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清萱捧着金钗不知所措,听女使的意思,这金钗是单赏给自己的,还得防备着雨薇雨苕回来瞧见,于是只好先将金钗缝进了棉袄里。
她实在琢磨不透这件事,一直郁闷地在院子里闲逛着。
砰——杜清萱被撞倒在地,她捂着摔破的手肘看去,才发现从游廊转角冲出来的人竟是雨薇。
杜清萱忍着痛起身想要去扶她,却看见摔在一旁的锦盒露了一角,赫然是金丝祥云钗。
杜清萱一愣,还没回过神雨薇就已经捡起锦盒跑远了。
杜清萱吓疯了,急忙往彩房赶,见屋里没人便直奔那件厚棉袄。
她拆开一看,更加震惊,金钗竟然还在!
此时屋外又传来了脚步声,杜清萱来不及细想,只得把棉袄缝好。
“清萱姑娘,老爷临走时吩咐了,今日晚膳到东厢房用,三姨娘让我来请您过去。”
杜清萱抬眼望去,是三姨娘身边的碧荷,只好应下:“是。”
杜清萱刚跟着她走进东厢房就看见三姨娘将茶杯摔在桌上,冷脸训斥面前跪着的女使:“回去告诉四房,老爷说了今日晚膳在我这里用,就必须在我这用,她可以不吃,姑娘得吃。”
接着她瞪了女使一眼:“要是今日雨薇不来,明日我必得禀明老爷夫人!说四房苛待姑娘,不让吃饭!”
杜清萱走近了才看清跪着的是四姨娘身边的秋兰。
原来是三房急着立威,杜清萱没有多事,只恭恭敬敬给她行了礼:“见过三姨娘。”
三姨娘立即换上一副温和的模样,拉过杜清萱上下瞧着:“呀!清萱出落的越发标致了,我听雨苕说你偏爱甜食,今天特地让厨房做了玉露团,一会儿可得多吃些。”
杜清萱微微笑着,朝她道谢。
好不容易落座,就听见里屋闹腾起来了。
清脆一声响后,男孩响亮的哭声传了出来,东厢房立即乱做一团。
见众人都围了过去,杜清萱悄悄起身跟在她们后头去瞧了一眼。
原来是杜宅独苗偷吃蜜饯时打翻了热茶,此刻正坐在地上哭闹。
三姨娘一把推开挡道的女使,冲过去抱起儿子,对着满屋的女使破口大骂。或许是仍觉得不够解气,又甩了最近的女使两耳光。
里屋顿时跪倒一片,哭喊求饶声不绝于耳,杜清萱不想掺和,转身欲走,却正巧看到书架旁挂着的画像。
画中的三姨娘衣着华美,牵着雨苕抱着尚在襁褓的儿子,站在绣球花前笑得明艳,一副春风得意的模样。看落款这幅画还是杜老爷亲手给画的。
但引起杜清萱注意的是她头上的发钗,远处看不清楚,杜清萱凑近一看,惊得捏了把冷汗,赶忙退了出去。
原来那对金丝祥云钗是三姨娘的,如此贵重的钗饰,她怎么可能分送给自己和雨薇!
这其中必定有问题。
正想着,就见四姨娘带着雨薇来了。
“见过四姨娘。”杜清萱给她行礼。
女使通传后,三姨娘抱起儿子挺直腰板走了出来,冷冷看着四房。
“没人教过你规矩吗?”
四姨娘气得咧嘴,却也只能喊了声姐姐好。
一顿饭吃的乌烟瘴气,杜清萱好不容易熬到散席,急急忙忙往彩房赶。
进了门,趁着雨薇雨苕还没回来,杜清萱取出金钗出了门。
在看到三房非要把四房拽进屋里叙话的时候,杜清萱就明白了,三房是要栽赃自己和雨薇偷窃。
她记得清楚,家规里写明,姑娘小子偷窃一两银,杖二十,二两银,杖四十,以此类推。
这一支金钗折成银子,少说也是七两,这是奔着要她和雨薇命去的,用一对金钗去换雨苕的嫡女身份,够狠,够合算!
可惜她杜清萱不是坐以待毙的人,正愁没法子收拾上次发卖她的女使,现在机会倒是送上门来了。
杜清萱悄悄摸到耳房,这会儿女使还在外边忙着,她扫视过床边的衣物。
在看到腰间系浅黄香包的薄袄时,杜清萱一眼认了出来,就是那女使当日穿的,杜清萱将钗子塞进去,趁着夜色回了彩房。
回去时正好看见雨薇在捧着妆奁傻乐,杜清萱一猜就知道她把金钗放里面了。
于是杜清萱进去前先敲了门,果然一阵翻箱倒柜的声音后,雨薇才让她进去。
杜清萱本不欲管她,却见她揣着蜜饯过来了。
“萱萱,你尝尝,今日去东厢房用膳,我看见地上散着包蜜饯,想着你爱吃,偷偷捡回来给你。”
杜清萱摇摇头:“我不饿。”
雨薇当她是嫌弃,自己拿了一块塞进嘴里:“别担心,都是干净的。”
杜清萱看着她,又想起了初进杜宅时雨薇给自己偷油饼的景象,心里一酸。
“你收到金钗了吗?那是三房的,今日晚膳要我们入里屋叙话就是为了栽赃我们,赶紧扔了吧。”
杜清萱说完,坐回了自己床旁。
雨薇站在原地瞪大了双眼,反应过来后翻出妆奁里的金钗出了门。
杜清萱此时只管看紧自己的东西,再顾不得其他。
没多久,雨薇回来了。
不多时门外就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听动静是女使把彩房围起来了。
是了,雨苕今日没回过彩房,只要在屋里搜出来,就和她们二人脱不了干系。
彼时碧荷推门而入,目光凌厉:“三姨娘丢了东西,请姑娘们过去训话。”
随即又进来两个女使,在彩房里翻箱倒柜地找着,可惜,金钗不在这里。
女使急得团团转,搜了三遍后只能朝碧荷直摇头。
碧荷也想不通,硬着头皮说:“带走。”
东厢房到了晚上更加气派,檐角的花灯在风中轻轻摇曳。三姨娘披着帔帛坐在堂前,好生威风。
“小小年纪不学好,怎么能偷东西呢?”
三姨娘还想说,却见碧荷快步上去在她耳边低语,她立即慌了,怒视着堂下二人。
“金丝祥云钗被你们藏哪里去了!”
杜清萱没说话,乖乖站着,却听见旁边扑通一声,雨薇跪在了地上。
“三姨娘明鉴,金钗不是我偷的,是杜清萱!我亲眼看见她把金钗藏到了静亭后边的杜鹃花丛里。”
杜清萱难以置信地看着跪在地上的雨薇,她竟然是这样歹毒的心肠。
没多久,碧荷带着锦盒回来了。
可三姨娘打开锦盒却是脸色骤变,怒气冲冲地砸到了杜清萱身上。
“金钗呢!”三姨娘怒喝。
杜清萱脑袋一空,盯着地上绿底红花的锦盒出神。送到自己手里的是红底绿花,这锦盒定是送给雨薇的无疑。
难道是她盗走了金钗,再将罪名推到我身上?
杜清萱想着,全身血液都凉透了。
然而更糟的还在后头,三姨娘心疼金钗,已然让女使提着棍棒上来了。
“给我打!直到她说出金钗下落为止!”
她想活命,可是现下招出另一支簪子的下落也于事无补,雨薇绝对不会交出藏匿好的金钗,单交一支,反倒坐实了她偷窃的罪名,绝对不行!
杜清萱绝望地闭上眼,她好不容易发了一次善心,却叫人如此糟践,害她落到如此地步,她恨!
然而她们没给她喘息的机会,在三姨娘尖利的逼问声中,棍棒一次次落下。
血泪模糊中,杜清萱看不清周遭人的脸,只能看见一只只从地狱里爬出来要啖人血肉的恶鬼。
我不想死,我不想死,杜清萱一声声念叨着,可终究是手一垂,失去了意识。
*
京中最繁华的酒家当属揽月楼,临江而立,水中倒影楼揽明月,乃是一处盛景。
酒楼里灯火辉煌,弦歌不绝。宁煜近日得了本古籍,特意宴请名师挚友前来评鉴。
“从前只听说宁公子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想还有钻研汤药古籍的兴致,老朽佩服。”
“宁兄学识无双,在私塾那会儿就常得夫子夸奖,如今做了太子伴读,更不是我等寻常人可比的。”
宁煜结交甚广,酒席里坐的宾客年龄差距也大,此时全都夸赞起来,当真叫他受不住,连忙抱拳起身:“诸位谬赞,宁煜愧不敢当!今日设宴是想要与诸位把酒言欢,只聊趣闻,不谈学问。林大哥,你行走江湖多年,不妨多与我们说说。”
林大哥说话风趣,讲的也是民间的怪谈轶事,席间一时热闹非常,觥筹交错,他们一直喝到酒楼打烊才离开。
宁煜站在楼前送走宾客,一个人提着壶石冻春在街上闲逛。
夜色已深,街道上也逐渐冷清起来,宁煜本想到到城北买些糕饼再回去,不想这时却下起了雨。
这雨来得急,很快就下大了,宁煜快步躲到檐下避雨,却见两个小厮抬着竹席往巷道里一扔。
“这叫什么事嘛!怎么还打死人了呢?”两个小厮嘀咕着跑远了。
宁煜心中起疑,走近一看,竹席外竟有染血的衣裳露出。
于是拔剑一挑,一张面无血色的脸出现在他眼前。
怎会是她!
宁煜慌忙将人揽入怀中,伸手去探却发现已无气息,当即就红了眼,抱着她不管不顾地冲进了暴雨中。
好困,好困,脑子里更是一片混沌,杜清萱觉得自己的眼皮仿佛有千斤重,无论怎样都睁不开。
“该喝药了,萱萱。”
声音好生温柔,是阿姐。
杜清萱看到她在朝自己招手:“萱萱,萱萱……”
后面的话无论如何也听不清了,杜清萱看着她一袭白衣慢慢消散,只想要伸手去抓。
“阿姐!阿姐!”
杜清萱一声声念着,终于喊了出来,缓缓睁眼,看到的却是古色古香的木楼。
“你醒了?”
杜清萱循声望去,只见床边坐着一青衣少年,面如冠玉,明眸皓齿,柔和的阳光慵懒地洒在他的脸颊上,好看得叫人挪不开眼。
这样好看的脸,我究竟在哪里见过呢?
她实在琢磨不透这件事,一直郁闷地在院子里闲逛着。
砰——杜清萱被撞倒在地,她捂着摔破的手肘看去,才发现从游廊转角冲出来的人竟是雨薇。
杜清萱忍着痛起身想要去扶她,却看见摔在一旁的锦盒露了一角,赫然是金丝祥云钗。
杜清萱一愣,还没回过神雨薇就已经捡起锦盒跑远了。
杜清萱吓疯了,急忙往彩房赶,见屋里没人便直奔那件厚棉袄。
她拆开一看,更加震惊,金钗竟然还在!
此时屋外又传来了脚步声,杜清萱来不及细想,只得把棉袄缝好。
“清萱姑娘,老爷临走时吩咐了,今日晚膳到东厢房用,三姨娘让我来请您过去。”
杜清萱抬眼望去,是三姨娘身边的碧荷,只好应下:“是。”
杜清萱刚跟着她走进东厢房就看见三姨娘将茶杯摔在桌上,冷脸训斥面前跪着的女使:“回去告诉四房,老爷说了今日晚膳在我这里用,就必须在我这用,她可以不吃,姑娘得吃。”
接着她瞪了女使一眼:“要是今日雨薇不来,明日我必得禀明老爷夫人!说四房苛待姑娘,不让吃饭!”
杜清萱走近了才看清跪着的是四姨娘身边的秋兰。
原来是三房急着立威,杜清萱没有多事,只恭恭敬敬给她行了礼:“见过三姨娘。”
三姨娘立即换上一副温和的模样,拉过杜清萱上下瞧着:“呀!清萱出落的越发标致了,我听雨苕说你偏爱甜食,今天特地让厨房做了玉露团,一会儿可得多吃些。”
杜清萱微微笑着,朝她道谢。
好不容易落座,就听见里屋闹腾起来了。
清脆一声响后,男孩响亮的哭声传了出来,东厢房立即乱做一团。
见众人都围了过去,杜清萱悄悄起身跟在她们后头去瞧了一眼。
原来是杜宅独苗偷吃蜜饯时打翻了热茶,此刻正坐在地上哭闹。
三姨娘一把推开挡道的女使,冲过去抱起儿子,对着满屋的女使破口大骂。或许是仍觉得不够解气,又甩了最近的女使两耳光。
里屋顿时跪倒一片,哭喊求饶声不绝于耳,杜清萱不想掺和,转身欲走,却正巧看到书架旁挂着的画像。
画中的三姨娘衣着华美,牵着雨苕抱着尚在襁褓的儿子,站在绣球花前笑得明艳,一副春风得意的模样。看落款这幅画还是杜老爷亲手给画的。
但引起杜清萱注意的是她头上的发钗,远处看不清楚,杜清萱凑近一看,惊得捏了把冷汗,赶忙退了出去。
原来那对金丝祥云钗是三姨娘的,如此贵重的钗饰,她怎么可能分送给自己和雨薇!
这其中必定有问题。
正想着,就见四姨娘带着雨薇来了。
“见过四姨娘。”杜清萱给她行礼。
女使通传后,三姨娘抱起儿子挺直腰板走了出来,冷冷看着四房。
“没人教过你规矩吗?”
四姨娘气得咧嘴,却也只能喊了声姐姐好。
一顿饭吃的乌烟瘴气,杜清萱好不容易熬到散席,急急忙忙往彩房赶。
进了门,趁着雨薇雨苕还没回来,杜清萱取出金钗出了门。
在看到三房非要把四房拽进屋里叙话的时候,杜清萱就明白了,三房是要栽赃自己和雨薇偷窃。
她记得清楚,家规里写明,姑娘小子偷窃一两银,杖二十,二两银,杖四十,以此类推。
这一支金钗折成银子,少说也是七两,这是奔着要她和雨薇命去的,用一对金钗去换雨苕的嫡女身份,够狠,够合算!
可惜她杜清萱不是坐以待毙的人,正愁没法子收拾上次发卖她的女使,现在机会倒是送上门来了。
杜清萱悄悄摸到耳房,这会儿女使还在外边忙着,她扫视过床边的衣物。
在看到腰间系浅黄香包的薄袄时,杜清萱一眼认了出来,就是那女使当日穿的,杜清萱将钗子塞进去,趁着夜色回了彩房。
回去时正好看见雨薇在捧着妆奁傻乐,杜清萱一猜就知道她把金钗放里面了。
于是杜清萱进去前先敲了门,果然一阵翻箱倒柜的声音后,雨薇才让她进去。
杜清萱本不欲管她,却见她揣着蜜饯过来了。
“萱萱,你尝尝,今日去东厢房用膳,我看见地上散着包蜜饯,想着你爱吃,偷偷捡回来给你。”
杜清萱摇摇头:“我不饿。”
雨薇当她是嫌弃,自己拿了一块塞进嘴里:“别担心,都是干净的。”
杜清萱看着她,又想起了初进杜宅时雨薇给自己偷油饼的景象,心里一酸。
“你收到金钗了吗?那是三房的,今日晚膳要我们入里屋叙话就是为了栽赃我们,赶紧扔了吧。”
杜清萱说完,坐回了自己床旁。
雨薇站在原地瞪大了双眼,反应过来后翻出妆奁里的金钗出了门。
杜清萱此时只管看紧自己的东西,再顾不得其他。
没多久,雨薇回来了。
不多时门外就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听动静是女使把彩房围起来了。
是了,雨苕今日没回过彩房,只要在屋里搜出来,就和她们二人脱不了干系。
彼时碧荷推门而入,目光凌厉:“三姨娘丢了东西,请姑娘们过去训话。”
随即又进来两个女使,在彩房里翻箱倒柜地找着,可惜,金钗不在这里。
女使急得团团转,搜了三遍后只能朝碧荷直摇头。
碧荷也想不通,硬着头皮说:“带走。”
东厢房到了晚上更加气派,檐角的花灯在风中轻轻摇曳。三姨娘披着帔帛坐在堂前,好生威风。
“小小年纪不学好,怎么能偷东西呢?”
三姨娘还想说,却见碧荷快步上去在她耳边低语,她立即慌了,怒视着堂下二人。
“金丝祥云钗被你们藏哪里去了!”
杜清萱没说话,乖乖站着,却听见旁边扑通一声,雨薇跪在了地上。
“三姨娘明鉴,金钗不是我偷的,是杜清萱!我亲眼看见她把金钗藏到了静亭后边的杜鹃花丛里。”
杜清萱难以置信地看着跪在地上的雨薇,她竟然是这样歹毒的心肠。
没多久,碧荷带着锦盒回来了。
可三姨娘打开锦盒却是脸色骤变,怒气冲冲地砸到了杜清萱身上。
“金钗呢!”三姨娘怒喝。
杜清萱脑袋一空,盯着地上绿底红花的锦盒出神。送到自己手里的是红底绿花,这锦盒定是送给雨薇的无疑。
难道是她盗走了金钗,再将罪名推到我身上?
杜清萱想着,全身血液都凉透了。
然而更糟的还在后头,三姨娘心疼金钗,已然让女使提着棍棒上来了。
“给我打!直到她说出金钗下落为止!”
她想活命,可是现下招出另一支簪子的下落也于事无补,雨薇绝对不会交出藏匿好的金钗,单交一支,反倒坐实了她偷窃的罪名,绝对不行!
杜清萱绝望地闭上眼,她好不容易发了一次善心,却叫人如此糟践,害她落到如此地步,她恨!
然而她们没给她喘息的机会,在三姨娘尖利的逼问声中,棍棒一次次落下。
血泪模糊中,杜清萱看不清周遭人的脸,只能看见一只只从地狱里爬出来要啖人血肉的恶鬼。
我不想死,我不想死,杜清萱一声声念叨着,可终究是手一垂,失去了意识。
*
京中最繁华的酒家当属揽月楼,临江而立,水中倒影楼揽明月,乃是一处盛景。
酒楼里灯火辉煌,弦歌不绝。宁煜近日得了本古籍,特意宴请名师挚友前来评鉴。
“从前只听说宁公子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想还有钻研汤药古籍的兴致,老朽佩服。”
“宁兄学识无双,在私塾那会儿就常得夫子夸奖,如今做了太子伴读,更不是我等寻常人可比的。”
宁煜结交甚广,酒席里坐的宾客年龄差距也大,此时全都夸赞起来,当真叫他受不住,连忙抱拳起身:“诸位谬赞,宁煜愧不敢当!今日设宴是想要与诸位把酒言欢,只聊趣闻,不谈学问。林大哥,你行走江湖多年,不妨多与我们说说。”
林大哥说话风趣,讲的也是民间的怪谈轶事,席间一时热闹非常,觥筹交错,他们一直喝到酒楼打烊才离开。
宁煜站在楼前送走宾客,一个人提着壶石冻春在街上闲逛。
夜色已深,街道上也逐渐冷清起来,宁煜本想到到城北买些糕饼再回去,不想这时却下起了雨。
这雨来得急,很快就下大了,宁煜快步躲到檐下避雨,却见两个小厮抬着竹席往巷道里一扔。
“这叫什么事嘛!怎么还打死人了呢?”两个小厮嘀咕着跑远了。
宁煜心中起疑,走近一看,竹席外竟有染血的衣裳露出。
于是拔剑一挑,一张面无血色的脸出现在他眼前。
怎会是她!
宁煜慌忙将人揽入怀中,伸手去探却发现已无气息,当即就红了眼,抱着她不管不顾地冲进了暴雨中。
好困,好困,脑子里更是一片混沌,杜清萱觉得自己的眼皮仿佛有千斤重,无论怎样都睁不开。
“该喝药了,萱萱。”
声音好生温柔,是阿姐。
杜清萱看到她在朝自己招手:“萱萱,萱萱……”
后面的话无论如何也听不清了,杜清萱看着她一袭白衣慢慢消散,只想要伸手去抓。
“阿姐!阿姐!”
杜清萱一声声念着,终于喊了出来,缓缓睁眼,看到的却是古色古香的木楼。
“你醒了?”
杜清萱循声望去,只见床边坐着一青衣少年,面如冠玉,明眸皓齿,柔和的阳光慵懒地洒在他的脸颊上,好看得叫人挪不开眼。
这样好看的脸,我究竟在哪里见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