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瞻闻言道:“与大将军费祎不同,大将军虽然忠心,但是可以说是权臣,但是董允不同,此人乃是直臣。

    他曾多次劝谏陛下要处死黄皓,而且本人并不结党,很多人说他应该是接任尚书台的人,但是我看他却并不适合,他这个人虽然聪慧正直,但是认死理。

    如果他认为你是能臣,那么他会不惜一切帮你,但是如果他认为你是奸臣,他也会不惜一切来打倒你。

    非黑即白,非白即黑,以至于对于身边人过于苛责,很少有人主动亲近他。”

    “懂了,一个聪明且有学识的老实人。”

    陈道点了点头,道:

    “另一位呢?”

    诸葛瞻闻言道:“陈祗和董允是两个极端,董允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人,但是陈祗是一位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人,我时常看不透他究竟是忠,还是奸臣,虽然我感觉他大体上是一个大汉忠诚,但是他某些做法,我简直不能容忍。”

    “他时常为了能够通过某些政令,甚至不惜答应黄皓的一些条件,甚至办事的时候,如果需要助力,不惜用一些奸邪的小人来做事,有时候还会帮这些奸邪小人来隐藏不法之事。”

    “一個有着灵活底线的政客吗?”

    陈道点了点头,道:“明白了,他们俩关系如何?”

    诸葛瞻回道:“两人的关系倒是还不错。”

    “那他们俩与大将军费祎的关系如何?”陈道继续问道。

    “可以说是言听计从。”诸葛瞻道。

    “我明白了。”

    陈道点了点头,脑海之中已经有了面对这两位的思路。

    很快,车驾行驶到了尚书台,陈道随即和诸葛瞻一起进入了尚书台,这蜀国最高政务管理机构。

    看上去远没有陈道想象的大气,反而是有些局促。

    院子里有人拿着各种文书来回踱步,这些应该就是董允和陈祗的幕僚。

    而在两人进入内堂之后,一道声音响起。

    “武乡侯,你来了,陛下昨日降旨,我等二人就在等你了,不想今日才来。”

    随即一个国字脸的身着红袍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诸葛瞻见到此人之后,拱手道:

    “董尚书,我来晚了。”

    “不晚,只要来了那么就不晚。”中年男子笑着道。

    陈道随即明白来的人正是董允,蜀汉后期费祎遇刺身亡之后的第四位蜀汉丞相,也是蜀汉最后的丞相。

    蜀汉前几位丞相全部都是权臣,但是他不是,然后他就成了最后一位。

    或许他最终也没有弄懂,一个国力弱小的国家,更加需要只有一个声音才能够保卫这个国家。

    不过董允这辈子也不用弄明白了,因为他来了。

    而在董允走过来之后,另一边,一道比董允看起来更加年长的中年人也似乎听到了声音走了过来。

    诸葛瞻看到这位年长的中年人之后,道:“见过陈内侍。”

    陈道随即明白这位就是历史上那位有名的陈祗,史书上写他与黄皓私交很不错。

    但是却一直压制着黄皓的官职让他止步黄门丞。

    在参考诸葛瞻对陈祗的描述,这个人应该算是一个半忠半奸的人。

    而此时,诸葛瞻为陈道介绍道:“这位就是尚书台的录尚书事董允,而那一位则是陈祗。”

    “这位是?”董允看向了陈道,询问道。

    “这位是散骑侍中,陈道,陈神通,我的好友。”诸葛瞻随即道。

    “听过,今早陛下下了旨意,让我们最近半个月配合散骑侍中的一切动作,更让我诧异的是,大将军听说这个消息之后,竟然没有任何异议,看来这位散骑侍中很不简单。”

    董允打量着陈道,似乎想要知道这个年轻人究竟有什么魔力,能够让陛下下令整个尚书台配合他的动作。

    甚至连一向被称为权臣的大将军录尚书事的费祎,也默许了这次陛下的命令。

    而陈道也感受到了董允的疑惑,看向董允道:“董尚书似乎对我有很大的好奇。”

    “没办法不好奇,你这个年纪,陛下竟然将一国政事交给你来做,我在你这个年纪,还在读书,你究竟是怎么说服陛下的。”

    “很简单。”

    陈道看向了董允,敲了敲自己的脑袋,道:“我昨晚给陛下说,满朝文武都是酒囊饭袋,要让陛下看看有才能的人怎么治国的,半个月内,如果不能让大汉富强,那么就取下我这颗头颅。”

    董允闻言沉默了片刻,道:“现在我在怀疑你是疯子。”

    “那就让你看看伱眼中的疯子,是怎么办公的。”

    陈道看向董允,道:“我要尚书台所有灾荒的上书。”

    “好,那我就看看。”() ()

    董允看了一眼陈道之后,转身让手下的人将所有关于灾荒的上书全部拿了过来。

    陈道随即打开这些上书,快速翻阅了起来,在连续翻阅了十多本折子之后,陈道问道:

    “蜀地灾荒,为什么不批?那些修缮水利设施的折子为什么不批?”

    董允摇头道:“不是我等不给,蜀地粮食已经不足,还要供给驻守在剑阁等地的士卒,已然不够了,朝廷已经没有余力给这些地方治理灾荒的粮食。”

    陈道闻言道:“这就是你们和我的差距,思远,拿笔过来批阅,这里的所有折子上报的灾荒,全部按照三倍批,其中粮食从成都粮仓出。”

    “好。”

    “你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吗?”董允面色阴沉下来对陈道,道。

    而诸葛瞻已经看向了陈祗,道:“陈尚书,给我一支笔,墨我用你们的就好。”

    看着诸葛瞻似乎真的想要开始批红,董允连忙拉住他,道:

    “思远,他疯了,你也跟着他疯了吗?成都粮仓的粮食根本不够这些地方救灾的,这里的粮食需要给成都和剑阁驻守的士卒用,一旦这两个地方闹饥荒,那才是真正的出了大事。”

    “你以为我跟你们一样无能吗?”

    陈道看向董允,道:“昨日我已经去检查了成都的粮仓,并填满了成都粮仓。”

    “你在跟我开玩笑吗?”董允闻言看向陈道,道。

    而此时,诸葛瞻开口道:“是真的。”

    董允瞬间难以相信地看向了诸葛瞻,诸葛瞻继续道:“神通之才,犹胜家父,如果真的有人可以兴复大汉,那么就是神通了,董尚书,你今日或许不理解我,但是你早晚会理解我的。”

    随即诸葛瞻拨开了董允抓住他的手臂,看向陈祗,道:“笔,我来批。”

    陈祗看了看董允,又看了看诸葛瞻,最终递给了诸葛瞻一只批红的笔。

    诸葛瞻接过批红的笔开始批阅起来那些灾荒的奏折。

    而董允却依旧难以相信,道:“填满成都粮仓?怎么可能?蜀地粮食总计就那么多,他还能够凭空变出来不成?”

    而陈道则是完全无视了这位董允,道:“你如果不信,可以带着思远手书去成都粮仓看看,别在这里打扰我办公,思远,给他写一封手书。”

    “好。”

    诸葛瞻闻言应下,开始写手书。

    而陈道则是看向了陈祗,道:“陈尚书,再将各地徭役的折子拿出来,全部。”

    “好。”

    陈祗闻言点了点头,随即让手下看管文书的小吏去取文书。

    而此时,诸葛瞻已经写完了手书,用印之后给了陈道,陈道转身将其放在了董允身前,道:

    “董尚书,我就不多做解释了,你去看一眼就明白了。”

    说完,陈道随即转身看向了陈祗,拍了拍那些已经被小吏抬上来的徭役文书,道:

    “陈尚书,蜀地一年最普通的农民,种地的收成是多少?”

    陈祗虽然不知道陈道问这些做什么,但是还是回答道:

    “按照去年来看,一户五口之家,一年平均下来,约石左右,如果是普通的农民,低一点的,五口之家大约不到二十石。”

    “好。”

    陈道点了点头,随即道:“思远,写折子,拟个章程,大汉去年所有参与了徭役的人,每人发石,让当地治理官员五日之内派人来成都取。”

    这次连陈祗都露出了诧异的神色,大汉究竟具体有多少人参与徭役,陈祗也只是知道一个大概数字。

    但是只是知道一个大概数字,他也能够估算出来这发放的

    “好。”

    看到诸葛瞻应下,陈道再次看向了陈祗,道:

    “陈尚书,麻烦你计算一下这其中的徭役,算算总计需要多少,数目可以多,但是绝对不可以少。”

    董允才拿起那诸葛瞻的手书,就已经听到了陈道的这句话,立马开口道:

    “即便是你将成都粮仓填满了,但是你这样做,即便是有三个成都粮仓也绝对不够,我绝对不能容许你这么做。”

    “董尚书,以为你懂的道理,大将军和陛下不懂吗?”

    陈道再次看向董允,道:

    “我再说一遍,如果你有异议的话,可以去成都粮仓算,看看那里的粮食究竟够不够,而不是在这里和我胡搅蛮缠。”

    “好,我就亲自去看看。”

    董允深深吸了口气,随即拿起手书摔门而去。

    而陈道却对董允的离去没有丝毫反应,看向了陈祗,道:

    “那么陈尚书,我记得南方那些山民似乎并不听话,最近还时常发生动乱,对吗?”

章节目录

诸天精神文明导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未名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未名北并收藏诸天精神文明导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