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知必然知道她姐姐的下落,且亲自见过唐明用钥匙打开关她阿姐的大门。
而且关人的地方大概率不是普通住所,比如庭院一类的地方。
南湘子看向唐知,察觉她眼中疑虑,解释道:“我为先前无故拉扯小娘子的事道歉,实在是想帮着小娘子的缘故。”
“凡事都是只可再一再二,不可再三再四。倘若小娘子横冲直撞着便去试图拿那钥匙,恐怕只能引起你叔父的防备,别说钥匙,恐怕在尘埃落定前,是否会被禁足也未可知。”
眼见唐知态度有所松动,南湘子趁机走上去笑道:“倘若小娘子肯信我,不如这样——”
两人密谋片刻,各自回自个房间睡去了。
然而南湘子确实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四月请神,这附近定然有灾疫出现。
但她全然不晓得究竟何处有疫病,这些人又将这些有疫病的人统统送到何处,什么人手上。
钥匙、难以轻易进去的关押处、以及看似郑重,实则连人都未需要找人临时充数的傩戏。
这事远远要比表面上小姑娘失去姐姐这个问题严重的多,但是她想不明白。
这中间少了关键的一环——动机。
不管是什么人,也不论究竟将人关在何处,这些人的目的——
至少从戏班子这件事来看,有方才唐知解惑,她才知道原来戏班子的班主并不是唐明,而是唐明的长兄唐顺,也就是唐知的父亲。
而且据唐知所言,她是在一整日未见到唐顺以后,以为父亲去小院看望姐姐便去寻他。,这才发现阿姐已经不在小院里了。
而且戏班子其实一整年下来挣的钱两应该不算多,那也就是说排除了唐明通过陷害唐顺抢占戏班子的因素。
但从唐知阿姐失踪一事而论,他们的目的应该是未着家中患病者能早日痊愈着想。毕竟唐明还曾被唐知见到忧心仲仲地前去探望。
但是探望的地方是一间——从外面看上去仅能放下一张床榻的屋子,唐知曾经趁唐明进去后凑上去想要一探究竟,却发现里面压根就没有人。
南湘子在床上打了个滚,一个小间怎么能人进去了却见不着?
必有暗门,这答案呼之欲出,但是她却没法理解。
是通向哪里?抑或是——直接在地底下另有住所。
她的几乎是下意识地希望不是第二种可能,本就病着的人倘如被关在地下不见天日,究竟能撑几日?倘如真把人关在了地下,他们的目的还算是为了病者好么?
想不清楚,家中若有人病了,即便是求医不得,也应当好生照顾着。
她想的头痛,但到底还是昏昏沉沉睡去。
再醒来便是从噩梦中惊醒——没有脸皮的偶人扑到她面前,偏偏又看得见它嘴角上扬,咿咿呀呀好似唱戏腔调笑道:“破灾除疫。”
冷月还在窗角,南湘子难以自抑道:“难道真是如此?”
“偶人、病人、死人。”
南湘子有些不可思议的直接下床,她翻翻找找,抽出纸笔来,没想到这房间里真的有。
擦着灯芯,南湘子在纸上写下这六个字,对着灯看了半晌。
难道真是这样?
她不敢确定这个猜测,这太荒谬,如果说唐知阿姐的失踪真是有人刻意引导之下的冰山一角,那对方的目的就很值得推敲。
说不定,这场悄无声息蔓延开来的疫病,也跟这件事的幕后黑手脱不了干系。
心里默默将此事向李卿培先赔了不是,计算着下回见面送他个什么礼物好。
既然这场戏也会多少跟这些病人有干系,南湘子将桌上的纸张对折,最终还是将它烧做灰烬。
没必要告诉唐知了,如果她的猜测是对的,那她只需等唐的消息便是。
毕竟她晚上安排给唐知的任务并不困难,不会出什么大差错,这么想着她略有些心虚。
毕竟还是有猜错的可能性,她将李卿培给的信物托给唐知,又捎了句不道德的话——
有此物在,便是上边的人一力担保,若成此时,必有后福。
传话的人未必明白其中缘由,但李卿培的物件,给捎话的人定然认得。
她是拿李卿培的身份强行逼着对方出手相助,跟着一并许了好处。且一旦出什么岔子,脏水尽数算在李卿培头上。
戏台子已搭好,底下尽是等着的人,人群之间来往串着叫卖的摊贩,豆汁五文一碗,八文钱两碗;豆饼、圆子、糖葫芦各类的小食一齐出现在戏台子下边儿了。
台上的戏还没开演,下边的人已经按耐不住了。
喧哗声大的人在台子后边都能听得见,南湘子搁下刚分给她的面具,从后边探头出去看——
人群从台前一直排了半里远,估计是附近的人来了个大半。
看年龄身份,男女老少、商人农户多些,至少从衣着打扮上来看。
“阿娘你看!台子后边儿有个穿戏服的仙女!”
一个小姑娘正探头眼巴巴地去看戏台子下边的糖葫芦小摊儿,一转头便瞧见台子后边有个人探出头来悄悄观察她们,她连忙拽着自己娘亲的衣裳叫道:“真的有神仙!”
忧心仲仲的妇人点点头,叹了一口气,也不知道自家儿子能不能好。
小姑娘见她不应,手指指着方才看见南湘子的地方,妇人只看了一眼,对她解释道:“小夏,只有男人才能穿戏服,上台子唱戏。”说着伸手抱住自家孩子,免得她连跑。
小姑娘坐进娘亲怀里,小声嘀咕道:“不是说今天请的神仙有西王母娘娘吗?”
妇人笑道:“是,乖乖在娘怀里,马上就开始了,可不能乱跑。”
小姑娘眨眨眼睛应了一声,却没有看向台子。
——东边的那个庙……,是西王母娘娘的吗?
她没问娘亲,那个庙大人不让去的,里面不吉利。
“阿娘你看!开始了!”
果然戏台上出现两个人,合力搬上来一面面上绘有金红纹路的大鼓。
两人面上皆绘制或白或红的花纹,其中一个接下两只鼓锤,原地站定。
底下原本的吵闹声、叫卖声、甚至是孩子们的哭闹也不知道没被家中大人用什么法子给制止住了。
周围一下子便安静下来了。众人具将目光投向台上那面鼓。
除了一面鼓、一个人,以及之前抬上来的祭桌,再没有别的了,但即便是再不明事理的人,现下也大气不敢出。
请神来,谁人敢打搅,万万不能冲撞了神仙,是要走霉运的!
“咚——咚——咚——咚——”
鼓前的人扬手,重重敲下四下,后面紧跟着铙钹的撞击声与大小罄的轻敲脆响。余音尚且在耳畔,两两连响的锣声又出,八响又八响。
此后跟着又是铙钹与罄,再是鼓响。
由此反复,渐有人声起,唱的是《诗》中周南《大风歌》,此所谓——
周南有嘉,雀之鸣矣。
台下有小儿觉新奇,跟随哼唱,似嘉音和鸣。
南湘子坐在台后静听,傩戏请神会,她也只在李卿培匣中书卷有所闻,在此之前,她从真正接触此间鬼神异事。
“小郎君,你可是心中不满?”
一道熟悉的声音在前面响起,她缓缓睁眼睛,随后起身迎道:“刘子哥。”
对方似乎对昨天的事情还有些尴尬,这会而过来,他眼睛上下打量一番南湘子的装束,才感叹道:“郑小郎君实在是好模样,幸而待会儿打戏各自要带上面具——”他挪开视线叹了一口气,“否则台子底下的姑娘们指不定只盯着小郎君的面孔了。”
随后他话头一转,又颇为惋惜道:“可惜第一场戏,便让你扮作女子。不过,这也是常有的事儿,小郎君不必介怀,往后有的是机会再演别的。”
南湘子低头打量这身衣裳,不免吃惊道:“原先并没有告知我演的是什么,只叫我上去打的好看便是。”
刘子道:“这倒也是,女神仙,打得花哨些更好。”
南湘子问道:“这是哪路的神仙?为何不按照常理请关公一类的?”
刘子“嘶”了一声,面露难色,但还是道:“你扮的乃是怀彩奄什么……”
南湘子试探着问道:“怀彩奄良君,西华娘娘?”
刘子闻言一拍身后门板,险些将它拍倒了去,连忙又伸手去接,背对着南湘子连声肯定道:“对对,就是这个,一般咱们叫做西王母的。这名字实在是难念,等会上台子,我可不能给喊错了。”
西王母娘娘的的确确是备受尊敬的神仙娘娘,只不过,书卷上倒是少有记载有关请神会上专请西王母的,南湘子不由得问道:“小弟先前没有机会见识请神,不想第一回就要上去演,这还会还在觉得紧张。”
刘子颇有些惊讶地看向她,随后哈哈大笑道:“没想着你还挺重视这傩戏的?别紧张,到时候之只管应付咱们的招式便是,打上八八六十四招,中间我们哥几个会依次倒下,等全部被你‘撂倒’,你只管退场便是。”
“这边的人也并不是真晓得规矩的,只管打就是,打得精彩、打得好看,便成了。”
他兴高采烈说了一大通,转头便见这位名叫“郑无”的小郎君仍旧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而且关人的地方大概率不是普通住所,比如庭院一类的地方。
南湘子看向唐知,察觉她眼中疑虑,解释道:“我为先前无故拉扯小娘子的事道歉,实在是想帮着小娘子的缘故。”
“凡事都是只可再一再二,不可再三再四。倘若小娘子横冲直撞着便去试图拿那钥匙,恐怕只能引起你叔父的防备,别说钥匙,恐怕在尘埃落定前,是否会被禁足也未可知。”
眼见唐知态度有所松动,南湘子趁机走上去笑道:“倘若小娘子肯信我,不如这样——”
两人密谋片刻,各自回自个房间睡去了。
然而南湘子确实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四月请神,这附近定然有灾疫出现。
但她全然不晓得究竟何处有疫病,这些人又将这些有疫病的人统统送到何处,什么人手上。
钥匙、难以轻易进去的关押处、以及看似郑重,实则连人都未需要找人临时充数的傩戏。
这事远远要比表面上小姑娘失去姐姐这个问题严重的多,但是她想不明白。
这中间少了关键的一环——动机。
不管是什么人,也不论究竟将人关在何处,这些人的目的——
至少从戏班子这件事来看,有方才唐知解惑,她才知道原来戏班子的班主并不是唐明,而是唐明的长兄唐顺,也就是唐知的父亲。
而且据唐知所言,她是在一整日未见到唐顺以后,以为父亲去小院看望姐姐便去寻他。,这才发现阿姐已经不在小院里了。
而且戏班子其实一整年下来挣的钱两应该不算多,那也就是说排除了唐明通过陷害唐顺抢占戏班子的因素。
但从唐知阿姐失踪一事而论,他们的目的应该是未着家中患病者能早日痊愈着想。毕竟唐明还曾被唐知见到忧心仲仲地前去探望。
但是探望的地方是一间——从外面看上去仅能放下一张床榻的屋子,唐知曾经趁唐明进去后凑上去想要一探究竟,却发现里面压根就没有人。
南湘子在床上打了个滚,一个小间怎么能人进去了却见不着?
必有暗门,这答案呼之欲出,但是她却没法理解。
是通向哪里?抑或是——直接在地底下另有住所。
她的几乎是下意识地希望不是第二种可能,本就病着的人倘如被关在地下不见天日,究竟能撑几日?倘如真把人关在了地下,他们的目的还算是为了病者好么?
想不清楚,家中若有人病了,即便是求医不得,也应当好生照顾着。
她想的头痛,但到底还是昏昏沉沉睡去。
再醒来便是从噩梦中惊醒——没有脸皮的偶人扑到她面前,偏偏又看得见它嘴角上扬,咿咿呀呀好似唱戏腔调笑道:“破灾除疫。”
冷月还在窗角,南湘子难以自抑道:“难道真是如此?”
“偶人、病人、死人。”
南湘子有些不可思议的直接下床,她翻翻找找,抽出纸笔来,没想到这房间里真的有。
擦着灯芯,南湘子在纸上写下这六个字,对着灯看了半晌。
难道真是这样?
她不敢确定这个猜测,这太荒谬,如果说唐知阿姐的失踪真是有人刻意引导之下的冰山一角,那对方的目的就很值得推敲。
说不定,这场悄无声息蔓延开来的疫病,也跟这件事的幕后黑手脱不了干系。
心里默默将此事向李卿培先赔了不是,计算着下回见面送他个什么礼物好。
既然这场戏也会多少跟这些病人有干系,南湘子将桌上的纸张对折,最终还是将它烧做灰烬。
没必要告诉唐知了,如果她的猜测是对的,那她只需等唐的消息便是。
毕竟她晚上安排给唐知的任务并不困难,不会出什么大差错,这么想着她略有些心虚。
毕竟还是有猜错的可能性,她将李卿培给的信物托给唐知,又捎了句不道德的话——
有此物在,便是上边的人一力担保,若成此时,必有后福。
传话的人未必明白其中缘由,但李卿培的物件,给捎话的人定然认得。
她是拿李卿培的身份强行逼着对方出手相助,跟着一并许了好处。且一旦出什么岔子,脏水尽数算在李卿培头上。
戏台子已搭好,底下尽是等着的人,人群之间来往串着叫卖的摊贩,豆汁五文一碗,八文钱两碗;豆饼、圆子、糖葫芦各类的小食一齐出现在戏台子下边儿了。
台上的戏还没开演,下边的人已经按耐不住了。
喧哗声大的人在台子后边都能听得见,南湘子搁下刚分给她的面具,从后边探头出去看——
人群从台前一直排了半里远,估计是附近的人来了个大半。
看年龄身份,男女老少、商人农户多些,至少从衣着打扮上来看。
“阿娘你看!台子后边儿有个穿戏服的仙女!”
一个小姑娘正探头眼巴巴地去看戏台子下边的糖葫芦小摊儿,一转头便瞧见台子后边有个人探出头来悄悄观察她们,她连忙拽着自己娘亲的衣裳叫道:“真的有神仙!”
忧心仲仲的妇人点点头,叹了一口气,也不知道自家儿子能不能好。
小姑娘见她不应,手指指着方才看见南湘子的地方,妇人只看了一眼,对她解释道:“小夏,只有男人才能穿戏服,上台子唱戏。”说着伸手抱住自家孩子,免得她连跑。
小姑娘坐进娘亲怀里,小声嘀咕道:“不是说今天请的神仙有西王母娘娘吗?”
妇人笑道:“是,乖乖在娘怀里,马上就开始了,可不能乱跑。”
小姑娘眨眨眼睛应了一声,却没有看向台子。
——东边的那个庙……,是西王母娘娘的吗?
她没问娘亲,那个庙大人不让去的,里面不吉利。
“阿娘你看!开始了!”
果然戏台上出现两个人,合力搬上来一面面上绘有金红纹路的大鼓。
两人面上皆绘制或白或红的花纹,其中一个接下两只鼓锤,原地站定。
底下原本的吵闹声、叫卖声、甚至是孩子们的哭闹也不知道没被家中大人用什么法子给制止住了。
周围一下子便安静下来了。众人具将目光投向台上那面鼓。
除了一面鼓、一个人,以及之前抬上来的祭桌,再没有别的了,但即便是再不明事理的人,现下也大气不敢出。
请神来,谁人敢打搅,万万不能冲撞了神仙,是要走霉运的!
“咚——咚——咚——咚——”
鼓前的人扬手,重重敲下四下,后面紧跟着铙钹的撞击声与大小罄的轻敲脆响。余音尚且在耳畔,两两连响的锣声又出,八响又八响。
此后跟着又是铙钹与罄,再是鼓响。
由此反复,渐有人声起,唱的是《诗》中周南《大风歌》,此所谓——
周南有嘉,雀之鸣矣。
台下有小儿觉新奇,跟随哼唱,似嘉音和鸣。
南湘子坐在台后静听,傩戏请神会,她也只在李卿培匣中书卷有所闻,在此之前,她从真正接触此间鬼神异事。
“小郎君,你可是心中不满?”
一道熟悉的声音在前面响起,她缓缓睁眼睛,随后起身迎道:“刘子哥。”
对方似乎对昨天的事情还有些尴尬,这会而过来,他眼睛上下打量一番南湘子的装束,才感叹道:“郑小郎君实在是好模样,幸而待会儿打戏各自要带上面具——”他挪开视线叹了一口气,“否则台子底下的姑娘们指不定只盯着小郎君的面孔了。”
随后他话头一转,又颇为惋惜道:“可惜第一场戏,便让你扮作女子。不过,这也是常有的事儿,小郎君不必介怀,往后有的是机会再演别的。”
南湘子低头打量这身衣裳,不免吃惊道:“原先并没有告知我演的是什么,只叫我上去打的好看便是。”
刘子道:“这倒也是,女神仙,打得花哨些更好。”
南湘子问道:“这是哪路的神仙?为何不按照常理请关公一类的?”
刘子“嘶”了一声,面露难色,但还是道:“你扮的乃是怀彩奄什么……”
南湘子试探着问道:“怀彩奄良君,西华娘娘?”
刘子闻言一拍身后门板,险些将它拍倒了去,连忙又伸手去接,背对着南湘子连声肯定道:“对对,就是这个,一般咱们叫做西王母的。这名字实在是难念,等会上台子,我可不能给喊错了。”
西王母娘娘的的确确是备受尊敬的神仙娘娘,只不过,书卷上倒是少有记载有关请神会上专请西王母的,南湘子不由得问道:“小弟先前没有机会见识请神,不想第一回就要上去演,这还会还在觉得紧张。”
刘子颇有些惊讶地看向她,随后哈哈大笑道:“没想着你还挺重视这傩戏的?别紧张,到时候之只管应付咱们的招式便是,打上八八六十四招,中间我们哥几个会依次倒下,等全部被你‘撂倒’,你只管退场便是。”
“这边的人也并不是真晓得规矩的,只管打就是,打得精彩、打得好看,便成了。”
他兴高采烈说了一大通,转头便见这位名叫“郑无”的小郎君仍旧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