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沈华年辗转反侧就是睡不着,索性点了盏灯起来把东西收拾好。
虽然这些有的没的都在前几天装得差不多了,但第一次出远门,沈华年确认了一遍又一遍。
灯影在墙壁上跃动,火光耀眼,一时间也睡不着的沈华兴正在院子里赏月,偶然间看见沈华年房间里跳动的烛影,便走了过去。
“能进来吗?”沈华兴斟酌了好一会儿,最后还是以最简单的方式问了出来。
沈华年将装满东西的箱子抽起来立在墙根底下,然后伸手打开了房门。
“当然可以,我也没睡。”沈华年神色自然,但眼神里带着点期待。
“哥,大半夜的你怎么也没睡啊?”沈华年一边叠着衣服一边问。
沈华兴没有回答,反而问沈华年:“那你呢,明早要早起的,再不睡就该出发了。”
沈华年将翻出来没用上,又叠好的服放进柜子里,收拾完后拍了拍手上的浮尘,对着沈华兴说:“太激动了,睡不着嘛。我老早就盼着了,终于要启程了。”
其实两个人年龄也就差了那么几分钟,但沈华兴却比沈华年内敛沉稳得多。沈华年却是咋咋呼呼的,一点没有女孩样。
“高兴就好,到了地方想家可不能哭鼻子。”沈华兴笑道。
沈华年没急着回答,而是走到桌旁,用掐丝珐琅铜壶给两人到了茶,递了一杯给沈华兴。
慢悠悠喝完之后,沈华年才开口:“不会的,我盼着出去呢,高门大院关了我这么久,也该让我出去见见外面的世界了。”
她就像一只被囚禁于笼中的金丝雀,衣食无忧,却永远飞不出那片阴霾,只能瑟缩在笼子里,对深蓝的天充满幻想。
沈华兴默默听着,看来自己带她出去,是个正确的选择。
晨曦微露,太阳的光晕刚从地平线里探头,沈华年就提着皮箱站在沈府门口等沈华兴。
昨晚半夜沈华兴离开房间之后之后,沈华年将自己前几日买的洋装翻了出来,在身上比划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穿上身试一试。
没想着随便买的衣服还挺合身。
沈华年今日没梳发髻,及腰的长发只是浅浅绾在脑后,白色宽檐帽罩在头上,跟之前判若两人。
就连周今画差点都没认出来。
“华年?!”周今画略带惊异地问。
“是我呀母亲。”沈华年微笑道。
确实连周今画都没认出来。
“真是漂亮!”周今画拉着沈华年的手,连连称赞。
沈华年被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于是便换了话题。
“母亲,哥哥还没收拾好吗,我都等好久了。”沈华年有些激动,将皮箱放在地上又提起来,一副急不可待的样子。
周今画一脸温柔的看着她,又望了望房间里的立式大钟,笑道:“这才多久,是你自己太着急了。”
沈华年刚想走进屋去看看大钟自己到底等了多久,就看见沈华兴提着个比自己箱子还要大上一圈的皮箱出来。
“哥,你带这么大个箱子啊,比我的还大。”沈华年围着他的箱子转了一圈,惊讶道。
“东西比较多而已。”沈华兴看看自己的箱子,稀松平常。
“走吧,再不走赶不上轮渡了。”为了打消沈华年对箱子的好奇,沈华兴故意对沈华年说。
沈华年点点头,提上皮箱:“那母亲,我们走了,您在家保重好身体,小橙会照顾你。”
周今画笑着将二人送出门,叮嘱沈华兴:“你妹妹一个女子,长这么大没出过远门,在外面多照应着点。”
“放心吧母亲,有哥哥在,会照顾好我的。”叮嘱的是沈华兴,接话的确实沈华年。
沈华兴也点点头:“放心吧母亲,我会照顾好华年的,您多保重。我们就先走了。”
几人道完别便拦了辆车往码头赶。
正是春夏之交,早晨的凉气渐渐消散,太阳跟一面镜子似的,照得地面透亮。
这是沈华年第一次走出家门这么远。
以前最多也就只是在家门附近的街道转转,还得有人陪着。
正午时分。
碧蓝色波浪与天色连成一片,远洋轮渡在海面上平稳行驶。
在船上的沈华年刚安顿下来,想着到甲板上去散散步,刚走一半还没到甲板,便看见一个莫名熟悉的身影。
付书同。
两人见过面,肯定都对对方有印象,但沈华年跟那日见面时的样子完全不一样,付书同确认了好一会儿,才认出那是沈华年。
“你是…沈家的大小姐?”付书同略带惊异地问。
沈华年点点头,白色软缎裙在海浪的衬托下熠熠生辉。
“你也没认出来我。”沈华年笑道。
付书同确实没认出来她,毕竟那日见面还是俨然一副大小姐模样。
“你不会也要去念书吧?”沈华年很好奇,问付书同。
“是,见你这么问,你也是去念书的?”
沈华年兴奋点头:“是,本来家里已经要让我嫁人了,可我不想,我哥哥就带我到外面来念书。”
付书同更好奇了。
这个大小姐真和别人不一样。
她能翻墙逃出院子,就只为了退婚。她能出来念书,而非在家里做女红,背女则与女训。
他能感受到她骨子里的非同寻常。
“你家里,准你念书?”
沈华年点点头:“就算家里不准我念,我哥哥也会带我出来的。”
这时两人已经走到甲板上,沈华年双手托腮,撑在栏杆上,望着渐渐变小的陆地和无边的海。
风很凉爽,沈华年的裙摆晃荡着。
付书同想问问她的目的地,但想着她可能也不知道,刚想说的话就收了回去。
但沈华年看到了付书同欲言又止的表情。
“你想说什么?”沈华年问。
付书同被这样一问,便没再拐弯抹角,问道:“你们这是要去哪里念书啊?”
这艘轮渡要去的目的地很多,也很杂,中间要经过好多个地方,付书同就想着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和沈华年是一个目的地。
“不知道,我哪里都没去过,但听我哥哥说,我们要去的地方不是很远,好像在古代叫什么…东瀛。”
还真跟自己是一个目的地。
“巧了,我们是一个目的地。”
付书同笑道。
沈华年有些惊奇:“真的吗,那我们有缘分啊!”
两个人正又一茬没一茬的聊着,沈华兴正找沈华年去船舱里吃饭。
“华年。”沈华兴朝着正和付书同聊天的沈华年喊道。
沈华年回头,付书同也跟着好奇地回头。
“哥。”沈华年快走两步,到沈华兴身边:“你怎么过来了。”
沈华兴笑了笑:“船舱里有你爱吃的,再不去可就要没了,我不来,你等会就只能饿肚子了。”
随即沈华兴便看向了站在围栏旁边,一身黑色西服的付书同。
这人他认识。
之前自己在日本留学的时候,付书同和他一所学校。有一回沈华兴的行动还跟付书同接过头。
沈华兴对着他打了个招呼,付书同礼貌回应。
现场的氛围却变得有些许微妙。
“你认识我妹妹?”沈华兴有些诧异。
华年自小便极少出门,即便偶而出门也是有人陪着,什么时候还认识他了。
付书同有些疑惑地点头:“之前你家妹妹偷跑出来时,见过一面。”
原来是沈华年的问题。
付书同后面没再说什么,只是笑了笑,然后去了船舱,留下沈华兴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
船舱铺上了红色地毯,不少洋人坐在开放式酒吧台上喝着洋酒,偶而一两声欢笑响遍整个船舱。
沈华兴也去到船舱问沈华年:“你认识付书同?”
“书童?是那天我在洋装店遇见的书童吗?我不知道那是哪家的书童,只觉得,他长得很俊,像个白面书生。”
原来沈华年把书同想成了书童,一直都没分清楚。
沈华兴顺坡下驴,打趣道:“不知道谁家书童长这样啊,要不你去问问他?”
沈华年小脸一红。
“我才不要。”
沈华兴被沈华年这一副小脸一红的窘态逗笑了:“好了不逗你了,快去找点自己爱吃的。”
里面是自助,是沈华年从未见过的类型,琳琅满目的食品摆满了大大小小铺着蕾丝压花桌布的白桌布上。
沈华年刚走到餐厅里,就听见一个白人女性用极为尖细的声音数落着刚才不小心撞到她的中国人。
而一旁的好些人只是站在一旁看热闹。
一个上去制止纷争的人也没有。
沈华兴正巧看见沈华年站在人堆里,便也跟着走进去,了解完原委后,他却拉着沈华年走出了人堆。
沈华年还很单纯,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有人恃强凌弱,于是有些不解地问:“哥,为什么不去说那个皮肤很白很白的人?她明明欺负人。”
沈华年哪里知道,在她生活的那个时代里,肤色即所有。
“你还小,等你以后长大了会明白的。”沈华兴讪讪的,没告诉沈华年真相。
争吵很快在中国女子一声又一声的道歉中熄灭。
沈华年的心里却仿佛扎了一根刺。
或者说,是烙下了一个疤,一个永远好不了的疤。
小插曲很快一闪而过,如天上变换流转的云彩,不知道飘向了何方。
从刚才的情绪里恢复过来后,沈华年在里面转悠半天,酒足饭饱,就想去休息,于是问正在不远处的沈华兴:“哥,你知道我的房间在哪儿吗?”
沈华兴带她去了船舱走廊尽头的那一间房。
“就是这儿,你先休息吧。我就不陪你了。”
沈华年点头答应。
海浪翻腾,船身摇晃,沈华年在轮渡上被摇得有些迷糊,便什么事也没再过问。
其实之前她也很好奇付书同这个名字,一直在心里纠结着,想开口问却又不好意思,一直以为是哪个大富大贵的人家才能请得起那样的书童。
却不知,付书同的书同二字,并非书童。
而是书同文,车同轨的书同。
书同文,车同轨,天下一统,家国长安。
恍惚之间,两天后的中午,沈华年再在午睡时被叫醒时,船已经到达了目的地。
日本。
“华年?”沈华兴敲了敲沈华年的房门。
不过片刻,房门打开:“我收拾好了,走吧。”
却回头瞥见隔壁也忙着收拾东西的付书同。
“书童也去,我们在一个地方下船!”
付书同疑惑回眸:“书…书童?”
沈华年也一脸疑惑地望着付书同:“不是付…家的书童吗?”
付书同明白过来,随即笑出了声:“我可不是什么伴读的书童,你是来进修学问的,等以后就知道了。”
沈华年一脸茫然地,像只小兔子一样垂了垂脑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好的,等我以后学了就不会认错了。”沈华年眉眼间全是笑意。
虽然这些有的没的都在前几天装得差不多了,但第一次出远门,沈华年确认了一遍又一遍。
灯影在墙壁上跃动,火光耀眼,一时间也睡不着的沈华兴正在院子里赏月,偶然间看见沈华年房间里跳动的烛影,便走了过去。
“能进来吗?”沈华兴斟酌了好一会儿,最后还是以最简单的方式问了出来。
沈华年将装满东西的箱子抽起来立在墙根底下,然后伸手打开了房门。
“当然可以,我也没睡。”沈华年神色自然,但眼神里带着点期待。
“哥,大半夜的你怎么也没睡啊?”沈华年一边叠着衣服一边问。
沈华兴没有回答,反而问沈华年:“那你呢,明早要早起的,再不睡就该出发了。”
沈华年将翻出来没用上,又叠好的服放进柜子里,收拾完后拍了拍手上的浮尘,对着沈华兴说:“太激动了,睡不着嘛。我老早就盼着了,终于要启程了。”
其实两个人年龄也就差了那么几分钟,但沈华兴却比沈华年内敛沉稳得多。沈华年却是咋咋呼呼的,一点没有女孩样。
“高兴就好,到了地方想家可不能哭鼻子。”沈华兴笑道。
沈华年没急着回答,而是走到桌旁,用掐丝珐琅铜壶给两人到了茶,递了一杯给沈华兴。
慢悠悠喝完之后,沈华年才开口:“不会的,我盼着出去呢,高门大院关了我这么久,也该让我出去见见外面的世界了。”
她就像一只被囚禁于笼中的金丝雀,衣食无忧,却永远飞不出那片阴霾,只能瑟缩在笼子里,对深蓝的天充满幻想。
沈华兴默默听着,看来自己带她出去,是个正确的选择。
晨曦微露,太阳的光晕刚从地平线里探头,沈华年就提着皮箱站在沈府门口等沈华兴。
昨晚半夜沈华兴离开房间之后之后,沈华年将自己前几日买的洋装翻了出来,在身上比划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穿上身试一试。
没想着随便买的衣服还挺合身。
沈华年今日没梳发髻,及腰的长发只是浅浅绾在脑后,白色宽檐帽罩在头上,跟之前判若两人。
就连周今画差点都没认出来。
“华年?!”周今画略带惊异地问。
“是我呀母亲。”沈华年微笑道。
确实连周今画都没认出来。
“真是漂亮!”周今画拉着沈华年的手,连连称赞。
沈华年被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于是便换了话题。
“母亲,哥哥还没收拾好吗,我都等好久了。”沈华年有些激动,将皮箱放在地上又提起来,一副急不可待的样子。
周今画一脸温柔的看着她,又望了望房间里的立式大钟,笑道:“这才多久,是你自己太着急了。”
沈华年刚想走进屋去看看大钟自己到底等了多久,就看见沈华兴提着个比自己箱子还要大上一圈的皮箱出来。
“哥,你带这么大个箱子啊,比我的还大。”沈华年围着他的箱子转了一圈,惊讶道。
“东西比较多而已。”沈华兴看看自己的箱子,稀松平常。
“走吧,再不走赶不上轮渡了。”为了打消沈华年对箱子的好奇,沈华兴故意对沈华年说。
沈华年点点头,提上皮箱:“那母亲,我们走了,您在家保重好身体,小橙会照顾你。”
周今画笑着将二人送出门,叮嘱沈华兴:“你妹妹一个女子,长这么大没出过远门,在外面多照应着点。”
“放心吧母亲,有哥哥在,会照顾好我的。”叮嘱的是沈华兴,接话的确实沈华年。
沈华兴也点点头:“放心吧母亲,我会照顾好华年的,您多保重。我们就先走了。”
几人道完别便拦了辆车往码头赶。
正是春夏之交,早晨的凉气渐渐消散,太阳跟一面镜子似的,照得地面透亮。
这是沈华年第一次走出家门这么远。
以前最多也就只是在家门附近的街道转转,还得有人陪着。
正午时分。
碧蓝色波浪与天色连成一片,远洋轮渡在海面上平稳行驶。
在船上的沈华年刚安顿下来,想着到甲板上去散散步,刚走一半还没到甲板,便看见一个莫名熟悉的身影。
付书同。
两人见过面,肯定都对对方有印象,但沈华年跟那日见面时的样子完全不一样,付书同确认了好一会儿,才认出那是沈华年。
“你是…沈家的大小姐?”付书同略带惊异地问。
沈华年点点头,白色软缎裙在海浪的衬托下熠熠生辉。
“你也没认出来我。”沈华年笑道。
付书同确实没认出来她,毕竟那日见面还是俨然一副大小姐模样。
“你不会也要去念书吧?”沈华年很好奇,问付书同。
“是,见你这么问,你也是去念书的?”
沈华年兴奋点头:“是,本来家里已经要让我嫁人了,可我不想,我哥哥就带我到外面来念书。”
付书同更好奇了。
这个大小姐真和别人不一样。
她能翻墙逃出院子,就只为了退婚。她能出来念书,而非在家里做女红,背女则与女训。
他能感受到她骨子里的非同寻常。
“你家里,准你念书?”
沈华年点点头:“就算家里不准我念,我哥哥也会带我出来的。”
这时两人已经走到甲板上,沈华年双手托腮,撑在栏杆上,望着渐渐变小的陆地和无边的海。
风很凉爽,沈华年的裙摆晃荡着。
付书同想问问她的目的地,但想着她可能也不知道,刚想说的话就收了回去。
但沈华年看到了付书同欲言又止的表情。
“你想说什么?”沈华年问。
付书同被这样一问,便没再拐弯抹角,问道:“你们这是要去哪里念书啊?”
这艘轮渡要去的目的地很多,也很杂,中间要经过好多个地方,付书同就想着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和沈华年是一个目的地。
“不知道,我哪里都没去过,但听我哥哥说,我们要去的地方不是很远,好像在古代叫什么…东瀛。”
还真跟自己是一个目的地。
“巧了,我们是一个目的地。”
付书同笑道。
沈华年有些惊奇:“真的吗,那我们有缘分啊!”
两个人正又一茬没一茬的聊着,沈华兴正找沈华年去船舱里吃饭。
“华年。”沈华兴朝着正和付书同聊天的沈华年喊道。
沈华年回头,付书同也跟着好奇地回头。
“哥。”沈华年快走两步,到沈华兴身边:“你怎么过来了。”
沈华兴笑了笑:“船舱里有你爱吃的,再不去可就要没了,我不来,你等会就只能饿肚子了。”
随即沈华兴便看向了站在围栏旁边,一身黑色西服的付书同。
这人他认识。
之前自己在日本留学的时候,付书同和他一所学校。有一回沈华兴的行动还跟付书同接过头。
沈华兴对着他打了个招呼,付书同礼貌回应。
现场的氛围却变得有些许微妙。
“你认识我妹妹?”沈华兴有些诧异。
华年自小便极少出门,即便偶而出门也是有人陪着,什么时候还认识他了。
付书同有些疑惑地点头:“之前你家妹妹偷跑出来时,见过一面。”
原来是沈华年的问题。
付书同后面没再说什么,只是笑了笑,然后去了船舱,留下沈华兴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
船舱铺上了红色地毯,不少洋人坐在开放式酒吧台上喝着洋酒,偶而一两声欢笑响遍整个船舱。
沈华兴也去到船舱问沈华年:“你认识付书同?”
“书童?是那天我在洋装店遇见的书童吗?我不知道那是哪家的书童,只觉得,他长得很俊,像个白面书生。”
原来沈华年把书同想成了书童,一直都没分清楚。
沈华兴顺坡下驴,打趣道:“不知道谁家书童长这样啊,要不你去问问他?”
沈华年小脸一红。
“我才不要。”
沈华兴被沈华年这一副小脸一红的窘态逗笑了:“好了不逗你了,快去找点自己爱吃的。”
里面是自助,是沈华年从未见过的类型,琳琅满目的食品摆满了大大小小铺着蕾丝压花桌布的白桌布上。
沈华年刚走到餐厅里,就听见一个白人女性用极为尖细的声音数落着刚才不小心撞到她的中国人。
而一旁的好些人只是站在一旁看热闹。
一个上去制止纷争的人也没有。
沈华兴正巧看见沈华年站在人堆里,便也跟着走进去,了解完原委后,他却拉着沈华年走出了人堆。
沈华年还很单纯,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有人恃强凌弱,于是有些不解地问:“哥,为什么不去说那个皮肤很白很白的人?她明明欺负人。”
沈华年哪里知道,在她生活的那个时代里,肤色即所有。
“你还小,等你以后长大了会明白的。”沈华兴讪讪的,没告诉沈华年真相。
争吵很快在中国女子一声又一声的道歉中熄灭。
沈华年的心里却仿佛扎了一根刺。
或者说,是烙下了一个疤,一个永远好不了的疤。
小插曲很快一闪而过,如天上变换流转的云彩,不知道飘向了何方。
从刚才的情绪里恢复过来后,沈华年在里面转悠半天,酒足饭饱,就想去休息,于是问正在不远处的沈华兴:“哥,你知道我的房间在哪儿吗?”
沈华兴带她去了船舱走廊尽头的那一间房。
“就是这儿,你先休息吧。我就不陪你了。”
沈华年点头答应。
海浪翻腾,船身摇晃,沈华年在轮渡上被摇得有些迷糊,便什么事也没再过问。
其实之前她也很好奇付书同这个名字,一直在心里纠结着,想开口问却又不好意思,一直以为是哪个大富大贵的人家才能请得起那样的书童。
却不知,付书同的书同二字,并非书童。
而是书同文,车同轨的书同。
书同文,车同轨,天下一统,家国长安。
恍惚之间,两天后的中午,沈华年再在午睡时被叫醒时,船已经到达了目的地。
日本。
“华年?”沈华兴敲了敲沈华年的房门。
不过片刻,房门打开:“我收拾好了,走吧。”
却回头瞥见隔壁也忙着收拾东西的付书同。
“书童也去,我们在一个地方下船!”
付书同疑惑回眸:“书…书童?”
沈华年也一脸疑惑地望着付书同:“不是付…家的书童吗?”
付书同明白过来,随即笑出了声:“我可不是什么伴读的书童,你是来进修学问的,等以后就知道了。”
沈华年一脸茫然地,像只小兔子一样垂了垂脑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好的,等我以后学了就不会认错了。”沈华年眉眼间全是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