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本该中箭身亡的太子不仅没有死在踞牢关前,还被属臣扶持着在阵前登了基,虽然芯子替换成了他,但书中的剧情在这里无疑就已经拐了个弯,他也因此没有成为乱世的报幕员。
但是他发现自己虽然避开了乱世报幕员这个天坑的死局,处境却没有因此而变好。
毕竟这种前有励精图治理朝纲,致使太平王朝不太平的“奇才”爹,后有开门引贼夺帝位,葬送江山被火扬的“聪颖”弟,再加上出场即死亡的绝世大冤种原主,一家三口接连团灭都不隔月的拱手送江山,也是世间少有,对创业老板们而言可谓售后无忧。
也难怪素有好名声却还没来得及在政治上留下痕迹的原主会成为整个乱世的“白月光”,说到底,不过是时局需要罢了。
这样一看,好像原主是达成了死后万事空的结局,到他却迎来了活着满头包的开端,人干事?
因有着过目不忘的能力,他对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记得十分的清楚,但面对这样的局势,他不认为自己凭借对剧情的先知就可以挽救一个已经倾颓的王朝。
这个大一统了近三百年的朝代,已然走到了所有王朝都将经历的末年。
尤其是到了他便宜爹的治下,更是政治腐败,佞臣当道,世家大族权倾朝野,各州州牧拥兵自重,皇权对朝堂的约束力已经约等于无了。
而在时局动荡不安中依旧维持着王朝继续前行的,不过是依赖于千百年来人们共同遵守的道德体系罢了,在王朝没有彻底倾覆之时,没有士大夫敢独冒天下之大不韪。
但这脆弱的体系很快就要崩塌了,随着大雍最后一位帝王的死亡,整个时代都将进入道德崩塌之中,政治伦理更是丧失殆尽。
而在这样的时代之中,他身为没有随着王朝倾覆而死去的大雍太子,无疑从众人眼中的“白月光”摇身变为“眼中钉”,只要有一个人缓过神来,他就将面临天下共伐的局面。
虞煜思来想去却发现,现阶段的他没有出路,唯一可能实行的便是牢牢苟住,暂时寻求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保障自己得以在这个乱世中存活下去,从而再去寻找新的出路。
那么这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又在何处呢?
他从原主的记忆中扒拉出了雍朝的舆图,一眼就看到了大聪明弟弟给他的封地——锦州,瞬间被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所吸引。
这是个得天独厚的好地方呀!
锦州位于大雍版图的最南端,地形多险要,东接越州,西邻青州,北靠历州,南至域外之国百濮,看似群狼环伺,实则不然。
其东北方是汜水和曲水的交汇分流处,两水相汇形成巨川天险,非巨舟不可撗渡;西南方则隔着高不可攀的龙眠山脉,整州之地与外界只有水路相连,堪称为国中之国,是易守难攻的绝佳之地。
乱世中没有绝对安全的所在,看似固若金汤的锦州自然也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只有水路相连的它更容易被人围困成孤城。
但对于现阶段的虞煜来说,这是绝对是一个绝佳的所在,甚至完美的契合了他想要偏安一隅的所有条件,毕竟除此之外,他也别无选择。
虽然原主明面上是奉皇命前往历州荡寇,但暗地里谁都知道他是遭了皇帝的厌弃才被打发到了这远离权利中心的地方。
历州兵马非他所辖,不然也不会在得知皇帝危重的前提下只带数百骑兵就匆匆北上,只因他能调动的不过是从上京带来的亲兵罢了。
原本是想赶在皇帝驾崩之前凭借太子的身份叩关入京,但没想到对方的动作太过迅速,原主这边才接到皇帝危重的消息,他那远在上京的弟弟就已经登基为帝了,这其中显然是有着无数的算计。
先是利用原主宽厚少智的性格,于朝中以谗言陷害良臣,挑拨了原主与皇帝之间本就极其微妙的关系,致使原主被贬历州;而后便趁原主离京之际又策动晋王弑父夺位,同时在原身回程的路上埋下暗棋,致使原主身死;最后再以弑父杀兄之罪将大雍皇室主脉的最后一人处死,天下自此,唾手可得。
其中的许多算计称不上精妙,甚至有些许的粗糙,但整个计划却得以完美的实施,完全得益于执棋者对棋子性格的极度了解及对自身权柄的高度自信。
关于这点,原身看不透,原身的大聪明弟弟应当也是看不透的,不然也不至于在才当了不到一个月的皇帝后,就被人扣上弑父杀兄的罪名而被废,紧接着被一把火挫骨扬灰,结束了短暂的帝王卡体验时间。
但这样的布局连虞煜这个后来者都能一眼堪破,在当下自然也有其他人可以完美预见,如原主记忆中那位聪明的特别突出的老师,太子太傅傅泓,但在他的万般阻挠之下,原主还是垂直入坑。
除切原主的性格使然,说到底还是因为这棋局中的所有人,都不过是为推动剧情而存在的炮灰,自幼被人称赞弓马娴熟的原主,还不是毫无反抗的死在了箭矢之下。
而今原主的结局虽已改变,已经没有必要去深究背后存在的各种可能,就连始作俑者都不必过度给予眼神。
因为在大雍彻底四分五裂之前,这些人还要你方唱罢我登场,轰轰烈烈的撕扯几番,最终将皇权的尊荣彻底踩在脚下,却决不出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且不论今后他将作何打算,但当下绝不是逐鹿天下的好时机,因为以他目前的资产来说,薄得有点过于突出,容易一着不慎,就被人达成全歼成就。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才是他目前唯一要做且要做好的事情。
尤其原书中的历州州牧安存德,名存德,实为无德,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二五仔,没有给吕布做爹的勇气,就绝对不要与其相交太多。
当前形势波诡云谲,趁着风波未起之际迁往锦州,是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的一步。
做下决定后便不再迟疑,当即让侍女请来太子家令,让他速传属臣至前厅议事。
自太子苏醒后便不得诏见家令激动领命,步履匆匆而去,不过两刻,群臣皆候于前厅。
这是他自清醒后第一次直面原主的属臣,哪怕有着原主的记忆加持,他还是担心有被人看穿的风险,原主虽下线过早,但其门下却称得上能人辈出的,其中几位,在乱世中也是特别突出的存在。
在家令第二次禀报人已到齐的时候,虞煜深吸一口气,抱着除非他们还能再找到一个一模一样的心态,招来侍女为自己整理着装,并在侍人的搀扶下移步前厅。
而随着步伐的移动,心中的紧张竟逐渐被胸口的隐痛所吞噬,在跨进厅门的瞬间,随着群臣的纷纷叩首,现实开始与原主的记忆重叠,紧张已荡然无存。
搀扶着侍人在上方的主位坐定之后,方示意群臣免礼。
其实说是群臣,不过区区八人,除了太傅与家令外,还有都尉一人,副尉两人及宾客三人,远低于太子的常规配置。
关于这一点他在原主的记忆中有过了解,是因为原主突然见罪于皇帝被贬,为了防止受到皇帝的进一步猜疑,不便携带过多属臣,故只挑选了数名心腹一同赴任。
八名属官,五百骑兵,虞煜再一次嘘唏于自己稀薄的家底。
要知道后面那些在小县胡乱起兵的“皇帝”,拉拉杂杂都有着不低于千数的兵力,虽大多乌合之众不能和正规骑兵相提并论,但在人数上看着就是超越你的。
趁着群臣起身入席就坐的时间,虞煜又杂七杂八的想了一堆,险些给自己整郁闷了,直到听见似乎有人在喊他,才回过神来。
见众人皆是一脸担忧的看着自己,尤其是坐在他下首第一位的太傅傅泓,担忧的同时还带着满脸凝重和不赞同,搞得虞煜又开始紧张了起来,以精神不济为由想要快速跳过走神这个话题,然而傅泓并不给他这个机会,当即便执芴进谏。
“陛下有伤在身,臣等日夜忧心不已,而今圣体未愈,议事该命侍者移榻于此,怎能如此不顾惜自己的身体而强行正坐,望陛下能够珍重自己,莫将圣体安危视作儿戏。”
“是臣的疏忽!”
随即响起的是家令的请罪声,突得诏见只顾着激动的他,这时才发现陛下面色如雪,其间透着几分难以掩饰的病态,才惊觉自竟出了这么大纰漏。
啊?就这!
听到傅泓的话语虞煜一阵诧异,他本以为老太傅这样一脸的凝重是要对他多日摆烂之事问责,没想到只是单纯的在担心他的身体,虽然话说得不是那么的客气,但其中却都是拳拳真心。
这还真是虚惊一场,他都做好了被狠批的准备。
提着的心刚刚落下,又看到家令跪在一旁请罪,不由得抚了抚眉心。
“陛下——”
结果群臣哗啦啦站起来了一片,目光中的担忧更甚,而跪在地上的家令都快破碎了。
这都叫什么事儿呀?
虽然巫医的治疗手段是单一了点,粗暴了点,但架不住原主的身体素质好,除了伤口依旧在隐隐作痛,他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大碍,至于这副病歪歪随时都有可能嘎了的模样,他自己也不是很清楚是怎么一回事。
在群臣的一力要求下,虞煜最终还是移坐到了侍者新搬来的小榻之上,其实二者对于他而言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没有靠背的坐具罢了。
再次坐定后,今日的议题方才真正拉开帷幕。
但是他发现自己虽然避开了乱世报幕员这个天坑的死局,处境却没有因此而变好。
毕竟这种前有励精图治理朝纲,致使太平王朝不太平的“奇才”爹,后有开门引贼夺帝位,葬送江山被火扬的“聪颖”弟,再加上出场即死亡的绝世大冤种原主,一家三口接连团灭都不隔月的拱手送江山,也是世间少有,对创业老板们而言可谓售后无忧。
也难怪素有好名声却还没来得及在政治上留下痕迹的原主会成为整个乱世的“白月光”,说到底,不过是时局需要罢了。
这样一看,好像原主是达成了死后万事空的结局,到他却迎来了活着满头包的开端,人干事?
因有着过目不忘的能力,他对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记得十分的清楚,但面对这样的局势,他不认为自己凭借对剧情的先知就可以挽救一个已经倾颓的王朝。
这个大一统了近三百年的朝代,已然走到了所有王朝都将经历的末年。
尤其是到了他便宜爹的治下,更是政治腐败,佞臣当道,世家大族权倾朝野,各州州牧拥兵自重,皇权对朝堂的约束力已经约等于无了。
而在时局动荡不安中依旧维持着王朝继续前行的,不过是依赖于千百年来人们共同遵守的道德体系罢了,在王朝没有彻底倾覆之时,没有士大夫敢独冒天下之大不韪。
但这脆弱的体系很快就要崩塌了,随着大雍最后一位帝王的死亡,整个时代都将进入道德崩塌之中,政治伦理更是丧失殆尽。
而在这样的时代之中,他身为没有随着王朝倾覆而死去的大雍太子,无疑从众人眼中的“白月光”摇身变为“眼中钉”,只要有一个人缓过神来,他就将面临天下共伐的局面。
虞煜思来想去却发现,现阶段的他没有出路,唯一可能实行的便是牢牢苟住,暂时寻求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保障自己得以在这个乱世中存活下去,从而再去寻找新的出路。
那么这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又在何处呢?
他从原主的记忆中扒拉出了雍朝的舆图,一眼就看到了大聪明弟弟给他的封地——锦州,瞬间被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所吸引。
这是个得天独厚的好地方呀!
锦州位于大雍版图的最南端,地形多险要,东接越州,西邻青州,北靠历州,南至域外之国百濮,看似群狼环伺,实则不然。
其东北方是汜水和曲水的交汇分流处,两水相汇形成巨川天险,非巨舟不可撗渡;西南方则隔着高不可攀的龙眠山脉,整州之地与外界只有水路相连,堪称为国中之国,是易守难攻的绝佳之地。
乱世中没有绝对安全的所在,看似固若金汤的锦州自然也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只有水路相连的它更容易被人围困成孤城。
但对于现阶段的虞煜来说,这是绝对是一个绝佳的所在,甚至完美的契合了他想要偏安一隅的所有条件,毕竟除此之外,他也别无选择。
虽然原主明面上是奉皇命前往历州荡寇,但暗地里谁都知道他是遭了皇帝的厌弃才被打发到了这远离权利中心的地方。
历州兵马非他所辖,不然也不会在得知皇帝危重的前提下只带数百骑兵就匆匆北上,只因他能调动的不过是从上京带来的亲兵罢了。
原本是想赶在皇帝驾崩之前凭借太子的身份叩关入京,但没想到对方的动作太过迅速,原主这边才接到皇帝危重的消息,他那远在上京的弟弟就已经登基为帝了,这其中显然是有着无数的算计。
先是利用原主宽厚少智的性格,于朝中以谗言陷害良臣,挑拨了原主与皇帝之间本就极其微妙的关系,致使原主被贬历州;而后便趁原主离京之际又策动晋王弑父夺位,同时在原身回程的路上埋下暗棋,致使原主身死;最后再以弑父杀兄之罪将大雍皇室主脉的最后一人处死,天下自此,唾手可得。
其中的许多算计称不上精妙,甚至有些许的粗糙,但整个计划却得以完美的实施,完全得益于执棋者对棋子性格的极度了解及对自身权柄的高度自信。
关于这点,原身看不透,原身的大聪明弟弟应当也是看不透的,不然也不至于在才当了不到一个月的皇帝后,就被人扣上弑父杀兄的罪名而被废,紧接着被一把火挫骨扬灰,结束了短暂的帝王卡体验时间。
但这样的布局连虞煜这个后来者都能一眼堪破,在当下自然也有其他人可以完美预见,如原主记忆中那位聪明的特别突出的老师,太子太傅傅泓,但在他的万般阻挠之下,原主还是垂直入坑。
除切原主的性格使然,说到底还是因为这棋局中的所有人,都不过是为推动剧情而存在的炮灰,自幼被人称赞弓马娴熟的原主,还不是毫无反抗的死在了箭矢之下。
而今原主的结局虽已改变,已经没有必要去深究背后存在的各种可能,就连始作俑者都不必过度给予眼神。
因为在大雍彻底四分五裂之前,这些人还要你方唱罢我登场,轰轰烈烈的撕扯几番,最终将皇权的尊荣彻底踩在脚下,却决不出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且不论今后他将作何打算,但当下绝不是逐鹿天下的好时机,因为以他目前的资产来说,薄得有点过于突出,容易一着不慎,就被人达成全歼成就。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才是他目前唯一要做且要做好的事情。
尤其原书中的历州州牧安存德,名存德,实为无德,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二五仔,没有给吕布做爹的勇气,就绝对不要与其相交太多。
当前形势波诡云谲,趁着风波未起之际迁往锦州,是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的一步。
做下决定后便不再迟疑,当即让侍女请来太子家令,让他速传属臣至前厅议事。
自太子苏醒后便不得诏见家令激动领命,步履匆匆而去,不过两刻,群臣皆候于前厅。
这是他自清醒后第一次直面原主的属臣,哪怕有着原主的记忆加持,他还是担心有被人看穿的风险,原主虽下线过早,但其门下却称得上能人辈出的,其中几位,在乱世中也是特别突出的存在。
在家令第二次禀报人已到齐的时候,虞煜深吸一口气,抱着除非他们还能再找到一个一模一样的心态,招来侍女为自己整理着装,并在侍人的搀扶下移步前厅。
而随着步伐的移动,心中的紧张竟逐渐被胸口的隐痛所吞噬,在跨进厅门的瞬间,随着群臣的纷纷叩首,现实开始与原主的记忆重叠,紧张已荡然无存。
搀扶着侍人在上方的主位坐定之后,方示意群臣免礼。
其实说是群臣,不过区区八人,除了太傅与家令外,还有都尉一人,副尉两人及宾客三人,远低于太子的常规配置。
关于这一点他在原主的记忆中有过了解,是因为原主突然见罪于皇帝被贬,为了防止受到皇帝的进一步猜疑,不便携带过多属臣,故只挑选了数名心腹一同赴任。
八名属官,五百骑兵,虞煜再一次嘘唏于自己稀薄的家底。
要知道后面那些在小县胡乱起兵的“皇帝”,拉拉杂杂都有着不低于千数的兵力,虽大多乌合之众不能和正规骑兵相提并论,但在人数上看着就是超越你的。
趁着群臣起身入席就坐的时间,虞煜又杂七杂八的想了一堆,险些给自己整郁闷了,直到听见似乎有人在喊他,才回过神来。
见众人皆是一脸担忧的看着自己,尤其是坐在他下首第一位的太傅傅泓,担忧的同时还带着满脸凝重和不赞同,搞得虞煜又开始紧张了起来,以精神不济为由想要快速跳过走神这个话题,然而傅泓并不给他这个机会,当即便执芴进谏。
“陛下有伤在身,臣等日夜忧心不已,而今圣体未愈,议事该命侍者移榻于此,怎能如此不顾惜自己的身体而强行正坐,望陛下能够珍重自己,莫将圣体安危视作儿戏。”
“是臣的疏忽!”
随即响起的是家令的请罪声,突得诏见只顾着激动的他,这时才发现陛下面色如雪,其间透着几分难以掩饰的病态,才惊觉自竟出了这么大纰漏。
啊?就这!
听到傅泓的话语虞煜一阵诧异,他本以为老太傅这样一脸的凝重是要对他多日摆烂之事问责,没想到只是单纯的在担心他的身体,虽然话说得不是那么的客气,但其中却都是拳拳真心。
这还真是虚惊一场,他都做好了被狠批的准备。
提着的心刚刚落下,又看到家令跪在一旁请罪,不由得抚了抚眉心。
“陛下——”
结果群臣哗啦啦站起来了一片,目光中的担忧更甚,而跪在地上的家令都快破碎了。
这都叫什么事儿呀?
虽然巫医的治疗手段是单一了点,粗暴了点,但架不住原主的身体素质好,除了伤口依旧在隐隐作痛,他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大碍,至于这副病歪歪随时都有可能嘎了的模样,他自己也不是很清楚是怎么一回事。
在群臣的一力要求下,虞煜最终还是移坐到了侍者新搬来的小榻之上,其实二者对于他而言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没有靠背的坐具罢了。
再次坐定后,今日的议题方才真正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