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意和季谨非亲非故,只有爷爷和他的爷爷是战友。
所以就算两人已经结婚,并在婚前熟悉了许多,她还是对于新婚晚上有点害怕的。
尽管她结婚前和季谨相处下来很舒服,但这种害怕是出于本能,一个刚满十九岁的少女对成熟男人的害怕,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人对六十年代的人的害怕,一个少女对未知的害怕。
但昨晚的季谨温柔,动作很温和,他带着她打破了那种害怕。
又因为感觉很舒服,所以她今晚还想要。
季谨看着小姑娘那张略带着婴儿肥的脸,觉得小姑娘年纪还小,就不自觉疼爱了些,所以昨晚只弄了两次。
没想到小姑娘自己刚接触,就食髓知味。
苏意突然被季谨拉进怀里。
苏意坐在男人身前,搂紧他。
男人一边慢条斯理含住她耳垂,然后手一点一点往下移动到腿侧。
不停按压着那处,发出黏糊的水声。
……
季谨小孩子似的抱着苏意,简单清理了下。
两人躺在床上,男人一边慢慢抚摸着少女的后脑勺,一边闭眼入睡。
*
第二天六点
季谨睁开眼,听见小院门外传来敲门声。他想:应该不是李妈,李妈有钥匙,可以直接进来。
他穿戴好,走下楼,打开了门,是徐局长夫妻俩。
“我们家这个说要带你爱人去看升国旗,刚好今天是周一。”徐局尴尬地说。
“她还没醒,我去叫她,看能不能醒。你们先坐在那里,休息一下。”季谨说。
“苏意,意意,起床了。陈珍已经来了,来带你去看升国旗。”季谨轻轻地说,又叫了几声,苏意还是没醒。
季谨没办法,只能去衣柜里挑起衣服,先帮苏意穿衣服。
苏意感受到动静,慢慢转醒过来。
“季谨,几点了?”外面还黑着,苏意问。
“六点十分。”季谨回。
“怎么这么早啊?”苏意说。
“徐局长他们已经来了,陈珍说一会儿要带你去看升国旗。”季谨说。
……
“我先下楼,招待他们,你先洗漱。”季谨摸了摸苏意的头。顺便还拿了一些钱票下去。
苏意看了看她身上的衣服,下面是一条军装裤,上面穿的也是军绿色衬衫。
她洗漱完,走到梳妆旁,扎起两个普通的麻花辫。
而楼下
季谨拿过军绿色的挎包,往里面放了些钱票,放了小罐子糖,把装着威化饼的大透明玻璃罐放入其中,又放入一个装着油滋啦铝制饭盒。
“你们吃早饭了吗?”季谨边收拾边问。
“没吃,不过陈珍带了吃的。”徐局回。
……
聊了一会,季谨收拾完,看到了苏意下楼。
*
天安门广场
苏意坐在陈珍骑的自行车的后座,一路摇摇晃晃地来到天安门广场。
两人等了一会儿,苏意拿着季谨灌满的水壶喝了一口。
终于,迎着第一缕晨光,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鲜艳的五星红旗慢慢升起,苏意觉得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仪式感。
这浪漫从六十年代持续到二十一世纪。
陈珍穿来五年,看了不止一次升红旗。和她的家人,她的同事。还有她的丈夫都一起看过。但每次看升国旗她还是充满了期待。
她喜欢看升国旗,仿佛升国旗是唯一一个她能和二十一世纪联系的纽带。
苏意看着在高处飘扬的五星红旗,她想到了在后世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
此时她心里充满了信仰和热血。恨不得马上去学习,报效国家。
*
看完了升国旗,两人找了一个地方吃饭,陈珍拿了一盒炸鱼,苏意立马把李妈用大肥肉炸的油滋啦拿出来,两人就着陈珍拿出来的饼吃了起来,那叫一个香。
吃完,陈珍开始带着苏意闲逛。
此时,苏意坐在自行车上,看到街道上慢慢充满了人:有提着大东西进城来供销社换东西的,有去工厂上班的,不时还有吉普车通过。
两人路过火车站,那是1960年建成的火车站,由伟人亲自题字了“北京站”。那时原主还专门跑过去看了看。
两人走到百货商场,逛了起来。
一进大门,苏意就看到了醒目的标语,“不得无故打骂顾客。”
她刚穿来时,看到营业员的态度很震惊,毕竟二十一世纪服务业都是很热情的,现在的她已经习惯了。
这个百货商场是四九城最大的一个卖东西的地方,也是唯一一个百货商场。
北京还有不少大副食商场。
只不过在六十年代,他们平常购买日常用品都去附近的小商店,它在居民区附近,也叫“合作社”。非常方便。
她们走到二楼服装区。苏意挑了一件蓝色碎花连衣裙,又选了一件白色衬衫(她现在有了很多白色上衣。因为她觉得白色衣服既好看,在这个年代又不显眼。),就让售货员包了起来。
“一张布票,二十元。”营业员熟练地说。
陈珍看着苏意掏钱票的潇洒样,不愧是60年代的白富美。
陈珍暂时没什么衣服要买。
苏意又买了一双小皮鞋。
来到一楼食品区,两人开始疯狂大扫购,惊呆了一众营业员。
没办法,吃过21世纪的各种食物,零食。到了60年代根本没法忍住嘴馋。
两人中午犹豫了好久,选择了去东兴楼吃鲁菜。每个人都吃得肚子鼓鼓。
她们又往书店逛了会儿。
此时的她们吃着冰棍,各拿着一瓶汽水围观起了别人吵架,吃起瓜来。
“你为什么和他逛书店?”一个男孩问。
“你不是已经开始相亲了,为什么还管我?”女孩哭泣地说。
“我只是她同学,我们来买书,其他同学也来了,在那里买冰棍呢!”另一个男孩慌张地说。
喔噢!原来是一个误会!
一个男孩退出,最开始的男孩儿与女孩儿又因为感情问题吵了起来。
……
时间很快来到太阳落日的时候,两人现在已经爬到八达岭长城上面!此时夕阳西下,晚霞照在长城周边,看着很治愈。
八达岭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1961年,国家相关部门确定八达岭关城和城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两人漫步在长城上,仿佛穿梭进了历史的长河。每一块砖石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站在高处,心中充满了豪情万丈。
她们累了停下脚步,感受到微风拂面的惬意。
这时,一个看起来四十多岁的男人,突然大声朗诵起来伟人的诗《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最后一句大家都知道,周围的人一同念了起来,苏意心中充满了热血。
旁边有一个外国人拿着录像机记录了下来。
那男人念完,可能看到苏意脸上充满了赞赏和豪情,突然看向苏意:“小姑娘,你也来一首。”
旁边的人们看着苏意年轻的模样,也纷纷让苏意来一首。
苏意受到刚才氛围的感染,立马答应,张口就准备来一首。她对陈珍做了口型:《沁园春长沙》,让陈珍一起来。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苏意先念了前几句,紧跟着陈真也念了起来。两人认真的模样,异口同声的模样。真像极了伟人写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当然也不例外,当念到众人熟悉的地方,其他人也跟着念了起来。声音宏大,非常壮观。
外国人还在拿着录像机在录,这个外国人叫杰克,他被眼前的气氛感染,尽管不会说中国话,也跟着念了起来。
之后他们又一起唱起了国歌,念起了伟人的各种作品……他们这一群人有苏意,有陈珍,有中年男人,中年女人,有老爷爷,老奶奶,还有小朋友……
时间好像过了很久很久。其他人相继离开。她们二人跟踪着一位老爷爷,往下走。
因为苏意发现这个老爷爷虽然会唱国歌,但是唱的很不着调。
而且刚才念起《卜算子.咏梅》的时候。他连“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都不会念。她来自二十一世纪都会,更别说在这个六十年代对伟人极度崇拜的六十年代呢!
她悄悄和陈珍说,觉得这个老爷爷好特别。此时的她心里还没有想什么。
陈珍年龄比苏意大几岁,想的比较多。听到苏意对老爷爷的形容,她一下子想到了一个词:特务。
于是就形成了现在这个模样,她们跟着老爷爷一起下去。
下了长城,两人开始兵分两路。苏意开始和老爷爷搭话,拉慢他的脚步。陈珍因为会骑自行车,就去了公安局。
公安局的人一听到有人发现了特务。立马跟着陈珍出去。
老爷爷被突然出现的警察吓了一跳。
……
警察局
苏意和陈珍两人面对面尴尬地笑着,听着对面的警察的谈话:“首先非常感谢你们的举报。但是……” 随着警察的说话声,老爷爷委屈的声音也相继传来。
没错,她们误会了,经过警察的详细调查,老爷爷是一个厂食堂的大师傅。
之所以会产生误会,是因为老爷爷平时专注做饭。不经常关注别的,也不经常唱国歌。
“虽然我非常崇拜主席,但不代表我能记下主席那么多诗。我记性不太好。”老爷爷辩解道。
……
“好了,下次要谨慎思考。”警察最后说。
“好的,谢谢警察叔叔!”
“警察叔叔辛苦啦!”两人同时说。
“……”才二十几岁的警察叔叔。
“对了,需要你们家人的联系方式,然后我们会去通知他们,领你们回家。”那个才二十几岁的叔叔又突然回头说。
所以就算两人已经结婚,并在婚前熟悉了许多,她还是对于新婚晚上有点害怕的。
尽管她结婚前和季谨相处下来很舒服,但这种害怕是出于本能,一个刚满十九岁的少女对成熟男人的害怕,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人对六十年代的人的害怕,一个少女对未知的害怕。
但昨晚的季谨温柔,动作很温和,他带着她打破了那种害怕。
又因为感觉很舒服,所以她今晚还想要。
季谨看着小姑娘那张略带着婴儿肥的脸,觉得小姑娘年纪还小,就不自觉疼爱了些,所以昨晚只弄了两次。
没想到小姑娘自己刚接触,就食髓知味。
苏意突然被季谨拉进怀里。
苏意坐在男人身前,搂紧他。
男人一边慢条斯理含住她耳垂,然后手一点一点往下移动到腿侧。
不停按压着那处,发出黏糊的水声。
……
季谨小孩子似的抱着苏意,简单清理了下。
两人躺在床上,男人一边慢慢抚摸着少女的后脑勺,一边闭眼入睡。
*
第二天六点
季谨睁开眼,听见小院门外传来敲门声。他想:应该不是李妈,李妈有钥匙,可以直接进来。
他穿戴好,走下楼,打开了门,是徐局长夫妻俩。
“我们家这个说要带你爱人去看升国旗,刚好今天是周一。”徐局尴尬地说。
“她还没醒,我去叫她,看能不能醒。你们先坐在那里,休息一下。”季谨说。
“苏意,意意,起床了。陈珍已经来了,来带你去看升国旗。”季谨轻轻地说,又叫了几声,苏意还是没醒。
季谨没办法,只能去衣柜里挑起衣服,先帮苏意穿衣服。
苏意感受到动静,慢慢转醒过来。
“季谨,几点了?”外面还黑着,苏意问。
“六点十分。”季谨回。
“怎么这么早啊?”苏意说。
“徐局长他们已经来了,陈珍说一会儿要带你去看升国旗。”季谨说。
……
“我先下楼,招待他们,你先洗漱。”季谨摸了摸苏意的头。顺便还拿了一些钱票下去。
苏意看了看她身上的衣服,下面是一条军装裤,上面穿的也是军绿色衬衫。
她洗漱完,走到梳妆旁,扎起两个普通的麻花辫。
而楼下
季谨拿过军绿色的挎包,往里面放了些钱票,放了小罐子糖,把装着威化饼的大透明玻璃罐放入其中,又放入一个装着油滋啦铝制饭盒。
“你们吃早饭了吗?”季谨边收拾边问。
“没吃,不过陈珍带了吃的。”徐局回。
……
聊了一会,季谨收拾完,看到了苏意下楼。
*
天安门广场
苏意坐在陈珍骑的自行车的后座,一路摇摇晃晃地来到天安门广场。
两人等了一会儿,苏意拿着季谨灌满的水壶喝了一口。
终于,迎着第一缕晨光,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鲜艳的五星红旗慢慢升起,苏意觉得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仪式感。
这浪漫从六十年代持续到二十一世纪。
陈珍穿来五年,看了不止一次升红旗。和她的家人,她的同事。还有她的丈夫都一起看过。但每次看升国旗她还是充满了期待。
她喜欢看升国旗,仿佛升国旗是唯一一个她能和二十一世纪联系的纽带。
苏意看着在高处飘扬的五星红旗,她想到了在后世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
此时她心里充满了信仰和热血。恨不得马上去学习,报效国家。
*
看完了升国旗,两人找了一个地方吃饭,陈珍拿了一盒炸鱼,苏意立马把李妈用大肥肉炸的油滋啦拿出来,两人就着陈珍拿出来的饼吃了起来,那叫一个香。
吃完,陈珍开始带着苏意闲逛。
此时,苏意坐在自行车上,看到街道上慢慢充满了人:有提着大东西进城来供销社换东西的,有去工厂上班的,不时还有吉普车通过。
两人路过火车站,那是1960年建成的火车站,由伟人亲自题字了“北京站”。那时原主还专门跑过去看了看。
两人走到百货商场,逛了起来。
一进大门,苏意就看到了醒目的标语,“不得无故打骂顾客。”
她刚穿来时,看到营业员的态度很震惊,毕竟二十一世纪服务业都是很热情的,现在的她已经习惯了。
这个百货商场是四九城最大的一个卖东西的地方,也是唯一一个百货商场。
北京还有不少大副食商场。
只不过在六十年代,他们平常购买日常用品都去附近的小商店,它在居民区附近,也叫“合作社”。非常方便。
她们走到二楼服装区。苏意挑了一件蓝色碎花连衣裙,又选了一件白色衬衫(她现在有了很多白色上衣。因为她觉得白色衣服既好看,在这个年代又不显眼。),就让售货员包了起来。
“一张布票,二十元。”营业员熟练地说。
陈珍看着苏意掏钱票的潇洒样,不愧是60年代的白富美。
陈珍暂时没什么衣服要买。
苏意又买了一双小皮鞋。
来到一楼食品区,两人开始疯狂大扫购,惊呆了一众营业员。
没办法,吃过21世纪的各种食物,零食。到了60年代根本没法忍住嘴馋。
两人中午犹豫了好久,选择了去东兴楼吃鲁菜。每个人都吃得肚子鼓鼓。
她们又往书店逛了会儿。
此时的她们吃着冰棍,各拿着一瓶汽水围观起了别人吵架,吃起瓜来。
“你为什么和他逛书店?”一个男孩问。
“你不是已经开始相亲了,为什么还管我?”女孩哭泣地说。
“我只是她同学,我们来买书,其他同学也来了,在那里买冰棍呢!”另一个男孩慌张地说。
喔噢!原来是一个误会!
一个男孩退出,最开始的男孩儿与女孩儿又因为感情问题吵了起来。
……
时间很快来到太阳落日的时候,两人现在已经爬到八达岭长城上面!此时夕阳西下,晚霞照在长城周边,看着很治愈。
八达岭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1961年,国家相关部门确定八达岭关城和城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两人漫步在长城上,仿佛穿梭进了历史的长河。每一块砖石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站在高处,心中充满了豪情万丈。
她们累了停下脚步,感受到微风拂面的惬意。
这时,一个看起来四十多岁的男人,突然大声朗诵起来伟人的诗《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最后一句大家都知道,周围的人一同念了起来,苏意心中充满了热血。
旁边有一个外国人拿着录像机记录了下来。
那男人念完,可能看到苏意脸上充满了赞赏和豪情,突然看向苏意:“小姑娘,你也来一首。”
旁边的人们看着苏意年轻的模样,也纷纷让苏意来一首。
苏意受到刚才氛围的感染,立马答应,张口就准备来一首。她对陈珍做了口型:《沁园春长沙》,让陈珍一起来。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苏意先念了前几句,紧跟着陈真也念了起来。两人认真的模样,异口同声的模样。真像极了伟人写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当然也不例外,当念到众人熟悉的地方,其他人也跟着念了起来。声音宏大,非常壮观。
外国人还在拿着录像机在录,这个外国人叫杰克,他被眼前的气氛感染,尽管不会说中国话,也跟着念了起来。
之后他们又一起唱起了国歌,念起了伟人的各种作品……他们这一群人有苏意,有陈珍,有中年男人,中年女人,有老爷爷,老奶奶,还有小朋友……
时间好像过了很久很久。其他人相继离开。她们二人跟踪着一位老爷爷,往下走。
因为苏意发现这个老爷爷虽然会唱国歌,但是唱的很不着调。
而且刚才念起《卜算子.咏梅》的时候。他连“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都不会念。她来自二十一世纪都会,更别说在这个六十年代对伟人极度崇拜的六十年代呢!
她悄悄和陈珍说,觉得这个老爷爷好特别。此时的她心里还没有想什么。
陈珍年龄比苏意大几岁,想的比较多。听到苏意对老爷爷的形容,她一下子想到了一个词:特务。
于是就形成了现在这个模样,她们跟着老爷爷一起下去。
下了长城,两人开始兵分两路。苏意开始和老爷爷搭话,拉慢他的脚步。陈珍因为会骑自行车,就去了公安局。
公安局的人一听到有人发现了特务。立马跟着陈珍出去。
老爷爷被突然出现的警察吓了一跳。
……
警察局
苏意和陈珍两人面对面尴尬地笑着,听着对面的警察的谈话:“首先非常感谢你们的举报。但是……” 随着警察的说话声,老爷爷委屈的声音也相继传来。
没错,她们误会了,经过警察的详细调查,老爷爷是一个厂食堂的大师傅。
之所以会产生误会,是因为老爷爷平时专注做饭。不经常关注别的,也不经常唱国歌。
“虽然我非常崇拜主席,但不代表我能记下主席那么多诗。我记性不太好。”老爷爷辩解道。
……
“好了,下次要谨慎思考。”警察最后说。
“好的,谢谢警察叔叔!”
“警察叔叔辛苦啦!”两人同时说。
“……”才二十几岁的警察叔叔。
“对了,需要你们家人的联系方式,然后我们会去通知他们,领你们回家。”那个才二十几岁的叔叔又突然回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