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初眸色微敛,心里有多了条信息,如果李承徽是死后重生的,那么他在自己笔下死亡的节点是西北旱灾瘟疫之后,又如何得知秦王登基后大燕所面临的境地,除非...他死后并未真正的消散了,而是跟着剧情走到了最后。
宁初至今都不明白,她为何会穿进自己写的故事里。视线落在李承徽身上,她思虑道,会与李承徽有关吗?
“顾玉婉说,她与秦王才是天命所归,又说自己是穿越的,不如初初来为我解答这话什么意思?”李承徽步步紧逼。
“那么陛下呢?您又是何时重生的?”
“重生?”李承徽眸光流转,“真是个贴切的词,那么初初可知道,你身体里原来的主人是什么样的下场?”
宁初顿时明白李承徽缘何会怀疑到自己身上了。
李承徽笑道,“看来你想到了,没错,宁家嫡小姐卒于十五岁,死因...心悸。可你来了之后,不仅没死,连心悸也似乎消失了,初初,你能解释吗?”
“陛下富有四海,宫中能人无数,难道不知道养生二字。”宁初漫不经心地倒了杯茶,轻描淡写道,“原身的身体是因不足月带来的羸弱之争=症,仔细调养,放宽心态原本就能养好的,至于为什么她会走到前世那般的结局,我就不得而知了。”
李承徽眸光闪了闪,没有说话。
宁初抬眸看了他一眼,心底闪过了思虑。
“你似乎对每个人的过往、结局知道得一清二楚,这就是你们所说的剧情吗?”李承徽语不惊人死不休。宁初心头缩紧,顾玉婉那个蠢货,竟然连这样的事情都托盘而出。
“那么宁初,你们又是什么样的存在?又为何而来。”李承徽死死地盯着宁初。
宁初面不改色地给他续了杯茶,整个人看起来从容不迫,“如陛下所见,我们与你们并无二样,都是活生生的人,至于为何出现在这个世界....”
宁初顿了一下,叹息一声,“只能说因缘巧合。”
李承徽道,“因缘巧合。”
“陛下,我既然出现在了大燕,便也是大燕人,我父母亲人都在这片土地上,我又能做什么不利大燕的事情呢。”宁初再次表态。
“你以为朕留你在身边是因为忌惮吗?”李承徽目光复杂难辨。
宁初不语,她始终认为李承徽的说辞不过是掩盖的借口。
李承徽似是失去了耐性,直言道,“宁初,你为何不敢真正的面对朕的情感,朕心悦于你,从无虚言。”
宁初静静地看着李承徽的眼睛,面无波澜,“陛下你说心悦于我,可我为何从您的眼睛里看到的只有虚无。”
“我们都是这个世界的异类,宁初,你只能留在朕的身边。”李承徽收回视线,语气平静道,“除了朕的身边,你别无选择。”
宁初皱纹,“陛下!”
李承徽突然道,“宁初,你说...如果傅文渊知道你早知道他们的结局,那么傅德明的死,以及宁景安的腿,还有齐木云一家,他们的结局你是不是能改变的。”
此话一落,宁初血色尽退,眼珠子颤抖地看着他。
李承徽满意道,“朕说过,天下之大,你能留的只有朕的身边。”
“陛下果真够狠。”宁初垂眸不语。
李承徽起身道,“安心呆着吧,朕有空会来看你的,至于顾妃,她抗旨不遵,即日起禁足于柔璃宫,无召不得出。”
宁初看着面前茶盏杯盖片刻,忽而抬手将其一扫而尽,细细碎碎地炸裂声叮叮当当地响着。
时雨快步走了进来,看着狼藉一片的地面,面露忧色,“娘娘。”
“出去。”宁初面无表情。
时雨看着面露寒霜的宁初,愣了一下,随后快速地退了出去。
宁初拳头紧握,深深地吸了口气,良久才平复下心情。
出了宁心殿,李承徽朝着一侧的周立德吩咐道,“严密把控着宁心殿,任何人不得进出。”
“是陛下。”
庆乾殿外,宁景安看着神色寡淡的皇帝,定住了轮椅没动,待不见人影了,方才和熟悉的小太监说话,“陛下脸色不郁,这是何人触怒了圣上?”
“小的也不知,只知道陛下是从宁心殿李出来后,便是如此了。”
“宁心殿?”宁景安心头有些异样,“听闻那位娘娘至今未出过宁心殿,倒不知何方圣上,竟叫陛下如此如珠如宝。”
小太监摇头,“小的也不知,每次陛下去宁心殿都是周公公跟着的,就连柔璃宫那位贸然去了,也被陛下下旨禁足了。”
“竟有这样的事情。”宁景安更是奇怪了。
“小路子,在这里杵着作甚,还不去做事。”周立德出来,见到人便呵斥了。
“是公公。”小路子低着头连忙走开了。
周立德面不改色地朝着宁景安笑道,“伯爷您来了。”
“景安有事面圣,烦请公公通报一声。”
“伯爷请稍等,咱家这就去通报一声。”
不一会儿宣召声传出来,宁景安在飞柏的推动下进了殿内。
“微臣叩见陛下。”
“不必多礼,景安这个时辰进攻可是有什么事情?”李承徽面色如常地问着,语气平静,但宁景安感受到皇上周身的气压比之以往低了几分。
那位宁心殿的娘娘究竟何许人也,竟能调动陛下的情绪。宁景安压下心底的疑惑,汇报着这一年多下放的新科学子们的政绩以及突出的措施。
“其中永林县、怀恩县、广宁郡等地方的成绩最为出色,永林县县成发现了两季可种的水稻,直接让当地的百姓粮食收入多了一倍,怀恩县县令改进了农耕工具,减省了农耕的人力物力,广宁郡守更是在治下推广了农作物,名为番薯,此物来自域外,生产量可达苗产千斤,若能推广,可解西北饥荒。
其余人等皆有所作为,随成效不如其余三县、郡,但皆有所为。”
“因材施教,因人而用,因地制宜。可见科举之长不仅在于文学,更在实践之外。”李承徽面露欣慰。
宁景安低头道,“陛下圣明,用人不拘一格,方有他们今日的作为。”
“短短一年半的时效,便有如此功绩,足以令朝中异声禁声了。”李承徽道,“科举杂科推广势在必行,景安,这一点你可得把好关。”
“是陛下。”
李承徽突兀地发问,“文渊最近如何了?”
宁景安道“还是老样子。”
“朕记得那孩子也一岁多了吧,他还放不下吗?”
宁景安叹息道,“为了孩子,总会过去的。”
李承徽道,“每年秋冬,北蛮和夷寇都蠢蠢欲动,扰得边境百姓苦不堪言。”
宁景安迟疑道,“陛下的意思是?”
“为了边境百姓,更为了大燕长治久安,明年朕欲北征。”
宁景安隐隐有所猜测,但还是问出了口,“百姓刚安定些许,陛下欲北征,朝中大臣怕是不会松开。”
“外患不除,恐生内忧,此事朕有定夺。”李承徽语气坚定。
“那陛下北征人选可定?”宁景安道。
李承徽笑意不明地朝着宁景安看了一眼,“雍国公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正好让文渊为副将,也好让他静静心。大好年华,男子汉大丈夫合该建功立业,为国效力。”
宁景安垂眸不言。
李承徽继续道,“待得明年收成上来了,国库充裕,那时候朕要用兵便无人有话可言。”
宁景安恭顺道,“是陛下。”
“景安可有意户部?”
宁景安转念一想便明白皇上的安排,他这是为明年的北征做准备,明白这一点,宁景安不再迟疑,拱手道,“臣听从陛下的安排。”
李承徽满意地点着头,“退下吧。”
“微臣告退。”
宁景安退下后,周立德进来伺候,李承徽淡淡道,“荣安伯何时来的?”
“回陛下,申时三刻。”
李承徽看过去,周立德立刻低头,不敢多言。
李承徽道,“处理干净了。”
周立德心一颤,连忙应下,“是陛下。”
宁府
戌时末,飞柏神色匆匆进了景院。
宁景安问道,“见到人了吗?”
飞柏摇头,“回公子,我们的暗线没见到顾妃,柔璃宫的戒备严密了许多,那宁心殿更是守得密不透风,传回的消息说,宁心殿的戒备手法类似陛下的影卫。”
“影卫?”宁景安面露意外。
飞柏点头,“传回来的消息是这么说的。”
宁景安沉吟道,“把宁心殿的人撤出来,陛下不让知道的事情,莫要触及逆鳞。”
“是公子。”飞柏应下后,人没走,反而迟疑地站在原地。
宁景安看了他一眼,随口道,“还有什么事?”
飞柏道,“还有一事,属下觉得有些奇怪。”
“说。”
飞柏将消息道出,“戌时宫中与公子交谈过的小太子,被陛下身边的周公公秘密处死了,似是他说了不该说的事情。”
“说了不该说的事情?”宁景安反复斟酌着这一句话。
宁景安低喃着,“宁心殿里究竟藏了什么秘密?”为何陛下如此忌讳。
飞柏将事情说了出来,到时轻松了许多,朝着宁景安拱手,“公子若是没别的吩咐,属下先下去了。”
飞柏转身退下,人已经走到门口了,宁景安的声音突然响起,“宁心殿的人不用撤了。”
飞柏脚步一顿,诧异地看向宁景安,“公子的意思是?”
“继续盯着,隐秘些,尽可能地查探清楚那殿里是何方人物?”
“是公子。”
宁初至今都不明白,她为何会穿进自己写的故事里。视线落在李承徽身上,她思虑道,会与李承徽有关吗?
“顾玉婉说,她与秦王才是天命所归,又说自己是穿越的,不如初初来为我解答这话什么意思?”李承徽步步紧逼。
“那么陛下呢?您又是何时重生的?”
“重生?”李承徽眸光流转,“真是个贴切的词,那么初初可知道,你身体里原来的主人是什么样的下场?”
宁初顿时明白李承徽缘何会怀疑到自己身上了。
李承徽笑道,“看来你想到了,没错,宁家嫡小姐卒于十五岁,死因...心悸。可你来了之后,不仅没死,连心悸也似乎消失了,初初,你能解释吗?”
“陛下富有四海,宫中能人无数,难道不知道养生二字。”宁初漫不经心地倒了杯茶,轻描淡写道,“原身的身体是因不足月带来的羸弱之争=症,仔细调养,放宽心态原本就能养好的,至于为什么她会走到前世那般的结局,我就不得而知了。”
李承徽眸光闪了闪,没有说话。
宁初抬眸看了他一眼,心底闪过了思虑。
“你似乎对每个人的过往、结局知道得一清二楚,这就是你们所说的剧情吗?”李承徽语不惊人死不休。宁初心头缩紧,顾玉婉那个蠢货,竟然连这样的事情都托盘而出。
“那么宁初,你们又是什么样的存在?又为何而来。”李承徽死死地盯着宁初。
宁初面不改色地给他续了杯茶,整个人看起来从容不迫,“如陛下所见,我们与你们并无二样,都是活生生的人,至于为何出现在这个世界....”
宁初顿了一下,叹息一声,“只能说因缘巧合。”
李承徽道,“因缘巧合。”
“陛下,我既然出现在了大燕,便也是大燕人,我父母亲人都在这片土地上,我又能做什么不利大燕的事情呢。”宁初再次表态。
“你以为朕留你在身边是因为忌惮吗?”李承徽目光复杂难辨。
宁初不语,她始终认为李承徽的说辞不过是掩盖的借口。
李承徽似是失去了耐性,直言道,“宁初,你为何不敢真正的面对朕的情感,朕心悦于你,从无虚言。”
宁初静静地看着李承徽的眼睛,面无波澜,“陛下你说心悦于我,可我为何从您的眼睛里看到的只有虚无。”
“我们都是这个世界的异类,宁初,你只能留在朕的身边。”李承徽收回视线,语气平静道,“除了朕的身边,你别无选择。”
宁初皱纹,“陛下!”
李承徽突然道,“宁初,你说...如果傅文渊知道你早知道他们的结局,那么傅德明的死,以及宁景安的腿,还有齐木云一家,他们的结局你是不是能改变的。”
此话一落,宁初血色尽退,眼珠子颤抖地看着他。
李承徽满意道,“朕说过,天下之大,你能留的只有朕的身边。”
“陛下果真够狠。”宁初垂眸不语。
李承徽起身道,“安心呆着吧,朕有空会来看你的,至于顾妃,她抗旨不遵,即日起禁足于柔璃宫,无召不得出。”
宁初看着面前茶盏杯盖片刻,忽而抬手将其一扫而尽,细细碎碎地炸裂声叮叮当当地响着。
时雨快步走了进来,看着狼藉一片的地面,面露忧色,“娘娘。”
“出去。”宁初面无表情。
时雨看着面露寒霜的宁初,愣了一下,随后快速地退了出去。
宁初拳头紧握,深深地吸了口气,良久才平复下心情。
出了宁心殿,李承徽朝着一侧的周立德吩咐道,“严密把控着宁心殿,任何人不得进出。”
“是陛下。”
庆乾殿外,宁景安看着神色寡淡的皇帝,定住了轮椅没动,待不见人影了,方才和熟悉的小太监说话,“陛下脸色不郁,这是何人触怒了圣上?”
“小的也不知,只知道陛下是从宁心殿李出来后,便是如此了。”
“宁心殿?”宁景安心头有些异样,“听闻那位娘娘至今未出过宁心殿,倒不知何方圣上,竟叫陛下如此如珠如宝。”
小太监摇头,“小的也不知,每次陛下去宁心殿都是周公公跟着的,就连柔璃宫那位贸然去了,也被陛下下旨禁足了。”
“竟有这样的事情。”宁景安更是奇怪了。
“小路子,在这里杵着作甚,还不去做事。”周立德出来,见到人便呵斥了。
“是公公。”小路子低着头连忙走开了。
周立德面不改色地朝着宁景安笑道,“伯爷您来了。”
“景安有事面圣,烦请公公通报一声。”
“伯爷请稍等,咱家这就去通报一声。”
不一会儿宣召声传出来,宁景安在飞柏的推动下进了殿内。
“微臣叩见陛下。”
“不必多礼,景安这个时辰进攻可是有什么事情?”李承徽面色如常地问着,语气平静,但宁景安感受到皇上周身的气压比之以往低了几分。
那位宁心殿的娘娘究竟何许人也,竟能调动陛下的情绪。宁景安压下心底的疑惑,汇报着这一年多下放的新科学子们的政绩以及突出的措施。
“其中永林县、怀恩县、广宁郡等地方的成绩最为出色,永林县县成发现了两季可种的水稻,直接让当地的百姓粮食收入多了一倍,怀恩县县令改进了农耕工具,减省了农耕的人力物力,广宁郡守更是在治下推广了农作物,名为番薯,此物来自域外,生产量可达苗产千斤,若能推广,可解西北饥荒。
其余人等皆有所作为,随成效不如其余三县、郡,但皆有所为。”
“因材施教,因人而用,因地制宜。可见科举之长不仅在于文学,更在实践之外。”李承徽面露欣慰。
宁景安低头道,“陛下圣明,用人不拘一格,方有他们今日的作为。”
“短短一年半的时效,便有如此功绩,足以令朝中异声禁声了。”李承徽道,“科举杂科推广势在必行,景安,这一点你可得把好关。”
“是陛下。”
李承徽突兀地发问,“文渊最近如何了?”
宁景安道“还是老样子。”
“朕记得那孩子也一岁多了吧,他还放不下吗?”
宁景安叹息道,“为了孩子,总会过去的。”
李承徽道,“每年秋冬,北蛮和夷寇都蠢蠢欲动,扰得边境百姓苦不堪言。”
宁景安迟疑道,“陛下的意思是?”
“为了边境百姓,更为了大燕长治久安,明年朕欲北征。”
宁景安隐隐有所猜测,但还是问出了口,“百姓刚安定些许,陛下欲北征,朝中大臣怕是不会松开。”
“外患不除,恐生内忧,此事朕有定夺。”李承徽语气坚定。
“那陛下北征人选可定?”宁景安道。
李承徽笑意不明地朝着宁景安看了一眼,“雍国公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正好让文渊为副将,也好让他静静心。大好年华,男子汉大丈夫合该建功立业,为国效力。”
宁景安垂眸不言。
李承徽继续道,“待得明年收成上来了,国库充裕,那时候朕要用兵便无人有话可言。”
宁景安恭顺道,“是陛下。”
“景安可有意户部?”
宁景安转念一想便明白皇上的安排,他这是为明年的北征做准备,明白这一点,宁景安不再迟疑,拱手道,“臣听从陛下的安排。”
李承徽满意地点着头,“退下吧。”
“微臣告退。”
宁景安退下后,周立德进来伺候,李承徽淡淡道,“荣安伯何时来的?”
“回陛下,申时三刻。”
李承徽看过去,周立德立刻低头,不敢多言。
李承徽道,“处理干净了。”
周立德心一颤,连忙应下,“是陛下。”
宁府
戌时末,飞柏神色匆匆进了景院。
宁景安问道,“见到人了吗?”
飞柏摇头,“回公子,我们的暗线没见到顾妃,柔璃宫的戒备严密了许多,那宁心殿更是守得密不透风,传回的消息说,宁心殿的戒备手法类似陛下的影卫。”
“影卫?”宁景安面露意外。
飞柏点头,“传回来的消息是这么说的。”
宁景安沉吟道,“把宁心殿的人撤出来,陛下不让知道的事情,莫要触及逆鳞。”
“是公子。”飞柏应下后,人没走,反而迟疑地站在原地。
宁景安看了他一眼,随口道,“还有什么事?”
飞柏道,“还有一事,属下觉得有些奇怪。”
“说。”
飞柏将消息道出,“戌时宫中与公子交谈过的小太子,被陛下身边的周公公秘密处死了,似是他说了不该说的事情。”
“说了不该说的事情?”宁景安反复斟酌着这一句话。
宁景安低喃着,“宁心殿里究竟藏了什么秘密?”为何陛下如此忌讳。
飞柏将事情说了出来,到时轻松了许多,朝着宁景安拱手,“公子若是没别的吩咐,属下先下去了。”
飞柏转身退下,人已经走到门口了,宁景安的声音突然响起,“宁心殿的人不用撤了。”
飞柏脚步一顿,诧异地看向宁景安,“公子的意思是?”
“继续盯着,隐秘些,尽可能地查探清楚那殿里是何方人物?”
“是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