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虎守在雅间外,青罗仍是放低了嗓音,猜测道:“莫不是父皇授意?”
王栖恩未否认,抿了口茶,亦小着声回道:“换作从前,老奴以为圣上不会动薛将军,如今却是难说,薛将军须得早做打算。”
青罗心底一沉,不解道:“我阿舅对朝廷一直忠心耿耿,从未有过异心,父皇因何为难他?”
“圣上的心思老奴不敢妄加揣测,”王栖恩塌着腰,额上的横纹刀刻般深长,“圣上有了千秋,却是不服老啊。”
青罗听他话里有话,提起执壶,替他续上茶水,顺着道:“父皇身子骨算得硬朗,今岁又新添了小皇子。”
王栖恩听她提起小皇子,欲言又止道:“小皇子眼下正是讨喜的时候。”
顿了顿,状似无意地感叹了一句,“只是年纪尚幼,日后长大了不知是何模样。”
“太子殿下是老奴看着长大的,自小孝顺懂事,心又善。”
“阿兄仁厚,”青罗附和着点头,又道,“可他这一向频频惹怒父皇,而今仍在禁足。”
王栖恩只道:“圣上待储君总是严厉些。”
“我记得幼时父皇待兄长们便严厉,先生交待的功课,谁若是背不出,被父皇抽到了,便要打手心,”青罗笑了笑,“小皇子乃丽妃娘娘所生,父皇待他兴许会与旁人不同。”
王栖恩低头听着,忆及往事,唇角的纹路不由深了些,“老奴服侍圣上多年,圣上彼时初为人父,尚不知如何做个好父亲,只道郎君们必得读好书,小娘子只管宠着。”
他说罢,望着青罗又道:“圣上一贯疼爱公主,前回若非公主顶撞,也不会伤了公主的心,薛将军的事,公主非管不可?”
“朝堂之事原不该我插手,可我阿舅武将脾性,素来耿直,现下受困,又远在兴州,朝中连可为他说话的人也难寻到,我与母妃受阿舅照拂颇多,阿舅有难,断不能袖手旁观。”
“贵妃娘娘与公主皆是重情重义之人,”王栖恩顿了一顿,又道,“圣上虽难以说动,若是丽妃娘娘相劝,兴许还肯听。”
青罗心下有了计较,“多谢公公提点。”
王栖恩走后,薛虎问:“公主打算去求陈丽妃?”
青罗摇头,“还不是时候。”
皇帝打压阿舅,将阿舅撤职查办,丽妃做个顺水人情,日后储位之争,阿舅受过丽妃的恩情,便该理所当然地站在丽妃母子身后。
如今战事未平,朝中尚无可取代阿舅的将领,她不信父皇会挑在此时对阿舅动刀。
青罗暗自叹了口气,阿舅毕竟是武将,身上有武将的血性,父皇难道不怕他阵前倒戈?届时虽说她与母妃仍在长安,可阿舅被逼到走投无路,焉知不会舍弃她们母女。且她与母妃若是无过,父皇也不可随意处置。
只不知阿舅在兴州境况如何。
过了年,仍无确切消息,倒是太子府上又生了是非。
太子宠爱的吴良娣系东都小县县官之女,其兄初到长安,就读于国子监,一日与同窗小聚,席间饮多了酒,与人争执,因那人言语间瞧不起他,一时义愤说了几句借光太子的狂言。
原是小事,怎知却传入了皇帝耳中。
太子府正是风声鹤唳,皇帝若借题发挥,治太子的罪,太子恐怕百口莫辩。
禁中一直未有消息,太子寝食难安,吴良娣镇日忧心忡忡,死气沉沉的太子府在得知吴郎君下狱后,彻底陷入了惊惶。
太子在书房关了两日,第三日夜间,勉强打起精神,召集家小用了一餐极为丰盛的暮食。
当晚,太子妃入吴良娣房中与其长谈,太子妃离开后,吴良娣照常净面读书,次日一早,却被仆从发现已悬梁自尽,留书称其兄之事与太子无关。
太子抱着良娣的尸首痛哭流涕,风波却未就此平息。
吴郎君口中没问出什么,皇帝却笃信吴良娣的死恰恰印证太子心中有鬼,意图谋反。
大理寺、刑部俱称定太子谋反之罪实属牵强,众臣亦纷纷进谏,太子纯孝,绝非恶逆之徒。
太子想是因良娣之死受了刺激,有些心灰意冷,并不开口辩解。皇帝下旨暂将他圈禁于府中,容后发落。
青罗暗自忧心,皇帝除去太子,下一步恐怕便是册立小皇子,换储势必会在朝中引发轩然大波。
上元夜,长安不设宵禁,青罗想法子去了趟太子府。
短短几日,太子便似换了个人,仍镇日关在书房,却不再读书写字,只对着洞开的窗牗出神,不时拎起银壶往口中灌酒。
夜色寂静,廊檐下的灯笼射出柔黄的光,庭院一派萧索,只一株早梅捎来些许春意。
青罗在书案前的圈椅上坐下,问:“不知阿兄有何打算?”
太子仰脖饮下一大口酒,漏出的酒液漓漓落落滴在前襟,他抬起手背,满不在乎地抹了抹唇,苦笑道:“父皇欲将我除之而后快,我除了听他发落,还有何法子。”
青罗又问:“阿兄以为父皇此举妥当么?”
太子偏过头去,沉默地望着窗外,许久,方才开口道:“大周是父皇的江山,父皇的天下,父皇要传位给何人,自是全凭父皇的意思。”
夜风撩动书案上的几页纸,其中一页落在地上,青罗弯腰捡起,无意间瞥了一眼,皆是女子画像。
“父皇是天子,天子便可随心所欲,任意妄为么?阿兄可曾想过大周的百姓?”
太子回过头来,又饮了一口酒,目光落在画纸上,仍是没作声。
青罗继续道:“若因废立储君引发朝堂纷争,最终受苦的仍是百姓,父皇或是属意小皇子,倘若当真立他为储,依阿兄之见,小皇子适宜为储君么?”
太子怔了怔,颓然道:“小妹自幼受父皇宠爱,难以体会我等为父皇所厌弃是何滋味,父皇既属意小皇子,何不就成全了他老人家。”
青罗心想父皇真正宠爱的恐怕只有丽妃所出的一双儿女,她也曾为此不甘,细思之,颇是五味杂陈,可如今他们已长大,甚至同样为人父母,何必执着于那点得不到的宠爱。
“阿兄不必妄自菲薄,十指尚有短长,父皇至多因小皇子年幼,对他更爱重些,阿兄难道忘了幼时父皇虽严厉,却也用心教导诸位皇兄。”
太子动了动唇,手指攥住壶柄,抬眼望着她,喃喃道:“是么?”
“阿兄若是不信,大可去问贵妃娘娘。”
青罗见他容色有缓,劝道:“阿兄身为大周的储君,如今正该担起肩负的责任,贵妃娘娘,裴国公,勖之,与朝中众多臣子,都盼着阿兄能振作起来,设法闯过此关,他们不会袖手旁观。”
太子自觉赧颜,“阿兄惭愧。”
太子妃守在廊檐下,听见脚步声,转过身,上前来拖着青罗的手,面上笑吟吟的,眸中却噙着泪:“殿下因吴良娣的死怪我,不肯听我的劝,多谢小妹,也就是小妹还肯在这时候登门。”
“阿兄如今正是艰难,嫂嫂须得保重自己,才帮得上阿兄,”青罗见她形容消瘦,心底窒闷,又嘱咐道,“嫂嫂,近来格外当心些,尤其是入口的食水。”
太子妃含泪点头。
今夜的长安灯火璀璨,东西市不消说,各坊亦是张灯结彩,人山人海。
平贤坊中各处是夜游的路人,阿佑年纪小,不宜抱出来瞧热闹。青罗回府先去看他,春杏说谢治尘来了。
谢治尘提来一盏兔灯,悬在摇车上,阿佑睁眼便能看到,虽不懂是何物,却也知高兴,咯咯地直笑。
青罗进门时正听见阿佑的笑声,压在心头的阴郁霎时散个干净。
谢治尘站在摇车旁,与她一同看着阿佑。
青罗对阿佑笑笑,问:“我阿舅的事,大人以为该如何应对?”
谢治尘侧过身看她,“侯爷本不该获罪,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圣上如今越发独断专行,他若拿定主意,恐怕难以劝动。”
青罗亦转头回望他,光嫩白皙的面上,眸色漆黑,唇瓣嫣红,“大人以为该去求陈丽妃么?”
谢治尘避开她的目光,垂眸道:“公主已有决断,不必问臣,便是去求丽妃,也该问过侯爷的意思,侯爷未必肯辅佐小皇子。”
青罗勾着阿佑小小的手指,一面问:“圣上果真决定扶持小皇子了?”
谢治尘没答,先是问:“公主可曾想过圣上为何坚持册立他?”
青罗下意识地答:“小皇子乃丽妃所生,圣上爱屋及乌。”
谢治尘又问:“他出生前,圣上待太子殿下如何?”
“阿兄是储君,圣上待他严厉,情有可原。”
青罗说着,嗓音渐渐低下去,稍稍一想便可记起,不止近两年,前世父皇对太子亦不过如此。
去岁几位皇兄入宫侍疾,非但没落着好,还挨了父皇好一顿训斥,父皇平日对他们也是动辄责骂。
谢治尘抱起阿佑,好叫他离兔灯近些,“太子与诸位皇子春秋正盛,圣上却已是这个年岁。”
青罗看着阿佑的笑脸,父皇对成年皇子猜忌防备,小皇子却年幼,不足为虑,相反,小皇子的出生、与丽妃琴瑟和鸣,恐怕更让父皇生出正值盛年的错觉,所以王栖恩才说他不服老。
阿佑咧着嘴,露出光裸的牙床,谢治尘皱起眉,心道此子爱笑的脾气必是随他阿娘,“圣上在位一日,朝中诸事便凭他决断。”
青罗隐约有了猜测,“所以,大人的意思是……”
谢治尘淡淡道:“不错,除非釜底抽薪。”
王栖恩未否认,抿了口茶,亦小着声回道:“换作从前,老奴以为圣上不会动薛将军,如今却是难说,薛将军须得早做打算。”
青罗心底一沉,不解道:“我阿舅对朝廷一直忠心耿耿,从未有过异心,父皇因何为难他?”
“圣上的心思老奴不敢妄加揣测,”王栖恩塌着腰,额上的横纹刀刻般深长,“圣上有了千秋,却是不服老啊。”
青罗听他话里有话,提起执壶,替他续上茶水,顺着道:“父皇身子骨算得硬朗,今岁又新添了小皇子。”
王栖恩听她提起小皇子,欲言又止道:“小皇子眼下正是讨喜的时候。”
顿了顿,状似无意地感叹了一句,“只是年纪尚幼,日后长大了不知是何模样。”
“太子殿下是老奴看着长大的,自小孝顺懂事,心又善。”
“阿兄仁厚,”青罗附和着点头,又道,“可他这一向频频惹怒父皇,而今仍在禁足。”
王栖恩只道:“圣上待储君总是严厉些。”
“我记得幼时父皇待兄长们便严厉,先生交待的功课,谁若是背不出,被父皇抽到了,便要打手心,”青罗笑了笑,“小皇子乃丽妃娘娘所生,父皇待他兴许会与旁人不同。”
王栖恩低头听着,忆及往事,唇角的纹路不由深了些,“老奴服侍圣上多年,圣上彼时初为人父,尚不知如何做个好父亲,只道郎君们必得读好书,小娘子只管宠着。”
他说罢,望着青罗又道:“圣上一贯疼爱公主,前回若非公主顶撞,也不会伤了公主的心,薛将军的事,公主非管不可?”
“朝堂之事原不该我插手,可我阿舅武将脾性,素来耿直,现下受困,又远在兴州,朝中连可为他说话的人也难寻到,我与母妃受阿舅照拂颇多,阿舅有难,断不能袖手旁观。”
“贵妃娘娘与公主皆是重情重义之人,”王栖恩顿了一顿,又道,“圣上虽难以说动,若是丽妃娘娘相劝,兴许还肯听。”
青罗心下有了计较,“多谢公公提点。”
王栖恩走后,薛虎问:“公主打算去求陈丽妃?”
青罗摇头,“还不是时候。”
皇帝打压阿舅,将阿舅撤职查办,丽妃做个顺水人情,日后储位之争,阿舅受过丽妃的恩情,便该理所当然地站在丽妃母子身后。
如今战事未平,朝中尚无可取代阿舅的将领,她不信父皇会挑在此时对阿舅动刀。
青罗暗自叹了口气,阿舅毕竟是武将,身上有武将的血性,父皇难道不怕他阵前倒戈?届时虽说她与母妃仍在长安,可阿舅被逼到走投无路,焉知不会舍弃她们母女。且她与母妃若是无过,父皇也不可随意处置。
只不知阿舅在兴州境况如何。
过了年,仍无确切消息,倒是太子府上又生了是非。
太子宠爱的吴良娣系东都小县县官之女,其兄初到长安,就读于国子监,一日与同窗小聚,席间饮多了酒,与人争执,因那人言语间瞧不起他,一时义愤说了几句借光太子的狂言。
原是小事,怎知却传入了皇帝耳中。
太子府正是风声鹤唳,皇帝若借题发挥,治太子的罪,太子恐怕百口莫辩。
禁中一直未有消息,太子寝食难安,吴良娣镇日忧心忡忡,死气沉沉的太子府在得知吴郎君下狱后,彻底陷入了惊惶。
太子在书房关了两日,第三日夜间,勉强打起精神,召集家小用了一餐极为丰盛的暮食。
当晚,太子妃入吴良娣房中与其长谈,太子妃离开后,吴良娣照常净面读书,次日一早,却被仆从发现已悬梁自尽,留书称其兄之事与太子无关。
太子抱着良娣的尸首痛哭流涕,风波却未就此平息。
吴郎君口中没问出什么,皇帝却笃信吴良娣的死恰恰印证太子心中有鬼,意图谋反。
大理寺、刑部俱称定太子谋反之罪实属牵强,众臣亦纷纷进谏,太子纯孝,绝非恶逆之徒。
太子想是因良娣之死受了刺激,有些心灰意冷,并不开口辩解。皇帝下旨暂将他圈禁于府中,容后发落。
青罗暗自忧心,皇帝除去太子,下一步恐怕便是册立小皇子,换储势必会在朝中引发轩然大波。
上元夜,长安不设宵禁,青罗想法子去了趟太子府。
短短几日,太子便似换了个人,仍镇日关在书房,却不再读书写字,只对着洞开的窗牗出神,不时拎起银壶往口中灌酒。
夜色寂静,廊檐下的灯笼射出柔黄的光,庭院一派萧索,只一株早梅捎来些许春意。
青罗在书案前的圈椅上坐下,问:“不知阿兄有何打算?”
太子仰脖饮下一大口酒,漏出的酒液漓漓落落滴在前襟,他抬起手背,满不在乎地抹了抹唇,苦笑道:“父皇欲将我除之而后快,我除了听他发落,还有何法子。”
青罗又问:“阿兄以为父皇此举妥当么?”
太子偏过头去,沉默地望着窗外,许久,方才开口道:“大周是父皇的江山,父皇的天下,父皇要传位给何人,自是全凭父皇的意思。”
夜风撩动书案上的几页纸,其中一页落在地上,青罗弯腰捡起,无意间瞥了一眼,皆是女子画像。
“父皇是天子,天子便可随心所欲,任意妄为么?阿兄可曾想过大周的百姓?”
太子回过头来,又饮了一口酒,目光落在画纸上,仍是没作声。
青罗继续道:“若因废立储君引发朝堂纷争,最终受苦的仍是百姓,父皇或是属意小皇子,倘若当真立他为储,依阿兄之见,小皇子适宜为储君么?”
太子怔了怔,颓然道:“小妹自幼受父皇宠爱,难以体会我等为父皇所厌弃是何滋味,父皇既属意小皇子,何不就成全了他老人家。”
青罗心想父皇真正宠爱的恐怕只有丽妃所出的一双儿女,她也曾为此不甘,细思之,颇是五味杂陈,可如今他们已长大,甚至同样为人父母,何必执着于那点得不到的宠爱。
“阿兄不必妄自菲薄,十指尚有短长,父皇至多因小皇子年幼,对他更爱重些,阿兄难道忘了幼时父皇虽严厉,却也用心教导诸位皇兄。”
太子动了动唇,手指攥住壶柄,抬眼望着她,喃喃道:“是么?”
“阿兄若是不信,大可去问贵妃娘娘。”
青罗见他容色有缓,劝道:“阿兄身为大周的储君,如今正该担起肩负的责任,贵妃娘娘,裴国公,勖之,与朝中众多臣子,都盼着阿兄能振作起来,设法闯过此关,他们不会袖手旁观。”
太子自觉赧颜,“阿兄惭愧。”
太子妃守在廊檐下,听见脚步声,转过身,上前来拖着青罗的手,面上笑吟吟的,眸中却噙着泪:“殿下因吴良娣的死怪我,不肯听我的劝,多谢小妹,也就是小妹还肯在这时候登门。”
“阿兄如今正是艰难,嫂嫂须得保重自己,才帮得上阿兄,”青罗见她形容消瘦,心底窒闷,又嘱咐道,“嫂嫂,近来格外当心些,尤其是入口的食水。”
太子妃含泪点头。
今夜的长安灯火璀璨,东西市不消说,各坊亦是张灯结彩,人山人海。
平贤坊中各处是夜游的路人,阿佑年纪小,不宜抱出来瞧热闹。青罗回府先去看他,春杏说谢治尘来了。
谢治尘提来一盏兔灯,悬在摇车上,阿佑睁眼便能看到,虽不懂是何物,却也知高兴,咯咯地直笑。
青罗进门时正听见阿佑的笑声,压在心头的阴郁霎时散个干净。
谢治尘站在摇车旁,与她一同看着阿佑。
青罗对阿佑笑笑,问:“我阿舅的事,大人以为该如何应对?”
谢治尘侧过身看她,“侯爷本不该获罪,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圣上如今越发独断专行,他若拿定主意,恐怕难以劝动。”
青罗亦转头回望他,光嫩白皙的面上,眸色漆黑,唇瓣嫣红,“大人以为该去求陈丽妃么?”
谢治尘避开她的目光,垂眸道:“公主已有决断,不必问臣,便是去求丽妃,也该问过侯爷的意思,侯爷未必肯辅佐小皇子。”
青罗勾着阿佑小小的手指,一面问:“圣上果真决定扶持小皇子了?”
谢治尘没答,先是问:“公主可曾想过圣上为何坚持册立他?”
青罗下意识地答:“小皇子乃丽妃所生,圣上爱屋及乌。”
谢治尘又问:“他出生前,圣上待太子殿下如何?”
“阿兄是储君,圣上待他严厉,情有可原。”
青罗说着,嗓音渐渐低下去,稍稍一想便可记起,不止近两年,前世父皇对太子亦不过如此。
去岁几位皇兄入宫侍疾,非但没落着好,还挨了父皇好一顿训斥,父皇平日对他们也是动辄责骂。
谢治尘抱起阿佑,好叫他离兔灯近些,“太子与诸位皇子春秋正盛,圣上却已是这个年岁。”
青罗看着阿佑的笑脸,父皇对成年皇子猜忌防备,小皇子却年幼,不足为虑,相反,小皇子的出生、与丽妃琴瑟和鸣,恐怕更让父皇生出正值盛年的错觉,所以王栖恩才说他不服老。
阿佑咧着嘴,露出光裸的牙床,谢治尘皱起眉,心道此子爱笑的脾气必是随他阿娘,“圣上在位一日,朝中诸事便凭他决断。”
青罗隐约有了猜测,“所以,大人的意思是……”
谢治尘淡淡道:“不错,除非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