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分明的杏眼又盯着小乞丐顷刻,这才想起他的处境,深知这一枚铜钱怕是打水漂了。
于是不在跟他多费口舌,挥着小手气鼓鼓回家去。走过水坑时,还气不过地踩上两脚,泥水四溅,刚刚微干的裤脚和鞋袜又洇湿一片。
苏达出生时阿娘难产,阿耶又因为公事时常需要出远门,一走就是几个月,根本没法照顾她,所以自襁褓中就被隔壁牛婶养大。
牛婶在守寡之前也曾幸福过一阵儿。苏达出生时,牛婶才嫁进隔壁的牛大壮家。牛大壮孔武有力是个走镖的,和苏父也有一点相似,时常不在家,出一趟镖就要走十天半个月。
正好牛婶闲在家里无事,便接受苏达父亲的嘱托,每月两贯钱帮他带孩子。苏父也算是承了乡亲邻里的情,毕竟对于照顾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幼儿来说,两贯钱算勉强。牛婶乐得做此事,像苏达这么可爱的粉团子,着实让人喜欢。
苏家门口挂起白底奠字灯笼后没几个月,隔壁的牛家也办起了白事。牛婶一个新进家门的小媳妇在短短几月后就成了寡妇。牛大壮双亲死的早,这本来对于新妇来说是好事,少了侍奉公婆的糟心事。可家里顶梁柱一去,担子就全落到牛婶一人身上。
首当其冲的丧事,就让牛婶挠破了头。不赶巧的是,苏父正在江南办差,不仅没法帮衬,还有不到一岁的孩子托在牛家。她一个人带着孩子简单的置办了丧事,耗费了全部的精力,还落了红,等去医馆才得知自己已经怀孕两个月了。
等到苏父回家时,看着牛婶挺着孕肚照看已经可以翻身的小女儿,实在不忍心再辛苦她,可又找不到合适人家照拂苏达,也是急得嘴上冒出燎泡,情急之下已经决定带着女儿一同行个把月的路程去办差,还是牛婶心疼孩子,将苏达抱回了家。
这一照顾就是五年之久。
这不,今日一场暴雨过后,家里的刚晾的衣裳被淋个透底,只好重新浆洗。苏达见她忙也不缠她,十分懂事地自己出去玩耍,从不让人忧心。
她抬头望一眼日渐西斜的天光,向门外走去,推开门板,泥做的小人正踩在半干的青灰石板上来回踱步,口中还念念有词,可爱得让人想忽略那泥里打滚的脏衣裳。
小人闻声望去,紧锁的细眉还停在脸上,对面棉布麻衣的下却依旧白皙透亮的面容也在笑眼看她。
想隐瞒的浑身脏污突然间被撞破,苏达小心脏不安的跳动着,不敢去看牛婶的眼睛,扯着衣摆旋着脚尖,有些手足无措。
牛婶只是温柔一笑,便去拉她的手。
“酥酥,你髻上红丝缯呢?”
苏达自懂事后知道红丝缯是阿娘做给自己的,就天天宝贝似的藏到自己小小的红木梳妆盒里,偶尔会带起来臭美一下。后来牛婶给她在发带尾端缝上了两个花卉纹镂空银铃,她就更喜欢了,时不时会让牛婶扎个三丫髻,将红丝缯缠在髻上,垂下两端银铃在耳畔,叮叮当当的煞是可爱。
这一问让她的酸闷委屈像汩汩泉水涌上心头,从怀中掏出那条乌漆嘛黑已经完全辨认不出颜色的丝缯,还特地摇了摇,没发出一点声响,撇撇嘴,眼中雾气渐渐凝聚,“脏了,坏了。”
“啪嗒”,一滴泪珠砸在地上,浸入半干的青石板,转瞬就只留下深色圆形。
紧接着呜咽声起,眼泪像断了线珠子越落越多。
柔软指腹拭在她眼下,另一手顺着后脊来回轻拍,熟悉的馨香传来,甜而不腻的嗓音说着安慰的小话。
“乖,牛婶一会儿就帮修好,不哭了。”
她上气不接下气地打着哭嗝,“我要洗干净。呜……”
“好。”
在她的记忆中,牛婶一直都这样温柔。
“娘!”一个比苏达还小的小团子跌跌撞撞从院子跑出来,望着足有他半腿高的门槛儿求救。
她闻声望去,边打着哭嗝边说,“牛牛,你等会儿。”
牛婶牵着苏达的小手去迎那小团子。
小团子见娘亲过来张手要抱,她自然地松开紧攥的小手,好让牛婶能腾出手去抱牛牛。牛婶冲她笑笑,去接小人。一大一小两人沐浴在橙色余晖中。
苏达伸手,一抹仅剩的橙红映在手上,在这六月暖风里竟然触到了比它更暖的东西。
她攥着牛婶衣角在阴影中看着二人,逐渐平复的心情又被溅起涟漪,被泪水清洗的明亮杏眼里充满羡慕和渴望。
“酥酥!”
苏达闻言瞬间眼神迸出光来,嘴角扬到最大,转身去找声音的主人,不知不觉中松开了攥着衣角的手,挥舞着往小巷尽头那道暮色中男人狂奔,耳边的风仿佛被蜜水泡过,连坑坑洼洼的青石路也格外听话,没绊她一下。
幽深的小巷好像也没以往走的那么漫长,她使劲抬头仰看着那个如山般高大的男人,稚嫩的嗓音带着喜悦,“阿耶!”
男人疲惫的脸上遮不住笑意,“哎!”一把将她抱起,突然的凌空非但没让她害怕,反而咯咯咯地笑起来,藕段似的手臂伸手去够男人的玄色锦袍,倏然一股腥臭味弥漫在父女两人之间,男人这才注意到她的一身脏污,裂到嘴角的笑容瞬间消失。
见情况不对的她立即噤声,乖乖做鹌鹑状。杏眼小心翼翼微抬起正对上那双黝黑带着严厉的眸子。
“你解释解释,是去泥里滚了吗?”
***
苏达在五岁这一年离开牛婶,追随父亲一起在外公干。
从长安城到全国各处来来回回,十年转瞬即逝。
永春三月,一辆宝蓝帷盖的马车摇摇晃晃地行驶在宽阔官道上,驾车的伙计穿青色短衫,头上四方帽的系带正一颠一翘地直打后脑勺,瞧见前方高大院墙不禁喜上眉梢,扭过头朝车厢里喊,“苏御史!到四安驿了!”
不多时,布帘被一双带着细小伤痕的粗粝大手掀开至框,像是一双干农活的手。可在细看指侧还伴有老茧,只有常年写字的文人墨客才会有。哪里有一点儿御史大人的手的样子。
一女娘扶着车壁从车门探出半个脑袋,顺着伙计指的方向张望,杏眼眯成月牙,“阿耶,终于到了。”
“好了,坐好。”大手放开布帘迫使女娘坐回车厢。
转眼间马车已行至角楼,大红灯笼挂在角楼半腰处,随着“吁”的一声,车轮又缓缓滚动两下,便正好停稳在灰白角楼下。
穿螺青直缀戴头巾的男子已迎在门口,见人下车,随即热情拱手平推,“苏御史啊,一年未见,一点没变。”
随后注意到在苏御史身后的小女娘,笑道,“酥酥长高不少,”还特意拿手比划两下,“都到伯伯下颌了。”
“史伯伯!”小女娘甜甜唤一句,便让人笑得越发开怀。
见两人都下了车,招呼伙计将马车赶回马厩,可伙计去迟迟未动。史啬夫双眉上挑,眼见就要发怒。却见苏达从袖袋中又掏出一件黄底绿边的荷包,破破旧旧只有巴掌大小。这个年纪的小女娘正是最爱美的时候,手上这样一个残旧物件不由得让他多看两眼。
葱白手指在荷包中翻弄几下,杏眼滴溜溜一转,苏达抬头看向伙计,“小哥儿,这赏钱可否用一顿饭来顶去一半?”
伙计不甘心,“可这四安驿本就会管我一顿饱饭。”
苏达继续,“当然不是卒仆餐用,若你同意,你同我们一起吃。”
驿站对于往来官员和外来使者的不论是住宿还是餐饮用度皆不一样。按苏达的话来说,相当于家中青菜豆腐和长安城中福来酒楼的差距。毕竟福来酒楼可是长安要价最高的酒楼。
一半的赏钱才不过二十五钱,这一顿饭,可远不止这个数。伙计欣然收下苏达递过的二十五钱,牵马去了马厩。
史啬夫看了摇头失笑,“酥酥啊,我看你不止个子长高了,心眼子是不是也涨了两个?还要史伯伯再帮你多照顾一张嘴。”
苏达双手松松握拳重叠,微微俯首屈膝,眼神亮晶晶漾着笑,惯会借坡下驴,“谢谢伯伯。”
见她还行起礼来,被逗得发笑,“你这孩子!”
叨烦史啬夫许久,苏父深知啬夫一职并不轻松,只好出言相劝,“史兄去忙吧,这里哪里能劳烦你来作陪。”
一般驿站内设啬夫总领其事,下置驿丞、驿佐负责驿站内情报信件传递及往来官员、外来使者的接待。这看起来四四方方的一座驿站,所有官员卒仆算一算也有二十口人,各司其职,井然有序。
“咱们四安驿算是离长安最近的一座驿站,你年年从此过,我们也算是十几年老友,有朋自远方来,我岂能怠慢?”说着便领人去院内住宿区,指着两间干净客房,“你们常住的两间,刚刚打扫完,先休息一二,等饭好了就派人来唤你们。”
“史兄,今日还为时尚早,若是顺利不用到戌时,我和小女就可到长安。所以还是辜负你的一片心意了。”
苏父可没想在这久待,最好是一会儿就出发,赶着宵禁前进长安。
“史伯伯,我和阿耶想赶紧归家。”
“好。”史啬夫心下了然,可脸上露出难色,“你不知道,现下这里辛山不太平,本想派几人送你们出行,可我这的兵卒刚刚接了几发快件,都出驿去了,不知何时归来,不若你们等上几天?”
史啬夫还想再说被苏父笑着打断,“不是我们不想等,而是这次公干时间将至,我得赶紧回去复命。”
此话一出,史啬夫便不再相劝,大家同朝为官都心知肚明,品阶俸禄十分透明,少得可怜。官缄严苛,尤其外派公干的官员都有时间期限,不得超时,否则这一年怕都白干咯。
他喟然长叹,杂草般的眉头拧紧,“那这不好办啊,近些月里辛山不知从何处来了一波山匪。专门打劫过往商贾行人,不过还没听说闹出人命。你们路上小心些,万一撞上就散财保命吧。”
苏达好奇,“没人管这事吗?”
史啬夫见她感兴趣,便耐心解释,“也不是没人管,你也知道里辛山的地形,官府带人去过几次,这山匪听见风声就往深山老林里钻,一待就是几个月,剿匪的官兵人吃马嚼怎么耗得过他们,况且那帮山匪都是从毅兴逃难过来的,解决这帮难民不如去毅兴赈灾。”
“剿匪要钱,赈灾也要钱呐。”她摸摸自己的小荷包,也学着史啬夫的样子长吁短叹。
却不料被苏父斜睨一眼,可她早不是一眼就被吓住的五岁孩童,反而龇牙咧嘴拌了个鬼脸,还特地指指算袋。
苏父即刻眼睑垂下,明明幼时还可爱得紧的小娘子如今真的越来越会拿捏人了。可到底管账的人最大,家中银钱全在女儿手中,他心心念念的印章还挂在长安城的明秀斋里。手上余钱七算八算还差了一些,昨日才跟苏达提及一二,今日就被她捏做把柄。真是失算!
实在咽不下这口气,遂故意不理会她,转过身去看史啬夫,颔首致意道。
“辛苦史兄,我们收拾收拾吃过饭就上路了。”
这对宦游相识之友短暂重逢后,又继续有条不紊地宦海浮沉。
尔后看她一身鹅黄色蝶纹比甲内搭俏粉襦裙,又一阵欣慰,当初那个娇娇软软的小女娘已经长成大姑娘了。
心中憋闷一扫而空,说话语气都软了几分,好言相劝道,“去换身男装,不打眼最好。”
苏达见阿耶竟然如此好说话,还误以为自己的“威胁”起了作用。
还真认认真真数出100文塞到苏父手上。
苏父看着手上的铜钱一时有些懵,抚上两下,心中却有了计较。
或许……
于是不在跟他多费口舌,挥着小手气鼓鼓回家去。走过水坑时,还气不过地踩上两脚,泥水四溅,刚刚微干的裤脚和鞋袜又洇湿一片。
苏达出生时阿娘难产,阿耶又因为公事时常需要出远门,一走就是几个月,根本没法照顾她,所以自襁褓中就被隔壁牛婶养大。
牛婶在守寡之前也曾幸福过一阵儿。苏达出生时,牛婶才嫁进隔壁的牛大壮家。牛大壮孔武有力是个走镖的,和苏父也有一点相似,时常不在家,出一趟镖就要走十天半个月。
正好牛婶闲在家里无事,便接受苏达父亲的嘱托,每月两贯钱帮他带孩子。苏父也算是承了乡亲邻里的情,毕竟对于照顾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幼儿来说,两贯钱算勉强。牛婶乐得做此事,像苏达这么可爱的粉团子,着实让人喜欢。
苏家门口挂起白底奠字灯笼后没几个月,隔壁的牛家也办起了白事。牛婶一个新进家门的小媳妇在短短几月后就成了寡妇。牛大壮双亲死的早,这本来对于新妇来说是好事,少了侍奉公婆的糟心事。可家里顶梁柱一去,担子就全落到牛婶一人身上。
首当其冲的丧事,就让牛婶挠破了头。不赶巧的是,苏父正在江南办差,不仅没法帮衬,还有不到一岁的孩子托在牛家。她一个人带着孩子简单的置办了丧事,耗费了全部的精力,还落了红,等去医馆才得知自己已经怀孕两个月了。
等到苏父回家时,看着牛婶挺着孕肚照看已经可以翻身的小女儿,实在不忍心再辛苦她,可又找不到合适人家照拂苏达,也是急得嘴上冒出燎泡,情急之下已经决定带着女儿一同行个把月的路程去办差,还是牛婶心疼孩子,将苏达抱回了家。
这一照顾就是五年之久。
这不,今日一场暴雨过后,家里的刚晾的衣裳被淋个透底,只好重新浆洗。苏达见她忙也不缠她,十分懂事地自己出去玩耍,从不让人忧心。
她抬头望一眼日渐西斜的天光,向门外走去,推开门板,泥做的小人正踩在半干的青灰石板上来回踱步,口中还念念有词,可爱得让人想忽略那泥里打滚的脏衣裳。
小人闻声望去,紧锁的细眉还停在脸上,对面棉布麻衣的下却依旧白皙透亮的面容也在笑眼看她。
想隐瞒的浑身脏污突然间被撞破,苏达小心脏不安的跳动着,不敢去看牛婶的眼睛,扯着衣摆旋着脚尖,有些手足无措。
牛婶只是温柔一笑,便去拉她的手。
“酥酥,你髻上红丝缯呢?”
苏达自懂事后知道红丝缯是阿娘做给自己的,就天天宝贝似的藏到自己小小的红木梳妆盒里,偶尔会带起来臭美一下。后来牛婶给她在发带尾端缝上了两个花卉纹镂空银铃,她就更喜欢了,时不时会让牛婶扎个三丫髻,将红丝缯缠在髻上,垂下两端银铃在耳畔,叮叮当当的煞是可爱。
这一问让她的酸闷委屈像汩汩泉水涌上心头,从怀中掏出那条乌漆嘛黑已经完全辨认不出颜色的丝缯,还特地摇了摇,没发出一点声响,撇撇嘴,眼中雾气渐渐凝聚,“脏了,坏了。”
“啪嗒”,一滴泪珠砸在地上,浸入半干的青石板,转瞬就只留下深色圆形。
紧接着呜咽声起,眼泪像断了线珠子越落越多。
柔软指腹拭在她眼下,另一手顺着后脊来回轻拍,熟悉的馨香传来,甜而不腻的嗓音说着安慰的小话。
“乖,牛婶一会儿就帮修好,不哭了。”
她上气不接下气地打着哭嗝,“我要洗干净。呜……”
“好。”
在她的记忆中,牛婶一直都这样温柔。
“娘!”一个比苏达还小的小团子跌跌撞撞从院子跑出来,望着足有他半腿高的门槛儿求救。
她闻声望去,边打着哭嗝边说,“牛牛,你等会儿。”
牛婶牵着苏达的小手去迎那小团子。
小团子见娘亲过来张手要抱,她自然地松开紧攥的小手,好让牛婶能腾出手去抱牛牛。牛婶冲她笑笑,去接小人。一大一小两人沐浴在橙色余晖中。
苏达伸手,一抹仅剩的橙红映在手上,在这六月暖风里竟然触到了比它更暖的东西。
她攥着牛婶衣角在阴影中看着二人,逐渐平复的心情又被溅起涟漪,被泪水清洗的明亮杏眼里充满羡慕和渴望。
“酥酥!”
苏达闻言瞬间眼神迸出光来,嘴角扬到最大,转身去找声音的主人,不知不觉中松开了攥着衣角的手,挥舞着往小巷尽头那道暮色中男人狂奔,耳边的风仿佛被蜜水泡过,连坑坑洼洼的青石路也格外听话,没绊她一下。
幽深的小巷好像也没以往走的那么漫长,她使劲抬头仰看着那个如山般高大的男人,稚嫩的嗓音带着喜悦,“阿耶!”
男人疲惫的脸上遮不住笑意,“哎!”一把将她抱起,突然的凌空非但没让她害怕,反而咯咯咯地笑起来,藕段似的手臂伸手去够男人的玄色锦袍,倏然一股腥臭味弥漫在父女两人之间,男人这才注意到她的一身脏污,裂到嘴角的笑容瞬间消失。
见情况不对的她立即噤声,乖乖做鹌鹑状。杏眼小心翼翼微抬起正对上那双黝黑带着严厉的眸子。
“你解释解释,是去泥里滚了吗?”
***
苏达在五岁这一年离开牛婶,追随父亲一起在外公干。
从长安城到全国各处来来回回,十年转瞬即逝。
永春三月,一辆宝蓝帷盖的马车摇摇晃晃地行驶在宽阔官道上,驾车的伙计穿青色短衫,头上四方帽的系带正一颠一翘地直打后脑勺,瞧见前方高大院墙不禁喜上眉梢,扭过头朝车厢里喊,“苏御史!到四安驿了!”
不多时,布帘被一双带着细小伤痕的粗粝大手掀开至框,像是一双干农活的手。可在细看指侧还伴有老茧,只有常年写字的文人墨客才会有。哪里有一点儿御史大人的手的样子。
一女娘扶着车壁从车门探出半个脑袋,顺着伙计指的方向张望,杏眼眯成月牙,“阿耶,终于到了。”
“好了,坐好。”大手放开布帘迫使女娘坐回车厢。
转眼间马车已行至角楼,大红灯笼挂在角楼半腰处,随着“吁”的一声,车轮又缓缓滚动两下,便正好停稳在灰白角楼下。
穿螺青直缀戴头巾的男子已迎在门口,见人下车,随即热情拱手平推,“苏御史啊,一年未见,一点没变。”
随后注意到在苏御史身后的小女娘,笑道,“酥酥长高不少,”还特意拿手比划两下,“都到伯伯下颌了。”
“史伯伯!”小女娘甜甜唤一句,便让人笑得越发开怀。
见两人都下了车,招呼伙计将马车赶回马厩,可伙计去迟迟未动。史啬夫双眉上挑,眼见就要发怒。却见苏达从袖袋中又掏出一件黄底绿边的荷包,破破旧旧只有巴掌大小。这个年纪的小女娘正是最爱美的时候,手上这样一个残旧物件不由得让他多看两眼。
葱白手指在荷包中翻弄几下,杏眼滴溜溜一转,苏达抬头看向伙计,“小哥儿,这赏钱可否用一顿饭来顶去一半?”
伙计不甘心,“可这四安驿本就会管我一顿饱饭。”
苏达继续,“当然不是卒仆餐用,若你同意,你同我们一起吃。”
驿站对于往来官员和外来使者的不论是住宿还是餐饮用度皆不一样。按苏达的话来说,相当于家中青菜豆腐和长安城中福来酒楼的差距。毕竟福来酒楼可是长安要价最高的酒楼。
一半的赏钱才不过二十五钱,这一顿饭,可远不止这个数。伙计欣然收下苏达递过的二十五钱,牵马去了马厩。
史啬夫看了摇头失笑,“酥酥啊,我看你不止个子长高了,心眼子是不是也涨了两个?还要史伯伯再帮你多照顾一张嘴。”
苏达双手松松握拳重叠,微微俯首屈膝,眼神亮晶晶漾着笑,惯会借坡下驴,“谢谢伯伯。”
见她还行起礼来,被逗得发笑,“你这孩子!”
叨烦史啬夫许久,苏父深知啬夫一职并不轻松,只好出言相劝,“史兄去忙吧,这里哪里能劳烦你来作陪。”
一般驿站内设啬夫总领其事,下置驿丞、驿佐负责驿站内情报信件传递及往来官员、外来使者的接待。这看起来四四方方的一座驿站,所有官员卒仆算一算也有二十口人,各司其职,井然有序。
“咱们四安驿算是离长安最近的一座驿站,你年年从此过,我们也算是十几年老友,有朋自远方来,我岂能怠慢?”说着便领人去院内住宿区,指着两间干净客房,“你们常住的两间,刚刚打扫完,先休息一二,等饭好了就派人来唤你们。”
“史兄,今日还为时尚早,若是顺利不用到戌时,我和小女就可到长安。所以还是辜负你的一片心意了。”
苏父可没想在这久待,最好是一会儿就出发,赶着宵禁前进长安。
“史伯伯,我和阿耶想赶紧归家。”
“好。”史啬夫心下了然,可脸上露出难色,“你不知道,现下这里辛山不太平,本想派几人送你们出行,可我这的兵卒刚刚接了几发快件,都出驿去了,不知何时归来,不若你们等上几天?”
史啬夫还想再说被苏父笑着打断,“不是我们不想等,而是这次公干时间将至,我得赶紧回去复命。”
此话一出,史啬夫便不再相劝,大家同朝为官都心知肚明,品阶俸禄十分透明,少得可怜。官缄严苛,尤其外派公干的官员都有时间期限,不得超时,否则这一年怕都白干咯。
他喟然长叹,杂草般的眉头拧紧,“那这不好办啊,近些月里辛山不知从何处来了一波山匪。专门打劫过往商贾行人,不过还没听说闹出人命。你们路上小心些,万一撞上就散财保命吧。”
苏达好奇,“没人管这事吗?”
史啬夫见她感兴趣,便耐心解释,“也不是没人管,你也知道里辛山的地形,官府带人去过几次,这山匪听见风声就往深山老林里钻,一待就是几个月,剿匪的官兵人吃马嚼怎么耗得过他们,况且那帮山匪都是从毅兴逃难过来的,解决这帮难民不如去毅兴赈灾。”
“剿匪要钱,赈灾也要钱呐。”她摸摸自己的小荷包,也学着史啬夫的样子长吁短叹。
却不料被苏父斜睨一眼,可她早不是一眼就被吓住的五岁孩童,反而龇牙咧嘴拌了个鬼脸,还特地指指算袋。
苏父即刻眼睑垂下,明明幼时还可爱得紧的小娘子如今真的越来越会拿捏人了。可到底管账的人最大,家中银钱全在女儿手中,他心心念念的印章还挂在长安城的明秀斋里。手上余钱七算八算还差了一些,昨日才跟苏达提及一二,今日就被她捏做把柄。真是失算!
实在咽不下这口气,遂故意不理会她,转过身去看史啬夫,颔首致意道。
“辛苦史兄,我们收拾收拾吃过饭就上路了。”
这对宦游相识之友短暂重逢后,又继续有条不紊地宦海浮沉。
尔后看她一身鹅黄色蝶纹比甲内搭俏粉襦裙,又一阵欣慰,当初那个娇娇软软的小女娘已经长成大姑娘了。
心中憋闷一扫而空,说话语气都软了几分,好言相劝道,“去换身男装,不打眼最好。”
苏达见阿耶竟然如此好说话,还误以为自己的“威胁”起了作用。
还真认认真真数出100文塞到苏父手上。
苏父看着手上的铜钱一时有些懵,抚上两下,心中却有了计较。
或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