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温柔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样貌绝美的女子抱着一个小女孩儿坐在大锅旁,等着锅里的腊八粥慢慢熬熟。
渐渐地,那张脸越来越模糊。
女子睁开眼,看着空荡荡的房间,才发现又是一场梦。
萧令起身,打开窗子,看着窗外干枯的树枝,又是一年岁末时,家家户户都洋溢着过年的喜气。
而她却只能孤独一人。
萧令本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在现代,她只是还未毕业的大学生,因为见义勇为,被高楼掉下的花盆砸到。
她隐约记得自己在被砸之前,已经推开了站在前面的小男孩,随后眼前就是一片漆黑,失去了意识。
再次醒来,自己便来到了大夏朝一个四岁女童身上。
那时,这女童躺在地上,头上流着血,旁边还有一个倒了的凳子,想必是登高拿东西时摔破了头。
后来她又仔细回想,发现她其实并没有占用别人的身体,而是自出生起就是这里的人,只是这一摔,倒让她想起了前世的经历。
就这样,萧令和她娘平静地又过了两年,直到六岁时,被她爹带回萧家。
她爹是大名鼎鼎的靖国公萧正远,大夏朝的国舅爷。
她娘李氏出身江南,本是个歌女,因颜色出众被萧正远看中,当做外室。
萧令在六岁前,只每年见过他一次,是以父女感情并不深厚。
但萧令遗传了李氏的好颜色,再加之萧正远本也是潘安容貌,才六岁便已比寻常孩童出色很多。
萧正远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将母女二人接回京城后,便将萧令送进了内卫属。
他还将李氏藏了起来,依照萧令在内卫属的表现,决定是否让母女二人见面。
内卫属是先皇一手建立的组织,先皇最是痛恨贪污腐败之事,内卫属的职责便是查处违法的贪官污吏。
后来当今圣上为了巩固皇权,铲除异己之人,也为了除掉明面上不好处理的官员,又增加了刺探暗杀之职,令许多人闻风丧胆。
萧正远自妹妹嫁入宫中为后,野心便越发的大了。
他想在内卫属安插人手,却始终不得其法。
在看到萧令后,便想趁着女儿年纪小,将女儿送去培养,等长大之后可为自己所用。
于是萧正远手中拿捏着李氏,逼迫年仅六岁的萧令进了内卫属。
萧令舍不得娘亲,便比别人都刻苦,不知是天赋还是她的努力,或许两者都有,在二十四岁那年,萧令坐到了右使的位置。
如今的她武功高强,轻功更是出神入化,她接受的任务从来没有失败过,这也让她的名声传遍了大夏朝堂。
但内卫属毕竟是个见不得光的组织,除了指挥使陆钦,各级官员们皆不曾见过指挥使以下的内卫属刺客。
或许曾经见过,但也只见其人不知其名罢了。
如今快要过年了,她大概过两天又能和娘亲见上一面,但想到还要应付萧家的一众老小,便还有些头疼。
萧令在萧家的女娘中排行第二,萧正远并没有因为她娘出身低,便不让她回萧家本宅。
反而随着萧令越来越出色,更加看重她,家中每逢重要日子,都会叫她回国公府露露脸。
萧家的人大部分是不喜欢她的,她也不喜欢他们,她的大姐和三个妹妹都已经嫁人了,只有最小的六妹妹年仅十六岁还未许配人家。
像萧令这样,如果不是因为身份特殊,是断不会在这个年纪还没婚配,纵使她长了张如花似玉的脸蛋,萧正远却并不指望她靠美色拉拢他人。
在这一点上,萧令还是感谢她爹的,毕竟她对自己现在的生活相对满意,她现在并不需要男人来妨碍自己的生活。
当然,有她娘的例子,她打心眼儿里是不相信男人的。
这时,一名属下进入房间:“大人,指挥使有请。”
萧令听后,简单收拾了桌上的卷宗,便去见了指挥使。
指挥使陆钦,年四十,外表看上去与他现在的位置毫无关系,任谁也想不到这样一个常年把笑容挂在脸上的人,会是一个杀手组织的头目。
陆钦看着走进来的萧令,放下卷宗,对她说道:“平胡的使团十日前已过了玉门关,估计再有半月就会到达京城,届时陛下定会宴请使团,皇后与妃嫔也会参加,圣上的意思是由我们来负责后宫的保卫工作,确保娘娘们和公主的安全。”
萧令问道:“既然是护卫后宫女子们的安全,想必也需要女卫众吧?”
陆钦点点头:“没错,这次的任务全部由女卫众执行,你选二十人出来,宴会当天扮作宫女,你亲自带队,务必保证皇后娘娘的安全。”
“属下遵命。”
萧令接到命令后,便回了房间,她是陆钦一手提拔上来的,追随了他多年,也了解上司的性格,能让他这么重视的任务实属不多。
不过,关乎到皇后娘娘的安危,她也不得不重视。
于公,这是圣上下的命令,于私,皇后是她的姑姑,这些年对她照拂有加,跟她那个便宜爹完全不像两兄妹,是以她定会竭尽所能完成这次任务。
腊月二十八,这天满朝文武官员开始放假,萧令因为有任务,只能在署里继续训练手下。
按照使团现在的脚程,再有四五天便能抵达,以她猜测,宴请之事多半会选在上元节,借着节日的档口宴请宾客,是最适合不过了。
这期间,她必须做好万全准备,以免到时出了岔子。
年三十这天,萧令终于见到了母亲,上次见她还是中秋节,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母亲身体还算康健,至少她把自己照顾得很好。
李氏一边包着饺子,一边嘱咐萧令:“红叶,又过了一年,你也有二十五了,娘知道你身份特殊,但是娘还是希望你能有个好归宿。”
红叶是萧令的小名,只因她后背上有一处胎记,状似枫叶,于是李氏就给她起了个红叶的名字,六岁被萧家认回后,才改为萧令。
温柔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样貌绝美的女子抱着一个小女孩儿坐在大锅旁,等着锅里的腊八粥慢慢熬熟。
渐渐地,那张脸越来越模糊。
女子睁开眼,看着空荡荡的房间,才发现又是一场梦。
萧令起身,打开窗子,看着窗外干枯的树枝,又是一年岁末时,家家户户都洋溢着过年的喜气。
而她却只能孤独一人。
萧令本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在现代,她只是还未毕业的大学生,因为见义勇为,被高楼掉下的花盆砸到。
她隐约记得自己在被砸之前,已经推开了站在前面的小男孩,随后眼前就是一片漆黑,失去了意识。
再次醒来,自己便来到了大夏朝一个四岁女童身上。
那时,这女童躺在地上,头上流着血,旁边还有一个倒了的凳子,想必是登高拿东西时摔破了头。
后来她又仔细回想,发现她其实并没有占用别人的身体,而是自出生起就是这里的人,只是这一摔,倒让她想起了前世的经历。
就这样,萧令和她娘平静地又过了两年,直到六岁时,被她爹带回萧家。
她爹是大名鼎鼎的靖国公萧正远,大夏朝的国舅爷。
她娘李氏出身江南,本是个歌女,因颜色出众被萧正远看中,当做外室。
萧令在六岁前,只每年见过他一次,是以父女感情并不深厚。
但萧令遗传了李氏的好颜色,再加之萧正远本也是潘安容貌,才六岁便已比寻常孩童出色很多。
萧正远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将母女二人接回京城后,便将萧令送进了内卫属。
他还将李氏藏了起来,依照萧令在内卫属的表现,决定是否让母女二人见面。
内卫属是先皇一手建立的组织,先皇最是痛恨贪污腐败之事,内卫属的职责便是查处违法的贪官污吏。
后来当今圣上为了巩固皇权,铲除异己之人,也为了除掉明面上不好处理的官员,又增加了刺探暗杀之职,令许多人闻风丧胆。
萧正远自妹妹嫁入宫中为后,野心便越发的大了。
他想在内卫属安插人手,却始终不得其法。
在看到萧令后,便想趁着女儿年纪小,将女儿送去培养,等长大之后可为自己所用。
于是萧正远手中拿捏着李氏,逼迫年仅六岁的萧令进了内卫属。
萧令舍不得娘亲,便比别人都刻苦,不知是天赋还是她的努力,或许两者都有,在二十四岁那年,萧令坐到了右使的位置。
如今的她武功高强,轻功更是出神入化,她接受的任务从来没有失败过,这也让她的名声传遍了大夏朝堂。
但内卫属毕竟是个见不得光的组织,除了指挥使陆钦,各级官员们皆不曾见过指挥使以下的内卫属刺客。
或许曾经见过,但也只见其人不知其名罢了。
如今快要过年了,她大概过两天又能和娘亲见上一面,但想到还要应付萧家的一众老小,便还有些头疼。
萧令在萧家的女娘中排行第二,萧正远并没有因为她娘出身低,便不让她回萧家本宅。
反而随着萧令越来越出色,更加看重她,家中每逢重要日子,都会叫她回国公府露露脸。
萧家的人大部分是不喜欢她的,她也不喜欢他们,她的大姐和三个妹妹都已经嫁人了,只有最小的六妹妹年仅十六岁还未许配人家。
像萧令这样,如果不是因为身份特殊,是断不会在这个年纪还没婚配,纵使她长了张如花似玉的脸蛋,萧正远却并不指望她靠美色拉拢他人。
在这一点上,萧令还是感谢她爹的,毕竟她对自己现在的生活相对满意,她现在并不需要男人来妨碍自己的生活。
当然,有她娘的例子,她打心眼儿里是不相信男人的。
这时,一名属下进入房间:“大人,指挥使有请。”
萧令听后,简单收拾了桌上的卷宗,便去见了指挥使。
指挥使陆钦,年四十,外表看上去与他现在的位置毫无关系,任谁也想不到这样一个常年把笑容挂在脸上的人,会是一个杀手组织的头目。
陆钦看着走进来的萧令,放下卷宗,对她说道:“平胡的使团十日前已过了玉门关,估计再有半月就会到达京城,届时陛下定会宴请使团,皇后与妃嫔也会参加,圣上的意思是由我们来负责后宫的保卫工作,确保娘娘们和公主的安全。”
萧令问道:“既然是护卫后宫女子们的安全,想必也需要女卫众吧?”
陆钦点点头:“没错,这次的任务全部由女卫众执行,你选二十人出来,宴会当天扮作宫女,你亲自带队,务必保证皇后娘娘的安全。”
“属下遵命。”
萧令接到命令后,便回了房间,她是陆钦一手提拔上来的,追随了他多年,也了解上司的性格,能让他这么重视的任务实属不多。
不过,关乎到皇后娘娘的安危,她也不得不重视。
于公,这是圣上下的命令,于私,皇后是她的姑姑,这些年对她照拂有加,跟她那个便宜爹完全不像两兄妹,是以她定会竭尽所能完成这次任务。
腊月二十八,这天满朝文武官员开始放假,萧令因为有任务,只能在署里继续训练手下。
按照使团现在的脚程,再有四五天便能抵达,以她猜测,宴请之事多半会选在上元节,借着节日的档口宴请宾客,是最适合不过了。
这期间,她必须做好万全准备,以免到时出了岔子。
年三十这天,萧令终于见到了母亲,上次见她还是中秋节,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母亲身体还算康健,至少她把自己照顾得很好。
李氏一边包着饺子,一边嘱咐萧令:“红叶,又过了一年,你也有二十五了,娘知道你身份特殊,但是娘还是希望你能有个好归宿。”
红叶是萧令的小名,只因她后背上有一处胎记,状似枫叶,于是李氏就给她起了个红叶的名字,六岁被萧家认回后,才改为萧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