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怀德乡出了一个人物,陆信明得到句町城内一位贵人的赏识,回到怀德乡后准备携带妻儿上句町去投奔贵人。陆信明是乡内出了名的醉汉,一喝酒就爱发酒疯,爱去街上大吼大叫。偏他又是个好运气的,在乡内一处主家寻得了看守一片树林的活。要是没喝酒倒也是个正经人,可他这醉酒的老毛病是出了名的。偏主家就信任他,乡里的人怎么红了眼也拿不着他那份好活计。
一日,主家让他负责送一批好木去句町城内,不知他如何的一副好嘴讨得了贵人的欢心,贵人赏了他一处看守宅子的机会,贵人有几处宅子。院内都是贵人的稀世珍藏,可让陆信明携带家人一起住在东边的厢房内。句町的屋子大多是四合院式,分为主屋,厢房,天井。天井把主屋一分为二,前主屋一般用来招待客人,农家人则一般是堆放燃料,木柴,牲畜等等。后主屋一般是主人家自己居住。在大门前有一处长凳,是供路过的行人休息。在大门进来的右侧通常有儿童玩耍的木凳。
此处贵人的宅院也是如此,贵人的屋檐雕刻成青鱼模样,每一间房均是如此。在大多数百姓的住房里,能在大门的两边雕刻青鱼式样已是说明主人家相当富裕了,能把全房屋的四角均雕刻出青鱼和鲤鱼,甚至鱼片都清晰可见的人家实在甚少。
在陆信明还没有回到家时,贵人已派人到怀德乡通知他的家眷,先准备好行装。贵人还特意派人与陆信明做活计的主家打好了招呼。所以陆信明还没有回到家他的妻子和家族人都已知晓。乡内也都传遍了他的事。陆信明的儿子七岁了,按怀德乡人的读书年龄,可以送去阳莫亭启蒙了,但是陆信明坚持不肯让自己的儿子去阳莫亭,妻子也没办法。大多数乡里的孩子能读到十三岁就很不错了。之后就要开始为家里人分担活计。阳莫亭每年都会选出十个孩子由乡长和乡里的一些富贵人家出资送去县里考学,再到句町遴选,若是有考上的学子做了官,后面又会福泽回馈自己的乡里。
陆信明的妻子收拾了日常的衣物,因为肯定还会回来,所以就不大包小包了的了。贵人拍侍从来时还给了些钱财,去到那里置办些杂物想来也是够的。陆信明回到家中后,就和妻子一起置办了一场拜别宴,请了陆家的族亲们过来吃饭。
在院子里摆了五六桌,不是逢年过节大家都很少吃的这么好,难得出现了鸡肉在桌子上。陆信明的妻子拿出贵人给的一部分钱去买了三只鸡,请了几位叔伯帮自己处理,做了一大桌子菜。每一份菜分成六小份,平日里大家都没怎么吃过荤的。傍晚,族亲们陆陆续续的过来。
“我陆信明能有今天也是我们家族兴旺的证明,等我在句町混出模样了,一定不会忘了大家。”举起酒杯站起来对着房屋内的亲人们敬道。
“哈,你出去可别丢了我们陆家的脸,记得好好做事,将来干出一番大成就,就是给我们陆家光宗耀祖了。”陆信明的大哥陆信福大笑一声,干了手中的酒。
“我同你大哥想的也是一样,出去了可不似乡里能有族亲们为你挡风挡雨。以后说话做事可就要小心谨慎了,照顾好妻儿,为我们陆家争一份光。”陆家的族长头发已是花白,一脸慈爱的看着陆信明。
大家都干了手中的酒。晚上,陆信明醉洋洋的回到房中,妻子诧异道,难得这次醉了竟也没有耍酒疯。
“我可没醉,我现在清醒的很,咱们家就快要发达了。”陆信明懒散的坐在床边,双颊都红了,妻子也分不清他是不是真的醉了。
“你先躺好了,进去里面睡着,我先去把儿子哄睡了。”妻子姚氏走了出去,从后院西屋去到院子西边的房间内,这里的房间就比刚才的笑了。一个小小的木床,七岁的孩子拿着一个木风筝摆弄着。
“锦书,阿娘来了。”心想公爹当年给儿子取的名可真好听。虽然丈夫没什么大本事,但是养她们娘俩却也是饿不着的。
床上的小儿看见自己娘亲来了,赶忙跑过来。“阿娘,书儿什么时候才可以向其他小伙伴一样去亭里念书呀。书儿不想待在家里了。”小锦书晃着自己娘亲的手,把头迈进姚氏的腰间。
姚氏拍了拍自己儿子的背,抚摸着儿子的头,“等去到句町,阿娘一定会说服你的父亲,相信阿娘。”
怀里撒娇的小儿很快沉沉睡去。姚氏抱着儿子去到床上,放下墨蓝色的床帘,给儿子盖好被子就出来。
回到房内,看见陆信明还没有睡着。“我看你不是喝醉了嘛,怎么还没有睡。”姚氏俏皮的看着自己的丈夫。瞪了陆信明一眼。
陆信明半躺起来,坏笑道:“我现在可不敢真喝醉了,刚才就是小意思,哪能真醉了,我还要干大事呢。咱们再要个孩子吧,现在锦书也七岁了,可以再要一个了。”
姚氏可懂了他的意思,欲拒还迎的装作要出门去,就被陆信明一把拉到床上,枕在怀里,动弹不得。眼前的人呼吸局促,没一会,腰间就像抵着什么东西,双腿被迫撑开,姚氏心中飘飘然。房内的蜡烛忽明忽灭的晃了好久。
第二日起身,姚氏只觉自己实在累的紧。起身后赶紧去看还在熟睡中的儿子,把儿子抱起身,他就醒了。小锦书不哭也不闹,任由姚氏给自己穿衣洗脸。陆信明起来就像个没事人一样出去了。
没一会,陆信明回来了,身后跟着一辆棕色马车,马车装饰简单,四角像个小屋檐似的翘起,两侧小窗配的是蓝色红鱼儿底纹,其余的就再没什么,车旁还带着一位十五六岁的女孩,名叫秋瑾,还跟自家儿子撞了个字。姚氏想着人家的名字也是自个父母起的,就作罢了给秋瑾改名的想法。秋瑾是陆信明买给姚氏的丫鬟。
自己一家本来也就是个苦命人,可没有那么金贵,秋瑾年纪比自己小,平时帮忙着一起带锦书也不错。陆信明就回了自己屋里把姚氏前几日收拾好的行装放在马车背后。东西也不是很多。
陆信福带了点干粮过来拿给陆信明。弟弟比自己高许多,所以陆信福都是抬头看向陆信明,“路上吃,去到句町也是要好几日的,路上小心,一切顺利。”
“谢谢大哥。”陆信明把家里的钥匙递给自家大哥。“以后这房子就劳烦大哥大嫂常来帮忙看看了。”他激动的握住自家大哥的手。
“那就快走吧,早到就不用多在路上舟车劳顿一日。”陆信福哽咽着不再说什么。
“那大哥,就辛苦你们了”。姚氏抱着锦书向陆信福和陆信明走过来。
“伯伯,再见。”小锦书也跟陆信福挥了挥手。
陆信福点了点头。
一切打点好后,姚氏抱着儿子坐上马车,秋瑾也坐了进来。陆信明跟车夫坐在马车边。
一路向北走去。
陆信福看着她们的马车挥了挥手,直到马车消失在自己眼前。
陆信明姚氏一行人一直向北偏西的方向走着,小锦书一路都很听话,不吵不闹。陆信明竟也正经起来了,给小锦书讲着稀奇古怪的趣事,车夫和秋瑾也加入这个话题,其乐融融,一点也看不出来是主子和下人待在一块,就好像一位父亲带着几个儿女和孙子上路游玩一样,笑声不断。一路上姚氏也听的津津有味。行至莲峰乡时,已是午后,还有半日的路程就到句町城内了。
她们出来也有两日了,幸好有了大哥的干粮,晌午过后可以给锦书当个小零嘴。如今夏日,夜晚倒也不算凉。这两夜都是行到有客栈时就开两间房,姚氏、锦书和秋瑾一间,陆信明和车夫一间。
莲峰乡不似怀德乡那样地势高耸,坑坑洼洼的。一到莲峰地界,马车没那么颠簸了。树林的叶片也大得多,今晚的月色很美,陆信明和姚氏一拍即合不再找家客栈住了。就停在宽敞的小河边休息,马儿可以喝水,在这夏日她们吹吹凉风。在莲峰乡时陆信明就特地和人打听过了。这边有处湖,就在莲峰乡出来几里。
果不其然,出了莲峰乡几里后他们就看见了一片湖水。水边有一条路,没有围栏,往下走可就掉进去湖水里了,往前直通过去是进去山上了。路的两侧都是青翠的小矮草,这里没有人家,路过乡里时陆信明让车夫和秋瑾去买了些糕饼和干粮。他们把马车停在湖口处,姚氏沿着去向山里的路往前走,陆信明跑向前去握住姚氏的手。往前走到路边中间处这对夫妻迎着湖风相互依偎。若是族亲看见了这般模样定会说陆信明这臭小子吊儿郎当的,竟还有这副深情样,真是罕见。
秋瑾在马车旁逗着小锦书玩,“瑾瑾,我要下去玩,我要下去玩。”小锦书状若生气模样要下马车,偏偏小腿太短,马车又高,只得伸手跟秋瑾要抱抱,车夫站在一旁偷笑。
秋瑾把小锦书抱了下来,“阿爹,阿娘,你们等等我。”一下来就朝着陆信明和姚氏跑去。秋瑾跟在后面用手护着,生怕这小主人跌了。
湖水深蓝,已是傍晚,就剩了点夕阳映在湖水中。旁边的树林中是不是传来几声杜鹃鸟叫,天快黑了,鸟儿也不像白日叫的那么的频繁。
“兰儿,能得贵人赏识是我的荣幸,我一直直到自己在乡中的风评一直都不是很好,大家都叫我醉汉,我也不勤快。我何其有幸,竟能娶你为妻。马上就要到句町城内了,我,我有时也会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还是错。”陆信明倚在姚兰怀里说。
“不管前方是何风景,我们都踏出这一步了,就不要去想好坏,尽管去做就是了。我从不后悔嫁给你,你看,我们如今的生活多么的有趣。很多人一辈子都困在了乡里,甚至都没有走出来过,而我,我何其有幸,能和你出来看着万千世界。”姚氏下巴抵着陆信明的额头,把身旁的这个男人抱的更紧,陆信明高有八尺,姚氏娇小又身量丰腴。这幅画面就像小鸟依人似的。
突然腿上趴着个小人儿,双手紧抱姚氏的大腿,陆信明看见了这模样简直哭笑不得。赶快抱起自家的儿子。
“不,我要阿娘抱,我要阿娘抱。”小锦书挣扎着,想要挣脱出父亲的怀抱。
“好,阿娘抱,阿娘抱。”姚氏接过丈夫手中的儿子,一脸慈爱的抱过自己儿子。姚氏感到自己腹中坠痛了一下,脸色轻微一变。陆信明赶忙把儿子扶下来。
“兰儿,你没事吧。”小心的关切着自己的妻子。
“没事,没事,可能是月信就要到了。”听着妻子这话,陆信明老脸一红。“孩子都这么大了,你还害羞什么。”姚氏打趣他道。
突然,小锦书大叫道:“阿爹,阿娘,你们看,湖水中黑色的这团是什么,怎么好像个人啊。”
陆信明和姚氏也注意到了,大家的脸上都浮现了紧张之色。陆信明让秋瑾看好锦书。自己则跑过去叫上车夫一起去找长棍子,车夫已是一把年纪了,刚才听到小锦书的话,也注意到了湖边黑色那团似人样的东西,二话不说,就和陆信明去来时的路两旁找到两根长的木棍。
幸好这个湖水的出水处在对头山下那里,这里水的吸力并不强。陆信明和车夫扶着杂草下去,这个水边的坡是斜着的,还好可以站的住,他俩相对站着,朝那团黑色东西用木棍往路这边吸过来,没一会,终于把那团黑色东西浮到了自己脚边,车夫一看:“好像是个小女孩,快,主家,我们把她抬上来。”
陆信明和车夫一起把小女孩抱到了路上面,车夫按了按小女孩的胸口,那张惨白的小脸忽地吐出几口水,小眼睛睁开一下,应该是被水呛着了说不出话来。看着样子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掉下去的,只有等这小女孩清醒了可以开口了才知道她的事了。
一日,主家让他负责送一批好木去句町城内,不知他如何的一副好嘴讨得了贵人的欢心,贵人赏了他一处看守宅子的机会,贵人有几处宅子。院内都是贵人的稀世珍藏,可让陆信明携带家人一起住在东边的厢房内。句町的屋子大多是四合院式,分为主屋,厢房,天井。天井把主屋一分为二,前主屋一般用来招待客人,农家人则一般是堆放燃料,木柴,牲畜等等。后主屋一般是主人家自己居住。在大门前有一处长凳,是供路过的行人休息。在大门进来的右侧通常有儿童玩耍的木凳。
此处贵人的宅院也是如此,贵人的屋檐雕刻成青鱼模样,每一间房均是如此。在大多数百姓的住房里,能在大门的两边雕刻青鱼式样已是说明主人家相当富裕了,能把全房屋的四角均雕刻出青鱼和鲤鱼,甚至鱼片都清晰可见的人家实在甚少。
在陆信明还没有回到家时,贵人已派人到怀德乡通知他的家眷,先准备好行装。贵人还特意派人与陆信明做活计的主家打好了招呼。所以陆信明还没有回到家他的妻子和家族人都已知晓。乡内也都传遍了他的事。陆信明的儿子七岁了,按怀德乡人的读书年龄,可以送去阳莫亭启蒙了,但是陆信明坚持不肯让自己的儿子去阳莫亭,妻子也没办法。大多数乡里的孩子能读到十三岁就很不错了。之后就要开始为家里人分担活计。阳莫亭每年都会选出十个孩子由乡长和乡里的一些富贵人家出资送去县里考学,再到句町遴选,若是有考上的学子做了官,后面又会福泽回馈自己的乡里。
陆信明的妻子收拾了日常的衣物,因为肯定还会回来,所以就不大包小包了的了。贵人拍侍从来时还给了些钱财,去到那里置办些杂物想来也是够的。陆信明回到家中后,就和妻子一起置办了一场拜别宴,请了陆家的族亲们过来吃饭。
在院子里摆了五六桌,不是逢年过节大家都很少吃的这么好,难得出现了鸡肉在桌子上。陆信明的妻子拿出贵人给的一部分钱去买了三只鸡,请了几位叔伯帮自己处理,做了一大桌子菜。每一份菜分成六小份,平日里大家都没怎么吃过荤的。傍晚,族亲们陆陆续续的过来。
“我陆信明能有今天也是我们家族兴旺的证明,等我在句町混出模样了,一定不会忘了大家。”举起酒杯站起来对着房屋内的亲人们敬道。
“哈,你出去可别丢了我们陆家的脸,记得好好做事,将来干出一番大成就,就是给我们陆家光宗耀祖了。”陆信明的大哥陆信福大笑一声,干了手中的酒。
“我同你大哥想的也是一样,出去了可不似乡里能有族亲们为你挡风挡雨。以后说话做事可就要小心谨慎了,照顾好妻儿,为我们陆家争一份光。”陆家的族长头发已是花白,一脸慈爱的看着陆信明。
大家都干了手中的酒。晚上,陆信明醉洋洋的回到房中,妻子诧异道,难得这次醉了竟也没有耍酒疯。
“我可没醉,我现在清醒的很,咱们家就快要发达了。”陆信明懒散的坐在床边,双颊都红了,妻子也分不清他是不是真的醉了。
“你先躺好了,进去里面睡着,我先去把儿子哄睡了。”妻子姚氏走了出去,从后院西屋去到院子西边的房间内,这里的房间就比刚才的笑了。一个小小的木床,七岁的孩子拿着一个木风筝摆弄着。
“锦书,阿娘来了。”心想公爹当年给儿子取的名可真好听。虽然丈夫没什么大本事,但是养她们娘俩却也是饿不着的。
床上的小儿看见自己娘亲来了,赶忙跑过来。“阿娘,书儿什么时候才可以向其他小伙伴一样去亭里念书呀。书儿不想待在家里了。”小锦书晃着自己娘亲的手,把头迈进姚氏的腰间。
姚氏拍了拍自己儿子的背,抚摸着儿子的头,“等去到句町,阿娘一定会说服你的父亲,相信阿娘。”
怀里撒娇的小儿很快沉沉睡去。姚氏抱着儿子去到床上,放下墨蓝色的床帘,给儿子盖好被子就出来。
回到房内,看见陆信明还没有睡着。“我看你不是喝醉了嘛,怎么还没有睡。”姚氏俏皮的看着自己的丈夫。瞪了陆信明一眼。
陆信明半躺起来,坏笑道:“我现在可不敢真喝醉了,刚才就是小意思,哪能真醉了,我还要干大事呢。咱们再要个孩子吧,现在锦书也七岁了,可以再要一个了。”
姚氏可懂了他的意思,欲拒还迎的装作要出门去,就被陆信明一把拉到床上,枕在怀里,动弹不得。眼前的人呼吸局促,没一会,腰间就像抵着什么东西,双腿被迫撑开,姚氏心中飘飘然。房内的蜡烛忽明忽灭的晃了好久。
第二日起身,姚氏只觉自己实在累的紧。起身后赶紧去看还在熟睡中的儿子,把儿子抱起身,他就醒了。小锦书不哭也不闹,任由姚氏给自己穿衣洗脸。陆信明起来就像个没事人一样出去了。
没一会,陆信明回来了,身后跟着一辆棕色马车,马车装饰简单,四角像个小屋檐似的翘起,两侧小窗配的是蓝色红鱼儿底纹,其余的就再没什么,车旁还带着一位十五六岁的女孩,名叫秋瑾,还跟自家儿子撞了个字。姚氏想着人家的名字也是自个父母起的,就作罢了给秋瑾改名的想法。秋瑾是陆信明买给姚氏的丫鬟。
自己一家本来也就是个苦命人,可没有那么金贵,秋瑾年纪比自己小,平时帮忙着一起带锦书也不错。陆信明就回了自己屋里把姚氏前几日收拾好的行装放在马车背后。东西也不是很多。
陆信福带了点干粮过来拿给陆信明。弟弟比自己高许多,所以陆信福都是抬头看向陆信明,“路上吃,去到句町也是要好几日的,路上小心,一切顺利。”
“谢谢大哥。”陆信明把家里的钥匙递给自家大哥。“以后这房子就劳烦大哥大嫂常来帮忙看看了。”他激动的握住自家大哥的手。
“那就快走吧,早到就不用多在路上舟车劳顿一日。”陆信福哽咽着不再说什么。
“那大哥,就辛苦你们了”。姚氏抱着锦书向陆信福和陆信明走过来。
“伯伯,再见。”小锦书也跟陆信福挥了挥手。
陆信福点了点头。
一切打点好后,姚氏抱着儿子坐上马车,秋瑾也坐了进来。陆信明跟车夫坐在马车边。
一路向北走去。
陆信福看着她们的马车挥了挥手,直到马车消失在自己眼前。
陆信明姚氏一行人一直向北偏西的方向走着,小锦书一路都很听话,不吵不闹。陆信明竟也正经起来了,给小锦书讲着稀奇古怪的趣事,车夫和秋瑾也加入这个话题,其乐融融,一点也看不出来是主子和下人待在一块,就好像一位父亲带着几个儿女和孙子上路游玩一样,笑声不断。一路上姚氏也听的津津有味。行至莲峰乡时,已是午后,还有半日的路程就到句町城内了。
她们出来也有两日了,幸好有了大哥的干粮,晌午过后可以给锦书当个小零嘴。如今夏日,夜晚倒也不算凉。这两夜都是行到有客栈时就开两间房,姚氏、锦书和秋瑾一间,陆信明和车夫一间。
莲峰乡不似怀德乡那样地势高耸,坑坑洼洼的。一到莲峰地界,马车没那么颠簸了。树林的叶片也大得多,今晚的月色很美,陆信明和姚氏一拍即合不再找家客栈住了。就停在宽敞的小河边休息,马儿可以喝水,在这夏日她们吹吹凉风。在莲峰乡时陆信明就特地和人打听过了。这边有处湖,就在莲峰乡出来几里。
果不其然,出了莲峰乡几里后他们就看见了一片湖水。水边有一条路,没有围栏,往下走可就掉进去湖水里了,往前直通过去是进去山上了。路的两侧都是青翠的小矮草,这里没有人家,路过乡里时陆信明让车夫和秋瑾去买了些糕饼和干粮。他们把马车停在湖口处,姚氏沿着去向山里的路往前走,陆信明跑向前去握住姚氏的手。往前走到路边中间处这对夫妻迎着湖风相互依偎。若是族亲看见了这般模样定会说陆信明这臭小子吊儿郎当的,竟还有这副深情样,真是罕见。
秋瑾在马车旁逗着小锦书玩,“瑾瑾,我要下去玩,我要下去玩。”小锦书状若生气模样要下马车,偏偏小腿太短,马车又高,只得伸手跟秋瑾要抱抱,车夫站在一旁偷笑。
秋瑾把小锦书抱了下来,“阿爹,阿娘,你们等等我。”一下来就朝着陆信明和姚氏跑去。秋瑾跟在后面用手护着,生怕这小主人跌了。
湖水深蓝,已是傍晚,就剩了点夕阳映在湖水中。旁边的树林中是不是传来几声杜鹃鸟叫,天快黑了,鸟儿也不像白日叫的那么的频繁。
“兰儿,能得贵人赏识是我的荣幸,我一直直到自己在乡中的风评一直都不是很好,大家都叫我醉汉,我也不勤快。我何其有幸,竟能娶你为妻。马上就要到句町城内了,我,我有时也会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还是错。”陆信明倚在姚兰怀里说。
“不管前方是何风景,我们都踏出这一步了,就不要去想好坏,尽管去做就是了。我从不后悔嫁给你,你看,我们如今的生活多么的有趣。很多人一辈子都困在了乡里,甚至都没有走出来过,而我,我何其有幸,能和你出来看着万千世界。”姚氏下巴抵着陆信明的额头,把身旁的这个男人抱的更紧,陆信明高有八尺,姚氏娇小又身量丰腴。这幅画面就像小鸟依人似的。
突然腿上趴着个小人儿,双手紧抱姚氏的大腿,陆信明看见了这模样简直哭笑不得。赶快抱起自家的儿子。
“不,我要阿娘抱,我要阿娘抱。”小锦书挣扎着,想要挣脱出父亲的怀抱。
“好,阿娘抱,阿娘抱。”姚氏接过丈夫手中的儿子,一脸慈爱的抱过自己儿子。姚氏感到自己腹中坠痛了一下,脸色轻微一变。陆信明赶忙把儿子扶下来。
“兰儿,你没事吧。”小心的关切着自己的妻子。
“没事,没事,可能是月信就要到了。”听着妻子这话,陆信明老脸一红。“孩子都这么大了,你还害羞什么。”姚氏打趣他道。
突然,小锦书大叫道:“阿爹,阿娘,你们看,湖水中黑色的这团是什么,怎么好像个人啊。”
陆信明和姚氏也注意到了,大家的脸上都浮现了紧张之色。陆信明让秋瑾看好锦书。自己则跑过去叫上车夫一起去找长棍子,车夫已是一把年纪了,刚才听到小锦书的话,也注意到了湖边黑色那团似人样的东西,二话不说,就和陆信明去来时的路两旁找到两根长的木棍。
幸好这个湖水的出水处在对头山下那里,这里水的吸力并不强。陆信明和车夫扶着杂草下去,这个水边的坡是斜着的,还好可以站的住,他俩相对站着,朝那团黑色东西用木棍往路这边吸过来,没一会,终于把那团黑色东西浮到了自己脚边,车夫一看:“好像是个小女孩,快,主家,我们把她抬上来。”
陆信明和车夫一起把小女孩抱到了路上面,车夫按了按小女孩的胸口,那张惨白的小脸忽地吐出几口水,小眼睛睁开一下,应该是被水呛着了说不出话来。看着样子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掉下去的,只有等这小女孩清醒了可以开口了才知道她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