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段鹏宇的回答,林鹿心中大骇,还没作何反应,蹲在旁边的李芳也听到了。
李芳震惊地冲过来,大喊道:“你拿这玩意干什么!你从哪里搞的!”
段鹏宇被吓到了,支支吾吾地说:“那个黑屋子里面,大家都在跳,没人,拿的”。
他说的是火葬场焚烧室的外面,雯雯的棺材摆在黑屋子中央,伴着鸣炮声,亲属家人们会把手放在木棺上围着棺材跳满一圈。
“你是不是有病!你拿它干什么!”李芳不顾小儿子的阻挠,将纸箱里面的东西全部倒出来,原来都是一些雯雯用过的物件,“你到底要干什么!你是不是要气死我!”
李芳歇斯底里的模样把段鹏宇吓得嚎啕大哭,他一边哭一边从妈妈手里抢过那些小物件,塞进小土坑里,嘴里还振振有词:“王子穆他们都说姐姐断手断脚,变成一块一块的了,我要把姐姐放进土里,每天给她浇水,姐姐就能长出新的手脚了……”
李芳被他无厘头的话给气笑了,指着他破口大骂起来:“你这个白痴!傻子!你姐姐她已经死了!死了!死了你懂吗!再怎么浇水也长不出来了!”
段鹏宇知道“死”是什么意思,死是草地枯萎,是桂花树停止生长,是小鸡仔不再叽叽喳喳地叫。每到这时候,段雯雯就会说,“它已经死啦”。
然后她会带着自己把它们埋进土里,跟他说:“这是缺少营养了,埋到土里后你要每天给它浇水,用不了多久,它就会复活啦”。
姐姐没有骗他,后来土里长出了青翠的小草,桂花树长高了,还挂满香香的金灿灿的小花,小鸡也凭空出现在院里满地拉屎拉尿。
看吧,这就是“死”,死一点也不可怕嘛。他不理解为什么葬礼上那么多人哭天喊地。姐姐只是缺少营养了,只要他多浇点水,用不了多久姐姐就会重新从土里长出来了。
听到小儿子抽泣着磕磕巴巴的解释,李芳泣不成声,捶胸顿足恸哭起来。她蹲在地上疯狂地抓扯着自己的头发,反反复复地问着:“为什么?为什么是雯雯?为什么是我们家啊,我们是造了什么孽要这样对我们……”
林鹿才发现,这个还不到三十五岁的年轻妈妈,头发根部已经几乎全白了。
院子里悲痛悔恨的哭喊声中还夹杂着小孩懵懵懂懂的碎碎念,霎时,屋外响起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和礼炮齐鸣声,敲锣打鼓的迎亲队伍从李芳家门口路过。
外面的喜庆与欢腾却渗不进这仅仅一墙之隔。红色的鞭炮碎片弹进院子里,落在水泥地面上,越鲜明,越显得荒凉。
这时大门被推开了,一个中年女人从门缝中探出头,脸上还挂着笑容,“芳啊,怎么还不过去,快要开席咯”。
李芳背着身子胡乱抹掉泪后,才转过去努力露出一个笑,“王姐我就不过去了,等会让小宇和他爸过去就可以了”。
“家里有客人啊”,王姐打量一眼李芳家里的陌生人,点了点头,临走时面上似乎有些犹豫。
“是还有什么事吗?王姐”。
“那个……”王姐顿了一下,才难为情地说,“我家子穆跟小宇说的话,那都是小孩子不懂事,千万不要当真啊,我昨晚已经狠狠教训了他一顿”。
她们前几天在家谈论起雯雯的事情,无心说了句“鹏宇姐姐太可怜了,被杀千刀的杀人犯剁成碎块,她还那么小,合起来都没有几块,听说尸体到现在都还没找齐啊”,结果这话被王子穆听到,转头第二天就在幼儿园传遍了。
李芳自然猜到了她们说了些什么,那些无实质恶意但又像把长矛一样直戳人心窝子的话,她在这段时间听到了太多太多。
她对着王姐勉强呵笑一声,只是那笑比哭还难看。
-
采访结束后,看着仍蹲坐在桂花树下挖土的段鹏宇,林鹿静默几秒,走上前摸了摸他的头,“小宇,你姐姐的情况有些特殊……”
段鹏宇歪着头看向这个漂亮姐姐,黑溜溜的眼睛透着好奇,只听见她接着说:“你想啊,姐姐比草、比树、比小鸡仔都要大好多好多,重新长出来是需要耗费很多精力的,你能一直为她浇水,守着她吗?”
“能!”段鹏宇信誓旦旦地保证道。
“好弟弟”,林鹿蹲下身,与他的视线平齐,“可能是五年,也可能是十年,等到这棵桂花树长到枝繁叶茂了,桂花落满了整个院子,雯雯姐姐就会回来了”。
段鹏宇重重点了点头,他就知道姐姐是能够重新长出来的,只要他能够一直坚持浇水和陪伴。五年还是十年,他对此没有概念,他甚至都还没有五岁。
不就是再重新长一个自己的年数嘛,他成长的前几年都没有记忆,好像就是突然一下长到了五岁。
所以他理所当然地想,他也会突然就跳到了十岁,然后姐姐就站在自己面前,向往常一样笑着夸他:“小宇!真棒!恭喜你,又把它种活了!”
李芳将他俩送出门时,还紧紧握着林鹿的手,“林记者,麻烦你了,听我念叨这么多话。这些话,我实在是没法跟其他人说了,我、我……”
她叹了口气,擦掉眼角沁出的泪水,再次确认道:“恶人一定会有恶报的对吧,雯雯不会白死,不能这样!”
李芳直勾勾地盯着镜头,双眼麻木而失神地说:“杀人就要偿命,怎么能因为他有别的苦衷就宽恕他呢?我们都还没有说原谅,怎么能够原谅呢?这不公平的!”
*
在返程的路上,车内一直保持着一种不可言说的低气压。
游俞知道,小鹿心里在难受,她一直都是一个共情力很强的高敏者,当然,除了在爱情上有着自我防御般的钝感。
他尝试着引出一些话题,让林鹿尽量放松一下,但成效不大。
就在他绞尽脑汁想别的法子时,只听见林鹿垂着眸,低声问:“真的会有人真情实感地心疼、同情郑裕宁吗?”
她现在有些不确定网络上为郑裕宁请愿的风潮是水军下场带节奏,还是说他的成长经历与长相真的吸引到了一批“粉丝”。
如果说“逼良为娼”又“劝妓从良”是绝大多数男人热衷的两类事,前者满足了内心阴暗的邪恶念头,后者则实现了个人英雄主义的道德观。
那么,其实这种扭曲的“救赎欲”也同样会出现在不少女性身上:幻想自己成为某个坏男人的白月光,治愈他的黑暗时光,成为他独特生命中的唯一,上演一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戏码。
“他还不懂爱,需要有人给他爱”,把恶人的坏归结于残破的原生家庭、悲惨的童年、世人的冷眼旁观,女性天然的同情心让她们总会或多或少地心疼“情感弱势方”,尽管对方可能是十恶不赦的“力量强势方”。
“我之前在一本书上看到说:如果我们把另一个人当作十足的恶人,那就是没有把他当作正常人类看待。只有认可、关注并且回馈作恶者仍存有善念,才算是在帮助他们善的部分成长,就像在沙漠中浇灌一朵小花。”
林鹿偏过头问游俞,“你觉得呢?”
无论一个人在我们的眼中有多邪恶,我们都不能把他当作100%的坏人。如果作恶者对自己的罪行感到悔恨,也受到了惩罚,那我们也应该关注他的善良品质,并希望改造他。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证明自己是在向作恶者表达共情,而不是在重复他的罪恶、把他看作一件物品而不是人。要不然,我们也不比我们惩罚的对象好到哪里去。
她想,游俞是个温良而极具包容心的人,他或许会认可这种观念。
可没想到游俞摇了摇头,柔声说:“沙漠中即使培育出小花,那也是以逝者灵魂与鲜血灌溉出的恶之花。”
“在向施害者表达共情时,将受害者及家属的共情又置于何地?这种有双重标准的、单向的共情,我觉得是一种虚伪的善、是一种平庸之恶”。
林鹿兀得笑了,她细细地端详了游俞一番,他似乎有些忐忑,纤长而浓密的睫毛眨得好快,林鹿终究没忍住说道:“哎呀,我发现你真的好可爱”。
游俞有些羞赧地挪了挪身子,小鹿又说我可爱!有没有可能她也会对我有了一点点好感呢!
然后就听见林鹿说:“所以,这本书,我用来垫桌脚了”。
难道对受害者以冷冰冰的一句“人死不能复生”施加同情后,就能托举着上帝光环规劝作恶者“生者奋然,回头是岸”、以展示自己虚伪的善意吗?
“不要断绝罪犯成长的机会”,可是他们已经断绝了多少无辜之人成长的可能。
林鹿无比认同国外某位领导人说过的话:原谅他们是上帝的事,而我们的事就是送他们去见上帝。
*
回到单位后,林鹿躲在楼道给曲路野打了一个电话。
“喂?谁啊?”那声音依旧雄浑而且带着一丝不耐烦,对面似乎将手机拉远了些,然后又凑到嘴边,“是林记者啊!”
林鹿开门见山问道:“我那天跟梨子说的,你为什么没照做?”
她说让曲路野尽量不要再接受采访,如果非要出镜的话,不要提自己放高利贷的身份、不要骂脏话、穿着要朴素而且盖住纹身。她怕的就是曲路野口无遮拦被人抓住把柄。但是从后面爆出的一些采访视频来看,他是一个没做到。
“老子没……”听到电话那头的林鹿“啧”了一声,曲路野赶紧改口,“我后面都按你说的做了,但关键是你提醒我那会儿我已经被那群记者围住了,然后我跟他们说把之前录的麻烦删掉,他们也都同意了,谁能想到……”
“那我最后再问你一个问题”,林鹿沉声问,“网上曝出的那些恶行,你做过没有?”
曲路野沉默了一阵,有些不确定地说:“我之前做催债打手的嘛,那肯定是揍过一些人的,但揍得具体是什么人,我也不记得了”。
林鹿把“罪已诏”链接发给他,“就帖子里这些事,是你做的吗?”
曲路野是个标准的文盲,只看图不看字,虽然有些字他可能认识,但就懒得看,字一多就头疼。他把图片以及图注看完后,激愤地说:“艹他爹的,老子是做过这里面一些事”。
林鹿皱了皱眉,如果他真做过这些坏事,她不会试图去帮他扭转舆论风评。恶就是恶,恶不是靠比较得出来的,决不能因为他做坏事的程度比不上郑裕宁,就可以洗白他了。
只听见曲路野接着说:“但这些图片配的文字不对啊!”
“我用渔网勒脖子的那畜生,是因为他在码头偷渡拐卖几个小孩被我发现了,那网子还是他绑小孩的工具呢!还有那个老毕登,他拖欠工人工钱还他妈借高利贷在外面包四奶,那房子就是他送给三奶的……”
新闻是造假的,还用了最巧妙的“移花接木”。
听到曲路野絮絮叨叨、一条一条地反驳,最后来了一句:“老子……我只是长得凶,也不是随便揍人的好吧?现在都是法治社会,那些被我揍的人,你看哪个敢报警?”
林鹿被他义正言辞的语气逗乐了,这莽夫,还知道什么是法治社会。
“那你被泼了脏水,怎么也没跟我说啊?”他也不像是能忍气吞声的人啊。
“只知道有人骂我,具体骂了什么我都懒得看”,曲路野理不直气也壮。他对网上发生的纷争一概不在意,反正骂他的人多了去了,他们算老几?又不敢正面和他对打,“而且……”
“而且看你自身都难保了,哪敢去麻烦你啊”。
这话不假,林鹿确实在网上的骂名一点不比曲路野小。
但她突然觉得自己和曲路野还挺像,他们都算幸运的。曲路野只在乎自己在吁梨心中的形象,而她也有人一直站在自己身边。
李芳震惊地冲过来,大喊道:“你拿这玩意干什么!你从哪里搞的!”
段鹏宇被吓到了,支支吾吾地说:“那个黑屋子里面,大家都在跳,没人,拿的”。
他说的是火葬场焚烧室的外面,雯雯的棺材摆在黑屋子中央,伴着鸣炮声,亲属家人们会把手放在木棺上围着棺材跳满一圈。
“你是不是有病!你拿它干什么!”李芳不顾小儿子的阻挠,将纸箱里面的东西全部倒出来,原来都是一些雯雯用过的物件,“你到底要干什么!你是不是要气死我!”
李芳歇斯底里的模样把段鹏宇吓得嚎啕大哭,他一边哭一边从妈妈手里抢过那些小物件,塞进小土坑里,嘴里还振振有词:“王子穆他们都说姐姐断手断脚,变成一块一块的了,我要把姐姐放进土里,每天给她浇水,姐姐就能长出新的手脚了……”
李芳被他无厘头的话给气笑了,指着他破口大骂起来:“你这个白痴!傻子!你姐姐她已经死了!死了!死了你懂吗!再怎么浇水也长不出来了!”
段鹏宇知道“死”是什么意思,死是草地枯萎,是桂花树停止生长,是小鸡仔不再叽叽喳喳地叫。每到这时候,段雯雯就会说,“它已经死啦”。
然后她会带着自己把它们埋进土里,跟他说:“这是缺少营养了,埋到土里后你要每天给它浇水,用不了多久,它就会复活啦”。
姐姐没有骗他,后来土里长出了青翠的小草,桂花树长高了,还挂满香香的金灿灿的小花,小鸡也凭空出现在院里满地拉屎拉尿。
看吧,这就是“死”,死一点也不可怕嘛。他不理解为什么葬礼上那么多人哭天喊地。姐姐只是缺少营养了,只要他多浇点水,用不了多久姐姐就会重新从土里长出来了。
听到小儿子抽泣着磕磕巴巴的解释,李芳泣不成声,捶胸顿足恸哭起来。她蹲在地上疯狂地抓扯着自己的头发,反反复复地问着:“为什么?为什么是雯雯?为什么是我们家啊,我们是造了什么孽要这样对我们……”
林鹿才发现,这个还不到三十五岁的年轻妈妈,头发根部已经几乎全白了。
院子里悲痛悔恨的哭喊声中还夹杂着小孩懵懵懂懂的碎碎念,霎时,屋外响起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和礼炮齐鸣声,敲锣打鼓的迎亲队伍从李芳家门口路过。
外面的喜庆与欢腾却渗不进这仅仅一墙之隔。红色的鞭炮碎片弹进院子里,落在水泥地面上,越鲜明,越显得荒凉。
这时大门被推开了,一个中年女人从门缝中探出头,脸上还挂着笑容,“芳啊,怎么还不过去,快要开席咯”。
李芳背着身子胡乱抹掉泪后,才转过去努力露出一个笑,“王姐我就不过去了,等会让小宇和他爸过去就可以了”。
“家里有客人啊”,王姐打量一眼李芳家里的陌生人,点了点头,临走时面上似乎有些犹豫。
“是还有什么事吗?王姐”。
“那个……”王姐顿了一下,才难为情地说,“我家子穆跟小宇说的话,那都是小孩子不懂事,千万不要当真啊,我昨晚已经狠狠教训了他一顿”。
她们前几天在家谈论起雯雯的事情,无心说了句“鹏宇姐姐太可怜了,被杀千刀的杀人犯剁成碎块,她还那么小,合起来都没有几块,听说尸体到现在都还没找齐啊”,结果这话被王子穆听到,转头第二天就在幼儿园传遍了。
李芳自然猜到了她们说了些什么,那些无实质恶意但又像把长矛一样直戳人心窝子的话,她在这段时间听到了太多太多。
她对着王姐勉强呵笑一声,只是那笑比哭还难看。
-
采访结束后,看着仍蹲坐在桂花树下挖土的段鹏宇,林鹿静默几秒,走上前摸了摸他的头,“小宇,你姐姐的情况有些特殊……”
段鹏宇歪着头看向这个漂亮姐姐,黑溜溜的眼睛透着好奇,只听见她接着说:“你想啊,姐姐比草、比树、比小鸡仔都要大好多好多,重新长出来是需要耗费很多精力的,你能一直为她浇水,守着她吗?”
“能!”段鹏宇信誓旦旦地保证道。
“好弟弟”,林鹿蹲下身,与他的视线平齐,“可能是五年,也可能是十年,等到这棵桂花树长到枝繁叶茂了,桂花落满了整个院子,雯雯姐姐就会回来了”。
段鹏宇重重点了点头,他就知道姐姐是能够重新长出来的,只要他能够一直坚持浇水和陪伴。五年还是十年,他对此没有概念,他甚至都还没有五岁。
不就是再重新长一个自己的年数嘛,他成长的前几年都没有记忆,好像就是突然一下长到了五岁。
所以他理所当然地想,他也会突然就跳到了十岁,然后姐姐就站在自己面前,向往常一样笑着夸他:“小宇!真棒!恭喜你,又把它种活了!”
李芳将他俩送出门时,还紧紧握着林鹿的手,“林记者,麻烦你了,听我念叨这么多话。这些话,我实在是没法跟其他人说了,我、我……”
她叹了口气,擦掉眼角沁出的泪水,再次确认道:“恶人一定会有恶报的对吧,雯雯不会白死,不能这样!”
李芳直勾勾地盯着镜头,双眼麻木而失神地说:“杀人就要偿命,怎么能因为他有别的苦衷就宽恕他呢?我们都还没有说原谅,怎么能够原谅呢?这不公平的!”
*
在返程的路上,车内一直保持着一种不可言说的低气压。
游俞知道,小鹿心里在难受,她一直都是一个共情力很强的高敏者,当然,除了在爱情上有着自我防御般的钝感。
他尝试着引出一些话题,让林鹿尽量放松一下,但成效不大。
就在他绞尽脑汁想别的法子时,只听见林鹿垂着眸,低声问:“真的会有人真情实感地心疼、同情郑裕宁吗?”
她现在有些不确定网络上为郑裕宁请愿的风潮是水军下场带节奏,还是说他的成长经历与长相真的吸引到了一批“粉丝”。
如果说“逼良为娼”又“劝妓从良”是绝大多数男人热衷的两类事,前者满足了内心阴暗的邪恶念头,后者则实现了个人英雄主义的道德观。
那么,其实这种扭曲的“救赎欲”也同样会出现在不少女性身上:幻想自己成为某个坏男人的白月光,治愈他的黑暗时光,成为他独特生命中的唯一,上演一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戏码。
“他还不懂爱,需要有人给他爱”,把恶人的坏归结于残破的原生家庭、悲惨的童年、世人的冷眼旁观,女性天然的同情心让她们总会或多或少地心疼“情感弱势方”,尽管对方可能是十恶不赦的“力量强势方”。
“我之前在一本书上看到说:如果我们把另一个人当作十足的恶人,那就是没有把他当作正常人类看待。只有认可、关注并且回馈作恶者仍存有善念,才算是在帮助他们善的部分成长,就像在沙漠中浇灌一朵小花。”
林鹿偏过头问游俞,“你觉得呢?”
无论一个人在我们的眼中有多邪恶,我们都不能把他当作100%的坏人。如果作恶者对自己的罪行感到悔恨,也受到了惩罚,那我们也应该关注他的善良品质,并希望改造他。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证明自己是在向作恶者表达共情,而不是在重复他的罪恶、把他看作一件物品而不是人。要不然,我们也不比我们惩罚的对象好到哪里去。
她想,游俞是个温良而极具包容心的人,他或许会认可这种观念。
可没想到游俞摇了摇头,柔声说:“沙漠中即使培育出小花,那也是以逝者灵魂与鲜血灌溉出的恶之花。”
“在向施害者表达共情时,将受害者及家属的共情又置于何地?这种有双重标准的、单向的共情,我觉得是一种虚伪的善、是一种平庸之恶”。
林鹿兀得笑了,她细细地端详了游俞一番,他似乎有些忐忑,纤长而浓密的睫毛眨得好快,林鹿终究没忍住说道:“哎呀,我发现你真的好可爱”。
游俞有些羞赧地挪了挪身子,小鹿又说我可爱!有没有可能她也会对我有了一点点好感呢!
然后就听见林鹿说:“所以,这本书,我用来垫桌脚了”。
难道对受害者以冷冰冰的一句“人死不能复生”施加同情后,就能托举着上帝光环规劝作恶者“生者奋然,回头是岸”、以展示自己虚伪的善意吗?
“不要断绝罪犯成长的机会”,可是他们已经断绝了多少无辜之人成长的可能。
林鹿无比认同国外某位领导人说过的话:原谅他们是上帝的事,而我们的事就是送他们去见上帝。
*
回到单位后,林鹿躲在楼道给曲路野打了一个电话。
“喂?谁啊?”那声音依旧雄浑而且带着一丝不耐烦,对面似乎将手机拉远了些,然后又凑到嘴边,“是林记者啊!”
林鹿开门见山问道:“我那天跟梨子说的,你为什么没照做?”
她说让曲路野尽量不要再接受采访,如果非要出镜的话,不要提自己放高利贷的身份、不要骂脏话、穿着要朴素而且盖住纹身。她怕的就是曲路野口无遮拦被人抓住把柄。但是从后面爆出的一些采访视频来看,他是一个没做到。
“老子没……”听到电话那头的林鹿“啧”了一声,曲路野赶紧改口,“我后面都按你说的做了,但关键是你提醒我那会儿我已经被那群记者围住了,然后我跟他们说把之前录的麻烦删掉,他们也都同意了,谁能想到……”
“那我最后再问你一个问题”,林鹿沉声问,“网上曝出的那些恶行,你做过没有?”
曲路野沉默了一阵,有些不确定地说:“我之前做催债打手的嘛,那肯定是揍过一些人的,但揍得具体是什么人,我也不记得了”。
林鹿把“罪已诏”链接发给他,“就帖子里这些事,是你做的吗?”
曲路野是个标准的文盲,只看图不看字,虽然有些字他可能认识,但就懒得看,字一多就头疼。他把图片以及图注看完后,激愤地说:“艹他爹的,老子是做过这里面一些事”。
林鹿皱了皱眉,如果他真做过这些坏事,她不会试图去帮他扭转舆论风评。恶就是恶,恶不是靠比较得出来的,决不能因为他做坏事的程度比不上郑裕宁,就可以洗白他了。
只听见曲路野接着说:“但这些图片配的文字不对啊!”
“我用渔网勒脖子的那畜生,是因为他在码头偷渡拐卖几个小孩被我发现了,那网子还是他绑小孩的工具呢!还有那个老毕登,他拖欠工人工钱还他妈借高利贷在外面包四奶,那房子就是他送给三奶的……”
新闻是造假的,还用了最巧妙的“移花接木”。
听到曲路野絮絮叨叨、一条一条地反驳,最后来了一句:“老子……我只是长得凶,也不是随便揍人的好吧?现在都是法治社会,那些被我揍的人,你看哪个敢报警?”
林鹿被他义正言辞的语气逗乐了,这莽夫,还知道什么是法治社会。
“那你被泼了脏水,怎么也没跟我说啊?”他也不像是能忍气吞声的人啊。
“只知道有人骂我,具体骂了什么我都懒得看”,曲路野理不直气也壮。他对网上发生的纷争一概不在意,反正骂他的人多了去了,他们算老几?又不敢正面和他对打,“而且……”
“而且看你自身都难保了,哪敢去麻烦你啊”。
这话不假,林鹿确实在网上的骂名一点不比曲路野小。
但她突然觉得自己和曲路野还挺像,他们都算幸运的。曲路野只在乎自己在吁梨心中的形象,而她也有人一直站在自己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