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林晓菁实在是对老胡万分抱歉,无言以对。
为了赔罪,林晓菁提出请老胡吃个晚饭。
刚实习的大学生,手头也没几个钱,老胡一开始不同意,拗不过林晓菁,才答应在街边的一家馆子随便吃点。
两个玻璃杯相撞,一杯是可乐,一杯是啤酒,溅起点点液体滴在油腻的木质方桌上。
几道可口的小菜,头顶上昏黄的灯光。
林晓菁不得不承认这已经是她实习以来吃得最好的一餐了,平时加班加点地写新闻稿,想选题,时不时被台里各个制作组拉去当苦力,饭点吃不上饭是常事,吃盒饭已经算好了,来不及的时候她连泡个面都嫌浪费时间,通常啃个面包就打发了。
见林晓菁狼吞虎咽的样子,老胡是过来人,明白得很。他是觉得林晓菁既可怜又好笑。
“晓菁,你怎么就这么坚决要采访这个梁嘉泓呢?他以前有段时间是很火,被认为是最有奥运夺冠希望的长跑运动员,但那都是十年前了。说白了,他现在已经过气了,没人愿意去看他的,你就算最后真采访到了他,最后播出的收视率不理想也是白搭。”老胡问。
林晓菁闻言抬起头来,她本来没什么胃口,可是太久没正常吃一餐了,上菜后不觉胃口大开,风卷残云,差点忘记对面还有个人,她是来请客的。
她自觉有些失态,不好意思地笑笑,用纸巾擦了擦嘴。
为什么非要采访梁嘉泓呢?
她思绪不觉回到雅婷姐刚开完第一次小组会议那天。
会议结束后,程程走到她身边,揽着她胳膊说:“晓菁,你刚才想的节目名可真好,镜面人生、菁面人生,听起来感觉这节目是你的专属节目了。”
林晓菁听了有些不好意思,说就像会议上说的,她是想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话才想到的“镜面人生”这个名字,后知后觉发现凑巧和自己的名字是谐音。
程程笑了笑,没再提这个话题,而是说:“我们还是朋友吧?可不能因为雅婷姐的话就把我们的关系挑拨了啊。”
“当然了!用收视率比很公平,大家都是凭实力的,最后谁留下来我都心服口服。”林晓菁不加思索地说。
林晓菁成长在单亲家庭,林清和既当爹又当妈,从小他就教育林晓菁和同学要和平相处,要多笑笑,要大方点,要懂得分享。初入职场,林晓菁还是这么想的,她可不想和同事有什么芥蒂。
“那我就放心了。”程程亲密地搂住她,“毕竟雅婷姐只是听到了一些只言片语,做不做得数还说不准呢,没必要太在意。”
林晓菁重重地点了点头,但实际上她不太适应程程的这种热情。
事实上,林晓菁和程程是在月底制作组名单公布后才加上的微信,是程程主动加的。在此之前,她和程程几乎没有什么交集。虽然她们都是津海传媒大学的,但是不在一个班,林晓菁来津海广电前根本不认识她。
津传是全国最好的传媒大学,津海广电也是数一数二的,而且都是在同一个城市,因此实习生里三分之一都是津传的,林晓菁和程程彼此都有以前认识的同学一起实习,两人偶尔碰到就是打个照面,并无过多交流。
要论学校里的成绩和综合各方面,林晓菁在这批实习生里是能排很前面的,肯定比程程强,她想程程一定是有什么过人之处,不然领导也不会选她们两个来做节目。
林晓菁想,可能是自己太放不开了,程程能对自己这么热情,这明明是好事,没什么好扭捏的,以前碰到她时还感觉她不太好相处,看来是自己想多了。
想选题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那天开完会就要在三天内上交选题。
实习生在电视台没有固定工位,电视台也并不要求坐班,所以林晓菁都会去市图书馆工作。那里设施新,网速快,冷气也很足。
现在林晓菁座位边多了一个固定的同伴,程程。
时间紧,任务重,她和程程在图书馆泡了三天,冥思苦想了三天,快到了最后期限也没想好选题。
其他六位制作节目的都是前辈,虽然也就工作了一两年,好歹还是积累下了一定的人脉,有人采访新能源领域的科技新贵,有人采访被各论坛列为待爆男星的新晋男演员,还有人请到了津海广电半退休状态的知名资深主持人。
可苦了林晓菁和程程,以她们初出茅庐的身份,谁会搭理她们。
眼看组里其他人都交了选题,就剩她们俩了。
林晓菁急得感觉屁股要着火,程程倒看起来没多急,还不忘对其他人的选题评价一番。
“我看蕾姐选的这个人最好。”程程看着群里发上来的选题说。
林晓菁正在焦虑地浏览前几年的访谈节目,试图找寻一下灵感,听程程这么说,她问:“施明哲?谁呀?”
“施明哲”这个名字还是林晓菁看到蕾姐发上来的选题时才第一次看到。
“你连他都不知道?”程程有些惊讶地看了林晓菁一眼。
林晓菁还是很茫然,她真的不知道,看蕾姐的选题是“待爆男星施明哲”,她很少去关注娱乐圈,完全不知道有这号人物。
程程好心解释:“施明哲因为演了一部校园剧的男主,已经小有名气了,形象好,演技...”她卡了一下壳,“演技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才刚出道没多久已经有不少粉丝了,大家都说他就差一口气就要爆火了。”
“哦...演技不重要怎么当演员啊?”林晓菁更茫然了。
“现在都是粉丝经济,懂营销就能有粉丝,有粉丝蕾姐这节目收视率就不会差。”程程说。
“妈呀,这行水有点深,我还是踏踏实实地找一个我感兴趣的人采访吧。”林晓菁说。
程程下午四点多就走了,林晓菁在图书馆待到了闭馆。她看电脑看得头晕眼花,但还是没确定好选题。
程程走之前,她问程程:“程程,你和周老师的关系怎么样啊?”
周老师全名叫周其芳,是部门的副制片主任,也是《镜面人生》这个栏目的制片人,编辑好的片子都要她审过才能播出。
程程好像有点疑惑林晓菁为什么突然这么问她,只见程程的表情和得知雅婷姐说只能留一个实习生时那样僵硬。
“你问这个做什么?”程程问。
“也没什么...就是我感觉我今天还想不出选题,我在想要不要跟周老师说再宽限我一天。但是...”林晓菁有些犹豫,但还是说了出来,“但我有点怕她,不太敢跟她提这个。”
程程表情放松下来,她笑着说:“周老师人挺好的,你不用怕,我们就是实习生,又不是已经在职的员工,出点错也正常,你大胆点,去说好了。”
真的假的,程程居然说周其芳人挺好。哎,莫不是只有林晓菁害怕这个周其芳。
林晓菁刚到津海广电实习的第一天,她到那时没一个人搭理她,她自己揽了个活做。因为对实习生的规章有不太清楚的地方,林晓菁看着眼前这些人,也不知道该问谁,看到一个看起来年纪最大的,她便跑过去问。
没想到,那中年女子看了她一眼后,冷冷地问“你是实习的?”
林晓菁回答“是”后,女子忽然提高了音量,说她怎么连这个都搞不清楚,还要来问她云云,大概训了她五分钟。
周围的人都看了过来,林晓菁面红耳赤,尴尬不已。
后来几天林晓菁才知道这个人是台里的副制片主任,周其芳。据林晓菁的观察,周其芳对所有实习生的态度都挺恶劣的,尤其是对女生。
眼看快到11:00的截止时间了,现在已经10:35,出了正门,随着图书馆提示闭馆的广播声往台阶下走,林晓菁想着要不明天一早和周其芳解释一下吧,要是现在去说,怕打扰了她,又要被骂一通。
走到图书馆门口的公交站台,林晓菁在等今夜最后一班公交车。
坐了一整天,她在站台前,原地跺了跺脚,转动转动脖子,活动一下身体。
就在她把脖子往后扭的一瞬间,她余光瞥到身后站台上贴着的广告。
在某整形机构和某古装剧的宣传版面中间,夹缝生存着一张海报。
是关于2018津海马拉松的宣传,不过这不重要,最醒目的地方印着两个要参赛的明星,这也不重要。
林晓菁的关注点是这两明星后面的一个人,这人有点眼熟。
梁嘉泓。
林晓菁默念这个名字,想起六年前,这个名字也是如雷贯耳的。那年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在即。
夏天,竞技,中国。
每个词语都让人热血沸腾。
可是有个少年在那年的5月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梁嘉泓好像是那时候突然冒出来的天才,在国内国际的马拉松比赛上连续拿下三次冠军后他顺利拿到奥运会的参赛资格,他被称为三冠王,奥运会上能破国人记录的希望。
从走出贵州大山到成为全国冠军,他用时不到一年。
那年林晓菁15岁,为了夺回自己在体育中考800米上失去的5分,正在夜以继日地刷题,誓要一雪前耻,用文化课成绩弥补体育的弱势。有时候,林晓菁做题做累了,出卧室倒个水的时候会看到林清和在客厅看电视,每天晚上七点雷打不动地看新闻联播。
她就出来喝个水的功夫,就常常看到关于梁嘉泓的各种报道,有种少年英雄的架势。
她就寻思,怎么人家就跑这么快,这么轻松呢,他跑马拉松四十多公里都不带喘的,自己跑个800就丢了半条小命。
人和人的差距,还真不是一般的大。
可是等林晓菁中考完可以随便看电视,玩手机的时候,她却发现变天了。
铺天盖地的新闻都是梁嘉泓逃避训练,去夜店玩乐,醉酒后出门遭遇车祸,腿部严重受伤,征战奥运无望。
还有新闻说梁嘉泓因为得了冠军目中无人,不尊重队友和教练,不参加训练是常有的事。
舆论完全从一个极端到了另一个极端。
所有人都在批评他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不久后又有些许报道说,梁嘉泓没有去夜店,他是训练结束后为了救一个孩子而遭遇的车祸。
不过没有人关心了。
再过了一段时间,中国田协取消了梁嘉泓的奥运会参赛资格。
再后来,再没有梁嘉泓的消息了。
公交车的前照灯照射过来,照射在海报上,照射在梁嘉泓的图像上,蒙着一层奇异的光辉。
就是他了。
几乎是看到他的一瞬间,就确定了。
为了赔罪,林晓菁提出请老胡吃个晚饭。
刚实习的大学生,手头也没几个钱,老胡一开始不同意,拗不过林晓菁,才答应在街边的一家馆子随便吃点。
两个玻璃杯相撞,一杯是可乐,一杯是啤酒,溅起点点液体滴在油腻的木质方桌上。
几道可口的小菜,头顶上昏黄的灯光。
林晓菁不得不承认这已经是她实习以来吃得最好的一餐了,平时加班加点地写新闻稿,想选题,时不时被台里各个制作组拉去当苦力,饭点吃不上饭是常事,吃盒饭已经算好了,来不及的时候她连泡个面都嫌浪费时间,通常啃个面包就打发了。
见林晓菁狼吞虎咽的样子,老胡是过来人,明白得很。他是觉得林晓菁既可怜又好笑。
“晓菁,你怎么就这么坚决要采访这个梁嘉泓呢?他以前有段时间是很火,被认为是最有奥运夺冠希望的长跑运动员,但那都是十年前了。说白了,他现在已经过气了,没人愿意去看他的,你就算最后真采访到了他,最后播出的收视率不理想也是白搭。”老胡问。
林晓菁闻言抬起头来,她本来没什么胃口,可是太久没正常吃一餐了,上菜后不觉胃口大开,风卷残云,差点忘记对面还有个人,她是来请客的。
她自觉有些失态,不好意思地笑笑,用纸巾擦了擦嘴。
为什么非要采访梁嘉泓呢?
她思绪不觉回到雅婷姐刚开完第一次小组会议那天。
会议结束后,程程走到她身边,揽着她胳膊说:“晓菁,你刚才想的节目名可真好,镜面人生、菁面人生,听起来感觉这节目是你的专属节目了。”
林晓菁听了有些不好意思,说就像会议上说的,她是想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话才想到的“镜面人生”这个名字,后知后觉发现凑巧和自己的名字是谐音。
程程笑了笑,没再提这个话题,而是说:“我们还是朋友吧?可不能因为雅婷姐的话就把我们的关系挑拨了啊。”
“当然了!用收视率比很公平,大家都是凭实力的,最后谁留下来我都心服口服。”林晓菁不加思索地说。
林晓菁成长在单亲家庭,林清和既当爹又当妈,从小他就教育林晓菁和同学要和平相处,要多笑笑,要大方点,要懂得分享。初入职场,林晓菁还是这么想的,她可不想和同事有什么芥蒂。
“那我就放心了。”程程亲密地搂住她,“毕竟雅婷姐只是听到了一些只言片语,做不做得数还说不准呢,没必要太在意。”
林晓菁重重地点了点头,但实际上她不太适应程程的这种热情。
事实上,林晓菁和程程是在月底制作组名单公布后才加上的微信,是程程主动加的。在此之前,她和程程几乎没有什么交集。虽然她们都是津海传媒大学的,但是不在一个班,林晓菁来津海广电前根本不认识她。
津传是全国最好的传媒大学,津海广电也是数一数二的,而且都是在同一个城市,因此实习生里三分之一都是津传的,林晓菁和程程彼此都有以前认识的同学一起实习,两人偶尔碰到就是打个照面,并无过多交流。
要论学校里的成绩和综合各方面,林晓菁在这批实习生里是能排很前面的,肯定比程程强,她想程程一定是有什么过人之处,不然领导也不会选她们两个来做节目。
林晓菁想,可能是自己太放不开了,程程能对自己这么热情,这明明是好事,没什么好扭捏的,以前碰到她时还感觉她不太好相处,看来是自己想多了。
想选题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那天开完会就要在三天内上交选题。
实习生在电视台没有固定工位,电视台也并不要求坐班,所以林晓菁都会去市图书馆工作。那里设施新,网速快,冷气也很足。
现在林晓菁座位边多了一个固定的同伴,程程。
时间紧,任务重,她和程程在图书馆泡了三天,冥思苦想了三天,快到了最后期限也没想好选题。
其他六位制作节目的都是前辈,虽然也就工作了一两年,好歹还是积累下了一定的人脉,有人采访新能源领域的科技新贵,有人采访被各论坛列为待爆男星的新晋男演员,还有人请到了津海广电半退休状态的知名资深主持人。
可苦了林晓菁和程程,以她们初出茅庐的身份,谁会搭理她们。
眼看组里其他人都交了选题,就剩她们俩了。
林晓菁急得感觉屁股要着火,程程倒看起来没多急,还不忘对其他人的选题评价一番。
“我看蕾姐选的这个人最好。”程程看着群里发上来的选题说。
林晓菁正在焦虑地浏览前几年的访谈节目,试图找寻一下灵感,听程程这么说,她问:“施明哲?谁呀?”
“施明哲”这个名字还是林晓菁看到蕾姐发上来的选题时才第一次看到。
“你连他都不知道?”程程有些惊讶地看了林晓菁一眼。
林晓菁还是很茫然,她真的不知道,看蕾姐的选题是“待爆男星施明哲”,她很少去关注娱乐圈,完全不知道有这号人物。
程程好心解释:“施明哲因为演了一部校园剧的男主,已经小有名气了,形象好,演技...”她卡了一下壳,“演技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才刚出道没多久已经有不少粉丝了,大家都说他就差一口气就要爆火了。”
“哦...演技不重要怎么当演员啊?”林晓菁更茫然了。
“现在都是粉丝经济,懂营销就能有粉丝,有粉丝蕾姐这节目收视率就不会差。”程程说。
“妈呀,这行水有点深,我还是踏踏实实地找一个我感兴趣的人采访吧。”林晓菁说。
程程下午四点多就走了,林晓菁在图书馆待到了闭馆。她看电脑看得头晕眼花,但还是没确定好选题。
程程走之前,她问程程:“程程,你和周老师的关系怎么样啊?”
周老师全名叫周其芳,是部门的副制片主任,也是《镜面人生》这个栏目的制片人,编辑好的片子都要她审过才能播出。
程程好像有点疑惑林晓菁为什么突然这么问她,只见程程的表情和得知雅婷姐说只能留一个实习生时那样僵硬。
“你问这个做什么?”程程问。
“也没什么...就是我感觉我今天还想不出选题,我在想要不要跟周老师说再宽限我一天。但是...”林晓菁有些犹豫,但还是说了出来,“但我有点怕她,不太敢跟她提这个。”
程程表情放松下来,她笑着说:“周老师人挺好的,你不用怕,我们就是实习生,又不是已经在职的员工,出点错也正常,你大胆点,去说好了。”
真的假的,程程居然说周其芳人挺好。哎,莫不是只有林晓菁害怕这个周其芳。
林晓菁刚到津海广电实习的第一天,她到那时没一个人搭理她,她自己揽了个活做。因为对实习生的规章有不太清楚的地方,林晓菁看着眼前这些人,也不知道该问谁,看到一个看起来年纪最大的,她便跑过去问。
没想到,那中年女子看了她一眼后,冷冷地问“你是实习的?”
林晓菁回答“是”后,女子忽然提高了音量,说她怎么连这个都搞不清楚,还要来问她云云,大概训了她五分钟。
周围的人都看了过来,林晓菁面红耳赤,尴尬不已。
后来几天林晓菁才知道这个人是台里的副制片主任,周其芳。据林晓菁的观察,周其芳对所有实习生的态度都挺恶劣的,尤其是对女生。
眼看快到11:00的截止时间了,现在已经10:35,出了正门,随着图书馆提示闭馆的广播声往台阶下走,林晓菁想着要不明天一早和周其芳解释一下吧,要是现在去说,怕打扰了她,又要被骂一通。
走到图书馆门口的公交站台,林晓菁在等今夜最后一班公交车。
坐了一整天,她在站台前,原地跺了跺脚,转动转动脖子,活动一下身体。
就在她把脖子往后扭的一瞬间,她余光瞥到身后站台上贴着的广告。
在某整形机构和某古装剧的宣传版面中间,夹缝生存着一张海报。
是关于2018津海马拉松的宣传,不过这不重要,最醒目的地方印着两个要参赛的明星,这也不重要。
林晓菁的关注点是这两明星后面的一个人,这人有点眼熟。
梁嘉泓。
林晓菁默念这个名字,想起六年前,这个名字也是如雷贯耳的。那年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在即。
夏天,竞技,中国。
每个词语都让人热血沸腾。
可是有个少年在那年的5月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梁嘉泓好像是那时候突然冒出来的天才,在国内国际的马拉松比赛上连续拿下三次冠军后他顺利拿到奥运会的参赛资格,他被称为三冠王,奥运会上能破国人记录的希望。
从走出贵州大山到成为全国冠军,他用时不到一年。
那年林晓菁15岁,为了夺回自己在体育中考800米上失去的5分,正在夜以继日地刷题,誓要一雪前耻,用文化课成绩弥补体育的弱势。有时候,林晓菁做题做累了,出卧室倒个水的时候会看到林清和在客厅看电视,每天晚上七点雷打不动地看新闻联播。
她就出来喝个水的功夫,就常常看到关于梁嘉泓的各种报道,有种少年英雄的架势。
她就寻思,怎么人家就跑这么快,这么轻松呢,他跑马拉松四十多公里都不带喘的,自己跑个800就丢了半条小命。
人和人的差距,还真不是一般的大。
可是等林晓菁中考完可以随便看电视,玩手机的时候,她却发现变天了。
铺天盖地的新闻都是梁嘉泓逃避训练,去夜店玩乐,醉酒后出门遭遇车祸,腿部严重受伤,征战奥运无望。
还有新闻说梁嘉泓因为得了冠军目中无人,不尊重队友和教练,不参加训练是常有的事。
舆论完全从一个极端到了另一个极端。
所有人都在批评他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不久后又有些许报道说,梁嘉泓没有去夜店,他是训练结束后为了救一个孩子而遭遇的车祸。
不过没有人关心了。
再过了一段时间,中国田协取消了梁嘉泓的奥运会参赛资格。
再后来,再没有梁嘉泓的消息了。
公交车的前照灯照射过来,照射在海报上,照射在梁嘉泓的图像上,蒙着一层奇异的光辉。
就是他了。
几乎是看到他的一瞬间,就确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