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鹊将喜讯传遍了皇城。
只见大地回春,锦绣花红,处处彩灯高挂,红绸飘摇。
大街小巷,男主老少,无不惊叹,却又无不庆贺。
“诶诶诶,你们听说了吗?咱们陛下和前北商郡主月末就要成婚了啊!”
“啊?真的假的?”
“真的真的,圣旨都下下来了。陛下啊,可谓是苦尽甘来了啊。”
“这陛下啊,登基四年都未曾婚娶。如今北商破落,他竟执意迎娶商洛姑娘,看来必定是遇着良人了……”
深深庭院里,暄暄百姓家,幽幽宫闱中,都或深或浅、或高或低地议论着。
“咱们陛下勤政为民,从善如流,文武双全,配得上这个世间最好的女子。”
“这商洛姑娘可一定不能辜负了我们陛下啊……”
两个宫女正饶有兴致地谈笑着,忽然注意到迎面走来的成烽。
成烽看着两个宫女远去还战战兢兢的样子,不禁暗自发笑。
作为周懿的贴身侍卫和多年知己,他对这桩婚事,也不能说赞同,更谈不上反对,只能说保留意见,或者说就那么含含糊糊地默许了。毕竟当时他可就是这么开导周懿的——只求无愧于心。
只要周懿问心无愧,周懿自己乐意,他终究一个外人,又有什么可说的呢。
不过,他只是单纯心疼周懿罢了。
这一路走来,他怎能不知道周懿的纠结,理解周懿的难处,懂得周懿犹如飞蛾扑火刀尖乐舞般的的爱意呢?
他自然很清楚周懿做这个决定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他自然更明白周懿仓促下旨成婚的缘由无非就是利用自己片刻的冒失与冲动去选择相信爱——因为犹疑和顾虑往往会在铤而走险的时刻令人们丧失行动力量。
对商洛的爱于周懿,对北商弃女的情于南周皇帝,大概也算得上是一次铤而走险吧。
成烽倒是看得分明,可这并不意味着朝廷上上下下文武百官都能看得分明。
比如说南周新上任的副相傅渝。
他年纪长周懿一些,看上去却比周懿老成沉稳许多。
他是极力反对这桩婚事的,也是自始至终都在竭力反对的第一人。
从圣旨下达的那天起,他便每日上书三封,三番五次地拜访周懿,以期劝阻二人成婚。起初他倒还有些本事,拉拢着其他权贵重臣一道。可后来别人见周懿心意已决,难免都倦了,便识相地转而认同这桩婚事。
唯独傅渝,还是保持一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无赖模样,惹得周懿哭笑不得。
“陛下,您不能娶她!”
傅渝每次都行大礼。
“陛下,臣说过的,商洛绝非你我所见那般简单,还请陛下及时止损,切勿引狼入室,引火烧身啊!”
周懿每次都只是笑而不语,然后恭敬地扶起傅渝,随后便送上些无关紧要的寒暄。
在一片嘈杂声中,周懿倒是心平气和,若无其事地做着自己想做的所有。
他亲自参与了婚服的设计与制作,用锡州的丝绸配上商洛的锻麻,再取南周的织锦缀以北商的团绣,绣成喜鹊踏枝、鸳鸯戏水、龙凤共舞的万般景象。两袭红色长袍,一展万物醒春,竟生气盎然。
商洛的新伤旧伤都渐渐愈了,见周懿日夜忙里忙外、操持婚事,便也懂事地向宫中的纺织娘,学起针线来。
她的断指绣不了婚服,她就遍集宫内所有种类的鲜花,用杵捣成花泥,塞在亲手做的香袋里。
她隐约记得自己有个旧相识似乎很喜欢紫红色,心里思忖再三,却又想不起别人,觉得大概只能是周懿,便让玉簪托人去北地找了紫红色的玉簪花,给香囊晕染了颜色。
宫苑这头,周懿望着她笨拙的技法与手指新添的针眼,动了心。
而宫苑那头,却有人对这“紫红色”起了意。
“陛下,陛……”
成烽推门而入的时候,周懿正在完成婚服袖口的最后一针。
看着周懿面上专心致志、兴致勃勃,手底又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样子,成烽不由得忘了自己本要说的话。
“陛下,这种事交给下面人去做就好了,您又何必亲力亲为呢?”
“我这一生,或许也就这一次大婚了。这么重要的事,当然要我自己来。”
“陛下是陛下,是一国之君,是天下共主,别说三妻四妾,就是后宫佳丽三千,哪怕三万都不是不行啊……”
周懿手指一挑,结束了最后一针。
“说吧,什么事儿?”
看到周懿目光温润,正信步向他走来,成烽这才意识到自己有挺着急的正事。
“陛下,杜大人、傅大人求见。”
“杜大人?”
“名义宰相杜龄杜大人。”
“这个傅渝……”周懿嘴角微挑,露出几分嘲意,眼里的光却暗自下来,像是来了心事。
周懿刚踏入正殿,只见杜龄、傅渝二人双双下跪,一齐对着他行了大礼。
周懿一面上前拉起他们,一面埋怨着傅渝:“你可真行,又把杜龄折腾来了!”他不满地瞪了傅渝一眼,吩咐着给二人赐座。
凳子还没温热,傅渝就对着杜龄频频挤眼,杜龄奈何不下,便恭敬地起身:
“陛下,傅渝大人几次派送急件,请臣入京劝阻婚事。臣本无心阻挠,可联想到近日商洛城频繁异动,臣实放心不下,便决意前来。”
“什么异动?还请杜大人细说。”
“陛下还记得上次微服的酒宴吗?臣见您谈及邺水楼,以为您感兴趣,便易去容貌,多了解了一些。近日,臣发现邺水楼聚会的频率明显降低,参会人员也明显减少,更奇怪的是,楼里常管事的那位一直不在。臣问过店里的小二,他们都含含糊糊不肯多言……”
“一个酒楼而已,杜大人多虑了。”
杜龄被周懿的松弛感怼得哑口无言。
“还有那群商族遗老,近来莫名的安静,也不来臣这走动,内部倒是来往得频繁……”
“呵呵呵,”周懿扶住杜龄的肩膀,回头嘲弄了傅渝一眼,“你看看你,自己心焦就算了,还拉上别人陪你一块儿心焦。”
“放心吧,朕自有数。”说着就拉住杜龄往外走,“来都来了,喝了我的喜酒再走吧。”
跨出门的那刻,周懿瞥了一眼杜龄随行的侍女,觉得莫名眼熟,却又一时说不出在哪里见过。
“这是我的亲信,叫做安澜。”
他们谈笑着,却不知有人进了商洛的卧房。
只见大地回春,锦绣花红,处处彩灯高挂,红绸飘摇。
大街小巷,男主老少,无不惊叹,却又无不庆贺。
“诶诶诶,你们听说了吗?咱们陛下和前北商郡主月末就要成婚了啊!”
“啊?真的假的?”
“真的真的,圣旨都下下来了。陛下啊,可谓是苦尽甘来了啊。”
“这陛下啊,登基四年都未曾婚娶。如今北商破落,他竟执意迎娶商洛姑娘,看来必定是遇着良人了……”
深深庭院里,暄暄百姓家,幽幽宫闱中,都或深或浅、或高或低地议论着。
“咱们陛下勤政为民,从善如流,文武双全,配得上这个世间最好的女子。”
“这商洛姑娘可一定不能辜负了我们陛下啊……”
两个宫女正饶有兴致地谈笑着,忽然注意到迎面走来的成烽。
成烽看着两个宫女远去还战战兢兢的样子,不禁暗自发笑。
作为周懿的贴身侍卫和多年知己,他对这桩婚事,也不能说赞同,更谈不上反对,只能说保留意见,或者说就那么含含糊糊地默许了。毕竟当时他可就是这么开导周懿的——只求无愧于心。
只要周懿问心无愧,周懿自己乐意,他终究一个外人,又有什么可说的呢。
不过,他只是单纯心疼周懿罢了。
这一路走来,他怎能不知道周懿的纠结,理解周懿的难处,懂得周懿犹如飞蛾扑火刀尖乐舞般的的爱意呢?
他自然很清楚周懿做这个决定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他自然更明白周懿仓促下旨成婚的缘由无非就是利用自己片刻的冒失与冲动去选择相信爱——因为犹疑和顾虑往往会在铤而走险的时刻令人们丧失行动力量。
对商洛的爱于周懿,对北商弃女的情于南周皇帝,大概也算得上是一次铤而走险吧。
成烽倒是看得分明,可这并不意味着朝廷上上下下文武百官都能看得分明。
比如说南周新上任的副相傅渝。
他年纪长周懿一些,看上去却比周懿老成沉稳许多。
他是极力反对这桩婚事的,也是自始至终都在竭力反对的第一人。
从圣旨下达的那天起,他便每日上书三封,三番五次地拜访周懿,以期劝阻二人成婚。起初他倒还有些本事,拉拢着其他权贵重臣一道。可后来别人见周懿心意已决,难免都倦了,便识相地转而认同这桩婚事。
唯独傅渝,还是保持一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无赖模样,惹得周懿哭笑不得。
“陛下,您不能娶她!”
傅渝每次都行大礼。
“陛下,臣说过的,商洛绝非你我所见那般简单,还请陛下及时止损,切勿引狼入室,引火烧身啊!”
周懿每次都只是笑而不语,然后恭敬地扶起傅渝,随后便送上些无关紧要的寒暄。
在一片嘈杂声中,周懿倒是心平气和,若无其事地做着自己想做的所有。
他亲自参与了婚服的设计与制作,用锡州的丝绸配上商洛的锻麻,再取南周的织锦缀以北商的团绣,绣成喜鹊踏枝、鸳鸯戏水、龙凤共舞的万般景象。两袭红色长袍,一展万物醒春,竟生气盎然。
商洛的新伤旧伤都渐渐愈了,见周懿日夜忙里忙外、操持婚事,便也懂事地向宫中的纺织娘,学起针线来。
她的断指绣不了婚服,她就遍集宫内所有种类的鲜花,用杵捣成花泥,塞在亲手做的香袋里。
她隐约记得自己有个旧相识似乎很喜欢紫红色,心里思忖再三,却又想不起别人,觉得大概只能是周懿,便让玉簪托人去北地找了紫红色的玉簪花,给香囊晕染了颜色。
宫苑这头,周懿望着她笨拙的技法与手指新添的针眼,动了心。
而宫苑那头,却有人对这“紫红色”起了意。
“陛下,陛……”
成烽推门而入的时候,周懿正在完成婚服袖口的最后一针。
看着周懿面上专心致志、兴致勃勃,手底又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样子,成烽不由得忘了自己本要说的话。
“陛下,这种事交给下面人去做就好了,您又何必亲力亲为呢?”
“我这一生,或许也就这一次大婚了。这么重要的事,当然要我自己来。”
“陛下是陛下,是一国之君,是天下共主,别说三妻四妾,就是后宫佳丽三千,哪怕三万都不是不行啊……”
周懿手指一挑,结束了最后一针。
“说吧,什么事儿?”
看到周懿目光温润,正信步向他走来,成烽这才意识到自己有挺着急的正事。
“陛下,杜大人、傅大人求见。”
“杜大人?”
“名义宰相杜龄杜大人。”
“这个傅渝……”周懿嘴角微挑,露出几分嘲意,眼里的光却暗自下来,像是来了心事。
周懿刚踏入正殿,只见杜龄、傅渝二人双双下跪,一齐对着他行了大礼。
周懿一面上前拉起他们,一面埋怨着傅渝:“你可真行,又把杜龄折腾来了!”他不满地瞪了傅渝一眼,吩咐着给二人赐座。
凳子还没温热,傅渝就对着杜龄频频挤眼,杜龄奈何不下,便恭敬地起身:
“陛下,傅渝大人几次派送急件,请臣入京劝阻婚事。臣本无心阻挠,可联想到近日商洛城频繁异动,臣实放心不下,便决意前来。”
“什么异动?还请杜大人细说。”
“陛下还记得上次微服的酒宴吗?臣见您谈及邺水楼,以为您感兴趣,便易去容貌,多了解了一些。近日,臣发现邺水楼聚会的频率明显降低,参会人员也明显减少,更奇怪的是,楼里常管事的那位一直不在。臣问过店里的小二,他们都含含糊糊不肯多言……”
“一个酒楼而已,杜大人多虑了。”
杜龄被周懿的松弛感怼得哑口无言。
“还有那群商族遗老,近来莫名的安静,也不来臣这走动,内部倒是来往得频繁……”
“呵呵呵,”周懿扶住杜龄的肩膀,回头嘲弄了傅渝一眼,“你看看你,自己心焦就算了,还拉上别人陪你一块儿心焦。”
“放心吧,朕自有数。”说着就拉住杜龄往外走,“来都来了,喝了我的喜酒再走吧。”
跨出门的那刻,周懿瞥了一眼杜龄随行的侍女,觉得莫名眼熟,却又一时说不出在哪里见过。
“这是我的亲信,叫做安澜。”
他们谈笑着,却不知有人进了商洛的卧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