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敛,灰压檐,扶摇穿堂,惊声垂边,半晌消了云渐。苍穹吐鱼白,分明已至早春光景,偏生旧雪未消融,新雪更复落庭院。苍枝盘桓经年,雨色曳,碧幕珠帘,寰色锁重楼。
一约莫知命年岁的嬷嬷引着一行穿红着绿的丫头自正房出,由穿堂过月亮门入了后院,绕过那琉璃影壁,又经了几座小院才停在西北角的一处凋敝院落。
扶疏隐隐,朝暾之际这儿却云迷雾锁,晻暧无光。
姜棣棠惊梦恍起,柔荑绕指绾,青丝墨发,长眉入鬓如柳叶,唇不点而绛,肌肤胜雪。才唤得婢女蓝溪伺候盥洗,乃见乌压压一众婢子捧着大袖襦裙式钗钿礼衣、凤冠花钗鱼贯而入,打头的老妪无规无矩,也不待底下婢子通报即径自步入内室,骄矜之气溢于言表,未尝稍低其首,随意唱礼曰:“奴婢问四娘子安。奉主君夫人之命,特来为四娘子梳妆易服。”
姜棣棠虽为首辅家之庶四女,然自幼养于京郊庄所,鲜为人知。闻其生母姿容绝世,娉婷旖旎,乃姜洄深爱之外室也。若非诞棣棠之际,血崩而逝,必当被接入首辅府中,宠为侍妾。是以嫡母心怀芥蒂,于姜棣棠四岁之时,先设计送之至庄,复遣府中小厮于半途行凶,欲置之于死地。幸得太后娘娘出宫礼佛,遇之而随手救之,方免其于厄难。否则姜棣棠恐早已命丧黄泉,转世投胎为他人之女。
太后仁慈,见姜棣棠当时不过一幼女,且闻其为首辅姜氏之血脉,乃大发慈悲之心,悄悄将人带回长秋宫中抚养。又命婢子觅他人代其于庄所受苦,姜棣棠则享锦衣玉食,受呵护备至,直至二八,芳华初绽。
只是日前,京中姜氏遣使传谕,命姜棣棠速归京城。庄上诸媪闻之,皆惊愕失神。自景和九年姜四娘子至此庄所,姜夫人加害不成,遂令诸妪置其生死于不顾,任凭其自生自灭。以是历年之间,诸妪未尝瞧过姜棣棠一眼,甚至连饮食亦未曾一馈。全赖年幼之姜四娘子及其外室所留婢子自谋生计,今其生死未卜,实堪忧虑。
于是群媪颤颤巍巍地走进了姜棣棠的院子时,惟见一派断井残垣的破败景象,顿时心都凉了半截。然当推扉而入时,却见那姜棣棠出落的玲珑窈窕,遂大吃一惊。这庄子上风水可不养人,四娘子不但健在还能生的这般海棠醉日绰约多姿,她们瞧着竟也是我见犹怜,难怪夫人非要将人除之而后快。
然此亦了却了她们的心事,欣然将人迎归京中姜府,孰料庄子上早就布满了太后的耳目。
原是太后早些日子便知晓姜家会要姜棣棠回去替她那不知检点私相授受外男的嫡姐替嫁东宫,才算着日子将人送了回去。
这厢还未等姜棣棠应声,那嬷嬷已粗暴掣其起身,并指挥诸丫鬟替其更换吉服。
“四娘子福缘不浅,庶出之女竟有此机缘,得以飞上枝头做那太子正妃,就莫要不识趣了。”言毕,复细观棣棠之貌,见其朱唇粉面,风姿绰约,不禁轻啐一口,嗤道:“和你母亲一样,皆生就一副狐媚之相。”
姜棣棠本是不欲与之缠斗,一个狗仗人势的奴才何至于她动气,但听得那老婆子此言倒是神色骤冷,由着那些婢女替自己穿好婚服后,悠悠踱步至她跟前,抬手就是一掌,看着那人右颊红肿倒是怒气稍舒。
“你……你敢打我?”那老妪惊愕,瞪目而视,似未料姜棣棠竟敢出手相向,颤声而问。
“啪!”
姜棣棠复抬左手又朝她左脸扇去,这下可叫那老婆子半晌尚未回神,良久方吐出口血沫。
“嬷嬷可是未曾习过规矩,”姜棣棠唤着蓝溪替自己打水净手,冷眼睨视那气得发抖而不敢詈骂之嬷嬷,语若冰霜,“若是大夫人未曾教过,那便由我越俎代庖替夫人好生管教管教,一介下人,安敢妄议主子之长短。”
见那嬷嬷似乎有言欲吐,姜棣棠复道:“我记着我母亲可是大夫人,嬷嬷此言,岂非谓大夫人乃狐媚之徒了?何况如今我才是待嫁的太子妃,于我不敬,敢问嬷嬷是有九条命,抑或是单单不欲瞧见明日的太阳了?”
或因姜棣棠厉声之态过于骇人,又或许为棣棠之言所震慑,嬷嬷竟痴立于原地,不敢稍动,偃旗息鼓矣。
姜棣棠瞥见众婢女立于稍远处,观此热闹之状,眉头轻蹙,冷言斥之:“皆愣着作甚,欲误吉时乎?”
“是,奴婢们这就来。”闻得姜棣棠之命,那些有眼力的丫鬟连忙趋前,引她至梳妆台前坐下,替其梳妆打扮。
“慢着,”姜棣棠余光瞧见那嬷嬷似有离去之意,冷笑着开口询问,“我这妆发尚未完备,嬷嬷急着上哪儿去,去大夫人那处告状不成?”
那嬷嬷只觉脊背发凉,忙赔笑着道不敢不敢,只得退了回来,立在不远处候着。
“嬷嬷是不是忘了,还欠着我何话未曾说道?”
去外厢打水回来的蓝溪随手拢上了门,姜棣棠接过蓝溪递过来的帕子擦了擦手,瞧着镜中如玉的面容,淡淡启口。
“奴才……奴才鬼迷心窍胡言乱语,望四娘子大人大量,宽恕奴才此过。”那嬷嬷不想姜棣棠这般不饶人,又被她淡漠的神色惊得发怵,到底是能屈能伸,只得跪下同人认错。
可姜棣棠未曾搭理那嬷嬷,就任由她在地上跪着,不再出声。
须臾之间,她突然忆起太后昔日之言。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折之切勿万般忍让,若旁人欺你辱你,你便该还击回去。”
“记住,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擅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直至婢女伺候她梳妆完毕,姜棣棠才拂手让她们退下。
蓝溪立侍于她身侧,与其叙话。
“现下距东宫迎亲之时尚早,姑娘可欲稍憩片刻?想来那王嬷嬷会同夫人述您今日之举,奴婢觉着,约莫半个时辰夫人或会来问罪了。”
“惧她何哉?”姜棣棠觉冠冕之重,遂以手支颐,斜倚妆台之侧,“今日我替她的女儿嫁到那东宫去,她又能奈我何。”
论及此,亦属趣事一桩。姜氏一族,世袭簪缨,曾祖开国之时,稳坐相国之位,祖父亦得先帝殊宠,逝后追赠文国公之爵。迄今姜氏一门,依旧权势滔天,况又缔姻于奉国公府,朝中诸文臣多蒙姜李两家之恩泽提拔,只手便可遮天蔽日,朝野之势,半入其手。
昔日姜氏尚称儒雅门第,书香传世家风端肃,今则家道陵夷,竟育出此等轻慢清誉之嫡女,更至于行狸猫换太子之欺君大不韪。所幸世间识得姜棣棠者寥寥无几,知其嫡姐之真貌者亦鲜矣,方使姜氏一族得以绵延昌盛,气数未尝断绝。
“什么世道,自己教养出来的好女儿行此不端之事,遂令我替她收拾这烂摊子。昔时送我至庄子之时,暗设毒计欲害我于无形之时,可曾顾我死活之分毫。旁人瞧他清正廉明,忠君爱国,然孰知其内里之劣迹。自己千宠万爱的女儿不成气候,便忆起尚有个在外生死未卜的女儿了。我岂应倚他而活,彼赐我何物,我便受之;彼夺我何物,我便失之。我莫不是他的附庸?”
她那嫡姐姜叙言倒是命好,说是冬日里在京郊踏雪寻梅时碰上了礼部尚书之子,晓得如何醉了酒竟也厮混到了一处去,后回来同姜洄哭哭啼啼了半晌,人礼部尚书倒也知晓自家孽子毁了人姑娘清白,次日登门谢罪,誓将迎娶以赎前愆。此事原已了结,岂料翌日圣诏特降,钦点姜氏嫡女入主东宫。纵是姜叙言万般懊悔亦无他法,姜洄亦焦灼无计,始思及此遗珠在外之女。
蓝溪一惊,倒是有几分惶恐地劝了姜棣棠一回,这儿到底是姜家,左右尽是姜洄的眼线,若是得有心人听了去,恐又惹是非,徒增她家姑娘之忧。
“实乃天意垂怜,叫我平白无故地苟全了性命,十余载间,置我于不顾,现下倒是全了他的心意。”
正说着,忽闻外院喧哗之声起,姜棣棠欲起而往探之,蓝溪急忙拦住,按坐于凳上。
“姑娘还是莫要出去为好,外面雪重,仔细染了风寒,奴婢替您去瞧瞧。”
姜棣棠颔首应允,须臾,蓝溪归,然眉宇间似有疑云笼罩,不解其故。
“传言陛下之诏书已至,然若为迎亲之用,岂非过早?”蓝溪趋近,低语于棣棠道,“又闻奉诏而来者非太子,乃三殿下。”
“任凭来者何人,若无召唤,我们静观其变便是。”姜棣棠曾深居宫中十二载,随太后历览世事沧桑,洞悉此番纷扰非比寻常。太子康健无虞,迎亲之事理应由太子亲为,何故遣三皇子代劳?三皇子贵为皇室血脉,然亦身兼皇城司指挥使之重任,长年与刑狱杀伐为伍,令其承太子之亲,岂非同喜庆祥和相悖,沾染煞气?
且慢,刑狱杀伐……
姜棣棠忽生惊悸,总觉似有异事将起。若论姜氏之权柄,足以令天子忌惮,陛下此时欲削其权,亦当有堂皇之名方可。然姜棣棠未知姜洄是否曾行落人口实之事,若论其失,或在于此番替嫁东宫之举。
莫非此事已被圣上察觉?
姜棣棠微攥衣角,倏尔朝蓝溪道:“我们且等半个时辰,若半个时辰无人唤我,亦无人于在院子周围候着,那我们便往那正房去。”
蓝溪未问缘由,只低声应着。她知晓姜棣棠素来是最有法子最有主意的,这般安排自有她的用意。
东方既白,日色渐升,朝云叆叇,氤氲晖光洒照九重天。姜府之内,奇花异草遍布,林木葱翠,纵是初春料峭之时,亦应闻早春之鸦雀枝头鸣啼,或见丫鬟婢子于院中洒扫忙碌。然今日府内静寂无人,良久未闻半分声息。
铜鉴映照佳人倩影,眉如春山远黛,眸似秋水剪瞳,殷红口脂染就朱唇,满头金玉珠钗熠熠生辉。
姜棣棠垂眸沉思,终是无法再等片刻,遂起身而行。
于是她推开门,白雪穿庭作飞花,如她所料,空无一人。
疾步穿堂过廊,直至正房,仍不见一人影,便知道这哪是什么攀东宫高枝之喜,实为赴牢狱死局之忧。
恐姜家触了天潢贵胄的逆鳞,要它全族陪葬。
姜棣棠摇了摇头,只是可怜她躲过了姜家内宅的明枪暗箭,却拦不住朝廷间的勾心斗角。
可怜她苟延残喘寄人篱下十余载,甫归未及两日,便活该被阎王收了性命。
当真是天不遂人愿,多活几日都是奢望。
于是乎等她匆匆奔至正院时,已不见姜家众人,只见首辅府的朱漆大门外,立着一匹通体雪白的骏马,那马的鬃毛闪着明光,与纷飞的鹅绒雪倒是融成了一体,瞧着神骏非凡。见她出来,这马倒是先神气扬扬地踢了踢前蹄,向她嘶呜数声。
“踏雪,勿闹。”
闻有人低声唤马,语带慵懒之态,虽略显痞气,然其音一出,马名踏雪者竟即静立,纹丝不动。
棣棠步出正门,立于阶上,方窥清其人貌。
身着一袭玄色宽袖锦袍,衣摆龙凤纹暗绣刺金,光影之下若隐若现,倒引人欲探其秘。
生得是副龙眉凤目,日角珠庭的模样。
姜棣棠听见那人轻笑了声,抬眸对上他的视线。那人眼神倨傲,悠悠然落于其身,散漫扬眉,语带漫不经心之腔,却又隐含心悸之寒,耐人寻味:“倒是叫我好生等候,不知姑娘当以姜叙言称之,抑或是……”
“姜棣棠?”
那日青绿撞上了百草霜,碎玉琼花,寒酥岁暖。
花月正春风。
一约莫知命年岁的嬷嬷引着一行穿红着绿的丫头自正房出,由穿堂过月亮门入了后院,绕过那琉璃影壁,又经了几座小院才停在西北角的一处凋敝院落。
扶疏隐隐,朝暾之际这儿却云迷雾锁,晻暧无光。
姜棣棠惊梦恍起,柔荑绕指绾,青丝墨发,长眉入鬓如柳叶,唇不点而绛,肌肤胜雪。才唤得婢女蓝溪伺候盥洗,乃见乌压压一众婢子捧着大袖襦裙式钗钿礼衣、凤冠花钗鱼贯而入,打头的老妪无规无矩,也不待底下婢子通报即径自步入内室,骄矜之气溢于言表,未尝稍低其首,随意唱礼曰:“奴婢问四娘子安。奉主君夫人之命,特来为四娘子梳妆易服。”
姜棣棠虽为首辅家之庶四女,然自幼养于京郊庄所,鲜为人知。闻其生母姿容绝世,娉婷旖旎,乃姜洄深爱之外室也。若非诞棣棠之际,血崩而逝,必当被接入首辅府中,宠为侍妾。是以嫡母心怀芥蒂,于姜棣棠四岁之时,先设计送之至庄,复遣府中小厮于半途行凶,欲置之于死地。幸得太后娘娘出宫礼佛,遇之而随手救之,方免其于厄难。否则姜棣棠恐早已命丧黄泉,转世投胎为他人之女。
太后仁慈,见姜棣棠当时不过一幼女,且闻其为首辅姜氏之血脉,乃大发慈悲之心,悄悄将人带回长秋宫中抚养。又命婢子觅他人代其于庄所受苦,姜棣棠则享锦衣玉食,受呵护备至,直至二八,芳华初绽。
只是日前,京中姜氏遣使传谕,命姜棣棠速归京城。庄上诸媪闻之,皆惊愕失神。自景和九年姜四娘子至此庄所,姜夫人加害不成,遂令诸妪置其生死于不顾,任凭其自生自灭。以是历年之间,诸妪未尝瞧过姜棣棠一眼,甚至连饮食亦未曾一馈。全赖年幼之姜四娘子及其外室所留婢子自谋生计,今其生死未卜,实堪忧虑。
于是群媪颤颤巍巍地走进了姜棣棠的院子时,惟见一派断井残垣的破败景象,顿时心都凉了半截。然当推扉而入时,却见那姜棣棠出落的玲珑窈窕,遂大吃一惊。这庄子上风水可不养人,四娘子不但健在还能生的这般海棠醉日绰约多姿,她们瞧着竟也是我见犹怜,难怪夫人非要将人除之而后快。
然此亦了却了她们的心事,欣然将人迎归京中姜府,孰料庄子上早就布满了太后的耳目。
原是太后早些日子便知晓姜家会要姜棣棠回去替她那不知检点私相授受外男的嫡姐替嫁东宫,才算着日子将人送了回去。
这厢还未等姜棣棠应声,那嬷嬷已粗暴掣其起身,并指挥诸丫鬟替其更换吉服。
“四娘子福缘不浅,庶出之女竟有此机缘,得以飞上枝头做那太子正妃,就莫要不识趣了。”言毕,复细观棣棠之貌,见其朱唇粉面,风姿绰约,不禁轻啐一口,嗤道:“和你母亲一样,皆生就一副狐媚之相。”
姜棣棠本是不欲与之缠斗,一个狗仗人势的奴才何至于她动气,但听得那老婆子此言倒是神色骤冷,由着那些婢女替自己穿好婚服后,悠悠踱步至她跟前,抬手就是一掌,看着那人右颊红肿倒是怒气稍舒。
“你……你敢打我?”那老妪惊愕,瞪目而视,似未料姜棣棠竟敢出手相向,颤声而问。
“啪!”
姜棣棠复抬左手又朝她左脸扇去,这下可叫那老婆子半晌尚未回神,良久方吐出口血沫。
“嬷嬷可是未曾习过规矩,”姜棣棠唤着蓝溪替自己打水净手,冷眼睨视那气得发抖而不敢詈骂之嬷嬷,语若冰霜,“若是大夫人未曾教过,那便由我越俎代庖替夫人好生管教管教,一介下人,安敢妄议主子之长短。”
见那嬷嬷似乎有言欲吐,姜棣棠复道:“我记着我母亲可是大夫人,嬷嬷此言,岂非谓大夫人乃狐媚之徒了?何况如今我才是待嫁的太子妃,于我不敬,敢问嬷嬷是有九条命,抑或是单单不欲瞧见明日的太阳了?”
或因姜棣棠厉声之态过于骇人,又或许为棣棠之言所震慑,嬷嬷竟痴立于原地,不敢稍动,偃旗息鼓矣。
姜棣棠瞥见众婢女立于稍远处,观此热闹之状,眉头轻蹙,冷言斥之:“皆愣着作甚,欲误吉时乎?”
“是,奴婢们这就来。”闻得姜棣棠之命,那些有眼力的丫鬟连忙趋前,引她至梳妆台前坐下,替其梳妆打扮。
“慢着,”姜棣棠余光瞧见那嬷嬷似有离去之意,冷笑着开口询问,“我这妆发尚未完备,嬷嬷急着上哪儿去,去大夫人那处告状不成?”
那嬷嬷只觉脊背发凉,忙赔笑着道不敢不敢,只得退了回来,立在不远处候着。
“嬷嬷是不是忘了,还欠着我何话未曾说道?”
去外厢打水回来的蓝溪随手拢上了门,姜棣棠接过蓝溪递过来的帕子擦了擦手,瞧着镜中如玉的面容,淡淡启口。
“奴才……奴才鬼迷心窍胡言乱语,望四娘子大人大量,宽恕奴才此过。”那嬷嬷不想姜棣棠这般不饶人,又被她淡漠的神色惊得发怵,到底是能屈能伸,只得跪下同人认错。
可姜棣棠未曾搭理那嬷嬷,就任由她在地上跪着,不再出声。
须臾之间,她突然忆起太后昔日之言。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折之切勿万般忍让,若旁人欺你辱你,你便该还击回去。”
“记住,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擅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直至婢女伺候她梳妆完毕,姜棣棠才拂手让她们退下。
蓝溪立侍于她身侧,与其叙话。
“现下距东宫迎亲之时尚早,姑娘可欲稍憩片刻?想来那王嬷嬷会同夫人述您今日之举,奴婢觉着,约莫半个时辰夫人或会来问罪了。”
“惧她何哉?”姜棣棠觉冠冕之重,遂以手支颐,斜倚妆台之侧,“今日我替她的女儿嫁到那东宫去,她又能奈我何。”
论及此,亦属趣事一桩。姜氏一族,世袭簪缨,曾祖开国之时,稳坐相国之位,祖父亦得先帝殊宠,逝后追赠文国公之爵。迄今姜氏一门,依旧权势滔天,况又缔姻于奉国公府,朝中诸文臣多蒙姜李两家之恩泽提拔,只手便可遮天蔽日,朝野之势,半入其手。
昔日姜氏尚称儒雅门第,书香传世家风端肃,今则家道陵夷,竟育出此等轻慢清誉之嫡女,更至于行狸猫换太子之欺君大不韪。所幸世间识得姜棣棠者寥寥无几,知其嫡姐之真貌者亦鲜矣,方使姜氏一族得以绵延昌盛,气数未尝断绝。
“什么世道,自己教养出来的好女儿行此不端之事,遂令我替她收拾这烂摊子。昔时送我至庄子之时,暗设毒计欲害我于无形之时,可曾顾我死活之分毫。旁人瞧他清正廉明,忠君爱国,然孰知其内里之劣迹。自己千宠万爱的女儿不成气候,便忆起尚有个在外生死未卜的女儿了。我岂应倚他而活,彼赐我何物,我便受之;彼夺我何物,我便失之。我莫不是他的附庸?”
她那嫡姐姜叙言倒是命好,说是冬日里在京郊踏雪寻梅时碰上了礼部尚书之子,晓得如何醉了酒竟也厮混到了一处去,后回来同姜洄哭哭啼啼了半晌,人礼部尚书倒也知晓自家孽子毁了人姑娘清白,次日登门谢罪,誓将迎娶以赎前愆。此事原已了结,岂料翌日圣诏特降,钦点姜氏嫡女入主东宫。纵是姜叙言万般懊悔亦无他法,姜洄亦焦灼无计,始思及此遗珠在外之女。
蓝溪一惊,倒是有几分惶恐地劝了姜棣棠一回,这儿到底是姜家,左右尽是姜洄的眼线,若是得有心人听了去,恐又惹是非,徒增她家姑娘之忧。
“实乃天意垂怜,叫我平白无故地苟全了性命,十余载间,置我于不顾,现下倒是全了他的心意。”
正说着,忽闻外院喧哗之声起,姜棣棠欲起而往探之,蓝溪急忙拦住,按坐于凳上。
“姑娘还是莫要出去为好,外面雪重,仔细染了风寒,奴婢替您去瞧瞧。”
姜棣棠颔首应允,须臾,蓝溪归,然眉宇间似有疑云笼罩,不解其故。
“传言陛下之诏书已至,然若为迎亲之用,岂非过早?”蓝溪趋近,低语于棣棠道,“又闻奉诏而来者非太子,乃三殿下。”
“任凭来者何人,若无召唤,我们静观其变便是。”姜棣棠曾深居宫中十二载,随太后历览世事沧桑,洞悉此番纷扰非比寻常。太子康健无虞,迎亲之事理应由太子亲为,何故遣三皇子代劳?三皇子贵为皇室血脉,然亦身兼皇城司指挥使之重任,长年与刑狱杀伐为伍,令其承太子之亲,岂非同喜庆祥和相悖,沾染煞气?
且慢,刑狱杀伐……
姜棣棠忽生惊悸,总觉似有异事将起。若论姜氏之权柄,足以令天子忌惮,陛下此时欲削其权,亦当有堂皇之名方可。然姜棣棠未知姜洄是否曾行落人口实之事,若论其失,或在于此番替嫁东宫之举。
莫非此事已被圣上察觉?
姜棣棠微攥衣角,倏尔朝蓝溪道:“我们且等半个时辰,若半个时辰无人唤我,亦无人于在院子周围候着,那我们便往那正房去。”
蓝溪未问缘由,只低声应着。她知晓姜棣棠素来是最有法子最有主意的,这般安排自有她的用意。
东方既白,日色渐升,朝云叆叇,氤氲晖光洒照九重天。姜府之内,奇花异草遍布,林木葱翠,纵是初春料峭之时,亦应闻早春之鸦雀枝头鸣啼,或见丫鬟婢子于院中洒扫忙碌。然今日府内静寂无人,良久未闻半分声息。
铜鉴映照佳人倩影,眉如春山远黛,眸似秋水剪瞳,殷红口脂染就朱唇,满头金玉珠钗熠熠生辉。
姜棣棠垂眸沉思,终是无法再等片刻,遂起身而行。
于是她推开门,白雪穿庭作飞花,如她所料,空无一人。
疾步穿堂过廊,直至正房,仍不见一人影,便知道这哪是什么攀东宫高枝之喜,实为赴牢狱死局之忧。
恐姜家触了天潢贵胄的逆鳞,要它全族陪葬。
姜棣棠摇了摇头,只是可怜她躲过了姜家内宅的明枪暗箭,却拦不住朝廷间的勾心斗角。
可怜她苟延残喘寄人篱下十余载,甫归未及两日,便活该被阎王收了性命。
当真是天不遂人愿,多活几日都是奢望。
于是乎等她匆匆奔至正院时,已不见姜家众人,只见首辅府的朱漆大门外,立着一匹通体雪白的骏马,那马的鬃毛闪着明光,与纷飞的鹅绒雪倒是融成了一体,瞧着神骏非凡。见她出来,这马倒是先神气扬扬地踢了踢前蹄,向她嘶呜数声。
“踏雪,勿闹。”
闻有人低声唤马,语带慵懒之态,虽略显痞气,然其音一出,马名踏雪者竟即静立,纹丝不动。
棣棠步出正门,立于阶上,方窥清其人貌。
身着一袭玄色宽袖锦袍,衣摆龙凤纹暗绣刺金,光影之下若隐若现,倒引人欲探其秘。
生得是副龙眉凤目,日角珠庭的模样。
姜棣棠听见那人轻笑了声,抬眸对上他的视线。那人眼神倨傲,悠悠然落于其身,散漫扬眉,语带漫不经心之腔,却又隐含心悸之寒,耐人寻味:“倒是叫我好生等候,不知姑娘当以姜叙言称之,抑或是……”
“姜棣棠?”
那日青绿撞上了百草霜,碎玉琼花,寒酥岁暖。
花月正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