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的高一年级赶着第一个学期的尾巴分了班,和谭明源打探到的八卦一样,一和二班是全理科班,而陈优安被分配到了二班隔壁的四班。
高一学期的开头,三年的课本全部发了下来,平时教室的后面、教室的两边、书桌上面和书桌里面都被塞满了书,陈优安换了一个班,要搬走的东西特别多。
那天的上午,整个教学楼跌荡着震天的喧嚣,桌椅拉动的声音夹杂着学生之间吵闹的交谈,高一二班里闹翻了天,翻飞的试卷满教室里飘荡,地上掉了很多连名字都没有的书。
班长还嫌这里不够乱,打开了多媒体,在歌单里加了好几首重金属摇滚乐。
乔识岁帮陈优安把书和练习册打包放在纸箱里,又摞到早已堆成了山的行李上。
一个超大的储物箱,里面是高一三年所有没有翻开过的课本,两个从超市里拿过来的纸箱子,塞满了学校统一订购的练习册、以及老师另外要求他们买过的各种教辅资料。
陈优安那个粉色书包里装的是文具、笔记本,还有一些各种各样的贴纸、立牌。
她把东西往书包里压了压,这才勉为其难地拉上了书包的拉链。
“我想想还有没有哪儿有我的东西。”陈优安盯着三个大箱子思考了一会儿。
音箱里持续传来超大音量的金属乐和主唱嘶声力竭的吼叫。
班长和几个男生凑在一起,对着屏幕挑歌,时不时传来几声争吵,然后搜索点击加入歌单一条龙。
陈优安忍无可忍地怼了过去,“谢苏?!”
她的声音不小,但是音箱里传来的歌声声音显然更大。
“你能不能把你那破音箱给关了?”
谭明源从身后拍了拍陈优安的肩,快走几步到讲台上暂停了正在播放的歌。
“老谢,同窗们今天就要走了,放这么喜庆的歌不合适。”他揽过谢苏的肩,身体微微压向他,声音不大。
谢苏看着,恍然地拍了拍手,“确实!”
谭明源欣慰地点点头,“所以——”
“换一首抒情的。”谢苏朝他笑,一脸聪明样。
谭明源咬牙切齿地把话说完,“所以我们可以帮、忙、搬、东、西。”
谢苏恍然,连忙把多媒体页面关了,开始身体力行地起示范作用。
乔识岁弯弯眼,收回视线,对陈优安道,“怎么样,东西都带着吗?”
“无所谓了,到时候没有我还可以回来拿嘛。”陈优安把书包背上肩,被书包的重量压得咬了咬牙,又低头去搬那个装满书的纸箱子。
乔识岁连忙把手放在另一边,一起合力把纸箱抬了起来。
“不行不行,实在太重了。”陈优安的手终于是抵不住纸箱的重量,一下子被重重地压了下来。
“我来吧。”谭明源的声音近得在耳边响起。
接着是一双骨节修长的手,从陈优安的手里把箱子接了过来。
“太重了,你背书包。”陈优安松开手,搬箱子的两双手分别变成了乔识岁和谭明源。
纸箱不算小,两人分别抬着两边。
乔识岁手上轻了一大截。
谭明源弯弯眼睛,笑着说,“可能我还是需要你帮忙,我们俩一起搬?”
他的笑容带着几分惭愧,乔识岁点点头,不等他回答,边上传来谢苏主动请缨的热情询问,“需要我帮嘛?”
他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谭明源的身后。
谭明源笑容一僵,回答,“不用,这里人手够了。”
陈优安想起谢苏刚才点歌那兴奋劲儿,只翻白眼,这会儿想起了献殷勤。
“你还是去听歌吧,听完表演几首歌,就当是欢送我们了吧。”
背上的书包太重,陈优安拿下来抱在了怀里,“我们走吧。”
谭明源和乔识岁跟上她。
他们俩的身高差了近二十厘米,谭明源照顾她的身高,微微弯下腰来,抬的箱子这才维持了水平。
说起来,谭明源调到乔识岁的座位后面之后,他们也并没有说过很多话,有过什么接触。
他是教室里很受欢迎的人,大家都很喜欢和他相处。
他的眼睛不知道是天生有弯起来的弧度,还是他总是在笑,显得他一副很平易近人的样子。
长得很好看,却没有一点距离感。
二班到四班的距离并不远,从后门出去,再转个身,就能从前门进去了。
前门人太多,里面和二班一样闹哄哄。
陈优安顿住脚步,又朝四班的后门走过去。
她们挑了个空位置,把箱子堆过去,又马不停蹄地回教室继续运东西。
乔识岁这次和陈优安一块儿把另一只纸箱抬起来。
陈优安不想多麻烦谭明源,“谭明源,谢谢你帮忙,剩下的箱子我待会儿和乔识岁回来搬,就不用麻烦你了。”
谭明源没说话,只是径直走到陈优安的储物箱前,稍微使了点力,那么大一个储物箱就这么被他搬了起来。
这个储物箱是三个箱子里最大的,里面全是课本,重量也最大。
他拿着并不轻松,但也并没有吃力到寸步难行。
搬完东西后就是吃午饭的点,陈优安抢到了自己最爱吃的红烧排骨,却毫无胃口,叹了叹气,又道,“岁岁,要不我还是去学理科吧。”
“陌生的同学,陌生的老师。”陈优安托腮,看向乔识岁,“而且我有点舍不得。”
“我也舍不得。”
虽然是前门挨着后门的距离,但是总归是没法时常碰到的。
她和陈优安第一天开学就是前后桌,乔识岁慢热,陈优安却很热情,她们下课逛了校园每个角落,有时只是坐在很少有人会去的锦鲤池里看鲤鱼吐泡泡。
高中的生活被课业填满,零散的有趣的碎片里都是陈优安。
换完班之后的日子像是被按了二倍速。
分班完成,偶有的闲暇时间变得很少,各科老师轮番作业轰炸,光是物理老师分的试卷,每天都比以往多了至少三张。
新加入二班的同学,来不及互相之间进一步认识,就被突如其来的快节奏打得措手不及。
身边的孟冉和身后的谭明源都没有走,有些时候会一起聊聊天,孟冉最爱的八卦绯闻变成了哪个老师更变态。
新换的物理老师年仅三十,教学手段却毒辣老练,上课提前五分钟就会到二班讲台上站着,不布置作业也不说话,二班自觉拿出物理书和物理资料。
连之前的“甩手掌柜”班主任,也经常光顾教室。
教室前面坏了很久的监控修好了,时不时会传来英语老师的督促,“欸欸欸,谢苏,干嘛呢?赶紧写卷子。什么话题这么好聊?说给我听听?”
原本就无聊的生活好像更让人乏味了。
天气渐寒,联考撞上了期末考,前后不过隔了五天。
延续了近一个学期的同桌制度被班主任取消,四个小组变成了七条单列,堆在教室后面的箱子被转移到了两边。
零下的冬天和两场大考撞在了一起,风雨无阻的课间跑操终于终止,教室里开了空调,热气和着二氧化碳,低头久了会觉得很缺氧。
缺氧了就会犯困,乔识岁转头看窗外,内外温差让窗户蒙上了一层雾,她看不见外面的景色,只是一片白茫茫。
时间就这么悠悠向前跑了过去。
她每周都会和陆知年去图书馆,写完计划中的卷子会看几本书,有时候困意上头,她趴在桌上睡觉。
陆知年坐在她的身边,水笔落在纸面上,图书馆安静,簌簌声传到乔识岁的耳朵里。
她坦诚地承认自己有过想要超过陆知年的想法,陆知年也认真地记在了心里。
在某个乔识岁和物理作业苦斗的晚上,陆知年的消息发了过来。
里面是一本练习册,数学。
乔识岁不明所以地发了个问号。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我今晚的成果。“
照片里,绿色的书皮反射着房间明亮的白色灯光,乔识岁回复,“谢谢,那你能再具体吗?比如哪一章哪一页?”
“都知己知彼了,请让我知道得更详细一点。”
过了十几秒,手机的震动声连带着桌面嗡嗡响了两声。
乔识岁看着消息,两眼一黑。
“全部。”
联考来得匆忙,没有了文科要背诵的内容,复习变得简单了很多,乔识岁考试的位置又往前挪了挪。
最前排最亮眼的位置还是坐着陆知年。
他们俩人在学校并不会怎么交集,遇到了也只是眼神交会,勉强算是打招呼。
这么多天努力的学习,再也没有哪一门考试会让乔识岁像当初的自己一样心慌,放下笔后她总是习惯性地看向陆知年的位置。
她记得有一个周末,图书馆的热风吹得人困意深沉,乔识岁恹恹地趴在桌上,眼皮打架。
她嘟囔着说犯懒了,总是会找不到努力的方向。
陆知年拿着笔歪头看她,突然说,“如果没有方向的话,就把我当成你的方向。”
“把超过我当成你努力的方向。”
乔识岁写完试卷,一个个地数隔在她和陆知年之间的这些人。
“可是追上你很难的。”
那时候陆知年是怎么回答她的。
那天的寒冬带着清冽味道的阳光,照在陆知年的半边侧脸,颜色本就浅的眼瞳变成琥珀色。
她记得陆知年回答,“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
“我教你追。”
高一学期的开头,三年的课本全部发了下来,平时教室的后面、教室的两边、书桌上面和书桌里面都被塞满了书,陈优安换了一个班,要搬走的东西特别多。
那天的上午,整个教学楼跌荡着震天的喧嚣,桌椅拉动的声音夹杂着学生之间吵闹的交谈,高一二班里闹翻了天,翻飞的试卷满教室里飘荡,地上掉了很多连名字都没有的书。
班长还嫌这里不够乱,打开了多媒体,在歌单里加了好几首重金属摇滚乐。
乔识岁帮陈优安把书和练习册打包放在纸箱里,又摞到早已堆成了山的行李上。
一个超大的储物箱,里面是高一三年所有没有翻开过的课本,两个从超市里拿过来的纸箱子,塞满了学校统一订购的练习册、以及老师另外要求他们买过的各种教辅资料。
陈优安那个粉色书包里装的是文具、笔记本,还有一些各种各样的贴纸、立牌。
她把东西往书包里压了压,这才勉为其难地拉上了书包的拉链。
“我想想还有没有哪儿有我的东西。”陈优安盯着三个大箱子思考了一会儿。
音箱里持续传来超大音量的金属乐和主唱嘶声力竭的吼叫。
班长和几个男生凑在一起,对着屏幕挑歌,时不时传来几声争吵,然后搜索点击加入歌单一条龙。
陈优安忍无可忍地怼了过去,“谢苏?!”
她的声音不小,但是音箱里传来的歌声声音显然更大。
“你能不能把你那破音箱给关了?”
谭明源从身后拍了拍陈优安的肩,快走几步到讲台上暂停了正在播放的歌。
“老谢,同窗们今天就要走了,放这么喜庆的歌不合适。”他揽过谢苏的肩,身体微微压向他,声音不大。
谢苏看着,恍然地拍了拍手,“确实!”
谭明源欣慰地点点头,“所以——”
“换一首抒情的。”谢苏朝他笑,一脸聪明样。
谭明源咬牙切齿地把话说完,“所以我们可以帮、忙、搬、东、西。”
谢苏恍然,连忙把多媒体页面关了,开始身体力行地起示范作用。
乔识岁弯弯眼,收回视线,对陈优安道,“怎么样,东西都带着吗?”
“无所谓了,到时候没有我还可以回来拿嘛。”陈优安把书包背上肩,被书包的重量压得咬了咬牙,又低头去搬那个装满书的纸箱子。
乔识岁连忙把手放在另一边,一起合力把纸箱抬了起来。
“不行不行,实在太重了。”陈优安的手终于是抵不住纸箱的重量,一下子被重重地压了下来。
“我来吧。”谭明源的声音近得在耳边响起。
接着是一双骨节修长的手,从陈优安的手里把箱子接了过来。
“太重了,你背书包。”陈优安松开手,搬箱子的两双手分别变成了乔识岁和谭明源。
纸箱不算小,两人分别抬着两边。
乔识岁手上轻了一大截。
谭明源弯弯眼睛,笑着说,“可能我还是需要你帮忙,我们俩一起搬?”
他的笑容带着几分惭愧,乔识岁点点头,不等他回答,边上传来谢苏主动请缨的热情询问,“需要我帮嘛?”
他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谭明源的身后。
谭明源笑容一僵,回答,“不用,这里人手够了。”
陈优安想起谢苏刚才点歌那兴奋劲儿,只翻白眼,这会儿想起了献殷勤。
“你还是去听歌吧,听完表演几首歌,就当是欢送我们了吧。”
背上的书包太重,陈优安拿下来抱在了怀里,“我们走吧。”
谭明源和乔识岁跟上她。
他们俩的身高差了近二十厘米,谭明源照顾她的身高,微微弯下腰来,抬的箱子这才维持了水平。
说起来,谭明源调到乔识岁的座位后面之后,他们也并没有说过很多话,有过什么接触。
他是教室里很受欢迎的人,大家都很喜欢和他相处。
他的眼睛不知道是天生有弯起来的弧度,还是他总是在笑,显得他一副很平易近人的样子。
长得很好看,却没有一点距离感。
二班到四班的距离并不远,从后门出去,再转个身,就能从前门进去了。
前门人太多,里面和二班一样闹哄哄。
陈优安顿住脚步,又朝四班的后门走过去。
她们挑了个空位置,把箱子堆过去,又马不停蹄地回教室继续运东西。
乔识岁这次和陈优安一块儿把另一只纸箱抬起来。
陈优安不想多麻烦谭明源,“谭明源,谢谢你帮忙,剩下的箱子我待会儿和乔识岁回来搬,就不用麻烦你了。”
谭明源没说话,只是径直走到陈优安的储物箱前,稍微使了点力,那么大一个储物箱就这么被他搬了起来。
这个储物箱是三个箱子里最大的,里面全是课本,重量也最大。
他拿着并不轻松,但也并没有吃力到寸步难行。
搬完东西后就是吃午饭的点,陈优安抢到了自己最爱吃的红烧排骨,却毫无胃口,叹了叹气,又道,“岁岁,要不我还是去学理科吧。”
“陌生的同学,陌生的老师。”陈优安托腮,看向乔识岁,“而且我有点舍不得。”
“我也舍不得。”
虽然是前门挨着后门的距离,但是总归是没法时常碰到的。
她和陈优安第一天开学就是前后桌,乔识岁慢热,陈优安却很热情,她们下课逛了校园每个角落,有时只是坐在很少有人会去的锦鲤池里看鲤鱼吐泡泡。
高中的生活被课业填满,零散的有趣的碎片里都是陈优安。
换完班之后的日子像是被按了二倍速。
分班完成,偶有的闲暇时间变得很少,各科老师轮番作业轰炸,光是物理老师分的试卷,每天都比以往多了至少三张。
新加入二班的同学,来不及互相之间进一步认识,就被突如其来的快节奏打得措手不及。
身边的孟冉和身后的谭明源都没有走,有些时候会一起聊聊天,孟冉最爱的八卦绯闻变成了哪个老师更变态。
新换的物理老师年仅三十,教学手段却毒辣老练,上课提前五分钟就会到二班讲台上站着,不布置作业也不说话,二班自觉拿出物理书和物理资料。
连之前的“甩手掌柜”班主任,也经常光顾教室。
教室前面坏了很久的监控修好了,时不时会传来英语老师的督促,“欸欸欸,谢苏,干嘛呢?赶紧写卷子。什么话题这么好聊?说给我听听?”
原本就无聊的生活好像更让人乏味了。
天气渐寒,联考撞上了期末考,前后不过隔了五天。
延续了近一个学期的同桌制度被班主任取消,四个小组变成了七条单列,堆在教室后面的箱子被转移到了两边。
零下的冬天和两场大考撞在了一起,风雨无阻的课间跑操终于终止,教室里开了空调,热气和着二氧化碳,低头久了会觉得很缺氧。
缺氧了就会犯困,乔识岁转头看窗外,内外温差让窗户蒙上了一层雾,她看不见外面的景色,只是一片白茫茫。
时间就这么悠悠向前跑了过去。
她每周都会和陆知年去图书馆,写完计划中的卷子会看几本书,有时候困意上头,她趴在桌上睡觉。
陆知年坐在她的身边,水笔落在纸面上,图书馆安静,簌簌声传到乔识岁的耳朵里。
她坦诚地承认自己有过想要超过陆知年的想法,陆知年也认真地记在了心里。
在某个乔识岁和物理作业苦斗的晚上,陆知年的消息发了过来。
里面是一本练习册,数学。
乔识岁不明所以地发了个问号。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我今晚的成果。“
照片里,绿色的书皮反射着房间明亮的白色灯光,乔识岁回复,“谢谢,那你能再具体吗?比如哪一章哪一页?”
“都知己知彼了,请让我知道得更详细一点。”
过了十几秒,手机的震动声连带着桌面嗡嗡响了两声。
乔识岁看着消息,两眼一黑。
“全部。”
联考来得匆忙,没有了文科要背诵的内容,复习变得简单了很多,乔识岁考试的位置又往前挪了挪。
最前排最亮眼的位置还是坐着陆知年。
他们俩人在学校并不会怎么交集,遇到了也只是眼神交会,勉强算是打招呼。
这么多天努力的学习,再也没有哪一门考试会让乔识岁像当初的自己一样心慌,放下笔后她总是习惯性地看向陆知年的位置。
她记得有一个周末,图书馆的热风吹得人困意深沉,乔识岁恹恹地趴在桌上,眼皮打架。
她嘟囔着说犯懒了,总是会找不到努力的方向。
陆知年拿着笔歪头看她,突然说,“如果没有方向的话,就把我当成你的方向。”
“把超过我当成你努力的方向。”
乔识岁写完试卷,一个个地数隔在她和陆知年之间的这些人。
“可是追上你很难的。”
那时候陆知年是怎么回答她的。
那天的寒冬带着清冽味道的阳光,照在陆知年的半边侧脸,颜色本就浅的眼瞳变成琥珀色。
她记得陆知年回答,“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
“我教你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