吓得不轻,眼看着孙医官拿出一排银针,翟媪只能不停地祈求皇后平安,顺带祈求陛下和太子早日归来,好让她的皇后好好歇一歇……
孙医官替她诊治了半个时辰,她才悠悠转醒,因是孕中,孙医官也未敢轻易开药,只往那安胎药里又加了些分量,交代她静心休养,不可再劳心劳力。
宣神谙睁开疲惫的眼帘,便见小女娘乖巧在跪在榻边,举着一块饴糖弯着眉眼。
“怎的没去上课?”宣神谙微微侧过了些身子,又瞧了身边的汤药一眼,眉头蹙了蹙,抬起手腕抚了抚胸口。
“还不是因为皇后不肯乖乖喝药。”程少商从翟媪手中接过碗勺,舀了一勺递到宣神谙唇边,“皇后乖,喝了药,身子才能好。”
小丫头亲自喂,宣神谙拧着眉头无奈地喝了一口,才朝程少商软软地瞪了一眼,“你自己不去上课反倒怪到予身上了?”
程少商嘻嘻笑了笑,“还不是都怪凌子晟,给我画了好些图纸,我都来不及研究呢……”她说着又给宣神谙喂了一勺,“所以皇后更得好好喝药了,少商等着您起来给我做参谋呢,有张图纸的榫卯处我怎么研究都不明白……”
宣神谙被她边聊天边喂药连喝了小半碗,刚要提醒她不可因着木工活计而废了学业,却听到了宣煜的声音,“阿姊怎么了?”
听翟媪说了她发热昏迷之事,宣煜瘪了瘪嘴,“纪遵这老头真是,明明手里拿着陛下的密令,偏要把阿姊抬到前面受此一难……”
宣神谙让翟媪扶着自己坐起了身,有些疲累地喘了喘,问:“什么密令?”
“陛下出征前给他留了一份亲笔写下的密令,交给了曹常侍保管。”宣煜将密令内容说了说,又对着宣神谙撇了撇嘴,“他要早些拿出来,阿姊何必再受他们越氏的气呢?”
宣神谙听着密令内容,眉头蹙了蹙,声音忧郁几分:“不该拿出来的……”见宣煜不解,她又解释道:“陛下有意要予和越妃一同监国,我们两宫并立和睦才利于长治,如今将这特令拿了出来,怕是会让越妃同予离心……但此事也怪不得纪遵,肖世子确实该死,但他的命是用来留着牵制雍王的,此刻决不能让雍王觉得我们有杀其子之心,予想,不是到了这万不得已的时候,陛下定然是不想动用这条特令的……”
“阿姊考虑虽然周全,但越氏何时真心待过你?”宣煜捏了捏手掌,“如今陛下这密令分明是偏心于你,如今既然特令也已拿了出来,阿姊正可以好好地查查这幕后下毒之人了!”
下毒之人其实宣神谙心中早已有数,只是想不到她为何要做这件事,分明可以安安稳稳度过余生的人,为什么明知死路一条,还要做此一搏呢?
见她不说话,宣煜又道:“阿姊不让我插手查下毒之人,可分明证据都指向越妃……那下毒的司香官分明是三公主引荐、越妃批准进宫的……”他说着顿了顿,抬眼瞥她,“还是阿姊明知是越妃,所让不让我去查?”
“予说过不是阿姮。”见宣煜胡乱猜测,宣神谙急道,却也在情急之中,称了越妃为“阿姮”……
“阿姊为何这般信任越妃?”宣煜自然注意到了她言辞中对越姮的信任,只是这信任未必太过单薄……
宣神谙叹了口气,上一世越姮与她的惺惺相惜她犹然在目,她为后时,越姮安分守己从未非分,她被废时,越姮也多次关心,劝她豁然……她们虽不是亲姐妹,却胜似亲姐妹……
“若是阿姮要如此害予,何须等到现在……更何况,予信阿姮并非如此阴险之人……”
宣煜努了努嘴不平道:“看小越侯,就知越氏绝非清白之辈。”
“依你这般说,咱们的阿母就和舅父一般心思深沉吗?”宣神谙接过少商递过来的一颗青梅,见小女娘乖巧地冲她挤了挤眉眼,复又平复了些心情,冲宣煜叹道:“下毒之人我已查到了,只是未明了她为何要下毒,故而还未同你说。”
宣煜刚要问是谁,却听得殿门被推开,众人往外望去,只瞧见不明所以的小五身旁站了个略带羞意的越妃……
小五本是怒气冲冲的从少傅那结束课业回来,想着找那个丢下她、自己谎报肚子疼不去上课的程少商理论,没想却在母后的殿门口看见了越妃娘娘……
后来程少商拉着她出了寝殿,还问她怎么和越妃娘娘一起来了,小五真恨不能打她一顿。
*
越姮心中本是有气的,文帝出征前好言好语相劝,让她和皇后共同监国。子端第一次因程氏与皇后起争执时,她心中想着文帝的话,并不想和她宣神谙当面作对,且当时她偶然听见徐美人在和陆医官说些什么,似是对皇后做了什么,会让皇后身体乏累,无法起身等等……
她想着如此便等着,等到她宣神谙无法监国,那还有何事好吵呢?
没想到皇后不仅仍然安然,还存心与她越氏作对,任由肖世子欺负到了他们越氏头上,她当然也不愿忍,才放任她的三哥小越侯带着子端去长秋宫闹上一回,说了两宫一同监国之事。
令她更没想到的是,那与她青梅竹马的文秀竟然还留下了一道密令……
她原以为他惜她重她,对她委以监国的重任,却原来他心里那杆秤早已偏向了另一人,安抚她怕不是就是为了让她宣神谙好过……
他的好一番算计……
如此、她便更不愿她好过了!
人人都道她宣神谙温良恭俭,可她应当想不到这后宫之中可不止一人盼着她不好,她越姮只是心中想想,从未想过做什么阴鸷手段,可有人却已动了手!
她威逼着陆医官将徐美人招出之后,想去长秋宫探探宣神谙的状态,若是萎靡不振,她倒可以等她昏迷不醒再监国,若她仍安然,那她也要拿徐美人之事气她一气。
谁想她到了宣神谙的寝殿门口,里头宣侯正和皇后讨论得激烈,愣是没听见宫人的通报,她本不乐意做个偷听之人,偏生他们讨论的每一句都与她相关,她便留在殿门口听了听——
原来宣神谙不是存心和她作对,是因为肖世子情况特殊。
原来宣神谙心中,他们三人各有各的牵扯,并没有因为那人的偏袒而得意而忘形。
原来这个徐美人下毒是在借刀杀人,她原还想不明白陆医官那句“徐美人说药量小,不会致死,且和皇后有孕症状相符,诊不出来也是正常,等经验老到的孙医官回来再诊断出来即可”,现在听宣神谙分析来,徐美人下毒,针对的根本不是宣神谙,而是她越姮!是她新招进宫的司香官下的毒,还是三公主推荐而来!若是皇后真到了无法起身之时,再由孙医官诊断出中毒,将皇后中毒之事放在明面上来查,而他们越氏确实会因皇后中毒无法起身而要求皇后交出印玺,这样一来,她越姮岂既有下毒之嫌,又有下毒之证……到时真是百口莫辩了……
若不是宣神谙对她信任,是不是这个黑锅早就落到了她的头顶?
原来……一直都是她小人之心了……
她刚刚还听见她称她“阿姮”,这分明是在将军府时她对她的称呼。
她忽然想起在将军府时霍君华来找她麻烦,宣神谙站在她身前,温柔端方、却又掷地有声地让霍君华离开的场景……
这些年,越氏为难宣氏,她其实或有听闻,但都选择听之任之,渐渐地,似乎已经习惯了视而不见……比如这一次,见到徐美人要暗害她,她竟然丝毫未想过要阻止……
是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变成了如今这般比霍君华还讨厌的模样了呢?
那日她与宣神谙说了好一会儿的话,并承诺会把下毒之人替她查出来。
*
宣神谙瞥着跪在榻前、手脚被缚的徐美人,无奈地叹了口气,“翟媪都出去了,你想对予说什么,便说罢……”
前日越姮来讲了徐美人下毒之事,但审问原由时,徐美人却说只能告诉皇后……
是以今日徐美人便被带进了长秋宫。
徐美人凄凄一哂,“皇后您是好人,当年若不是您,妾许也活不到今日,无论您是否相信,妾都没有真的要害您之心,只是看不惯越氏罢了。”
宣神谙垂了垂眸子,素手落在腹前,何为没有害她之心呢?
邹靖说——虽毒未伤及胎儿,但母体受损,孩子也不会好过。
孙医官说——此番中毒虽然不会致命,也已清除干净,但毒气伤身,她本就身体亏空,此次孕育孩子恐有不测……
“皇后难道不恨越姮吗?”徐美人咬了咬牙,“您可知当年陛下宠幸妾时,一直唤着越姮的名字、妾记得很清楚,一共唤了十三次。”
宣神谙抬眸看了她一眼,她记得那时文帝是和越姮吵了架,她不愿掺和他们二人之事,且那时她忙着照顾生病的子昆,是以一早便锁了宫门,第二日才听宫人说,陛下昨夜里宠幸了甘泉宫的一个宫婢……
往事已成烟云,她自然也不愿去想在那样的情景下,文帝会唤谁的名字……
“陆医官是因被你撞见与你宫中婢子苟且,受你胁迫做事,但下毒之人是宫中新进的司香官,与你到底是何关系?为何会听命于你?”
徐美人抬起眼皮,望向榻上之人,“皇后还记得太子九岁落水一事吗?”见宣神谙怔了怔,她继续说到:“太子落水后,身边小厮便向您请辞回了乡。”
宣神谙蹙了蹙眉,想起了十年前的事,那时子昆年幼贪玩,不小心跌入河中,幸得救的及时,未曾落下什么病根。那时是有个跟在子昆身边的小仆从,来向她请辞,子昆还因此闹过一阵,说不舍得他呢……
对了,那个小厮似是……姓徐……
“那是妾的胞弟。当年是越侯威逼他带着太子去了那个布置好了的河边,并不是太子贪玩,无论谁去,都会落下河去……是妾的胞弟见太子于冰水中挣扎心中不忍,才去唤人来救太子,谁想因此得罪了越侯……越侯怕妾的胞弟将此事高发,便想置他于死地……”见宣神谙目色怔怔,想来对当年旧事一无所知,徐美人又扯了扯嘴角,继续道:“陛下酒醉宠幸妾不假,可当时甘泉宫的宫婢那么多,陛下为何是宠幸了妾呢?”
陈年旧事被翻起,宣神谙这才回想起那个冬日,文秀称帝,立后立储,她虽心中不安,却也只能接受。
子昆被立为太子之后没多久,就落了水,她心中不是没有怀疑过,可是子昆醒后说是自己贪玩河边又滑才落水的,而子昆也确实无大碍,她才放心……后来子昆也未再受过什么伤,直到十九岁遇刺……
所以、按照眼前徐美人的说法,当时越氏是觊觎太子之位,才布下机关,致使子昆落水?想要谋害子昆,当时、他们就想杀了子昆!
“是妾为了保住胞弟,才向陛下坦言真相。”徐美人说着冷哼一声,“可妾等来的并不是公布于众的真相或是彻查,而是陛下酒醉后的宠幸……”
宣神谙只觉脑中一轰,所以、他知晓子昆并非贪玩落水、而是被越氏所害?!
他从不曾跟她开口讲过这件事……徐美人也从未讲过……
子昆被害落水,即使知道越氏所害,他也不曾彻查……
甚至为了不让徐美人再说出真相,酒醉后宠信了徐美人……
她忽然想起那时他因酒后糊涂宠幸徐美人之事,特意带着七分的醉意来向她道歉,将她压在身下,不停说着让她原宥的话……
所以那时,他让她原宥的到底是什么?!
这一世他也曾与她提过,雍王在建国之初已有反叛之心,想来雍王十年前未反是时机尚未成熟,这几年则是因着其子在洛城,心有顾忌,故而肖世子一回冯翊郡,雍王就造了反。
他和子昆子晟征战在外,最怕的不是寿春的彭坤,而是冯翊郡的雍王和都城潜藏的有异心之徒,若是前方战事未定,都城又起风云,则危矣。
所以、肖世子能关、能罚,却不能死!
宣神谙垂眸看着前日便从明光殿送来的卷轴,无奈地叹了口气,果然如纪遵所料,邓越联手、在朝堂怒斥肖世子穷凶极恶,直言杀人偿命,不可因其为开国功臣之子而徇私枉法,而朝堂之上的三皇子与那被打死的邓崚又是从小便有的情义,如此一来,那要赐死肖世子的旨意在事发当夜便被送来了长秋宫。
“皇后怎的还在看这些,药都凉了。”翟媪进殿时见她仍坐在案几前阅着卷轴,又见一旁的安胎药仍在原来的位置一动未动,忍不住责怪她。
宣神谙抬眸心虚地看了看自己的傅母,瘪了瘪嘴:“刚才胃中有些难受,一晃便忘了……”
翟媪想起她晨起时反酸呕吐的模样,心软下来,“老身再去热了一热……”见她瞥了眼汤药后抚着胸口似是又要发作的情状,忙跪坐下身来在她后背顺了顺,安抚道:“皇后再熬几天,过了这头三个月,想来就没那么难受了……”
宣神谙抚了抚小腹,“她都快三个月了,他们出征也该有两个月了,也不知现在战况如何……”
翟媪自然知她心中所想,“前线战报一直有传回来,陛下和太子、凌将军都安然无虞,皇后放宽心。”
宣神谙点点头,又瞧了眼眼前的卷轴,她和文帝重生而来,故而知道雍王的反叛之心,也知道城内还有凌益、左大人一派异心之徒,可越氏和子端并不知……
杀人偿命,确实天经地义,更何况死的还是越氏姻亲孙辈最有出息的嫡子……宣神谙兀自叹了口气,“予听说这邓崚五岁便能背孔孟、八岁已能做赋,想来确实是个可造之材,可惜……”
“老身也不懂这些,或许都是命数……”翟媪见她抬手捏了捏脖颈,便替她按了按肩颈,“若是累了就去榻上歇会儿吧,兴许睡一觉醒来就没事了……”
许是这两日为此事思量过多,夜间也睡不大好,是以这一上午坐下来,头便有些重了,她将手中的卷轴放下,由翟媪搀着起了身。
刚想回寝殿睡上一会儿,便听得宫人通报三皇子和小越侯来了。
宣神谙眉头蹙了蹙,素手落在小腹前安抚了抚,轻叹了口气、终于还是来了……
文子端标标准准地行了礼,小越侯却多了几分假模假样,宣神谙让人给他们赐了座上了茶,自己则复又在殿上案几前坐下。
文子端作揖道:“母后,前日儿臣送来的奏折还有一份迟迟未得母后盖印,故今日特来请教母后。”
宣神谙瞥了眼案几前的卷轴,抬了抬眉眼看向殿下,“予想纪遵应当同你分析过其中厉害了……”她顿了顿,继续道:“肖世子杀不得。”
“儿臣明白母后和纪遵的担忧,觉得斩杀肖世子将触怒雍王,可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纵使他是雍王之子,难道就能任其为所欲为吗?”文子端面色清冷,却带着三分戾气,继续道:“若雍王因此而反,可见其心本就不忠,应当一同拿下。”
卷轴送至长秋宫已有三日,宣神谙知他定然已忍了许久,此番前来定是做足了功夫……
“雍王实力不可小觑。”宣神谙叹了一声,还想再说,却听小越侯冷哼一声,“当年我等随陛下东征西讨打下的江山,如今还要怕他一个小小的冯翊郡吗?”
宣神谙见他略带不屑地吹着杯中热茶,胸口闷了闷,转头听文子端接着道:“冯翊郡虽地大物博,但在册兵力不过一万有余,且多年来偏安一隅,儿臣觉得即使有此一战,我朝也有必胜的把握。”
文子端虽有一番能力作为,可毕竟年岁尚小,遇事只将目光局限于一处,未曾想过雍王一反,这朝内朝外接着会发生什么……只是她虽明了朝中凌益、左大人等早有异心,但目前来看却是无凭无据……
宣神谙抻了抻脖子,朝小越侯睥睨了一眼,冷静道:“且不说雍王兵力如何,若是雍王在冯翊郡举兵谋反,你打算派谁出征?冯翊郡临近西郊,若连同东边的扶风郡,都城将腹背受敌,而陛下亲领的兵力又远在寿春,远水难解近困,彼时又该如何?”
“程将军遗失虎符,陇西归来,如今正在洛城,此番便是他戴罪立功的好时机。”小越侯挑了挑眉,冷嘲道:“如今只是涉及冯翊郡,皇后偏要扯上扶风郡,到底是杯弓蛇影,还是存心与我越氏难堪?”
“小越侯好大的胆子,如此同皇后说话,是想造反吗?”
宣神谙循声望去,只见宣煜带着纪遵也进了殿。
小越侯立时也起了身,与宣煜对峙而立,冷哼道:“宣侯倒是处处维护皇后,可见姐弟情深,只是你们自己骨肉亲情俱在,便不管他人死活吗?”
宣神谙见他二人已是面对之姿,怕是就要吵起来,忙让翟媪搀了自己起来,却见文子端也起了身,对着她道:“邓大人今日在朝堂上跪求处死肖世子,邓家祖辈,亦是吾母妃亲舅,如今已卧床不起,如此、母后若是仍不管不顾,怕是难安群臣和百姓之心吧……”
宣煜见文子端虽仍规规矩矩地站着,但满身上下已是戾气,忍不住道:“陛下钦点皇后监国之任,决策定然有她的道理,三皇子若是不服,便往寿春去一封书信,看看陛下如何说?”
小越侯自然也是不甘示弱:“宣侯可别忘了,陛下钦点监国之任的可不止是皇后,只是因着皇后位居中宫,故将印玺交给皇后暂管,若皇后怕因此得罪雍王做不了主,这个主大可以交给越妃娘娘来做。”
“予既答应了陛下要监国,便不会将印玺交出去,越侯大可省了这份心。”今日本就有些头晕,晨起时的反胃呕吐又废去了许多力气,如今听得殿内人声越发嘈杂,宣神谙只觉额头越来越重,禁不住往翟媪身上靠了靠,喘了喘气,继续缓声道:“肖世子误杀邓崚,虽行为恶劣,但念其为失手误杀,且为初犯,故暂将其收押,待陛下亲征回朝后再行处置。邓崚才华出众,惜天降横祸、英年早逝,由朝廷出资厚葬,并赐邓氏千户食邑,以示慰问……”
“母后,父皇圣旨由母后和母妃共同监国,并未言明印玺交由谁监理,父皇既钦点儿臣代理朝政,儿臣认为,此事母后处置有失偏颇,既然不能达成共识,不如请朝中众臣一一表决,是否该处死肖世子,以偿邓崚之命。”文子端抬了抬下巴,目色冷冽的说完一席话,拂袖而去。
待小越侯跟着离开,宣神谙只觉眼前一黑。
*
朝堂之上,眼看着同意处决肖世子的人数越发之多,文子端和小越侯正庆幸即将达愿,却不想纪遵在最后关头拿出了一道文帝的密令——
若皇后、越妃、三皇子三人意见不一,则以皇后之令为尊,朝中文武重臣均需听令于皇后。
此事终是以这等方式收了场,宣煜熬到下了朝,朝纪遵撇了撇嘴:“大人,您既然有密令,为何不早拿出来呢?”
纪遵叹了口气:“陛下有令,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动用密令。”
宣煜皱了皱眉头,似懂非懂,决定到长秋宫把这事告诉他的阿姊……
*
“皇后,这药可是少商熬的,您若再不喝,是要少商喂您么?”程少商转过屏风,在榻边跪下后展开了手掌,“瞧瞧少商给你带了什么来?”
自昨日被小越侯和文子端来长秋宫一闹后,宣神谙便觉身子不太舒服,头重的根本站不住,昏昏沉沉地睡了半日,谁想半夜里竟发起了热,想着她还怀着身孕,翟媪不敢马虎,连夜请了孙医官。
本就身虚血亏,又是余毒刚清,如今又发了热,孙医官眉头皱了又皱,只惜榻上的人瞧不见,倒是把翟媪吓得不轻,眼看着孙医官拿出一排银针,翟媪只能不停地祈求皇后平安,顺带祈求陛下和太子早日归来,好让她的皇后好好歇一歇……
孙医官替她诊治了半个时辰,她才悠悠转醒,因是孕中,孙医官也未敢轻易开药,只往那安胎药里又加了些分量,交代她静心休养,不可再劳心劳力。
宣神谙睁开疲惫的眼帘,便见小女娘乖巧在跪在榻边,举着一块饴糖弯着眉眼。
“怎的没去上课?”宣神谙微微侧过了些身子,又瞧了身边的汤药一眼,眉头蹙了蹙,抬起手腕抚了抚胸口。
“还不是因为皇后不肯乖乖喝药。”程少商从翟媪手中接过碗勺,舀了一勺递到宣神谙唇边,“皇后乖,喝了药,身子才能好。”
小丫头亲自喂,宣神谙拧着眉头无奈地喝了一口,才朝程少商软软地瞪了一眼,“你自己不去上课反倒怪到予身上了?”
程少商嘻嘻笑了笑,“还不是都怪凌子晟,给我画了好些图纸,我都来不及研究呢……”她说着又给宣神谙喂了一勺,“所以皇后更得好好喝药了,少商等着您起来给我做参谋呢,有张图纸的榫卯处我怎么研究都不明白……”
宣神谙被她边聊天边喂药连喝了小半碗,刚要提醒她不可因着木工活计而废了学业,却听到了宣煜的声音,“阿姊怎么了?”
听翟媪说了她发热昏迷之事,宣煜瘪了瘪嘴,“纪遵这老头真是,明明手里拿着陛下的密令,偏要把阿姊抬到前面受此一难……”
宣神谙让翟媪扶着自己坐起了身,有些疲累地喘了喘,问:“什么密令?”
“陛下出征前给他留了一份亲笔写下的密令,交给了曹常侍保管。”宣煜将密令内容说了说,又对着宣神谙撇了撇嘴,“他要早些拿出来,阿姊何必再受他们越氏的气呢?”
宣神谙听着密令内容,眉头蹙了蹙,声音忧郁几分:“不该拿出来的……”见宣煜不解,她又解释道:“陛下有意要予和越妃一同监国,我们两宫并立和睦才利于长治,如今将这特令拿了出来,怕是会让越妃同予离心……但此事也怪不得纪遵,肖世子确实该死,但他的命是用来留着牵制雍王的,此刻决不能让雍王觉得我们有杀其子之心,予想,不是到了这万不得已的时候,陛下定然是不想动用这条特令的……”
“阿姊考虑虽然周全,但越氏何时真心待过你?”宣煜捏了捏手掌,“如今陛下这密令分明是偏心于你,如今既然特令也已拿了出来,阿姊正可以好好地查查这幕后下毒之人了!”
下毒之人其实宣神谙心中早已有数,只是想不到她为何要做这件事,分明可以安安稳稳度过余生的人,为什么明知死路一条,还要做此一搏呢?
见她不说话,宣煜又道:“阿姊不让我插手查下毒之人,可分明证据都指向越妃……那下毒的司香官分明是三公主引荐、越妃批准进宫的……”他说着顿了顿,抬眼瞥她,“还是阿姊明知是越妃,所让不让我去查?”
“予说过不是阿姮。”见宣煜胡乱猜测,宣神谙急道,却也在情急之中,称了越妃为“阿姮”……
“阿姊为何这般信任越妃?”宣煜自然注意到了她言辞中对越姮的信任,只是这信任未必太过单薄……
宣神谙叹了口气,上一世越姮与她的惺惺相惜她犹然在目,她为后时,越姮安分守己从未非分,她被废时,越姮也多次关心,劝她豁然……她们虽不是亲姐妹,却胜似亲姐妹……
“若是阿姮要如此害予,何须等到现在……更何况,予信阿姮并非如此阴险之人……”
宣煜努了努嘴不平道:“看小越侯,就知越氏绝非清白之辈。”
“依你这般说,咱们的阿母就和舅父一般心思深沉吗?”宣神谙接过少商递过来的一颗青梅,见小女娘乖巧地冲她挤了挤眉眼,复又平复了些心情,冲宣煜叹道:“下毒之人我已查到了,只是未明了她为何要下毒,故而还未同你说。”
宣煜刚要问是谁,却听得殿门被推开,众人往外望去,只瞧见不明所以的小五身旁站了个略带羞意的越妃……
小五本是怒气冲冲的从少傅那结束课业回来,想着找那个丢下她、自己谎报肚子疼不去上课的程少商理论,没想却在母后的殿门口看见了越妃娘娘……
后来程少商拉着她出了寝殿,还问她怎么和越妃娘娘一起来了,小五真恨不能打她一顿。
*
越姮心中本是有气的,文帝出征前好言好语相劝,让她和皇后共同监国。子端第一次因程氏与皇后起争执时,她心中想着文帝的话,并不想和她宣神谙当面作对,且当时她偶然听见徐美人在和陆医官说些什么,似是对皇后做了什么,会让皇后身体乏累,无法起身等等……
她想着如此便等着,等到她宣神谙无法监国,那还有何事好吵呢?
没想到皇后不仅仍然安然,还存心与她越氏作对,任由肖世子欺负到了他们越氏头上,她当然也不愿忍,才放任她的三哥小越侯带着子端去长秋宫闹上一回,说了两宫一同监国之事。
令她更没想到的是,那与她青梅竹马的文秀竟然还留下了一道密令……
她原以为他惜她重她,对她委以监国的重任,却原来他心里那杆秤早已偏向了另一人,安抚她怕不是就是为了让她宣神谙好过……
他的好一番算计……
如此、她便更不愿她好过了!
人人都道她宣神谙温良恭俭,可她应当想不到这后宫之中可不止一人盼着她不好,她越姮只是心中想想,从未想过做什么阴鸷手段,可有人却已动了手!
她威逼着陆医官将徐美人招出之后,想去长秋宫探探宣神谙的状态,若是萎靡不振,她倒可以等她昏迷不醒再监国,若她仍安然,那她也要拿徐美人之事气她一气。
谁想她到了宣神谙的寝殿门口,里头宣侯正和皇后讨论得激烈,愣是没听见宫人的通报,她本不乐意做个偷听之人,偏生他们讨论的每一句都与她相关,她便留在殿门口听了听——
原来宣神谙不是存心和她作对,是因为肖世子情况特殊。
原来宣神谙心中,他们三人各有各的牵扯,并没有因为那人的偏袒而得意而忘形。
原来这个徐美人下毒是在借刀杀人,她原还想不明白陆医官那句“徐美人说药量小,不会致死,且和皇后有孕症状相符,诊不出来也是正常,等经验老到的孙医官回来再诊断出来即可”,现在听宣神谙分析来,徐美人下毒,针对的根本不是宣神谙,而是她越姮!是她新招进宫的司香官下的毒,还是三公主推荐而来!若是皇后真到了无法起身之时,再由孙医官诊断出中毒,将皇后中毒之事放在明面上来查,而他们越氏确实会因皇后中毒无法起身而要求皇后交出印玺,这样一来,她越姮岂既有下毒之嫌,又有下毒之证……到时真是百口莫辩了……
若不是宣神谙对她信任,是不是这个黑锅早就落到了她的头顶?
原来……一直都是她小人之心了……
她刚刚还听见她称她“阿姮”,这分明是在将军府时她对她的称呼。
她忽然想起在将军府时霍君华来找她麻烦,宣神谙站在她身前,温柔端方、却又掷地有声地让霍君华离开的场景……
这些年,越氏为难宣氏,她其实或有听闻,但都选择听之任之,渐渐地,似乎已经习惯了视而不见……比如这一次,见到徐美人要暗害她,她竟然丝毫未想过要阻止……
是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变成了如今这般比霍君华还讨厌的模样了呢?
那日她与宣神谙说了好一会儿的话,并承诺会把下毒之人替她查出来。
*
宣神谙瞥着跪在榻前、手脚被缚的徐美人,无奈地叹了口气,“翟媪都出去了,你想对予说什么,便说罢……”
前日越姮来讲了徐美人下毒之事,但审问原由时,徐美人却说只能告诉皇后……
是以今日徐美人便被带进了长秋宫。
徐美人凄凄一哂,“皇后您是好人,当年若不是您,妾许也活不到今日,无论您是否相信,妾都没有真的要害您之心,只是看不惯越氏罢了。”
宣神谙垂了垂眸子,素手落在腹前,何为没有害她之心呢?
邹靖说——虽毒未伤及胎儿,但母体受损,孩子也不会好过。
孙医官说——此番中毒虽然不会致命,也已清除干净,但毒气伤身,她本就身体亏空,此次孕育孩子恐有不测……
“皇后难道不恨越姮吗?”徐美人咬了咬牙,“您可知当年陛下宠幸妾时,一直唤着越姮的名字、妾记得很清楚,一共唤了十三次。”
宣神谙抬眸看了她一眼,她记得那时文帝是和越姮吵了架,她不愿掺和他们二人之事,且那时她忙着照顾生病的子昆,是以一早便锁了宫门,第二日才听宫人说,陛下昨夜里宠幸了甘泉宫的一个宫婢……
往事已成烟云,她自然也不愿去想在那样的情景下,文帝会唤谁的名字……
“陆医官是因被你撞见与你宫中婢子苟且,受你胁迫做事,但下毒之人是宫中新进的司香官,与你到底是何关系?为何会听命于你?”
徐美人抬起眼皮,望向榻上之人,“皇后还记得太子九岁落水一事吗?”见宣神谙怔了怔,她继续说到:“太子落水后,身边小厮便向您请辞回了乡。”
宣神谙蹙了蹙眉,想起了十年前的事,那时子昆年幼贪玩,不小心跌入河中,幸得救的及时,未曾落下什么病根。那时是有个跟在子昆身边的小仆从,来向她请辞,子昆还因此闹过一阵,说不舍得他呢……
对了,那个小厮似是……姓徐……
“那是妾的胞弟。当年是越侯威逼他带着太子去了那个布置好了的河边,并不是太子贪玩,无论谁去,都会落下河去……是妾的胞弟见太子于冰水中挣扎心中不忍,才去唤人来救太子,谁想因此得罪了越侯……越侯怕妾的胞弟将此事高发,便想置他于死地……”见宣神谙目色怔怔,想来对当年旧事一无所知,徐美人又扯了扯嘴角,继续道:“陛下酒醉宠幸妾不假,可当时甘泉宫的宫婢那么多,陛下为何是宠幸了妾呢?”
陈年旧事被翻起,宣神谙这才回想起那个冬日,文秀称帝,立后立储,她虽心中不安,却也只能接受。
子昆被立为太子之后没多久,就落了水,她心中不是没有怀疑过,可是子昆醒后说是自己贪玩河边又滑才落水的,而子昆也确实无大碍,她才放心……后来子昆也未再受过什么伤,直到十九岁遇刺……
所以、按照眼前徐美人的说法,当时越氏是觊觎太子之位,才布下机关,致使子昆落水?想要谋害子昆,当时、他们就想杀了子昆!
“是妾为了保住胞弟,才向陛下坦言真相。”徐美人说着冷哼一声,“可妾等来的并不是公布于众的真相或是彻查,而是陛下酒醉后的宠幸……”
宣神谙只觉脑中一轰,所以、他知晓子昆并非贪玩落水、而是被越氏所害?!
他从不曾跟她开口讲过这件事……徐美人也从未讲过……
子昆被害落水,即使知道越氏所害,他也不曾彻查……
甚至为了不让徐美人再说出真相,酒醉后宠信了徐美人……
她忽然想起那时他因酒后糊涂宠幸徐美人之事,特意带着七分的醉意来向她道歉,将她压在身下,不停说着让她原宥的话……
所以那时,他让她原宥的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