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皇后在早膳时干呕不止,随行御医把脉后,称其已有两月身孕。
中宫早有子嗣,大皇子在战乱未平时受了惊吓,便不如幼时聪颖,皇上待他多有怜惜,但也到此为止了,此生只得安心做一富贵闲人。
皇后有孕,圣上格外惊喜,上下喜气洋洋,这趟行程得以缩短。
又过了两日,姜颂宁便回了孟家。
入了孟府,她先回了院中,打开安放孟安澜遗物的楠木箱子,从中取出了一样东西纳入袖中。
姜颂宁到了老夫人院中,嬷嬷眼尖地瞧见她的身影,殷勤地掀开帘子,让她进屋。
“老夫人出门了还没回来,夫人您稍坐一会儿,老奴着人去门上候着,老夫人若晓得你一回来便过来请安,不知要多高兴呢。”
嬷嬷转头又张罗着给她沏茶,差遣小丫鬟去厨上取些茶点过来。
姜颂宁抚摸着袖上的绣纹,温声道:“嬷嬷不用费心了。”
待她一说出口,老夫人大抵不会说什么好话,片刻间就会将她轰出来。
“您可别这样说。老夫人前些天特意吩咐了厨娘,让她按着您的口味来。京城样样都好,唯有冬日里的蔬果,不如南边丰富,老夫人这样上心,老奴若不着人端上来,岂不枉费了她的一番心意?”
姜颂宁没有胃口,却也不好反驳了。
“赶巧了,丫鬟过去,那边正在试菜,这十来样点心,还是热的,夫人您尝尝,滋味如何?”
精巧的瓷碟上是形态各异的糕饼软点,鲜亮可爱,是招待孩童的那一种,映儿照儿就喜欢这类。
姜颂宁心中浮起一个猜测,慢慢抬起头。
嬷嬷面上盛着笑意:“老夫人知晓您关心两个孩子,这样来回奔波,未免太辛苦,便想着让您年后将小公子小小姐接来,在族学开蒙或是另择夫子教养都好。”
姜颂宁笑了笑。
说没有触动是假的,只是她注定要辜负这份好意了。
正说着话,帘后伸出一只手,丫鬟扶着老夫人进了屋。
姜颂宁余光瞥见,便站了起来。
孟老夫人面色红润,让她坐下:“日日都见,也就这些天没见着,何须你特意迎我?尝尝这新来厨娘手艺如何。”
嬷嬷接过老夫人的袖炉,笑道:“少夫人今日过来,是有话跟您说呢,在这等了有一会儿了。”
孟老夫人看向姜颂宁,眸中闪过一丝惊讶,点头道:“你同我来。”
姜颂宁跟了上去。
老嬷嬷同进门的丫鬟说:“等少夫人和老夫人商量好了,定会留下用饭,你去厨房盯着点,催一催,让他们手脚快些。”
只一盏茶的功夫,姜颂宁便从里头走了出来。
老嬷嬷见姜颂宁径直往外走,便想劝她留下,快步上前:“少夫人且慢……”
“让她走罢。”老夫人咳了两声,嗓音低沉。
老嬷嬷万分讶异,只见姜颂宁朝她点了下头,便没有留恋地走了出去。
嬷嬷进去伺候,递上热茶,低头便看到案几上泛黄的信纸,眉毛拧成一团,“这是?”
孟老夫人靠在椅背上,闭了闭眼,叹了口气。
“安澜的亲笔书信,允诺她在他走后,自由来去。”
嬷嬷捏着信纸,感觉这东西比火炭还要烫手,“这这,少夫人相安无事地过了这么些年,今日如何就把这封书信翻找出来,说走便走?”
声音越来越低,想起以前孟府的一些传言,唯恐少夫人当真心有所属,决意另嫁他人了。
孟老夫人扬了下眉。
“她有她的考量。到底规规矩矩为安澜守了几年,府中这么多眼睛也挑不出她一丝错处。任她去吧。”
-
姜颂宁的行李不多。
昔年从京城去青州,又从姜家到孟家,辗转几次,便发觉没有什么东西是无法舍弃的。
所有物什合在一起,也装不满几个箱笼。
每年都着人清点的孟安澜遗物,她也没想着带走,尽数留下了。
几月前为姜映姜照购置宅院,姜颂宁便去看了好些待售的屋舍,此时要搬出孟家,思来想去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便住了过去。
风平浪静地过了十来日,京城已是严寒迫人。
姜映姜照体质偏弱,按计划要到南边过冬,但两个孩子不想和她分开,装病耍赖拖延了几日,这日用早饭都蔫蔫的,打不起精神。
姜照净过手,凑到姜颂宁怀里,亲了她一口,“我会很想很想你的。要快点来接我。”
姜颂宁看向旁边的姜映,他唔了一声:“我也会想姑姑。”
她心软不已,揉了揉他的头,轻声道:“今日还想吃什么,姑姑去给你们买。”
姜照眨了眨眼,难得腼腆了一回:“山楂糖。”
姜颂宁捏捏她软乎乎的脸蛋。
“昨日才吃了冰糖葫芦。”
姜照捂着脸,“那又不一样。”
挽香脚下生风地走入房中,神情严肃,姜颂宁看她一眼,便又哄了他们两句,起身走了出去。
不速之客已被请到花厅。
来人正是家中大伯姜明,还有姑姑姜玬。
姜颂宁不过是扫了一眼,还没说话,姜明便蹭的站起,怒气冲冲道:“看什么?你眼里可还有我这个大伯,离开孟府,也不回娘家,这么大的事也不跟家里商量。”
“我以为两位长辈是来看孩子的,还想怎么空手上门。”
姜玬讪笑:“宁儿,你大伯他一早就要来找你,我拦了,没拦住。”
姜明捋了捋胡须,嗤笑:“你知道什么。若误了要事,咱们一家子都别想翻身了。”
继而转头看向姜颂宁,不客气地开口:“我问你,你在外面都干了什么营生,招惹了滔天祸事,你和你那个爹,都是不让人省心的,才叫一大家子沦落到今日……”
姜玬哎哟一声,连声道:“大哥你少说几句吧!”
眼前这个才不是乖巧省心的。
姜颂宁落座,睨他一眼,神色冰冷:“大伯是在谁手里吃了亏,找我兴师问罪来了?”
“放肆。有你这样跟长辈说话的?”姜明没料到她是这般态度,把桌面拍得啪啪作响。
“这里是我的地盘,自然是我说了算。”姜颂宁起身,“我一问事情经过,大伯非得纠结这些细枝末节,看来是不急,那改日再来吧。”
姜明眸底掠过一丝惊惶,“慢着。我正要说了。”
见姜颂宁又坐下,姜明松了口气,皱眉说起经过。
“上月初,有个小子拿着信物到你的商铺找你,作商户打扮,我去置办见客的衣裳,便看到他两次。不知你那时在忙些什么,我想着也不能让人干等,便问他所为何事,我可以代为传话。他也有些眼色,知道我是你的长辈,说话也客气,托我问你,那笔没结的货款,是年前去要,还是再等等。”
姜明清了清嗓子,觑了姜颂宁一眼:“也巧了。那段日子,我到孟府喝茶也没见过你,再去取衣裳,我便告诉他,年前结清为好。家里正缺银钱,哪有白白等着的道理?这是人之常情,我何错之有啊。”
姜颂宁蹙了蹙眉,眸色愈冷。
“今早我从城外回来,又遇上了这个小厮,不知几日没吃饭了,晕过去前只说,家主行踪不明,官府把铺子封了,还说他们截了官府物资,要他们交人。”
姜玬听着不对,大惊:“不清不楚的事,大哥你怎么也去管?”
“自己侄女的事,我还说不上话了?”姜明脸色涨红,转而看向姜颂宁。
“你这个丫头,胆大包天,肆意妄为,图谋不轨啊,成天在外面干些什么?哪家的家主,反正不与我们相干,你可知道清州官府如今谁在把持政务,那可不是能随便招惹的,赶紧划清界限,从此不提就是。”
姜玬怔了下,看了姜颂宁好几眼,喃喃道:“竟然是清州。”
“划清界限?小厮口中的家主,那是我的小舅舅。”姜颂宁缓声道,“大伯糊涂了,连亲家也不记得,往后还是歇了东山再起的心思吧。”
姜明脸色白了又红,闷了好一会儿才道,“为今之计,还是尽早回孟家认错,或是去跟陆致开口,你带上重礼,再跟人多说些好话,此事还有转圜余地,莫要把脸面看得太重,耽误了救人。”
“不劳大伯操心了。请回吧。”姜颂宁说罢,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姜明朝姜玬摇头,哼了一声:“你看她这目中无人的样子。”
挽香跟在姜颂宁身后,轻声道:“小公子小小姐的行囊已然清点好了,随行之人也都一一吩咐过了。”
“姑娘,接下来去什么地方?”
“先去给他们买山楂糖。”姜颂宁低头系上披风,“至于找谁,且让我想想。”
中宫早有子嗣,大皇子在战乱未平时受了惊吓,便不如幼时聪颖,皇上待他多有怜惜,但也到此为止了,此生只得安心做一富贵闲人。
皇后有孕,圣上格外惊喜,上下喜气洋洋,这趟行程得以缩短。
又过了两日,姜颂宁便回了孟家。
入了孟府,她先回了院中,打开安放孟安澜遗物的楠木箱子,从中取出了一样东西纳入袖中。
姜颂宁到了老夫人院中,嬷嬷眼尖地瞧见她的身影,殷勤地掀开帘子,让她进屋。
“老夫人出门了还没回来,夫人您稍坐一会儿,老奴着人去门上候着,老夫人若晓得你一回来便过来请安,不知要多高兴呢。”
嬷嬷转头又张罗着给她沏茶,差遣小丫鬟去厨上取些茶点过来。
姜颂宁抚摸着袖上的绣纹,温声道:“嬷嬷不用费心了。”
待她一说出口,老夫人大抵不会说什么好话,片刻间就会将她轰出来。
“您可别这样说。老夫人前些天特意吩咐了厨娘,让她按着您的口味来。京城样样都好,唯有冬日里的蔬果,不如南边丰富,老夫人这样上心,老奴若不着人端上来,岂不枉费了她的一番心意?”
姜颂宁没有胃口,却也不好反驳了。
“赶巧了,丫鬟过去,那边正在试菜,这十来样点心,还是热的,夫人您尝尝,滋味如何?”
精巧的瓷碟上是形态各异的糕饼软点,鲜亮可爱,是招待孩童的那一种,映儿照儿就喜欢这类。
姜颂宁心中浮起一个猜测,慢慢抬起头。
嬷嬷面上盛着笑意:“老夫人知晓您关心两个孩子,这样来回奔波,未免太辛苦,便想着让您年后将小公子小小姐接来,在族学开蒙或是另择夫子教养都好。”
姜颂宁笑了笑。
说没有触动是假的,只是她注定要辜负这份好意了。
正说着话,帘后伸出一只手,丫鬟扶着老夫人进了屋。
姜颂宁余光瞥见,便站了起来。
孟老夫人面色红润,让她坐下:“日日都见,也就这些天没见着,何须你特意迎我?尝尝这新来厨娘手艺如何。”
嬷嬷接过老夫人的袖炉,笑道:“少夫人今日过来,是有话跟您说呢,在这等了有一会儿了。”
孟老夫人看向姜颂宁,眸中闪过一丝惊讶,点头道:“你同我来。”
姜颂宁跟了上去。
老嬷嬷同进门的丫鬟说:“等少夫人和老夫人商量好了,定会留下用饭,你去厨房盯着点,催一催,让他们手脚快些。”
只一盏茶的功夫,姜颂宁便从里头走了出来。
老嬷嬷见姜颂宁径直往外走,便想劝她留下,快步上前:“少夫人且慢……”
“让她走罢。”老夫人咳了两声,嗓音低沉。
老嬷嬷万分讶异,只见姜颂宁朝她点了下头,便没有留恋地走了出去。
嬷嬷进去伺候,递上热茶,低头便看到案几上泛黄的信纸,眉毛拧成一团,“这是?”
孟老夫人靠在椅背上,闭了闭眼,叹了口气。
“安澜的亲笔书信,允诺她在他走后,自由来去。”
嬷嬷捏着信纸,感觉这东西比火炭还要烫手,“这这,少夫人相安无事地过了这么些年,今日如何就把这封书信翻找出来,说走便走?”
声音越来越低,想起以前孟府的一些传言,唯恐少夫人当真心有所属,决意另嫁他人了。
孟老夫人扬了下眉。
“她有她的考量。到底规规矩矩为安澜守了几年,府中这么多眼睛也挑不出她一丝错处。任她去吧。”
-
姜颂宁的行李不多。
昔年从京城去青州,又从姜家到孟家,辗转几次,便发觉没有什么东西是无法舍弃的。
所有物什合在一起,也装不满几个箱笼。
每年都着人清点的孟安澜遗物,她也没想着带走,尽数留下了。
几月前为姜映姜照购置宅院,姜颂宁便去看了好些待售的屋舍,此时要搬出孟家,思来想去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便住了过去。
风平浪静地过了十来日,京城已是严寒迫人。
姜映姜照体质偏弱,按计划要到南边过冬,但两个孩子不想和她分开,装病耍赖拖延了几日,这日用早饭都蔫蔫的,打不起精神。
姜照净过手,凑到姜颂宁怀里,亲了她一口,“我会很想很想你的。要快点来接我。”
姜颂宁看向旁边的姜映,他唔了一声:“我也会想姑姑。”
她心软不已,揉了揉他的头,轻声道:“今日还想吃什么,姑姑去给你们买。”
姜照眨了眨眼,难得腼腆了一回:“山楂糖。”
姜颂宁捏捏她软乎乎的脸蛋。
“昨日才吃了冰糖葫芦。”
姜照捂着脸,“那又不一样。”
挽香脚下生风地走入房中,神情严肃,姜颂宁看她一眼,便又哄了他们两句,起身走了出去。
不速之客已被请到花厅。
来人正是家中大伯姜明,还有姑姑姜玬。
姜颂宁不过是扫了一眼,还没说话,姜明便蹭的站起,怒气冲冲道:“看什么?你眼里可还有我这个大伯,离开孟府,也不回娘家,这么大的事也不跟家里商量。”
“我以为两位长辈是来看孩子的,还想怎么空手上门。”
姜玬讪笑:“宁儿,你大伯他一早就要来找你,我拦了,没拦住。”
姜明捋了捋胡须,嗤笑:“你知道什么。若误了要事,咱们一家子都别想翻身了。”
继而转头看向姜颂宁,不客气地开口:“我问你,你在外面都干了什么营生,招惹了滔天祸事,你和你那个爹,都是不让人省心的,才叫一大家子沦落到今日……”
姜玬哎哟一声,连声道:“大哥你少说几句吧!”
眼前这个才不是乖巧省心的。
姜颂宁落座,睨他一眼,神色冰冷:“大伯是在谁手里吃了亏,找我兴师问罪来了?”
“放肆。有你这样跟长辈说话的?”姜明没料到她是这般态度,把桌面拍得啪啪作响。
“这里是我的地盘,自然是我说了算。”姜颂宁起身,“我一问事情经过,大伯非得纠结这些细枝末节,看来是不急,那改日再来吧。”
姜明眸底掠过一丝惊惶,“慢着。我正要说了。”
见姜颂宁又坐下,姜明松了口气,皱眉说起经过。
“上月初,有个小子拿着信物到你的商铺找你,作商户打扮,我去置办见客的衣裳,便看到他两次。不知你那时在忙些什么,我想着也不能让人干等,便问他所为何事,我可以代为传话。他也有些眼色,知道我是你的长辈,说话也客气,托我问你,那笔没结的货款,是年前去要,还是再等等。”
姜明清了清嗓子,觑了姜颂宁一眼:“也巧了。那段日子,我到孟府喝茶也没见过你,再去取衣裳,我便告诉他,年前结清为好。家里正缺银钱,哪有白白等着的道理?这是人之常情,我何错之有啊。”
姜颂宁蹙了蹙眉,眸色愈冷。
“今早我从城外回来,又遇上了这个小厮,不知几日没吃饭了,晕过去前只说,家主行踪不明,官府把铺子封了,还说他们截了官府物资,要他们交人。”
姜玬听着不对,大惊:“不清不楚的事,大哥你怎么也去管?”
“自己侄女的事,我还说不上话了?”姜明脸色涨红,转而看向姜颂宁。
“你这个丫头,胆大包天,肆意妄为,图谋不轨啊,成天在外面干些什么?哪家的家主,反正不与我们相干,你可知道清州官府如今谁在把持政务,那可不是能随便招惹的,赶紧划清界限,从此不提就是。”
姜玬怔了下,看了姜颂宁好几眼,喃喃道:“竟然是清州。”
“划清界限?小厮口中的家主,那是我的小舅舅。”姜颂宁缓声道,“大伯糊涂了,连亲家也不记得,往后还是歇了东山再起的心思吧。”
姜明脸色白了又红,闷了好一会儿才道,“为今之计,还是尽早回孟家认错,或是去跟陆致开口,你带上重礼,再跟人多说些好话,此事还有转圜余地,莫要把脸面看得太重,耽误了救人。”
“不劳大伯操心了。请回吧。”姜颂宁说罢,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姜明朝姜玬摇头,哼了一声:“你看她这目中无人的样子。”
挽香跟在姜颂宁身后,轻声道:“小公子小小姐的行囊已然清点好了,随行之人也都一一吩咐过了。”
“姑娘,接下来去什么地方?”
“先去给他们买山楂糖。”姜颂宁低头系上披风,“至于找谁,且让我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