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着人来宣永璋的时候,绿筠正哄逗着永璋刚出生几个月的女儿,听着弘历宣永璋,猛的心头一紧。自从那年为着孝贤皇后逝时,永璜和永璋被弘历呵斥不尊嫡母,永璋这几年一直不得意,绿筠也跟着提心吊胆。这几年的绿筠已经没了夺位的心思,只盼着永璋能平安度日。
“额娘…”永璋唤一声绿筠,一脸紧张的神色。绿筠心疼的轻抚永璋的肩膀,为他正一正衣襟,“璋儿,别怕,去吧,这些日子你并无犯错,许是你皇阿玛找你闲话呢。前儿个南巡不是还赞你了么。”永璋犹疑的点点头,出了涵秋堂,前往九州清宴。绿筠望着他的背影,不由心叹一声,永璋也已是做阿玛的人了,却还时常被弘历训斥,战战兢兢着实辛苦。
蝉声阵阵,叫的人烦闷的很。从涵秋堂到九州清宴,不过是一盏茶的路,永璋走的很慢,他一直在想最近是否哪里做的不妥,惹了皇阿玛生气。继而提醒自己,等下回话一定要注意。
“儿臣,给皇阿玛请安。”永璋低头俯身,直到弘历叫他免礼才敢抬起头来。
“坐吧。”弘历望着他唯唯诺诺的样子,有些怅然,永璋资质虽然平庸,不宜承继大统,却也是个纯善的孩子,将来做个辅位也未尝不可。而那一世,因着畏惧自己,这孩子整日胆颤心惊,竟早早的丧了性命。永璋也曾万般努力千般讨好自己,作为阿玛,也许他过于严苛了吧。“左右朕今日也无事,为着寒部战乱的事不免烦心,宫里的阿哥你最年长,永琪在外征战,你那些弟弟都小,所以叫了你来,算起来咱们父子也很久没有一处说话了。”说着让李玉斟了一碗茶来。
“这是今年新进贡的佛雪绿,朕还没来得及喝过,你也一同尝尝新罢。”
“是”永璋应着,抿一口茶,心思却有些惶然,“的确沁人心脾,夏日饮来,神清气爽。”
“你若喝着好,朕着人送一些去你宫里。”
“儿臣,谢皇阿玛…”永璋有些迟疑的语气,“寒部战乱,儿臣愚钝,不能为皇阿玛分忧,实在惭愧,但傅恒将军身经百战,副将福康安和五弟也都是英勇之人,且我大清骑兵勇猛矫健训练有素,儿臣以为必会大胜,还请皇阿玛不要过分忧虑。”永璋的眼神望着桌面,反复咀嚼自己说出口的话,生怕有什么不妥。
弘历笑笑,“是了,我朝自太祖时,就已纳寒部为己有,其屡次起乱屡次镇压,几乎百战百胜。”
“昔年太祖曾以公主下嫁以求收服寒部,岂料蛮野之地屡次起争纷。”永璋锁眉说道。
“朕也不是没想过和亲,若能兵不血刃,减少百姓免受战乱之苦,亦是值得,只是寒部路途遥远,寒夷人野蛮不驯,只怕我们的公主过去也是白白受苦,便免了这心思。”
“皇阿玛仁慈,那他不驯一次,咱们便驯一次,终有一日,寒部会心甘情愿臣服我大清。”永璋忿忿道。
“好!不愧是我大清的皇子。”弘历望着永璋,以往对他的关注太少,竟不曾察觉,他的永璋,亦有铁骨铮铮之血性。
“儿臣…”永璋嗫嚅着,觉得自己没有控制住说错了话,有些后怕。
“前些日子你宫里的福晋添了女儿,你也是做阿玛的人了。说起来,这是朕第一个孙女,许久没有见了,小孩子家长的快,朕去你宫里瞧瞧,也顺道瞧瞧你额娘。”弘历说罢起身。
“谢皇阿玛挂怀。”永璋边说着边也跟在弘历身后出门。行至安澜园附近,听到有孩童叫嚷声。
“你们这些奴才,就知道拜高踩低,虎落平阳被犬欺,如今皇阿玛来了你们还似以前那样大胆!”
“是谁在那边?”弘历微转首问道。
“皇上,奴才听着像是十一阿哥。”李玉躬身答道。正说着那孩童已跑了过来,怀里抱着一盆冰块,差点撞到弘历,被永璋一个箭步止住。
“十一弟,还不见过皇阿玛。”
“皇阿玛,您要为儿臣做主,儿臣尽管不得宠爱,却也是阿哥,这帮奴才整日欺侮儿臣。”那冰盆被置于地上,那冰盆的人跪了下来。
“永瑆…”永璋听着永瑆的话有些不入耳,担忧的想说什么。
“是谁说你不得宠爱了?你是朕的皇子,怎得谁给你欺侮了?”弘历扶起永瑆,也才六岁的孩子,因是嘉贵妃之子,嘉贵妃逝后,无人照拂,性情颇为乖张,便送到圆明园养着。弘历记得那一世的永瑆成年后性情更为刻薄吝啬,自己屡次劝导无果,现在想着许是和少年时不曾好生教养有关吧。
后边的奴才赶紧跪下“回皇上,奴才不敢,奴才不敢,奴才拿着冰正想给碧桐书院送去,遇上了十一阿哥,从奴才手里抢了去。”
“皇阿玛,儿臣在这里,这起子奴才觉得儿臣不得势,吃穿用度无一不克扣,冬少炭火夏缺冰,若给的儿臣够用,儿臣何用抢他?”
“此话可是当真?”
“皇上,奴才万万不敢!”
“这会子知道求饶了?”永瑆忿忿道。
“十一阿哥——”转角处一女子急匆匆的几乎小跑过来。看到皇上,先是一愣,而后行礼,“臣妾给皇上请安,皇上万福金安。”
“你是——”弘历有些狐疑。眼前这个女子只着银灰色长裙,一支玉钗挽起长发,甚是朴素。
“皇上,这是先儿个淑嘉贵妃过身后,李朝又送来的贡女宋贵人,未曾侍寝一直在圆明园住着。”李玉伏在弘历耳旁悄声说道。
弘历恍然,他记得那一世厌弃淑嘉贵妃,以为她害死自己心爱的璟兕,便赐了死,后来得知,原来连嘉贵妃也是中了燕婉的圈套,纵然嘉贵妃还有别的罪行已是罪无可赦,却也仍是有过误会,且稚子何辜,李朝…如今寒部起乱,李朝不可再出差错。“你,叫什么名字。”
“臣妾荔琬。”
“宋娘娘——”永瑆唤一声靠在宋贵人身旁。
“你可知这些奴才是否苛待了永瑆?”
“回皇上,十一阿哥并无说谎。”宋贵人俯首回道。
“皇阿玛,若不是宋娘娘照拂儿臣,儿臣恐怕见不到您了!这起奴才不光欺侮儿臣,连宋娘娘的用度亦是克扣!”永瑆扬脸直视弘历,那眼神里的怒火必是积怨已久。
弘历想起幼时居于圆明园的光景,不由的怜惜。“圆明园当差的奴才,侍主不周,杖责一百,着打发出宫吧。”说着免了宋贵人的礼。
“永瑆,过些十日,你便随朕回宫,朕给你指个额娘可好?”弘历盘算着,宫里嫔位以上无子的妃嫔也有几个,婉嫔、庆嫔、晋嫔…
“皇阿玛,您若怜惜儿臣,便许儿臣跟着宋娘娘吧,宋娘娘是真心关照儿臣。”永瑆叩首请旨。
受嘉贵妃当年迫害的妃嫔不少,平心而论,真心抚育仇人之子也是难为,何况永瑆也不小了,怕是很难培养母子情分。“罢了,你便跟着宋贵人吧。”弘历顿一顿,又说道,“宋贵人照拂皇子有功,着晋嫔位,封号,便是诚罢。”
“儿臣谢皇阿玛!”
“臣妾,谢皇上恩典。”
弘历扶起永瑆,嘱咐了几句,与永璋朝涵秋堂走去。
//
“孩子睡得倒沉稳。”弘历踏入涵秋堂眼见摇篮里的孩儿,粉嫩白皙,甚是可爱。
“皇上来了,臣妾给皇上请安。”绿筠正坐于一旁绣着孩子的小衣裳,听到弘历的声音不由一惊,但见永璋神色欢喜,才放下心来。
弘历扶起绿筠,“这些功夫打发下人做就是了。”
“臣妾左右也是闲来无事,自己孩儿的衣裳,也是臣妾的心意。”绿筠温声说道。
永璋的嫡福晋郭络罗氏闻声赶来也与弘历请了安,请完安便着人斟了茶,立在绿筠身旁,温顺的样子倒是与绿筠有些相似。
“今日怎得不见璟妍?”弘历四处望着问道。
“璟妍去了安和殿与荣格格一同陪着太后去了,臣妾谴人唤她来?”
弘历摆手说道“不必了”,复又看向婴孩,“孩子也有几个月了,朕还不曾赐名,朕的第一个孙女,这一辈的男孩从绵字,女孩就从锦吧,锦年盛时,就叫锦时吧,封多罗格格,封号庄瑾。”
弘历说的从容,余下三人却满心波澜,“皇上…郡王之女才封多罗格格,且郡主多是出嫁前才受封,如今永璋…”绿筠说着行礼谢恩,“皇上厚爱了”,后面的郭络罗氏也跟着行蹲礼,永璋也行了礼“儿臣谢皇阿玛厚爱。”
弘历想起那一世的永璋直到逝世后,才被追封为循郡王,他的这个孩子也是幼年夭折,那一世的自己对这些孩子不甚关注,叫他们白受了不少负累,也是自己多年遗憾。皇家子嗣,如何落得尚连寻常人家不如了?皇家父子情分便注定淡薄么?
弘历复又想起那一世,绿筠逝世前跪在养心殿宫前求自己原谅永璋,那样大的雨,她病的已那样枯瘦,却也只换来自己的弃而不理,永璋逝世前躺于病榻亦是求自己原谅,那时的永璋犯了什么事呢?好像不过是为着容嫔的事进了言的缘故罢。若是这一世他们都平安将老,也算了了那一世的遗憾了。
“永璜永琏已去,永璋是皇子中最长,如今也已成家有了格格,便封郡王罢,封号循,赐循郡王府。”
“皇上…”“皇阿玛…”三人有些呆怔着,“儿臣…谢皇阿玛恩典。”
弘历免了三人的礼,朝向永璋说道,“你额娘这些年为你,吃了不少苦头,你要好生孝敬她。”
“是,儿臣谨遵”,永璋俯首回道,内心酸楚又惊奇万分,不由的竟湿了眼眶。
“额娘…”永璋唤一声绿筠,一脸紧张的神色。绿筠心疼的轻抚永璋的肩膀,为他正一正衣襟,“璋儿,别怕,去吧,这些日子你并无犯错,许是你皇阿玛找你闲话呢。前儿个南巡不是还赞你了么。”永璋犹疑的点点头,出了涵秋堂,前往九州清宴。绿筠望着他的背影,不由心叹一声,永璋也已是做阿玛的人了,却还时常被弘历训斥,战战兢兢着实辛苦。
蝉声阵阵,叫的人烦闷的很。从涵秋堂到九州清宴,不过是一盏茶的路,永璋走的很慢,他一直在想最近是否哪里做的不妥,惹了皇阿玛生气。继而提醒自己,等下回话一定要注意。
“儿臣,给皇阿玛请安。”永璋低头俯身,直到弘历叫他免礼才敢抬起头来。
“坐吧。”弘历望着他唯唯诺诺的样子,有些怅然,永璋资质虽然平庸,不宜承继大统,却也是个纯善的孩子,将来做个辅位也未尝不可。而那一世,因着畏惧自己,这孩子整日胆颤心惊,竟早早的丧了性命。永璋也曾万般努力千般讨好自己,作为阿玛,也许他过于严苛了吧。“左右朕今日也无事,为着寒部战乱的事不免烦心,宫里的阿哥你最年长,永琪在外征战,你那些弟弟都小,所以叫了你来,算起来咱们父子也很久没有一处说话了。”说着让李玉斟了一碗茶来。
“这是今年新进贡的佛雪绿,朕还没来得及喝过,你也一同尝尝新罢。”
“是”永璋应着,抿一口茶,心思却有些惶然,“的确沁人心脾,夏日饮来,神清气爽。”
“你若喝着好,朕着人送一些去你宫里。”
“儿臣,谢皇阿玛…”永璋有些迟疑的语气,“寒部战乱,儿臣愚钝,不能为皇阿玛分忧,实在惭愧,但傅恒将军身经百战,副将福康安和五弟也都是英勇之人,且我大清骑兵勇猛矫健训练有素,儿臣以为必会大胜,还请皇阿玛不要过分忧虑。”永璋的眼神望着桌面,反复咀嚼自己说出口的话,生怕有什么不妥。
弘历笑笑,“是了,我朝自太祖时,就已纳寒部为己有,其屡次起乱屡次镇压,几乎百战百胜。”
“昔年太祖曾以公主下嫁以求收服寒部,岂料蛮野之地屡次起争纷。”永璋锁眉说道。
“朕也不是没想过和亲,若能兵不血刃,减少百姓免受战乱之苦,亦是值得,只是寒部路途遥远,寒夷人野蛮不驯,只怕我们的公主过去也是白白受苦,便免了这心思。”
“皇阿玛仁慈,那他不驯一次,咱们便驯一次,终有一日,寒部会心甘情愿臣服我大清。”永璋忿忿道。
“好!不愧是我大清的皇子。”弘历望着永璋,以往对他的关注太少,竟不曾察觉,他的永璋,亦有铁骨铮铮之血性。
“儿臣…”永璋嗫嚅着,觉得自己没有控制住说错了话,有些后怕。
“前些日子你宫里的福晋添了女儿,你也是做阿玛的人了。说起来,这是朕第一个孙女,许久没有见了,小孩子家长的快,朕去你宫里瞧瞧,也顺道瞧瞧你额娘。”弘历说罢起身。
“谢皇阿玛挂怀。”永璋边说着边也跟在弘历身后出门。行至安澜园附近,听到有孩童叫嚷声。
“你们这些奴才,就知道拜高踩低,虎落平阳被犬欺,如今皇阿玛来了你们还似以前那样大胆!”
“是谁在那边?”弘历微转首问道。
“皇上,奴才听着像是十一阿哥。”李玉躬身答道。正说着那孩童已跑了过来,怀里抱着一盆冰块,差点撞到弘历,被永璋一个箭步止住。
“十一弟,还不见过皇阿玛。”
“皇阿玛,您要为儿臣做主,儿臣尽管不得宠爱,却也是阿哥,这帮奴才整日欺侮儿臣。”那冰盆被置于地上,那冰盆的人跪了下来。
“永瑆…”永璋听着永瑆的话有些不入耳,担忧的想说什么。
“是谁说你不得宠爱了?你是朕的皇子,怎得谁给你欺侮了?”弘历扶起永瑆,也才六岁的孩子,因是嘉贵妃之子,嘉贵妃逝后,无人照拂,性情颇为乖张,便送到圆明园养着。弘历记得那一世的永瑆成年后性情更为刻薄吝啬,自己屡次劝导无果,现在想着许是和少年时不曾好生教养有关吧。
后边的奴才赶紧跪下“回皇上,奴才不敢,奴才不敢,奴才拿着冰正想给碧桐书院送去,遇上了十一阿哥,从奴才手里抢了去。”
“皇阿玛,儿臣在这里,这起子奴才觉得儿臣不得势,吃穿用度无一不克扣,冬少炭火夏缺冰,若给的儿臣够用,儿臣何用抢他?”
“此话可是当真?”
“皇上,奴才万万不敢!”
“这会子知道求饶了?”永瑆忿忿道。
“十一阿哥——”转角处一女子急匆匆的几乎小跑过来。看到皇上,先是一愣,而后行礼,“臣妾给皇上请安,皇上万福金安。”
“你是——”弘历有些狐疑。眼前这个女子只着银灰色长裙,一支玉钗挽起长发,甚是朴素。
“皇上,这是先儿个淑嘉贵妃过身后,李朝又送来的贡女宋贵人,未曾侍寝一直在圆明园住着。”李玉伏在弘历耳旁悄声说道。
弘历恍然,他记得那一世厌弃淑嘉贵妃,以为她害死自己心爱的璟兕,便赐了死,后来得知,原来连嘉贵妃也是中了燕婉的圈套,纵然嘉贵妃还有别的罪行已是罪无可赦,却也仍是有过误会,且稚子何辜,李朝…如今寒部起乱,李朝不可再出差错。“你,叫什么名字。”
“臣妾荔琬。”
“宋娘娘——”永瑆唤一声靠在宋贵人身旁。
“你可知这些奴才是否苛待了永瑆?”
“回皇上,十一阿哥并无说谎。”宋贵人俯首回道。
“皇阿玛,若不是宋娘娘照拂儿臣,儿臣恐怕见不到您了!这起奴才不光欺侮儿臣,连宋娘娘的用度亦是克扣!”永瑆扬脸直视弘历,那眼神里的怒火必是积怨已久。
弘历想起幼时居于圆明园的光景,不由的怜惜。“圆明园当差的奴才,侍主不周,杖责一百,着打发出宫吧。”说着免了宋贵人的礼。
“永瑆,过些十日,你便随朕回宫,朕给你指个额娘可好?”弘历盘算着,宫里嫔位以上无子的妃嫔也有几个,婉嫔、庆嫔、晋嫔…
“皇阿玛,您若怜惜儿臣,便许儿臣跟着宋娘娘吧,宋娘娘是真心关照儿臣。”永瑆叩首请旨。
受嘉贵妃当年迫害的妃嫔不少,平心而论,真心抚育仇人之子也是难为,何况永瑆也不小了,怕是很难培养母子情分。“罢了,你便跟着宋贵人吧。”弘历顿一顿,又说道,“宋贵人照拂皇子有功,着晋嫔位,封号,便是诚罢。”
“儿臣谢皇阿玛!”
“臣妾,谢皇上恩典。”
弘历扶起永瑆,嘱咐了几句,与永璋朝涵秋堂走去。
//
“孩子睡得倒沉稳。”弘历踏入涵秋堂眼见摇篮里的孩儿,粉嫩白皙,甚是可爱。
“皇上来了,臣妾给皇上请安。”绿筠正坐于一旁绣着孩子的小衣裳,听到弘历的声音不由一惊,但见永璋神色欢喜,才放下心来。
弘历扶起绿筠,“这些功夫打发下人做就是了。”
“臣妾左右也是闲来无事,自己孩儿的衣裳,也是臣妾的心意。”绿筠温声说道。
永璋的嫡福晋郭络罗氏闻声赶来也与弘历请了安,请完安便着人斟了茶,立在绿筠身旁,温顺的样子倒是与绿筠有些相似。
“今日怎得不见璟妍?”弘历四处望着问道。
“璟妍去了安和殿与荣格格一同陪着太后去了,臣妾谴人唤她来?”
弘历摆手说道“不必了”,复又看向婴孩,“孩子也有几个月了,朕还不曾赐名,朕的第一个孙女,这一辈的男孩从绵字,女孩就从锦吧,锦年盛时,就叫锦时吧,封多罗格格,封号庄瑾。”
弘历说的从容,余下三人却满心波澜,“皇上…郡王之女才封多罗格格,且郡主多是出嫁前才受封,如今永璋…”绿筠说着行礼谢恩,“皇上厚爱了”,后面的郭络罗氏也跟着行蹲礼,永璋也行了礼“儿臣谢皇阿玛厚爱。”
弘历想起那一世的永璋直到逝世后,才被追封为循郡王,他的这个孩子也是幼年夭折,那一世的自己对这些孩子不甚关注,叫他们白受了不少负累,也是自己多年遗憾。皇家子嗣,如何落得尚连寻常人家不如了?皇家父子情分便注定淡薄么?
弘历复又想起那一世,绿筠逝世前跪在养心殿宫前求自己原谅永璋,那样大的雨,她病的已那样枯瘦,却也只换来自己的弃而不理,永璋逝世前躺于病榻亦是求自己原谅,那时的永璋犯了什么事呢?好像不过是为着容嫔的事进了言的缘故罢。若是这一世他们都平安将老,也算了了那一世的遗憾了。
“永璜永琏已去,永璋是皇子中最长,如今也已成家有了格格,便封郡王罢,封号循,赐循郡王府。”
“皇上…”“皇阿玛…”三人有些呆怔着,“儿臣…谢皇阿玛恩典。”
弘历免了三人的礼,朝向永璋说道,“你额娘这些年为你,吃了不少苦头,你要好生孝敬她。”
“是,儿臣谨遵”,永璋俯首回道,内心酸楚又惊奇万分,不由的竟湿了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