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
湖心扁舟,两人汗涔涔的躺下,随意拉过衣服盖在身上,赵怀释并未取下发带,有些疲惫的睡去。
二娘裸着身体往舟下游去,拿出一个包裹藏进鱼篓内,她随意将衣服罩在身上,把舟撑回岸边,湿着头发走回寝宫。
想要避开赵怀释放在她身边的眼线真不容易。
她取出包裹中的药丸,用热水送服,剩下的藏在床下暗格里。
前几日在她“两点一线”中的偏殿书房,陈锦瑟来寻过赵怀释,无疑引起了暗卫的注意,赵怀释并不想两人遇见,便去太子妃殿中等她。
二娘推开门时,陈锦瑟仍在门前,伸出一只手放在唇前,“他们跟着我的仪仗走了。”
二娘放她进来。
两人对坐着,互相打量对方。
“我见过你哥哥,他来找过我。”二娘先开腔道。
陈锦瑟抿唇一笑,“他是不是找你麻烦了,我替他向你道歉。”
二娘摇摇头,“人之常情。”
“我并不知道他是太子,我与他成亲时,他只是我邻居家的二儿子。”
“不必介怀,”陈锦瑟劝慰道,“我并不在意。”
明明还是稚嫩年轻的少年脸,却是一副神色不动泰然自若之态,可见世间对女子的教养多么泯灭天性。
二娘又道,“你可有避子汤?听说主母的娘家都会为她准备。”
陈锦瑟嘴角微弯,似笑非笑道,“还有绝子汤。”
二娘摆手,“那可不行,以后我遇到良人想要孩子,我就太惨了。”
她噗嗤一笑,手绢捂着嘴,羞赧却快乐。
二娘心中一动,对太子妃有些好奇,“你可是没看上赵怀释?”
只见陈锦瑟眼神一斜,“别想套话。”
二娘告饶,“请给我避子药吧,非常感谢。”
“我该如何给你?”
二娘道,“你若是愿意,廿三日辰时便到花园,你将其藏在扁舟下面,我晚上自会去取。”
陈锦瑟并不问她如何甩开暗卫,应道,“好。”
说完便迅速起身溜出,盯着二娘的人还以为是侍女出来换班。
而等在太子妃寝宫的赵怀释被告知“太子妃身体不适,已先行休息”后,愤然离去,怎么一个两个都来折腾他?
*
翌日在书房醒来的赵怀释疑心昨晚又是自己的一场梦,直到程崖来问他那湖中扁舟如何处理,他才确定这是现实。
解禁后的赵怀释明显变得痴缠起来,二娘真的不堪其扰。
并且她发现赵怀释只要出去一段时间再回来,他的动作就会变得更加狂热,常常折腾她一夜至天明。
二娘都有些怕赵怀释出去办差,听到他回来第一反应是躲起来。
好在他这几日端坐在书房,并未外出。
太子婚宴已过,学子离京去准备三年后的春闱,带走的除京城特产,还有文渊书坊推出的教辅书籍。
郭简将手中的现钱一盘,分红给二娘的划拉出来,预备投进图书角和女学,自己的又划拨出一份,预备分给造纸坊和报纸。
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京城又开始庆祝。京郊的农户从山间摘来粽叶,用担子送入京城,到城门集市时叶间还有露水。
农户将它理得整整齐齐,像一本书籍,静待识货人。
一女子用手揉搓叶片,感慨道,“京城的粽叶要厚实几分。”她身后是用斗笠罩着的一名男子,看不清面容,温润的回她,“二娘可挑好了?”
来人正是二娘,她要自己包粽子,央着赵怀释出门。这斗笠是施行给她准备的,但二娘说赵怀释才是京中扎眼之辈,应该给他才对。
赵怀释乖乖带上斗笠跟在她后面。
与农户买了粽叶,又去米铺称了今年新鲜的糯米,问桃红,“厨房可有咸鸭蛋。”
桃红作为她的贴身侍女,此时被一堆人挡在后面,听到她问话连忙挤上前,“有的,厨房的大师傅经常腌制。”
府内会将咸鸭蛋作为一种咸菜配粥吃。
“去取来送到西坊。”二娘今日在楸树胡同做她的粽子。
赵怀释也命人将那处打扫干净,设好防护。
二娘到小院时周围邻居还不知道她发生了什么,跟她打招呼,“好久没见着二娘了,去哪里了。”
二娘不能说实话,只能模糊道,“回了夫家一段时间。”
众人理解点头。
春燕谨慎的打量周围,没上前和她打招呼,两人视线触碰一瞬便分开。
进了小院,楸树又已结果,落叶被打扫干净,二娘进厨房泡糯米,又点燃些稻草,制取草木灰。
她道,“今年的粽子是咸蛋黄和碱水粽。”
赵怀释问她,“没有红豆沙的吗?”
二娘冷哼一声,“某人已经不配吃甜粽了。”
糯米泡好,想到自己被搁置的牛肉干事业,她问施行,“施大哥,你媳妇可有意愿接手牛肉干,我出配方你加盟。”
施行挠挠头,“加盟?”
“就是用我的牌子和方法,你们出钱和精力管理,你是第一家店,我将原料委托你们制作,以后还有店就收取加盟费。”
施行看看太子的脸色,没有拒绝,只道,“我回去与娘子商议商议。”
二娘点头,“除了牛肉干还有各种酱菜卤菜,我都会一并教导,另外品牌名称就叫徐记吧。”
“这几日我想想契书,到时候若还有他人愿意加盟的,择日一起签契书。”
二娘查看完糯米浸泡的程度,洗好粽叶放到桌子上,“请太子殿下净手后来包粽子吧。”
赵怀释被她拉去洗好手,看着粽叶糯米呆怔在桌前。
二娘又唤来桃红柳绿施行程崖等人,让他们跟着自己包粽子,“今日的粽子带回去给家人尝了,岂不是比白白在这里站着加班好。”
虽然有节赏给他们。
几人拘束的离赵怀释八尺远,深怕冒犯到太子殿下。
二娘取了两张粽叶,“不知京城是如何包粽子,我一般如此包的。”她动作麻利,翻动间一个粽子便好,取了麻绳捆上给他们展示。
“按照你们喜欢的样式制作吧。”
一堆人围在桌前包粽子,包好的二娘就扔进蒸笼一道蒸熟,将第一笼端到桌上给众人分食,“不必客气,大家都忙活半天了。”
两种粽子都受到好评。
赵怀释包的粽子被施行等人特意挑拣出来,不敢让下人们吃到,只敢给二娘分了一个,她点头道,“今年你的手艺明显有长进。”
去年端午尝试包的歪斜的粽子,不忍直视。
赵怀释净好手,尝到二娘的粽子,“不如去年好吃。”
二娘一个眼刀过去,“爱吃不吃。”
回到东宫,二娘叫来桃红,“药放好了吗?”
桃红点点头,有些紧张道,“良娣,若是被太子殿下知道……”
“他不会知道的,即使知道了,我也会舍命护你周全。”二娘保证道。
二娘每次都在赵怀释熟睡后吃药,有一次被桃红撞个正着,红枣大棒加拉人上贼船三件套,总算稳住了桃红。
这药陈锦瑟也很难交给她,二娘寻到机会便转移些,今日端午将人引去西坊,桃红回府取咸蛋黄与太子妃的侍女遇到,也很合常理。
门口有人高喊,“太子殿下到。”
两人对视一眼,做好接驾的准备。二娘取来粽子,“你去送给太子妃,就说端午安康,这是徐良娣亲手做的。”
桃红端着粽子退下。
赵怀释看着她走,有些好奇道,“怎么还给锦瑟准备了粽子。”
二娘又取来一筐,“这是你包的,不如给陛下送去,孝敬孝敬。”
皇帝敢吃赵怀释他也不敢送,说知道半路会被谁动上手脚。
二娘便道,“你亲自送去吧,若是还会出事,那人也太厉害了。”
赵怀释想到尘封在记忆中的母妃,那时父皇只是一个封地偏僻的王爷,仅有母妃一人,生下哥哥赵怀盛和他。
端午时节,母妃总是会包粽子的,然后往各府送上些,大家各自交换不同的口味。
母妃知道他们爱吃甜,红枣红豆糖芝麻馅的粽子总是常出现在桌上,父王母妃爱吃咸的,却只会包上几个,父母两人分食。
拮据却幸福的童年时光。
直到疯太子将诸王斩了个遍,臣子将父皇迎回京,母后和哥哥遇袭去世后,剩下父子二人相依为命。
赵怀释说道,“二娘,我其实在回来前并不能确定父皇心意,如果他另立太子,我这个前太子,地位尴尬,还不如死在外面。”
二娘静静听着。
“但我回来后确定了一件事,如果我死,父皇会选择平民出身的张嫔生的六皇子,也不会选母家更为煊赫的恒王、定王。”
“他比我想象的更为坚定。我不知道是因为什么,或许是因为母后和哥哥,但我还未找到任何证据。”
二娘问他,“这与送粽子有何关系呢?”
“母妃在时,常做碱水粽与父皇分食。”
二娘看看手里的碱水粽,有些遗憾道,“那你不送啦?”
赵怀释接过,“我亲自去。”
于是诸皇子都收到眼线的报告,太子殿下端着一筐粽子进宫了。
带吃的进宫?!诸王都以为太子殿下是吃到毒粽子,这是去告状的,怕又是一场腥风血雨,纷纷嘱咐眼线再探再报。
而收到粽子的皇帝眼眶发热,“吾儿,可是想念汝母了?”
太子亦是眼眶含泪,“父皇,儿子快二十了,哥哥就是在此年纪逝世的,母妃兄长也离开我们要有十七年了。”
皇帝手有些颤抖,亡妻丧子一夜白头,竟已有十七年。
二娘裸着身体往舟下游去,拿出一个包裹藏进鱼篓内,她随意将衣服罩在身上,把舟撑回岸边,湿着头发走回寝宫。
想要避开赵怀释放在她身边的眼线真不容易。
她取出包裹中的药丸,用热水送服,剩下的藏在床下暗格里。
前几日在她“两点一线”中的偏殿书房,陈锦瑟来寻过赵怀释,无疑引起了暗卫的注意,赵怀释并不想两人遇见,便去太子妃殿中等她。
二娘推开门时,陈锦瑟仍在门前,伸出一只手放在唇前,“他们跟着我的仪仗走了。”
二娘放她进来。
两人对坐着,互相打量对方。
“我见过你哥哥,他来找过我。”二娘先开腔道。
陈锦瑟抿唇一笑,“他是不是找你麻烦了,我替他向你道歉。”
二娘摇摇头,“人之常情。”
“我并不知道他是太子,我与他成亲时,他只是我邻居家的二儿子。”
“不必介怀,”陈锦瑟劝慰道,“我并不在意。”
明明还是稚嫩年轻的少年脸,却是一副神色不动泰然自若之态,可见世间对女子的教养多么泯灭天性。
二娘又道,“你可有避子汤?听说主母的娘家都会为她准备。”
陈锦瑟嘴角微弯,似笑非笑道,“还有绝子汤。”
二娘摆手,“那可不行,以后我遇到良人想要孩子,我就太惨了。”
她噗嗤一笑,手绢捂着嘴,羞赧却快乐。
二娘心中一动,对太子妃有些好奇,“你可是没看上赵怀释?”
只见陈锦瑟眼神一斜,“别想套话。”
二娘告饶,“请给我避子药吧,非常感谢。”
“我该如何给你?”
二娘道,“你若是愿意,廿三日辰时便到花园,你将其藏在扁舟下面,我晚上自会去取。”
陈锦瑟并不问她如何甩开暗卫,应道,“好。”
说完便迅速起身溜出,盯着二娘的人还以为是侍女出来换班。
而等在太子妃寝宫的赵怀释被告知“太子妃身体不适,已先行休息”后,愤然离去,怎么一个两个都来折腾他?
*
翌日在书房醒来的赵怀释疑心昨晚又是自己的一场梦,直到程崖来问他那湖中扁舟如何处理,他才确定这是现实。
解禁后的赵怀释明显变得痴缠起来,二娘真的不堪其扰。
并且她发现赵怀释只要出去一段时间再回来,他的动作就会变得更加狂热,常常折腾她一夜至天明。
二娘都有些怕赵怀释出去办差,听到他回来第一反应是躲起来。
好在他这几日端坐在书房,并未外出。
太子婚宴已过,学子离京去准备三年后的春闱,带走的除京城特产,还有文渊书坊推出的教辅书籍。
郭简将手中的现钱一盘,分红给二娘的划拉出来,预备投进图书角和女学,自己的又划拨出一份,预备分给造纸坊和报纸。
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京城又开始庆祝。京郊的农户从山间摘来粽叶,用担子送入京城,到城门集市时叶间还有露水。
农户将它理得整整齐齐,像一本书籍,静待识货人。
一女子用手揉搓叶片,感慨道,“京城的粽叶要厚实几分。”她身后是用斗笠罩着的一名男子,看不清面容,温润的回她,“二娘可挑好了?”
来人正是二娘,她要自己包粽子,央着赵怀释出门。这斗笠是施行给她准备的,但二娘说赵怀释才是京中扎眼之辈,应该给他才对。
赵怀释乖乖带上斗笠跟在她后面。
与农户买了粽叶,又去米铺称了今年新鲜的糯米,问桃红,“厨房可有咸鸭蛋。”
桃红作为她的贴身侍女,此时被一堆人挡在后面,听到她问话连忙挤上前,“有的,厨房的大师傅经常腌制。”
府内会将咸鸭蛋作为一种咸菜配粥吃。
“去取来送到西坊。”二娘今日在楸树胡同做她的粽子。
赵怀释也命人将那处打扫干净,设好防护。
二娘到小院时周围邻居还不知道她发生了什么,跟她打招呼,“好久没见着二娘了,去哪里了。”
二娘不能说实话,只能模糊道,“回了夫家一段时间。”
众人理解点头。
春燕谨慎的打量周围,没上前和她打招呼,两人视线触碰一瞬便分开。
进了小院,楸树又已结果,落叶被打扫干净,二娘进厨房泡糯米,又点燃些稻草,制取草木灰。
她道,“今年的粽子是咸蛋黄和碱水粽。”
赵怀释问她,“没有红豆沙的吗?”
二娘冷哼一声,“某人已经不配吃甜粽了。”
糯米泡好,想到自己被搁置的牛肉干事业,她问施行,“施大哥,你媳妇可有意愿接手牛肉干,我出配方你加盟。”
施行挠挠头,“加盟?”
“就是用我的牌子和方法,你们出钱和精力管理,你是第一家店,我将原料委托你们制作,以后还有店就收取加盟费。”
施行看看太子的脸色,没有拒绝,只道,“我回去与娘子商议商议。”
二娘点头,“除了牛肉干还有各种酱菜卤菜,我都会一并教导,另外品牌名称就叫徐记吧。”
“这几日我想想契书,到时候若还有他人愿意加盟的,择日一起签契书。”
二娘查看完糯米浸泡的程度,洗好粽叶放到桌子上,“请太子殿下净手后来包粽子吧。”
赵怀释被她拉去洗好手,看着粽叶糯米呆怔在桌前。
二娘又唤来桃红柳绿施行程崖等人,让他们跟着自己包粽子,“今日的粽子带回去给家人尝了,岂不是比白白在这里站着加班好。”
虽然有节赏给他们。
几人拘束的离赵怀释八尺远,深怕冒犯到太子殿下。
二娘取了两张粽叶,“不知京城是如何包粽子,我一般如此包的。”她动作麻利,翻动间一个粽子便好,取了麻绳捆上给他们展示。
“按照你们喜欢的样式制作吧。”
一堆人围在桌前包粽子,包好的二娘就扔进蒸笼一道蒸熟,将第一笼端到桌上给众人分食,“不必客气,大家都忙活半天了。”
两种粽子都受到好评。
赵怀释包的粽子被施行等人特意挑拣出来,不敢让下人们吃到,只敢给二娘分了一个,她点头道,“今年你的手艺明显有长进。”
去年端午尝试包的歪斜的粽子,不忍直视。
赵怀释净好手,尝到二娘的粽子,“不如去年好吃。”
二娘一个眼刀过去,“爱吃不吃。”
回到东宫,二娘叫来桃红,“药放好了吗?”
桃红点点头,有些紧张道,“良娣,若是被太子殿下知道……”
“他不会知道的,即使知道了,我也会舍命护你周全。”二娘保证道。
二娘每次都在赵怀释熟睡后吃药,有一次被桃红撞个正着,红枣大棒加拉人上贼船三件套,总算稳住了桃红。
这药陈锦瑟也很难交给她,二娘寻到机会便转移些,今日端午将人引去西坊,桃红回府取咸蛋黄与太子妃的侍女遇到,也很合常理。
门口有人高喊,“太子殿下到。”
两人对视一眼,做好接驾的准备。二娘取来粽子,“你去送给太子妃,就说端午安康,这是徐良娣亲手做的。”
桃红端着粽子退下。
赵怀释看着她走,有些好奇道,“怎么还给锦瑟准备了粽子。”
二娘又取来一筐,“这是你包的,不如给陛下送去,孝敬孝敬。”
皇帝敢吃赵怀释他也不敢送,说知道半路会被谁动上手脚。
二娘便道,“你亲自送去吧,若是还会出事,那人也太厉害了。”
赵怀释想到尘封在记忆中的母妃,那时父皇只是一个封地偏僻的王爷,仅有母妃一人,生下哥哥赵怀盛和他。
端午时节,母妃总是会包粽子的,然后往各府送上些,大家各自交换不同的口味。
母妃知道他们爱吃甜,红枣红豆糖芝麻馅的粽子总是常出现在桌上,父王母妃爱吃咸的,却只会包上几个,父母两人分食。
拮据却幸福的童年时光。
直到疯太子将诸王斩了个遍,臣子将父皇迎回京,母后和哥哥遇袭去世后,剩下父子二人相依为命。
赵怀释说道,“二娘,我其实在回来前并不能确定父皇心意,如果他另立太子,我这个前太子,地位尴尬,还不如死在外面。”
二娘静静听着。
“但我回来后确定了一件事,如果我死,父皇会选择平民出身的张嫔生的六皇子,也不会选母家更为煊赫的恒王、定王。”
“他比我想象的更为坚定。我不知道是因为什么,或许是因为母后和哥哥,但我还未找到任何证据。”
二娘问他,“这与送粽子有何关系呢?”
“母妃在时,常做碱水粽与父皇分食。”
二娘看看手里的碱水粽,有些遗憾道,“那你不送啦?”
赵怀释接过,“我亲自去。”
于是诸皇子都收到眼线的报告,太子殿下端着一筐粽子进宫了。
带吃的进宫?!诸王都以为太子殿下是吃到毒粽子,这是去告状的,怕又是一场腥风血雨,纷纷嘱咐眼线再探再报。
而收到粽子的皇帝眼眶发热,“吾儿,可是想念汝母了?”
太子亦是眼眶含泪,“父皇,儿子快二十了,哥哥就是在此年纪逝世的,母妃兄长也离开我们要有十七年了。”
皇帝手有些颤抖,亡妻丧子一夜白头,竟已有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