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喜讯

    一九七七年十月十二日。星期三,天气多云。

    今天我像前两天一样,在“广播和报纸摘要”栏目的广播声中起床。

    今天是恢复上班的第三天,我已经慢慢习惯了单位的工作节奏,只是仍然无法习惯周围或同情或可怜的目光与叹息,经常有同事来办公室办事时拍拍我的肩膀再说几句“节哀”的话才离开。

    我打开窗子,一边吃着早餐一边听着广播里的新闻,忽然间听到广播中传来女主持人亢奋的声音:下面播送重要新闻。□□转批教育部文件《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和《关于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的意见》,宣布:今年高等学校的招生工作有了重大改革……实行自愿报名,统一考试……招生工作推迟到第四季度进行,新生将于明年二月底以前入学……

    我愣住了。恢复高考了!恢复高考了!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以上,节选自符伊年的日记。

    符伊年有上帝视角,她知道这一年会恢复高考,也知道恢复高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事件。她以为她只是平静地接受这个信息,然后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看书复习。

    可当她切实地听到这个消息时,还是愣住了一会儿,然后就被窗外传来的欢呼声给喊回了神,她来到窗口,看到院子里有几个青年在相拥着蹦跳,也有人在绕着花坛跑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恢复高考的喜悦和激动。

    家属院里一时间充斥关于“恢复高考”的热情和激动,而家属院外也到处都是关于“高考”的消息。公交上、马路上、工厂里、办公室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讨论这件事,可见“恢复高考”这件事给人们生活带来的震撼和改变。

    这并不仅仅是一次拨乱反正、选拔人才的考试,还是一场改变人生命运的转机,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号角,更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谱写了序言。

    这是一场公平公正的考试,打破了以“成分”选拔人才的制度,开启“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招考制度。

    让曾经看不到前路的年轻人们,点燃了学习的热情,看到了人生的转机。

    尤其是上班路上看到新华书店门前排出了几百米的长队,都是等着购买学习资料的群众,其中还不乏老人和孩子。

    “这肯定是家里有考生的,”一个干部模样的中年男乘客感叹道,“全家都出动了。”

    “都这样,”一个戴眼镜的年轻男子说:“我妈我爸我妹刚听到消息就排队去了,要不是我要上班,也得去。”

    “真好,又焕发了生机。”这是另外一个女乘客的感慨,“年轻人出路多起来了。”

    符伊年听着车上人们的讨论,不禁喃喃:“一声春雷醒天下。”

    “说得好!”后座一个大爷突然拍手,引得周围人都看了过来,“一声春雷醒天下!春天要来了!”大爷说着看向符伊年,“小姑娘看起来十八九岁?你要不要考的?”

    “我学习不好,不知道能不能考上。”符伊年敷衍着,没说实话。

    那干部模样的中年男乘客仔细打量了一番符伊年,摇头,“小姑娘谦虚了,能说出‘一声春雷醒天下’这样有深刻涵义的句子,说明还是有点功底的。”

    符伊年装着羞涩的模样笑笑,不再说话,过了两站地到达纺织厂,就匆匆忙忙下车了。

    符伊年在纺织厂工作了一年多,工作是厂办的宣传干事,主要职责就是写写稿子画画板报,清闲的时候比较多。尤其是符伊年在家中突逢巨变后回来上班,大家或是因为同情或是因为客气,总之这几天都没给她安排工作,以至于她大部分时间不是看报纸就是看语录。

    今日才从公交上下来,符伊年就听到有人喊她,循着声音看去,同事韩梅梅正推着自行车朝自己跑来。

    韩梅梅是个微胖的女孩子,家里离纺织厂比较近,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她和符伊年同岁,却比符伊年大了几个月,因为上学晚,今年刚中专毕业,毕业就分配到纺织厂来了。

    因为听说了符伊年家里的事,又听说她撞到脑子记忆有些错乱,韩梅梅以“大一天也是大”为理由,自认是姐姐,对她十分关照,甚至午饭都要陪着她一起吃。

    “年年,”韩梅梅有点气喘,“你听到广播了吗?”

    符伊年:“听到了,你也听到了吧?”

    两个人都没有具体说是什么,但是又都清楚地知道对方说的是什么。两人相视一笑,一起并肩往工厂大门走。

    韩梅梅:“你要考吗?”

    符伊年跟着她走去车棚停车,闻言点头,“考吧,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考上。你也要考的吧?”

    “你聪明,肯定没问题的。”韩梅梅将车子停好,挽住符伊年的手臂,然后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我想考,可是我弟弟高二了也想考,我爸妈觉得最好不要一起,负担有点重。”

    符伊年知道韩梅梅有个小她三岁的弟弟,她当初就是因为要照顾弟弟才晚上学的,等到弟弟上了一年级,她妈妈雨天摔跤骨折了,她只好又推迟上学,以至于她明明是姐姐却比弟弟年纪低。

    说到这里,韩梅梅面色难看起来,“我姑姑昨天来我家要给我介绍对象。”

    “啥?”符伊年吃了一惊,“你才多大就谈对象?”

    说完她也明白过来了,说什么“一起考负担重”,其实就是不想让韩梅梅考,毕竟她已经工作了有了收入能补贴家里,若是去考了大学就没有这份收入了,而且若是嫁了人还能得一份彩礼,这些可都可以用在她弟弟身上。

    明白过来的符伊年突然就有了一种感同身受的难过。直到两人即将走进厂办办公室,符伊年突然拉住韩梅梅,“梅梅,你只说你想不想考?”

    “当然想考。”韩梅梅下意识回答,她甚至还早有准备,“我一开始想着我爸妈要是真不同意,那我就偷偷考,等考上了他们还能不让我去?”

    还真有可能。毕竟这种事后世也传出了不少,什么藏户口本的、烧准考证的、卖录取通知书的,比比皆是。

    “行,先上班,午饭我再同你讲。”

    这一天,办公室里讨论的也都是和高考有关的话题。

    “没有年龄限制,我们这个年纪应该也能考吧。”说话的是厂办的副主任,姓齐,三十左右岁,梳着分头,戴着眼睛,平时很和气。

    “主任是哪年的?”戴大姐一如往常,空闲的时候扯了毛线开始织毛衣。

    齐主任推推鼻梁上的眼镜,“我是建国第二天出生的,老三届。”语气中透着一种遗憾和伤感,“当初突然听说取消高考,整个人都懵了。那种心情这辈子都不想回忆,低落、灰暗,前途渺茫。”

    “那,现在恢复高考了,您又有机会了。”符伊年整理着手头的稿件,笑着说。

    “是啊,”齐主任点头,“恢复高考,不只是我们的人生转机,也是你们的啊,年轻人才是初升的太阳嘛!”

    这话一出,办公室里的年轻人都笑了,更有那活泼的起哄道:“那厂里可得对我们好点,我们可是发光发热的呢!”

    到了中午,恢复高考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工厂,食堂里也能听到各种关于高考的询问,有人问限制条件的、有人问考试内容的、有人四处求问教材的,还有人约着下班一起去买考试资料的。

    往日食堂虽然有交谈声,但是工人们下工都很累了,更多的是安静地吃饭。只有今天,格外喧闹。

    在这片喧闹中,符伊年和韩梅梅各自端着饭盒坐到角落里去,低声交谈。

    符伊年:“你说你姑姑介绍了对象给你,什么样的条件?”

    韩梅梅以为符伊年是要帮着她想法偷偷高考,没想到是问这事,不过她心里虽然不解,还是说了自己知道的信息:“我姑父车间的工人,二十五岁,他妈是自来水厂的他爸是什么矿的,家里三个姐姐都嫁人了。”

    符伊年点头,到底是亲姑姑介绍的人听起来这人条件还不错,不过,“就没啥缺点?这男的都二十五了咋才找对象?”

    韩梅梅:“听说是以前处着一个,后来生病走了。”

    符伊年听完想到一个主意,她四处看看见没人注意到她们俩,遂低声同韩梅梅说了几句话。

    韩梅梅听完有些迟疑,“这样好吗?这不是败坏人家名声?”

    符伊年不赞同她的说法,“这怎么是败坏名声?他是不是年纪挺大了?他以前的对象是不是生病走的?他是不是他们家老来子?”

    符伊年连着问了三个问题,每问一个韩梅梅都不自觉地点头。

    “所以你就这样同你爸妈讲嘛,二十五了还没结婚说不定有什么毛病,老来子肯定有传宗接代的要求,万一达不到要求,这样的亲家可是大麻烦,”符伊年说得煞有架势,“弄不好将来要连累你弟弟的。”

    想了想,又补充道:“要是还不行,你就说你考上大学后肯定能找个干部结婚,到时候可以帮助你弟弟,一个有利一个有害,我就不信你爸妈不心动。”

    说到底,在韩梅梅爸妈心里弟弟才是第一位的,只有说出她考是大学对她弟弟有益、不考无益的方面,韩家爸妈才会同意让韩梅梅参加高考。

    韩梅梅听了符伊年的话,想了想,点头,“你说的有道理,我回去就这么跟我爸说。”

    符伊年后来又给韩梅梅传授了几招说话技巧和应对方法,最后拍拍她的肩膀,“祝你成功!”

章节目录

年年有新生[八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思未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思未岁并收藏年年有新生[八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