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侍卫抱拳道。

    而狼大狼二好似也听懂了乌恩吩咐侍卫的话,顿时不满的长嚎。

    乌恩蹲下身子,两狼顿时跑来亲昵的在他腿边蹭来蹭去,他安慰道:“你们先回去,等我回来领你们去。”

    也不知两狼是否听懂,纷纷舔了舔乌恩的手,没用侍卫领,便自己走了回去。

    乌恩走进了天禄殿,跪下叩首道:“父皇。”

    “嗯,起来吧。”

    乌恩起身走到右下首坐下,皇帝道:“那柯嘉之女已在来我西图和亲的路上,你准备准备迎亲吧。”

    霎时如五雷轰顶,乌恩大脑顿时一片空白,他必须迎娶柯嘉之女了是么?

    那陈昀呢?她一定不愿意做侧妃或者良娣的!

    乌恩急速思索着对策,但他此时竟找不到好的理由来说服父皇,他张了张口,最终从嘴中说出的只有苍白无力的几个字:“父皇,儿臣不能——”

    但还没等乌恩将话说完,皇帝便道:“朕既已答应天庆、由你迎娶柯嘉之女,便不会改。”

    乌恩走到殿中跪下叩首: “父皇,还请收回成命——”

    “你当朕说的话是儿戏吗?”皇帝眸光微眯,语含警告,“不要试探朕的底线。”

    本想再和皇帝求情的乌恩,嗅到了皇帝要爆发的一丝前兆,他垂眸敛目,再次叩首,终究还是说道:“是,儿臣遵命。”

    走在回东宫的路上,乌恩本想带着狼大狼二去寻她,但是现在他若是离开西图去往天庆,以父皇刚才的态度来看,他的太子之位定是不保。

    他要她,但他也要这皇位。

    乌恩眉头紧锁的回到了东宫,走进了静尘阁。看到返回的乌恩,两狼兴奋的就向外窜。乌恩找了个废弃的桌案,坐到了上面,对着跑出去的两狼喊道:“狼大狼二都回来。”

    两狼听话的跑了回来,围在他脚边,乌恩分别摸着两狼那只下了的眼睛,说道:“等我寻到杀死狼三的罪魁祸首,我再带你们一起去报仇如何?”

    提到狼三,两狼好似十分悲痛,纷纷发出悠长的狼嚎声。伴着狼嚎,乌恩对外吩咐道:“来人。”

    侍卫走进来,对他半跪抱拳道:“属下在。”

    “多派些人手去天庆,时刻注意着礼部侍郎汝晟的消息。”

    ……

    隆安九年冬月望日,天庆皇宫,早朝。

    接到了泗水郡知州奏疏,皇帝看后喜怒不显,让随侍在他身旁的高福徒弟陈宝读给众臣子听。陈宝声音细而慢的传来。

    “泗水郡知州臣姜庆昧死上疏皇帝陛下:礼部侍郎汝晟修护堤坝,不顾己身,救湖县百姓于危难,是有德焉,窃不敢有私,遂以呈陛下。陛下过听,使臣姜庆掌泗水郡,然县丞贼子扰臣视听,以不得闻名于耳。后臣闻湖县匪患之事,欲呈报陛下。夫汝侍郎对臣曰,‘臣乃民之公仆。天之生民非为君,天之立君以为民[1],况臣乎?’且臣心虑黎庶,故臣不待陛下朱批,统兵七千与汝侍郎,终灭匪患。臣知陛下忧劳天下,信赏必罚,臣不敢背德,亦不敢自恃。故臣昧死以闻皇帝陛下,以望陛下裁罪。”

    这奏疏看似诚恳,但却歪曲事实,有断章取义和扰乱视听之嫌。

    “臣乃民之公仆。天之生民非为君,天之立君以为民[1],况臣乎?”这句很明显就是说景文昭曾说就连皇帝都是百姓之公仆,何况尔等臣子?

    言辞之间看似为君为民,并在奏疏开始夸奖景文昭一番,但实际却是将她架在火上烤了。

    毕竟哪个臣子敢将皇帝摆在百姓之公仆的位置?

    而陈宝读完后,果然有大臣出列道:“陛下,‘天之生民非为君,天之立君以为民[1]’,乃是说君要管理百姓、治理百姓,而不是说君乃民之公仆。汝侍郎将陛下与公仆作比较,臣以为其犯了大不敬之罪。”

    另有其他大臣出列,说道:“陛下,臣附议,这汝大人虽护百姓有功,但其实属狂妄自大,望陛下定其罪。”

    这时,有侍卫进来报,说是从前线递来的战报。

    皇帝惊疑道:“哦?从哪里来的?”

    “回陛下,从湖县。”

    听闻此话,皇帝眸间似乎微微闪过了一丝失望之色,但紧接着消失不见。

    陈宝接过战报要交予皇帝,皇帝说道:“直接念与朕听。”

    “是。”

    “礼部侍郎汝晟昧死拜陛下:臣剿匪负伤于身,不能躬身听陛下教诲,是故特遣使昧死以闻陛下,望乞恕罪。陛下过听,臣于湖县忽闻匪患,然手无兵马,无力抗衡马匪,故驰求于知州。臣劝知州未果,本欲离去,另寻他法,而与臣同去小儿忽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臣乃谓之知州,‘吾与公衣食出于百姓,此则人力已奉于上,而吾未曾被于下,今所以求兵马者,盖为求百姓安也。况陛下圣人贤德,赏罚分明,知州有何忧心?’故臣得兵七千,终灭匪患。臣失罪于私迫知州,不求陛下饶恕,实乃臣知陛下哀怜百姓以自忘。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唯陛下幸察。臣汝晟昧死再拜以闻皇帝陛下。

    不知景文昭是否知道知州会参她一本,但她这战报来的及时,并且恰好解决了眼前的危机。就连之前说她狂妄自大的两位大臣顿时闭口不言。

    因这份战报中所叙述的与知州所谈之事、并没有涉及皇帝乃百姓之公仆之事,反而说了“圣人贤德,赏罚分明”,说了“吾与公衣食出于百姓,此则人力已奉于上,而吾未曾被于下”,根本没有任何大不敬之言语,反而表明其一心为国,一心为君。

    此时,刚才要弹劾景文昭的、其中一个反应较快的大臣说道:“陛下,这汝侍郎和姜知州说的完全不同,定是有一人在撒谎。”

    而另一个也反应过来,附和道:“陛下,臣附议。”

    这时五皇子景宇浩出列,对皇帝行礼道:“父皇,儿臣本以为汝大人在洪水中失去了性命,儿臣为其哀伤不已,但今日收到了知州和汝大人的消息,而且还收到了其已灭了匪患的消息,儿臣实在为其高兴。这两封信函读起来内容完全不同,但是细品之下,他们二人的意思其实是一样的……大致内容都是汝大人以为官者要效劳于民为基准,向知州求取兵马,清剿马匪之事。”

    他顿了顿,等着众人反应了一会儿,看到众大臣纷纷点头时,他方接着说道:“所以不能追究二人的罪责,毕竟他们为了我天庆消灭了匪患,还了百姓一个清净安稳的日子。所以儿臣以为,父皇非但不能罚,还要各给封赏,毕竟不能寒了真心为我天庆办实事的官员的心。但汝大人前次被大水冲走,定是身子有损,后又在清剿马匪中受伤,故儿臣认为当封其一个闲散官职,以养身心。”

    这时三皇子也出列行礼道:“父皇,五弟说的不错,这汝晟非但不能罚,还要赏。”

    听闻此话,五皇子景宇浩侧头看了一眼身旁的三皇子,而三皇子也恰好向他看来,二人视线在空中交会,随即各自微微一笑,别过了目光。

    二人各怀心思的等着皇帝发话,而其他大臣见到就连皇子都替这汝晟说话了,便没人再发言。

    只有内阁首辅顾光出列道:“陛下,汝大人和知州大人虽清剿了匪患,但他们先斩后奏却也是事实。故臣以为赏实为该赏,而罚却也该罚。”

    皇帝点头:“顾爱卿以为当如何赏罚?”

    “陛下,如果单从汝侍郎的功绩来看,其义无反顾的修护堤坝,救湖县百姓于危难,以及其清剿匪患,还百姓以安稳,这两项功绩加起来就是封为吏部尚书、入内阁都不成问题。而知州虽没有太大的功绩,但却是在汝侍郎的诱导下没等陛下朱批便调兵。所以二人都应功过相抵,实为最好。”

    皇帝似是很认同顾光的提议,他微阖着眸,问道:“嗯,还有要补充的吗?”

    这时没有人再出列,皇帝说道:“既如此,加封礼部侍郎汝晟为翰林院大学士,知州姜庆赏白银万两。”

    ……

    景文昭躺在湖县衙门后院的榻上,手中拿着皇帝颁发的诏书。

    她之前和钟离都受了伤,所以不得不让人将他们送下山。而她担心知州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上表皇帝时会写一些贬损她的话,所以她在伤口微微好了一些后,就忙写了封战报,让知县派人给皇帝送去。

    而知县,她没法夸,也没法贬,所以干脆就只字未提。

    而在她意料之中的是,知州与她做了同样的事情,对知县也只字未提。

    毕竟天塌下来有她这个身居三品的礼部侍郎顶着,也就不需要知县了。

    虽然她并不知道知州写的折子的具体内容,这些只是她根据如今手中这份诏书的内容大致猜出的。

    否则,即使她没写知县,而知州将知县失败的事情写在折子里,那现在知县也就不是知县了。其就算不被杀头,流放之罪却是少不了的。

    而知州不写知县还有一层原因就是,如果知县被判了罪,那知州得到一个监察失责之罪是少不了的。

    所以两相权衡之下,知州便对知县只字未提。

    景文昭阖着双眼,但心思一刻不停。

    她手中这份诏书,是皇帝特意派人交给她的。同时来人也嘱咐她,当时有大臣向陛下提议要让她功过相抵,不罚也不赏,但皇帝念在她毕竟是有功之臣上,动了恻隐之心,所以便又封了她一个翰林院大学士。

    景文昭心中一哂,皇帝真是打的好主意,一个清闲官职就想让她为其效犬马之报?

    如果她是普通的官员,或许也就欣然接受,并且还会对皇帝感激涕零。

    可她不是,她与皇帝有着血海深仇,他的皇帝宝座下流着她父皇母后的血。

章节目录

与男主恋爱后发现是仇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左手封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左手封魔并收藏与男主恋爱后发现是仇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