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算数……那不算数,你要与心爱之人在一起,那才叫成亲。独留你孤零零地在这世上,我不放心呐。”
仓稷内心涌起无限惆怅。
“医巫一体,亚父教我医术,何不再教我巫术?本事多一些我也就不怕了。”仓荷开始转移话题。
仓稷慈爱地望着仓荷。
“傻孩子,医术续命而巫术烧命,就让此术在我这里断绝吧,我只愿你一生平平安安,在生命的尽头,让我为你算最后一卦,孩子,你有何求?”
亚父的卜卦从未出过错,仓荷放下碗筷,谨慎思量过后开口。
“我欲求周王朝前途。”
“那你呢?你可知你将有一大劫,你不问自己前途?”眼前的视线已经将要模糊了,仓稷还是想努力看清这个一手养大的孩子,将她的模样刻在心中。
仓荷摇摇头,“咱们以前受战火牵连,变成流民后来又成了乞丐,那时,是王姬与太子将咱们安置下来,让咱们有了短暂的栖身之所,王室之恩无以为报,阿荷以家国为先,私人为末,此言恳切,绝无假话!”
当年楚君占领山桑后,将百姓全都赶走,仓荷跟随仓稷四处流浪,住过山野、躺过坟地、偶尔露宿街头吃富户丢掉的腐烂瓜果,后来慢慢随着流民到洛邑过上乞讨的生活,那几年的流亡生涯仓荷绝不敢忘……也不能忘。
后来王姬与太子以为国祈福的名义为流民们在郊外建了居所,仓稷为人看病赚钱,生活才好起来。
那时候仓荷才九岁,只知道那是一对如金童玉女的神仙人物发了善心救济他们。
他们很和气,女孩活泼不骄矜,偶尔会帮体弱的妇孺干活,男孩气度非凡,带来了很多穿兕甲的大人帮他们建房子,后来仓荷才知道,那是周天子的一对儿女,是大周王朝的王姬与太子。
是以隐师阁的人找上门的时候,仓荷选择跟他们离开,她也要做如王姬、太子一般的人物,决不让世上再有像昔日的自己一般,四处流浪、无以为家的乞丐。
用太子的话来说,便是天下大同、富饶安康!
思绪间,仓荷眼眸迸发出坚韧的光芒。
仓稷叹气。
“好吧,拿龟壳来。”
仓荷连忙拿来一片龟甲,扶着仓稷坐在火堆旁。
时人尚巫祭之术,取龟甲一片,默念心中所求,置于炭火炙烤,以龟裂的痕迹论断推演。
仓稷枯瘦的双手捧着龟壳在火上炙烤,嘴里念念有词,那是仓荷听不懂的古语。
仓荷专注地看着龟壳的变化,完整龟面开始碎裂,噼啪作响。
仓稷嘴边念叨的祝祷词停了,炙烤的龟壳现出裂痕,他拿着龟壳凑近脸庞,拉拢着眼皮褶皱,用浑浊无彩的眼珠细细打量龟壳上的裂纹,发出一声苍老的叹息。
“风雨飘摇,大厦将倾。”
仓荷脸色一白,震惊万分,她连忙接过龟壳细看,眉目紧锁。
“不会的、不会。”
“我累了,扶我去休息吧。”算完这一卦,耗尽了精气神,仓稷已经感觉身体内生命力在渐渐流失。
仓荷只好扶着仓稷躺在一旁的木床上,仓稷闭上双目,面容安详。
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仓荷惊慌失措地握住仓稷干枯的手放在脸颊旁,依恋地靠在床边,伴随着一道哭腔,似呢喃、似呼唤。
“亚父、亚父。”
一夜过去,伴随鸡叫声,太阳缓缓升起。
仓荷在这个世上已是孤身一人,亚父在昨晚溘然长逝。
亚父不止是仓荷一人的亚父,也是整个桃地的亚父,人们敬他如亲祖,在听闻去世的消息后,村民们纷纷前来帮忙,操办丧仪。
伯臼也来了,看见仓荷通红的双眼,黝黑的脸上是藏不住的关怀。
“荷姑,你不要伤心,以后还有我……还有大家陪着你。”
仓荷无心与他多说什么,点点头沉默不语。
停灵一日后,村民们扶棺上山,有人哭泣、有人高举素布做的白幡,巫师站在棺材旁作法、嘴里呢喃着听不清的话,手中举穿起满青铜环的执杖挥舞,发出碰撞的叮当声。
棺材落入挖好的坑洞,渐渐被掩埋,巫师还在做法,村民哀嚎哭丧,仓荷掩面泣涕。
“亚父、亚父、走好!”
料理好亚父的后事,仓荷背着背篓,环视简陋的屋舍,依依不舍退出去将大门拴上。
村民们站在门外的牛车旁,知道仓荷要离开的伯臼也从自家跑出来,紧张地问。
“荷姑,你要走?”
村民们失去了通天的亚父,不愿再失去会医术的仓荷,百般挽留。
“荷姑,亚父庇佑桃地许多年,为我等消灾解难,你是他的孩子,当继承家业,继续庇佑咱们桃地,万万不可离我们而去啊。”一个抱着小孩的妇女劝道。
“请诸君安心,我只是出去寻药,而且往后我会回来祭拜亚父,我不在的日子,就去找村西头的伯师,亚父教过他医术,还请大家相信他。”
村西头的伯师是个勤勉好学的青年,幼时常跟仓荷一起探讨医术,人很爱笑,只是前几日入山采药,错过了亚父的丧期,至今未归。
“荷姑,你是去寻什么药?这般重要?”伯臼问道。
仓荷望着乡民们淳朴好奇的面庞,又看向伯臼黝黑关切的脸。
仓荷嗓子干哑,一时说不出话,她一向不擅长对和善的人撒谎,自己其实是去杀人,不是去找药,这能说出来吗?
或许是烈日有些毒,仓荷脑仁突突地疼,她咽了咽口水,尽量以平缓的语气回答:
“我去找一种可以治好苦难的药。”
乡民们大喜:“还有这样的神药?”
“有的,大家相信我,会有的。”
村民们不再阻拦,让出一条道,仓荷驾着牛车离去,他们不舍地挥手。
“荷姑、保重!”
仓荷回头见伯臼满是失落的神态,她挥手道别。
“大家保重!”
………………
恢弘的烛阴殿坐落在周王宫东南侧。
殿内,一男一女对坐下棋,男子面若冠玉,身着月白绘祥云上衣,腰间束丝织系带配一根玉制饰品,身前坠着一条浅蓝色蔽膝,绘彩云飞鹤,下身着浅色间裳,身姿颀长,坐姿端正,骨节分明的手执白子落下。
对面是一个圆脸长眉的英气女子,肌肤白皙,身着赤色窄袖上衣,绘祥鸟纹样,着玄色下裳,细嫩修长的手指执黑子落下。
这正是大周朝的太子姬佗、宣景王姬姬静淑。
“王妹,一会儿咱们去给父王请安吧,时值雨季,父王的肩膀又痛了。”姬佗一边下棋一边说话。
说着是肩膀痛,内里情况如何他们都清楚。
“阿荷的医术高明,想必她们快要归来,到时请她来为父王诊治一番。”王姬专心落下一子。
姬佗捏着棋子落下,“宫中巫医奇人云集,怎么会治不好一个小小的伤痛,父王之疾在心罢了。”
“是啊,祝聃已死,可父王还是耿耿于怀,到底如何才能让父王开怀?”王姬惆怅。
姬佗落下一枚棋子,“郑国。”
棋局分出胜负,宣景王姬叹了一口气。
“谢王兄赐教,再来一盘。”
宫道上,兰因兴奋地走向烛阴殿,她妆容精致,再三抚摸云鬓,整理交领衣衫,怀中抱着一个小匣子。
兰绪守卫在殿门口,兰因正要迈步入内,被兰绪堵住去路。
兰因瞪他一眼,换个方向,也被兰绪堵住,一时不得入内,兰因气急。
“阿兄,莫拦我,我是来禀报事务的。”
看着兰因急不可耐的模样,兰绪黑着脸,低声训斥道:
“规矩点!像什么样子,太子与王姬正在议事,站在此处容我通禀。”
“那你快去。”兰因催促道。
兰绪看着这个不争气的妹妹,转身进入殿内。
隔着屏风隐约可见姬佗与宣景王姬下棋的身影,兰绪站在屏风外恭敬禀报。
“太子、王姬,兰因求见。”
闻言,姬佗手中的棋子一顿。
宣景王姬浅浅一笑。
“可见人是不能念叨的。瞧瞧,明明是我麾下部曲,一回来就来烛阴殿见王兄,王兄果真比我得人心。”
“王妹何必如此揶揄为兄,她不过是知道你在我这处罢了,论忠心,阿妹的部曲不输任何人。”
“叫兰因进来吧。”
兰绪道了声“喏”,退出去复又引兰因入内。
相比兰绪,兰因毫无规矩,径直绕过屏风,似一只花蝴蝶一般飞扑过去,跪坐在姬佗身侧。
兰绪恭谨的脸色瞬间崩碎,见状不由懊恼,真是个拘不住的野猫。
“见过太子,见过王姬。”
兰因说话间,一双含情眼眸只望着姬佗,内心暗叹,一月多未见,太子又俊朗多了。
一旁直勾勾如秋水般的目光令姬佗顿感头痛,此姝向来不老实。
宣景王姬看着一向风轻云淡的王兄如此煎熬,不由得心情舒畅。
“你们这次任务办得怎么样?”
闻言,兰因这才收回目光,敛眉正色地向宣景王姬捧上匣子。
“殷商余孽企图以绝世玉璧向楚国借兵建国,人已杀尽,独留首领是只为找到其他余孽藏身之所,剩下的已经交给当地的隐师分阁处置,兰因与荷阿姊不负王姬之命,此玉璧为信物,呈上以证。”
宣景王姬打开匣子,里面是一块光洁未经打磨的玉璧,美玉皎皎,潋滟生辉。
“此事办得很好,玉璧就赏给你们,只是这玉璧仅有一块,立功的却有二人,你们打算如何分割?”
兰因想了想,递给姬佗。
“太子皎若清风明月,若得此璧为佩,当如星月相映,流光婉转,华彩照人,正是两相得宜。”
姬佗看着羞怯的兰因,还未开口,瞥见宣景王姬揶揄一笑,开口问兰因。
“那我呢?何以为佩?”
“王姬明珠之辉可与日月比肩,不需佩饰亦可华盖万千。”
宣景王姬发出爽朗的大笑。
“想不到我的兰因竟是如此能言善辩之人,若有出使的机会,让你去可好?”
“兰因不通政事,王姬抬举了。”兰因面颊一红,她一向不爱读书,但太子饱读诗书。为了配上太子,她偶尔狂补学识,夸耀的这几句是她临时从仓荷那里借来书中的赞词,里面写的却是一个公子戏弄贵女的话本,她也顾不得如何,咬牙用便是。
姬佗低头看了一眼玉璧,的确是块举世无双的好玉。
“你擅自献出玉璧,仓荷可知?”
兰因见姬佗说话,欣喜不已。
“归途中便已商议好,昔日太子赐我两相守,赐荷阿姊两相思,美玉有一块便足够了。玉璧不可分割,独一块才算完美,王姬一向简朴,不喜奢靡之物,这样的宝物,与太子及其般配。若王姬不收,赠与太子也是一样的。”
姬佗凝眉,略有些疑惑,女子多爱以金银玉器打扮自己,此姝外出任务却喜欢给他带各地宝物,久而久之堆满了烛阴殿的库房。
“你上回带回来的夜明珠也是这么说的,难道你不爱宝物?”
“属下爱,但宝物需配英雄,属下每每遇到喜爱至极的宝物,第一个想到配得上的便只有太子,还望太子成全。”兰因的笑脸端的是忠心耿耿,恳切真挚。
姬佗心中一嗤,真是个油嘴滑舌的小女子,勉强收下玉璧。
“那孤便成全你,你想要什么赏赐?”
兰因内心一喜,“烛阴殿外的兰花开得极好,属下若能时常赏看,不负花期,也是一桩美谈。”
“想不到你是爱花之人,那便允你每日进入烛阴殿赏花一次,直至兰花消谢。”
“多谢太子殿下。”
宣景王姬看着羞红脸却佯装大方自然的兰因,不由得好笑,略微看向四周,不见熟悉的人影。
“怎么只有你回来复命,仓荷呢?”
“禀王姬,荷阿姊带小鹰回桃山安葬,托我向王姬告罪。”
王姬内心不免隐隐担忧。
“魂归故里本是理所应当,只是,你们都是重情之人,也不知是好是坏。”
仓稷内心涌起无限惆怅。
“医巫一体,亚父教我医术,何不再教我巫术?本事多一些我也就不怕了。”仓荷开始转移话题。
仓稷慈爱地望着仓荷。
“傻孩子,医术续命而巫术烧命,就让此术在我这里断绝吧,我只愿你一生平平安安,在生命的尽头,让我为你算最后一卦,孩子,你有何求?”
亚父的卜卦从未出过错,仓荷放下碗筷,谨慎思量过后开口。
“我欲求周王朝前途。”
“那你呢?你可知你将有一大劫,你不问自己前途?”眼前的视线已经将要模糊了,仓稷还是想努力看清这个一手养大的孩子,将她的模样刻在心中。
仓荷摇摇头,“咱们以前受战火牵连,变成流民后来又成了乞丐,那时,是王姬与太子将咱们安置下来,让咱们有了短暂的栖身之所,王室之恩无以为报,阿荷以家国为先,私人为末,此言恳切,绝无假话!”
当年楚君占领山桑后,将百姓全都赶走,仓荷跟随仓稷四处流浪,住过山野、躺过坟地、偶尔露宿街头吃富户丢掉的腐烂瓜果,后来慢慢随着流民到洛邑过上乞讨的生活,那几年的流亡生涯仓荷绝不敢忘……也不能忘。
后来王姬与太子以为国祈福的名义为流民们在郊外建了居所,仓稷为人看病赚钱,生活才好起来。
那时候仓荷才九岁,只知道那是一对如金童玉女的神仙人物发了善心救济他们。
他们很和气,女孩活泼不骄矜,偶尔会帮体弱的妇孺干活,男孩气度非凡,带来了很多穿兕甲的大人帮他们建房子,后来仓荷才知道,那是周天子的一对儿女,是大周王朝的王姬与太子。
是以隐师阁的人找上门的时候,仓荷选择跟他们离开,她也要做如王姬、太子一般的人物,决不让世上再有像昔日的自己一般,四处流浪、无以为家的乞丐。
用太子的话来说,便是天下大同、富饶安康!
思绪间,仓荷眼眸迸发出坚韧的光芒。
仓稷叹气。
“好吧,拿龟壳来。”
仓荷连忙拿来一片龟甲,扶着仓稷坐在火堆旁。
时人尚巫祭之术,取龟甲一片,默念心中所求,置于炭火炙烤,以龟裂的痕迹论断推演。
仓稷枯瘦的双手捧着龟壳在火上炙烤,嘴里念念有词,那是仓荷听不懂的古语。
仓荷专注地看着龟壳的变化,完整龟面开始碎裂,噼啪作响。
仓稷嘴边念叨的祝祷词停了,炙烤的龟壳现出裂痕,他拿着龟壳凑近脸庞,拉拢着眼皮褶皱,用浑浊无彩的眼珠细细打量龟壳上的裂纹,发出一声苍老的叹息。
“风雨飘摇,大厦将倾。”
仓荷脸色一白,震惊万分,她连忙接过龟壳细看,眉目紧锁。
“不会的、不会。”
“我累了,扶我去休息吧。”算完这一卦,耗尽了精气神,仓稷已经感觉身体内生命力在渐渐流失。
仓荷只好扶着仓稷躺在一旁的木床上,仓稷闭上双目,面容安详。
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仓荷惊慌失措地握住仓稷干枯的手放在脸颊旁,依恋地靠在床边,伴随着一道哭腔,似呢喃、似呼唤。
“亚父、亚父。”
一夜过去,伴随鸡叫声,太阳缓缓升起。
仓荷在这个世上已是孤身一人,亚父在昨晚溘然长逝。
亚父不止是仓荷一人的亚父,也是整个桃地的亚父,人们敬他如亲祖,在听闻去世的消息后,村民们纷纷前来帮忙,操办丧仪。
伯臼也来了,看见仓荷通红的双眼,黝黑的脸上是藏不住的关怀。
“荷姑,你不要伤心,以后还有我……还有大家陪着你。”
仓荷无心与他多说什么,点点头沉默不语。
停灵一日后,村民们扶棺上山,有人哭泣、有人高举素布做的白幡,巫师站在棺材旁作法、嘴里呢喃着听不清的话,手中举穿起满青铜环的执杖挥舞,发出碰撞的叮当声。
棺材落入挖好的坑洞,渐渐被掩埋,巫师还在做法,村民哀嚎哭丧,仓荷掩面泣涕。
“亚父、亚父、走好!”
料理好亚父的后事,仓荷背着背篓,环视简陋的屋舍,依依不舍退出去将大门拴上。
村民们站在门外的牛车旁,知道仓荷要离开的伯臼也从自家跑出来,紧张地问。
“荷姑,你要走?”
村民们失去了通天的亚父,不愿再失去会医术的仓荷,百般挽留。
“荷姑,亚父庇佑桃地许多年,为我等消灾解难,你是他的孩子,当继承家业,继续庇佑咱们桃地,万万不可离我们而去啊。”一个抱着小孩的妇女劝道。
“请诸君安心,我只是出去寻药,而且往后我会回来祭拜亚父,我不在的日子,就去找村西头的伯师,亚父教过他医术,还请大家相信他。”
村西头的伯师是个勤勉好学的青年,幼时常跟仓荷一起探讨医术,人很爱笑,只是前几日入山采药,错过了亚父的丧期,至今未归。
“荷姑,你是去寻什么药?这般重要?”伯臼问道。
仓荷望着乡民们淳朴好奇的面庞,又看向伯臼黝黑关切的脸。
仓荷嗓子干哑,一时说不出话,她一向不擅长对和善的人撒谎,自己其实是去杀人,不是去找药,这能说出来吗?
或许是烈日有些毒,仓荷脑仁突突地疼,她咽了咽口水,尽量以平缓的语气回答:
“我去找一种可以治好苦难的药。”
乡民们大喜:“还有这样的神药?”
“有的,大家相信我,会有的。”
村民们不再阻拦,让出一条道,仓荷驾着牛车离去,他们不舍地挥手。
“荷姑、保重!”
仓荷回头见伯臼满是失落的神态,她挥手道别。
“大家保重!”
………………
恢弘的烛阴殿坐落在周王宫东南侧。
殿内,一男一女对坐下棋,男子面若冠玉,身着月白绘祥云上衣,腰间束丝织系带配一根玉制饰品,身前坠着一条浅蓝色蔽膝,绘彩云飞鹤,下身着浅色间裳,身姿颀长,坐姿端正,骨节分明的手执白子落下。
对面是一个圆脸长眉的英气女子,肌肤白皙,身着赤色窄袖上衣,绘祥鸟纹样,着玄色下裳,细嫩修长的手指执黑子落下。
这正是大周朝的太子姬佗、宣景王姬姬静淑。
“王妹,一会儿咱们去给父王请安吧,时值雨季,父王的肩膀又痛了。”姬佗一边下棋一边说话。
说着是肩膀痛,内里情况如何他们都清楚。
“阿荷的医术高明,想必她们快要归来,到时请她来为父王诊治一番。”王姬专心落下一子。
姬佗捏着棋子落下,“宫中巫医奇人云集,怎么会治不好一个小小的伤痛,父王之疾在心罢了。”
“是啊,祝聃已死,可父王还是耿耿于怀,到底如何才能让父王开怀?”王姬惆怅。
姬佗落下一枚棋子,“郑国。”
棋局分出胜负,宣景王姬叹了一口气。
“谢王兄赐教,再来一盘。”
宫道上,兰因兴奋地走向烛阴殿,她妆容精致,再三抚摸云鬓,整理交领衣衫,怀中抱着一个小匣子。
兰绪守卫在殿门口,兰因正要迈步入内,被兰绪堵住去路。
兰因瞪他一眼,换个方向,也被兰绪堵住,一时不得入内,兰因气急。
“阿兄,莫拦我,我是来禀报事务的。”
看着兰因急不可耐的模样,兰绪黑着脸,低声训斥道:
“规矩点!像什么样子,太子与王姬正在议事,站在此处容我通禀。”
“那你快去。”兰因催促道。
兰绪看着这个不争气的妹妹,转身进入殿内。
隔着屏风隐约可见姬佗与宣景王姬下棋的身影,兰绪站在屏风外恭敬禀报。
“太子、王姬,兰因求见。”
闻言,姬佗手中的棋子一顿。
宣景王姬浅浅一笑。
“可见人是不能念叨的。瞧瞧,明明是我麾下部曲,一回来就来烛阴殿见王兄,王兄果真比我得人心。”
“王妹何必如此揶揄为兄,她不过是知道你在我这处罢了,论忠心,阿妹的部曲不输任何人。”
“叫兰因进来吧。”
兰绪道了声“喏”,退出去复又引兰因入内。
相比兰绪,兰因毫无规矩,径直绕过屏风,似一只花蝴蝶一般飞扑过去,跪坐在姬佗身侧。
兰绪恭谨的脸色瞬间崩碎,见状不由懊恼,真是个拘不住的野猫。
“见过太子,见过王姬。”
兰因说话间,一双含情眼眸只望着姬佗,内心暗叹,一月多未见,太子又俊朗多了。
一旁直勾勾如秋水般的目光令姬佗顿感头痛,此姝向来不老实。
宣景王姬看着一向风轻云淡的王兄如此煎熬,不由得心情舒畅。
“你们这次任务办得怎么样?”
闻言,兰因这才收回目光,敛眉正色地向宣景王姬捧上匣子。
“殷商余孽企图以绝世玉璧向楚国借兵建国,人已杀尽,独留首领是只为找到其他余孽藏身之所,剩下的已经交给当地的隐师分阁处置,兰因与荷阿姊不负王姬之命,此玉璧为信物,呈上以证。”
宣景王姬打开匣子,里面是一块光洁未经打磨的玉璧,美玉皎皎,潋滟生辉。
“此事办得很好,玉璧就赏给你们,只是这玉璧仅有一块,立功的却有二人,你们打算如何分割?”
兰因想了想,递给姬佗。
“太子皎若清风明月,若得此璧为佩,当如星月相映,流光婉转,华彩照人,正是两相得宜。”
姬佗看着羞怯的兰因,还未开口,瞥见宣景王姬揶揄一笑,开口问兰因。
“那我呢?何以为佩?”
“王姬明珠之辉可与日月比肩,不需佩饰亦可华盖万千。”
宣景王姬发出爽朗的大笑。
“想不到我的兰因竟是如此能言善辩之人,若有出使的机会,让你去可好?”
“兰因不通政事,王姬抬举了。”兰因面颊一红,她一向不爱读书,但太子饱读诗书。为了配上太子,她偶尔狂补学识,夸耀的这几句是她临时从仓荷那里借来书中的赞词,里面写的却是一个公子戏弄贵女的话本,她也顾不得如何,咬牙用便是。
姬佗低头看了一眼玉璧,的确是块举世无双的好玉。
“你擅自献出玉璧,仓荷可知?”
兰因见姬佗说话,欣喜不已。
“归途中便已商议好,昔日太子赐我两相守,赐荷阿姊两相思,美玉有一块便足够了。玉璧不可分割,独一块才算完美,王姬一向简朴,不喜奢靡之物,这样的宝物,与太子及其般配。若王姬不收,赠与太子也是一样的。”
姬佗凝眉,略有些疑惑,女子多爱以金银玉器打扮自己,此姝外出任务却喜欢给他带各地宝物,久而久之堆满了烛阴殿的库房。
“你上回带回来的夜明珠也是这么说的,难道你不爱宝物?”
“属下爱,但宝物需配英雄,属下每每遇到喜爱至极的宝物,第一个想到配得上的便只有太子,还望太子成全。”兰因的笑脸端的是忠心耿耿,恳切真挚。
姬佗心中一嗤,真是个油嘴滑舌的小女子,勉强收下玉璧。
“那孤便成全你,你想要什么赏赐?”
兰因内心一喜,“烛阴殿外的兰花开得极好,属下若能时常赏看,不负花期,也是一桩美谈。”
“想不到你是爱花之人,那便允你每日进入烛阴殿赏花一次,直至兰花消谢。”
“多谢太子殿下。”
宣景王姬看着羞红脸却佯装大方自然的兰因,不由得好笑,略微看向四周,不见熟悉的人影。
“怎么只有你回来复命,仓荷呢?”
“禀王姬,荷阿姊带小鹰回桃山安葬,托我向王姬告罪。”
王姬内心不免隐隐担忧。
“魂归故里本是理所应当,只是,你们都是重情之人,也不知是好是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