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不管这梦境究竟反映了符伊年以前的何种客观世界,此刻的现实世界中,她应该起床去医院。
因为昨晚的那两片扑热息痛药效已经过了,高烧又起来了。
天早就大亮了,其实已经过了上班时间了,家属远里没有大人走动,倒是有十来个小朋友在追逐打闹,一会儿跑过来一会儿跑过去,欢快的很。
没有出租车的时代,唯一比较快捷的交通方式就是公交车。
幸好符伊年的理智还有一丝清明,记得去医院的公交要去马路对面等车,而不是就在家属院门前的公交站空等。
和自己印象中人挤人的医院不一样,这个时候的医院人不多。挂号、看诊、付费、取药、打针,一整个流程下来,所有的地方都不用排队,非常顺畅,从进了医院到打上针,前后没超过十分钟。
而且,因为符伊年的症状太明显,医生一眼就看了出来的病症是什么,只是稍问了问就写了药单子让她出去了。
单子上的笔迹龙飞凤舞,可是取药处的医生一眼就看明白了,很快就找到符伊年需要的药品。
输液室在二楼,教室那么大的一间屋子,进门正对的是护士台,一个护士站着,还有一个在整理物品器械。符伊年把药和医嘱单交给站着的护士。
“去坐着量个体温。”护士看了一眼单子,找一支水银体温计给符伊年。
符伊年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将体温计放到腋下夹住,等待的时间里,她无聊地观察着四周。
输液室一共三部分:正对门口的是护士台,护士台里面两张桌子和一张靠墙的柜子,摆放各种器械器材;左边安放了三张病床,一张空着两张躺了人;右边则是三排长椅,分散着坐了四个正在输液的病人,长椅上方有从屋顶垂下来的金属杆,用来挂输液瓶的。
病床和两侧都是四扇大窗,阳光正从外面照射进来,温暖又明亮。每个窗台上还有两盆绿植:万年青和长寿菊,都是寓意很好的植物。
“符伊年!”护士喊到。
“这里!”符伊年立即抬起头,举起没有夹体温计的胳膊示意。
护士举着一只玻璃药瓶,药瓶上插着黄色的胶管,胶管另外一头是针头。
符伊年不怕打针不怕疼,可是莫名地突然就打了一个冷颤。
护士先让她把体温计拿出来,查看了一下计数,“三十八度九,烧得有点高啊。”
符伊年心想:这算有点高吗?这放在某个时期,已经是可以送去隔离的程度了哇。
护士:“握拳。”
符伊年将右手握成拳头递到护士面前。
“哎哟,”护士突然感叹,“这手真白啊。”
符伊年情不自禁地点头,原主是真的白,传说中的那种抽血护士最爱的白。
给她扎针的护士也有同感,“血管真清楚,太好扎了。”一边说着一边就把针头怼进血管里去了,“应该让小英来,锻炼一下。”
符伊年:您这算盘珠子都崩我脸上了。
当药水注射了一半多的时候,符伊年觉得身上的热度就已经褪了不少,整个人也放松了许多,不再是冷得缩成一团的模样。
倒是右手,不仅不热了,甚至还有点冰。大概是因为再注射药水的缘故,符伊年心想,她用左手扯了扯棉大衣右侧的袖子,在不妨碍注射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遮住右手,以图保暖。
不知道药水是不是有催眠作用,还是符伊年太疲惫了,后半段她呵欠连连,眼皮也十分沉重,上下眼皮不时地就黏在了一起。
*
“符伊年?”
迷迷糊糊中,符伊年听到有人在叫自己,她一下子清醒过来,猛地睁开眼,警惕地问:“谁?”
“还真是你啊。”
符伊年晃晃脑袋让自己清醒些,这才看清了眼前人,“哦,胡警官,是你啊。”符伊年放松了下来,“你怎么在这里啊?”
胡克在旁边的空位子坐下来,“同事受伤了,过来打破伤风。你这时咋了?”
“发烧。”符伊年扯扯嘴角,“辛苦你们警察同志了啊。”
胡克:“老祝知道吗?”
符伊年眨眨眼,忍了一下才没笑出来,祝镕好歹也才二十五岁,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时候,居然被胡克称作“老祝”。
符伊年:“为什么要告诉他啊,生病了打针吃药就行了,他知道了也起不了什么作用。”估计还要再唠叨我一回,她默默腹诽。
胡克听了若有所思。他没有多坐,等他同事打完针就一起离开了,离开前还是那句话:“有事可以找我,我和老祝是出生入死的兄弟。”
符伊年没答应也没拒绝,只是抬起没扎针的那只手同她拜拜。
等人走出去了还听到他同事在跟他打听“谁啊”,胡克说了什么符伊年没听清,不过她也不在意。
被胡克这么一打岔,那点困意早就飞走了,符伊年换了姿势坐,仰头看了看玻璃瓶里的药水,还剩一点点,很快就滴完了。
静静地又等了十来分钟,药水全部滴完,符伊年立即抬起手臂示意自己这里可以拔针了。
针头拔完,符伊年来不及听护士后面的叮嘱,“腾”地一下站起来,留下一句“我去上厕所回来再说”就绕过护士跑了出去。
几分钟后,符伊年一脸神清气爽地回来,向护士询问是否还有什么医嘱,被告知这药水要连打三天,不禁努努嘴,但还是礼貌地同护士道谢,然后才离开。
下了楼,符伊年本想直接回家,却在路过护士站的时候发现有一台电话机。符伊年心思一动,走过去同值班护士商量,能不能把电话借自己用一下。护士欣然同意,只告诉她不要太久就行。
符伊年:“我打电话到单位请假,很快的。”
得知符伊年发烧到了快三十九度,科长十分吃惊,当下同意让她在家多休息几天,病好了再回去上班。符伊年对科长谢了又谢,这才放下电话,离开医院回家休息去了。
回到化工厂家属院,已经走到了楼下,符伊年才记起来,午饭还没有着落。但是她实在没有精力再去国营饭店折腾一回,果断地上楼回家。
到了家,符伊年从柜子里找到一包挂面,烧了开水煮面,想了想又敲了一颗鸡蛋进去,等面煮熟捞出来,就是一顿午饭。
每当这个时候,符伊年就无比地怀念X团和饿X么,这两个都是救命的神啊。
*
因为生病,符伊年味觉有些不够灵敏,一碗面吃得没滋没味的。
而几百公里之外,祝镕也在吃午饭,同样吃得没滋没味。不过他不是因为生病,而是因为饭前接到的电话。
电话是胡克打来的。
刚听到胡克的声音时,祝镕还挺吃惊的,下意识就以为时符伊年出了事,立刻紧张了起来。
胡克急忙否认,连说没有,说完又停顿了一下,“也不是完全没有。”
祝镕听得一头雾水,“你到底在说些什么啊?”
胡克:“我想明白了,不拖拉了,你嫂子要离就离吧。”
祝镕虽然仍然没有明白,可是听到这句话还是大吃一惊,“怎么就说到离婚了?”
胡克深呼吸一口气,说:“我今天送受伤的同事去医院打针,遇见了符伊年,她生病发烧……”
“等等!你给我说清楚,”祝镕突然喝止他,“年年生病和你离婚有什么关系?!”语气十分严肃。
胡克只需几秒就反应过来他大概是误会了,干脆一口气说完,不给他机会打断自己。
“我送受伤同事去医院打针遇见符伊年感冒发烧也在打针因为没人陪护困了都不敢睡硬挺着、我想到我不在身边你嫂子肯定也经常遇到这样没有依靠没有帮助孤立无援的情况,”胡克喘了一口气,“所以她想离婚,就离婚吧。”
祝镕听了,半天没出声,胡克都快要以为他是不是离开时,才向她询问:“符伊年怎么生病了?发烧?多少度啊?”
胡克:……“你就想说这个?”
祝镕:“那不然呢?老话讲: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劝分不是我的性子,你都想明白了我总不不能再劝和?”
胡克承认祝镕说得有道理,但是他不想看祝镕太得意,于是忍不住开始打击他,“可别光笑话我了,也想想你自己吧。”
祝镕不理解,“我怎么了?”
“你觉着,你和我有什么区别吗?一个军一个警,我警察若不是因为异地,即便工作再忙起码晚上还能回家睡觉。你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三百天不在身边,真在一起了和单身有什么区别?若是有个头疼脑热的,你能照顾得到吗?有了孩子压力更大,老人孩子全都得靠人家自己。和你在一起,图什么啊?图你年纪大?图你不着家?”
胡克这些话,既是自省,也是劝告和警示,一字一句地敲打在祝镕心上。
“你说的没错,军嫂警嫂都非常辛苦,军嫂尤其,可是我们国家几百万的军人,总不能集体打光棍吧?”祝镕反问到,“当了兵,上交给国家,是身不由己的,可是家属也光荣啊。更何况,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其在朝朝暮暮?”
胡克:“太肉麻了,说话就说话,念什么诗啊。”
于是两人顺势换了话题,将这件事岔了过去。
后来挂了电话,祝镕心情依然不好,眉头皱的死紧,有因为被胡克点明事实的狼狈和难堪,也有一时想不出对策的气闷和烦躁。
他知道,即便自己说得再冠冕堂皇再义正言辞,“家国不能两全”的事实是摆在眼前的。
不管这梦境究竟反映了符伊年以前的何种客观世界,此刻的现实世界中,她应该起床去医院。
因为昨晚的那两片扑热息痛药效已经过了,高烧又起来了。
天早就大亮了,其实已经过了上班时间了,家属远里没有大人走动,倒是有十来个小朋友在追逐打闹,一会儿跑过来一会儿跑过去,欢快的很。
没有出租车的时代,唯一比较快捷的交通方式就是公交车。
幸好符伊年的理智还有一丝清明,记得去医院的公交要去马路对面等车,而不是就在家属院门前的公交站空等。
和自己印象中人挤人的医院不一样,这个时候的医院人不多。挂号、看诊、付费、取药、打针,一整个流程下来,所有的地方都不用排队,非常顺畅,从进了医院到打上针,前后没超过十分钟。
而且,因为符伊年的症状太明显,医生一眼就看了出来的病症是什么,只是稍问了问就写了药单子让她出去了。
单子上的笔迹龙飞凤舞,可是取药处的医生一眼就看明白了,很快就找到符伊年需要的药品。
输液室在二楼,教室那么大的一间屋子,进门正对的是护士台,一个护士站着,还有一个在整理物品器械。符伊年把药和医嘱单交给站着的护士。
“去坐着量个体温。”护士看了一眼单子,找一支水银体温计给符伊年。
符伊年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将体温计放到腋下夹住,等待的时间里,她无聊地观察着四周。
输液室一共三部分:正对门口的是护士台,护士台里面两张桌子和一张靠墙的柜子,摆放各种器械器材;左边安放了三张病床,一张空着两张躺了人;右边则是三排长椅,分散着坐了四个正在输液的病人,长椅上方有从屋顶垂下来的金属杆,用来挂输液瓶的。
病床和两侧都是四扇大窗,阳光正从外面照射进来,温暖又明亮。每个窗台上还有两盆绿植:万年青和长寿菊,都是寓意很好的植物。
“符伊年!”护士喊到。
“这里!”符伊年立即抬起头,举起没有夹体温计的胳膊示意。
护士举着一只玻璃药瓶,药瓶上插着黄色的胶管,胶管另外一头是针头。
符伊年不怕打针不怕疼,可是莫名地突然就打了一个冷颤。
护士先让她把体温计拿出来,查看了一下计数,“三十八度九,烧得有点高啊。”
符伊年心想:这算有点高吗?这放在某个时期,已经是可以送去隔离的程度了哇。
护士:“握拳。”
符伊年将右手握成拳头递到护士面前。
“哎哟,”护士突然感叹,“这手真白啊。”
符伊年情不自禁地点头,原主是真的白,传说中的那种抽血护士最爱的白。
给她扎针的护士也有同感,“血管真清楚,太好扎了。”一边说着一边就把针头怼进血管里去了,“应该让小英来,锻炼一下。”
符伊年:您这算盘珠子都崩我脸上了。
当药水注射了一半多的时候,符伊年觉得身上的热度就已经褪了不少,整个人也放松了许多,不再是冷得缩成一团的模样。
倒是右手,不仅不热了,甚至还有点冰。大概是因为再注射药水的缘故,符伊年心想,她用左手扯了扯棉大衣右侧的袖子,在不妨碍注射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遮住右手,以图保暖。
不知道药水是不是有催眠作用,还是符伊年太疲惫了,后半段她呵欠连连,眼皮也十分沉重,上下眼皮不时地就黏在了一起。
*
“符伊年?”
迷迷糊糊中,符伊年听到有人在叫自己,她一下子清醒过来,猛地睁开眼,警惕地问:“谁?”
“还真是你啊。”
符伊年晃晃脑袋让自己清醒些,这才看清了眼前人,“哦,胡警官,是你啊。”符伊年放松了下来,“你怎么在这里啊?”
胡克在旁边的空位子坐下来,“同事受伤了,过来打破伤风。你这时咋了?”
“发烧。”符伊年扯扯嘴角,“辛苦你们警察同志了啊。”
胡克:“老祝知道吗?”
符伊年眨眨眼,忍了一下才没笑出来,祝镕好歹也才二十五岁,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时候,居然被胡克称作“老祝”。
符伊年:“为什么要告诉他啊,生病了打针吃药就行了,他知道了也起不了什么作用。”估计还要再唠叨我一回,她默默腹诽。
胡克听了若有所思。他没有多坐,等他同事打完针就一起离开了,离开前还是那句话:“有事可以找我,我和老祝是出生入死的兄弟。”
符伊年没答应也没拒绝,只是抬起没扎针的那只手同她拜拜。
等人走出去了还听到他同事在跟他打听“谁啊”,胡克说了什么符伊年没听清,不过她也不在意。
被胡克这么一打岔,那点困意早就飞走了,符伊年换了姿势坐,仰头看了看玻璃瓶里的药水,还剩一点点,很快就滴完了。
静静地又等了十来分钟,药水全部滴完,符伊年立即抬起手臂示意自己这里可以拔针了。
针头拔完,符伊年来不及听护士后面的叮嘱,“腾”地一下站起来,留下一句“我去上厕所回来再说”就绕过护士跑了出去。
几分钟后,符伊年一脸神清气爽地回来,向护士询问是否还有什么医嘱,被告知这药水要连打三天,不禁努努嘴,但还是礼貌地同护士道谢,然后才离开。
下了楼,符伊年本想直接回家,却在路过护士站的时候发现有一台电话机。符伊年心思一动,走过去同值班护士商量,能不能把电话借自己用一下。护士欣然同意,只告诉她不要太久就行。
符伊年:“我打电话到单位请假,很快的。”
得知符伊年发烧到了快三十九度,科长十分吃惊,当下同意让她在家多休息几天,病好了再回去上班。符伊年对科长谢了又谢,这才放下电话,离开医院回家休息去了。
回到化工厂家属院,已经走到了楼下,符伊年才记起来,午饭还没有着落。但是她实在没有精力再去国营饭店折腾一回,果断地上楼回家。
到了家,符伊年从柜子里找到一包挂面,烧了开水煮面,想了想又敲了一颗鸡蛋进去,等面煮熟捞出来,就是一顿午饭。
每当这个时候,符伊年就无比地怀念X团和饿X么,这两个都是救命的神啊。
*
因为生病,符伊年味觉有些不够灵敏,一碗面吃得没滋没味的。
而几百公里之外,祝镕也在吃午饭,同样吃得没滋没味。不过他不是因为生病,而是因为饭前接到的电话。
电话是胡克打来的。
刚听到胡克的声音时,祝镕还挺吃惊的,下意识就以为时符伊年出了事,立刻紧张了起来。
胡克急忙否认,连说没有,说完又停顿了一下,“也不是完全没有。”
祝镕听得一头雾水,“你到底在说些什么啊?”
胡克:“我想明白了,不拖拉了,你嫂子要离就离吧。”
祝镕虽然仍然没有明白,可是听到这句话还是大吃一惊,“怎么就说到离婚了?”
胡克深呼吸一口气,说:“我今天送受伤的同事去医院打针,遇见了符伊年,她生病发烧……”
“等等!你给我说清楚,”祝镕突然喝止他,“年年生病和你离婚有什么关系?!”语气十分严肃。
胡克只需几秒就反应过来他大概是误会了,干脆一口气说完,不给他机会打断自己。
“我送受伤同事去医院打针遇见符伊年感冒发烧也在打针因为没人陪护困了都不敢睡硬挺着、我想到我不在身边你嫂子肯定也经常遇到这样没有依靠没有帮助孤立无援的情况,”胡克喘了一口气,“所以她想离婚,就离婚吧。”
祝镕听了,半天没出声,胡克都快要以为他是不是离开时,才向她询问:“符伊年怎么生病了?发烧?多少度啊?”
胡克:……“你就想说这个?”
祝镕:“那不然呢?老话讲: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劝分不是我的性子,你都想明白了我总不不能再劝和?”
胡克承认祝镕说得有道理,但是他不想看祝镕太得意,于是忍不住开始打击他,“可别光笑话我了,也想想你自己吧。”
祝镕不理解,“我怎么了?”
“你觉着,你和我有什么区别吗?一个军一个警,我警察若不是因为异地,即便工作再忙起码晚上还能回家睡觉。你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三百天不在身边,真在一起了和单身有什么区别?若是有个头疼脑热的,你能照顾得到吗?有了孩子压力更大,老人孩子全都得靠人家自己。和你在一起,图什么啊?图你年纪大?图你不着家?”
胡克这些话,既是自省,也是劝告和警示,一字一句地敲打在祝镕心上。
“你说的没错,军嫂警嫂都非常辛苦,军嫂尤其,可是我们国家几百万的军人,总不能集体打光棍吧?”祝镕反问到,“当了兵,上交给国家,是身不由己的,可是家属也光荣啊。更何况,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其在朝朝暮暮?”
胡克:“太肉麻了,说话就说话,念什么诗啊。”
于是两人顺势换了话题,将这件事岔了过去。
后来挂了电话,祝镕心情依然不好,眉头皱的死紧,有因为被胡克点明事实的狼狈和难堪,也有一时想不出对策的气闷和烦躁。
他知道,即便自己说得再冠冕堂皇再义正言辞,“家国不能两全”的事实是摆在眼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