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命令下达,没多长时间,内阁众臣便接到命令。

    纷纷赶来了圆明园,准备参与议事。

    待众人到齐之后,李奕开口说道。

    “草原和辽东方面刚刚送来捷报。”

    “我大唐的北伐大军,已经成功歼灭清军主力,覆灭了东西两清,成功收复辽东,以及长城外的承德等地。”

    “目前,我大军还在继续进兵,准备要着手收复,东北方向的吉林,黑龙江两省。”

    “以及草原方向的哲里木盟,昭乌达盟,锡林郭勒盟等地,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再有捷报传来。”

    内阁众臣闻言,忍不住齐声下拜道。

    “天佑大唐,吾皇英明!”

    “天佑大唐,吾皇英明!”

    “……”

    李奕闻言,神色不动,只是摆手道。

    “哈哈,诸位卿家免礼,速速平身。”

    语罢,他便又吩咐人给内阁众大臣赐座。

    待众人各自落座之后,李奕这才继续说道。

    “而朕今日召诸位卿家前来,便是为了商定关于辽东方面的开发事宜。”

    “诸位卿家若有想说的,便畅所欲言吧!”

    李奕此言一出,众人开始议论纷纷了起来。

    “禀陛下,微臣以为我大唐若要开发辽东,便当以移民为要。”

    “现如今,辽东之民籍户口之数,尚不如当年明末。”

    “以这么些人口,想开垦辽东之地,实乃杯水车薪。”

    “是故,在微臣看来,朝廷若想开发辽东,先需移民实边,方可着手开发。”

    赵科最先站出来说道。

    李奕闻言,摸着下巴思虑道。

    “赵部长此言不错。”

    “诸位卿家以为移民该从哪里移?”

    李奕此言一出,叶致胜也是开口说道。

    “回陛下的话,微臣以为朝廷若要向关外移民,可先由山东进行移民。”

    “山东方面,本就因为前些年黄河决口之事,难民不少,好些百姓都没有一个稳定的生计,以至于山东地方上局势不稳。”

    “若将这些难民移民去关外,便可稳定山东局势的同时,开发辽东关外,算是一举两得。”

    “并且,从山东向关外移民,可以通过海路进行,路上所需的时间和损耗,均要小于走陆路移民。”

    叶致胜这话其实可以算是拾人牙慧。

    因为,早在黄河决口,大唐朝廷在山东赈灾之时,朝中便已经敲定了要从山东向关外辽南移民的事情。

    且准备工作都已经开始做了!

    只是,后来随着局势变化,大唐转而将主要精力放在北伐上。

    是故,事情才耽搁下来。

    可现如今,随着关内统一战争结束,辽东也被平定,便是时候展开移民了。

    且还是大规模移民!

    随后,朝堂上又开始商议起了往哪个方向进行移民的具体事宜。

    怎么说呢,关外辽东的地方大着呢。

    先往哪里移,后往哪里移,这里面是很有说道的。

    李奕稍作思量,然后做出决定。

    大唐第一步移民重点便是辽南。

    紧接着,便是辽河,以及大辽河沿岸。

    之所以优先往这些地方移民,原因很简单。

    因为,在这个没有通铁路的时代,制约移民最大的阻碍,就是交通。

    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也就是走水路了。

    而辽南,以及辽河和大辽河沿岸,全部都是水路能够抵达的地方。

    如此的话,非但方便运输移民,还方便移民到位后后续的物资补给运输。

    除去官方组织移民之外,李奕还又下达了命令,允许并鼓励大唐百姓自发向外移民,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去关外谋生。

    关内的人口实在是太多了。

    如果不移出去一些,整个关内就像是一个充满气的气球,迟早要炸。

    ……

    下了值,最近才升任曲阜县县尉的宋康年向衙门里的同僚告辞一声,便准备回家。

    来到衙门外的存车处,找到自己的脚踏车,拿出钥匙解了锁,便推着往外走去。

    这是一辆使用链条传动,装有车闸,橡胶轮胎,钢管构架,和后世的二八大杠相差不多的自行车。

    车身上通体漆成黑色,油漆光亮,一看就很上档次。

    这自行车,是最近才出现的新玩意。

    据说是由皇帝陛下亲自设计研发的新型交通工具,骑上自行车之后,人甚至可以用比肩奔马的速度,日行数百里。

    虽说这玩意刚问世不久,售价高的离谱,一辆就要一百块银元。

    但还是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大唐皇家自行车厂第一批放出来的一千辆自行车,还未正式发售,便被抢购一空。

    原因很简单,毕竟是皇帝搞出来的新东西,不管值不值这个价,大家去捧个场总没错。

    李奕不一定能记住谁买了,但谁没买,他说不定就记住了。

    而以宋康年的家境,自然是买不起售价一百块银元一辆的自行车的。

    他这辆自行车,乃是朝廷下发给他的年终赏赐。

    去年一年里,宋康年在政务上做出了相当突出贡献,功劳被报上去之后,朝中非但给他升了官,甚至皇帝还御赐了一辆自行车给他,以做表彰。

    而后,宋康年便开始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

    虽然他身为县尉,大庭广众之下骑车,多少有些不庄重。

    但是,当他想到这辆自行车是皇帝御赐时,便不觉得庄不庄重的有什么了。

    这车可是皇帝御赐的,其他人想要还没有呢!

    自己骑着多威风?

    骑上车,回了家。

    此时的宋家已经不再是之前的窝棚,而是换做了一栋两进的大宅子。

    青砖灰瓦,十分气派。

    宋康年现在可是县尉,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修房子的时候,自然费了不少心思。

    刚回到家,刚进院门,宋康年便见自家侄女儿迎了上来。

    宋诗开口道。

    “叔父回来了?”

    “叔父可曾在衙门用饭?”

    宋康年摇摇头。

    “衙门里今天的事情很多,没来得及用饭便回来了。”

    宋诗见此,当即招呼自家的老妈子去为宋康年热饭。

    宋康年停了车,没进堂屋,而是先往书房走去。

    半道上,宋康年不禁开口询问道。

    “诗儿,你弟弟最近的课业做的如何?”

    宋康年忙于衙门政务,没功夫去照看自己儿子的课业。

    是故,便将事情交托给了侄女宋诗,让宋诗来帮着辅导一下。

    宋诗闻言,小脸上表情一僵,但还是说道。

    “弟弟的进步空间很大。”

    宋康年闻言,哪里还能不明白宋诗这话是什么意思。

    嘴角忍不住一抽,随手抄起一旁的一根棍子,迈步往书房走去。

    砰的一声,书房大门被推开。

    宋康年只见自家小崽子正在看着一本小人书,眼见自己进来,忙不迭的将书往身后藏。

    宋康年大步向前。

    “你在看什么?”

    “课业写完了吗就看小人书?”

    宋词闻言,满脸惊慌的说道。

    “爹……爹,我没看啥,我啥都没看……”

    宋康年上前,手中的棍子挥舞,抽向了自家小崽子的屁股。

    书房外,听着书房内传出的惨叫,宋诗忍不住捂脸。

    实在是太残暴了!

    很快,宋康年提着棍子,一脸舒爽的走出书房。

    身后还跟着一个捂着屁股,抽抽噎噎,委屈的跟个小媳妇一样的宋词。

    在揍了自家小崽子一顿后,宋康年在衙门里积攒了一整天的工作压力,终于算是宣泄了出来。

    饭桌上,宋家三人各自坐在一边。

    吃完间,宋康年给自己的儿子和侄女一人夹了一筷子菜,然后说道。

    “和你们说一件事。”

    “过段时间,我要被调往辽东任职,你们两个是否要随行?自己决定一下!”

    “如果你们想去,便随我去辽东。”

    “若不想去,留在曲阜也行,我托衙门里的同僚照顾你们。”

    孩子们都长大了,宋康年并不想什么事情都替他们决定。

    所以,准备征询一下他们的意见。

    宋诗和宋词闻言,停下了手中扒饭的动作,两人抬头对视一眼。

    宋诗开口询问道。

    “叔父在曲阜官做的好好的,怎么会被调往辽东?”

    宋词也是眼巴巴的看着自己的父亲,似乎是在等待自己父亲的答案。

    宋康年清清嗓子,然后说道。

    “朝中要移民开发辽东,需要官员随行,进行管理。”

    “叔父我便主动报名了。”

    “现如今,关内的官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我这个县尉想再往上升做县令并不容易。”

    “可如今的关外却是一片白地,什么都缺。”

    “我如果去关外,这从县尉到县令的一步,直接就能跨过去。”

    宋康年实在太想进步了!

    如今的大唐刚刚改朝换代,正是具备朝气的时候。

    关内虽说不至于一片死气沉沉。

    但却总也比不上一片白地的关外更容易发展和进步。

    宋诗闻言,抿了抿唇说道。

    “我和叔父去关外。”

    宋康年闻言,微微点头。

    一旁的宋词却是说道。

    “父亲,我想留在曲阜!”

    宋康年当即转头瞪了过去。

    “不行!”

    “你乖乖跟我去关外!”

    宋词整个人都傻愣在了原地,心中不由得响起一句话。

    我应该在桌底,不应该在桌上……

章节目录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听风煮雨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听风煮雨夜并收藏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