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后面的小仓库?”
听到苑小桃的疑问,苑建国没当作一回事,“那个小仓库早就锁上了,里面啥都没有,比咱食堂里的面袋子还干净。”
“我刚才看见锁头歪了,还以为里面有东西。”
苑建国一听,小山般的身体震了震,挺起身往后跑,“不是吧,别跑进去黄鼠狼。”
跑到小仓库门口一看,果然如苑小桃所说,锁头有些歪歪斜斜的。
但好在生锈锈住了,锁没有被打开。
苑建国心中的大石头终于放下。
“没事没事,锁没坏。正好进去看看,仓库里面渗水了没。”苑建国一边说着,一边找了钥匙开门。
他的大手使劲掰住锁头,库库砸了好几下,才把生锈的锁取下来。
推门仓库的门,一股沉闷的空气扑面而来。
等浊气清空了,才拉开大门,让外面的阳光照进去。
苑小桃跟在苑建国的身后,站在仓库门口,探头打量了一下小仓库。一个小门无窗,干干净净,家徒四壁。
苑建国率先走进仓库,定睛一看。
仓库里的地面上,竟然不是空的。
一个厚墩墩的袋子放在正中间。
他愣住脚步,立时又惊又喜,心口怦怦直跳。
“这是啥?”
苑建国魁梧的身躯激动不已,扑上去围住那个袋子,凑近了又看又瞧。
全然当成了宝贝。
这袋东西足足有二十斤,厚墩墩的,外面的袋子雪白,任是苑建国文化少,也能认出来袋子上的“飘香小麦粉”这几个大字。
小麦粉?
是面粉吧?
究竟是从哪冒出来的?
“这是哪来的?!”
苑建国惊喜又疑惑,这个食堂小仓库的钥匙一直都是他保管的。从他来109研究所当食堂大师傅那一天开始,就仔仔细细地盘过食堂家底,打扫过里里外外的卫生。
这个小仓库也是他亲自拾掇的。
今年年初,还洒水扫过一遍灰,他亲手挂上了大锁头。
他记得清楚,仓库里面当时收拾得干干净净,空空荡荡,空无一物。
现在,怎么凭空出现了一袋子面粉?
若非亲眼所见,苑建国几乎以为是自己饿晕了头,做了一场美梦。
他深吸一口气,惊喜地想要拆开面袋子看看,又转念一想,郑重了脸色,快声嘱咐苑小桃,“小桃,我在这守着,你快去里面把所长喊过来。”
“哎!”小桃清脆地答应。
应声出门找人。
小桃同学一边迈出食堂寻人,一边查看周围的环境。
她刚才转过一圈食堂,只掌握了食堂周围的环境,还没有生成研究所周边的地图。但好在研究所占地不大,从食堂出门走了不远,就能看到一排土砖房。
想必就是苑建国说的地方。
她走近一望,打头的一间房间里面人头攒动,正围着黑板前讨论的热火朝天。
苑小桃敲了敲门,探头进去,“所长在吗?”
“所长,有人找你。”
李洪军听见声音抬头时,正雷打不动地坐在最里头的办公桌后。
办公室中间一群研究员们正攥着演算纸,吵得面红耳赤,沸反盈天,墙上一块巨大的黑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数学公式和演算步骤。
李洪军却老态龙钟,正襟危坐,对所有的吵闹置若罔闻。
他一心只关注在面前的稿纸上,用笔写满一页又一页的申请报告。
“尊敬的国华同志,我们109所物资极度不足,已经连续11天没有接到这个月分配的口粮。请予以协助……”
李洪军停住了笔,端起茶缸子,斟酌深思起来。
在整个109研究所内,李洪军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
除了国营食堂里负责做饭的苑建国和苑小桃,李洪军是所有研究人员们中间最不懂科研项目的人。
他抛头颅洒热血,扛过枪,打过仗,全身上下负伤残留的弹片都有上百个,绝对是政治过硬的老战士。
在和平后,国家把他安排到了109研究所所长这个岗位上。
既是信任,也是嘱托。
李洪军虽然是个外行,看不懂手下研究员们那些通宵达旦熬夜算出来,还天天吵来吵去的数据。
但他知道人是铁饭是钢,再没有物资,这群研究员们就得一个接着一个,像栽倒的萝卜一样倒下去。
这可愁坏了他。
因此,他准备明天就出发,揣上写了好几遍的申请报告,亲自去上级单位问问。
“所长,”一声喊声打断了李洪军的沉思。“苑师傅派小桃过来找你,说有事想跟您单独汇报。”
李洪军皱起的眉紧团,暗暗在心底叹气。
苑师傅找他的事,不说他也能猜出来。
肯定是食堂弹尽粮绝了。
李洪军脸色凝重,冲传话的人点了点头,什么话都没说。
他直接站起身,将茶缸子放在桌边,拖着沉重的步伐和苑小桃一起走出去。
路过研究所的小门时,值班的保卫处小兵冲他打了个招呼,李洪军摆摆手,继续跟着苑小桃向食堂走。
没想到,苑小桃带着他走到了食堂门口,却没有停下脚步。
反而一路领着他来到食堂的后院仓库。
这座小仓库,他来的次数也不多。
此时,老旧的仓库门关得严严实实。从外推开,走进去,他才看见食堂大师傅苑建国正等候在里面。
苑建国还正神色警醒地守着一个沉甸甸的白色袋子。
袋子?
李洪军眉头深深锁了起来,问道:“食堂没有粮食了是吧,我知道这个情况。放心,我明天就去乡里要粮食。你们围着袋子做什么?”
他误以为苑建国派小桃来找他,是为了断粮的事。
却没成想,苑建国冲小桃比划了一下,示意她快关门。
然后,苑建国又招了招手,让李洪军靠近袋子前。
李洪军满心疑惑,不知道他卖的哪门子葫芦。
等他走近一看,才看到苑建国挪开了小土堆般壮实的身躯,露出白色袋子上的名称——
飘香小麦粉!
小麦粉?
“面粉!”震撼过后,李洪军一转念,就发现了不对劲。
“这些面粉是哪来的?”
难道是上级单位刚刚送到的,他还没来得及收到消息?
苑建国挠着头回答,“所长,我也不知道。平时这个仓库都上着锁,不知道这袋子面粉怎么进来的。”
他知道李洪军有些疑问。
别说,连他自己都不敢置信。
在苑建国的汇报下,所长李洪军终于搞清楚了来龙去脉,却反而更加疑惑了。
上锁的小仓库里,凭空出现了一袋面粉。
这是谁做的好事?
李洪军想了一圈,也想不到能是谁做的。
总之,不可能是无中生有。
他猜测是不是哪位同志看到研究所的艰难处境,暗中送过来的。
这样的同志,真是雪中送炭的好同志啊!
李洪军心情激动之余,示意苑建国把面粉袋子打开。
苑建国乐呵呵地伸手,在小桃的帮助下,把面粉袋上的包装线拆开,向上一提,敞开袋子边往两边拉。
一眨眼,白花花的面粉就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敞开的面袋子里,雪白的面粉散发着晶莹的光泽。
白的像雪。
苑建国一个堂堂国营食堂大厨,已经连续超过16个月以上,没有摸到过白面了。
上一次摸白面,还是109研究所负责的科研项目取得重大突破,主管单位特别奖励,派人送来二斤面粉。
这二斤面粉,被苑建国珍惜又珍重地包了一顿饺子,保证所里每个人都能分上几个。
而现在——
光用目测,苑建国就能断定这袋白面粉足足能有二十斤。
几人的视线几乎凝住。
雪白面粉的实物冲击,不可谓不震撼。
李所长摩挲着衣袖,震荡了许久,才平复了热血沸腾的心情。
“这位做好事不留名的同志,没有留下一点信息吗?”
“没有。”
苑建国早已检查了一遍,回答得痛快。
李洪军心潮澎湃,饱含感激之色:“不管是谁送来的,眼下这么艰难的时期,这位同志能把自己家积攒的白面送到所里来,对我们109研究所来说,就是大恩人。”
“不能浪费这位同志的好心意。”
“苑师傅,开始烧火。今天晚上我们就蒸馒头,吃白面馍馍,好好给大家伙补补营养!”
“好!”
有了所长的这句话,国营食堂也开了张。
苑建国一脸喜色地端出了珍藏的老面儿引子,和到大盆里和面粉一起发酵。
他一边调水,和面,一边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教苑小桃蒸馒头。
两人开足马力,添火烧水,将整个食堂厨房忙得白雾缭绕,热气腾腾。一笼又一笼醒好的馒头,接连不断地从大锅里蒸熟,端出锅。
忙到傍晚儿,晚霞绚烂的映在天边,苑小桃仰头遥望研究所门口,万分期待地等待着研究员们过来吃饭。
不知道他们看到这些馒头,会有多么惊喜。
研究所内。
几间平房并排相连,每一间里面都塞满了研究员们,负责专攻重点科研项目的某个方向。
为了验证上午新想出来的一个计算公式,所有人都挤在中间屋的大黑板前吵了一天,分不出来个胜负,压根没心思注意到别的。
就连李所长出去了一趟又回来,也没又多少人注意到。
一直到天快黑了,一屋子人吵得口干舌燥,脑瓜子嗡嗡的,才终于停歇了激烈的讨论声。
研究员老周将演算纸放下,捶捶酸痛的老腰,听见腰里面噼里啪啦连续响了好几声,跟快断了似的,忍不住加重力道,连忙多捶了好几下。
他喊道:“走,先去吃饭,晚上回来再讨论。”
众人反应不一。
有的研究员有气无力地摆摆手,腿软得站不起来,中午饭仅存下来的一点力气早在学术争吵中耗光。
还有的研究员废寝忘食,一心扑在重新测算数据上,丝毫没有起身去吃饭的意思。
老周喊了好几次喊不动。
他苦笑着只能先走一步。
没想到,一出办公室门口,一股馒头的香气远远飘来,直勾魂,震得他停住了脚。
老周以为自己嗅觉出问题了。
他连忙一把抓住旁边路过的研究员,连声追问道:“你闻到什么味了吗?”
“什么味?”
这名研究员脑子里塞满了数学符号,浑浑噩噩,晕晕乎乎。在老周的提醒下,深深吸了好几口空气,才终于嗅出了不同。
这是什么气味?
远处的空气中,浓郁面粉麦香味钻进他的鼻子,不断撩拨着他的神经,几乎瞬间就刺激了口水分泌,让他饿得空落落虚弱的胃都再次欢快地叫唤起来。
他大惊失色,而后惊喜地拔腿就跑。“馒头!!!”
“食堂蒸馒头了!”
“轰!”
整个研究所都轰动了。
听到苑小桃的疑问,苑建国没当作一回事,“那个小仓库早就锁上了,里面啥都没有,比咱食堂里的面袋子还干净。”
“我刚才看见锁头歪了,还以为里面有东西。”
苑建国一听,小山般的身体震了震,挺起身往后跑,“不是吧,别跑进去黄鼠狼。”
跑到小仓库门口一看,果然如苑小桃所说,锁头有些歪歪斜斜的。
但好在生锈锈住了,锁没有被打开。
苑建国心中的大石头终于放下。
“没事没事,锁没坏。正好进去看看,仓库里面渗水了没。”苑建国一边说着,一边找了钥匙开门。
他的大手使劲掰住锁头,库库砸了好几下,才把生锈的锁取下来。
推门仓库的门,一股沉闷的空气扑面而来。
等浊气清空了,才拉开大门,让外面的阳光照进去。
苑小桃跟在苑建国的身后,站在仓库门口,探头打量了一下小仓库。一个小门无窗,干干净净,家徒四壁。
苑建国率先走进仓库,定睛一看。
仓库里的地面上,竟然不是空的。
一个厚墩墩的袋子放在正中间。
他愣住脚步,立时又惊又喜,心口怦怦直跳。
“这是啥?”
苑建国魁梧的身躯激动不已,扑上去围住那个袋子,凑近了又看又瞧。
全然当成了宝贝。
这袋东西足足有二十斤,厚墩墩的,外面的袋子雪白,任是苑建国文化少,也能认出来袋子上的“飘香小麦粉”这几个大字。
小麦粉?
是面粉吧?
究竟是从哪冒出来的?
“这是哪来的?!”
苑建国惊喜又疑惑,这个食堂小仓库的钥匙一直都是他保管的。从他来109研究所当食堂大师傅那一天开始,就仔仔细细地盘过食堂家底,打扫过里里外外的卫生。
这个小仓库也是他亲自拾掇的。
今年年初,还洒水扫过一遍灰,他亲手挂上了大锁头。
他记得清楚,仓库里面当时收拾得干干净净,空空荡荡,空无一物。
现在,怎么凭空出现了一袋子面粉?
若非亲眼所见,苑建国几乎以为是自己饿晕了头,做了一场美梦。
他深吸一口气,惊喜地想要拆开面袋子看看,又转念一想,郑重了脸色,快声嘱咐苑小桃,“小桃,我在这守着,你快去里面把所长喊过来。”
“哎!”小桃清脆地答应。
应声出门找人。
小桃同学一边迈出食堂寻人,一边查看周围的环境。
她刚才转过一圈食堂,只掌握了食堂周围的环境,还没有生成研究所周边的地图。但好在研究所占地不大,从食堂出门走了不远,就能看到一排土砖房。
想必就是苑建国说的地方。
她走近一望,打头的一间房间里面人头攒动,正围着黑板前讨论的热火朝天。
苑小桃敲了敲门,探头进去,“所长在吗?”
“所长,有人找你。”
李洪军听见声音抬头时,正雷打不动地坐在最里头的办公桌后。
办公室中间一群研究员们正攥着演算纸,吵得面红耳赤,沸反盈天,墙上一块巨大的黑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数学公式和演算步骤。
李洪军却老态龙钟,正襟危坐,对所有的吵闹置若罔闻。
他一心只关注在面前的稿纸上,用笔写满一页又一页的申请报告。
“尊敬的国华同志,我们109所物资极度不足,已经连续11天没有接到这个月分配的口粮。请予以协助……”
李洪军停住了笔,端起茶缸子,斟酌深思起来。
在整个109研究所内,李洪军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
除了国营食堂里负责做饭的苑建国和苑小桃,李洪军是所有研究人员们中间最不懂科研项目的人。
他抛头颅洒热血,扛过枪,打过仗,全身上下负伤残留的弹片都有上百个,绝对是政治过硬的老战士。
在和平后,国家把他安排到了109研究所所长这个岗位上。
既是信任,也是嘱托。
李洪军虽然是个外行,看不懂手下研究员们那些通宵达旦熬夜算出来,还天天吵来吵去的数据。
但他知道人是铁饭是钢,再没有物资,这群研究员们就得一个接着一个,像栽倒的萝卜一样倒下去。
这可愁坏了他。
因此,他准备明天就出发,揣上写了好几遍的申请报告,亲自去上级单位问问。
“所长,”一声喊声打断了李洪军的沉思。“苑师傅派小桃过来找你,说有事想跟您单独汇报。”
李洪军皱起的眉紧团,暗暗在心底叹气。
苑师傅找他的事,不说他也能猜出来。
肯定是食堂弹尽粮绝了。
李洪军脸色凝重,冲传话的人点了点头,什么话都没说。
他直接站起身,将茶缸子放在桌边,拖着沉重的步伐和苑小桃一起走出去。
路过研究所的小门时,值班的保卫处小兵冲他打了个招呼,李洪军摆摆手,继续跟着苑小桃向食堂走。
没想到,苑小桃带着他走到了食堂门口,却没有停下脚步。
反而一路领着他来到食堂的后院仓库。
这座小仓库,他来的次数也不多。
此时,老旧的仓库门关得严严实实。从外推开,走进去,他才看见食堂大师傅苑建国正等候在里面。
苑建国还正神色警醒地守着一个沉甸甸的白色袋子。
袋子?
李洪军眉头深深锁了起来,问道:“食堂没有粮食了是吧,我知道这个情况。放心,我明天就去乡里要粮食。你们围着袋子做什么?”
他误以为苑建国派小桃来找他,是为了断粮的事。
却没成想,苑建国冲小桃比划了一下,示意她快关门。
然后,苑建国又招了招手,让李洪军靠近袋子前。
李洪军满心疑惑,不知道他卖的哪门子葫芦。
等他走近一看,才看到苑建国挪开了小土堆般壮实的身躯,露出白色袋子上的名称——
飘香小麦粉!
小麦粉?
“面粉!”震撼过后,李洪军一转念,就发现了不对劲。
“这些面粉是哪来的?”
难道是上级单位刚刚送到的,他还没来得及收到消息?
苑建国挠着头回答,“所长,我也不知道。平时这个仓库都上着锁,不知道这袋子面粉怎么进来的。”
他知道李洪军有些疑问。
别说,连他自己都不敢置信。
在苑建国的汇报下,所长李洪军终于搞清楚了来龙去脉,却反而更加疑惑了。
上锁的小仓库里,凭空出现了一袋面粉。
这是谁做的好事?
李洪军想了一圈,也想不到能是谁做的。
总之,不可能是无中生有。
他猜测是不是哪位同志看到研究所的艰难处境,暗中送过来的。
这样的同志,真是雪中送炭的好同志啊!
李洪军心情激动之余,示意苑建国把面粉袋子打开。
苑建国乐呵呵地伸手,在小桃的帮助下,把面粉袋上的包装线拆开,向上一提,敞开袋子边往两边拉。
一眨眼,白花花的面粉就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敞开的面袋子里,雪白的面粉散发着晶莹的光泽。
白的像雪。
苑建国一个堂堂国营食堂大厨,已经连续超过16个月以上,没有摸到过白面了。
上一次摸白面,还是109研究所负责的科研项目取得重大突破,主管单位特别奖励,派人送来二斤面粉。
这二斤面粉,被苑建国珍惜又珍重地包了一顿饺子,保证所里每个人都能分上几个。
而现在——
光用目测,苑建国就能断定这袋白面粉足足能有二十斤。
几人的视线几乎凝住。
雪白面粉的实物冲击,不可谓不震撼。
李所长摩挲着衣袖,震荡了许久,才平复了热血沸腾的心情。
“这位做好事不留名的同志,没有留下一点信息吗?”
“没有。”
苑建国早已检查了一遍,回答得痛快。
李洪军心潮澎湃,饱含感激之色:“不管是谁送来的,眼下这么艰难的时期,这位同志能把自己家积攒的白面送到所里来,对我们109研究所来说,就是大恩人。”
“不能浪费这位同志的好心意。”
“苑师傅,开始烧火。今天晚上我们就蒸馒头,吃白面馍馍,好好给大家伙补补营养!”
“好!”
有了所长的这句话,国营食堂也开了张。
苑建国一脸喜色地端出了珍藏的老面儿引子,和到大盆里和面粉一起发酵。
他一边调水,和面,一边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教苑小桃蒸馒头。
两人开足马力,添火烧水,将整个食堂厨房忙得白雾缭绕,热气腾腾。一笼又一笼醒好的馒头,接连不断地从大锅里蒸熟,端出锅。
忙到傍晚儿,晚霞绚烂的映在天边,苑小桃仰头遥望研究所门口,万分期待地等待着研究员们过来吃饭。
不知道他们看到这些馒头,会有多么惊喜。
研究所内。
几间平房并排相连,每一间里面都塞满了研究员们,负责专攻重点科研项目的某个方向。
为了验证上午新想出来的一个计算公式,所有人都挤在中间屋的大黑板前吵了一天,分不出来个胜负,压根没心思注意到别的。
就连李所长出去了一趟又回来,也没又多少人注意到。
一直到天快黑了,一屋子人吵得口干舌燥,脑瓜子嗡嗡的,才终于停歇了激烈的讨论声。
研究员老周将演算纸放下,捶捶酸痛的老腰,听见腰里面噼里啪啦连续响了好几声,跟快断了似的,忍不住加重力道,连忙多捶了好几下。
他喊道:“走,先去吃饭,晚上回来再讨论。”
众人反应不一。
有的研究员有气无力地摆摆手,腿软得站不起来,中午饭仅存下来的一点力气早在学术争吵中耗光。
还有的研究员废寝忘食,一心扑在重新测算数据上,丝毫没有起身去吃饭的意思。
老周喊了好几次喊不动。
他苦笑着只能先走一步。
没想到,一出办公室门口,一股馒头的香气远远飘来,直勾魂,震得他停住了脚。
老周以为自己嗅觉出问题了。
他连忙一把抓住旁边路过的研究员,连声追问道:“你闻到什么味了吗?”
“什么味?”
这名研究员脑子里塞满了数学符号,浑浑噩噩,晕晕乎乎。在老周的提醒下,深深吸了好几口空气,才终于嗅出了不同。
这是什么气味?
远处的空气中,浓郁面粉麦香味钻进他的鼻子,不断撩拨着他的神经,几乎瞬间就刺激了口水分泌,让他饿得空落落虚弱的胃都再次欢快地叫唤起来。
他大惊失色,而后惊喜地拔腿就跑。“馒头!!!”
“食堂蒸馒头了!”
“轰!”
整个研究所都轰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