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女和江州司马的故事,沈华年听得津津有味。似乎穿越了时光回到千年前,与他们在浔阳江边对话。
这首琵琶行不难,生字不多,沈华年不认识的字不超过二十个。
学完之后,沈华年最喜欢的一句便是全诗的最后一句。
江州司马青衫湿。
她觉得有些说不出来的感触。也不知道为什么,读这首诗总有些惆怅在身上。
是想施展抱负却又无能为力的无奈。
渐渐的,沈华年也沾染了点文人的味道。
对文字很敏感。
看她学完之后入神地在想些什么,付书同伸手在她面前挥了挥:“在想什么,这么入神,我发现我好像真把你培养成文人了。”
付书同说完,嘴角带笑。
沈华年听他这么一说,有些不好意思:“是读得多了,有些感触。我发现这些诗比我小时候念的童谣有趣多了。”
一边说,沈华年一边津津有味地回忆着刚才学的诗。
她觉得每一首诗都很有画面感,既悠扬婉转,又带着独属于历史的那份厚重。
“诗已经学得差不多了,等下一次上课我带你读些简单的文章。由易到难。”
“好啊,我早就想学了!”沈华年的语气里带着些许兴奋。一双鹿眼亮晶晶的,含满了期待。
这首诗给沈华年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她本以为学习日文可能也会和学习国文一样容易。
但很快,沈大小姐就发现自己的想法太天真了。
付书同见时机成熟,抽出了一张自己单独给她画在一起的五十音图。
上面的平假名,片假名,还有罗马字,以及清音和浊音。
原表是分开画的,付书同以另一种方式画在了一起,方便沈大小姐学。
原来昨晚自己在对他魂牵梦绕的时候,付书同也在为她准备她需要的东西。
但沈华年好像发现,付书同真的把自己当成他的学生了。
仅此而已。
好像两人之间的关系总有一条鸿沟,无法逾越,深不见底的沟壑两边是两个道路完全不同的人。
说到底,沈华年到底还是个大小姐,就算这几年出来暂时避了避家里催婚的风头。
但这个年头,这个世道,她就算再怎么翻,也翻不过那座山。
或许就像现在这样,做他的学生,很好。
沈华年接过五十音图,疑惑道:“这是什么?”
付书同想了想,以一种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告诉她:“你见过你哥哥学洋文吗?”
沈华年托腮回忆了几秒,点点头:“我见过,我哥哥不仅学过洋文,也学过这个,但他没告诉我这是什么。”
沈华兴只告诉她,那是其他地方的文字。
当时的沈华年个子很小,就算踮脚也够不到那张放书的高大的柜子。
后来的后来,沈华年渐渐长大,也就渐渐忘了这件事。
付书同继续道:“那你就把它当成洋文的字母,只有字母与字母组合在一起,才能变成有意义的词。”
沈华年似懂非懂,迷糊地看了一眼五十音图,然后心里想着,以自己这白菜的接受能力,真的能同时搞明白两种语言吗。
但好在付书同教的很慢,而且一日下来教的内容也不多,所以沈华年还能接受得过来。
这样一日一日补下去,沈大小姐逐渐能听懂美和子说话了。
虽然现在只能听懂极少部分,但沈华年相信,再这么继续学下去,她也不用再在美和子面前当哑巴了,有什么想说的都能和她分享。
恍恍惚惚又过去一个星期,这一日约定好的假期,付书同不用来上课,沈华年也有自由时间,想去哪里都可以。
只不过因为上次途径居酒屋的经历,沈华年也不敢走太远。
最近的天气也不太好,走着走着就会一场大雨兜头落下。
今日也是,外面的天灰蒙蒙的,灰白色的云层先是丝丝绕绕夹在一起,进而浓缩成大片大片的积雨云。
就连往日里浓绿的树影也在灰白色的天下暗淡了几分色彩,变得灰扑扑的。
看起来要下大雨了。
下课之后,沈华年却没急着走。
一是按照约定,先生会放电影,二是要下雨了自己没有伞。夏日的雨一般来得快去得也快,多等一刻钟说不定雨就会完全停了。
宿舍离这里有点距离,她也想等雨下完了再回去,免得路上被淋个猝不及防。
课室里的同学们都没离开,略带几分期待地收拾干净桌面上的东西,然后等着先生挑录像带,放电影。
说是电影,其实也就是些奇闻异事,时间不想,最长一刻钟。沈华年之前也看过,都是些为了学生在繁重课业中略微放松的存在。
这次估计没什么区别。
不幸的是,沈华年猜错了。
放映的内容沈华年大概这辈子也忘不了。
跟来时船上见到的恃强凌弱的画面一样。
沈华年看了一半,只觉得周围同学放松而又愉快的笑声格外刺耳,看着黑白色幕布上掠过的画面,只觉得双眼酸胀。
揉了揉眼,沈华年起身想离开,却被一旁的同学拦住:“华,你看,这个真的好好笑唉!被打的那个人就像只胆/小的老鼠哈哈哈”
沈华年压低了怒意,将情绪控制到极致,用最生冷却又在这一刻是最温柔的声音对着旁边的人说:“麻烦让一让,谢谢。”
一旁的人不明白,摇摇头起身,让沈华年离开。
与她亲近的同学也不知道为什么今日沈华年会冷脸。
沈大小姐一向是喜怒哀乐不挂在脸上的,今天是个意外。
走出课室的门,沈华年才觉得好受了一点。
风吹得树摇曳,满树的绿叶被雨点噼里啪啦砸着,在风中一下有一下乱晃。
走廊不时飘进来雨滴,豆大的雨点加上沉闷的空气,沈华年只觉得身心都喘不过气。
整个人失魂落魄,完全没注意自己是贴着走廊飘雨的那一面走的,头发已经被撒上了细密密的雨点。
为什么,为什么。
沈华年一遍又一遍问自己。
然而最终落到一句话上。
学.医有用吗?
外面在下雨,沈华年只能暂时站在楼下等雨停。
雨势却不减反增,滂沱得像天漏了洞,夹杂着风吹落树叶,一阵又一阵打在土地上。
付书同正巧上完课,看见沈华年的背影,在雨幕的衬托下不知怎的多了分萧条。
“沈大小姐?”付书同试探开口。
沈华年回头。
眸光里的暗淡就连付书同看了都疑惑。
“怎么了你,这么难受,生病了吗?”
说话间,付书同的手就覆在沈华年的额间。
手心的温度让衣服单薄的沈华年多了几分暖意。
簌然间,沈华年红了脸。心脏跳动的声音在这一刻清晰无比,混着雨滴声别有一番滋味。
“也没发热啊?”付书同还在自顾自地说。
沈华年哪里不热,脸红得都快能烙张饼了。脸是红热的,身上确实是冰冷的。
沈华年缓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说话,却答非所问。
眼睛里还带着湿漉漉的水汽。
“你说,学医真的有用吗?”
四周风声呼啸,雨水滴嗒嗒顺着房檐往下流,形成一道雨帘。
付书同被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问住了。
半晌才开口道:“今天是遇见什么事了吗?”
但其实,压死骆驼的从来都不是最后一根稻草,每一根都是罪魁祸首。
这么多天,桩桩件件叠起来,沈华年的心里防线终于被击溃。
她现在才明白,自己一直都生活在家人给她编织的童话里。自己是公主,受着所有人的拥护。
直到她从高门大院里走出来,才看清了这个真正的世界,一个与她想象中完全不同的世界。
“看来你比我想象的要想的多,既然这样,更加要学了。”付书同的语气里带了一丝安慰。
“多学一点,以后回去才能有大用处。”付书同继续说。
声音清脆,和雨滴砸在地上的声音一般,声声入耳。
沈华年眼眶不知什么时候红红的,又反驳似的问了一句,就像只倔强的猫。
“可是,学医能治身疾,治不了心疾。”
沈华年一字一顿,说得清清楚楚。
雨更大了。
夹杂着闷雷声,疾风骤雨。
雨势丝毫没有要减小的迹象,甚至被风带着改了方向,斜着,飘洒着。
付书同沉思良久。
他不是没想过沈华年会知道这些,而是没想到这些不大的事件堆叠起来会对沈华年造成这么大的冲击。
医不好心疾,是啊。
一时间两人望着泼洒下来的大雨,无言以对。
过了半晌,付书同才像想起来什么似的,缓缓开口:“我能理解你的感受,但光凭我们是做不到的。需要千千万万个我们都站起来。”
需要千千万万个我们。
这件事对沈华年来讲,就像是为了忘却的纪念。
不得不忘记,也不得不记起来,矛盾到了极致。
“我知道,可我很气,也不能算很气,就是,很无力地感觉,你懂吗?”
沈华年略带哭腔,说话有些语无伦次,料是气恼过了头,脑袋发昏。
付书同也嘴拙,不会安慰人,也不懂怎么去安慰一个人。
只能默默从西服口袋里拿出丝巾:“擦擦眼泪吧,路还很长。”
这条路确实会很长很长,但一定会天光透亮,乾坤朗朗。
沈华年回眸的眼神里带着些许迟疑,随后接过丝巾,擦了擦眼角的泪。
“谢…谢谢,我洗干净了还给你。”
付书同弯唇一笑:“不急,沈大小姐什么时候还都可以。”
镇定下来的沈华年才忽然想起,好像只有付书同爱这么叫她。
父亲在的时候喜欢叫她华儿,母亲喜欢叫她华年,他哥哥更是没直呼其名过。
到了这边,美和子叫她华,叫她沈大小姐的,只有付书同一人。
这算不算是另一种程度上的不一样?
刚升腾起的念头就被大雨扑了个烟消云散。
“不过还是谢谢你,我心里现在好受多了。”沈华年将丝巾小心地叠起来,放进自己的口袋里。
从这一刻起,沈华年似乎变了。
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忧无虑,眼里更多的是成熟与稳重。
这首琵琶行不难,生字不多,沈华年不认识的字不超过二十个。
学完之后,沈华年最喜欢的一句便是全诗的最后一句。
江州司马青衫湿。
她觉得有些说不出来的感触。也不知道为什么,读这首诗总有些惆怅在身上。
是想施展抱负却又无能为力的无奈。
渐渐的,沈华年也沾染了点文人的味道。
对文字很敏感。
看她学完之后入神地在想些什么,付书同伸手在她面前挥了挥:“在想什么,这么入神,我发现我好像真把你培养成文人了。”
付书同说完,嘴角带笑。
沈华年听他这么一说,有些不好意思:“是读得多了,有些感触。我发现这些诗比我小时候念的童谣有趣多了。”
一边说,沈华年一边津津有味地回忆着刚才学的诗。
她觉得每一首诗都很有画面感,既悠扬婉转,又带着独属于历史的那份厚重。
“诗已经学得差不多了,等下一次上课我带你读些简单的文章。由易到难。”
“好啊,我早就想学了!”沈华年的语气里带着些许兴奋。一双鹿眼亮晶晶的,含满了期待。
这首诗给沈华年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她本以为学习日文可能也会和学习国文一样容易。
但很快,沈大小姐就发现自己的想法太天真了。
付书同见时机成熟,抽出了一张自己单独给她画在一起的五十音图。
上面的平假名,片假名,还有罗马字,以及清音和浊音。
原表是分开画的,付书同以另一种方式画在了一起,方便沈大小姐学。
原来昨晚自己在对他魂牵梦绕的时候,付书同也在为她准备她需要的东西。
但沈华年好像发现,付书同真的把自己当成他的学生了。
仅此而已。
好像两人之间的关系总有一条鸿沟,无法逾越,深不见底的沟壑两边是两个道路完全不同的人。
说到底,沈华年到底还是个大小姐,就算这几年出来暂时避了避家里催婚的风头。
但这个年头,这个世道,她就算再怎么翻,也翻不过那座山。
或许就像现在这样,做他的学生,很好。
沈华年接过五十音图,疑惑道:“这是什么?”
付书同想了想,以一种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告诉她:“你见过你哥哥学洋文吗?”
沈华年托腮回忆了几秒,点点头:“我见过,我哥哥不仅学过洋文,也学过这个,但他没告诉我这是什么。”
沈华兴只告诉她,那是其他地方的文字。
当时的沈华年个子很小,就算踮脚也够不到那张放书的高大的柜子。
后来的后来,沈华年渐渐长大,也就渐渐忘了这件事。
付书同继续道:“那你就把它当成洋文的字母,只有字母与字母组合在一起,才能变成有意义的词。”
沈华年似懂非懂,迷糊地看了一眼五十音图,然后心里想着,以自己这白菜的接受能力,真的能同时搞明白两种语言吗。
但好在付书同教的很慢,而且一日下来教的内容也不多,所以沈华年还能接受得过来。
这样一日一日补下去,沈大小姐逐渐能听懂美和子说话了。
虽然现在只能听懂极少部分,但沈华年相信,再这么继续学下去,她也不用再在美和子面前当哑巴了,有什么想说的都能和她分享。
恍恍惚惚又过去一个星期,这一日约定好的假期,付书同不用来上课,沈华年也有自由时间,想去哪里都可以。
只不过因为上次途径居酒屋的经历,沈华年也不敢走太远。
最近的天气也不太好,走着走着就会一场大雨兜头落下。
今日也是,外面的天灰蒙蒙的,灰白色的云层先是丝丝绕绕夹在一起,进而浓缩成大片大片的积雨云。
就连往日里浓绿的树影也在灰白色的天下暗淡了几分色彩,变得灰扑扑的。
看起来要下大雨了。
下课之后,沈华年却没急着走。
一是按照约定,先生会放电影,二是要下雨了自己没有伞。夏日的雨一般来得快去得也快,多等一刻钟说不定雨就会完全停了。
宿舍离这里有点距离,她也想等雨下完了再回去,免得路上被淋个猝不及防。
课室里的同学们都没离开,略带几分期待地收拾干净桌面上的东西,然后等着先生挑录像带,放电影。
说是电影,其实也就是些奇闻异事,时间不想,最长一刻钟。沈华年之前也看过,都是些为了学生在繁重课业中略微放松的存在。
这次估计没什么区别。
不幸的是,沈华年猜错了。
放映的内容沈华年大概这辈子也忘不了。
跟来时船上见到的恃强凌弱的画面一样。
沈华年看了一半,只觉得周围同学放松而又愉快的笑声格外刺耳,看着黑白色幕布上掠过的画面,只觉得双眼酸胀。
揉了揉眼,沈华年起身想离开,却被一旁的同学拦住:“华,你看,这个真的好好笑唉!被打的那个人就像只胆/小的老鼠哈哈哈”
沈华年压低了怒意,将情绪控制到极致,用最生冷却又在这一刻是最温柔的声音对着旁边的人说:“麻烦让一让,谢谢。”
一旁的人不明白,摇摇头起身,让沈华年离开。
与她亲近的同学也不知道为什么今日沈华年会冷脸。
沈大小姐一向是喜怒哀乐不挂在脸上的,今天是个意外。
走出课室的门,沈华年才觉得好受了一点。
风吹得树摇曳,满树的绿叶被雨点噼里啪啦砸着,在风中一下有一下乱晃。
走廊不时飘进来雨滴,豆大的雨点加上沉闷的空气,沈华年只觉得身心都喘不过气。
整个人失魂落魄,完全没注意自己是贴着走廊飘雨的那一面走的,头发已经被撒上了细密密的雨点。
为什么,为什么。
沈华年一遍又一遍问自己。
然而最终落到一句话上。
学.医有用吗?
外面在下雨,沈华年只能暂时站在楼下等雨停。
雨势却不减反增,滂沱得像天漏了洞,夹杂着风吹落树叶,一阵又一阵打在土地上。
付书同正巧上完课,看见沈华年的背影,在雨幕的衬托下不知怎的多了分萧条。
“沈大小姐?”付书同试探开口。
沈华年回头。
眸光里的暗淡就连付书同看了都疑惑。
“怎么了你,这么难受,生病了吗?”
说话间,付书同的手就覆在沈华年的额间。
手心的温度让衣服单薄的沈华年多了几分暖意。
簌然间,沈华年红了脸。心脏跳动的声音在这一刻清晰无比,混着雨滴声别有一番滋味。
“也没发热啊?”付书同还在自顾自地说。
沈华年哪里不热,脸红得都快能烙张饼了。脸是红热的,身上确实是冰冷的。
沈华年缓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说话,却答非所问。
眼睛里还带着湿漉漉的水汽。
“你说,学医真的有用吗?”
四周风声呼啸,雨水滴嗒嗒顺着房檐往下流,形成一道雨帘。
付书同被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问住了。
半晌才开口道:“今天是遇见什么事了吗?”
但其实,压死骆驼的从来都不是最后一根稻草,每一根都是罪魁祸首。
这么多天,桩桩件件叠起来,沈华年的心里防线终于被击溃。
她现在才明白,自己一直都生活在家人给她编织的童话里。自己是公主,受着所有人的拥护。
直到她从高门大院里走出来,才看清了这个真正的世界,一个与她想象中完全不同的世界。
“看来你比我想象的要想的多,既然这样,更加要学了。”付书同的语气里带了一丝安慰。
“多学一点,以后回去才能有大用处。”付书同继续说。
声音清脆,和雨滴砸在地上的声音一般,声声入耳。
沈华年眼眶不知什么时候红红的,又反驳似的问了一句,就像只倔强的猫。
“可是,学医能治身疾,治不了心疾。”
沈华年一字一顿,说得清清楚楚。
雨更大了。
夹杂着闷雷声,疾风骤雨。
雨势丝毫没有要减小的迹象,甚至被风带着改了方向,斜着,飘洒着。
付书同沉思良久。
他不是没想过沈华年会知道这些,而是没想到这些不大的事件堆叠起来会对沈华年造成这么大的冲击。
医不好心疾,是啊。
一时间两人望着泼洒下来的大雨,无言以对。
过了半晌,付书同才像想起来什么似的,缓缓开口:“我能理解你的感受,但光凭我们是做不到的。需要千千万万个我们都站起来。”
需要千千万万个我们。
这件事对沈华年来讲,就像是为了忘却的纪念。
不得不忘记,也不得不记起来,矛盾到了极致。
“我知道,可我很气,也不能算很气,就是,很无力地感觉,你懂吗?”
沈华年略带哭腔,说话有些语无伦次,料是气恼过了头,脑袋发昏。
付书同也嘴拙,不会安慰人,也不懂怎么去安慰一个人。
只能默默从西服口袋里拿出丝巾:“擦擦眼泪吧,路还很长。”
这条路确实会很长很长,但一定会天光透亮,乾坤朗朗。
沈华年回眸的眼神里带着些许迟疑,随后接过丝巾,擦了擦眼角的泪。
“谢…谢谢,我洗干净了还给你。”
付书同弯唇一笑:“不急,沈大小姐什么时候还都可以。”
镇定下来的沈华年才忽然想起,好像只有付书同爱这么叫她。
父亲在的时候喜欢叫她华儿,母亲喜欢叫她华年,他哥哥更是没直呼其名过。
到了这边,美和子叫她华,叫她沈大小姐的,只有付书同一人。
这算不算是另一种程度上的不一样?
刚升腾起的念头就被大雨扑了个烟消云散。
“不过还是谢谢你,我心里现在好受多了。”沈华年将丝巾小心地叠起来,放进自己的口袋里。
从这一刻起,沈华年似乎变了。
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忧无虑,眼里更多的是成熟与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