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乌兰山区,天气有时也会非常热。就像这几天,天天艳阳高照,一点风也没有,气温能达到三十六七度,晒的地上的小草都打蔫了。

    这段时间,朱文正的“生产经营”搞得很好。可以说,打从挖开了勘探队的仓库之后,他已经彻底“脱贫”,过上了略低于小康的温饱生活了。

    听说朱文正干成了申大有拼了命都没干成的事儿,吴老六大为兴奋。申大有以前的顾虑纯属多余,因为吴老六不光不怕卷入到“倒卖”公家物资这事里头,而且他还积极地“参与”了,他亲自搭路子的车来了棋盘台。那一次,路子拉走了很多东西,装了满满一车,都是很值钱的。比如水泵、电动机、电缆、铜线、帆布、五金工具等等。吴老六先给了朱文正二百块钱,说等把“货物”全都处理了之后,再跟他结算其它的钱。

    朱文正当即把钱退给了吴老六。他说:“二姑父,这钱我不要。有房子里零儿八碎的物件,我就能去集上换回好多东西。我也没地方花钱,你留着就是。”

    吴老六硬把钱塞进他的口袋,说:“那不行。这个地儿越往南,越不好挖,而且可能也没什么东西了。钱你自己存着,以后的日子还长,防备有不好过的时候。”

    朱文正又把钱掏出来,留下二十元,把剩下的又塞给吴老六,很认真地说:“二姑父,我真的用不着这些钱。而且车上那其他东西卖了,你也不用再给我钱了,就算我孝敬你老的吧。”

    吴老六这回没再拒绝,不过他说,他给朱文正存着。

    从那之后,吴老六就一直没再来过。听路子讲,他进城住着去了。所谓的“城”就是东塔县城。公社现在想发展点“工业”,让老吴在县城找找门路。

    路子还说,他把那车东西弄到西塔县去“处理”了,一共卖得五百七十块,是一年半以来“经营”棋盘台的最大一笔收获。老吴给了路子一百,给了帮着找买家的人一百,给公社领导送礼花了五十,剩下的都在老吴那里存着,算是朱文正和老吴两个人的。

    路子得了甜头,就怂恿朱文正再去挖“道班房”,说那里也有不少值钱的东西。

    朱文正却不大想继续干了。

    他算计了一下。勘探队这三间屋子,一间全部坍塌,其他两间除了路子拉走的,剩下的东西估计还能再卖个二百来块钱,以后再拆点木料门窗什么的,这些钱足可以让朱文正在棋盘台藏上三年。估计两三年过去,警察抓他的劲头也就消磨的差不多了。那样的话,他就想法出去跟着老吴去干,老吴其实也是这个意思。那个道班房他研究过,上面的覆盖物起码比这边高出两米以上,这么厚的重压,估计下面早已房倒屋塌,挖起来难度极大还非常危险。所以,他表面上应付着路子,实际上根本就没动手去干。后来路子又来了一趟,见道班房的挖掘进度极慢,也就不再来了。这以后两个月的时间,他一直一个人在棋盘台上生活。

    由于“勘探队”的“出土”,他现在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很多。

    他早就不在那个塌了一半的破房子里住了。他经过七八天的努力,挖出了“勘探队”的房顶,不过他在树了根烟囱,留好照明口、通风口之后,随即又用些泥土,加些杂草枯枝把它覆盖了起来;然后,他修整了从坡顶到门洞的斜坡,在上面搭了个可以拆卸的“雨棚”,再把那墙洞改成门,安上了门框和门扇。又在在门前挖出了三四平米的台子,形成了半地下室类型的房屋。这个工程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然后他又用了五天功夫,将仓库里的胶管接起来,建成了直通水潭边的“自来水”。管子不够长,还差将近一百米。朱文正就挖了一道浅沟,敷上碎石块,然后水泥抹面形成了长长的水槽。有了水,他将仓库和厨房都打扫出来。仓库安上床,从那间倒塌的大宿舍里掏出了桌凳、橱柜、水盆等物件;厨房里盘了个烧柴禾的砖灶,又安上了那个液化气灶,收拾的很像个样子了。

    “家”也拾掇好了,活儿也不用急着干了,那些旧书报当中“好看的”也都看完了,无聊之际,朱文正就想到四周转着看看,军事术语叫“侦察地形”吧。这棋盘台的外围,他除了去安井台子,其他地方都没去过,因为他还是不大敢“出头露面”。不过住的时间长了,他发现这一带的确是人烟稀少。这么多天,他就见到过一个“生人”,是在去安井台子的路上,看到一个骑自行车小青年,要去南乌素,朝他问路。他也不吭声,只是一个劲摇头,然后指指身后的路,示意小青年“此路不通”。小青年以为他是哑巴,便掉头返回去了。

    既然这里碰见人的概率很小,他也就胆大起来。这天早上,他揣上一瓶水、两个干馍和一块咸菜,就爬上大坡,朝着西边的山里出发了。

章节目录

晓风残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易水霜117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易水霜117并收藏晓风残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