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坐这里,一会我会提一些问题,你们自由发挥不要紧张。”
在主持人引导下,方文、霍华德、机枪手、潘家峰依次入座在主持人对面的木质沙发椅。
方文穿着航空公司的制服,霍华德和机枪手也换了身西装,潘家峰则是新派学生装。
从气质上,四位都是很耐看的。
但除了方文外,其他三位却很紧张。
经历互联网洗礼,从人人都可以直播的娱乐时代过来的方文,并不觉得这是多大的事情。
可这个时代的人在面对镜头和话筒时,感受却和方文完全不一样。
本就很内向的霍华德低着头。
机枪手端坐,腰杆挺的笔直,就像在进行最艰苦的训练一样。
潘家峰的双手无处摆放,只得在大腿上不停擦拭,估计那手心的汗一直在淌。
主持人看了一眼,也没说什么,按照计划从方文开始。
但在开始前,他竟然插播广告。
“美灵顿电台为上海人民服务,电台现已迁至百老汇路瑞丰大厦楼上,播放时点为上午点到点,中午时到时,晚间时到时。”
“正广和汽水,西洋配方,口感清爽,喝了还想喝。”
“联珠牌香烟,南阳兄弟公司出品,提倡实业,航空救国从我做起。”
“今日,本电台受到邀请,秘密前往南京,现在为大家采访昨日上海空战的几位参与者。他们分别是英勇空中驾驶员方文,机组成员美籍人士霍华德,航空队机枪手谢本贵,上海市立吴松中学学生潘家峰。”
“正是他们在昨日,驾驶一架军用运输机执行了轰炸日军军舰的壮举,成功击沉一艘日军军舰,造成了部分日方军舰撤出黄浦江,为十九路军的防守大大减轻了压力。”
“现在我们先来访问下驾驶员。”
“你好,方先生,能说下昨天的事情吗?”
方文记得刚才军官对自己说的,具体战机情况、机场情况都不能说,但过程起因却可以。
他明白该怎么回答,出声道:
“昨天我们执行了一次秘密行动,于凌晨点出发,前往上海轰炸敌军军舰。”
“为什么五点去?”主持人很专业,抓住机会提问。
“因为从上海那边发回来的情报表明,日军最早是在点以后才会出动第一批战机巡航,我们五点出发,六点半不到抵达上海,就算对方发现了,也有时间差可以执行任务。”
主持人点头:“这样啊,虽然我不太懂,但听起来很专业的样子,请你继续说。”
“后来我们抵达上海,按计划执行声东击西行动,由五架飞机袭击日方地面部队吸引即将过来的敌机,我驾驶的运输机则在另外两架战机的掩护下前往黄浦江上空轰炸。”
“我听说你在飞行驾驶和空中投弹上很有天赋,但在米高空投弹,如何保证能一发命中敌舰?”
“不能保证,从概率上说,我的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五十,当时还下着雨刮着海风,这里面也有运气的成分。”
方文刚说完。
军官出面停止了采访。
“先停止录音,这段删掉重来。方文,你不能说运气,要有肯定语气。比方说,我坚信这枚炸弹能命中目标,为此我经过了大量的练习。”
“必须这么说吗?”方文反问。
“对的,我们需要塑造一个空中英雄,他不能依靠运气,而是拥有远超别的飞行员的技艺和天赋。”() ()
“行吧。”方文同意了,但对接下来的采访,却没了兴致。
他按照军官的话回复,主持人看出些东西,随即结束了对他的采访,转向另外三位。
对于霍华德来说,这种采访让他感觉压力很大,大到就算是用母语回答都结结巴巴的程度。
主持人只好掐掉这段,补充录音:“霍华德先生不懂中文,又正好有点嗓子不舒服,不能进行采访,我简单说下他的情况。他是中华航空公司的机械师,也是方文的朋友,在行动时,两人结伴同行,是个不错的国际友人。现在接受采访的是航空队机枪手谢本贵,他是唯一的军中人士,让我们听听他对本次行动的评价。”
对于谢本贵的采访,直接略过了身份,显然是不想在采访中涉及广东航空队的信息。
谢本贵也知道这些,很配合的回答:
“飞行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需要强健的体魄和耐力,应对长时间的高空飞行驾驶、以及应对各种紧急情况,同时也要掌握大量知识,心理素质也要过关。但这些都是飞行员的基础要求,有些天赋是只有少数人才能拥有的。就像方文,他可以根据熟悉的地形完成独立夜间驾驶,却不会飞错航行,也可以在高空目测投弹命中目标,这是很难得的。我们这次的任务之所以选择方文参加,就是因为他的这些天赋。”
“很感谢你的专业回答,现在是最后一位采访者,年仅十八岁的潘家峰,作为一个学生,你是怎么加入行动的?”
原本表现的很紧张的潘家峰,在轮到他的时候,竟然发挥的很好。
“我原本是在舅舅家,那天舅舅接到一個电话,是方文大哥打来的,他请求我舅舅印刷一批传单,说是晚上在上海投放。我正好听到飞机里缺一个散发传单的人,就求着上了飞机。”
“就这样上飞机的?你胆子真够大的。”
“是啊,在学校我的体育很好,力气也很大,正好适合做这个。”
“嗯,也就是说,你大前天夜里参加了上海夜飞,昨天又参加了空战,这种经历是你的同龄人不可能做到的,你未来会不会也成为一名飞行员呢?”
“当然想啊,我还想拜方大哥为师,跟他学飞行绝对不错。”
“这也可以,我期待以后能乘坐你驾驶的飞机。好了采访到此结束,希望下次采访的时候,会是在上海进行。”
美灵顿电台的录音采访完成,一行人乘坐军车离开了机场。
第二天,美灵顿电台就播放了这段采访录音。
电波在上海各区传播。
弄堂里,拥有收音机的人家,主动将收音机摆放在阳台上,让过道里的邻里可以一同听到。
租界里的小洋楼、洋行内,也有形形色色的人聚坐在收音机前,讨论着。
随后,各家报纸也刊印了他们的专刊文章。
透过这些录音和文字,让上海民众更清楚的知道了空战当天发生的事情。
也通过这个宣传,大大提高了抗战士气。
对于这次的空战,日方也做出了对应手段。
黄浦江上的战舰不再是陈兵江面,而是每天排出两艘,保持对闸北区的炮火压制。
同时,空中的舰载战斗机巡航次数也更加频繁,从点开始,变成了五六点就有小批量的战机出现。
在主持人引导下,方文、霍华德、机枪手、潘家峰依次入座在主持人对面的木质沙发椅。
方文穿着航空公司的制服,霍华德和机枪手也换了身西装,潘家峰则是新派学生装。
从气质上,四位都是很耐看的。
但除了方文外,其他三位却很紧张。
经历互联网洗礼,从人人都可以直播的娱乐时代过来的方文,并不觉得这是多大的事情。
可这个时代的人在面对镜头和话筒时,感受却和方文完全不一样。
本就很内向的霍华德低着头。
机枪手端坐,腰杆挺的笔直,就像在进行最艰苦的训练一样。
潘家峰的双手无处摆放,只得在大腿上不停擦拭,估计那手心的汗一直在淌。
主持人看了一眼,也没说什么,按照计划从方文开始。
但在开始前,他竟然插播广告。
“美灵顿电台为上海人民服务,电台现已迁至百老汇路瑞丰大厦楼上,播放时点为上午点到点,中午时到时,晚间时到时。”
“正广和汽水,西洋配方,口感清爽,喝了还想喝。”
“联珠牌香烟,南阳兄弟公司出品,提倡实业,航空救国从我做起。”
“今日,本电台受到邀请,秘密前往南京,现在为大家采访昨日上海空战的几位参与者。他们分别是英勇空中驾驶员方文,机组成员美籍人士霍华德,航空队机枪手谢本贵,上海市立吴松中学学生潘家峰。”
“正是他们在昨日,驾驶一架军用运输机执行了轰炸日军军舰的壮举,成功击沉一艘日军军舰,造成了部分日方军舰撤出黄浦江,为十九路军的防守大大减轻了压力。”
“现在我们先来访问下驾驶员。”
“你好,方先生,能说下昨天的事情吗?”
方文记得刚才军官对自己说的,具体战机情况、机场情况都不能说,但过程起因却可以。
他明白该怎么回答,出声道:
“昨天我们执行了一次秘密行动,于凌晨点出发,前往上海轰炸敌军军舰。”
“为什么五点去?”主持人很专业,抓住机会提问。
“因为从上海那边发回来的情报表明,日军最早是在点以后才会出动第一批战机巡航,我们五点出发,六点半不到抵达上海,就算对方发现了,也有时间差可以执行任务。”
主持人点头:“这样啊,虽然我不太懂,但听起来很专业的样子,请你继续说。”
“后来我们抵达上海,按计划执行声东击西行动,由五架飞机袭击日方地面部队吸引即将过来的敌机,我驾驶的运输机则在另外两架战机的掩护下前往黄浦江上空轰炸。”
“我听说你在飞行驾驶和空中投弹上很有天赋,但在米高空投弹,如何保证能一发命中敌舰?”
“不能保证,从概率上说,我的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五十,当时还下着雨刮着海风,这里面也有运气的成分。”
方文刚说完。
军官出面停止了采访。
“先停止录音,这段删掉重来。方文,你不能说运气,要有肯定语气。比方说,我坚信这枚炸弹能命中目标,为此我经过了大量的练习。”
“必须这么说吗?”方文反问。
“对的,我们需要塑造一个空中英雄,他不能依靠运气,而是拥有远超别的飞行员的技艺和天赋。”() ()
“行吧。”方文同意了,但对接下来的采访,却没了兴致。
他按照军官的话回复,主持人看出些东西,随即结束了对他的采访,转向另外三位。
对于霍华德来说,这种采访让他感觉压力很大,大到就算是用母语回答都结结巴巴的程度。
主持人只好掐掉这段,补充录音:“霍华德先生不懂中文,又正好有点嗓子不舒服,不能进行采访,我简单说下他的情况。他是中华航空公司的机械师,也是方文的朋友,在行动时,两人结伴同行,是个不错的国际友人。现在接受采访的是航空队机枪手谢本贵,他是唯一的军中人士,让我们听听他对本次行动的评价。”
对于谢本贵的采访,直接略过了身份,显然是不想在采访中涉及广东航空队的信息。
谢本贵也知道这些,很配合的回答:
“飞行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需要强健的体魄和耐力,应对长时间的高空飞行驾驶、以及应对各种紧急情况,同时也要掌握大量知识,心理素质也要过关。但这些都是飞行员的基础要求,有些天赋是只有少数人才能拥有的。就像方文,他可以根据熟悉的地形完成独立夜间驾驶,却不会飞错航行,也可以在高空目测投弹命中目标,这是很难得的。我们这次的任务之所以选择方文参加,就是因为他的这些天赋。”
“很感谢你的专业回答,现在是最后一位采访者,年仅十八岁的潘家峰,作为一个学生,你是怎么加入行动的?”
原本表现的很紧张的潘家峰,在轮到他的时候,竟然发挥的很好。
“我原本是在舅舅家,那天舅舅接到一個电话,是方文大哥打来的,他请求我舅舅印刷一批传单,说是晚上在上海投放。我正好听到飞机里缺一个散发传单的人,就求着上了飞机。”
“就这样上飞机的?你胆子真够大的。”
“是啊,在学校我的体育很好,力气也很大,正好适合做这个。”
“嗯,也就是说,你大前天夜里参加了上海夜飞,昨天又参加了空战,这种经历是你的同龄人不可能做到的,你未来会不会也成为一名飞行员呢?”
“当然想啊,我还想拜方大哥为师,跟他学飞行绝对不错。”
“这也可以,我期待以后能乘坐你驾驶的飞机。好了采访到此结束,希望下次采访的时候,会是在上海进行。”
美灵顿电台的录音采访完成,一行人乘坐军车离开了机场。
第二天,美灵顿电台就播放了这段采访录音。
电波在上海各区传播。
弄堂里,拥有收音机的人家,主动将收音机摆放在阳台上,让过道里的邻里可以一同听到。
租界里的小洋楼、洋行内,也有形形色色的人聚坐在收音机前,讨论着。
随后,各家报纸也刊印了他们的专刊文章。
透过这些录音和文字,让上海民众更清楚的知道了空战当天发生的事情。
也通过这个宣传,大大提高了抗战士气。
对于这次的空战,日方也做出了对应手段。
黄浦江上的战舰不再是陈兵江面,而是每天排出两艘,保持对闸北区的炮火压制。
同时,空中的舰载战斗机巡航次数也更加频繁,从点开始,变成了五六点就有小批量的战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