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渊华氏啊……他们待我不好。”
女孩缈缈问江既白为什么要与家族断绝关系时,他只笑着说了这么一句。
可他是一个心太软的人,似乎普天万物,他都觉得好。
女孩天真地追问他,是北渊华氏不好,还是他不好。
“是我不好。”江既白给她梳着头发,闻言愣了一下,流露出伤心的神色。
他的动作依旧轻柔。
她那时还是只带刺的小刺猬蜷在他柔软的腹部中,将人扎伤了也不知。
头发扎好了,女孩照着镜子,抬头对上镜子中江既白宠溺的笑容,她伸手指向镜中人:“我觉得他很好,我喜欢他。”
小刺猬的背上其实是有果子的。
*
究竟是待他有多不好,才让待人那样宽容的江既白觉得不好?
江既白不曾多说,元清徐也再没有追问过。
只是没有想到,百年后,留有江既白消息的,还是北渊华氏。
“家族会为每一名登上族谱的华氏子弟与寻求华氏庇佑的人燃一盏魂灯,人若活着,魂灯便是常亮,人若没了,魂灯也就熄了。咳咳。”现任的华氏家主似乎身子有恙,时不时咳嗽两下,但声音有如潺潺流水,听得人很舒服,“当年既白与家族决裂,家父盛怒,随即召集了族中长老,将既白的名字从族谱中删去,但到底骨肉情深,留下了既白的魂灯。”
藏有华氏子弟魂灯的密室在华氏祠堂下面,平日里只有一个落拓哑奴进出照料。
“哑奴,麻烦你取来密室的钥匙,取完钥匙便休息会儿吧,这些不用天天打扫。”一进祠堂,见那哑奴正拿了抹布擦拭地面,华氏的家主走上前,半跪着按住他擦拭地面的双手,称得上客气。
哑奴抬眼,见家主带了毫不相关的外人来了祠堂,似乎是愣了一下,很快反应过来朝家主磕了一个响头,退下了。
元清徐在祠堂门口等待。
数棵参天古树围绕着祠堂,不见天日。
祠堂里面阴森昏暗,华氏的家主与她一门之隔,站在里面。
他咳得有些厉害。
其实门是开着的。
不一会儿,哑奴取来了钥匙,还有一盏昏黄的灯。
那柄钥匙通体呈灰白色,形状特殊,像是一小截指骨。
元清徐踏入华氏的祠堂的瞬间似乎无数怨魂在她耳边嘶哑嚎叫,压抑而疯狂,叫她本能地排斥这个地方。
哑奴将钥匙插入,钥匙的尾端瞬间迸发耀眼的红光,照亮了整个祠堂,使得祠堂更为诡异了。
哑奴开了门,进去跪在阶梯上,替他们照明向下的路。
“元掌教,请。”华氏家主说完,又咳嗽了许久。
不知向下行了多久,才开始走平路。
哑奴走在最前,带他们走向更为阴冷的深处。
到了密室前,哑奴割伤了自己的手,按在门前的手印上,开了门。
一瞬间,陆离的光穿破门的禁制,要将身后的黑暗都驱走。
星星点点的魂灯被放置在层层的书架上,明明灭灭。
哑奴熄了手中的灯,跪坐在密室门口。
“元掌教,这边请。”
元清徐跟上华家主,路过一层层的书架,柔和的光打在她的脸上。
元清徐忽然停住了脚步——就在她擦身而过的瞬间,有一盏灭了。
华家主回身,走在了她的身边,将那盏熄灭的魂灯提在手中。他行在千盏光亮中,手中提着一盏无光的。
带着她,带着手中的灯,来到了整间密室最昏暗的地方。
这是第一排没有亮灯的书架。
后面还有许许多多排,看不见尽头。
华家主绕到了书架后面,用刚熄灭的那一盏换掉了唯一有光的时隐时现的那一盏。
“这是他的。”华家主将手中的灯递交给元清徐。
他的魂灯太重了,元清徐几乎要拿不住。
燃着的光却微弱,只在灯梢微微泛红,一不留神的功夫好像就会熄灭,再也无法燃起。
好在还是亮着的。
灯座上,刻着小小的三个字——“华十七”。
这是江既白在华氏的序齿,也是华氏给予他的称呼。
元清徐内心酸涩,眼眶湿润了。
“哎,”华氏家主叹息一声,“只可惜,魂灯只能看生死,也不知道既白现在究竟在哪,也不知他现在处境如何。”
元清徐提灯怆然而立,没有说话。
她知道他在哪,却只以为那是他的尸骨,又因为不想面对,一直也未曾看过他。
“并非华家有意隐瞒。既白的魂灯确实已经熄了百年,直到三年前才重新亮起。只怪华某当时正闭关,这哑奴也未曾上报。昨日华某出关,得了哑奴的消息,便立刻去信给您了。”说完,华氏的家主又撕心裂肺地咳起来。
“这是华家主的主意,还是北渊华氏的主意?”元清徐将魂灯收起,问道。
北渊华氏,包括这位贤名在外的家主,每走一步皆有自己的考量,从来都不会有无缘无故的善意。
“是华某自作主张。”他闭关破阶失败,修为大减,这对上位其实没那么名正言顺且身子本就坏了的他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记得了。”元清徐承了他这份人情。
*
回到云山书院后,元清徐先去面见了山长,随后与他一同去往了英烈陵,将江既白的魂灯放在了他的画像下面。
山长一路无话,直到出了挂满英烈画像的殿堂,来到鲜有人至的堂后禁地,远望是孤峰,殿堂与孤峰之间,缭绕的云雾好似天梯。
山长挥散了云雾。
露出一面孤悬天际、无源也无尾的湖。
此刻云收雾敛,湖面波平如镜,将青天与苍山,皆敛入其中。
元清徐来到湖边,她看着湖面的倒影,倒影也在看着她。
“小元,一定要去吗?”山长问道。
元清徐点点头。
湖中的倒影也点了点头。
湖下封印着魔尊的一半元神,还有她的一位师姐,两位师兄。
魔尊的另一半元神被封印在魔界,那里也有她的一位师姐,两位师兄。
“这里便劳烦山长了,我去魔界寻他们。”元清徐看了会儿倒影,站了起来。
“小元呐……”
“山长,是我当初偏执,一直以为他说的‘等我们’是在骗我。明明是诀别,凭什么叫我等?”
“现在才知道,兴许就是因为本会回来,所以才叫我等。”
“我等了百年,再也等不了了,想接一接他们。”
阴谋也好,陷阱也罢,她都无法放弃这背后无数个日日夜夜梦里都难寻的奢望。
百年不得的执念,犹如久旱逢甘霖的种子,疯狂地汲取水分,破土而出,长成高耸的大树。山长知道,她做好了决定,任何人都劝不了了。
枕舟和阮轻絮站在陵外等她。
北渊华氏的信,那一卷十分详细的书简,叫枕舟嗅出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这一环一环,枕舟却不知自己究竟是什么陷阱的饵。
师叔连夜独自去往北渊华氏,回来后又直接与山长来了英烈陵。
她一直忙碌,他却只能看着等着,被排除在外。
是因为不够强吗?是因为没有用吗?
少年站在风中,风吹乱了他的发丝,也吹乱了他的思绪。
山长远远便看见了等待着的阮轻絮和枕舟,叹道:“你瞧这俩孩子,多关心你,忍心一句话也没给两个弟子留?”
阮阮知道的少,好糊弄一些;枕舟不好糊弄,但是比起阮阮,他待她敬重多于亲近,可以拿威压吓一吓。
元清徐思忖好了对策。
“山长,出什么事了?老师您又要以身犯险?”
但是阮阮猜她的心思已经是炉火纯青。
另一个,不敢说但是敢做,不说话,只跟着她。
“小元,这是你师门的事,老头子就不掺和了,和气和气。”半路山长还跑了。
回了雪堂,两个孩子一左一右站在她面前,都不肯走。
元清徐坐在椅子上,沉着脸。
烦,一个都不想带。
她站起来,一个手刀先把女孩敲晕了,抱在怀里。
“师叔。”没有师姐顶在前面,男孩往后一退,终于开了口,“师叔要去魔界,我最熟悉。”
“嗯,然后呢?”元清徐将阮轻絮抱到自己的榻上,不甚在意地反问。
“请让我陪您一起去。”少年恳切道。
“不必。”元清徐安置好阮轻絮,朝他走过来。
“师叔,我不想当一个没用的人。”他抬头望着她,眸中含着隐隐的水光。
元清徐顿住。
这样的眼神,说出这样的话,简直是作弊。
她看清了他眼底的自卑,怕自己不被需要的自卑。
就像他与她见的第一面。
*
母亲走后,江既白总是浑浑噩噩。
他常常一个人坐在悬崖边,静静看着孤云落日,有时随师兄师姐下山除魔,也是不要命的打法。
自卑自厌的少年,像是一只风筝,母亲曾是拴住他留在尘世的一根线,如今人去线断,他便也只是虚虚浮浮飘在空中,不知哪天便会坠落泥土,碾作尘埃。
直到行云子牵来一个小姑娘,交由他照顾。
彼时他除魔刚回,形容略显狼狈,见师父带来这样一个玉雪可爱的小姑娘,很是错愕。
晚来天欲雪,雪团子一般的小女孩不怕生,攥住他的小指,黑葡萄一般的眼睛映照出少年错愕的脸:“哥哥,你也讨厌缈缈吗?”
江既白摇摇头,沉默着抱起这雪团子。
下雪了。
雪花簌簌落下,落在他的眉骨,落在他苍白的双颊上。轻飘飘的雪花,竟也起了妄念,要把沉没在悲伤中已久的少年压倒:“是我太没用了。”
与其说他是在对她说话,不去说他是在自言自语。
小姑娘趴在他的肩头,呼出的热气将要落在他后颈的雪消融:“哥哥,缈缈的。”
“哥哥有用。”
小姑娘很依赖他,喜欢缠着他。
他怕她跟着他出事,怕她见不到自己生气,渐渐不再去往悬崖,也知道了要保护好自己。
他在照顾她,她也再次给他这只漂浮无根的风筝系上了线。
那其实只是一种病态的占有欲。
但是风筝最终还是断了线,飞走了。
其实并不是师姐师兄对他不好,只是他陷在了对自己的极度自厌中,总觉得自己其实多余。
她的占有欲,却给了他被需要的感觉。
*
百余年的时光在一双相像的眼睛中重合了。
但他终究不是江既白,她也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小姑娘。
“此事不必再谈。”元清徐来到他的身边,同样是毫不留情的一手刀。
枕舟躲不开。
世界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
他在黑暗中沉沦。
又在灼痛中惊醒。
天仍亮的,想来时间并未过去多久,他躺在竹椅上,身上盖了层薄毯。
阮轻絮还未醒。
少年走出雪堂,黑眸之中波涛云雾翻滚。
魂伤带来的灼痛似乎也没那么厉害了。
去魔界的路遥,师叔应该还未走远吧?枕舟这样想着,换上自己的衣服,擅自从云山书院跑了出去。
女孩缈缈问江既白为什么要与家族断绝关系时,他只笑着说了这么一句。
可他是一个心太软的人,似乎普天万物,他都觉得好。
女孩天真地追问他,是北渊华氏不好,还是他不好。
“是我不好。”江既白给她梳着头发,闻言愣了一下,流露出伤心的神色。
他的动作依旧轻柔。
她那时还是只带刺的小刺猬蜷在他柔软的腹部中,将人扎伤了也不知。
头发扎好了,女孩照着镜子,抬头对上镜子中江既白宠溺的笑容,她伸手指向镜中人:“我觉得他很好,我喜欢他。”
小刺猬的背上其实是有果子的。
*
究竟是待他有多不好,才让待人那样宽容的江既白觉得不好?
江既白不曾多说,元清徐也再没有追问过。
只是没有想到,百年后,留有江既白消息的,还是北渊华氏。
“家族会为每一名登上族谱的华氏子弟与寻求华氏庇佑的人燃一盏魂灯,人若活着,魂灯便是常亮,人若没了,魂灯也就熄了。咳咳。”现任的华氏家主似乎身子有恙,时不时咳嗽两下,但声音有如潺潺流水,听得人很舒服,“当年既白与家族决裂,家父盛怒,随即召集了族中长老,将既白的名字从族谱中删去,但到底骨肉情深,留下了既白的魂灯。”
藏有华氏子弟魂灯的密室在华氏祠堂下面,平日里只有一个落拓哑奴进出照料。
“哑奴,麻烦你取来密室的钥匙,取完钥匙便休息会儿吧,这些不用天天打扫。”一进祠堂,见那哑奴正拿了抹布擦拭地面,华氏的家主走上前,半跪着按住他擦拭地面的双手,称得上客气。
哑奴抬眼,见家主带了毫不相关的外人来了祠堂,似乎是愣了一下,很快反应过来朝家主磕了一个响头,退下了。
元清徐在祠堂门口等待。
数棵参天古树围绕着祠堂,不见天日。
祠堂里面阴森昏暗,华氏的家主与她一门之隔,站在里面。
他咳得有些厉害。
其实门是开着的。
不一会儿,哑奴取来了钥匙,还有一盏昏黄的灯。
那柄钥匙通体呈灰白色,形状特殊,像是一小截指骨。
元清徐踏入华氏的祠堂的瞬间似乎无数怨魂在她耳边嘶哑嚎叫,压抑而疯狂,叫她本能地排斥这个地方。
哑奴将钥匙插入,钥匙的尾端瞬间迸发耀眼的红光,照亮了整个祠堂,使得祠堂更为诡异了。
哑奴开了门,进去跪在阶梯上,替他们照明向下的路。
“元掌教,请。”华氏家主说完,又咳嗽了许久。
不知向下行了多久,才开始走平路。
哑奴走在最前,带他们走向更为阴冷的深处。
到了密室前,哑奴割伤了自己的手,按在门前的手印上,开了门。
一瞬间,陆离的光穿破门的禁制,要将身后的黑暗都驱走。
星星点点的魂灯被放置在层层的书架上,明明灭灭。
哑奴熄了手中的灯,跪坐在密室门口。
“元掌教,这边请。”
元清徐跟上华家主,路过一层层的书架,柔和的光打在她的脸上。
元清徐忽然停住了脚步——就在她擦身而过的瞬间,有一盏灭了。
华家主回身,走在了她的身边,将那盏熄灭的魂灯提在手中。他行在千盏光亮中,手中提着一盏无光的。
带着她,带着手中的灯,来到了整间密室最昏暗的地方。
这是第一排没有亮灯的书架。
后面还有许许多多排,看不见尽头。
华家主绕到了书架后面,用刚熄灭的那一盏换掉了唯一有光的时隐时现的那一盏。
“这是他的。”华家主将手中的灯递交给元清徐。
他的魂灯太重了,元清徐几乎要拿不住。
燃着的光却微弱,只在灯梢微微泛红,一不留神的功夫好像就会熄灭,再也无法燃起。
好在还是亮着的。
灯座上,刻着小小的三个字——“华十七”。
这是江既白在华氏的序齿,也是华氏给予他的称呼。
元清徐内心酸涩,眼眶湿润了。
“哎,”华氏家主叹息一声,“只可惜,魂灯只能看生死,也不知道既白现在究竟在哪,也不知他现在处境如何。”
元清徐提灯怆然而立,没有说话。
她知道他在哪,却只以为那是他的尸骨,又因为不想面对,一直也未曾看过他。
“并非华家有意隐瞒。既白的魂灯确实已经熄了百年,直到三年前才重新亮起。只怪华某当时正闭关,这哑奴也未曾上报。昨日华某出关,得了哑奴的消息,便立刻去信给您了。”说完,华氏的家主又撕心裂肺地咳起来。
“这是华家主的主意,还是北渊华氏的主意?”元清徐将魂灯收起,问道。
北渊华氏,包括这位贤名在外的家主,每走一步皆有自己的考量,从来都不会有无缘无故的善意。
“是华某自作主张。”他闭关破阶失败,修为大减,这对上位其实没那么名正言顺且身子本就坏了的他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记得了。”元清徐承了他这份人情。
*
回到云山书院后,元清徐先去面见了山长,随后与他一同去往了英烈陵,将江既白的魂灯放在了他的画像下面。
山长一路无话,直到出了挂满英烈画像的殿堂,来到鲜有人至的堂后禁地,远望是孤峰,殿堂与孤峰之间,缭绕的云雾好似天梯。
山长挥散了云雾。
露出一面孤悬天际、无源也无尾的湖。
此刻云收雾敛,湖面波平如镜,将青天与苍山,皆敛入其中。
元清徐来到湖边,她看着湖面的倒影,倒影也在看着她。
“小元,一定要去吗?”山长问道。
元清徐点点头。
湖中的倒影也点了点头。
湖下封印着魔尊的一半元神,还有她的一位师姐,两位师兄。
魔尊的另一半元神被封印在魔界,那里也有她的一位师姐,两位师兄。
“这里便劳烦山长了,我去魔界寻他们。”元清徐看了会儿倒影,站了起来。
“小元呐……”
“山长,是我当初偏执,一直以为他说的‘等我们’是在骗我。明明是诀别,凭什么叫我等?”
“现在才知道,兴许就是因为本会回来,所以才叫我等。”
“我等了百年,再也等不了了,想接一接他们。”
阴谋也好,陷阱也罢,她都无法放弃这背后无数个日日夜夜梦里都难寻的奢望。
百年不得的执念,犹如久旱逢甘霖的种子,疯狂地汲取水分,破土而出,长成高耸的大树。山长知道,她做好了决定,任何人都劝不了了。
枕舟和阮轻絮站在陵外等她。
北渊华氏的信,那一卷十分详细的书简,叫枕舟嗅出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这一环一环,枕舟却不知自己究竟是什么陷阱的饵。
师叔连夜独自去往北渊华氏,回来后又直接与山长来了英烈陵。
她一直忙碌,他却只能看着等着,被排除在外。
是因为不够强吗?是因为没有用吗?
少年站在风中,风吹乱了他的发丝,也吹乱了他的思绪。
山长远远便看见了等待着的阮轻絮和枕舟,叹道:“你瞧这俩孩子,多关心你,忍心一句话也没给两个弟子留?”
阮阮知道的少,好糊弄一些;枕舟不好糊弄,但是比起阮阮,他待她敬重多于亲近,可以拿威压吓一吓。
元清徐思忖好了对策。
“山长,出什么事了?老师您又要以身犯险?”
但是阮阮猜她的心思已经是炉火纯青。
另一个,不敢说但是敢做,不说话,只跟着她。
“小元,这是你师门的事,老头子就不掺和了,和气和气。”半路山长还跑了。
回了雪堂,两个孩子一左一右站在她面前,都不肯走。
元清徐坐在椅子上,沉着脸。
烦,一个都不想带。
她站起来,一个手刀先把女孩敲晕了,抱在怀里。
“师叔。”没有师姐顶在前面,男孩往后一退,终于开了口,“师叔要去魔界,我最熟悉。”
“嗯,然后呢?”元清徐将阮轻絮抱到自己的榻上,不甚在意地反问。
“请让我陪您一起去。”少年恳切道。
“不必。”元清徐安置好阮轻絮,朝他走过来。
“师叔,我不想当一个没用的人。”他抬头望着她,眸中含着隐隐的水光。
元清徐顿住。
这样的眼神,说出这样的话,简直是作弊。
她看清了他眼底的自卑,怕自己不被需要的自卑。
就像他与她见的第一面。
*
母亲走后,江既白总是浑浑噩噩。
他常常一个人坐在悬崖边,静静看着孤云落日,有时随师兄师姐下山除魔,也是不要命的打法。
自卑自厌的少年,像是一只风筝,母亲曾是拴住他留在尘世的一根线,如今人去线断,他便也只是虚虚浮浮飘在空中,不知哪天便会坠落泥土,碾作尘埃。
直到行云子牵来一个小姑娘,交由他照顾。
彼时他除魔刚回,形容略显狼狈,见师父带来这样一个玉雪可爱的小姑娘,很是错愕。
晚来天欲雪,雪团子一般的小女孩不怕生,攥住他的小指,黑葡萄一般的眼睛映照出少年错愕的脸:“哥哥,你也讨厌缈缈吗?”
江既白摇摇头,沉默着抱起这雪团子。
下雪了。
雪花簌簌落下,落在他的眉骨,落在他苍白的双颊上。轻飘飘的雪花,竟也起了妄念,要把沉没在悲伤中已久的少年压倒:“是我太没用了。”
与其说他是在对她说话,不去说他是在自言自语。
小姑娘趴在他的肩头,呼出的热气将要落在他后颈的雪消融:“哥哥,缈缈的。”
“哥哥有用。”
小姑娘很依赖他,喜欢缠着他。
他怕她跟着他出事,怕她见不到自己生气,渐渐不再去往悬崖,也知道了要保护好自己。
他在照顾她,她也再次给他这只漂浮无根的风筝系上了线。
那其实只是一种病态的占有欲。
但是风筝最终还是断了线,飞走了。
其实并不是师姐师兄对他不好,只是他陷在了对自己的极度自厌中,总觉得自己其实多余。
她的占有欲,却给了他被需要的感觉。
*
百余年的时光在一双相像的眼睛中重合了。
但他终究不是江既白,她也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小姑娘。
“此事不必再谈。”元清徐来到他的身边,同样是毫不留情的一手刀。
枕舟躲不开。
世界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
他在黑暗中沉沦。
又在灼痛中惊醒。
天仍亮的,想来时间并未过去多久,他躺在竹椅上,身上盖了层薄毯。
阮轻絮还未醒。
少年走出雪堂,黑眸之中波涛云雾翻滚。
魂伤带来的灼痛似乎也没那么厉害了。
去魔界的路遥,师叔应该还未走远吧?枕舟这样想着,换上自己的衣服,擅自从云山书院跑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