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当然了,只有祝军长和符院长两个人的意见还是不够的。

    符伊年觉得现有的这些不够新鲜,当天晚上紧急又做了一些,两种都分别给容院长和祝军长装了两饭盒——祝军长突然想起来他们参谋长是川省人,估计会喜欢这个东西。

    剩下的,符伊年用另外的盒子装好带去找管方了。

    开车摊这件事,符伊年取得了“上头”的支持,但是她一个人是铺开的,尤其是制作这一块儿,等开了学,自己可就没时间了,还是得雇人。

    雇人这件事,还得熟悉当地的人来,简称“地头蛇”。

    管方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在,她家里人都去亲戚家拜年了。当管方得知了符伊年的来意,十分感兴趣,立刻坐得更近了一些,“你详细跟我说说。”

    说完突然觉得这句话有歧义,急忙解释道:“我不是要跟你打听秘方,主要想听听你说得做生意这个事儿。”

    符伊年摆摆手,表示自己明白,接着大略解释了一遍自己的想法:先开个小作坊沿街叫卖抢占市场,待时机成熟,就开办工厂,大量生产推广到外地去。

    “办了经营许可证开了工厂,就能纳税了,也算为国家做贡献。”符伊年笑着说到,“只是这个工作人员……”符伊年看向管方,“我是外地的,祝镕爸爸妈妈们对这一块也不熟悉,你是‘地头蛇’,认识的人会比较多,你帮着找几个合适的。”

    符伊年说着把一张写了招工要求和福利待遇的纸交给管方。管方打开一看,吃了一惊。她不可置信地看向符伊年,“一个月二十二?这也太高了吧?工厂正式职工也就这么多了。”

    管方说得没错,符伊年以前在纺织厂的工资差不多也就这么多,不过,“工厂的福利多啊,各种票据物资,我啥都没有,可不就得多发些钱了。而且这个数其实是基本工资,到时候会按计件发提成。要是高的话,一个月差不多能拿到二十五。”

    “听得我都心动了。”管方笑着打趣。

    符伊年更是顺着她开起玩笑,“我是不介意的,你要是来给我打工,我一定让你做总经理!”

    “真的?”管方眼睛亮亮的。

    符伊年一愣,她不会当真了吧?她抓住管方的肩膀晃,“孩子!进部委拿铁饭碗不香吗?”

    世界的尽头是编制啊!你知道千军万马挤那座独木桥为的只是那一纸编制?

    管方本来也就是开个玩笑,毕竟现在还处于“铁饭碗”时代,个体经济、私营经济还没发展起来,即便发展起来了,也被认为是“丢脸”的、“不务正业”的,起码要两三年后,才会真正被人们接受、羡慕并趋之若鹜。

    以至于后来有这样的说法: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以及: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要开张。

    可见改开后商业繁荣到何等地步。

    说远了,带回来。

    符伊年告诉管方,其实这几个只是工厂或者现在叫“作坊”的几个制作工人的工资,“销售的话,我打算按‘底薪+提成’的方式给,卖得多收入高,卖得少收入低,全看个人能力。”

    一番话说得管方愣愣的,过了一会儿才回过神来,看向符伊年的目光逐渐不同起来,“年年,你……”

    管方停顿了一下,还是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干脆还是竖起大拇指,表示自己的敬佩,“你的想法我听都没有听说过。”

    符伊年笑笑,“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很公平。”

    这么说管方就明白了,“和‘大包干’一样。谁干得多干得好谁打得粮食多。要是和以前大锅饭一样,老实肯干的吃亏,偷懒耍滑的得利。确实不太公平。”

    这件事拜托给了管方,符伊年又开始跑办厂的手续。这是官方的一部分,她不是很懂,祝军长和容院长就更加不懂了,不过他们的人脉和渠道比较多,很快就打听到了,现在还没有给个人办经营许可证的政策。

    至于最近兴起的这个小摊小贩,有些人认为是“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根本没往心里去。殊不知,以后正是这样的小车摊,才支撑起了号称“烟火气”最旺盛的夜市经济。

    虽然政策上现在没有明确规定,符伊年也不敢甩开膀子大干,还是先从“小打小闹”办起。她把一进院单独隔起来重新开了一个门,选了两件屋子用来制作辣条,另外一个屋子在窗口挂个招牌,就算开张了。

    招牌上写的名字叫“福记辣条”,“福”即“符”。

    招牌是符伊年请祝军长写的。她以前听祝军长说过,他的字是她大爷爷符明真教的,那时候很多人都不识字,而符明真出身书香门第,一手字写的很漂亮,潇洒有力。

    祝军长后来又把这手字传授给了祝镕,很是有几分真传。倒是符伊年自己,作为符家唯一的后人、符明真的侄孙女,字迹并不相像。

    符伊年请祝军长帮她写招牌,最开始只是想着他字写得好看,倒是祝军长本人听了,先是怔愣后是欣喜,“也好,就当是替你大爷爷写给你的,也算是你们符家的家传。”

    配方是符伊年自己配制的,十几种调料,还有几样药食同源的药材,再加上农大新研制出来的几种调料,也算是秘方了。

    就是目前还没有专利法,等到有力,她就去注册一个,也算是自己的专利,若是以后卖配方,应该也能赚不少钱。

    接着就是采购原料,辣条的主要原料其实就是豆皮,幸好粮票在逐渐取消了,符伊年才能大量采购。不过后来需要越来越多,她就找人去乡下采购,量大还更便宜。

    接下来就是制作和销售。

    因为这时候还处于一种政策的尴尬期,符伊年和两位长辈都觉得没必要大张旗鼓,因此也没有放鞭炮什么之类的活动,只是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好日子,大家凑一起吃了一顿饭,又给关二爷上一炷香,就表示开业了。

    虽然之前吃过的都表示不错,符伊年以前在安县的预售效果也还好,但她还是不敢做太多,第一次只做了十斤,她甚至已经做好了前三个天赚吆喝的准备了。

    不过,十分出人意料的,居然第一天上午就卖光。两个销售,以京城中轴线分划分,一个在东一个在西,中午还没到就回来了,都同符伊年讲,要加大生产才行。

    “咱们这么东西,好吃又便宜,一根才五分钱,很多人都是十根十根的买,要不是老板你说了最多一个人一次买十根,估计还要更多。”

    符伊年定的标准,十根就一两(50g),十根五毛,比一两炒花生米可划算多了。

    另外一个销售喝了一大碗的凉白开后,接话道:“不过老板你说的小孩子爱吃倒没有,很多都是男的来买,说当下酒菜的,因为试吃过后都说滋味足。”

    听到这些话,符伊年算是安下心了,至少销路不愁,还是不错的。

    “辛苦你们了,明天可以多带些,但是每个人最多不超过十斤。”符伊年交待道,别的她不懂,饥饿营销她是听说过的。

    这件事安定下来后,很快就到了开学日。

    要不说之前符伊年犹豫着要不要买这座院子呢,就是因为这里和农大距离远。公交车路程就要快一个小时不说,中途还要转车,实在有些麻烦。不像之前管方找的那个,距离学习公交二十几分钟而已。

    不过后来考虑到大学也就四年而已,她可以不外宿,而是继续住宿舍,而这块地方的房子,错过了以后就很难买到了,就不再犹豫了。

    容院长本来想说让马龙开祝军长的车送她去学校,十分不巧的是,祝军长那天有公务,要用车。符伊年自己也觉得没必要,她还没娇惯到公交都坐不了的程度。

    “我东西带的不算多,等天热的时候再回家来拿换季衣服好了,这里总比安县近多了。”符伊年说得真诚,一个小时得公交算什么呢,二十年以后京城的打工人有的人通勤单程就要一个小时了。

    到了开学那天,符伊年提了一个只装了三身衣服的提包就回到学校,到达宿舍时,其他人都到了,除了于思华。

    符伊年没太在意。经过两个学期的相处,符伊年对于思华说不上讨厌,但相比其他人来说就冷淡很多,平时非必要也不讲话。

    符伊年放下行李,先把衣服放好,然后将装满辣条的两个饭盒打开盖子,香辣的味道立刻飘散到宿舍的每一个角落。

    用不着符伊年喊,很快就有人循着味道过来。先来的是马悦,她正低头缝衣服,闻到香气后吸了吸鼻子,立刻放下手中的针线和衣服,凑了过来,“什么这么香?”

    “是辣条吗?”刘洋也从上铺跳下来,急得甚至才下到一半就从梯子上下来了,“不是一次最多买十根吗,你哪里买的这么多?”

    “你吃过啊?”常开心和米仙花也凑了过来,都使劲嗅着香气,顺便吞下不自觉分泌出来的口水。

    刘洋点头,“已经在京城流行过一段时间了,一个小伙儿推着推车叫卖,好吃不贵,十分实惠。自己家买了当零食吃、下酒吃都很好,若是家里有客人,买上一盘还可以添个菜——就是十根有点少,得分两三个人分别去买。”

    “还有这样的?”米仙花用筷子夹了一根,“不都是怕卖不出去,他们家怎么还不让买?”后半句说得有点模糊,因为她嘴里可都是辣条,正在嚼嚼嚼。

    “这个我知道,这是个钩子,让人第二天还来买,细水长流。”常开心咽下嘴里的,快速地说,生怕说慢了吃得少。

    马跃看了看两个饭盒,“你这得找十个人买才能买两饭盒吧?”

    符伊年慢悠悠地夹起一条来吃,笑了笑没说话。

    正吃着,隔壁宿舍突然过来了一个人,“你们还吃呢?你们宿舍于思华出事了知道吗?”

章节目录

年年有新生[八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思未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思未岁并收藏年年有新生[八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