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明白之后,明琼只恨不能立刻长了翅膀飞回去,
“好了,你说得我已经知道了,先回去吧。”说着明琼就开始把人往外推,青雀却是一脸懵,”殿下,奴还没.....”
“我明白你想说的,回去吧——”
开门推人关门插栓动作流畅一气呵成,只一瞬息的功夫,他就站在了门外,
青雀连做戏都顾不上了,他盯着那扇紧闭的门,第一次对自己的演技产生了怀疑,莫不是自己刚刚演的忠心还不够——?
而里面的明琼再把人送走以后,就跑到屋子里翻箱倒柜的找纸笔,可翻遍了整个院子,都一无所获,她这才想起自己是逃亡到这里的。
她忍不住叹了一口气,没想到有一天她居然要为纸笔这种东西而发愁,
视线瞟过院子里那口水井,一个想法浮上心头,说干就干,明琼从柴房里找到了一个底部有洞的水桶,皱眉思考了一瞬,她就想到了办法
于是秦暮回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明琼在和泥的场景,没错,就是和泥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连手里的野鸡落到地上也未曾察觉
似乎是出于生的本能,野鸡努力的扑腾着翅膀,一个飞跃落在了明琼刚刚堆好的模型上,
她捏泥的动作停了下来,目光危险的从野鸡移到男人的身上,
秦暮被这眼神看得毛骨悚然,本能解释道:“是它自己飞过去的....”
谁知明琼却没发火,只是冷冷地让他过来,
秦暮走近了才看到,原来明琼刚刚不是在玩泥巴,而是在堆闽州城外的山体模型
明琼把她之前的猜测和秦暮说了,他的脸色也凝重了起来,
“殿下,当初侍卫们乔装打扮混在城里足足半月,都未曾见到青雀口中的可疑之人,殿下可曾问过他是在哪里发现这些人的吗?”
闻言明琼懊恼了一瞬,“我忘了——”
“殿下不必自责,不过为了能尽快找到那些人行踪,还是要再让青雀过来一次,这件事就交给属下吧。”
明琼点点头,
“方才殿下所标注的这几处山崖旁边就是密林,他们藏身于那里的概率也比较高,但是,属下有一事需要问清楚——”
“你问。”
“此次抓捕可要通知陈太守?”
虽然此人是闽州的太守,但此次他可以说一份力都未出,若是通知了他,便是在他的履历上又添了一笔功绩。
秦暮担心....
“当然要通知他们,不止陈太守,就连李章那里也让他知道。”
明琼负手站立,看向皇城的方向,“我要的,从始至终都是百姓的安宁,其他的,与我无关。”
越是多一份力量抓捕倭寇,就少一分他们借机逃窜的可能,闽州百姓的安全也就多一分保障。
秦暮在她的身上仿佛看到了大燕未来的希望,“属下听命。”
***********************************************
闽州城外的一处密林,一行人背着从树下取来的包裹,窃喜道:“还好咱们让人往这儿定期的送一些吃食儿,那些愚蠢的燕人到现在都没找到我们,哈哈哈——”
一群人叽里咕噜的用着一种听不懂的语言交流着,士兵们虽然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也知道他们不是大燕人,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人人得而诛之。这是横贯在每个燕兵头脑最清醒的警钟。
他们握紧了手中的武器,死死盯着那一行人。
终于等到了命令,“进攻!”
原本平静四伏的森林突然冒出一个又一个身披草衣,头戴草帽的‘绿人’,各个手中拿着武器,凶神恶煞的冲着他们,这可把这群倭寇给吓傻了,连手里的东西都不要了,撒腿就跑。
倭国人本来就以矮小著称,在跑路上并不占优势,没过一会儿,全被抓住了捆成一堆扔在树底下。
可他们的脸上却没有过多的害怕,反而透着一股子英勇赴义的感觉。
秦暮觉得不对,他之前也与这些倭人打过交道,他们一向胆小怕死,
他踢了踢一个倭寇,“怎么今日不求饶了?”
倭寇只是哼了一声,别过头去。秦暮这下彻底确定这群倭寇有问题了。
他交代押送的人,一定要留意和狱卒密切接触的人,还有送进去的饭菜,有什么情况及时上报。
“秦统领请放心,我等必定不负所托。”
“嗯。”
不知怎的,他心里总有种强烈的不安,像是哪里遗漏了。
闽州城的一处佛堂内 ,一个女人正在礼佛,念诵完最后一篇经文,女人不慌不忙地净手,而她的贴身丫鬟早已焦急的在旁等候多时。
可尽管女人的动作再慢,丫鬟也不敢出言打断。
直到女人轻柔的声音悠悠响起,“发生什么事了?”
丫鬟低着头,小声道:“他们被太守带兵抓了。”
‘啪’——,桌子四分五裂,森寒的目光一寸一寸游过丫鬟的身躯,“你再说一遍?”
她战战兢兢的又说了一遍:“...太守突然带兵把山宫他们给抓了,....大人也在其中....”
说完后她感觉自己的双脚陡然离地,喉咙慢慢被挤压 ,“夫...人....”
话未说完,就没了气息。
刚刚还鲜活的一条生命转眼逝去,可周围侍候的人无一人敢吭声。
女人轻轻抚了抚佛堂前供奉的牌位,“好好照顾老夫人。”
“诺。”
************************************
近日,闽州城内发生了一件大事,前些日子做乱的流寇已经被抓了,
一处说书的茶馆内,人们正在窃窃私语,
“欸,你们听说了没?那些流寇不是普通的流寇——”
众人一听这话,纷纷来了兴趣,围过来道:“这里面莫非还有什么门道?”
“你们啊,有所不知——,我有个兄弟在衙门当值,他啊偷偷告诉我,那些人是倭人!”
人群一静,随即炸开了锅,“真的假的,他们来我们大燕做什么——!”
“还能做什么,肯定是偷偷来打探我们消息的。”
“凭什么!”“把他们赶走!”
“就这么让他们走,岂不是便宜他们了?”
.........
就在此时,突然一队官兵进了茶楼,“奉明琼公主懿旨:凡前些时日家中有亲人或物什,被倭寇冲撞或损坏,俱可到衙门报案,三日后,将在城北闹市对倭寇公开处刑,请各位百姓前往督查。”
“城门皆贴有告示,诸位可移步去看。”
此消息一出,无非是肯定了传闻,原来真的是倭人——,
这时,围观的人群中突然走出一对老夫妻,脚步蹒跚,婆婆热泪盈眶地高喊着:“我要报案!我要报案!”
“可怜我的小孙女,被那群畜生给糟蹋死了!!他们该死!他们该死啊!”
两人颤抖的身躯缓缓跪下,抢地道:“求公主为我们做主啊——!啊!”
为首的官兵看到这一幕也忍不住泪目,他上前一步搀扶起老夫妇,“老人家,你们且先归家,我向你们承诺这群倭人一个都跑不了!”
“欸——!欸——”
“虎子,你们两个送老人归家,其他人跟我走!”
其余人都纷纷扬臂振呼,“我们也要去报案!走!——”
一时街上熙熙攘攘,那是一腔悲愤的人们朝着衙门的方向前进。
衙门内的陈太守简直要给面前的人给跪下了,“公主啊,您为何要如此做啊——,你可知,闽州临海,与倭国本就相邻,你此番将事情公之于众,又鼓动百姓前来报案,如此激化两国矛盾,那些渔民将来要如何出海生存啊——!”
“倭国的水军实力本就比我们要强上许多,我们这样和他们撕破脸,如果引来报复怎么办?”
看着眼前所谓的朝廷命官,满脑子都是想着退缩,明琼只觉得心口烧起了一把火,那把火越烧越旺,直烧的她心头一片冰冷,
陈太守还在喋喋不休,“........殿下,你这番太冲动了——”
“够了!”
突如其来的一声高喝,陈太守的牢骚也停了下来,一脸呆滞的看向明琼,
“你还能看到你这身官服背后代表的是什么吗?”一句简简单单的诘问就让他哑口无言,
明琼接着道:“你口口声声说着为为百姓知道,可若是真的将百姓放在心上,你难道就没有发现倭国对我大燕的试探正一步步的变成挑衅吗——,继续退让,等待闽州百姓的,会是你口中的和平相处,感恩戴德,还是变本加厉,狼烟四起——?”
“这.......”
明琼已经不再看他,“一次被压着打,终身都抬不了头,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放在国与国之间,也是如此。
“本宫绝不容忍别人骑到脖子上,闽州的百姓也绝不会向倭人低头。许是陈太守年龄大了,脊梁弯了,可我大燕数以万计的好儿郎,他们的腰板还挺得很直——”
“宵小倭国,吾必灭之——”
“好了,你说得我已经知道了,先回去吧。”说着明琼就开始把人往外推,青雀却是一脸懵,”殿下,奴还没.....”
“我明白你想说的,回去吧——”
开门推人关门插栓动作流畅一气呵成,只一瞬息的功夫,他就站在了门外,
青雀连做戏都顾不上了,他盯着那扇紧闭的门,第一次对自己的演技产生了怀疑,莫不是自己刚刚演的忠心还不够——?
而里面的明琼再把人送走以后,就跑到屋子里翻箱倒柜的找纸笔,可翻遍了整个院子,都一无所获,她这才想起自己是逃亡到这里的。
她忍不住叹了一口气,没想到有一天她居然要为纸笔这种东西而发愁,
视线瞟过院子里那口水井,一个想法浮上心头,说干就干,明琼从柴房里找到了一个底部有洞的水桶,皱眉思考了一瞬,她就想到了办法
于是秦暮回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明琼在和泥的场景,没错,就是和泥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连手里的野鸡落到地上也未曾察觉
似乎是出于生的本能,野鸡努力的扑腾着翅膀,一个飞跃落在了明琼刚刚堆好的模型上,
她捏泥的动作停了下来,目光危险的从野鸡移到男人的身上,
秦暮被这眼神看得毛骨悚然,本能解释道:“是它自己飞过去的....”
谁知明琼却没发火,只是冷冷地让他过来,
秦暮走近了才看到,原来明琼刚刚不是在玩泥巴,而是在堆闽州城外的山体模型
明琼把她之前的猜测和秦暮说了,他的脸色也凝重了起来,
“殿下,当初侍卫们乔装打扮混在城里足足半月,都未曾见到青雀口中的可疑之人,殿下可曾问过他是在哪里发现这些人的吗?”
闻言明琼懊恼了一瞬,“我忘了——”
“殿下不必自责,不过为了能尽快找到那些人行踪,还是要再让青雀过来一次,这件事就交给属下吧。”
明琼点点头,
“方才殿下所标注的这几处山崖旁边就是密林,他们藏身于那里的概率也比较高,但是,属下有一事需要问清楚——”
“你问。”
“此次抓捕可要通知陈太守?”
虽然此人是闽州的太守,但此次他可以说一份力都未出,若是通知了他,便是在他的履历上又添了一笔功绩。
秦暮担心....
“当然要通知他们,不止陈太守,就连李章那里也让他知道。”
明琼负手站立,看向皇城的方向,“我要的,从始至终都是百姓的安宁,其他的,与我无关。”
越是多一份力量抓捕倭寇,就少一分他们借机逃窜的可能,闽州百姓的安全也就多一分保障。
秦暮在她的身上仿佛看到了大燕未来的希望,“属下听命。”
***********************************************
闽州城外的一处密林,一行人背着从树下取来的包裹,窃喜道:“还好咱们让人往这儿定期的送一些吃食儿,那些愚蠢的燕人到现在都没找到我们,哈哈哈——”
一群人叽里咕噜的用着一种听不懂的语言交流着,士兵们虽然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也知道他们不是大燕人,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人人得而诛之。这是横贯在每个燕兵头脑最清醒的警钟。
他们握紧了手中的武器,死死盯着那一行人。
终于等到了命令,“进攻!”
原本平静四伏的森林突然冒出一个又一个身披草衣,头戴草帽的‘绿人’,各个手中拿着武器,凶神恶煞的冲着他们,这可把这群倭寇给吓傻了,连手里的东西都不要了,撒腿就跑。
倭国人本来就以矮小著称,在跑路上并不占优势,没过一会儿,全被抓住了捆成一堆扔在树底下。
可他们的脸上却没有过多的害怕,反而透着一股子英勇赴义的感觉。
秦暮觉得不对,他之前也与这些倭人打过交道,他们一向胆小怕死,
他踢了踢一个倭寇,“怎么今日不求饶了?”
倭寇只是哼了一声,别过头去。秦暮这下彻底确定这群倭寇有问题了。
他交代押送的人,一定要留意和狱卒密切接触的人,还有送进去的饭菜,有什么情况及时上报。
“秦统领请放心,我等必定不负所托。”
“嗯。”
不知怎的,他心里总有种强烈的不安,像是哪里遗漏了。
闽州城的一处佛堂内 ,一个女人正在礼佛,念诵完最后一篇经文,女人不慌不忙地净手,而她的贴身丫鬟早已焦急的在旁等候多时。
可尽管女人的动作再慢,丫鬟也不敢出言打断。
直到女人轻柔的声音悠悠响起,“发生什么事了?”
丫鬟低着头,小声道:“他们被太守带兵抓了。”
‘啪’——,桌子四分五裂,森寒的目光一寸一寸游过丫鬟的身躯,“你再说一遍?”
她战战兢兢的又说了一遍:“...太守突然带兵把山宫他们给抓了,....大人也在其中....”
说完后她感觉自己的双脚陡然离地,喉咙慢慢被挤压 ,“夫...人....”
话未说完,就没了气息。
刚刚还鲜活的一条生命转眼逝去,可周围侍候的人无一人敢吭声。
女人轻轻抚了抚佛堂前供奉的牌位,“好好照顾老夫人。”
“诺。”
************************************
近日,闽州城内发生了一件大事,前些日子做乱的流寇已经被抓了,
一处说书的茶馆内,人们正在窃窃私语,
“欸,你们听说了没?那些流寇不是普通的流寇——”
众人一听这话,纷纷来了兴趣,围过来道:“这里面莫非还有什么门道?”
“你们啊,有所不知——,我有个兄弟在衙门当值,他啊偷偷告诉我,那些人是倭人!”
人群一静,随即炸开了锅,“真的假的,他们来我们大燕做什么——!”
“还能做什么,肯定是偷偷来打探我们消息的。”
“凭什么!”“把他们赶走!”
“就这么让他们走,岂不是便宜他们了?”
.........
就在此时,突然一队官兵进了茶楼,“奉明琼公主懿旨:凡前些时日家中有亲人或物什,被倭寇冲撞或损坏,俱可到衙门报案,三日后,将在城北闹市对倭寇公开处刑,请各位百姓前往督查。”
“城门皆贴有告示,诸位可移步去看。”
此消息一出,无非是肯定了传闻,原来真的是倭人——,
这时,围观的人群中突然走出一对老夫妻,脚步蹒跚,婆婆热泪盈眶地高喊着:“我要报案!我要报案!”
“可怜我的小孙女,被那群畜生给糟蹋死了!!他们该死!他们该死啊!”
两人颤抖的身躯缓缓跪下,抢地道:“求公主为我们做主啊——!啊!”
为首的官兵看到这一幕也忍不住泪目,他上前一步搀扶起老夫妇,“老人家,你们且先归家,我向你们承诺这群倭人一个都跑不了!”
“欸——!欸——”
“虎子,你们两个送老人归家,其他人跟我走!”
其余人都纷纷扬臂振呼,“我们也要去报案!走!——”
一时街上熙熙攘攘,那是一腔悲愤的人们朝着衙门的方向前进。
衙门内的陈太守简直要给面前的人给跪下了,“公主啊,您为何要如此做啊——,你可知,闽州临海,与倭国本就相邻,你此番将事情公之于众,又鼓动百姓前来报案,如此激化两国矛盾,那些渔民将来要如何出海生存啊——!”
“倭国的水军实力本就比我们要强上许多,我们这样和他们撕破脸,如果引来报复怎么办?”
看着眼前所谓的朝廷命官,满脑子都是想着退缩,明琼只觉得心口烧起了一把火,那把火越烧越旺,直烧的她心头一片冰冷,
陈太守还在喋喋不休,“........殿下,你这番太冲动了——”
“够了!”
突如其来的一声高喝,陈太守的牢骚也停了下来,一脸呆滞的看向明琼,
“你还能看到你这身官服背后代表的是什么吗?”一句简简单单的诘问就让他哑口无言,
明琼接着道:“你口口声声说着为为百姓知道,可若是真的将百姓放在心上,你难道就没有发现倭国对我大燕的试探正一步步的变成挑衅吗——,继续退让,等待闽州百姓的,会是你口中的和平相处,感恩戴德,还是变本加厉,狼烟四起——?”
“这.......”
明琼已经不再看他,“一次被压着打,终身都抬不了头,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放在国与国之间,也是如此。
“本宫绝不容忍别人骑到脖子上,闽州的百姓也绝不会向倭人低头。许是陈太守年龄大了,脊梁弯了,可我大燕数以万计的好儿郎,他们的腰板还挺得很直——”
“宵小倭国,吾必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