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回府时,陆思训见天朗气清,不觉想策马而归。
所幸马车中常备她的骑射衣装,也就想一出是一出策马而归了。
算起来她快十年没骑马了,上马那一刻略有心惊胆战,真正策马狂奔起,她突然把前世所有的恨都忘记了,变成一个只活了一世,尚未出阁的寻常少女。
但那只是一瞬间,这一恐怖的念头爬上来时,她告诫自己,你是地狱里爬出来的恶鬼,哪怕鱼死网破、同归于尽,也绝不能让他们好过。
要让他们痛,让他们比你的父亲、母亲痛,要让李承俨痛,要让他比你前世还要痛。
-
陆思训刚从马上下来,将缰绳递与侍从,就见到老太太房内的王嬷嬷在门口候着。
原来是老太太要见她。
她将玄色白毛大氅脱下,又拍了拍裙摆处的灰土,便示意她领路,那王嬷嬷扫了眼她这身打扮:“四姐儿莫怪老婆子说话不好听,四姐儿真就这身打扮去见老太太?”
“王嬷嬷你真是一语成谶。”陆思训叉腰笑着,“本郡主确实不喜欢听,下回别说了,有伤兴致。”
王嬷嬷难得被下面子,一时竟不知怎么回嘴,只是呆楞在那。
陆思训见她半天没回过神来,就随手指了个年轻的侍女:“她不愿带路,你来带。”
侍女看了看王嬷嬷,见她面色铁青,便不敢轻举妄动。
“还不快给四姐儿带路!”王嬷嬷咬紧牙关,只得将气撒在侍女身上,狠狠地掐了她一把。
陆思训看在眼里,笑道:“王嬷嬷真是好大的气性,不知道的还以为咱们陆家就是此等家风。”
王嬷嬷像才想起来陆思训是个讲话难听、直来直去,连老太太也敢呛声的、冥顽不灵的主,立刻缄口不言。
-
她其实记得去老太太院内的路,她最初从这条路上离开御史府,后又从这条路上被推入火坑。她不会忘,也不敢忘。
有一回梦魇,梦见她走在这路上,整个陆府烧起冲天的火光,这条路像是没有头,终于,前方出现人影,是一个身量极小、扎着羊角辫的女童牵着一只踏雪狸花猫。
她想问路,上前拍一拍她,回过头来却是三岁便被抱入陆府的自己,夜半她被这样一幕吓醒,浑身汗淋淋,那时她同李承俨新婚燕尔,夜半惊醒,见月光照亮他尚安稳的睡眠,却总觉得心中空空地、缺了一块。
后来总是断断续续地做梦走在那条路上。
最后一次做那样的梦,是在太子病逝前一夜。还是在陆府那条火光冲天的路上,她闷着头往前走,后来三岁的信州郡主与一只踏雪狸花猫拽着她,要将她拖回原路,她不肯啊。
狸奴就哭,喵喵叫。三岁的郡主也哭。
她还是着魔般往前走,不管走多远,哭声总绕在耳畔。
走到没路了,哭声也就没了,陆思训却莫名明白:狸奴和郡主都死了。
那一夜醒来后,太子逝世,江水北流,天下自此大乱了。
已是桃李年华的信州郡主也哭,哭她的命运在冥冥之中被改写。
-
“四姐儿,请——”祠堂只开一个角门,里头黑洞洞的,几点烛火在里头飘。
就是这样一个沾满鲜血和肮脏之物的老太太,偏偏一生求神拜佛,无比虔诚,就连她们这些小辈也要随着她吃素念斋,每逢初一十五的晨昏定省,也只是在养荣堂的祠堂中抄抄经文。
陆思训的坏脾气有一大半是老太太刻意惯出的,但在抄经诵佛上,却一点儿商量的余地都不曾给。
老太太跪在佛像前的蒲团上,陆思训进来,只直挺挺地站着,尚未跪。
老太太半天没听见动静,只一记眼刀给陆思训,又回过头去双手合十。
陆思训再不想跪,也知道现在不是能让她发现端倪的时候,于是磨磨蹭蹭,还是跪下了。只是在双手合十本该虔诚闭眼时,故意瞪大了双眸。
又乘老太太不注意,她抬起眼睛看面前那座因太暗而看不清佛面的大塑像,什么也看不清。她被困在四皇子府时,也信过神佛,她整日整日跪在那,念经颂文,可是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有和暖玉绣了些样子卖得了银两,换了几两肉,她才知道什么是有用的。
如果佛真的存在,佛难道无眼吗?雷打真孝子,财发狠心人,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这世道真荒唐。
跪了一刻,老太太可算是起身。
祠堂不让外人进,她依靠着陆思训扶起,却依旧是啃哧啃哧,就这样一副身体,在陆思训死后也还活着,竟真叫她长命百岁了。
从佛像后头的角门出,老太太这才幽幽地说到正题:“今日和你二姐姐一道去赴了户部尚书二姐儿的宴?”
“是。”她极简略的回复。
“听你二姐姐说,你们姐妹俩不甚和睦?”老太太没看她,只是盯着路上的青石砖。
陆思训扶着她,模仿着自己总角之年的语气,骄纵、懵懂:“哪里有的事,二姐姐又胡说了,祖母你可要替我说她!”
老太太站定身子,她大抵是年轻时总是皱眉,嫁入陆府后更是老得快,于是整张脸上的沟壑纵横就算是不是生气的模样,也自有一股怒气与不愤。
老太太看着她,她怎么说也是多活了一世,见老太太这副模样也不露怯。
老太太见她神情坦荡,瞧不出什么端倪,也就收回目光,一路无言。
进了老太太屋内,王嬷嬷特意为她搬来把椅子,她甜甜地说:“谢谢嬷嬷。”
王嬷嬷听了,只是皮笑肉不笑地扯了扯嘴角说:“奴才应该的。”
“那起先在外头怎么不知道带路?”陆思训还是笑着问。
王嬷嬷一时不知如何作答,只是:“奴才、奴才。”地说。
老太太看了二人一眼,便挥手叫王嬷嬷退下。
屋内只留她们二人,老太太道:“与你姐姐们在外头不可胡来,平白让他人看了笑话也不知。”
“思训知道了。”
高高拿起,必然不会轻轻放下,以她对老太太的了解,她的话到此必然是要峰回路转,果然——“这几日就在家中,不要出门去,也算磨磨你的心性,回去用红砂混血抄本经书。”
看吧,她就料到。
-
“小姐你说这红砂究竟是什么?”听雨将那一罐红砂拿在手上晃动。
陆思训躺在贵妃椅上吃果子,望了望那个罐子,含糊地说:“不清楚。”
暖玉抱着一叠衣裙进门,颇有些愁苦地说:“往这里头混血,抄完那劳什子经文,身体哪吃得消!”
前不久老太太生了场大病,也叫陆思训朱砂混血抄经文,抄完身体竟真的有所好转,现没生什么大病,也叫她抄起经来了,真是怕死的紧。
她一骨碌从贵妃椅上弹起:“有法子了。”
也是这时陆思训瞧见了暖玉手上抱的衣裙,疑惑地问:“这是作何?”
提及此事,暖玉就面色铁青:“还不是这群吃里扒外的,今日在户部尚书府上,听雨想起何曾将那些个宝钗、臂钏、头面的借与二小姐?定是有人吃准了小姐不拘这些衣裙首饰的数量,就随意借予、买卖。我们几个蠢出世的也没提小姐把好门,闹出这样胡来的事。”
“这是从她们房内收拾出的?”陆思训语气不善。
暖玉点点头,像事情还不够大似的说:“怕是除了御赐之物不敢买卖,手都要伸进小姐香囊里去了。”
“好样的,听雨今日可是立了大功啊。”
陆思训晓得自己身边有不少陆府里的人,正愁没机会敲打敲打,这下正是找到合适的时机了。
“暖玉,叫房内的人都进来,今日我倒要好好教教她们,什么叫不问自取即是贼。”
-
屋内一片求情告饶,陆思训真像是气极了,憋的面色通红,大声叫暖玉去叫人伢子来,她要将这一伙不忠不义的贱奴都拖下去发卖了。
陆思训这样子不像作假,幸有暖玉劝住,好说歹说只发卖了几个盗窃最多的。
夜深就寝了,房内只有暖玉、听雨、品茗在,陆思训似乎有些累了,实在迷糊,恍恍惚惚中,在熄至几点小灯时,她对着品茗说:“我能信任的只有你们了。”
品茗不敢看她,只是支支吾吾地帮她掖被角:“小姐早些休息。”
陆思训料到她不敢与自己对视,于是笑得开怀,暖玉见她笑成这副样子,也觉得好笑,听雨脑袋歪歪,看看陆思训,又看看暖玉,只得挠挠头。
出了屋内,暖玉对品茗说:“今日房内少了不少人,今夜有我和听雨值夜,品茗你早些休息去吧。”
品茗心中自有考量,连声应好,一溜烟地退下了。
听雨虽有些拙,却也知道刚刚的场合下不适宜问她二人的眼色是为何,现品茗走了。问暖玉,她还是笑而不语,夜深了,她又不好闹暖玉,生怕将小姐闹醒了。
她气鼓鼓地说:“我不喜品茗。”
这暖玉倒是一直晓得,今天倒是存心逗一逗她:“为何不喜她?”
这一问题倒真是让听雨绞尽脑汁了起来,暖玉快睡着时,听雨将她摇醒,眼睛亮晶晶:“我想明白了!品茗太聪明了。”
难得她能想到这一层,暖玉笑,低下眼睛看着地上水洼处反射出的月色,很轻声地回应听雨:“她是太聪明了,只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又能聪明到多久呢?”
所幸马车中常备她的骑射衣装,也就想一出是一出策马而归了。
算起来她快十年没骑马了,上马那一刻略有心惊胆战,真正策马狂奔起,她突然把前世所有的恨都忘记了,变成一个只活了一世,尚未出阁的寻常少女。
但那只是一瞬间,这一恐怖的念头爬上来时,她告诫自己,你是地狱里爬出来的恶鬼,哪怕鱼死网破、同归于尽,也绝不能让他们好过。
要让他们痛,让他们比你的父亲、母亲痛,要让李承俨痛,要让他比你前世还要痛。
-
陆思训刚从马上下来,将缰绳递与侍从,就见到老太太房内的王嬷嬷在门口候着。
原来是老太太要见她。
她将玄色白毛大氅脱下,又拍了拍裙摆处的灰土,便示意她领路,那王嬷嬷扫了眼她这身打扮:“四姐儿莫怪老婆子说话不好听,四姐儿真就这身打扮去见老太太?”
“王嬷嬷你真是一语成谶。”陆思训叉腰笑着,“本郡主确实不喜欢听,下回别说了,有伤兴致。”
王嬷嬷难得被下面子,一时竟不知怎么回嘴,只是呆楞在那。
陆思训见她半天没回过神来,就随手指了个年轻的侍女:“她不愿带路,你来带。”
侍女看了看王嬷嬷,见她面色铁青,便不敢轻举妄动。
“还不快给四姐儿带路!”王嬷嬷咬紧牙关,只得将气撒在侍女身上,狠狠地掐了她一把。
陆思训看在眼里,笑道:“王嬷嬷真是好大的气性,不知道的还以为咱们陆家就是此等家风。”
王嬷嬷像才想起来陆思训是个讲话难听、直来直去,连老太太也敢呛声的、冥顽不灵的主,立刻缄口不言。
-
她其实记得去老太太院内的路,她最初从这条路上离开御史府,后又从这条路上被推入火坑。她不会忘,也不敢忘。
有一回梦魇,梦见她走在这路上,整个陆府烧起冲天的火光,这条路像是没有头,终于,前方出现人影,是一个身量极小、扎着羊角辫的女童牵着一只踏雪狸花猫。
她想问路,上前拍一拍她,回过头来却是三岁便被抱入陆府的自己,夜半她被这样一幕吓醒,浑身汗淋淋,那时她同李承俨新婚燕尔,夜半惊醒,见月光照亮他尚安稳的睡眠,却总觉得心中空空地、缺了一块。
后来总是断断续续地做梦走在那条路上。
最后一次做那样的梦,是在太子病逝前一夜。还是在陆府那条火光冲天的路上,她闷着头往前走,后来三岁的信州郡主与一只踏雪狸花猫拽着她,要将她拖回原路,她不肯啊。
狸奴就哭,喵喵叫。三岁的郡主也哭。
她还是着魔般往前走,不管走多远,哭声总绕在耳畔。
走到没路了,哭声也就没了,陆思训却莫名明白:狸奴和郡主都死了。
那一夜醒来后,太子逝世,江水北流,天下自此大乱了。
已是桃李年华的信州郡主也哭,哭她的命运在冥冥之中被改写。
-
“四姐儿,请——”祠堂只开一个角门,里头黑洞洞的,几点烛火在里头飘。
就是这样一个沾满鲜血和肮脏之物的老太太,偏偏一生求神拜佛,无比虔诚,就连她们这些小辈也要随着她吃素念斋,每逢初一十五的晨昏定省,也只是在养荣堂的祠堂中抄抄经文。
陆思训的坏脾气有一大半是老太太刻意惯出的,但在抄经诵佛上,却一点儿商量的余地都不曾给。
老太太跪在佛像前的蒲团上,陆思训进来,只直挺挺地站着,尚未跪。
老太太半天没听见动静,只一记眼刀给陆思训,又回过头去双手合十。
陆思训再不想跪,也知道现在不是能让她发现端倪的时候,于是磨磨蹭蹭,还是跪下了。只是在双手合十本该虔诚闭眼时,故意瞪大了双眸。
又乘老太太不注意,她抬起眼睛看面前那座因太暗而看不清佛面的大塑像,什么也看不清。她被困在四皇子府时,也信过神佛,她整日整日跪在那,念经颂文,可是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有和暖玉绣了些样子卖得了银两,换了几两肉,她才知道什么是有用的。
如果佛真的存在,佛难道无眼吗?雷打真孝子,财发狠心人,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这世道真荒唐。
跪了一刻,老太太可算是起身。
祠堂不让外人进,她依靠着陆思训扶起,却依旧是啃哧啃哧,就这样一副身体,在陆思训死后也还活着,竟真叫她长命百岁了。
从佛像后头的角门出,老太太这才幽幽地说到正题:“今日和你二姐姐一道去赴了户部尚书二姐儿的宴?”
“是。”她极简略的回复。
“听你二姐姐说,你们姐妹俩不甚和睦?”老太太没看她,只是盯着路上的青石砖。
陆思训扶着她,模仿着自己总角之年的语气,骄纵、懵懂:“哪里有的事,二姐姐又胡说了,祖母你可要替我说她!”
老太太站定身子,她大抵是年轻时总是皱眉,嫁入陆府后更是老得快,于是整张脸上的沟壑纵横就算是不是生气的模样,也自有一股怒气与不愤。
老太太看着她,她怎么说也是多活了一世,见老太太这副模样也不露怯。
老太太见她神情坦荡,瞧不出什么端倪,也就收回目光,一路无言。
进了老太太屋内,王嬷嬷特意为她搬来把椅子,她甜甜地说:“谢谢嬷嬷。”
王嬷嬷听了,只是皮笑肉不笑地扯了扯嘴角说:“奴才应该的。”
“那起先在外头怎么不知道带路?”陆思训还是笑着问。
王嬷嬷一时不知如何作答,只是:“奴才、奴才。”地说。
老太太看了二人一眼,便挥手叫王嬷嬷退下。
屋内只留她们二人,老太太道:“与你姐姐们在外头不可胡来,平白让他人看了笑话也不知。”
“思训知道了。”
高高拿起,必然不会轻轻放下,以她对老太太的了解,她的话到此必然是要峰回路转,果然——“这几日就在家中,不要出门去,也算磨磨你的心性,回去用红砂混血抄本经书。”
看吧,她就料到。
-
“小姐你说这红砂究竟是什么?”听雨将那一罐红砂拿在手上晃动。
陆思训躺在贵妃椅上吃果子,望了望那个罐子,含糊地说:“不清楚。”
暖玉抱着一叠衣裙进门,颇有些愁苦地说:“往这里头混血,抄完那劳什子经文,身体哪吃得消!”
前不久老太太生了场大病,也叫陆思训朱砂混血抄经文,抄完身体竟真的有所好转,现没生什么大病,也叫她抄起经来了,真是怕死的紧。
她一骨碌从贵妃椅上弹起:“有法子了。”
也是这时陆思训瞧见了暖玉手上抱的衣裙,疑惑地问:“这是作何?”
提及此事,暖玉就面色铁青:“还不是这群吃里扒外的,今日在户部尚书府上,听雨想起何曾将那些个宝钗、臂钏、头面的借与二小姐?定是有人吃准了小姐不拘这些衣裙首饰的数量,就随意借予、买卖。我们几个蠢出世的也没提小姐把好门,闹出这样胡来的事。”
“这是从她们房内收拾出的?”陆思训语气不善。
暖玉点点头,像事情还不够大似的说:“怕是除了御赐之物不敢买卖,手都要伸进小姐香囊里去了。”
“好样的,听雨今日可是立了大功啊。”
陆思训晓得自己身边有不少陆府里的人,正愁没机会敲打敲打,这下正是找到合适的时机了。
“暖玉,叫房内的人都进来,今日我倒要好好教教她们,什么叫不问自取即是贼。”
-
屋内一片求情告饶,陆思训真像是气极了,憋的面色通红,大声叫暖玉去叫人伢子来,她要将这一伙不忠不义的贱奴都拖下去发卖了。
陆思训这样子不像作假,幸有暖玉劝住,好说歹说只发卖了几个盗窃最多的。
夜深就寝了,房内只有暖玉、听雨、品茗在,陆思训似乎有些累了,实在迷糊,恍恍惚惚中,在熄至几点小灯时,她对着品茗说:“我能信任的只有你们了。”
品茗不敢看她,只是支支吾吾地帮她掖被角:“小姐早些休息。”
陆思训料到她不敢与自己对视,于是笑得开怀,暖玉见她笑成这副样子,也觉得好笑,听雨脑袋歪歪,看看陆思训,又看看暖玉,只得挠挠头。
出了屋内,暖玉对品茗说:“今日房内少了不少人,今夜有我和听雨值夜,品茗你早些休息去吧。”
品茗心中自有考量,连声应好,一溜烟地退下了。
听雨虽有些拙,却也知道刚刚的场合下不适宜问她二人的眼色是为何,现品茗走了。问暖玉,她还是笑而不语,夜深了,她又不好闹暖玉,生怕将小姐闹醒了。
她气鼓鼓地说:“我不喜品茗。”
这暖玉倒是一直晓得,今天倒是存心逗一逗她:“为何不喜她?”
这一问题倒真是让听雨绞尽脑汁了起来,暖玉快睡着时,听雨将她摇醒,眼睛亮晶晶:“我想明白了!品茗太聪明了。”
难得她能想到这一层,暖玉笑,低下眼睛看着地上水洼处反射出的月色,很轻声地回应听雨:“她是太聪明了,只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又能聪明到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