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三,煜都夜幕。
华灯初上,琉璃瓦下映照金碧辉煌的宫阙。陆帝身着金丝龙袍,高居雕花金椅之上,身侧是雍容华贵的王皇后。
此次盛宴,只邀请了几位朝中重臣,剩下的都是皇子公主、后宫妃嫔。众人有序入座。
玉盘里摆满山珍海味,琼浆玉露。丝竹入耳,宴席中央舞姬身披轻纱,头插雀翎,舞姿灵动轻盈,衣袂飘飘,恍若月上仙子。
陆棠枝的位子在下座不显眼的位置,她腼腆轻笑,已经很满意了。宁芷离在一旁服侍。
陆棠枝瞧她辛苦,小心翼翼拿起一块梅花酥,悄悄递给她,“阿离,尝尝这个,比悦怡宫里的饭菜好太多了。”
“谢公主。”
糕点入口即化,香甜软糯,泛着点点梅花的芳香。
月色溶溶,灯火璀璨。宁芷离扫视一众人等,有不少熟悉面孔。
自打她入宫,便时时刻刻端正言行举止,去探听了解上位者的长相与喜好,因此席上皇族重臣已经认得大半。
宁芷离从不甘愿成为一名小小的宫女,她必定会成为人中龙凤,登上累累高台。只要眼前有一段向上的藤蔓,哪怕上面长满利刺,她都会选择往上爬。
留在悦怡宫本是权宜之策,或许往后她会找个法子离开。但似乎命中有数,一道圣旨许九公主和亲。
如今陪柔宜公主远去西岚国,过往意图积累的人脉便派不上用场了。这几日她学习西岚国的礼数,了解李氏皇室,思量在波澜的宫闱出彩地活。
陆棠梨在高席上,她仆倒在王皇后怀中,一脸娇憨。皇后宠溺地抚摸她的黑发,春风满面,一旁的陆帝也笑呵呵的,无人指责六公主的失仪。
陆棠梨的目光不时扫过台下。她似乎很记仇,因为宁芷离的几句话怼了她,目光落在宁芷离身上,便不屑一顾,仿佛见了什么几世仇家。
宁芷离静立不语,只当没瞧见。
皓月当空,一曲终舞姬纷纷退下。几位皇子公主轮番献上寿礼。
陆棠枝脸色一白,垂下头颅,身子又不住轻轻颤抖。
宁芷离轻轻握住她冰凉的手,传递手掌间的温度,露出温和恬静的笑容。
陆棠梨赠送的玉雕约莫三尺高,雕刻作衔珠青龙状,晶莹剔透,色青如蓝靛,玉质细腻,光泽柔和。
陆帝哈哈一笑,道:“就属梨儿最得朕心。”
王皇后道:“梨儿一向最有孝心,为了陛下寿宴可是颇花了功夫!”
几位皇姐皇兄献上奇珍异宝,嘴巴抹了蜜似的,祝福的话一句句从口中蹦出来。他们的母妃坐在宴席中,笑盈盈地配合着说好话。
陆帝乐得大笑,脸上拧成一团的皱纹舒展开来。
月华如霜,席上欢声笑语,可都与二人无关。
陆棠枝的《九龙图》与奇珍比起来,实在逊色了些。
陆棠枝低声道:“要不等下次吧,我的礼品拿不上台面,父皇他不会喜欢的,而且……而且我没有母妃……”
她的音调越来越低,到最后已经听不清了。
宁芷离劝道:“殿下,你悉心准备多日,不就是为了今日献上《九龙图》吗?心意胜过一切,我们不必在意他人。”
最重要的是,和亲近在眼前,她们即将远去敌国,东煜国的明争暗斗,不必过度放在心上。
宁芷离心中如此想,念及陆棠枝心性单纯,没把话说出口。
眼瞧众人一一献上大礼,崔公公道:“可还有礼要赠?倘若没有,诸位便散了罢。”
台下一片寂静。忽听宁芷离高声道:“九公主有礼要献给陛下。”
一时间,席上目光飞射在两人身上。陆棠梨两手抱胸,别过脸去,嘴里哼了两声。
夜色如水皎洁,清风拂过两侧林木,发出阵阵沙沙声。陆棠枝颤巍巍地来到台前,身旁随行的侍从摊开刺绣。
陆帝双眸一眯,道:“此乃何物?”
男人心情愉悦,喝了不少烈酒,如今脑子晕乎乎的。
“……是、是臣女……”
陆棠枝声音发颤,桃色迅速爬上脸颊,半天没挤出来一句完整的话。
宁芷离见状立刻替她答话,高声道:“回陛下,陛下圣辰普天同庆,九公主特地献上一份《九龙图》。九龙翱翔于天,神采飞扬,一如陛下真龙天子万寿无疆。
“此乃公主殿下亲手缝制,夜以继日,不曾有半分怠慢。如今趁华宴献上,愿陛下龙体康健,事事遂意。愿我东煜百姓安乐,国富民强!”
宁芷离声调很高,抑扬顿挫,慷慨激昂,一副诚心实意的模样,话也挑不出毛病来。
“……油嘴滑舌……”
一道极轻的低语钻入耳中。
宁芷离抬眼,瞧见人群里的陆棠梨朝她翻白眼,鼓着嘴巴满脸蔑视。
陆帝没有听见,宁芷离的话他很受用,满脸笑容。他抬抬手,道:“呈上来,我瞧瞧。”
一双苍老的手细细抚过细密针线。
“啊,不错不错,”陆帝回忆女儿的名字,嘴巴哆嗦半天却讲不出来,“咳咳……嗯,九儿,九儿孝心可嘉,不错不错……”
夜风拂过,陆棠枝深色华服颤动不止。一句最简单不过的夸奖,已经要让她泛红的眼眶落下泪来。
*
寿宴过去,陆棠枝对她更加信赖。
“阿离,”陆棠枝软声道,“要是没有你,我实在不知道如何是好,你总是那么有法子……”
宁芷离道:“殿下,这是我该做的。到了西岚国,我们便需加倍小心谨慎。”
二月初五,春和景明,树木青翠葳蕤,枝叶间鸟鸣清幽。
陆棠枝清晨沐浴,穿上西岚国主命人送来的丹色彩衣,浓妆艳抹,掩上红纱盖头,安稳坐在花轿中。
陆帝王皇后为其送行。到底父女生分,帝后说了几句客套话儿,便眼瞧着他们离开。
陆棠枝眼底有泪,强忍着没掉下来。宁芷离侍奉左右,连连宽慰。
春风悠悠,旌旗飘扬。随行的百来人,太医、工匠、琴师各色人等都在队伍之中。侍从竖起红色彩旗,壮汉抬起精致华美的檀木花轿,摇摇摆摆行走在宽敞的大路上。
宁芷离远远望向城阙,那里高高竖起一面黑布金边的旗帜。
过往在东煜国的一切便不复存在了。不管是小海、陆棠梨,还是过去欺她辱她的权贵恶人,估计都不会再见面。
新的路途在脚下。
到达西岚国,需要花上半月行程。
宁芷离道:“殿下,你的胆子要大些,该说的话还是要说。”
“阿离,我会的,我也不想事事麻烦你。”陆棠枝深吸一口气,颔首道。
路途遥远颠簸,半路上九公主咳嗽,身子有些水土不服。太医立马开了方子及时调理,临近西岚边境时,身子已经大好了。
随行人中,有一位王嬷嬷,是西岚国送来的人。着一件深灰长袍,两鬓斑白,人善话密,时常与二人谈及皇族之事。
不比陆帝子嗣众多,西岚国李帝只有三子二女。太子李浔川,瑄王李浔泽,璟王李浔河。长公主李浔漓,小公主李浔汐。
最小的儿子已经七岁。若要陆棠枝为其孕育子嗣,几乎不可能了。
李帝后位空悬,后宫之事由瑄王生母惠贵妃处理。她为人多思善妒,在外名声算不得好,倒也算不上罪大恶极。
按照礼节,大礼在轿辇到达国都岚城第二日举行。
宁芷离问道:“届时众人都在?”
她有鹰一般的眼睛,到时候把在场权贵一一记下,以备日后不时之需。
嬷嬷答道:“南边战事,太子殿下和大将军不在。”
太子与长公主同为先皇后沈氏所出。护国大将军沈成洋,是先皇后胞弟,即是太子李浔川的舅舅。
大将军常年征战在外,李帝为了培养嫡长子,时常会让李浔川随军同行。在军营中沈将军一视同仁,他吃了不少苦头,也练就一身体魄与本领。
据说太子殿下身高八尺有余,为人谦逊,待人体己和善,学问、打仗样样精通。面容虽然经受风吹日晒,却十分俊郎英气,是许多岚城富贵小姐的梦中情人。
不过,太子殿下一向不近女色,李帝暂时也没有册立太子妃的打算。
此次,西岚国与南钧国边境战事不断。沈将军携太子在外,无缘陆棠枝封妃盛会。
“说起来……”王嬷嬷眉头一拧,而后噤了声。
宁芷离会意,立即道:“嬷嬷请讲,奴婢不是多嘴多舌之人。”
王嬷嬷左顾右盼,瞧着身旁再无他人,压低嗓音,“……说起来,陛下并不喜欢太子。瑄王璟王一个个养尊处优,陛下哪里舍得让他们从军远行,偏偏只许了太子一人。
“往日里,太子殿下若有半点不是,陛下便是呵斥惩罚。老身在岚城当差十余年,从没听说过陛下夸赞太子。”
宁芷离思忖道:“或许爱之深,责之切呢。”
“谁知道呢。但不管怎么样,他的太子之位无人可以动摇。”
有沈氏与朝中重臣支持,李浔川一出生便被册立为太子,他的位置自然无人替代。
华灯初上,琉璃瓦下映照金碧辉煌的宫阙。陆帝身着金丝龙袍,高居雕花金椅之上,身侧是雍容华贵的王皇后。
此次盛宴,只邀请了几位朝中重臣,剩下的都是皇子公主、后宫妃嫔。众人有序入座。
玉盘里摆满山珍海味,琼浆玉露。丝竹入耳,宴席中央舞姬身披轻纱,头插雀翎,舞姿灵动轻盈,衣袂飘飘,恍若月上仙子。
陆棠枝的位子在下座不显眼的位置,她腼腆轻笑,已经很满意了。宁芷离在一旁服侍。
陆棠枝瞧她辛苦,小心翼翼拿起一块梅花酥,悄悄递给她,“阿离,尝尝这个,比悦怡宫里的饭菜好太多了。”
“谢公主。”
糕点入口即化,香甜软糯,泛着点点梅花的芳香。
月色溶溶,灯火璀璨。宁芷离扫视一众人等,有不少熟悉面孔。
自打她入宫,便时时刻刻端正言行举止,去探听了解上位者的长相与喜好,因此席上皇族重臣已经认得大半。
宁芷离从不甘愿成为一名小小的宫女,她必定会成为人中龙凤,登上累累高台。只要眼前有一段向上的藤蔓,哪怕上面长满利刺,她都会选择往上爬。
留在悦怡宫本是权宜之策,或许往后她会找个法子离开。但似乎命中有数,一道圣旨许九公主和亲。
如今陪柔宜公主远去西岚国,过往意图积累的人脉便派不上用场了。这几日她学习西岚国的礼数,了解李氏皇室,思量在波澜的宫闱出彩地活。
陆棠梨在高席上,她仆倒在王皇后怀中,一脸娇憨。皇后宠溺地抚摸她的黑发,春风满面,一旁的陆帝也笑呵呵的,无人指责六公主的失仪。
陆棠梨的目光不时扫过台下。她似乎很记仇,因为宁芷离的几句话怼了她,目光落在宁芷离身上,便不屑一顾,仿佛见了什么几世仇家。
宁芷离静立不语,只当没瞧见。
皓月当空,一曲终舞姬纷纷退下。几位皇子公主轮番献上寿礼。
陆棠枝脸色一白,垂下头颅,身子又不住轻轻颤抖。
宁芷离轻轻握住她冰凉的手,传递手掌间的温度,露出温和恬静的笑容。
陆棠梨赠送的玉雕约莫三尺高,雕刻作衔珠青龙状,晶莹剔透,色青如蓝靛,玉质细腻,光泽柔和。
陆帝哈哈一笑,道:“就属梨儿最得朕心。”
王皇后道:“梨儿一向最有孝心,为了陛下寿宴可是颇花了功夫!”
几位皇姐皇兄献上奇珍异宝,嘴巴抹了蜜似的,祝福的话一句句从口中蹦出来。他们的母妃坐在宴席中,笑盈盈地配合着说好话。
陆帝乐得大笑,脸上拧成一团的皱纹舒展开来。
月华如霜,席上欢声笑语,可都与二人无关。
陆棠枝的《九龙图》与奇珍比起来,实在逊色了些。
陆棠枝低声道:“要不等下次吧,我的礼品拿不上台面,父皇他不会喜欢的,而且……而且我没有母妃……”
她的音调越来越低,到最后已经听不清了。
宁芷离劝道:“殿下,你悉心准备多日,不就是为了今日献上《九龙图》吗?心意胜过一切,我们不必在意他人。”
最重要的是,和亲近在眼前,她们即将远去敌国,东煜国的明争暗斗,不必过度放在心上。
宁芷离心中如此想,念及陆棠枝心性单纯,没把话说出口。
眼瞧众人一一献上大礼,崔公公道:“可还有礼要赠?倘若没有,诸位便散了罢。”
台下一片寂静。忽听宁芷离高声道:“九公主有礼要献给陛下。”
一时间,席上目光飞射在两人身上。陆棠梨两手抱胸,别过脸去,嘴里哼了两声。
夜色如水皎洁,清风拂过两侧林木,发出阵阵沙沙声。陆棠枝颤巍巍地来到台前,身旁随行的侍从摊开刺绣。
陆帝双眸一眯,道:“此乃何物?”
男人心情愉悦,喝了不少烈酒,如今脑子晕乎乎的。
“……是、是臣女……”
陆棠枝声音发颤,桃色迅速爬上脸颊,半天没挤出来一句完整的话。
宁芷离见状立刻替她答话,高声道:“回陛下,陛下圣辰普天同庆,九公主特地献上一份《九龙图》。九龙翱翔于天,神采飞扬,一如陛下真龙天子万寿无疆。
“此乃公主殿下亲手缝制,夜以继日,不曾有半分怠慢。如今趁华宴献上,愿陛下龙体康健,事事遂意。愿我东煜百姓安乐,国富民强!”
宁芷离声调很高,抑扬顿挫,慷慨激昂,一副诚心实意的模样,话也挑不出毛病来。
“……油嘴滑舌……”
一道极轻的低语钻入耳中。
宁芷离抬眼,瞧见人群里的陆棠梨朝她翻白眼,鼓着嘴巴满脸蔑视。
陆帝没有听见,宁芷离的话他很受用,满脸笑容。他抬抬手,道:“呈上来,我瞧瞧。”
一双苍老的手细细抚过细密针线。
“啊,不错不错,”陆帝回忆女儿的名字,嘴巴哆嗦半天却讲不出来,“咳咳……嗯,九儿,九儿孝心可嘉,不错不错……”
夜风拂过,陆棠枝深色华服颤动不止。一句最简单不过的夸奖,已经要让她泛红的眼眶落下泪来。
*
寿宴过去,陆棠枝对她更加信赖。
“阿离,”陆棠枝软声道,“要是没有你,我实在不知道如何是好,你总是那么有法子……”
宁芷离道:“殿下,这是我该做的。到了西岚国,我们便需加倍小心谨慎。”
二月初五,春和景明,树木青翠葳蕤,枝叶间鸟鸣清幽。
陆棠枝清晨沐浴,穿上西岚国主命人送来的丹色彩衣,浓妆艳抹,掩上红纱盖头,安稳坐在花轿中。
陆帝王皇后为其送行。到底父女生分,帝后说了几句客套话儿,便眼瞧着他们离开。
陆棠枝眼底有泪,强忍着没掉下来。宁芷离侍奉左右,连连宽慰。
春风悠悠,旌旗飘扬。随行的百来人,太医、工匠、琴师各色人等都在队伍之中。侍从竖起红色彩旗,壮汉抬起精致华美的檀木花轿,摇摇摆摆行走在宽敞的大路上。
宁芷离远远望向城阙,那里高高竖起一面黑布金边的旗帜。
过往在东煜国的一切便不复存在了。不管是小海、陆棠梨,还是过去欺她辱她的权贵恶人,估计都不会再见面。
新的路途在脚下。
到达西岚国,需要花上半月行程。
宁芷离道:“殿下,你的胆子要大些,该说的话还是要说。”
“阿离,我会的,我也不想事事麻烦你。”陆棠枝深吸一口气,颔首道。
路途遥远颠簸,半路上九公主咳嗽,身子有些水土不服。太医立马开了方子及时调理,临近西岚边境时,身子已经大好了。
随行人中,有一位王嬷嬷,是西岚国送来的人。着一件深灰长袍,两鬓斑白,人善话密,时常与二人谈及皇族之事。
不比陆帝子嗣众多,西岚国李帝只有三子二女。太子李浔川,瑄王李浔泽,璟王李浔河。长公主李浔漓,小公主李浔汐。
最小的儿子已经七岁。若要陆棠枝为其孕育子嗣,几乎不可能了。
李帝后位空悬,后宫之事由瑄王生母惠贵妃处理。她为人多思善妒,在外名声算不得好,倒也算不上罪大恶极。
按照礼节,大礼在轿辇到达国都岚城第二日举行。
宁芷离问道:“届时众人都在?”
她有鹰一般的眼睛,到时候把在场权贵一一记下,以备日后不时之需。
嬷嬷答道:“南边战事,太子殿下和大将军不在。”
太子与长公主同为先皇后沈氏所出。护国大将军沈成洋,是先皇后胞弟,即是太子李浔川的舅舅。
大将军常年征战在外,李帝为了培养嫡长子,时常会让李浔川随军同行。在军营中沈将军一视同仁,他吃了不少苦头,也练就一身体魄与本领。
据说太子殿下身高八尺有余,为人谦逊,待人体己和善,学问、打仗样样精通。面容虽然经受风吹日晒,却十分俊郎英气,是许多岚城富贵小姐的梦中情人。
不过,太子殿下一向不近女色,李帝暂时也没有册立太子妃的打算。
此次,西岚国与南钧国边境战事不断。沈将军携太子在外,无缘陆棠枝封妃盛会。
“说起来……”王嬷嬷眉头一拧,而后噤了声。
宁芷离会意,立即道:“嬷嬷请讲,奴婢不是多嘴多舌之人。”
王嬷嬷左顾右盼,瞧着身旁再无他人,压低嗓音,“……说起来,陛下并不喜欢太子。瑄王璟王一个个养尊处优,陛下哪里舍得让他们从军远行,偏偏只许了太子一人。
“往日里,太子殿下若有半点不是,陛下便是呵斥惩罚。老身在岚城当差十余年,从没听说过陛下夸赞太子。”
宁芷离思忖道:“或许爱之深,责之切呢。”
“谁知道呢。但不管怎么样,他的太子之位无人可以动摇。”
有沈氏与朝中重臣支持,李浔川一出生便被册立为太子,他的位置自然无人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