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天仁二十年,时值深秋,先帝驾崩,遗诏丢失,京都城中皇室夺位之战暗中汹涌。
万千臣民惴惴不安,家家门户紧闭,只有那惠王府彷佛用一扇大门阻断了这萧凉的古道。
金炉熏香,玉楼碧阙,善舞的歌姬,随着惠王刚作好的艳词舞曲翩飞似蝶。
侧卧在榻上闭目养神的男子缓缓睁开眼睛,一双略带青色的眸子看向一旁抱着琵琶发呆的绝色女子。
“阿鸢,这朝中之事与你我二人无关,皇兄允诺过,只要本王不参与夺位,定会保惠王府无恙。”
怀抱琵琶的女子美目流盼,神色间却冰冷淡漠,让人看了不知她是喜还是悲。
见自己的王妃不悦,惠王也没了兴致,轻轻挥手便让歌姬乐师退下。
百年银杏树下只剩惠王与惠王妃商谨言二人。
男人温柔的上前拿过琵琶放置在软榻上,手还未触碰到那冰肌玉骨的娇妻,贴身太监钟玉海就莽莽撞撞的从外面进来。
惠王蹙眉,看向钟玉海怒声道:“何事如此慌张?”
钟玉海稳了稳神色,朝着二人行礼,目光却时不时的投向一旁坐着的商谨言身上。
“说!”
惠王愠怒,惊的钟玉海立刻跪倒在地回道:“王爷,宋国公回朝了!”
“什么?”
惠王惊愕,目光却不由的看向自己的王妃。
只见情绪不高的女子在听到宋国公时,竟现出笑意来。
“可是真的?他真的回来了?”
商谨言起身缓步到惠王身旁,眼中喜意掩盖不住。
“阿鸢知道宋国公会回朝?”
惠王出声询问,明明心中闷堵,对眼前的王妃依旧柔声细语。
商谨言丝毫没有察觉到眼前人的异样,惊喜的点头笑道:“是妾身托父亲给宋国公书信,如今朝中不稳,妾身实在心中不安。王爷您也是皇子,恐他们赶尽杀绝,特请父亲请了宋国公回朝护佑你我。”
听到商谨言的话,惠王只是缓缓坐回到软榻上,手指轻抚着镶嵌着孔雀石的琵琶轻声道:“阿鸢有心了。”
朝堂上,郑王与荣王争执不下,二人都觉得自己应是那高位之主。
唯一有话语权的商相国闭目端坐在二人中间,听着二人辩论。
大殿外传来侍卫的脚步声,稳若泰山的商相国才睁开双目看向争论不休的二人。
“二位王爷,宋国公已经回朝了,该有个定论了。”
听到商相国的话,争论不休的二人停住,不约而同的看向商相国疑惑。
“他回朝又如何?这皇位之事原本就与他一个国公无关!”
“若他手中有遗诏呢?”
此话一出,郑王与荣王哑言,二人齐齐看向大殿外快步走近的男子,都不由的握紧了腰间的佩剑。
只见一身银色耀甲的男子走近,头戴白色抹额,一双龙凤目,曜石般幽深的眸子看向众人,目光所及之处,都令人浑身发怵。
“宋亦安!父皇在世时,你允诺过不再踏进京都半步,你这是违背诺言!”
郑王拔出佩剑,闪烁着银光的剑刃让不少文臣都缓缓后退到红柱后。
宋亦安弯起嘴角从袖口抽出一个长条木盒,上面赫然雕刻着一条盘绕着的五爪金龙。
见到此物,吏部尚书吴实与先皇景仁帝的贴身太监李德子快步上前。
“是遗诏!是先皇留下的遗诏!”
听到二人的话,众大臣齐齐跪下,郑王与荣王齐齐看向商相国。
商相国俯身跪下,开口道:
“既然是陛下遗诏,那就听宋国公宣读吧。”
郑王收回佩剑,只好跟随商相国跪下。
宋亦安打开木盒,一卷上好帛锦缓缓展开,他看向商相国,对方轻轻颔首。
“朕受皇天之命,在位二十载。定北齐祸乱,却无力妥善生民,科举之路之艰难,农商二事之杂乱。朕愧对先皇,愧对众生,如今大限将至,只留遗恨在世间。吾儿从善,心性纯良,朕在位时立下赫赫战功,特封为荣王,如今朕去,愿荣王依旧护佑南国。吾儿从止,朕忧心于你,有大将风范却生出小女子心性,愿在汝城稳心性,愿长寿。皇位之事,朕日日思虑,只有吾儿嘉祥的才能可担当此大任,有从善从止二位大将保家卫国,科举之事,农商二事还需嘉祥大力推举。爱卿商谦,朕竟崩于你这老小子前,吾儿时常糊涂,还需爱卿辅佐监国。丧事资用,须使俭而合礼。妃嫔膝下无子者,悉放还家。”
遗诏宣读完,荣王李从善与郑王李从止脸色发青瘫软在地。
“皇位竟传位给那日日玩乐的李嘉祥?父皇真是糊涂!”
郑王怒声,但是也只能发了怨气甩袖离去。
荣王则是满眼含泪,如同失魂般走出大殿,看着宫殿外黑压压的五千铁骑军。
不由仰首苦笑道:“父皇糊涂!儿臣护佑南国多年,竟只能得护佑南国之荣光!”
商相国朝着宋亦安行礼,宋亦安急忙回礼,手中的盒子与帛锦奉到商相国眼前。
“多谢宋国公相助,若不是宋国公回朝,这皇位就不知是何场景。”
商相国微颤的双手接过遗诏,他眼眸湿润看向手中的帛锦道:“臣辅佐您二十载,今后又要辅佐新帝,臣这一生算栽到您手里了。”
惠王府中,站在银杏树下的女子明眸远眺,白皙如玉的双手紧紧攥着。
“阿鸢,宋国公会来惠王府瞧你吗?”
惠王李嘉祥轻声询问,言语中的失落掩盖不住。
商谨言转身,依偎着自己的夫君坐下,未言先笑道:“妾身不知,妾身只知这南国的天不会变,属于王爷的就只属于王爷。”
“那阿鸢也只属于本王吗?”
“那是自然,妾身只属于王爷。”
二人紧紧相拥,宛如一对神仙眷侣。
“王爷!不!是陛下!陛下!”
钟玉海再次慌张的小跑走近,这次彻底引得惠王不悦。
“今日究竟是出了何事?竟惹的你一而再的失态?”
钟玉海急忙跪下,朝着惠王李嘉祥行了叩拜之礼,脸上的喜悦掩盖不住。
“陛下,您是南国的新帝,现如今已是德顺年间,您是南国的新帝文帝!”
看着钟玉海这因激动变得语无伦次的模样,李嘉祥只觉得自己是在做梦。
他用力的掐了一把自己的大腿,那酸爽的疼痛感涌上心头,才让他信了这不是梦。
“本王成皇帝了?不……是朕成皇帝了?”
李嘉祥话音刚落,身着紫衣的太监李德子出现在几人面前,在他身后是几个青衣小太监。
“陛下,宋国公已经宣读先皇遗诏,老奴前来引领陛下回宫。”
听到李德子的话,李嘉祥先是一喜,又听到遗诏是宋亦安宣读,便脸上喜色少了几分。
李德子见状,立刻笑着解释道:“都是商相国与惠王妃……哎呦,瞧老奴这张嘴,现如今应该称惠王妃为商后娘娘了。”
李德子说完,直接朝着一旁的商谨言行了一礼继续道:“陛下是知晓郑王荣王二位王爷的脾性,若不是宋国公率领五千铁骑军前来,这皇位之路属实艰难。”
“阿鸢从头到尾都知晓此事?”
“妾身知晓不该瞒着陛下,只是这兄弟手足,妾身不敢大意丝毫。”
商谨言上前,李嘉祥却缓步后退几步,直接转身离开,留下商谨言一人疑惑不解。
“商后娘娘,这凤冠华服已备好,您快快梳洗一番,随陛下回宫吧。”
李德子缓步转身,原本笔直的脊背竟佝偻了不少。
商谨言看向李嘉祥离去的方向,自己的侍女青竹走到她身边才拉回了她的思绪。
“娘娘,该梳洗更衣了。”
“青竹,我怎么觉得陛下好像并不愉悦?是因为我瞒着他寻了宋国公吗?”
青竹轻轻摇头,伸手搀扶着自己的主子道:“奴婢不知,但陛下对娘娘深情似海,应是娘娘多虑了。”
惠王府外,龙輿与凤輿相继出现在王府正门口。
金黄轿顶,明黄轿帷,铺垫在轿子上全是金黄色的帛锦,纯黄金打造的龙椅足足需三十人才可抬起。
这场景引得不少百姓观看,只不过,他们大多数并不是想瞧这新帝的面容。
毕竟李嘉祥终日无所事事,常年混迹在名士之中,多多少少都知晓这新帝的模样。
众人好奇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当年一曲琵琶震惊京都,还被封为南国‘真国色’之称的商谨言。
文帝李嘉祥缓步走出王府,百姓齐齐行跪拜礼,在他身后盈盈走出的则是身着锦缎华服,头戴凤冠的商谨言。
女子一身火红灼人视线,长长的头发挽起,庄重精致的凤冠衬得她更加妩媚动人。
真可谓是娇娇倾国色,缓缓步移莲,引得百姓之中惊呼不断。
护送二人的铁骑军也齐齐看向商谨言,连带着那为首的宋国公。
文帝看向自己的皇后,对着钟玉海就是一声怒斥。
“朕的皇后岂能抛头露面!”
绣红金纱缓缓在商谨言面前落下,一双眼含秋水的眸子变得湿润。
女子被缓缓搀扶到凤輿上,二十一人用力抬起。
百姓齐齐站在街道两侧,跟随着新帝与新后环绕天穹宝殿,行登基封后大典。
天穹宝殿上,少年帝后犹如天宫下凡的神仙眷侣般深情相望。
李德子宣读登基诏书,远镇寺的高僧打坐在二人周围,嘴里诵读着祈祷国泰民安的佛经。
大典接近尾声,宋亦安的声音在天穹宝殿前响起。
“陛下,您可愿在此允诺这后位,甚至这后宫只有商后娘娘一人?”
听到此话,众人哗然,商相国也疑惑的眯起眼睛看向宋亦安。
商谨言立刻紧紧拉住文帝的衣袖,轻轻摇头。
这文帝原本就心中对宋亦安与商谨言这青梅竹马之情介怀,如今宋亦安竟当众如此逼迫自己。
他只觉得自己这作为帝王的面子下不去,便直接揽过商谨言的腰肢,不顾大臣阻拦道:“朕允诺后宫之位只有阿鸢一人,若违背此言,这皇位直接让位他人!”
听到此话,站在天穹宝殿前的宋亦安才带着笑意准备离去,百官齐齐给这活阎王让路。
瞬间,所有人的目光不再是天穹宝殿上的文帝,而是这让人看一眼都觉得浑身发憷的宋国公。
“宋国公,如今大典还未结束,您这样离席是否不太妥当?”
万千臣民惴惴不安,家家门户紧闭,只有那惠王府彷佛用一扇大门阻断了这萧凉的古道。
金炉熏香,玉楼碧阙,善舞的歌姬,随着惠王刚作好的艳词舞曲翩飞似蝶。
侧卧在榻上闭目养神的男子缓缓睁开眼睛,一双略带青色的眸子看向一旁抱着琵琶发呆的绝色女子。
“阿鸢,这朝中之事与你我二人无关,皇兄允诺过,只要本王不参与夺位,定会保惠王府无恙。”
怀抱琵琶的女子美目流盼,神色间却冰冷淡漠,让人看了不知她是喜还是悲。
见自己的王妃不悦,惠王也没了兴致,轻轻挥手便让歌姬乐师退下。
百年银杏树下只剩惠王与惠王妃商谨言二人。
男人温柔的上前拿过琵琶放置在软榻上,手还未触碰到那冰肌玉骨的娇妻,贴身太监钟玉海就莽莽撞撞的从外面进来。
惠王蹙眉,看向钟玉海怒声道:“何事如此慌张?”
钟玉海稳了稳神色,朝着二人行礼,目光却时不时的投向一旁坐着的商谨言身上。
“说!”
惠王愠怒,惊的钟玉海立刻跪倒在地回道:“王爷,宋国公回朝了!”
“什么?”
惠王惊愕,目光却不由的看向自己的王妃。
只见情绪不高的女子在听到宋国公时,竟现出笑意来。
“可是真的?他真的回来了?”
商谨言起身缓步到惠王身旁,眼中喜意掩盖不住。
“阿鸢知道宋国公会回朝?”
惠王出声询问,明明心中闷堵,对眼前的王妃依旧柔声细语。
商谨言丝毫没有察觉到眼前人的异样,惊喜的点头笑道:“是妾身托父亲给宋国公书信,如今朝中不稳,妾身实在心中不安。王爷您也是皇子,恐他们赶尽杀绝,特请父亲请了宋国公回朝护佑你我。”
听到商谨言的话,惠王只是缓缓坐回到软榻上,手指轻抚着镶嵌着孔雀石的琵琶轻声道:“阿鸢有心了。”
朝堂上,郑王与荣王争执不下,二人都觉得自己应是那高位之主。
唯一有话语权的商相国闭目端坐在二人中间,听着二人辩论。
大殿外传来侍卫的脚步声,稳若泰山的商相国才睁开双目看向争论不休的二人。
“二位王爷,宋国公已经回朝了,该有个定论了。”
听到商相国的话,争论不休的二人停住,不约而同的看向商相国疑惑。
“他回朝又如何?这皇位之事原本就与他一个国公无关!”
“若他手中有遗诏呢?”
此话一出,郑王与荣王哑言,二人齐齐看向大殿外快步走近的男子,都不由的握紧了腰间的佩剑。
只见一身银色耀甲的男子走近,头戴白色抹额,一双龙凤目,曜石般幽深的眸子看向众人,目光所及之处,都令人浑身发怵。
“宋亦安!父皇在世时,你允诺过不再踏进京都半步,你这是违背诺言!”
郑王拔出佩剑,闪烁着银光的剑刃让不少文臣都缓缓后退到红柱后。
宋亦安弯起嘴角从袖口抽出一个长条木盒,上面赫然雕刻着一条盘绕着的五爪金龙。
见到此物,吏部尚书吴实与先皇景仁帝的贴身太监李德子快步上前。
“是遗诏!是先皇留下的遗诏!”
听到二人的话,众大臣齐齐跪下,郑王与荣王齐齐看向商相国。
商相国俯身跪下,开口道:
“既然是陛下遗诏,那就听宋国公宣读吧。”
郑王收回佩剑,只好跟随商相国跪下。
宋亦安打开木盒,一卷上好帛锦缓缓展开,他看向商相国,对方轻轻颔首。
“朕受皇天之命,在位二十载。定北齐祸乱,却无力妥善生民,科举之路之艰难,农商二事之杂乱。朕愧对先皇,愧对众生,如今大限将至,只留遗恨在世间。吾儿从善,心性纯良,朕在位时立下赫赫战功,特封为荣王,如今朕去,愿荣王依旧护佑南国。吾儿从止,朕忧心于你,有大将风范却生出小女子心性,愿在汝城稳心性,愿长寿。皇位之事,朕日日思虑,只有吾儿嘉祥的才能可担当此大任,有从善从止二位大将保家卫国,科举之事,农商二事还需嘉祥大力推举。爱卿商谦,朕竟崩于你这老小子前,吾儿时常糊涂,还需爱卿辅佐监国。丧事资用,须使俭而合礼。妃嫔膝下无子者,悉放还家。”
遗诏宣读完,荣王李从善与郑王李从止脸色发青瘫软在地。
“皇位竟传位给那日日玩乐的李嘉祥?父皇真是糊涂!”
郑王怒声,但是也只能发了怨气甩袖离去。
荣王则是满眼含泪,如同失魂般走出大殿,看着宫殿外黑压压的五千铁骑军。
不由仰首苦笑道:“父皇糊涂!儿臣护佑南国多年,竟只能得护佑南国之荣光!”
商相国朝着宋亦安行礼,宋亦安急忙回礼,手中的盒子与帛锦奉到商相国眼前。
“多谢宋国公相助,若不是宋国公回朝,这皇位就不知是何场景。”
商相国微颤的双手接过遗诏,他眼眸湿润看向手中的帛锦道:“臣辅佐您二十载,今后又要辅佐新帝,臣这一生算栽到您手里了。”
惠王府中,站在银杏树下的女子明眸远眺,白皙如玉的双手紧紧攥着。
“阿鸢,宋国公会来惠王府瞧你吗?”
惠王李嘉祥轻声询问,言语中的失落掩盖不住。
商谨言转身,依偎着自己的夫君坐下,未言先笑道:“妾身不知,妾身只知这南国的天不会变,属于王爷的就只属于王爷。”
“那阿鸢也只属于本王吗?”
“那是自然,妾身只属于王爷。”
二人紧紧相拥,宛如一对神仙眷侣。
“王爷!不!是陛下!陛下!”
钟玉海再次慌张的小跑走近,这次彻底引得惠王不悦。
“今日究竟是出了何事?竟惹的你一而再的失态?”
钟玉海急忙跪下,朝着惠王李嘉祥行了叩拜之礼,脸上的喜悦掩盖不住。
“陛下,您是南国的新帝,现如今已是德顺年间,您是南国的新帝文帝!”
看着钟玉海这因激动变得语无伦次的模样,李嘉祥只觉得自己是在做梦。
他用力的掐了一把自己的大腿,那酸爽的疼痛感涌上心头,才让他信了这不是梦。
“本王成皇帝了?不……是朕成皇帝了?”
李嘉祥话音刚落,身着紫衣的太监李德子出现在几人面前,在他身后是几个青衣小太监。
“陛下,宋国公已经宣读先皇遗诏,老奴前来引领陛下回宫。”
听到李德子的话,李嘉祥先是一喜,又听到遗诏是宋亦安宣读,便脸上喜色少了几分。
李德子见状,立刻笑着解释道:“都是商相国与惠王妃……哎呦,瞧老奴这张嘴,现如今应该称惠王妃为商后娘娘了。”
李德子说完,直接朝着一旁的商谨言行了一礼继续道:“陛下是知晓郑王荣王二位王爷的脾性,若不是宋国公率领五千铁骑军前来,这皇位之路属实艰难。”
“阿鸢从头到尾都知晓此事?”
“妾身知晓不该瞒着陛下,只是这兄弟手足,妾身不敢大意丝毫。”
商谨言上前,李嘉祥却缓步后退几步,直接转身离开,留下商谨言一人疑惑不解。
“商后娘娘,这凤冠华服已备好,您快快梳洗一番,随陛下回宫吧。”
李德子缓步转身,原本笔直的脊背竟佝偻了不少。
商谨言看向李嘉祥离去的方向,自己的侍女青竹走到她身边才拉回了她的思绪。
“娘娘,该梳洗更衣了。”
“青竹,我怎么觉得陛下好像并不愉悦?是因为我瞒着他寻了宋国公吗?”
青竹轻轻摇头,伸手搀扶着自己的主子道:“奴婢不知,但陛下对娘娘深情似海,应是娘娘多虑了。”
惠王府外,龙輿与凤輿相继出现在王府正门口。
金黄轿顶,明黄轿帷,铺垫在轿子上全是金黄色的帛锦,纯黄金打造的龙椅足足需三十人才可抬起。
这场景引得不少百姓观看,只不过,他们大多数并不是想瞧这新帝的面容。
毕竟李嘉祥终日无所事事,常年混迹在名士之中,多多少少都知晓这新帝的模样。
众人好奇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当年一曲琵琶震惊京都,还被封为南国‘真国色’之称的商谨言。
文帝李嘉祥缓步走出王府,百姓齐齐行跪拜礼,在他身后盈盈走出的则是身着锦缎华服,头戴凤冠的商谨言。
女子一身火红灼人视线,长长的头发挽起,庄重精致的凤冠衬得她更加妩媚动人。
真可谓是娇娇倾国色,缓缓步移莲,引得百姓之中惊呼不断。
护送二人的铁骑军也齐齐看向商谨言,连带着那为首的宋国公。
文帝看向自己的皇后,对着钟玉海就是一声怒斥。
“朕的皇后岂能抛头露面!”
绣红金纱缓缓在商谨言面前落下,一双眼含秋水的眸子变得湿润。
女子被缓缓搀扶到凤輿上,二十一人用力抬起。
百姓齐齐站在街道两侧,跟随着新帝与新后环绕天穹宝殿,行登基封后大典。
天穹宝殿上,少年帝后犹如天宫下凡的神仙眷侣般深情相望。
李德子宣读登基诏书,远镇寺的高僧打坐在二人周围,嘴里诵读着祈祷国泰民安的佛经。
大典接近尾声,宋亦安的声音在天穹宝殿前响起。
“陛下,您可愿在此允诺这后位,甚至这后宫只有商后娘娘一人?”
听到此话,众人哗然,商相国也疑惑的眯起眼睛看向宋亦安。
商谨言立刻紧紧拉住文帝的衣袖,轻轻摇头。
这文帝原本就心中对宋亦安与商谨言这青梅竹马之情介怀,如今宋亦安竟当众如此逼迫自己。
他只觉得自己这作为帝王的面子下不去,便直接揽过商谨言的腰肢,不顾大臣阻拦道:“朕允诺后宫之位只有阿鸢一人,若违背此言,这皇位直接让位他人!”
听到此话,站在天穹宝殿前的宋亦安才带着笑意准备离去,百官齐齐给这活阎王让路。
瞬间,所有人的目光不再是天穹宝殿上的文帝,而是这让人看一眼都觉得浑身发憷的宋国公。
“宋国公,如今大典还未结束,您这样离席是否不太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