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是哥哥
苏祈春闻言手紧握成一团,粉嘟嘟的小脸气鼓鼓的,脸色又青又白,她一激动浑身便要僵硬起来,像是幼兽防御的姿态,声音里会不由自主地带着些泣声,听起来又凶狠又可怜。
“苏川谷,你闭嘴!”苏祈春转身瞪着他。
苏川谷倒也不怕,慢悠悠地说:“又要给你的山哥哥出头了?”
苏祈春瞪着他,浑身颤抖。
苏川柏见此情形,忙在中间说和,劝道:“好了好了,纤纤妹妹消消气。”又转头对着苏川谷使了个眼色,暗示他叫他别闹了。
苏祈春不服气地欲要再说几句,老夫人恰在此时出了屋门,迎面见到三兄妹,伸手招呼着苏祈春,唤着她的名字。
瞧见老夫人,苏祈春堪堪压住心底的怨气,跑到老夫人面前,福一福身,勉强露出一个笑,“祖母。”
老夫人拂落她鬓边的雪粒子,一双慈目柔柔地看着她,“方才听你们兄妹在吵架,为着什么事?”
苏祈春恨不得将事情的原委一股脑地说给老夫人听,但又想到今日是上元节,本不该提这些扫兴的事的,摇头笑道:“没什么,纤纤是在说谷哥哥今日穿得好生漂亮,倒不像是去做客,反而像是要去见什么人,谁知谷哥哥会错了意,以为纤纤在嘲笑他呢。”
说着,老夫人和苏祈春的目光往前落,落在苏川谷身上。
苏川谷皮笑肉不笑地走上前,对着老夫人行了礼,见两人看着他,不自然地道:“妹妹是在祖母跟儿前告我的状呢?”
“纤纤才没有。”苏祈春扭头。
老夫人啐了苏川谷一口,道:“你这做哥哥将你妹妹想成什么人了?”
话音刚落,下人便来通报,说是马车俱已备好,都在府门外等着了,一众人这才丢下话头,纷纷挪步,浩浩荡荡地往府门外而去。
上元节在湛江县是大节日,一路走去,灯笼挂满了屋檐,大红的彩纸剪成各样形状贴在门上,大街上人满为患,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也不顾及寒冷,个个忙活着,家家户户布置一新。
施员外是湛江县的富户,据说他祖上本是朝中的大臣,为官很是清廉,连一粒米都不曾贪。是以后来,子孙们科举不利也没为他们谋上一官半职,最终一家人搬回湛江县,过上清平日子。
但虽说施家已无人在朝中为官,施家先祖的福荫至今仍庇护着他们,尤其是施家的施老夫人,比苏老夫人还要年长十岁,但精神矍铄,康健异常,她本是太傅之女,当年为了施家先祖才不远万里嫁到湛江,这么多年,仍与朝中有些联络。
故而上元节,施家以老夫人过寿为由宴邀众人,就连县令也不敢怠慢。
一行人坐在摇晃的马车里,时不时往外望,就等着到施家,看看施家的气派。
谁知真到了施家,众人反而失望了。
她们想着施家不说金碧辉煌,也定然是雕廊画柱,谁知下车之后,抬眼望去,皆是灰扑扑的一片,素净得倒像是个穷酸秀才家的屋子。
但苏祈春不这么觉得,她一眼见到这屋宇,便想到了觉明院,质朴自然,与这万千世界相得益彰,倒比那些华而不实的装点来的更好些。
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①就是这么个道理。
不过一行人虽心有异议,却不敢显露,说到底施员外的名声在外,便是他住在破茅草屋里也不敢有人对他不尊重。
来的大都是女眷,另外还有几个少年郎,都是知根知底家世清白的,便也没那么多规矩,都一起进了后院,同施家老夫人见面。
“嗯。”施老夫人满头银发,脸上皱褶丛生,但一双眼却极亮,由此显示出她的精神来,众人行过礼后,她点点头,目光从眼前人脸上扫过,对着苏老夫人说:“妹妹,近来可好?”
苏老夫人坐在软榻上,回道:“托姐姐的福,近来一切都好,这不,孙子孙女都大了,也不像从前那般操心,日子也算和顺。”
施老夫人放下手中的茶盏,拿眼去看立在一旁的几个小辈,瞧了一会儿,忽地一笑,指着最末尾的那个粉色衣衫的小女郎说:“这是妹妹的孙女吧,看上去就和别人不同,透着些妹妹你的影子。”
李夫人一听这话傻了眼了,她本想让施老夫人多看看苏川柏和苏川谷两兄弟,特意将两兄弟拉到老夫人身边,谁知,这施老夫人偏偏看到了离得最远的苏祈春。
但施老夫人是何等人物,只眼神在人身上轻轻一扫,便能看出这人的品行道行来,在她看来,这两兄弟身上都透着些不正经。
“她啊。”苏老夫人冲着苏祈春招招手,“姐姐说得不错,这正是我的孙女,苏祈春,乳名纤纤。”
苏祈春走上前,对着施老夫人盈盈笑,福身行礼,“纤纤拜见施奶奶。”
“快起来快起来,到我这边来。”施老夫人见着苏祈春笑的样子,心里也不禁开起了花,拉着苏祈春的手问个不停。
苏祈春也不怕,一一答着,抬头举目皆是一番春意。
“苏祈春,这个名字好,纤纤人如其名,真就好似春天一般。”施老夫人笑道。
正说着,施家大房带着一双儿女姗姗来迟,一进门便连连告饶,“母亲,儿媳来迟,还望恕罪。”
几人沿着声音的方向看过去,只见一个女子头戴翠珠,身上披着大红氅衣,氅衣领口处露出里面的天水碧衣裙,一双眉目像含了水一样,湿漉漉的。
“你啊你,没有一次是靠谱的。”施老夫人话语里含着些愠怒,可眼神却是温柔的,多少带着些宠溺。
崔夫人脱下氅衣,坐在施老夫人身旁,她身后站着她的一双儿女,儿子施之谓,已到了束发的年岁,一身儒意,斯文异常。女儿施清荷,也是一副俏皮可爱的样子,只比苏祈春小一岁。
两个人见着屋子里这么多人,不免多看了几眼,其他的人倒没什么,只是施老夫人身旁的这个小女郎,明眸皓齿,笑意盈盈,倒是好看得紧。
施清荷忍不住多看了几眼,悄声跟崔夫人说:“娘亲,这个姐姐好看。”
施清荷虽是压低了声音说的,但还是满屋子的人都听到了,一旁的施之谓皱着眉,轻咳几声,掩饰自己的尴尬。
施老夫人笑道:“你倒是个会看的,快来见见姐姐,这是你的纤纤姐姐。”
施清荷欢欢喜喜地走上前,顺手也拉了拉施之谓,眨着眼道:“哥哥一起来。”
施之谓不情不愿地跟过来,施老夫人瞥眼瞧瞧施之谓,道:“纤纤,这是我的小孙女,施清荷。”
“清荷妹妹。”苏祈春甜甜道。
“这个。”施老夫人指着施之谓,顿了一下,“这个是施之谓,是我的孙子,现下跟着先生读书,书还读得不错呢,兴许日后也能考个功名。”
众人一听这话,心里顿时明白了几分。
苏祈春却不解,依旧笑着问道:“之谓哥哥读什么书?”
被施老夫人这么一说,施之谓倒是先害臊起来,头也不敢抬起来,喃喃道:“《大学》《中庸》”
说着,他余光瞟了苏祈春一眼,目光短暂地停住,慌乱地问:“怎么?妹妹也读书?”
苏祈春笑着摇头,“纤纤不读书,平日里只爱念些酸诗罢了,孔夫子的书,只记得一句‘朝闻道,夕死可以’②。”
施之谓移开目光,潦草回道:“妹妹能记得这一句,便是读明白了。”
众人不做声地听着两人聊着,眼角眉梢渐渐染上笑意。
李夫人此时却是坐不住了,她今日的目的本是为了两兄弟的亲事,谁知这施老夫人拉着苏祈春说了没完。
她想了一番,插嘴道:“早听说施家大公子博才多学,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施老夫人连着施之谓朝着她看过去。
李夫人忙拉了拉两兄弟,道:“我家这两个儿子也读过几天书,虽比不上大公子,但也能与大公子说上几句。”
李夫人边说边将两兄弟往前推,但两兄弟偏偏不合她的心意,一动也不动。
施之谓扫了两兄弟一眼,皱了皱眉,他跟着湛江县有名的儒生一起学习,县令听说之后,也将李元礼送去,故而他也见过几次李元礼和两兄弟厮混在一起的样子。
既是跟李元礼厮混的,那肚子里相比也没多少墨水,他冷冷地转过脸,不多说话。
李夫人见到施之谓这般反应,僵在原地,心里不上不下的,本来心怀欢喜的来这里为孩子筹谋,谁知一个人也不理她,她心里着实不是滋味,再看苏祈春,不动声色便人人围着转,叫她着实气恼。
看着苏祈春和施老夫人说话的样子,再看苏老夫人,一点儿没有要帮她的意思,她不由得又想到李元礼那事儿。
李元礼是什么德行,李夫人自然也清楚,只不过,事已至此,她顾不得那么多,再者说,若能嫁给县令的儿子,也不算是亏待了她。
至于施家,今日这一家人都看不上她,便是攀上亲戚了也是无用,不如好好地另作筹谋。
苏祈春闻言手紧握成一团,粉嘟嘟的小脸气鼓鼓的,脸色又青又白,她一激动浑身便要僵硬起来,像是幼兽防御的姿态,声音里会不由自主地带着些泣声,听起来又凶狠又可怜。
“苏川谷,你闭嘴!”苏祈春转身瞪着他。
苏川谷倒也不怕,慢悠悠地说:“又要给你的山哥哥出头了?”
苏祈春瞪着他,浑身颤抖。
苏川柏见此情形,忙在中间说和,劝道:“好了好了,纤纤妹妹消消气。”又转头对着苏川谷使了个眼色,暗示他叫他别闹了。
苏祈春不服气地欲要再说几句,老夫人恰在此时出了屋门,迎面见到三兄妹,伸手招呼着苏祈春,唤着她的名字。
瞧见老夫人,苏祈春堪堪压住心底的怨气,跑到老夫人面前,福一福身,勉强露出一个笑,“祖母。”
老夫人拂落她鬓边的雪粒子,一双慈目柔柔地看着她,“方才听你们兄妹在吵架,为着什么事?”
苏祈春恨不得将事情的原委一股脑地说给老夫人听,但又想到今日是上元节,本不该提这些扫兴的事的,摇头笑道:“没什么,纤纤是在说谷哥哥今日穿得好生漂亮,倒不像是去做客,反而像是要去见什么人,谁知谷哥哥会错了意,以为纤纤在嘲笑他呢。”
说着,老夫人和苏祈春的目光往前落,落在苏川谷身上。
苏川谷皮笑肉不笑地走上前,对着老夫人行了礼,见两人看着他,不自然地道:“妹妹是在祖母跟儿前告我的状呢?”
“纤纤才没有。”苏祈春扭头。
老夫人啐了苏川谷一口,道:“你这做哥哥将你妹妹想成什么人了?”
话音刚落,下人便来通报,说是马车俱已备好,都在府门外等着了,一众人这才丢下话头,纷纷挪步,浩浩荡荡地往府门外而去。
上元节在湛江县是大节日,一路走去,灯笼挂满了屋檐,大红的彩纸剪成各样形状贴在门上,大街上人满为患,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也不顾及寒冷,个个忙活着,家家户户布置一新。
施员外是湛江县的富户,据说他祖上本是朝中的大臣,为官很是清廉,连一粒米都不曾贪。是以后来,子孙们科举不利也没为他们谋上一官半职,最终一家人搬回湛江县,过上清平日子。
但虽说施家已无人在朝中为官,施家先祖的福荫至今仍庇护着他们,尤其是施家的施老夫人,比苏老夫人还要年长十岁,但精神矍铄,康健异常,她本是太傅之女,当年为了施家先祖才不远万里嫁到湛江,这么多年,仍与朝中有些联络。
故而上元节,施家以老夫人过寿为由宴邀众人,就连县令也不敢怠慢。
一行人坐在摇晃的马车里,时不时往外望,就等着到施家,看看施家的气派。
谁知真到了施家,众人反而失望了。
她们想着施家不说金碧辉煌,也定然是雕廊画柱,谁知下车之后,抬眼望去,皆是灰扑扑的一片,素净得倒像是个穷酸秀才家的屋子。
但苏祈春不这么觉得,她一眼见到这屋宇,便想到了觉明院,质朴自然,与这万千世界相得益彰,倒比那些华而不实的装点来的更好些。
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①就是这么个道理。
不过一行人虽心有异议,却不敢显露,说到底施员外的名声在外,便是他住在破茅草屋里也不敢有人对他不尊重。
来的大都是女眷,另外还有几个少年郎,都是知根知底家世清白的,便也没那么多规矩,都一起进了后院,同施家老夫人见面。
“嗯。”施老夫人满头银发,脸上皱褶丛生,但一双眼却极亮,由此显示出她的精神来,众人行过礼后,她点点头,目光从眼前人脸上扫过,对着苏老夫人说:“妹妹,近来可好?”
苏老夫人坐在软榻上,回道:“托姐姐的福,近来一切都好,这不,孙子孙女都大了,也不像从前那般操心,日子也算和顺。”
施老夫人放下手中的茶盏,拿眼去看立在一旁的几个小辈,瞧了一会儿,忽地一笑,指着最末尾的那个粉色衣衫的小女郎说:“这是妹妹的孙女吧,看上去就和别人不同,透着些妹妹你的影子。”
李夫人一听这话傻了眼了,她本想让施老夫人多看看苏川柏和苏川谷两兄弟,特意将两兄弟拉到老夫人身边,谁知,这施老夫人偏偏看到了离得最远的苏祈春。
但施老夫人是何等人物,只眼神在人身上轻轻一扫,便能看出这人的品行道行来,在她看来,这两兄弟身上都透着些不正经。
“她啊。”苏老夫人冲着苏祈春招招手,“姐姐说得不错,这正是我的孙女,苏祈春,乳名纤纤。”
苏祈春走上前,对着施老夫人盈盈笑,福身行礼,“纤纤拜见施奶奶。”
“快起来快起来,到我这边来。”施老夫人见着苏祈春笑的样子,心里也不禁开起了花,拉着苏祈春的手问个不停。
苏祈春也不怕,一一答着,抬头举目皆是一番春意。
“苏祈春,这个名字好,纤纤人如其名,真就好似春天一般。”施老夫人笑道。
正说着,施家大房带着一双儿女姗姗来迟,一进门便连连告饶,“母亲,儿媳来迟,还望恕罪。”
几人沿着声音的方向看过去,只见一个女子头戴翠珠,身上披着大红氅衣,氅衣领口处露出里面的天水碧衣裙,一双眉目像含了水一样,湿漉漉的。
“你啊你,没有一次是靠谱的。”施老夫人话语里含着些愠怒,可眼神却是温柔的,多少带着些宠溺。
崔夫人脱下氅衣,坐在施老夫人身旁,她身后站着她的一双儿女,儿子施之谓,已到了束发的年岁,一身儒意,斯文异常。女儿施清荷,也是一副俏皮可爱的样子,只比苏祈春小一岁。
两个人见着屋子里这么多人,不免多看了几眼,其他的人倒没什么,只是施老夫人身旁的这个小女郎,明眸皓齿,笑意盈盈,倒是好看得紧。
施清荷忍不住多看了几眼,悄声跟崔夫人说:“娘亲,这个姐姐好看。”
施清荷虽是压低了声音说的,但还是满屋子的人都听到了,一旁的施之谓皱着眉,轻咳几声,掩饰自己的尴尬。
施老夫人笑道:“你倒是个会看的,快来见见姐姐,这是你的纤纤姐姐。”
施清荷欢欢喜喜地走上前,顺手也拉了拉施之谓,眨着眼道:“哥哥一起来。”
施之谓不情不愿地跟过来,施老夫人瞥眼瞧瞧施之谓,道:“纤纤,这是我的小孙女,施清荷。”
“清荷妹妹。”苏祈春甜甜道。
“这个。”施老夫人指着施之谓,顿了一下,“这个是施之谓,是我的孙子,现下跟着先生读书,书还读得不错呢,兴许日后也能考个功名。”
众人一听这话,心里顿时明白了几分。
苏祈春却不解,依旧笑着问道:“之谓哥哥读什么书?”
被施老夫人这么一说,施之谓倒是先害臊起来,头也不敢抬起来,喃喃道:“《大学》《中庸》”
说着,他余光瞟了苏祈春一眼,目光短暂地停住,慌乱地问:“怎么?妹妹也读书?”
苏祈春笑着摇头,“纤纤不读书,平日里只爱念些酸诗罢了,孔夫子的书,只记得一句‘朝闻道,夕死可以’②。”
施之谓移开目光,潦草回道:“妹妹能记得这一句,便是读明白了。”
众人不做声地听着两人聊着,眼角眉梢渐渐染上笑意。
李夫人此时却是坐不住了,她今日的目的本是为了两兄弟的亲事,谁知这施老夫人拉着苏祈春说了没完。
她想了一番,插嘴道:“早听说施家大公子博才多学,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施老夫人连着施之谓朝着她看过去。
李夫人忙拉了拉两兄弟,道:“我家这两个儿子也读过几天书,虽比不上大公子,但也能与大公子说上几句。”
李夫人边说边将两兄弟往前推,但两兄弟偏偏不合她的心意,一动也不动。
施之谓扫了两兄弟一眼,皱了皱眉,他跟着湛江县有名的儒生一起学习,县令听说之后,也将李元礼送去,故而他也见过几次李元礼和两兄弟厮混在一起的样子。
既是跟李元礼厮混的,那肚子里相比也没多少墨水,他冷冷地转过脸,不多说话。
李夫人见到施之谓这般反应,僵在原地,心里不上不下的,本来心怀欢喜的来这里为孩子筹谋,谁知一个人也不理她,她心里着实不是滋味,再看苏祈春,不动声色便人人围着转,叫她着实气恼。
看着苏祈春和施老夫人说话的样子,再看苏老夫人,一点儿没有要帮她的意思,她不由得又想到李元礼那事儿。
李元礼是什么德行,李夫人自然也清楚,只不过,事已至此,她顾不得那么多,再者说,若能嫁给县令的儿子,也不算是亏待了她。
至于施家,今日这一家人都看不上她,便是攀上亲戚了也是无用,不如好好地另作筹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