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进度检查完成之后。
焦平矗立在山崖之上,又回头眺望了一眼远处的妖集,而后就运起那初学乍练的“跃岩”提纵神通,一跃即往东南去了。
因为他此时的方位是在北方,想要去往东方,自然就要顺着东南方向去走。
待走到陆地的尽头,而后再入海。
这就是最短最快的路线了。
不过虽然“双叉河大王”催得紧促,但焦平并不因为这紧促,就乱了自己章法。
他并不一味使用“跃岩”埋头苦赶,而是首先来到了河边,又砍了几根竹子做成筏,推下水去后,借着水力顺流而下。
“双叉河”本是自北向南奔腾,到中游处却被“双叉山”阻拦住,只好一裂为二。
从此一向西南,一向东南。
其中向西南而去的这一道支流,被本地的妖怪称作“西叉流”,而向东南而去的这一道支流,则被称作是“东叉流”。
十分简单而易记!
焦平此时就在“东叉流”之上,乘着竹筏顺流直下,如无意外的话,他就打算这一程都是借着水力,一路到达出海口。
到了那里后,在做其他打算不迟。
此去经年,非是短时之功,因而他并不打算把大量时间花在埋头赶路上,反而是要想方设法,抠出尽量多的时间修行。
而借着水力顺流而下,就是他想出来的能“鱼与熊掌兼得”的双全之策。
借篙试水,将竹筏缓缓推离岸边,驶入江心之后,焦平又耐心观察了一阵,只见江面之上甚是平静,暂无可虑之处。
于是他放下竹篙,盘坐到竹排正中,暂时间也无心去欣赏两岸的风光,只开始静坐冥思、修持静功、调整心绪。
很顺利地就进入了状态。
焦平并不意外,他本是水生的生物,又修习水属的功法,对于水面的环境自然不感到陌生和害怕,反倒是有一份亲近。
于是他缓缓睁眼,从怀中取出“壶天囊”来打开,从中又掏出一个小瓶来。
这个小瓶同样是玉质琢成的,于此焦平只视作是理所当然,因为玉质稳定,所以经常被修行者用来作各种承放的器具。
小瓶的样式像个袖珍的酒坛子,瓶身与瓶塞之间,则同样贴一张红色贴条,其上写着三个小字——“天视丸”。
字体端庄雍容,华贵中自有风骨,犹若花中之国色牡丹,笔力不让“颜筋”。
这是“双叉河大王”的亲笔?
焦平打开瓶塞,倾出来一丸龙眼核般黑亮、鸽蛋大小的丹丸,和着唾液咽下。
很快,丹丸在胃液中分解开来,化作一团清气升腾直上,钻到眼部之中去了。
仿佛被无数看不见的小手,给细细按摩过一遍般,焦平的眼睛,只感到一阵极致的清凉舒适与放松。
待得重新睁眼视物,视角已然悄声发生了变化,勉强形容的话,那是一种类似原本近视的眼睛、戴上眼镜后的清晰度。
看近处,看得更细致入微了。
看远处,也看得更为遥远清晰了。
小小的一丸丹丸,带来的效果,简直不下于做了一场眼部矫正手术。() ()
这就是地仙丹决之中所提到的,第二种用来增强“阳识”的方法了,即恰当吞服一些能够针对性增强五感的天才地宝。
稍有不同的是,焦平在这里吞服的并不是原生状态的天才地宝,而是由天才地宝进一步炼制而来的丹丸。
类似的丹丸他还有四种,分别是用于提升听觉的“地听丸”,嗅觉“百香丸”,味觉的“十味丸”,以及触觉的“千触丸”。
每样都是三十六瓶,每瓶一丸。
焦平一一拿出,启开瓶口吞服,这五种丹丸本来就是相互关联的一整套方子。
其名为“五知丸”。
“五知”之丸唯有在相同时间服下,对于“阳识”的提升作用,才能达至最大化。
一轮过后,效果果然大是不凡。
焦平张开“阳识”来,不看而见,不聆而听,不嗅而闻,不尝而味,不摸而触。
稍微试验下来,“阳识”的识域,竟是已然从“五十里”来到了“六十里”。
这就是丹药之功、天才地宝之功!其所起到之效用,竟立竿见影至斯!
这些丹丸都极对症,极有针对性。
一样对一觉,就连一分多出的、针对其余部位的药力,都是完全没有,而且还极适合地仙丹决的法门吸收。
焦平暗暗感慨。
这也难怪,本来地仙丹决就是自“双叉河大王”处而来,因此她自然也能够提供给自己、与这功法相互匹配的丹丸。
只是原本以为连生长在哪里、都完全不知道的这些天才地宝,眼下却被做成了丹丸、直接给到自己服用。
而自己苦熬了一顿犹如炼狱酷刑般的生死锤打,“阳识”也不过从“十里”成长到“五十里”,竟只抵过人家几丸丹药之功。
这人生的际遇,还真是天差地别!
虽说这里面有第一次服食一种丹丸,由于身体还没产生对应抗药性、因此效果上会达到最佳的缘故。
但焦平估计自己达到“百里识”时,这几瓶丹丸,是还能剩有大半下来。
并非是估有余量给了自己,焦平推测最大的可能,是这些丹丸每样三十六颗。
这个数,原本就是正好配来用作配合地仙丹决第一步的修行,好将“阳识”从那“一里识”扩长到“百里识”的。
只不过自己前面的“十里识”,是通过苦磨修行而得的,后面的“五十里识”,又是因为重铸神兵而意外得来的。
多了这一個意料之中、一个意料以外的因素,自然就会使得自己完成“阳识”小境的修行时,还能剩下大半的辅助丹丸。
想明白这些后,焦平并不气馁,只是隐隐紧迫,这天下英雄何其之多,自己能得到这些丹丸,别人自然也能得到。
甚至是更为轻松地得到。
因此,虽说水德重积,但自己也需奋进搏取才是,自己之所求,应当是犹如这滔滔长河一般奔腾向东、滚滚入海才是。
万不可因一时小得,即不思进取,乃至于苟且偷安、沦为死水涸泽!
焦平矗立在山崖之上,又回头眺望了一眼远处的妖集,而后就运起那初学乍练的“跃岩”提纵神通,一跃即往东南去了。
因为他此时的方位是在北方,想要去往东方,自然就要顺着东南方向去走。
待走到陆地的尽头,而后再入海。
这就是最短最快的路线了。
不过虽然“双叉河大王”催得紧促,但焦平并不因为这紧促,就乱了自己章法。
他并不一味使用“跃岩”埋头苦赶,而是首先来到了河边,又砍了几根竹子做成筏,推下水去后,借着水力顺流而下。
“双叉河”本是自北向南奔腾,到中游处却被“双叉山”阻拦住,只好一裂为二。
从此一向西南,一向东南。
其中向西南而去的这一道支流,被本地的妖怪称作“西叉流”,而向东南而去的这一道支流,则被称作是“东叉流”。
十分简单而易记!
焦平此时就在“东叉流”之上,乘着竹筏顺流直下,如无意外的话,他就打算这一程都是借着水力,一路到达出海口。
到了那里后,在做其他打算不迟。
此去经年,非是短时之功,因而他并不打算把大量时间花在埋头赶路上,反而是要想方设法,抠出尽量多的时间修行。
而借着水力顺流而下,就是他想出来的能“鱼与熊掌兼得”的双全之策。
借篙试水,将竹筏缓缓推离岸边,驶入江心之后,焦平又耐心观察了一阵,只见江面之上甚是平静,暂无可虑之处。
于是他放下竹篙,盘坐到竹排正中,暂时间也无心去欣赏两岸的风光,只开始静坐冥思、修持静功、调整心绪。
很顺利地就进入了状态。
焦平并不意外,他本是水生的生物,又修习水属的功法,对于水面的环境自然不感到陌生和害怕,反倒是有一份亲近。
于是他缓缓睁眼,从怀中取出“壶天囊”来打开,从中又掏出一个小瓶来。
这个小瓶同样是玉质琢成的,于此焦平只视作是理所当然,因为玉质稳定,所以经常被修行者用来作各种承放的器具。
小瓶的样式像个袖珍的酒坛子,瓶身与瓶塞之间,则同样贴一张红色贴条,其上写着三个小字——“天视丸”。
字体端庄雍容,华贵中自有风骨,犹若花中之国色牡丹,笔力不让“颜筋”。
这是“双叉河大王”的亲笔?
焦平打开瓶塞,倾出来一丸龙眼核般黑亮、鸽蛋大小的丹丸,和着唾液咽下。
很快,丹丸在胃液中分解开来,化作一团清气升腾直上,钻到眼部之中去了。
仿佛被无数看不见的小手,给细细按摩过一遍般,焦平的眼睛,只感到一阵极致的清凉舒适与放松。
待得重新睁眼视物,视角已然悄声发生了变化,勉强形容的话,那是一种类似原本近视的眼睛、戴上眼镜后的清晰度。
看近处,看得更细致入微了。
看远处,也看得更为遥远清晰了。
小小的一丸丹丸,带来的效果,简直不下于做了一场眼部矫正手术。() ()
这就是地仙丹决之中所提到的,第二种用来增强“阳识”的方法了,即恰当吞服一些能够针对性增强五感的天才地宝。
稍有不同的是,焦平在这里吞服的并不是原生状态的天才地宝,而是由天才地宝进一步炼制而来的丹丸。
类似的丹丸他还有四种,分别是用于提升听觉的“地听丸”,嗅觉“百香丸”,味觉的“十味丸”,以及触觉的“千触丸”。
每样都是三十六瓶,每瓶一丸。
焦平一一拿出,启开瓶口吞服,这五种丹丸本来就是相互关联的一整套方子。
其名为“五知丸”。
“五知”之丸唯有在相同时间服下,对于“阳识”的提升作用,才能达至最大化。
一轮过后,效果果然大是不凡。
焦平张开“阳识”来,不看而见,不聆而听,不嗅而闻,不尝而味,不摸而触。
稍微试验下来,“阳识”的识域,竟是已然从“五十里”来到了“六十里”。
这就是丹药之功、天才地宝之功!其所起到之效用,竟立竿见影至斯!
这些丹丸都极对症,极有针对性。
一样对一觉,就连一分多出的、针对其余部位的药力,都是完全没有,而且还极适合地仙丹决的法门吸收。
焦平暗暗感慨。
这也难怪,本来地仙丹决就是自“双叉河大王”处而来,因此她自然也能够提供给自己、与这功法相互匹配的丹丸。
只是原本以为连生长在哪里、都完全不知道的这些天才地宝,眼下却被做成了丹丸、直接给到自己服用。
而自己苦熬了一顿犹如炼狱酷刑般的生死锤打,“阳识”也不过从“十里”成长到“五十里”,竟只抵过人家几丸丹药之功。
这人生的际遇,还真是天差地别!
虽说这里面有第一次服食一种丹丸,由于身体还没产生对应抗药性、因此效果上会达到最佳的缘故。
但焦平估计自己达到“百里识”时,这几瓶丹丸,是还能剩有大半下来。
并非是估有余量给了自己,焦平推测最大的可能,是这些丹丸每样三十六颗。
这个数,原本就是正好配来用作配合地仙丹决第一步的修行,好将“阳识”从那“一里识”扩长到“百里识”的。
只不过自己前面的“十里识”,是通过苦磨修行而得的,后面的“五十里识”,又是因为重铸神兵而意外得来的。
多了这一個意料之中、一个意料以外的因素,自然就会使得自己完成“阳识”小境的修行时,还能剩下大半的辅助丹丸。
想明白这些后,焦平并不气馁,只是隐隐紧迫,这天下英雄何其之多,自己能得到这些丹丸,别人自然也能得到。
甚至是更为轻松地得到。
因此,虽说水德重积,但自己也需奋进搏取才是,自己之所求,应当是犹如这滔滔长河一般奔腾向东、滚滚入海才是。
万不可因一时小得,即不思进取,乃至于苟且偷安、沦为死水涸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