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安二十年腊月廿七,正午时分,秣陵城东的百味斋生意正火爆着,楼上楼下几乎都要坐满了。

    段念之在来之前问了问林秋和秣陵有什么好吃的馆子给她推荐点,林秋和说了一连串,之后还给她列个单子。段念之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家,到了秣陵正好是中午,于是就来了。

    进了门,段念之发现生意还真是好,地方不大,看着像是坐满了。

    她逮着一个上完菜的小二,问:“可还有位置?”

    小二忙说:“姑娘来的巧,那边靠窗还有最后一桌,我带姑娘去。”

    段念之跟着小二去了,坐下以后又点了两三个招牌菜,用手撑着下巴等上菜。

    没一会,段念之突然听到一道熟悉的声音。

    一个穿着藏蓝色衣服的少年郎走进来,小二见了就说:“贵客不好意思啊,小店人满了,要不您去别家或者在一旁等等。”

    那男子却是说:“没事我拼桌也行。”说完了就在扫了眼大堂里面,然后抬脚向段念之走了。

    “这位姑娘看起来也像是行走江湖的,应该不介意和我拼个桌吧。”

    段念之大度笑笑,说:“没事,不介意。”

    他在段念之对面坐下来,又问小二段念之点了什么,然后自己加了几个菜。

    小二给他倒好茶之后就转身去厨房催菜了。

    “段念之,你又被人跟了!”

    段念之看见林静来一脸严肃,忙说:“没事我知道,段家的人。两年了,我也没之前那么蠢,被人跟都不知道。”

    思绪回到两年前,那时候段念之刚离开家里,她选择了安州作为自己游历的第一站。段念之在安州城南租了一个两进的小院子,有的时候出门吃吃喝喝,逛遍了安州周围的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其他时候就窝在小院子写她的四方志。

    很久以前奶奶对她说过,有爷爷奶奶在的时候,她自然可以一辈子衣食无忧,但是爷爷奶奶不在了呢?她真的甘心回到段家,然后嫁人,被关在大宅子里一辈子吗?

    段念之知道,自己现在有的一切,都是爷爷奶奶给的,她很感激,但有时候也会想,如果只靠自己的话,她能不能活下去。

    近年来,朝廷注重官道建设和剿匪,也有很多的大户人家出远门游玩。段念之想,以后出远门玩的人会越来越多,但是民间却缺少广为流传的写各地人物风情和美食美景的书,反正自己也要四处游历,不如将这些写成书,再卖给正阳书局。

    正阳书局是潋阁的产业,她写完了直接寄给林秋和,省时省力,还不用担心自己被占便宜。差不多半年的时间,她就走遍了自己之前想去的湘南的地方,写的东西也够出书了,她内容写的通俗易懂,书名也起的直白,就叫《游四方——湘南攻略》。正阳书局遍布大齐,书的价格定得偏低,但是卖的好,想出去玩的、有点闲钱的,都愿意买来瞧瞧。段念之之后还出了几本,赚了不少钱。

    扯远了,在安州的时候,段念之自己一个人住,时常在走街串巷的货郎那里买点东西,结果半个月后,许是货郎看出来了她一个人,在她出城去寻某处古迹的路上悄悄跟着她,想占她便宜抢她钱。

    段念之就是这样认识林静来的,林静来在城门口见一猥琐的中年人鬼鬼祟祟的跟着一姑娘,不放心就跟了上去。出了城,那货郎想对段念之出手,段念之虽然有点害怕,但还是直接把他打了个半死,拍拍手正要离去时,看见了目瞪口呆的林静来。

    后来两人聊天,才发现都是出门游历的人,不过段念之是光明正大离的家,比较有钱,林静来偷偷跑出来的,比较穷。在安州剩下的日子里,两人时常搭伙凑个饭聊聊天,毕竟很多东西一个人吃不完很可惜。

    后来安州之行结束,两人分道扬镳,但还是在一两个地方偶然碰到过,段念之都会请林静来吃饭。

    林静来听完,还是不太放心,说:“真的吗?我看有好几个人跟着你呢。”

    段念之给自己添上茶,看小二端着菜往自己这边来,说:“真没事,你放心。还有,这么久不见,今天我请你吃饭啊。”

    林静来等小二上完这波菜,夹了一只龙虾,说道:“不要,今天我请。之前是我没钱,现在我有钱了,不能老占你便宜。”

    段念之很震惊:“你有钱啦?”

    林静来一边剥虾,一边说:“那是,之前我没经验,钱没带够。半年前我回了趟家,挨了顿打,带够了钱才跑出来的。”

    段念之拿起筷子,也开始吃饭,听完林静来的话后有些语塞,半晌才说:“你真厉害。”

    “这虾不行,如果我没有吃过琴岛的大虾的话,或许我会喜欢,但是我吃过了,所以只能在我心中只能留下不行的印象。”林静来尝了一口虾说。

    “闭嘴吧你,食不言寝不语。我又没吃过琴岛的虾,别让我惦记着。”

    林静来听了,真的安静下来,开始专心吃饭。

    不一会,桌上的菜就见了底。林静来叫来小二要买单,听完价格,他松了一口气,把银子给了小二。小二走后他对段念之说:“竟然不贵,我还以为要大出血呢。”

    段念之觉得有些好笑,想逗逗他,说:“那你还说要请我。”

    “请是肯定要请的,但是钱越花越少,可不得省着点。”

    “得了吧你,你随便从家里多扣点钱出来,只要不大手大脚,也够你玩二十年吧。”段念之说道。

    她记得林静来家里是江浙一带有名的富商。

    “可是钱在变少,我会没有安全感。”林静来接着说。

    “你现在住哪啊?客栈?”段念之问道。

    “嗯,就在隔壁。”林静来回答道。

    “那你还打算在秣陵呆多久?”

    “嗯……大概十多天吧,我也才来没几天,好多地方都没去呢。”

    “之前,我托人在城东买了个小院子,现在空着的,你要不要过来住?”段念之想到段家派人跟了她,心下盘算着事情。

    “你不介意啊?欸,不对,你父母不是都在秣陵吗,你不回家啊?”林静来很疑惑,虽然住她那确实可以省不少钱。

    林静来是知道段念之为什么离家游历的,段念之又说:“哎呀,这里面有点复杂,一时半会我也和你讲不清楚,我今天先不回去,明天再回去。你住我那,不仅可以省钱,也当是帮我一个小忙啦。”

    林静来想了想还是同意了,跟着段念之出了百味斋,再去客栈收拾了自己得行礼,往她的小院走去。

    虽然百味斋和小院都在城东,但还是要走上两刻钟的。

    半路上段念之想了想,自己明天去段府还是得打扮打扮,不然还不知道会被那些人怎么编排。于是段念之把钥匙和包袱给了林静来,说自己要去买点东西,再告诉他具体位置,让他先去收拾一下。

    林静来听完就拿着东西接着往小院走,段念之转道去了妍香阁。

    妍香阁是做布料起的家,因着老板眼光好,没多久就生意火爆,之后又盘下了隔壁两个铺子,修了个三层的店铺。一楼卖布料,二楼卖成衣,三楼卖首饰,很受秣陵城中的女子喜欢。

    进了门,坐在柜台的老板看见又来了客,忙唤道:“云香,来客了,快出来接待。”又笑着对段念之说,“姑娘稍等,不知道姑娘是想挑些什么呢?”

    段念之回答道:“挑两件衣服,再选两样首饰。”

    这时,云香也从后面出来了,说道:“那我带姑娘去楼上挑挑。”说完就带着段念之往楼上去了。

    段念之平时为了行动方便,都是窄袖裙掩衣,现在来了这,为了显得比较正式,挑了一件浅紫折枝牡丹暗纹配有杂宝梅花眉子的短袄,一条鸦灰火树银花妆花缎马面。

    云香打量了段念之的身量后,找出适合她身量的成衣,然后请她到隔间试穿。

    段念之试了一下,出来云香看后称赞道:“姑娘您眼光真好,这一身和适合您,也很搭配。”

    段念之也觉得不错,决定要下来,换下来交给云香后,又去三楼,打算挑两件首饰,让自己看起来没那么素。

    到了三楼,她一眼就看中了那只浅黄的腊梅绒花钗子,直接跟云香说要了。

    云香给她包了起来,说:“姑娘眼光真好,咱们这儿的绒花首饰,可是一等一的好。”

    段念之道:“确实是,英山的缠花,秣陵的绒花,哪个喜欢首饰女孩不爱呢?”

    说着又去看手镯,面前这只白玉手镯,清透温润,和她曾经在南阳见过的差不多,旁边有一位官家小姐也在看。段念之忍不住多看了两眼,刚打算问云香这镯子是不是产自南阳,一女子就突然走到她旁边,拿走了那手镯,交给身后同云香一样打扮的姑娘。

    “这手镯我要了。”

    段念之本来也没打算买,也没什么反应,拿了旁边一只成色上好的青玉的手镯,递给云香,又转身去挑了一条葡萄石的璎珞,打算下楼付银子。

    还没走到楼梯,身后就传来一阵声音。

    “嘉宜县主,您能不能不要看我对什么感兴趣就抢着买?一次两次也就罢了,次数多了很烦人啊。”刚刚那位官家小姐开口说,声音不大不小,反正三楼的人都听到。

    “段小姐,这妍香阁又不是你开的,有本事你把所有东西都买回去啊。哦,我忘了,你父亲只是个从三品的翰林国史院学士,家里应该没那多钱。”

    啊,原来是自己的妹妹,段筠听啊。段念之来了兴趣,走到一排摆满耳饰的货架后,打算多听一下。

    段筠听完阴阳怪气道:“我父亲只是从三品的翰林国史院学士又如何,我家没多少钱又如何?我娘说过,读书的人家沾不得这些铜臭。至于你爱买你买就是了,大不了下次我在店里看见你转身走了就是了。”

    “段筠听,你不要以为你和君哥哥订了亲就可以教训我了!就你也配?”沈嘉宜怒道。

    段念之没记错的话,这位嘉宜县主是康郡王的女儿,外祖家祖上是从商后捐的官,又沉淀了三代,才把女儿嫁进了康郡王府。段念之自然是不会看不起商户的,更何况是富商,你看不起人家满身铜臭,人家还笑你没钱呢更别说人家已经当了好几代人的官了。但这里是秣陵,是皇城,闺阁女儿斗气就喜欢拿这些祖上出身互踩。至于那个君哥哥,应该就是同段筠听定亲的,平远侯世子,李源君。这些侯爵人家姻亲关系复杂,理论上沈嘉宜确实该叫李源君一声表哥,这“君哥哥”也没错,就看人家想不想只当这个表妹了。

    “采薇,我们走!”段筠听转身就要带着丫鬟走。

    沈嘉宜听了,也急冲冲道:“我们也走!”

    段念之看着这两人都快步朝楼梯走去,走得急还差点撞到彼此。

    “这些耳坠里最贵的是那对啊?”段念之想道,毕竟还是自己妹妹,得送点礼物。

    “这对紫玉芙蓉耳坠是成品里最贵的,姑娘要是还想要好的话,得来定制了。”云香指了那对紫玉芙蓉耳坠,回答道。

    段念之一看,果然挺好,便说:“定制就不用了,就要它了。”

    她下楼付了钱,提着东西,就往小院去了。

    路上看到有卖糖炒栗子和烤红薯的,段念之冬日里最馋这个,就停下来各买了一份,接着往小院走。

    不一会就到了,段念之敲了敲门,片刻,门就打开了。

    “你是不是故意的!”林静来满身的灰,拿着扫帚,站在门后垮了脸幽怨地说。

    “你绝对知道这院子里没人住肯定很脏,我又会不好意思不打扫,才让我先回来的。”

    段念之憋了笑,说:“其实,也不是没有这个原因。”

    林静来又要闹,段念之连忙把刚买的烤红薯掰了一半递给他,“请你吃烤红薯,我还买了糖炒栗子。”说完拍了拍装着糖炒栗子的袋子。

    林静来这才接过那一半烤红薯,从门口让开,说:“进来吧。”语气还是有点委屈,但是好多了。

    段念之把东西放在东厢房,然后出来和林静来坐在院中的石凳上吃烤红薯,吃完了又吃糖炒栗子。

    段念之一边剥栗子一边问:“你把哪打扫了?”

    林静来也一边剥栗子一边回忆道:“前院,内院,东厢房,西厢房,都扫了地,就这些。”

    段念之听完很满意,安排道:“你住西厢房,我住东厢房,就这么定了。”

    “你为啥不住正房啊?”林静来好奇问道,按理说主人家都住正房的啊。

    “这个嘛,我自有安排。”段念之糊弄道。

    就这样,两人坐在院子里吃完了那包糖炒栗子,然后又从后院的井里打了水,把正房、东厢房还有西厢房内的家什擦了个干干净净,接着在柜子中翻出之前就托人准备好被褥,铺好了床,待会就可以直接睡觉了。

    做完这一切,已是天近黄昏,晚霞镶满天边,小院也蒙上一层柔光。

    林静来在隔壁大娘家买了点柴,烧了壶水泡茶,正坐在小院中的石凳上喝茶,看见段念之坐过来,给她倒了一杯,然后问道:“咱们今晚去哪吃饭啊?”

    段念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回答道:“隔壁街道上有家面馆,他家皮肚面还挺有名的。”她放下茶杯,又叹口气说,“还好没让他们给我准备贵的茶叶,不然就你这泡法,简直糟蹋东西。”

    林静来把她的茶杯抢过来放在自己面前,然后赌气说:“那你别喝了!”

    段念之也是逗他玩,慢悠悠地站起来,说:“走吧,去晚了人家就关门了,我还想买点其他东西呢。”

    林静来也还是跟了上来,两人去面馆吃了面出来后,天也黑了,夜市正开,月牙孤寂地立于梢头,街道上的灯光映出繁华,小贩的叫卖声、普通人的还价声、行人的交谈声混杂在一起,就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画卷。

    “你看啊,是——灯火长街。”

    段念之稍稍走在林静来前面,看了看街景后,转头对林静来说。

    “嗯,秣陵夜的市,确实是我走了这么多地方见过的最为繁华的。”林静来加快脚步,和段念之并排走着。

    他俩就走走停停,最后买了一堆调料和两袋子银碳回到小院。

    “今天已经腊月廿七了,马上就除夕了,那天大多数商铺应该都是要关门的,你早点起来去买些肉和菜,到了除夕那天我们做饭吃。还有,这俩天我应该没空和你一道玩,你自己找地方玩吧。”

    林静来很震惊,他一直以为自己今年要一个人过年了,虽然说是偷跑出来的,节日团圆这些在他心里没那多讲究,但过年始终是不一样的。

    “你过年也不回段府啊?”林静来问道。

    “我家在蜀地,过年和回不回段府又有什么关系。”段念之回答道。

    她说完了林静来也就明白了,两人各自回了房间睡觉。

    第二日,段念之洗漱了穿戴好,准备出发去段府,正撞上了刚起床出门的林静来。

    林静来第一次看见段念之穿得正式,头上还戴了花,愣了愣,然后说道:“看你穿成这样还有点不习惯。”

    “其实我也没多习惯。”段念之开口跟他说话语气还是老样子。

    “你还是少说话吧,不开口勉强算个官家小姐,一开口一股子匪气。”

    段念之手一甩,一把匕首掠过林静来脸前,然后稳稳扎在门上。

    林静来瞬时静了声。

    段念之走过去取回自己的刀,放回袖中,悠哉游哉道:“不会说话可以不说话的。”然后转头出了门。

    刚出门就听见前面巷子里有杂音,隐隐约约听出是女子在呼救,段念之连忙走上去,就看见一个小厮模样的人试图对一个女子动手动脚,旁边还有一个丫鬟打扮的女孩晕倒在地。

    段念之悄悄走上前去,那小厮没注意,她拿刀柄一劈,就把人给劈晕过去了。

    见那小姐拿帕子掩了脸在哭,段念之就从小厮的衣服上撕了两根布条下来,先把人给绑了,又把拍了拍那小丫鬟,把人给拍醒了。

    小丫鬟人醒了连忙去扶她家小姐,拿开帕子,段念之才认出人来。

    “谢谢这位姑娘出手相助,我家小姐是城南段府的三姑娘,不知姑娘是哪家的,我家主人必当登门道谢。”

    小丫鬟也看出段念之衣着不凡,应当不是寻常人家。

    段筠听也泪眼汪汪地看向段念之,等她先开口。

    “好巧啊,我也姓段。”

章节目录

涉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籍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籍野并收藏涉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