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传话人已先一步来告知这些百姓,公主已受状纸,故而魏渊步行来时,十几个百姓一个个面露喜色,满口称谢,连连叩头。
京城许久不曾有这样的热闹看,有旁的平头百姓也围将上来,想凑个热闹。
周靖见魏渊不曾抗拒,也未曾驱赶,只是稍拦了拦,以示庄重。
魏渊手一扬,吩咐平身,问道:“哪位是领头人,报上名来。”
一书生拱手,不卑不亢道:“小人王生。”
另一富商打扮的人也忙膝行一步上前:“小人张老四。”
魏渊颔首:“尔等有何冤屈,尽可道来。”
“回禀殿下。”回话的是那书生:“殿下有所不知,近几个月,京城多有女子失踪,从几岁到几十岁,年岁不一,数量过百。”
“过百?”魏渊深深蹙起眉来:“数目当真不小……你接着说。”
王生领命。
“是,便以小人之妻比例,起初,拙荆未归,小人也未曾如何放在心上,只当是妻子归宁,忘了留信,可几日过去,仍没消息,小人去泰山家中问,发现我妻竟也不曾省亲,小人大惊,便报了官。”
王生口齿伶俐,说的十分清楚:“报官时才发现,近日京中妻女走失者竟有百来人。此事震动大理寺,可官差寻了将近十日,也未曾寻得半点蛛丝马迹。”
“言至此,尔等确然可说大理寺无能。”魏渊听罢凤眸含威:
“但尔等检举大理寺官匪勾结,可要拿出证据!须知民告官时,若所言不实,可是罪加一等!”
此言一出,越诉众人皆是一缩首,目光隐隐瞥向正中。
只有王生神色平静,并未骇住:“殿下容禀,此事还有后续。”
魏渊暗自点头,且不说此事是真是假,单是此人这份气魄,便是可造之材。
只听王生道:“说来惭愧,我等走失妻女,着实心急,便想着筹措薄礼,孝敬一番,也好请官爷尽心。因小人略通道理,张员外家资颇丰,又有人望,这些苦主便推举我二人前去大理寺少卿府上。”
“那日小人与张员外方递上拜帖,正出门房时,忽然听的大门外有两人交谈,其中一人说,妇女失踪一案,既与那些人有关,便不是咱们能管的。小人听得真切,那正是少卿大人的声音。”
王生忿忿:“次日,大理寺便召我等过堂,说此事查察无果,想来是我等妻女自己离家,并无拐卖掠夺之事,有苦主不服,竟叫大理寺杂役殴打至当堂吐血!”
饶是铁骨铮铮的男儿也红了眼眶:“不瞒殿下,小人不敢断言官匪勾结,如此鸣冤,只为惊动贵人,求长公主殿下为我等寻回妻女,此后要杀要剐,在场十十三人,兼家中等候者七十六人,悉听尊便!”
坦诚至此,竟叫魏渊无话可说。
沉吟片刻,魏渊正待开口,周靖却忽然近前来,魏渊以目示意,却听周靖说:“殿下,围观百姓中,有一人说亦有冤情要诉。”
“若有状纸,便可一并受了。”魏渊命道。
“并无状纸。”周靖回道,见魏渊蹙眉,赶忙道:“卑职糊涂,只是殿下……此人乃是昨日那位私审猎犬案的郎君,卑职以为殿下对此人还算赏识……”
那人?那游侠?
“他可曾说是何冤屈?”魏渊问,想了想又道:“便让我先同这些邀驾越诉者说上几句,他们心中凄苦惶然,不该慢待了。”
“殿下且慢。”不料周靖咬了咬牙,竟拦下来,语出惊人:“正是因那郎君所说与此案相关,卑职才贸然上前回禀。那郎君说,在河东道时,仿佛也曾听过类似案情,怕是……”
周靖话留三分,但言尽意未尽,魏渊聪颖,一点即透。
若是真的,怕是这潭浑水,不止京城!
当即,魏渊道:“请他过来。”
今日那游侠换了身衣衫,束了发冠,一身白衣,不像游侠,倒像个书生。
他到乖觉,见了公主纳头便拜:“草民乔妄,叩见长公主千岁。”
想来是生怕魏渊介怀昨日自己拒了保举的差事,这乔妄还匆匆解释了一句:“昨日多谢殿下美意,只是在下不堪大用,恐辜负所托,故而辞谢。”
一点小事,魏渊并不在意,原本满心都是这匪夷所思的走失大案,心中萦绕着万千疑惑,可当看见那乔妄的脸时,还是哽了哽,面露异色,忍不住奇道:“无妨。只是……不过一日过去,郎君怎地鼻青脸肿?”
他只苦笑,低眉顺眼地:“昨日草民多管闲事,吃了旁人一顿拳头,也是应该。”
挨了打,这人看上去倒是一丝一毫怨气也无,一副老好人的样子,这等行为,与他名字里那个“妄”字不能说全无关系,只能说毫不相干。
瞧着竟有几分窝囊,魏渊也是同人打过交道的,知道世俗——分明武艺高强,可是这般可欺,怪道挨打。
不过魏渊心中疑惑一闪而过,多管闲事?昨日这人除了替人断案,莫非还管了别的闲事?
那倒是难怪不愿为官,好事之人为官,莫不是要把自己累死了。
人家的私事,魏渊并不过多纠缠,只寒暄了这几句,转而说起正事来。
“方才本宫身边这位将军前来回禀,说郎君有冤要诉,又说与此案有关,现下还请速速道来。”
乔妄拱手称是,说着便将此事细细道来。
“草民原在河东道一带行走,日前河东道也出了这样的事,同王生所说别无二致,草民在河东道也算有些人望,便有人找上门来,托草民相救。可草民不过一介白身,苦无门路,也只好进京告御状来。不料一入京,便听说京中也出了这样的事,这几日徘徊市井,正是为了查察此事,本想着多集证据,再告不迟,不料今日恰巧撞见此事。”
他又一拱手:“草民以为,殿下不是黑白不分之人,故而请见。状纸虽不曾有,可却有河东道百民书一封,望殿下纳之。”
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张纸来,从背面亦可看见落款处密密麻麻的红指印。
魏渊一凛:“郎君所言当真?”
乔妄点点头。
魏渊深深吸了口气。
若王生与乔妄所言非虚,那便是大案了。
她当机立断:“兹事体大,本宫难以定夺,还请王郎君与张员外随我面圣,当面陈情。”
几十苦主大喜过望,原本只想请公主怜惜,不想能够上达天听,连连叩头称谢。
自有卫士引王、张二人上车,魏渊一边沉思着,转身欲走,不料变故陡生!
倏尔寒芒一闪,人群中窜出一人,手持利刃向魏渊面门刺来。
明公主不是柔弱之辈,可魏渊却从未练过身手,一时大惊,只向后一躲,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突然有人挺身,劈手将那行刺者匕首夺了,一反手将行刺者拧倒在地,正是乔妄出手。
二人谈话间走的近了些,此时乔妄离魏渊最近,甚至较贴身护卫周靖还要近上几分。
此刻下意识拔剑对敌,只见乔妄身手利落干净,那刺客竟然不是他一合之敌。
面上的温文和气全然敛去,乔妄满面肃杀,终于有了几分不羁游侠的样子。
按着那刺客,乔妄眼中惊诧半分不比魏渊少,他看的分明,这刺客正是从那帮越诉之人中扑出。
当务之急却不是追究,行走江湖多年,情知刺杀多有后招,顾不得尊卑礼仪,他神色焦急,几乎是冲着魏渊喊道:“殿下闪开!”
谁知那刺客也不是等闲之辈,趁乔妄不备,猛然挣脱一下,一低头,竟有一枚暗器冲魏渊面门射来,紫光幽幽,显然是涂了剧毒。
魏渊自不肯坐以待毙,一矮身,未曾中箭,正大喜时,抬头一看,正对上乔妄惊诧的眼神,和一只横在魏渊头顶的手。
那枚暗器正中掌心,原是乔妄担心魏渊避不开,又不曾携带兵器暗器,无法打落,只能以肉身相护。
见魏渊无事,乔妄松了一口气,正待说什么,却猛地一僵,竟然直挺挺倒下了。
一切如电闪雷鸣,说时迟那时快,饶是魏渊天生胆大,也有些骇住了。
旋即猛然反应过来。
卫队早在乔妄制服刺客后便冲上来,将那群百姓齐齐看押,魏渊却顾不得别的,那毒当真厉害,只片刻,乔妄的面皮已然泛上青紫。
她连公主之尊也抛了,一双手不知该作何动作,又想为乔妄止血,又不知该如何对付那幽幽剧毒,一边频频回头,一边连声唤道:“太医,太医——”
幸而随行者中有几位医师,此刻连滚带爬赶忙过来。
闻言那刺客朗笑三声,一张口,叽里咕噜竟是一通羽族话。
这竟是个羽族刺客!
想起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羽族叛逆,魏渊深深蹙起眉来。
知道他们是冲着南氏一族来的,却不知他们竟如此大胆,竟敢当街行刺!
魏渊凝神去听,幸而明公主精通异族语言,魏渊附在明公主身上,多少也听得懂几句。
那羽族刺客语出狂悖,说的骇然是:
“南氏无道,人人得而诛之!”
想来这句是特地说给魏渊听的,见魏渊听懂了,这人又哈哈一笑,用字正腔圆的官话大喝一声:“天下人!南氏无道!人人得而诛之!人人——”
卫士终于制服刺客,给他堵了嘴。
可是周遭百姓已然听见,闻言只见一片惶然之色。人心浮动。
魏渊亦是心乱如麻,有些乱了阵脚。她毕竟不是真明公主,毕竟不是天下奇女子之首,毕竟不曾杀伐果决……
可是……她闭了闭眼,斯人已去,后来者当担起公主之资。
于是魏渊放开乔妄,把人交到太医手上,
一步一步走到刺客身前,拔了周靖的剑来,作势要当头劈下,那人虽悍不畏死,可也下意识瑟缩了一下。
这就够了。
魏渊的剑停在寸许之外。
“你口出狂言,竟敢诋毁皇族。南氏自问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待天下更是和同为一家。竖子刺杀本宫,无非是受人指使,或是为了一己私欲。你的行为,才是无道之举。”
周遭窃窃私语逐渐安静下来,魏渊朗声道:“天下之事,皆有法度。你胆敢行刺,已犯下重罪。待查明真相,必按律惩处。”
后退几步,魏渊剑指东方,那是羽族故地。
她神色威严冷静,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眼神锐利深邃,一字一句,声音清晰而洪亮,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般敲击在人的心头:
“皇族之治,非汝一人之口舌所能定。我朝法度严明,百姓安居乐业,岂容尔等宵小之辈妄加评判?今日之事,乃汝一人之过,与皇族无干。若天下真有不平之事,当以正义之道,行公正之举,而非以私怨行刺杀之恶行。吾将以此事为鉴,更加勤勉治国,以正视听,让天下人知皇族之仁德,而非汝等无知之辈之妄言。”
窃窃私语停了。
魏渊将剑还给周靖,目不斜视上了马车。
她到底不是公主,只觉得裙下两股战战,强撑罢了,不敢看周围百姓的眼睛,也不敢思量这样做是否妥当。
只觉得阴沉沉的天好像一下压得人喘不过去来。
秋八月,好像要下雨了。
京城许久不曾有这样的热闹看,有旁的平头百姓也围将上来,想凑个热闹。
周靖见魏渊不曾抗拒,也未曾驱赶,只是稍拦了拦,以示庄重。
魏渊手一扬,吩咐平身,问道:“哪位是领头人,报上名来。”
一书生拱手,不卑不亢道:“小人王生。”
另一富商打扮的人也忙膝行一步上前:“小人张老四。”
魏渊颔首:“尔等有何冤屈,尽可道来。”
“回禀殿下。”回话的是那书生:“殿下有所不知,近几个月,京城多有女子失踪,从几岁到几十岁,年岁不一,数量过百。”
“过百?”魏渊深深蹙起眉来:“数目当真不小……你接着说。”
王生领命。
“是,便以小人之妻比例,起初,拙荆未归,小人也未曾如何放在心上,只当是妻子归宁,忘了留信,可几日过去,仍没消息,小人去泰山家中问,发现我妻竟也不曾省亲,小人大惊,便报了官。”
王生口齿伶俐,说的十分清楚:“报官时才发现,近日京中妻女走失者竟有百来人。此事震动大理寺,可官差寻了将近十日,也未曾寻得半点蛛丝马迹。”
“言至此,尔等确然可说大理寺无能。”魏渊听罢凤眸含威:
“但尔等检举大理寺官匪勾结,可要拿出证据!须知民告官时,若所言不实,可是罪加一等!”
此言一出,越诉众人皆是一缩首,目光隐隐瞥向正中。
只有王生神色平静,并未骇住:“殿下容禀,此事还有后续。”
魏渊暗自点头,且不说此事是真是假,单是此人这份气魄,便是可造之材。
只听王生道:“说来惭愧,我等走失妻女,着实心急,便想着筹措薄礼,孝敬一番,也好请官爷尽心。因小人略通道理,张员外家资颇丰,又有人望,这些苦主便推举我二人前去大理寺少卿府上。”
“那日小人与张员外方递上拜帖,正出门房时,忽然听的大门外有两人交谈,其中一人说,妇女失踪一案,既与那些人有关,便不是咱们能管的。小人听得真切,那正是少卿大人的声音。”
王生忿忿:“次日,大理寺便召我等过堂,说此事查察无果,想来是我等妻女自己离家,并无拐卖掠夺之事,有苦主不服,竟叫大理寺杂役殴打至当堂吐血!”
饶是铁骨铮铮的男儿也红了眼眶:“不瞒殿下,小人不敢断言官匪勾结,如此鸣冤,只为惊动贵人,求长公主殿下为我等寻回妻女,此后要杀要剐,在场十十三人,兼家中等候者七十六人,悉听尊便!”
坦诚至此,竟叫魏渊无话可说。
沉吟片刻,魏渊正待开口,周靖却忽然近前来,魏渊以目示意,却听周靖说:“殿下,围观百姓中,有一人说亦有冤情要诉。”
“若有状纸,便可一并受了。”魏渊命道。
“并无状纸。”周靖回道,见魏渊蹙眉,赶忙道:“卑职糊涂,只是殿下……此人乃是昨日那位私审猎犬案的郎君,卑职以为殿下对此人还算赏识……”
那人?那游侠?
“他可曾说是何冤屈?”魏渊问,想了想又道:“便让我先同这些邀驾越诉者说上几句,他们心中凄苦惶然,不该慢待了。”
“殿下且慢。”不料周靖咬了咬牙,竟拦下来,语出惊人:“正是因那郎君所说与此案相关,卑职才贸然上前回禀。那郎君说,在河东道时,仿佛也曾听过类似案情,怕是……”
周靖话留三分,但言尽意未尽,魏渊聪颖,一点即透。
若是真的,怕是这潭浑水,不止京城!
当即,魏渊道:“请他过来。”
今日那游侠换了身衣衫,束了发冠,一身白衣,不像游侠,倒像个书生。
他到乖觉,见了公主纳头便拜:“草民乔妄,叩见长公主千岁。”
想来是生怕魏渊介怀昨日自己拒了保举的差事,这乔妄还匆匆解释了一句:“昨日多谢殿下美意,只是在下不堪大用,恐辜负所托,故而辞谢。”
一点小事,魏渊并不在意,原本满心都是这匪夷所思的走失大案,心中萦绕着万千疑惑,可当看见那乔妄的脸时,还是哽了哽,面露异色,忍不住奇道:“无妨。只是……不过一日过去,郎君怎地鼻青脸肿?”
他只苦笑,低眉顺眼地:“昨日草民多管闲事,吃了旁人一顿拳头,也是应该。”
挨了打,这人看上去倒是一丝一毫怨气也无,一副老好人的样子,这等行为,与他名字里那个“妄”字不能说全无关系,只能说毫不相干。
瞧着竟有几分窝囊,魏渊也是同人打过交道的,知道世俗——分明武艺高强,可是这般可欺,怪道挨打。
不过魏渊心中疑惑一闪而过,多管闲事?昨日这人除了替人断案,莫非还管了别的闲事?
那倒是难怪不愿为官,好事之人为官,莫不是要把自己累死了。
人家的私事,魏渊并不过多纠缠,只寒暄了这几句,转而说起正事来。
“方才本宫身边这位将军前来回禀,说郎君有冤要诉,又说与此案有关,现下还请速速道来。”
乔妄拱手称是,说着便将此事细细道来。
“草民原在河东道一带行走,日前河东道也出了这样的事,同王生所说别无二致,草民在河东道也算有些人望,便有人找上门来,托草民相救。可草民不过一介白身,苦无门路,也只好进京告御状来。不料一入京,便听说京中也出了这样的事,这几日徘徊市井,正是为了查察此事,本想着多集证据,再告不迟,不料今日恰巧撞见此事。”
他又一拱手:“草民以为,殿下不是黑白不分之人,故而请见。状纸虽不曾有,可却有河东道百民书一封,望殿下纳之。”
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张纸来,从背面亦可看见落款处密密麻麻的红指印。
魏渊一凛:“郎君所言当真?”
乔妄点点头。
魏渊深深吸了口气。
若王生与乔妄所言非虚,那便是大案了。
她当机立断:“兹事体大,本宫难以定夺,还请王郎君与张员外随我面圣,当面陈情。”
几十苦主大喜过望,原本只想请公主怜惜,不想能够上达天听,连连叩头称谢。
自有卫士引王、张二人上车,魏渊一边沉思着,转身欲走,不料变故陡生!
倏尔寒芒一闪,人群中窜出一人,手持利刃向魏渊面门刺来。
明公主不是柔弱之辈,可魏渊却从未练过身手,一时大惊,只向后一躲,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突然有人挺身,劈手将那行刺者匕首夺了,一反手将行刺者拧倒在地,正是乔妄出手。
二人谈话间走的近了些,此时乔妄离魏渊最近,甚至较贴身护卫周靖还要近上几分。
此刻下意识拔剑对敌,只见乔妄身手利落干净,那刺客竟然不是他一合之敌。
面上的温文和气全然敛去,乔妄满面肃杀,终于有了几分不羁游侠的样子。
按着那刺客,乔妄眼中惊诧半分不比魏渊少,他看的分明,这刺客正是从那帮越诉之人中扑出。
当务之急却不是追究,行走江湖多年,情知刺杀多有后招,顾不得尊卑礼仪,他神色焦急,几乎是冲着魏渊喊道:“殿下闪开!”
谁知那刺客也不是等闲之辈,趁乔妄不备,猛然挣脱一下,一低头,竟有一枚暗器冲魏渊面门射来,紫光幽幽,显然是涂了剧毒。
魏渊自不肯坐以待毙,一矮身,未曾中箭,正大喜时,抬头一看,正对上乔妄惊诧的眼神,和一只横在魏渊头顶的手。
那枚暗器正中掌心,原是乔妄担心魏渊避不开,又不曾携带兵器暗器,无法打落,只能以肉身相护。
见魏渊无事,乔妄松了一口气,正待说什么,却猛地一僵,竟然直挺挺倒下了。
一切如电闪雷鸣,说时迟那时快,饶是魏渊天生胆大,也有些骇住了。
旋即猛然反应过来。
卫队早在乔妄制服刺客后便冲上来,将那群百姓齐齐看押,魏渊却顾不得别的,那毒当真厉害,只片刻,乔妄的面皮已然泛上青紫。
她连公主之尊也抛了,一双手不知该作何动作,又想为乔妄止血,又不知该如何对付那幽幽剧毒,一边频频回头,一边连声唤道:“太医,太医——”
幸而随行者中有几位医师,此刻连滚带爬赶忙过来。
闻言那刺客朗笑三声,一张口,叽里咕噜竟是一通羽族话。
这竟是个羽族刺客!
想起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羽族叛逆,魏渊深深蹙起眉来。
知道他们是冲着南氏一族来的,却不知他们竟如此大胆,竟敢当街行刺!
魏渊凝神去听,幸而明公主精通异族语言,魏渊附在明公主身上,多少也听得懂几句。
那羽族刺客语出狂悖,说的骇然是:
“南氏无道,人人得而诛之!”
想来这句是特地说给魏渊听的,见魏渊听懂了,这人又哈哈一笑,用字正腔圆的官话大喝一声:“天下人!南氏无道!人人得而诛之!人人——”
卫士终于制服刺客,给他堵了嘴。
可是周遭百姓已然听见,闻言只见一片惶然之色。人心浮动。
魏渊亦是心乱如麻,有些乱了阵脚。她毕竟不是真明公主,毕竟不是天下奇女子之首,毕竟不曾杀伐果决……
可是……她闭了闭眼,斯人已去,后来者当担起公主之资。
于是魏渊放开乔妄,把人交到太医手上,
一步一步走到刺客身前,拔了周靖的剑来,作势要当头劈下,那人虽悍不畏死,可也下意识瑟缩了一下。
这就够了。
魏渊的剑停在寸许之外。
“你口出狂言,竟敢诋毁皇族。南氏自问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待天下更是和同为一家。竖子刺杀本宫,无非是受人指使,或是为了一己私欲。你的行为,才是无道之举。”
周遭窃窃私语逐渐安静下来,魏渊朗声道:“天下之事,皆有法度。你胆敢行刺,已犯下重罪。待查明真相,必按律惩处。”
后退几步,魏渊剑指东方,那是羽族故地。
她神色威严冷静,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眼神锐利深邃,一字一句,声音清晰而洪亮,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般敲击在人的心头:
“皇族之治,非汝一人之口舌所能定。我朝法度严明,百姓安居乐业,岂容尔等宵小之辈妄加评判?今日之事,乃汝一人之过,与皇族无干。若天下真有不平之事,当以正义之道,行公正之举,而非以私怨行刺杀之恶行。吾将以此事为鉴,更加勤勉治国,以正视听,让天下人知皇族之仁德,而非汝等无知之辈之妄言。”
窃窃私语停了。
魏渊将剑还给周靖,目不斜视上了马车。
她到底不是公主,只觉得裙下两股战战,强撑罢了,不敢看周围百姓的眼睛,也不敢思量这样做是否妥当。
只觉得阴沉沉的天好像一下压得人喘不过去来。
秋八月,好像要下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