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罗没留心听他问了什么,放下帘子,回过头,淡金的晚照穿过薄软的烟青色细纱,正落在男子刀刻斧凿般的苍白容颜,浓长眼睫微垂着,犹如灯焰下镀了金粉的蛾翅。

    “大人可是身上不适?”

    青罗见他额际渗着薄汗,被他攥紧的手腕动弹不得,换了另一只手,拿帕子替他拭汗。

    谢治尘不作声,沉黑的双眸一瞬不瞬地望着她。

    青罗便也由他去,兀自想着心事,不再开口。待醒过神来,发觉他的手心烫得厉害,扭头一看,他倚着车壁,眼已合上了,伸手在额上一试,原来是发烧了。

    薛虎将马车停在谢宅附近的巷口,先去拍门,谁知门上挂着锁,冯谙不在家。

    青罗只得将昏睡的谢治尘带回府,仍安置在碧芜院,想起他的伤反反复复,至今未痊愈,又命人去请许如珩。

    忙完坐下,青罗将薛虎叫来问:“我阿舅近日如何?”

    薛虎看她一眼,复又低头,“侯爷,一切安好。”

    青罗察觉他下意识的闪避,皱眉道:“据实说。”

    薛虎沉默片刻,拱手禀道:“侯爷命小的护卫公主,公主现下不宜操劳,军中诸事侯爷自能应对。”

    青罗心道若非事情棘手,薛虎不至瞒她,今日父皇为擒住二皇子,罔顾她的安危,并未顾及阿舅,多半是阿舅那头生了变故。

    “你不说,我只有亲自去信问阿舅了。”

    薛虎见遮瞒不过,只好如实道:“圣上派了观军容使随行,侯爷处处掣肘,眼下战事胶着,偏生粮草不济,观军容使事事横插一脚,粮草尚不知耽搁在何处,几时能到。”

    青罗起身问:“派了何人?”

    “王承忧。”

    青罗立即想起是王栖恩那个义子,前些时日入宫她曾见过一回。

    前世似乎并未听说过有观军容使,父皇是不信任阿舅,派王承忧做他的眼,替他盯住阿舅,抑或想以旁人取代阿舅?

    阿舅是大周难得的良将,有本事取代他的只怕不易寻得。

    王承忧的事可容后再说,她未必帮得上阿舅,粮草倒能想些法子。她食邑丰厚,除却去岁补给运送荔枝的驿卒,几乎没大动过,可命人交给阿舅,就近筹措粮草。

    如此一来亦可避人耳目,以免再有人从中作梗,暂解燃眉之急。

    “往后阿舅那里有何难处,切莫瞒我。”

    薛虎点头应了声“是”。

    鸢娘候在廊檐下,薛虎一出来,春杏便领着她进了门。

    青罗折腾了半日,有些疲累,原想回卧房歇息,见鸢娘一脸忧色,满腹心事,又勉强打起精神,问她出了什么事。

    鸢娘神色不安,似是不知从何说起,“公主,奴与隔壁成衣铺的绣娘上官娘子相识,上官娘子好些日子没露面了。”

    青罗诧异道:“报县衙了么?”

    鸢娘摇头,“上官娘子曾嘱咐过不可报官。”

    她说着解下腰间荷包,松开系口,取出一小块布料,递过来。

    “上官娘子失踪前将此物托付给奴,留话说她若有事,便交予公主,万不可惊动衙门。”

    青罗心头狐疑,将那料子拿在手中,粗一看,似是赭黄色,起初还以为是屋内光线暗的缘故,点起灯,才发觉的确是赭黄色。

    大周立国之初便定下,赭黄只得用于天子袍服。

    青罗面色凝重起来,对着灯焰又细细看了看,锦缎上还留了大半个绣纹,似是华虫章纹,赭黄底绣华虫纹,本朝只天子衮衣才可用。

    天子服饰皆由殿中省下属尚衣局少府监置办,余料怎会流落宫外,落在民间绣娘手中?

    青罗叫秋叶关上门,才问:“上官娘子可有旁的话交代?”

    鸢娘仍是摇头,想了想,回忆道:“便是这两句也是匆忙留下的。”

    “上官娘子手艺极好,数日前有贵客去她铺子里订做两件袍服,因催得紧,要她上门赶工,她夫君南下办货,不定几时才回,她若不在,便得关了铺子,原想拒绝,可那贵客出手甚是大方,给了许多银钱,正好那阵子生意又淡,上官娘子便应下了。”

    “后来好些日子没见着她,她那铺子一直关着,有一日黄昏,她突然回来了,奴在后院收衣裳,她从围墙花窗将这料子递与奴,说了两句话慌里慌张地走了,有人催她,那以后便没见过。”

    “我原想等等,她夫君回来再说,可外头传得极是难听,好些说她与人私奔的,”鸢娘说到此处,有些着急,“上官娘子为人正派,绝不会做出私奔之事。”

    青罗背脊发凉,上官娘子若已被害,流言一起,恐怕连她夫君也不会再寻她。

    她将那料子交给秋叶收好,嘱咐鸢娘道:“此事勿对旁人提起。”

    鸢娘点头应了,大抵也猜到不好,忍不住问:“公主,上官娘子还活着么?”

    青罗心底暗忖失踪了这些时日,大抵是凶多吉少,若她失踪与这锦缎有关,还更凶险,嘴上只道:“我会命人打探她的下落。”

    翌日一早,薛虎来禀:“太子昨日自宫中回府便被禁足了,听说是因替温司马求情。”

    青罗站在廊檐下喂画眉,并不意外,太子若未去楚州,恐怕已被牵连进温案,如今看来,禁足倒非最坏的结果了。

    林德妃母子逃出长安,不知所踪,皇帝下令将住在长安的林家长房满门抄斩。

    刑部、大理寺以为并无证据表明林家参与了谋反,林家不该因此获罪,且林德妃的长兄为檀州节度使,镇守一方,难保不会被逼生出反心。

    岂料皇帝早有准备,二皇子下狱当日便快马传书至檀州,命监军使以谋反罪就地斩杀林节使,随即提拔其下属副使为新任节度使。

    林家上下数十口人尽斩于西市,行刑当日乌云蔽日,血色满地。

    林家问斩次日,门上通禀有个宫女求见,青罗以为是薛贵妃派来的,谁知是个生面孔。

    “公主,奴婢原是淑妃宫里的。”

    袁淑妃的旧人?

    青罗坐在榻上看书,闻言抬头打量来人,这宫女约莫二十五六岁,齐头整脸,臂弯挎着一只青布包袱,似是到了年纪,才放出宫来的。

    宫女直起身,又道:“淑妃娘娘一直感念公主的恩情,可惜未寻着机会面谢公主。”

    青罗心知袁淑妃是念她曾托秦莞前去为她诊治,想到如今人已作古,不由叹道:“她既存此心,何故还轻生。”

    宫女平静道:“淑妃娘娘并未轻生。”

    青罗一怔,此前她便觉袁淑妃死得蹊跷,果真另有隐情么?

    秋叶料想这宫女有话要说,退出门外,守在廊檐下。

    宫女眉眼低垂,一字一句道:“娘娘故去当日比往常瞧着还精神,说要养好伤,为三皇子报仇,胃口也恢复了些,吩咐奴婢去厨下端鸡汤。”

    “只是那鸡汤终究没能入口,圣上派王公公来看娘娘,奴婢取了鸡汤回去,娘娘已走了。”

    溽暑天气,闷热得没有一丝风,青罗心底却是寒意森森,“你是说王公公奉圣上之命逼她自裁?”

    “正是,”宫女笃定道,“圣上原就因三皇子之事迁怒娘娘,娘娘又在生辰宴上得罪了丽妃,王公公言下之意娘娘坏了体面,要她以死谢罪,若不声张,圣上可放过袁家。”

    青罗怔怔听着,想起袁淑妃去后不久,皇帝曾到怡宸殿,在她母妃面前追忆往昔,怀念旧人,怅然哀惋,甚是伤心,原来却是他将袁淑妃逼死。

    可三皇子暴毙,皇帝为何迁怒袁淑妃?袁家又有何错处?

    宫女看出她眼中疑惑,解释道:“三皇子虽远在楚州,一举一动却逃不过圣上的耳目,几个月前他府里搜出一件天子衮冕,所作诗文中又发现两句不妥当的,被圣上认为有反心,袁家惟恐受牵连,在圣上决断前派人前去与三皇子长谈。”

    日头才出不久,又隐入云层,宫女背光而立,神色模糊。青罗问:“袁家劝三皇子自行了断?”

    宫女唇角掠过嘲讽的笑意,“不错,袁家以为三皇子犯下大错,若等圣上处置,必是要他死,三皇子先行一步,反倒可博得一点怜惜,平息圣上怒火,死后留得体面。”

    青罗将手中的书卷合上,父皇若当真怜惜,又怎会因袁淑妃骂丽妃两句便将她逼上绝路。

    “三皇子答应了?”

    三皇子并非坐以待毙的性子,想必不会因旁人几句话便被说动,何况事关生死。

    “原也不肯的,袁家提起了娘娘,”宫女顿了顿,叹道,“三皇子一向孝顺。”

    青罗起身下榻,抚平裙上的褶痕,一面望着庭院里一树繁密的紫薇,相较于二皇子,她这三哥的确心思更细腻些,更体恤母亲。

    “圣上痛惜三皇子的死,因此怪罪袁家,所以袁家本就如惊弓之鸟,不会顾及娘娘,便是求救于袁家,袁家也只会劝她就范,一人生死在阖族荣辱面前算不得什么,娘娘生为世家女,常是身不由己。”

    袁淑妃想必早已料到袁家的立场,是以王栖恩一走,便遂了皇帝的意。

    青罗收回目光,暗自喟叹,三皇子活着,父皇要他死,兴许还会趁机铲除袁氏,以绝后患,一如林家,他死了,又是死在袁家手上,父皇了却一桩心事,有闲情扮起慈父,怪袁家害死他的爱子。

    着实可笑。

    青罗扶着腰,重新在榻上坐下,抬眼望着宫女,她来见她,断不会只为与她说这些。

    宫女这时方才道明来意:“奴婢为杨婕妤而来。”

章节目录

长安夜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荒台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荒台月并收藏长安夜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