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祝镕说的战友是他以前的在安县工作时的下属,姓韩,叫韩昭。祝镕调动后的i第二年,韩昭因为家庭原因退伍了,回到哈城先是在一家煤矿做工人,改革开放后就辞职了,带着全部家当去南方进了一次货,回来开了个服装店,因为抢占了先机,生意做得如火如荼。

    “营长!可想死我了!”韩昭一见祝镕就扑了上去,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哎呀,听说你去了南疆,可把我担心坏了,总算平安无事回来了。”

    “有什么好担心的,”祝镕拍了拍韩昭后背,“你回家来一切都还好吧?家里怎么样?”

    “啥啥都好,就是刚回来前儿,听不着熄灯号睡不着。”韩昭笑了笑,“经常等到半夜菜想起来回家了没有熄灯号了。”

    祝镕十分理解他,几年的军旅生活肯定会留下些生活痕迹,哪怕现在离开了军营,多少也会被影响到的。

    符伊年站在一旁,看着两个人亲热的说笑叙旧,心里也轻快了不少。

    这些天以来,祝镕虽然没说,也极力的不表现出来,她还是能感受到他心情的的低落,整个人的神经也绷得很紧。符伊年不知道是不是战场带来的心理变化,但是总觉得他这样下去不好,就像一根皮筋,一直紧绷着,很容易就断了。

    所以,祝镕一提要出游,符伊年就同意了。走一走,换个环境,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或许他就能放松一些。

    陪伴,才是最好的告白。

    因为见到了故人,谈起了旧人往事,也说到各自的近况看,祝镕的神情松弛了不少,笑容也看起来真沉很多。

    他们站在屋檐下,阳光照不到,可是符伊年就是觉得有光线照着祝镕,让他整个人暖洋洋的,也让她安心。

    符伊年一时看住了眼。

    大概符伊年的目光过于直白,祝镕很快就感受到,以为她是不满自己忽略了她,急忙将人拉过来把她介绍给对方,“这是我对象,你嫂子。”一边说还一边偷偷捏捏她的手心,希望她不要生气。

    符伊年没能理解他的意思,但是感受到了他的体贴,立刻反手握了他一下,然后抽出手来往前递了一下,“你好,符伊年。”

    韩昭当然没有错过两个人之间的小动作,正在心底错愕:营长居然还有这样温柔的时候?我还以为他这辈子要和他的木仓过了呢。

    这时候看到符伊年递过来的右手,急忙握住,“嫂子好,我是韩昭,营长以前的兵,欢迎你们到哈城来,有什么需要都可以跟我说,我一定安排好……”

    “行了,”祝镕打断他的话,“先离开这里,人来人往的,不要碍事。”

    韩昭“哎”了一声,松开符伊年的手,转身帮祝镕提了一个行李箱,走在前面带他们去车上。车子是韩昭自己的,一辆十年前的北京牌吉普车。

    “车子外观看着破,里面是好的,我重新收拾过的,椅套什么的也是我娘自己缝的,干净。”韩昭帮着祝镕把行李塞进后座,不好意思地同符伊年讲:“没有后备箱,嫂子在后座挤挤。”

    符伊年当然不会介意,甚至对韩昭十分佩服,“改革开放才一年,你就能买起吉普车了,实在是了不起。”

    哪像自己,还处在开拓市场的阶段。

    韩昭笑了两声没说什么。

    倒是祝镕明白,转头看向韩昭,“哈城离苏联近,过去挺方便的,从这倒货到苏联,没少赚吧?”

    韩昭嘿嘿笑着,“营长英明,一下子就猜到了。”

    符伊年这才明白,原来这位是干倒爷的啊。那难怪了,听说当倒爷赚的可多了,别说一辆十年前的吉普车,就是进口小汽车都能买得起,就是现在不多而已。

    路上,韩昭给他们介绍这几天要住的地方。

    “改革开放以后,哈城出了不少个体户,有些人家院子大,除了自己住就收拾出来租出去,我选了一家,户主原来是大学教授,子女不在身边,就把房子租出来了。房租我都付好了,你们安心住着。我们先过去把行李放下,然后去我家吃饭,我娘在家包饺子呢。”

    符伊年觉得太麻烦韩昭和他的家人了,想着祝镕应该会拒绝吧,哪知道祝镕连客气都没有客气,直接答应下来。

    不过总算祝镕还算靠谱,到达住宿的地方后,打开他自己的行李箱,从里面拿出来一条熊猫烟和两盒白盒无标志未开封的香烟、两瓶五粮液十年酿,带着一起去了韩昭的家里。

    韩昭的父母十分热情,光饺子就包了三种馅的:酸菜猪肉馅、韭菜鸡蛋馅、白菜油渣馅,除此之外还做了一大桌子的菜:红烧鱼、红烧肉、小鸡炖蘑菇、酸菜炖排骨、锅包肉……

    面对这么丰盛的一餐,符伊年越发觉得不好意思,连连道谢。

    不过韩父韩母厨艺真的很不错,符伊年吃了不少,比平常多多了。

    大概对于每个厨师来说,最好的夸赞就是多吃一些他/她做的菜,韩母看她吃得香,十分开心,脸上的笑容就没有下去过,还一个劲儿地给她夹菜,最后她实在吃不下了,又不好浪费,只能求助于祝镕。

    “对,吃不完给小祝,男人嘛,就是收拾老婆剩饭的。”韩昭父亲打趣道。

    从韩家离开的时候,符伊年觉得自己的肚子一定鼓得溜圆,不然为什么路人都盯着她的肚子看?

    祝镕这一次没有让韩昭相送,解释说想看看哈城的市容。其实是他怕符伊年吃多了积食,准备带人走一走消消食。

    虽然现在是午后,但是哈城的太阳好像并不热烈,阳光甚至称得上温柔。两人并肩走在马路边缘,没有说话,却各自表情都很松弛,说明他们的心情都不错,甚至称得上愉悦、舒服。

    两人边走着,边看着哈城的事景。毕竟是省会城市,比较发达,路上公交车很多,每辆车上都有人,自行车队伍更是壮观,比机动车还多。

    因为是暑假,路边经常会看到有小朋友在玩耍,跳绳的、踢毽子的、弹玻璃球的……看起来无忧无虑,非常美好。

    拐过一个路口,是一片居民区。并不是旅游手册上印得那种尖塔圆顶俄式建筑,就是普普通通的民房。

    符伊年看见从一座民居里走出一个男人,金发碧眼高鼻梁,非常明显的欧洲人长相。

    符伊年有些瞠目结舌,不禁看向祝镕,“歪,歪果仁?”

    祝镕被她的口音逗笑了,替她解惑:“不算是,可能是祖上有苏俄血统,或者是苏俄混血。”

    祝镕告诉符伊年,因为哈城或者说东北独特的地理位置,这里生活着中苏混血、中朝混血、中蒙混血,甚至中日混血、中德混血。

    “都是历史的缘故。”祝镕想说些什么,最后还是没有说,带着符伊年七拐八拐的,从某个胡同口绕出来。

    居然绕到了中央大街!

    符伊年看向祝镕,刚想问他怎么这么熟悉地形,就看到他也是一脸的惊奇,似乎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歪打正着,来到了哈城最著名的景点。

    “哈哈,原来你也是瞎猫碰见死耗子了!”符伊年毫不留情地取笑他,然后拉住祝镕的手欢快地继续往前走。

    “这周围都是欧式建筑哎。”符伊年眼花缭乱。红色的建筑和绿色的树木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格外漂亮,可以说是一步一景、步步优美。

    符伊年有些遗憾没有带相机过来,不能将这美景拍下来。

    祝镕安慰她没有关系,“我们还来的,今天只是偶然走到。”说着给她支招,“你先看看,挑好看的景儿,等改天带了相机过来再拍照。”

    “嗯嗯。”符伊年觉得祝镕这个提议好,“不过我觉得,每个地方都值得拍一拍,每个点看着都好看。”

    中央大街是哈城最出名的景点。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汇聚了近百年的各种风格的建筑看,体现了哈城的独特建筑文化及哈城百姓的欧式生活,是华国乃至远东地区最著名、最长的步行街道,有着“亚洲第一街”之称。

    中央大街全长近1450米,部用面包石铺就,宽21.34米,其中人行方石路10.8米宽。

    而且,人行路全部用长18厘米宽10里面的花岗岩雕铸的面包石铺就,一块一块,精精巧巧,密密实实,光光亮亮。

    精巧的简直是艺术品。

    “听说,当时一块方石的价格就值一个银元,”祝镕给符伊年介绍,“一个银元是什么概念呢?换成米粮,够穷人吃一个月的。”

    符伊年知道面包石很贵,但是没想到居然贵成这样,这样一公里的街道可谓金子铺成的。

    “物力、人力、财力,啧啧。”符伊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最后只能摇头。

    一路走,符伊年注意到两侧有不少公司、店铺,很多都是世纪初成立的,甚至过了一个世纪后依然存在着:马迭尔宾馆、秋林公司、教育书店、改建为珠宝店的原犹太国民银行旧址……很多都是影视剧里经常出现的呢。

    几乎所有招牌都是用中、俄两国文字写的,具有中欧风情。即便现在欧式风格已经褪去不少、华式革命颜色占据主流,依然能在细节中窥视到、感受到当时的的高贵、典雅、时尚。

    “冰棍!雪糕!哈城老冰棍!马迭尔雪糕!”

    一阵叫卖声传来,符伊年立即拉住祝镕的手,用期待的目光看向他。

    祝镕本来不想买,再过两天就到她的特殊时期了,吃了冰到时候不免要肚子疼,疼起来还不是她难受。

    可是符伊年用软软的目光看着她,两手握着他的小臂晃了晃,他就败下阵来,“买!买!”

章节目录

年年有新生[八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思未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思未岁并收藏年年有新生[八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