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的民房分布得杂,一条条夯实的小土路分布在其中,绵延向更高更远的山上。
低矮的山上被划分了田地,种着果树和蔬菜,林芝茵惊讶地发现这里居然也能种水稻。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有一位穿着宽松的长衣长裤、头发灰白、扛着锄头的老太太,颤巍巍地迈着步子从山后面的一条石子小路转过来。
林芝茵盯着她瞧,她此前没见过这个老太太,但是就在她抬起头来看向他们所在的方向的时候,她感到心里响起了叮的一声。
她有预感,这位老太太就是外婆。
妈妈和她长得太像了。
更高的地方和山顶是没人住的,曲喆说是怕雷雨天的时候劈到。
之前山上有棵很粗的梧桐树,一下子就着起了山火,连带把山都烧了一大片。
后来来了消防车,才把它灭下来的。
他跟林芝茵比划着当时的山火的时候,那双漂亮的桃花眼乌溜溜地瞪得很圆。
然后就被赶来的外婆从后面敲了一记爆栗子。
“阿喆你又讲鬼故事he人!”
她果然是外婆。
和她在电话听筒里听到的声音大差不差。
走得近了,林芝茵才发现外婆的锄头上还挂着一个菜篮子。
里面装着一些鲜嫩水灵的蔬菜。
曲喆摸着脑袋笑着站起来:“阿婆,你看这是谁来了?”
外婆年纪大了,眼神不好,耳朵也不行,曲喆说话的声音就显得特别大。
她听他讲了第二遍,才想起来眯着眼睛看着眼前的小姑娘。
林芝茵今天穿着穿着白T牛仔裤运动鞋,乌黑的头发被剪成了妹妹头。
见外婆看着自己,她就对着她笑了笑,规规矩矩地喊了声外婆。
她笑得很含蓄,抿起来的嘴角边有一个酒窝。
小姑娘看着白白净净、水灵灵的,像一棵鲜嫩的、刚从地里头摘下来的小葱。
看着清爽又干净。
外婆看着看着,就笑了起来。
她伸出手,来拉林芝茵的手:“你是茵茵啊是?你和你妈小时候长得一模一样。”
春市这边的方言发音大部分拖长了音调的第一声,小部分是第四声。
他们说起话来滴哩哒啦的,就像拖长调子在唱歌。
妈妈在家的时候没怎么说过方言,所以林芝茵也没怎么听懂。
但是外婆年纪大了,只会讲方言。
曲喆就在一边小声地给她翻译。
外婆絮絮叨叨地跟林芝茵讲话,曲喆一边翻译,一边熟练地接过外婆的锄头和菜篮子。
等着外婆从颤巍巍的宽松的盘扣长袖里掏出缠着红线的钥匙开门。
林芝茵看了看曲喆的短袖,又看了看外婆的长袖衣袍。
春市一年到头都是四季如春,气候宜人。
无论冬夏,都能看到穿长袖和短袖的人在同一条街上行走。
曲喆还说这边冬天穿毛衣的也有,穿短袖的也有,都不稀奇。
等外婆开了门之后,曲喆就跟着进了屋子。
林芝茵看了他好几眼:他进来干什么?
外婆的家是那种用青石和木头砌起来的老式房子了,一开门就是一个很大的天井,地面上长满了斑驳的青苔。
天井里放了两口粗身的大缸,里面游着几条鱼,但不是那种观赏鱼,而是那种鲫鱼和草鱼,缸底同样生着滑腻腻的青苔。
角落的地方,还有一个光秃秃的水龙头,旁边有两个小木桶。
天井左右两边的房间分别是杂物间和厨房,再往前就是老式的客厅,当中有一幅模糊的神像,下面是老式的木桌和椅子。
客厅的两边是侧式楼梯,通往二楼。
二楼绕着天井的一圈都是半开放式的阳台,木栏杆上缠着各种紫的蓝的牵牛花。
两侧的支撑柱子上挂满了黄灿灿的干玉米和红艳艳的干辣椒。
上面的窗户都是老式的,格子式样,推开来之后,如果要固定的话有那种活动的铁挂钩。
窗玻璃上贴着泛着白的红窗花纸。
二楼的走廊天花板上挂着一串串的烟熏香肠和一大条的火腿,随着风四处摇荡。
再往上的三楼只有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口,旁边有个梯子架着,可以爬上去。
外婆走进这栋小屋子,把锄头放进了左手边的杂物间,然后把菜篮子拎进了右手边的厨房。
林芝茵看了一眼厨房,外婆家里没有电饭煲这种东西,只有两个土灶,旁边堆着的是整整齐齐的稻草卷成的草团和柴火。
柴火有粗有细,细的都是树枝,被稻草捆成了一小束一小束,粗的柴火都很粗,最粗的有成年人的胳膊那么粗,锯成一段一段的。
厨房里的房梁上的挂钩上吊着两个竹篮,里面装着一些干菜。
土灶旁边同样有两口很大很敦实的缸,上面盖着稻草编成的盖子,里面装着水。
厨房被外婆收拾得很干净,里面的小窗户半开着,站到窗前就能看到外婆养在房子外面的几只小母鸡。
它们能活动的范围很大,看到林芝茵这个陌生人从窗户口探出来,都走过来,在窗户下面转动着小脑袋,咕咕咯咯地叫了起来。
曲喆熟练地从一旁的木架子上拿出来一个小碗,里面装着一些米粒,大概是昨天吃剩下的剩饭。
他把那些剩饭从窗户那边倒给那些小母鸡们,于是它们都扑腾着翅膀过来啄食,没再去关注林芝茵这个陌生人了。
林芝茵注视着他熟练地喂鸡,喂完鸡后又把其中一眼土灶上的锅盖掀起来。
随着热气腾腾的白气扑面而来,他从旁边的铁挂钩上取下一把锅铲,蘸了蘸水缸里的清水后,铲进锅子里,把那些紧实的米饭铲松。
他做这一切都很熟练。
仿佛他才是这个家里的孙子似的。
不过很快,外婆就从外面颤巍巍地进来了。
她手里端着一个藤编的小篮子,里面躺着满满当当的几十枚鸡蛋。
林芝茵想要做些什么,她赶紧走过去接过外婆的小篮子,被外婆拦住了:“这篮子重,你小女娃拎不动的。”
林芝茵从篮子底下托了一把,果然很重。
令人感到奇怪,明明外婆看上去年纪很大,走路也慢吞吞的,力气居然这么大。
倒是曲喆见状,立刻过来接了篮子。
然后他从宽松的裤子里面熟练地取出一卷钞票,从里面数出一张二十块钱和一张十块钱的钞票给外婆递过去。
见林芝茵在一边盯着他瞧,曲喆笑了起来:“县城里的人都爱吃这个土鸡蛋,八毛钱一个,卖得可好了,我进县城的时候就会帮阿婆卖鸡蛋。”
林芝茵点了点头,她那边也有人吃土鸡蛋,不过她那里卖得贵,要一块钱一个。
曲喆接过了鸡蛋篮子,但是又没有立刻走人。
他磨磨唧唧地站在原地,问外婆:“阿婆,跟你商量点事,好不好?”
外婆原本蹲在一边择菜,她的面前除了摆着菜篮子,还有几个藤编的、竹编的浅口小箩筐,择好的菜就放在里面。
有一小捆青菜、一小捆空心菜还有几个嫩生生的小苦瓜。
盛夏季节刚长出来的菜没多少黄叶,再加上林芝茵也跟过去蹲在一边帮着她择菜,所以外婆择得很轻松。
听到曲喆这么问,她抬起头来,打量着他:“你想要作什么?”
曲喆嘿嘿地笑了两声,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阿婆,明天去不去山上挖菌子?”
现在已经到菌子的季节了,很多人掐着凌晨两三点的时间就为了上山来挖菌子。
赶得稍慢一点,菌子要么是开了伞不好吃,要么是已经被别人挖走了。
外婆是这边村里挖菌子的一把好手,她看一眼这里的山头,就知道这里的菌子多不多,好不好挖。
再加上外婆在山上住了大半辈子了,对这里熟得很。
只是现在年纪大了手脚不灵便,她也就懒得上山挖了。
曲喆嘿嘿地笑着:“你看你孙女回来了,你不挖点菌子招待招待人家吗?正好我也跟着沾点光。”
说着,他又转过头来看着林芝茵。
“我们这里的菌子可香可好吃了,放点辣椒大蒜一炒,香得很!你们那边肯定没吃过。”
林芝茵有些好奇。
她此前都不知道什么是菌子,等曲喆说菌子就是各种各样的蘑菇,她才恍然大悟。
曲喆就笑。
“我就说你们那边没有这个东西,这东西可好吃了。”
曲喆倚在门框上,笑眯眯地说。
“前几天下了场大雨,菌子全冒出来了,鸡枞最好吃,还有牛肝菌也好吃。”
他絮絮叨叨地报着那些菌子的名字,脸上露出向往的神情。
阳光从天井里照进来,涂在他的脸上,像蜂蜜一样流淌。
这厢,外婆已经择好了菜,起身要进厨房炒菜。
土灶炒的菜比较香,但就是一边烧火一边炒菜有些麻烦,要是一不小心灶里的火灭了,火不旺,菜还不香。
最好是能有两个人,一个在底下烧火,一个在上边炒菜。
外婆年纪大了不方便,以前经常是用这些菜蔬烧汤,倒好水,把菜往水里一倒,锅盖一盖,人就能在底下心无旁骛地烧火。
当然有的时候曲喆也会帮她烧火,但是老人家年纪大了懒得折腾,所以还是煮汤。
不过今天林芝茵回来,所以她才打算炒菜。
外婆问:“茵茵会烧火吗?”
林芝茵看了一眼灶,觉得大概是只要把柴火放进去点着了就行了。
于是她点点头:“会的。”
然后她就顺势坐在了灶前的小凳子上,擦亮了一根火柴,点着了一团稻草团,然后塞进去。
等稻草团在里面烧着了之后,她就接着往里面塞。
但是塞得多了,灶里的火不但没着,反而还熄了。
熄了还不算,还冒出了呛人的烟。
林芝茵被呛得直咳嗽,曲喆赶紧走过来,他蹲下身,拿起旁边靠着的火叉捅了捅。
“烧火的时候,柴火底下要留空隙,没空气着不起来的。”
他示意她照着他这么做。
“还有啊,捅开了之后,如果里面的灰太多了,就把它们往底下积灰的地方捅下去,到时候扒出来能放在地里做肥料。”
他一边念叨着一边示范给林芝茵看。
离得她有些近,林芝茵闻到他身上有股好闻的香气。
是舒肤佳香皂的味道,干干净净的,香喷喷的。
林芝茵看了两遍就会了,她接过火叉,把那些灰捅下去,然后给稻草捅出空隙。
只是等她要放下来的时候,曲喆又把火叉拿了出来。
“不要把火叉放在灶里烧,虽然是铁打的,但是烧久了也要变形的。”
他说着说着,就自己坐了下来,接管了林芝茵的工作。
林芝茵看着他熟练地烧火,就蹲在一边听他讲话。
他还告诉她。
“像是烧饭煮米线啊,你就用稻草烧火就行了,如果是烧菜的话,你就用那种细柴烧,这种烧起来火势猛,菜熟得快,炒起来也香,这种大的柴火就用来烧水,这个你放在灶里烧着就行,不用管,烧得最长久。”
几根柴火就能烧滚一大锅子的水。
林芝茵一一地记下来,认真地点头。
外婆在上面烧菜,她每烧完一道菜,就从两口锅中间的一个装着水的小井道里用铜勺从里面舀点水,刷干净上一道菜留下来的菜汤残渣,然后接着炒菜。
春市这边的菜都要加大蒜辣椒,用油锅一热,爆出来的香飘出去好远。
一到饭点,到处都是这样的饭菜香。
等最后一道芭蕉花炒出锅,外婆从厨房里拉出一张折叠小桌,示意他们准备开饭。
这边吃饭的桌子矮矮的,凳子也是矮矮的。
林芝茵稍微有些不太适应。
曲喆准备告辞。
虽然他以前也留在这里吃过饭,但是今天林芝茵来了。
但是外婆一边收拾碗筷一边对他说道:“阿喆留这里吃饭吧,反正你妹妹现在又住院,你一个人开火又麻烦,等她回来住了你再回去烧饭。”
于是曲喆眨了眨眼睛:“那我不客气了。”
他说着,熟门熟路地从拿碗筷。
林芝茵没忍住多看了他几眼。
曲喆一回头,见林芝茵在看他,又不好意思地道。
“阿婆一个人住在这里,我有的时候会来给她帮忙干活,她也会留我吃饭的。”
低矮的山上被划分了田地,种着果树和蔬菜,林芝茵惊讶地发现这里居然也能种水稻。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有一位穿着宽松的长衣长裤、头发灰白、扛着锄头的老太太,颤巍巍地迈着步子从山后面的一条石子小路转过来。
林芝茵盯着她瞧,她此前没见过这个老太太,但是就在她抬起头来看向他们所在的方向的时候,她感到心里响起了叮的一声。
她有预感,这位老太太就是外婆。
妈妈和她长得太像了。
更高的地方和山顶是没人住的,曲喆说是怕雷雨天的时候劈到。
之前山上有棵很粗的梧桐树,一下子就着起了山火,连带把山都烧了一大片。
后来来了消防车,才把它灭下来的。
他跟林芝茵比划着当时的山火的时候,那双漂亮的桃花眼乌溜溜地瞪得很圆。
然后就被赶来的外婆从后面敲了一记爆栗子。
“阿喆你又讲鬼故事he人!”
她果然是外婆。
和她在电话听筒里听到的声音大差不差。
走得近了,林芝茵才发现外婆的锄头上还挂着一个菜篮子。
里面装着一些鲜嫩水灵的蔬菜。
曲喆摸着脑袋笑着站起来:“阿婆,你看这是谁来了?”
外婆年纪大了,眼神不好,耳朵也不行,曲喆说话的声音就显得特别大。
她听他讲了第二遍,才想起来眯着眼睛看着眼前的小姑娘。
林芝茵今天穿着穿着白T牛仔裤运动鞋,乌黑的头发被剪成了妹妹头。
见外婆看着自己,她就对着她笑了笑,规规矩矩地喊了声外婆。
她笑得很含蓄,抿起来的嘴角边有一个酒窝。
小姑娘看着白白净净、水灵灵的,像一棵鲜嫩的、刚从地里头摘下来的小葱。
看着清爽又干净。
外婆看着看着,就笑了起来。
她伸出手,来拉林芝茵的手:“你是茵茵啊是?你和你妈小时候长得一模一样。”
春市这边的方言发音大部分拖长了音调的第一声,小部分是第四声。
他们说起话来滴哩哒啦的,就像拖长调子在唱歌。
妈妈在家的时候没怎么说过方言,所以林芝茵也没怎么听懂。
但是外婆年纪大了,只会讲方言。
曲喆就在一边小声地给她翻译。
外婆絮絮叨叨地跟林芝茵讲话,曲喆一边翻译,一边熟练地接过外婆的锄头和菜篮子。
等着外婆从颤巍巍的宽松的盘扣长袖里掏出缠着红线的钥匙开门。
林芝茵看了看曲喆的短袖,又看了看外婆的长袖衣袍。
春市一年到头都是四季如春,气候宜人。
无论冬夏,都能看到穿长袖和短袖的人在同一条街上行走。
曲喆还说这边冬天穿毛衣的也有,穿短袖的也有,都不稀奇。
等外婆开了门之后,曲喆就跟着进了屋子。
林芝茵看了他好几眼:他进来干什么?
外婆的家是那种用青石和木头砌起来的老式房子了,一开门就是一个很大的天井,地面上长满了斑驳的青苔。
天井里放了两口粗身的大缸,里面游着几条鱼,但不是那种观赏鱼,而是那种鲫鱼和草鱼,缸底同样生着滑腻腻的青苔。
角落的地方,还有一个光秃秃的水龙头,旁边有两个小木桶。
天井左右两边的房间分别是杂物间和厨房,再往前就是老式的客厅,当中有一幅模糊的神像,下面是老式的木桌和椅子。
客厅的两边是侧式楼梯,通往二楼。
二楼绕着天井的一圈都是半开放式的阳台,木栏杆上缠着各种紫的蓝的牵牛花。
两侧的支撑柱子上挂满了黄灿灿的干玉米和红艳艳的干辣椒。
上面的窗户都是老式的,格子式样,推开来之后,如果要固定的话有那种活动的铁挂钩。
窗玻璃上贴着泛着白的红窗花纸。
二楼的走廊天花板上挂着一串串的烟熏香肠和一大条的火腿,随着风四处摇荡。
再往上的三楼只有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口,旁边有个梯子架着,可以爬上去。
外婆走进这栋小屋子,把锄头放进了左手边的杂物间,然后把菜篮子拎进了右手边的厨房。
林芝茵看了一眼厨房,外婆家里没有电饭煲这种东西,只有两个土灶,旁边堆着的是整整齐齐的稻草卷成的草团和柴火。
柴火有粗有细,细的都是树枝,被稻草捆成了一小束一小束,粗的柴火都很粗,最粗的有成年人的胳膊那么粗,锯成一段一段的。
厨房里的房梁上的挂钩上吊着两个竹篮,里面装着一些干菜。
土灶旁边同样有两口很大很敦实的缸,上面盖着稻草编成的盖子,里面装着水。
厨房被外婆收拾得很干净,里面的小窗户半开着,站到窗前就能看到外婆养在房子外面的几只小母鸡。
它们能活动的范围很大,看到林芝茵这个陌生人从窗户口探出来,都走过来,在窗户下面转动着小脑袋,咕咕咯咯地叫了起来。
曲喆熟练地从一旁的木架子上拿出来一个小碗,里面装着一些米粒,大概是昨天吃剩下的剩饭。
他把那些剩饭从窗户那边倒给那些小母鸡们,于是它们都扑腾着翅膀过来啄食,没再去关注林芝茵这个陌生人了。
林芝茵注视着他熟练地喂鸡,喂完鸡后又把其中一眼土灶上的锅盖掀起来。
随着热气腾腾的白气扑面而来,他从旁边的铁挂钩上取下一把锅铲,蘸了蘸水缸里的清水后,铲进锅子里,把那些紧实的米饭铲松。
他做这一切都很熟练。
仿佛他才是这个家里的孙子似的。
不过很快,外婆就从外面颤巍巍地进来了。
她手里端着一个藤编的小篮子,里面躺着满满当当的几十枚鸡蛋。
林芝茵想要做些什么,她赶紧走过去接过外婆的小篮子,被外婆拦住了:“这篮子重,你小女娃拎不动的。”
林芝茵从篮子底下托了一把,果然很重。
令人感到奇怪,明明外婆看上去年纪很大,走路也慢吞吞的,力气居然这么大。
倒是曲喆见状,立刻过来接了篮子。
然后他从宽松的裤子里面熟练地取出一卷钞票,从里面数出一张二十块钱和一张十块钱的钞票给外婆递过去。
见林芝茵在一边盯着他瞧,曲喆笑了起来:“县城里的人都爱吃这个土鸡蛋,八毛钱一个,卖得可好了,我进县城的时候就会帮阿婆卖鸡蛋。”
林芝茵点了点头,她那边也有人吃土鸡蛋,不过她那里卖得贵,要一块钱一个。
曲喆接过了鸡蛋篮子,但是又没有立刻走人。
他磨磨唧唧地站在原地,问外婆:“阿婆,跟你商量点事,好不好?”
外婆原本蹲在一边择菜,她的面前除了摆着菜篮子,还有几个藤编的、竹编的浅口小箩筐,择好的菜就放在里面。
有一小捆青菜、一小捆空心菜还有几个嫩生生的小苦瓜。
盛夏季节刚长出来的菜没多少黄叶,再加上林芝茵也跟过去蹲在一边帮着她择菜,所以外婆择得很轻松。
听到曲喆这么问,她抬起头来,打量着他:“你想要作什么?”
曲喆嘿嘿地笑了两声,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阿婆,明天去不去山上挖菌子?”
现在已经到菌子的季节了,很多人掐着凌晨两三点的时间就为了上山来挖菌子。
赶得稍慢一点,菌子要么是开了伞不好吃,要么是已经被别人挖走了。
外婆是这边村里挖菌子的一把好手,她看一眼这里的山头,就知道这里的菌子多不多,好不好挖。
再加上外婆在山上住了大半辈子了,对这里熟得很。
只是现在年纪大了手脚不灵便,她也就懒得上山挖了。
曲喆嘿嘿地笑着:“你看你孙女回来了,你不挖点菌子招待招待人家吗?正好我也跟着沾点光。”
说着,他又转过头来看着林芝茵。
“我们这里的菌子可香可好吃了,放点辣椒大蒜一炒,香得很!你们那边肯定没吃过。”
林芝茵有些好奇。
她此前都不知道什么是菌子,等曲喆说菌子就是各种各样的蘑菇,她才恍然大悟。
曲喆就笑。
“我就说你们那边没有这个东西,这东西可好吃了。”
曲喆倚在门框上,笑眯眯地说。
“前几天下了场大雨,菌子全冒出来了,鸡枞最好吃,还有牛肝菌也好吃。”
他絮絮叨叨地报着那些菌子的名字,脸上露出向往的神情。
阳光从天井里照进来,涂在他的脸上,像蜂蜜一样流淌。
这厢,外婆已经择好了菜,起身要进厨房炒菜。
土灶炒的菜比较香,但就是一边烧火一边炒菜有些麻烦,要是一不小心灶里的火灭了,火不旺,菜还不香。
最好是能有两个人,一个在底下烧火,一个在上边炒菜。
外婆年纪大了不方便,以前经常是用这些菜蔬烧汤,倒好水,把菜往水里一倒,锅盖一盖,人就能在底下心无旁骛地烧火。
当然有的时候曲喆也会帮她烧火,但是老人家年纪大了懒得折腾,所以还是煮汤。
不过今天林芝茵回来,所以她才打算炒菜。
外婆问:“茵茵会烧火吗?”
林芝茵看了一眼灶,觉得大概是只要把柴火放进去点着了就行了。
于是她点点头:“会的。”
然后她就顺势坐在了灶前的小凳子上,擦亮了一根火柴,点着了一团稻草团,然后塞进去。
等稻草团在里面烧着了之后,她就接着往里面塞。
但是塞得多了,灶里的火不但没着,反而还熄了。
熄了还不算,还冒出了呛人的烟。
林芝茵被呛得直咳嗽,曲喆赶紧走过来,他蹲下身,拿起旁边靠着的火叉捅了捅。
“烧火的时候,柴火底下要留空隙,没空气着不起来的。”
他示意她照着他这么做。
“还有啊,捅开了之后,如果里面的灰太多了,就把它们往底下积灰的地方捅下去,到时候扒出来能放在地里做肥料。”
他一边念叨着一边示范给林芝茵看。
离得她有些近,林芝茵闻到他身上有股好闻的香气。
是舒肤佳香皂的味道,干干净净的,香喷喷的。
林芝茵看了两遍就会了,她接过火叉,把那些灰捅下去,然后给稻草捅出空隙。
只是等她要放下来的时候,曲喆又把火叉拿了出来。
“不要把火叉放在灶里烧,虽然是铁打的,但是烧久了也要变形的。”
他说着说着,就自己坐了下来,接管了林芝茵的工作。
林芝茵看着他熟练地烧火,就蹲在一边听他讲话。
他还告诉她。
“像是烧饭煮米线啊,你就用稻草烧火就行了,如果是烧菜的话,你就用那种细柴烧,这种烧起来火势猛,菜熟得快,炒起来也香,这种大的柴火就用来烧水,这个你放在灶里烧着就行,不用管,烧得最长久。”
几根柴火就能烧滚一大锅子的水。
林芝茵一一地记下来,认真地点头。
外婆在上面烧菜,她每烧完一道菜,就从两口锅中间的一个装着水的小井道里用铜勺从里面舀点水,刷干净上一道菜留下来的菜汤残渣,然后接着炒菜。
春市这边的菜都要加大蒜辣椒,用油锅一热,爆出来的香飘出去好远。
一到饭点,到处都是这样的饭菜香。
等最后一道芭蕉花炒出锅,外婆从厨房里拉出一张折叠小桌,示意他们准备开饭。
这边吃饭的桌子矮矮的,凳子也是矮矮的。
林芝茵稍微有些不太适应。
曲喆准备告辞。
虽然他以前也留在这里吃过饭,但是今天林芝茵来了。
但是外婆一边收拾碗筷一边对他说道:“阿喆留这里吃饭吧,反正你妹妹现在又住院,你一个人开火又麻烦,等她回来住了你再回去烧饭。”
于是曲喆眨了眨眼睛:“那我不客气了。”
他说着,熟门熟路地从拿碗筷。
林芝茵没忍住多看了他几眼。
曲喆一回头,见林芝茵在看他,又不好意思地道。
“阿婆一个人住在这里,我有的时候会来给她帮忙干活,她也会留我吃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