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嗡嗡——
有只蚊子。
关灯前它没出现,熬夜刷星球网络八卦它也没哼哼。
凌晨三点,终于关上光脑全息屏幕准备睡觉了,蚊子开始精准地从左耳到后脑勺再到头顶不停哼哼????
陶岫在黑暗中叹气。
人类进化一千年了,没消灭蚊子——真是科技时代的悲哀啊。
她坐起来。
既然睡不成了,干脆加会班。
随着她动作,两秒后,全屋灯光由远及近亮起来。
这间屋子,准确地说,是她的办公宿舍。
来到这里一个月了,这是她找得到的唯一设施齐全、位置合理、还算舒适且最重要的——免费的住处。
星球救济处会给每个合法公民按月发救济金,不管贫穷还是富有,都平等地发五千星元——全球通用。
听起来很不错。
如果不是她现在所在的T城房租每月就要3000星元起的话。
好在星球到处都有免费的学校可以培训——还管饭。
一个月后,陶岫初步了解了生活常识并且学会了一门谋生技能——图像修复技术。
很简单,就是把模糊的图像用技术手段修复清晰,把不好看的图改一改,变的符合甲方审美。
放在2024年,就叫p图。
穿来前陶岫是个常年呆在实验室和车间的汽车工程师,来到这里后,一月速成班里那些:家政机器人维修、星球列车驾驶、星网维护入门……她看都看不懂。
至于半年速成班的车辆维修……嗯,陶岫差点就报了。
她在选方向的时候,没找到汽油车、电车。
很棒,人类已经成功使用氢能了。
她和这个速成班,差了一千年的科技进步。
报名处的机器人很有耐心,她否决了一项又一项后,给她建议:是否考虑冷门行业呢?
然后学了图像修复。
就业方向竟然也能选:选自主就业,成功毕业后就可以领到奖学金2000星元,然后去大街上自己入职了。
另一个选项是,考试进入星球舆情监测部。舆情监测部在全球所有城市都有监测中心。
T城更是附近数个大城市中唯一一个有A级监测分部的。
所以长期招聘图像修复员。
薪资很可观:30000星元每月。
陶岫绝望地看了那30000星元几秒钟,点了拒绝。
机器人竟然提醒她:您的毕业成绩是【特别优秀】,超过了全球99.99%的学员,可以获得舆情监测部门优先录用奖励,确定放弃吗?
陶岫:是我不喜欢钱多事少福利好吗?
我怎么过那个入职体检你倒是告诉我?
她来自1000年前,而且是真人穿过来。
多么惊悚无助就不说了,她缓过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找了个黑诊所花重金800买了体检包。
那个体检包的一次性结果打印纸显示,她身上起码有上百种古地球病毒细菌。
在这个,连身体状况都是高度隐私,受法律保护的时代。
她敢去舆情监测部入职,在体检当场就能被抓住——星网搜索结果表示,舆情监测的设备相当先进,可以0.03秒出结果呢。
好在星球信息发达。
她在流落街头前找到了这家“吉祥复古工作室”,主营业务:照片修复、古籍护理。
老板没有露面,线上交流就确定了工作。
8000星元每月,不包吃住。
陶岫入职后,发现整个店有一百多平。前台仅有二十平,放着接待、扫描打印机器人和极简展示货架。
两间办公室都是“古籍修复”业务的设备。
因为古籍需要更高级的扫描仪,机器人也更贵。
必须有一间专用办公室。
另一间,据说是店里一位老员工的,最近在休假。从办公室布置来看,这位老员工擅长的是手工修复,放了很多精细工具,但没有任何联网的地方。
更没有机器人。
至于陶岫这间……
是库房。
但这个科技发达超乎想象的年代,所有货物都可以随时用街边物流机器人送走,不需要顾客上门取货。
库房比办公室都干净。
而且因为是智能化配套设施,所有房间的家具都用了可塑材料,办公桌不用的时候,一键变床也没问题。
陶岫没有和线上的老板提这件事,她直接住下了。
反正她从头到脚只有她自己是行李。
史上最干净的穿越者评选,她不知道能不能排前三——没有系统、没有金手指、没有开挂的出身背景、甚至连她原本的手机都没有带过来!
幸亏这个年代个人身份与生物信息绑定,不知道哪里出错,她一穿过来,用街边自助购物机试了试,发现自己的指纹竟然绑定了账户信息。
不然还会多一重新身份——黑户。
史上最憋屈的穿越者。
陶岫搓了搓脸,推开门走向前台。
机器人们很贴心,夜间会关闭所有显示灯、屏幕,避免吓到身边的人类。
而且除了家政机器人那些做成人形更利于工作的,剩下功能性的机器人,陶岫观察到,基本上都是机械原本的样子。
加个外壳就出厂了。
使用也很简单,人类进化了一千年,技术确实很抗打。
这里,孩子出生后只要认知能力发展到两岁,就能自学使用一些简单机器人了。
就如眼前这台“古籍修复”专用的扫描机器人,它针对的是比较贵重的纸质资料。
只要把纸质资料铺平,放进机器人的扫描仓,机器人会自动连续工作,然后把扫描结果按照使用者需求存入光脑中。
它旁边就有一台全息光脑,办公款式的。
陶岫看了眼机器人进度,晚上下班前,她把需要扫描的纸质照片放进了仓里,机器人温柔地轻响,每扫描完一张,就闪一下顶部的指示灯,指示灯是柔和的白色,并不吓人。
与此同时,全息光脑里就会存入扫描结果。
陶岫按开全息光脑,大而清晰的屏幕在眼前悬空亮起。
不需要任何载体,清晰度远超当初的液晶屏和各种材质幕布。
这些照片……
陶岫点开文件夹后短暂地愣住了。
看内容,是一些古地球的人……但……不一定就是自己那个时代的人。
照片很模糊了,几乎每张都颜色斑驳,不过有很大一部分能看的出来,照片主要是人物。
男女老少,西装革履、孩童嬉闹、宴会、香槟、鲜花和蛋糕……
还有会议,很正式的会议。
许多张会议照片,正式的、非正式的,男男女女、争吵、严肃……
对纸质照片,机器人默认用最慢最温和的操作扫描,总共有八千张,现在进度不过一半。
陶岫匆匆浏览过,心里有了数:这可能是那位年轻顾客的家庭旧照片。
这年头,修复旧照片的,多是老人。
用来回想过去、怀念青春,再看看某些亲密的、或者早就走远了的人曾经的样子,回忆一起做过的事情。
在这个衣食无忧的时代。
人的精神需求,被放在极高位置。
因此,图像修复一个很特殊的要点在于,除了技术角度的图像、颜色复原外,更重要的是从“人”的视角出发,填补那些技术绝无可能复原的空白。
比如这第一张。
小朋友的生日,戴着生日帽,被年轻的男女簇拥在长桌中间位置。
他面前的位置颜料掉了一大块,陶岫戴好手套翻出原件,果然,纸质照片对应位置被撕掉了一层,露出纯白的纸面。
这种程度,机器人就没有办法了。
需要一点“人类”的智慧。
看样子,这张照片是被胶水或者什么粘上去了,撕下来的时候带掉了一块。
首先,要从一起送来的照片中寻找。
最可能的就是……
陶岫翻了几张之后,露出果然如此的微笑:这不就找到了。
两张照片被什么东西粘在了一起,这张少了一块,那张多了一块。
只需要用特制的溶剂把照片浸湿,小心地把那块纸片剥落下来。
材料都是现成的。
三分钟后,陶岫把剥落下来的那块照片铺在透明台面上。
打开上方暖风烘烤,同时打开了工作台上方的记录仪:纸质照片修复会改变照片送来的状态,必须给客户一个细致的交代。
改动了哪里,都需要记录。
做好准备工作,陶岫小心捏起那块半干的破损处,贴到照片空白的地方。
只要小心地把边缘对齐……
?
陶岫懵了。
她看清了照片内容。
按照人类常识推断,戴着生日帽的小朋友,桌前很可能放着蛋糕、鲜花或者玩具……
这张。
破损的地方。
粘好后,分明是……
一把枪。
什么恐怖片。
加班出师不利,陶岫沉默了片刻之后,打开了鉴别软件:在这个时代,人类凭借肉眼分辨一张照片是真实拍摄出来还是人工智能合成的,太难了。
不亚于数学考试选择题那四个看起来像四胞胎的选项。
凭人的本能,她希望这张照片是合成的。
合成的照片会有数据处理痕迹,拖到鉴别软件中,只要软件计算出它含有的可疑数据比率够高,基本可以断定,这是一张合成照片。
遗憾的是,鉴定软件有点慢。
陶岫没闲着,继续往下处理新的图片——任务还多着呢。
不过这单可算是保障了她这个月的生存,这是她接的私单——平常主要工作量是老板线上发来的,提成很低。
用工合同写了,如果是她本人接到的订单,提成可以高百分之十。
纸质照片修复费用贵一点,一张多赚一百星元。
八千张!
可以多赚八万星元。
有了这笔钱,她就可以稍微胆大一点,走出这方小小的工作室,出去探究一下,自己到底来到了什么时代。
如果可以的话,她还是想回去。
哪怕这里一切都发达,甚至天空都被过滤保护罩围着,过滤空气中的污染、阻挡雨水中的病菌。
第一张照片有点麻烦,之后一连十来张都很顺利,导入自动修复软件,盯着修复清晰度,然后再手动调整机器理解不了但人类看会怪异的部分。
陶岫还挺喜欢这种不太需要动脑子的机械加班。
每修复一张,都默默给自己加油“四十,四十……”
每张照片总共提成20,她的工资20一张。
很棒棒呢,那位线上指挥的老板,每一张可以挣她的好几倍。
不过那些机器的投资很贵,老板挣钱是应该的。
羡慕啊……
“啊啊啊啊啊——”
咦?
陶岫习惯性保存手头工作,然后才寻找声音来源。
她怎么好像听到了老板的声音。
下一刻就听见前台为中心,整个店里响起的温柔机器女声:“已为您打开电子防护门,防护期间外界数据不能进入防护范围,请您谅解……”
这是公民隐私得到了极大力度保护以后的产物,如果你不想别人在你家或者公司偷偷装窃听、监控或者侵入你的网络你的各种智能设备,那就装上电子防护门。
这样所有不属于你划定范围的电子数据、设备实体,进入后会全部失效。
他们就是用网络接收顾客电子数据的,平时怎么能打开这个东西呢?
顶着一头红毛的老板开了所有防护门,然后长长舒了口气:“你好,陶岫,我是麻确。第一次见面哈,你这么晚了,不回去?加班??”
陶岫还是2024年打工人的状态:“麻老板,你这么晚来店里,是有什么事吗?”
麻老板还不知道等着他的是什么。
往前台躺椅上一靠,让她看光脑新闻:“星球舆情监测部全球通报!你看了吗,特大泄露案件,罪犯和赃物都没追回呢!
大佬创业过程的珍贵资料,听说光老照片就八千张。
这得卖多少钱……”
陶岫有点听不清老板在说什么了,她觉得哪里不太对劲,点开新闻界面,头条、榜单都是这条。
人的隐私可以用来牟利,一切皆可买卖。
哪怕是个人的电子数据,所以舆情监测部在星网全网都有置顶发通报的权限。
[警告:特大隐私泄露案件发生。]
详细内容没写案件是什么,重点提醒各大服务行业从业者,严格遵守法律,按照行业规范操作,避免被罪犯钻漏洞连累。
他们这种直接接触顾客照片信息的,当然算。
那么……
麻老板刷完了最新动态,没什么新鲜内容是他没看过的了,便开始吐槽:“这么多,牢底坐穿也出不来,更别说主犯了……我估计他们抓不到,所以啊,抓点被连累的好交差……”
他说着说着,眼睛忽然不动了。
盯着陶岫手里,那张匆忙出来没来得及放下的纸质照片。
声音还挺平静的,“你那是什么?”
就在这时,里间那台贵但贴心的扫描机器人说话了:“已为您扫描完成彩色图像共7999张,祝您工作愉快~”
麻确:我不愉快。
人在这种时候一般没什么太大反应,因为压根不知道怎么反应。
他竟然问:“不是八千吗?怎么少一张?”
陶岫举手示意:“这张刚才掉缝隙里了。”
俩人:都有一种风雨之前清静的癫感。
有只蚊子。
关灯前它没出现,熬夜刷星球网络八卦它也没哼哼。
凌晨三点,终于关上光脑全息屏幕准备睡觉了,蚊子开始精准地从左耳到后脑勺再到头顶不停哼哼????
陶岫在黑暗中叹气。
人类进化一千年了,没消灭蚊子——真是科技时代的悲哀啊。
她坐起来。
既然睡不成了,干脆加会班。
随着她动作,两秒后,全屋灯光由远及近亮起来。
这间屋子,准确地说,是她的办公宿舍。
来到这里一个月了,这是她找得到的唯一设施齐全、位置合理、还算舒适且最重要的——免费的住处。
星球救济处会给每个合法公民按月发救济金,不管贫穷还是富有,都平等地发五千星元——全球通用。
听起来很不错。
如果不是她现在所在的T城房租每月就要3000星元起的话。
好在星球到处都有免费的学校可以培训——还管饭。
一个月后,陶岫初步了解了生活常识并且学会了一门谋生技能——图像修复技术。
很简单,就是把模糊的图像用技术手段修复清晰,把不好看的图改一改,变的符合甲方审美。
放在2024年,就叫p图。
穿来前陶岫是个常年呆在实验室和车间的汽车工程师,来到这里后,一月速成班里那些:家政机器人维修、星球列车驾驶、星网维护入门……她看都看不懂。
至于半年速成班的车辆维修……嗯,陶岫差点就报了。
她在选方向的时候,没找到汽油车、电车。
很棒,人类已经成功使用氢能了。
她和这个速成班,差了一千年的科技进步。
报名处的机器人很有耐心,她否决了一项又一项后,给她建议:是否考虑冷门行业呢?
然后学了图像修复。
就业方向竟然也能选:选自主就业,成功毕业后就可以领到奖学金2000星元,然后去大街上自己入职了。
另一个选项是,考试进入星球舆情监测部。舆情监测部在全球所有城市都有监测中心。
T城更是附近数个大城市中唯一一个有A级监测分部的。
所以长期招聘图像修复员。
薪资很可观:30000星元每月。
陶岫绝望地看了那30000星元几秒钟,点了拒绝。
机器人竟然提醒她:您的毕业成绩是【特别优秀】,超过了全球99.99%的学员,可以获得舆情监测部门优先录用奖励,确定放弃吗?
陶岫:是我不喜欢钱多事少福利好吗?
我怎么过那个入职体检你倒是告诉我?
她来自1000年前,而且是真人穿过来。
多么惊悚无助就不说了,她缓过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找了个黑诊所花重金800买了体检包。
那个体检包的一次性结果打印纸显示,她身上起码有上百种古地球病毒细菌。
在这个,连身体状况都是高度隐私,受法律保护的时代。
她敢去舆情监测部入职,在体检当场就能被抓住——星网搜索结果表示,舆情监测的设备相当先进,可以0.03秒出结果呢。
好在星球信息发达。
她在流落街头前找到了这家“吉祥复古工作室”,主营业务:照片修复、古籍护理。
老板没有露面,线上交流就确定了工作。
8000星元每月,不包吃住。
陶岫入职后,发现整个店有一百多平。前台仅有二十平,放着接待、扫描打印机器人和极简展示货架。
两间办公室都是“古籍修复”业务的设备。
因为古籍需要更高级的扫描仪,机器人也更贵。
必须有一间专用办公室。
另一间,据说是店里一位老员工的,最近在休假。从办公室布置来看,这位老员工擅长的是手工修复,放了很多精细工具,但没有任何联网的地方。
更没有机器人。
至于陶岫这间……
是库房。
但这个科技发达超乎想象的年代,所有货物都可以随时用街边物流机器人送走,不需要顾客上门取货。
库房比办公室都干净。
而且因为是智能化配套设施,所有房间的家具都用了可塑材料,办公桌不用的时候,一键变床也没问题。
陶岫没有和线上的老板提这件事,她直接住下了。
反正她从头到脚只有她自己是行李。
史上最干净的穿越者评选,她不知道能不能排前三——没有系统、没有金手指、没有开挂的出身背景、甚至连她原本的手机都没有带过来!
幸亏这个年代个人身份与生物信息绑定,不知道哪里出错,她一穿过来,用街边自助购物机试了试,发现自己的指纹竟然绑定了账户信息。
不然还会多一重新身份——黑户。
史上最憋屈的穿越者。
陶岫搓了搓脸,推开门走向前台。
机器人们很贴心,夜间会关闭所有显示灯、屏幕,避免吓到身边的人类。
而且除了家政机器人那些做成人形更利于工作的,剩下功能性的机器人,陶岫观察到,基本上都是机械原本的样子。
加个外壳就出厂了。
使用也很简单,人类进化了一千年,技术确实很抗打。
这里,孩子出生后只要认知能力发展到两岁,就能自学使用一些简单机器人了。
就如眼前这台“古籍修复”专用的扫描机器人,它针对的是比较贵重的纸质资料。
只要把纸质资料铺平,放进机器人的扫描仓,机器人会自动连续工作,然后把扫描结果按照使用者需求存入光脑中。
它旁边就有一台全息光脑,办公款式的。
陶岫看了眼机器人进度,晚上下班前,她把需要扫描的纸质照片放进了仓里,机器人温柔地轻响,每扫描完一张,就闪一下顶部的指示灯,指示灯是柔和的白色,并不吓人。
与此同时,全息光脑里就会存入扫描结果。
陶岫按开全息光脑,大而清晰的屏幕在眼前悬空亮起。
不需要任何载体,清晰度远超当初的液晶屏和各种材质幕布。
这些照片……
陶岫点开文件夹后短暂地愣住了。
看内容,是一些古地球的人……但……不一定就是自己那个时代的人。
照片很模糊了,几乎每张都颜色斑驳,不过有很大一部分能看的出来,照片主要是人物。
男女老少,西装革履、孩童嬉闹、宴会、香槟、鲜花和蛋糕……
还有会议,很正式的会议。
许多张会议照片,正式的、非正式的,男男女女、争吵、严肃……
对纸质照片,机器人默认用最慢最温和的操作扫描,总共有八千张,现在进度不过一半。
陶岫匆匆浏览过,心里有了数:这可能是那位年轻顾客的家庭旧照片。
这年头,修复旧照片的,多是老人。
用来回想过去、怀念青春,再看看某些亲密的、或者早就走远了的人曾经的样子,回忆一起做过的事情。
在这个衣食无忧的时代。
人的精神需求,被放在极高位置。
因此,图像修复一个很特殊的要点在于,除了技术角度的图像、颜色复原外,更重要的是从“人”的视角出发,填补那些技术绝无可能复原的空白。
比如这第一张。
小朋友的生日,戴着生日帽,被年轻的男女簇拥在长桌中间位置。
他面前的位置颜料掉了一大块,陶岫戴好手套翻出原件,果然,纸质照片对应位置被撕掉了一层,露出纯白的纸面。
这种程度,机器人就没有办法了。
需要一点“人类”的智慧。
看样子,这张照片是被胶水或者什么粘上去了,撕下来的时候带掉了一块。
首先,要从一起送来的照片中寻找。
最可能的就是……
陶岫翻了几张之后,露出果然如此的微笑:这不就找到了。
两张照片被什么东西粘在了一起,这张少了一块,那张多了一块。
只需要用特制的溶剂把照片浸湿,小心地把那块纸片剥落下来。
材料都是现成的。
三分钟后,陶岫把剥落下来的那块照片铺在透明台面上。
打开上方暖风烘烤,同时打开了工作台上方的记录仪:纸质照片修复会改变照片送来的状态,必须给客户一个细致的交代。
改动了哪里,都需要记录。
做好准备工作,陶岫小心捏起那块半干的破损处,贴到照片空白的地方。
只要小心地把边缘对齐……
?
陶岫懵了。
她看清了照片内容。
按照人类常识推断,戴着生日帽的小朋友,桌前很可能放着蛋糕、鲜花或者玩具……
这张。
破损的地方。
粘好后,分明是……
一把枪。
什么恐怖片。
加班出师不利,陶岫沉默了片刻之后,打开了鉴别软件:在这个时代,人类凭借肉眼分辨一张照片是真实拍摄出来还是人工智能合成的,太难了。
不亚于数学考试选择题那四个看起来像四胞胎的选项。
凭人的本能,她希望这张照片是合成的。
合成的照片会有数据处理痕迹,拖到鉴别软件中,只要软件计算出它含有的可疑数据比率够高,基本可以断定,这是一张合成照片。
遗憾的是,鉴定软件有点慢。
陶岫没闲着,继续往下处理新的图片——任务还多着呢。
不过这单可算是保障了她这个月的生存,这是她接的私单——平常主要工作量是老板线上发来的,提成很低。
用工合同写了,如果是她本人接到的订单,提成可以高百分之十。
纸质照片修复费用贵一点,一张多赚一百星元。
八千张!
可以多赚八万星元。
有了这笔钱,她就可以稍微胆大一点,走出这方小小的工作室,出去探究一下,自己到底来到了什么时代。
如果可以的话,她还是想回去。
哪怕这里一切都发达,甚至天空都被过滤保护罩围着,过滤空气中的污染、阻挡雨水中的病菌。
第一张照片有点麻烦,之后一连十来张都很顺利,导入自动修复软件,盯着修复清晰度,然后再手动调整机器理解不了但人类看会怪异的部分。
陶岫还挺喜欢这种不太需要动脑子的机械加班。
每修复一张,都默默给自己加油“四十,四十……”
每张照片总共提成20,她的工资20一张。
很棒棒呢,那位线上指挥的老板,每一张可以挣她的好几倍。
不过那些机器的投资很贵,老板挣钱是应该的。
羡慕啊……
“啊啊啊啊啊——”
咦?
陶岫习惯性保存手头工作,然后才寻找声音来源。
她怎么好像听到了老板的声音。
下一刻就听见前台为中心,整个店里响起的温柔机器女声:“已为您打开电子防护门,防护期间外界数据不能进入防护范围,请您谅解……”
这是公民隐私得到了极大力度保护以后的产物,如果你不想别人在你家或者公司偷偷装窃听、监控或者侵入你的网络你的各种智能设备,那就装上电子防护门。
这样所有不属于你划定范围的电子数据、设备实体,进入后会全部失效。
他们就是用网络接收顾客电子数据的,平时怎么能打开这个东西呢?
顶着一头红毛的老板开了所有防护门,然后长长舒了口气:“你好,陶岫,我是麻确。第一次见面哈,你这么晚了,不回去?加班??”
陶岫还是2024年打工人的状态:“麻老板,你这么晚来店里,是有什么事吗?”
麻老板还不知道等着他的是什么。
往前台躺椅上一靠,让她看光脑新闻:“星球舆情监测部全球通报!你看了吗,特大泄露案件,罪犯和赃物都没追回呢!
大佬创业过程的珍贵资料,听说光老照片就八千张。
这得卖多少钱……”
陶岫有点听不清老板在说什么了,她觉得哪里不太对劲,点开新闻界面,头条、榜单都是这条。
人的隐私可以用来牟利,一切皆可买卖。
哪怕是个人的电子数据,所以舆情监测部在星网全网都有置顶发通报的权限。
[警告:特大隐私泄露案件发生。]
详细内容没写案件是什么,重点提醒各大服务行业从业者,严格遵守法律,按照行业规范操作,避免被罪犯钻漏洞连累。
他们这种直接接触顾客照片信息的,当然算。
那么……
麻老板刷完了最新动态,没什么新鲜内容是他没看过的了,便开始吐槽:“这么多,牢底坐穿也出不来,更别说主犯了……我估计他们抓不到,所以啊,抓点被连累的好交差……”
他说着说着,眼睛忽然不动了。
盯着陶岫手里,那张匆忙出来没来得及放下的纸质照片。
声音还挺平静的,“你那是什么?”
就在这时,里间那台贵但贴心的扫描机器人说话了:“已为您扫描完成彩色图像共7999张,祝您工作愉快~”
麻确:我不愉快。
人在这种时候一般没什么太大反应,因为压根不知道怎么反应。
他竟然问:“不是八千吗?怎么少一张?”
陶岫举手示意:“这张刚才掉缝隙里了。”
俩人:都有一种风雨之前清静的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