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烧尸体,殿下怎么会下达这样的命令?”朱青看着信件上的命令,百思不得其解。
“殿下这么做必然有他的道理。”宁淮安没有质疑命令,他只是在思考着如何安抚百姓的情绪,完成指令。
“这是对死者的大不敬,会激起民愤的。”朱青劝解道,“大人,病疫已经让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若是再、再焚烧尸体,会引起民愤的,搞不好我们还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局面会由这一条指令给破坏掉。
若是因此引发了暴乱,让他们破城出了兴庆府城,那才是祸不单行。”
宁淮安沉声道,“朱青,殿下不会拿百姓的性命开玩笑。”
朱青面露愤然,“殿下、殿下根本不清楚城里的情况,才会如此轻易地下达这样荒唐的命令,我们已经被困死在这座城里了,为什么还要做这些无用之功。”
朱青面色坚毅地朝着宁淮安拱手,“大人,属下坚决反对执行这一指令。”
“朱青,你要抗令吗?”一侧的周壮皱着眉看着朱青。
朱青反驳道,“朱青不是要抗令,朱青只是不愿再起争端。”
宁淮安明白朱青的顾虑,也清楚兴庆府城百姓内心的恐慌,可他坚信殿下不会害他们,“朱青,殿下不会放弃我们的。”
朱青不语,他生长于兴庆府城,从来不信朝廷,若不是宁淮安是个好官,愿意与兴庆府城共进退,朱青也不会轻易臣服于宁淮安,“大人忠君,朱青理解,可将在外有所不从,命令也得因地制宜啊。”
宁淮安闻言沉默了片刻,他道,“此事我会问清楚的,但是朱青...殿下始终是君。”
朱青点头,没再出声。
次日一早宁淮安再次接到了同样的回信,责令宁淮安以最快的速度处理尸体,同时也提及了尸体的危害,以及燕京来援的事情。
宁淮安看着信件不敢再耽搁,立即让朱青召集所以将士衙卫,将兴庆府城所有已埋的、未来得及掩埋的尸体统一集中在一个地方。
将士们的动静过大,动土时也曾遭遇了百姓的阻拦,渐渐地焚烧坑上的尸体越堆越多,坑外的百姓也越围越多。
“这是在做什么?”有人发出疑问。
伴随着声音落下,家属的哀嚎声也震耳欲聋,“天杀的人啊,连死人都不放过,竟还要挖出来烧了,夫君啊...妾身无能啊。”
“父亲...”
“我的儿啊,我的儿啊...”
哭天喊地地叫嚎声此起彼伏,人群中出现了阵阵骚动,“要、要把尸体烧了?”
“这不是挫骨扬灰吗?天啊,这也太没人性了吧...”讨论声、质疑声越来越大。
一旁的士兵见状连忙呵斥道,“这是官令,尔等不得喧哗,快快散去。”
“这什么官令?人死了还不给入土,是要我们死后也不得安宁吗?”一道男声高喝道,“我们要找宁大人讨个说法,为什么要烧尸体,为什么不让人入土为安。”
“对,讨个说法,不能让他们乱来。”
“感情死得不是他们的亲人,不痛不痒吗?”
“走,讨个说法去。”
随着声讨的声音越来越大,官兵们也不再迟疑,强硬地驱散了人群。
可随着尸体堆积如山,菜油浇洒,民愤越来越浓。
“拦下他们,拦下他们。”
一声高喝,百姓蠢蠢欲动。
“住手。”同样的一声高喝,朱青护送着宁淮安出现了。
一个粗衣麻布的男子出声道,“大人与兴庆府共进退,我等本该信服,安等指令,可大人缘何要焚烧尸体,让死者不得安宁?”
“对啊,死者为大,为何还要惊扰。”
“自然是为了杜绝病疫的传播。”朱青呵斥道,“我知道诸位的心情,也身同感受,可病疫一日未灭,兴庆府城就一日不平。”
“正是这个道理。”宁淮安附和道,“诸位父老乡亲,本官同样不忍走到这一步,可死者已逝,生者还在,本官必须为还活着的百姓考虑。”
“焚烧尸体病疫就能没了吗?感染者就能痊愈吗?”这话有些胡搅蛮缠了,却还是挑动了人心的浮躁。
“自然不能。”宁淮安毫不犹豫地反驳着,“可尸体若不焚烧,只会让更多的人感染病疫。”
“这些都只是大人的猜测。”麻衣男子质疑着。
宁淮安道,“不是猜测,是燕京而来的御医与数十位大夫商讨过后得出的结论。”
宁淮安强势道,“尸体必须焚烧,任何人不得阻拦,若有违抗着,即可拿下。”
这一声令下,震慑住了还要争论的百姓。众人面面相视,场面一时间静了下来。
宁淮安朝着举火的衙卫下令,“点火。”
“是大人。”衙卫缓缓走进了尸体。
“坏人,我杀了你。”骤然间,一把匕首出现在宁淮安的眼前。
宁淮安反应不及,呆在了原地。
“大人小心。”朱青一把护住宁淮安,闪身躲避着匕首。
周壮拔剑出鞘,刺向了男子,抬脚一踹,将人踢飞了出去。
众人这才看清楚行刺的是个十来岁的,面容稚嫩的男孩。
男孩奄奄一息倒在地上,周围围上了一圈士兵,周壮赶到宁淮安身边,上下扫视着,“大人,你没事吧。”
宁淮安闻到了血腥味,看向了朱青,皱了下眉,“你胳膊受伤了。”
朱青没在意道,“皮外伤而已,大人不用担心。”
周壮道,“大人,此地不安,属下想护送你回府。”
宁淮安拨开周壮,看向地上的男子,面容有些熟悉,“你是...卢镖头的儿子?”
“是我,狗官,你害死了我父亲,只恨我不能杀了你,为父报仇。”男子捂着胸口,恨意难平。
宁淮安平静地看着他,“你父亲鱼肉百姓,勾结匪徒,通敌卖国,条条可为死罪。”
“你胡说,你胡说。”男孩激动的反驳着,嘴角、胸膛的血迹喷涌而出。
宁淮安眼里多了丝怜悯,可又有几分痛恨,“卢镖头的罪,按律可诸全族。可本官并未处决他,他死于病疫的。”
“如果不是你、如果不是你关了我父亲,他不会死,他不会死...”
“冥顽不灵。”朱青恨恨道,“大人已经说了,你父亲死有余辜,你们卢家更是该诛。”
“就是...卢家害了多少人,这小子往日里也没少横行霸道,欺压我们。”
“仗着卢家的势呗,如今好了,总算是除了这一个祸害了...”
男孩死死地盯着每一个说话的,张了张口,一口鲜血喷了出来,倒地身亡了。
一双眼睛瞪得大大的,交头接耳的声音顿时消散了。
周壮看着地上的尸体皱了皱眉,“大人。”
“一并烧了吧。”宁淮安吩咐着,一旁的士兵拖着尸体丢向了焚场。
举火的衙卫见宁淮安点头,距离三米时,将手中的火把丢进了尸体中。
大火腾地窜了起来,柴油味、烧焦味还有臭味混杂一体,恶臭难味。
随着大火的焚烧,家属们跌坐在地哭泣不已。
宁淮安阻拦了欲驱赶的士兵,眸中的情绪复杂难辨。
书山轻声换道,“汉口关来信,请大人到城门,故人来见。”
“故人?”宁淮安偏头,想不出是谁?
书山又道,“殿下也会来,大人,我们该走了。”
“好。”宁淮安看了看身后的大火,又看了看久久不愿离去的家属,吩咐了朱青两句,就带着周壮等人离开了现场。
宁初一大早就随着顾文渊等人来到了兴庆府城门。
“初初。”看着城下娇小的人儿,宁淮安有些不可置信,“你怎么来西北了?”
宁初看着面容憔悴,但精神状态尚佳的宁淮安,总算放下心头的大石了,“大哥,看到你平安无事,初初就放心了。大哥,我是奉父亲的命令,前来西北送药材的。”
宁初指着身后的药材道,“我还带了燕京城的大夫过来,与西北的共同研究病疫,大哥,你一定要保重,初初期待我们兄妹相聚的那一天。”
宁淮安听闻这话,欣喜地笑了出来,“原来燕京来援的人是你们啊!你们来了,西北的百姓就有救了。等病疫平复后,大哥定与你好好聚一聚。”
“大哥,你在里面万事小心,注意安全。”宁景安出声说话,“我和小妹等着你。”
“好。”宁淮安叮嘱道,“三弟,好好照顾初初,还有...你们别再过来了,这边不安全。”
宁景安道,“我们是特意来见一见大哥的,送完药材后我们回汉口关。”
“好。”宁淮安又询问了家中父母的身体状况,就让宁景安等人回去了。“初初、三弟,快回去吧,别再逗留此地了。”
宁初不舍地看了又看宁淮安,点头道,“大哥,保重。”
“保重。”
宁初辞别过后,和宁景安等人离开了城门,待人走远了宁淮安才让人稍启城门,将十余车的药材运进了兴庆府。
周壮看着上面都是些欠缺的药材,欣喜若狂,“有了这些,起码能缓解一下病疫,也能让大夫们继续研究药方。”
“大人,有个盒子。”一个士兵递了个木盒给宁淮安。
宁淮安接过后打开,里面是一张药方和一封信,信上是药方的使用方法。
书山等人看了眼,瞪大了双眸,“这、这是治病疫的药方吗?”
周壮双手接过那个躺着药方的木盒子,双手重若千金。
宁淮安一目十行看完了信上的内容,心头微安的通知又更多的是对前面路的迷惘,“这药方能不能治疗病疫,还得试过才知。”
周壮死死地抓紧了木盒,希冀道,“一定可以的。”
书山也道,“至少、至少有个希望。”不然...患病者在漫漫的时间里等死,太过绝望了。
此话一落,在此的士兵连连点头,“有了药、有了药方,总还是有希望在的。”
“你们说的,总得有点希望。” 宁淮安把信折好放回了木盒里,朝着周壮吩咐,”周壮,把药方和药材交给大夫,让他们看着斟酌给病人用药,告诉他们,燕京来援了。”
“是大人。”
“殿下这么做必然有他的道理。”宁淮安没有质疑命令,他只是在思考着如何安抚百姓的情绪,完成指令。
“这是对死者的大不敬,会激起民愤的。”朱青劝解道,“大人,病疫已经让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若是再、再焚烧尸体,会引起民愤的,搞不好我们还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局面会由这一条指令给破坏掉。
若是因此引发了暴乱,让他们破城出了兴庆府城,那才是祸不单行。”
宁淮安沉声道,“朱青,殿下不会拿百姓的性命开玩笑。”
朱青面露愤然,“殿下、殿下根本不清楚城里的情况,才会如此轻易地下达这样荒唐的命令,我们已经被困死在这座城里了,为什么还要做这些无用之功。”
朱青面色坚毅地朝着宁淮安拱手,“大人,属下坚决反对执行这一指令。”
“朱青,你要抗令吗?”一侧的周壮皱着眉看着朱青。
朱青反驳道,“朱青不是要抗令,朱青只是不愿再起争端。”
宁淮安明白朱青的顾虑,也清楚兴庆府城百姓内心的恐慌,可他坚信殿下不会害他们,“朱青,殿下不会放弃我们的。”
朱青不语,他生长于兴庆府城,从来不信朝廷,若不是宁淮安是个好官,愿意与兴庆府城共进退,朱青也不会轻易臣服于宁淮安,“大人忠君,朱青理解,可将在外有所不从,命令也得因地制宜啊。”
宁淮安闻言沉默了片刻,他道,“此事我会问清楚的,但是朱青...殿下始终是君。”
朱青点头,没再出声。
次日一早宁淮安再次接到了同样的回信,责令宁淮安以最快的速度处理尸体,同时也提及了尸体的危害,以及燕京来援的事情。
宁淮安看着信件不敢再耽搁,立即让朱青召集所以将士衙卫,将兴庆府城所有已埋的、未来得及掩埋的尸体统一集中在一个地方。
将士们的动静过大,动土时也曾遭遇了百姓的阻拦,渐渐地焚烧坑上的尸体越堆越多,坑外的百姓也越围越多。
“这是在做什么?”有人发出疑问。
伴随着声音落下,家属的哀嚎声也震耳欲聋,“天杀的人啊,连死人都不放过,竟还要挖出来烧了,夫君啊...妾身无能啊。”
“父亲...”
“我的儿啊,我的儿啊...”
哭天喊地地叫嚎声此起彼伏,人群中出现了阵阵骚动,“要、要把尸体烧了?”
“这不是挫骨扬灰吗?天啊,这也太没人性了吧...”讨论声、质疑声越来越大。
一旁的士兵见状连忙呵斥道,“这是官令,尔等不得喧哗,快快散去。”
“这什么官令?人死了还不给入土,是要我们死后也不得安宁吗?”一道男声高喝道,“我们要找宁大人讨个说法,为什么要烧尸体,为什么不让人入土为安。”
“对,讨个说法,不能让他们乱来。”
“感情死得不是他们的亲人,不痛不痒吗?”
“走,讨个说法去。”
随着声讨的声音越来越大,官兵们也不再迟疑,强硬地驱散了人群。
可随着尸体堆积如山,菜油浇洒,民愤越来越浓。
“拦下他们,拦下他们。”
一声高喝,百姓蠢蠢欲动。
“住手。”同样的一声高喝,朱青护送着宁淮安出现了。
一个粗衣麻布的男子出声道,“大人与兴庆府共进退,我等本该信服,安等指令,可大人缘何要焚烧尸体,让死者不得安宁?”
“对啊,死者为大,为何还要惊扰。”
“自然是为了杜绝病疫的传播。”朱青呵斥道,“我知道诸位的心情,也身同感受,可病疫一日未灭,兴庆府城就一日不平。”
“正是这个道理。”宁淮安附和道,“诸位父老乡亲,本官同样不忍走到这一步,可死者已逝,生者还在,本官必须为还活着的百姓考虑。”
“焚烧尸体病疫就能没了吗?感染者就能痊愈吗?”这话有些胡搅蛮缠了,却还是挑动了人心的浮躁。
“自然不能。”宁淮安毫不犹豫地反驳着,“可尸体若不焚烧,只会让更多的人感染病疫。”
“这些都只是大人的猜测。”麻衣男子质疑着。
宁淮安道,“不是猜测,是燕京而来的御医与数十位大夫商讨过后得出的结论。”
宁淮安强势道,“尸体必须焚烧,任何人不得阻拦,若有违抗着,即可拿下。”
这一声令下,震慑住了还要争论的百姓。众人面面相视,场面一时间静了下来。
宁淮安朝着举火的衙卫下令,“点火。”
“是大人。”衙卫缓缓走进了尸体。
“坏人,我杀了你。”骤然间,一把匕首出现在宁淮安的眼前。
宁淮安反应不及,呆在了原地。
“大人小心。”朱青一把护住宁淮安,闪身躲避着匕首。
周壮拔剑出鞘,刺向了男子,抬脚一踹,将人踢飞了出去。
众人这才看清楚行刺的是个十来岁的,面容稚嫩的男孩。
男孩奄奄一息倒在地上,周围围上了一圈士兵,周壮赶到宁淮安身边,上下扫视着,“大人,你没事吧。”
宁淮安闻到了血腥味,看向了朱青,皱了下眉,“你胳膊受伤了。”
朱青没在意道,“皮外伤而已,大人不用担心。”
周壮道,“大人,此地不安,属下想护送你回府。”
宁淮安拨开周壮,看向地上的男子,面容有些熟悉,“你是...卢镖头的儿子?”
“是我,狗官,你害死了我父亲,只恨我不能杀了你,为父报仇。”男子捂着胸口,恨意难平。
宁淮安平静地看着他,“你父亲鱼肉百姓,勾结匪徒,通敌卖国,条条可为死罪。”
“你胡说,你胡说。”男孩激动的反驳着,嘴角、胸膛的血迹喷涌而出。
宁淮安眼里多了丝怜悯,可又有几分痛恨,“卢镖头的罪,按律可诸全族。可本官并未处决他,他死于病疫的。”
“如果不是你、如果不是你关了我父亲,他不会死,他不会死...”
“冥顽不灵。”朱青恨恨道,“大人已经说了,你父亲死有余辜,你们卢家更是该诛。”
“就是...卢家害了多少人,这小子往日里也没少横行霸道,欺压我们。”
“仗着卢家的势呗,如今好了,总算是除了这一个祸害了...”
男孩死死地盯着每一个说话的,张了张口,一口鲜血喷了出来,倒地身亡了。
一双眼睛瞪得大大的,交头接耳的声音顿时消散了。
周壮看着地上的尸体皱了皱眉,“大人。”
“一并烧了吧。”宁淮安吩咐着,一旁的士兵拖着尸体丢向了焚场。
举火的衙卫见宁淮安点头,距离三米时,将手中的火把丢进了尸体中。
大火腾地窜了起来,柴油味、烧焦味还有臭味混杂一体,恶臭难味。
随着大火的焚烧,家属们跌坐在地哭泣不已。
宁淮安阻拦了欲驱赶的士兵,眸中的情绪复杂难辨。
书山轻声换道,“汉口关来信,请大人到城门,故人来见。”
“故人?”宁淮安偏头,想不出是谁?
书山又道,“殿下也会来,大人,我们该走了。”
“好。”宁淮安看了看身后的大火,又看了看久久不愿离去的家属,吩咐了朱青两句,就带着周壮等人离开了现场。
宁初一大早就随着顾文渊等人来到了兴庆府城门。
“初初。”看着城下娇小的人儿,宁淮安有些不可置信,“你怎么来西北了?”
宁初看着面容憔悴,但精神状态尚佳的宁淮安,总算放下心头的大石了,“大哥,看到你平安无事,初初就放心了。大哥,我是奉父亲的命令,前来西北送药材的。”
宁初指着身后的药材道,“我还带了燕京城的大夫过来,与西北的共同研究病疫,大哥,你一定要保重,初初期待我们兄妹相聚的那一天。”
宁淮安听闻这话,欣喜地笑了出来,“原来燕京来援的人是你们啊!你们来了,西北的百姓就有救了。等病疫平复后,大哥定与你好好聚一聚。”
“大哥,你在里面万事小心,注意安全。”宁景安出声说话,“我和小妹等着你。”
“好。”宁淮安叮嘱道,“三弟,好好照顾初初,还有...你们别再过来了,这边不安全。”
宁景安道,“我们是特意来见一见大哥的,送完药材后我们回汉口关。”
“好。”宁淮安又询问了家中父母的身体状况,就让宁景安等人回去了。“初初、三弟,快回去吧,别再逗留此地了。”
宁初不舍地看了又看宁淮安,点头道,“大哥,保重。”
“保重。”
宁初辞别过后,和宁景安等人离开了城门,待人走远了宁淮安才让人稍启城门,将十余车的药材运进了兴庆府。
周壮看着上面都是些欠缺的药材,欣喜若狂,“有了这些,起码能缓解一下病疫,也能让大夫们继续研究药方。”
“大人,有个盒子。”一个士兵递了个木盒给宁淮安。
宁淮安接过后打开,里面是一张药方和一封信,信上是药方的使用方法。
书山等人看了眼,瞪大了双眸,“这、这是治病疫的药方吗?”
周壮双手接过那个躺着药方的木盒子,双手重若千金。
宁淮安一目十行看完了信上的内容,心头微安的通知又更多的是对前面路的迷惘,“这药方能不能治疗病疫,还得试过才知。”
周壮死死地抓紧了木盒,希冀道,“一定可以的。”
书山也道,“至少、至少有个希望。”不然...患病者在漫漫的时间里等死,太过绝望了。
此话一落,在此的士兵连连点头,“有了药、有了药方,总还是有希望在的。”
“你们说的,总得有点希望。” 宁淮安把信折好放回了木盒里,朝着周壮吩咐,”周壮,把药方和药材交给大夫,让他们看着斟酌给病人用药,告诉他们,燕京来援了。”
“是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