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母亲。”接到华兰信件的王若弗风风火火的进了寿安堂向着老太太报喜。
“母亲,华儿有了。”
“真的,那太好了。”盛老太太一脸高兴的回答道。“如今只等到华儿生下儿子便是在袁家立下脚跟了。过些日子你去伯爵府看看她。”
“是。”
。。。。
袁文绍看完书信,心思难定,离京已有两月,他也有些想家了。
三年的相处又有原身的记忆,袁文绍已经渐渐的融入了这个时代。
袁文绍平复着心情,提笔将自己已经升官到了长安,担任着京兆府兵马督监,并在长安接受薄鼎臣的教导一事,写给了华兰和袁德。
并另外给了大章氏和袁文纯写了信。
毕竟大章氏是此身的生母,所以面子上总得顾忌一二。
写完信后,袁文绍的心情得以平复,每日除了检查京兆府附近的士兵训练,屯戍情况外,便是在延安经略使府上接受薄鼎臣的教导。
薄鼎臣给袁文绍的那些书,袁文绍大多是看过的,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
穿越过来之后虽有袁德近十年教导的记忆,但是袁德并不长于谋略,培养袁文绍也大多培养他的勇武善战。袁文绍看兵书时的一些疑惑都不能得到解决。
此时有了薄鼎臣这个如今大周军中的排在前三的人物教导,又有延安经略使府的军机作为实践,薄鼎臣对他一一剖析,袁文绍一时之间只觉得犹如提壶灌顶一般。
两军作战比的就是谁犯的错误最少。后勤补给永远都是军队最重要的。
上次一战,让袁文绍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个人之力终究是渺小的,是以学习起来更加努力。
而他的努力也都被薄鼎臣看在眼里。
。。。。。
大周嘉佑元年十月末,也就在大周刚刚改元一个多月后。
西夏垂帘听政的没藏黑云太后,在贺兰山打猎回兴庆府的途中,遇刺身亡。
西夏国相没藏讹庞连忙返回兴庆府,交接权利。自此西夏对大周酝酿的反攻,便不得不停了下来。
因为没藏讹庞需要替代没藏黑云接手她死后留下的巨大权利真空。
消息传来,刚刚换防的大周将士顿时长舒了一口气。
一转眼,到了十一月初,天气渐寒,西北地区时不时下起鹅毛大雪,西北大地陷入一片安静。
这日下职袁文绍有一次得到了从庆州玄武军转交过来的书信,这一次是华兰怀孕的消息。
在长安的府邸的书房之中袁文绍看完书信,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意。
“府中上下,所有人赏钱一千。再去长安城里的最好的酒楼订上三桌席面来。”高兴的袁文绍对着身边的刘武仁道。
“公子这是遇到什么喜事了。”长安府邸暂时担任袁文绍府上大管家的刘武仁问道。
“我有后了,过两日休沐,你让人备好车马,咱们去楼观台。”
“恭喜公子,小人这就去办。”刘武仁也是高兴的向袁文绍道喜。() ()
这处宅子是袁文绍拿着上次延水川大捷得到的朝廷的赏赐买的,地方不大,有八九亩和梁晖在汴京甜水巷中的院子差不多大。
不过京兆府终究是落魄了,比不上开封府的物价,这处八九亩的院子,袁文绍不过出价一千贯便拿下了。
作为出身伯爵府的袁文绍安定了下来后自然不能苦了自己。除去买院子,还买了十几个下人,从汴京带来的亲兵也和他同住。
至于战场上的缴获,袁文绍除了留下一下自用外,都折了现,让亲兵带回了汴京。
袁文绍给华兰写了回信,让她将管家之权丢出去,安心养胎为上。
“男文绍跪请父亲大人金安,家中之变故,儿子已然知晓,只觉父亲对母亲的处置过深。儿叩请父亲大人网开一面。另如今华兰既以怀孕,管家一事应交由大嫂,忠勤伯爵府日后终归由大哥承继,华兰作为弟媳,正好趁机交出管家之权。以免兄弟新生嫌隙,于家族不利云云。。。”大章氏作为此身生母虽是袁文绍一手造成,但是他不好装坐不知,该有的求情还是要有的。不过能不能成功袁文绍就不敢保证了。
管家的事,毕竟不是個好差事,要想管好必然要得罪人,所以还是趁早交出去最好。
。。。。。
“大帅,我有一个疑惑。”这日薄鼎臣检查完袁文绍都课业后,袁文绍将压在自己心底多时疑惑问出。
二人已经相识一月有余,慢慢的薄鼎臣发现袁文绍底子扎实,又谦逊好学,自然加重了袁文绍的课业。
“你说。”
“当初延水川之战,西夏人冒着箭矢,拼着死伤惨重,也要用骑兵撞阵,咱们的军队之中的弓手是不是有些太多了一旦被西夏人于野战中近身,只怕当日若无援军,我等必败。”
薄鼎臣听到了袁文绍的提问大感欣慰,“你知道本朝太宗皇帝亲征燕云吗?”
薄鼎臣当然知道军队中的问题。只是这是从赵二时候就立下来的国策。
“大帅的意思是”袁文绍心生疑惑。
“你去翻翻史书就知道了,那里有你要的答案。”涉及太宗皇帝的事,薄鼎臣不好明说,只是点播了一下袁文绍。
袁文绍回去翻阅着周太宗亲征燕云的诸多事宜。
等到他翻越到双方的战损比之后才明白为什么大周的军队需要那么多的弓弩手?因为自五代以来,大周那一批最能打的士卒,全部被埋葬在了高粱河附近。
那么大周就需要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应对草原骑兵骑射的方法。
而简单便宜方便大规模列装的弩手。自此之后成为大周的主力。因为大周从那儿之后调整了对外的战略。
加强了士兵的血槽,只要我的弩箭充足,随时都可以在短时间内训练出来一批士兵。
大周有人口上万万,就是与西夏或辽三换一,也不亏。
以守为主,依托城墙等有利工事就能给敌军带来大规模的杀伤。这对大周来说是惠而不费的事情。
“母亲,华儿有了。”
“真的,那太好了。”盛老太太一脸高兴的回答道。“如今只等到华儿生下儿子便是在袁家立下脚跟了。过些日子你去伯爵府看看她。”
“是。”
。。。。
袁文绍看完书信,心思难定,离京已有两月,他也有些想家了。
三年的相处又有原身的记忆,袁文绍已经渐渐的融入了这个时代。
袁文绍平复着心情,提笔将自己已经升官到了长安,担任着京兆府兵马督监,并在长安接受薄鼎臣的教导一事,写给了华兰和袁德。
并另外给了大章氏和袁文纯写了信。
毕竟大章氏是此身的生母,所以面子上总得顾忌一二。
写完信后,袁文绍的心情得以平复,每日除了检查京兆府附近的士兵训练,屯戍情况外,便是在延安经略使府上接受薄鼎臣的教导。
薄鼎臣给袁文绍的那些书,袁文绍大多是看过的,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
穿越过来之后虽有袁德近十年教导的记忆,但是袁德并不长于谋略,培养袁文绍也大多培养他的勇武善战。袁文绍看兵书时的一些疑惑都不能得到解决。
此时有了薄鼎臣这个如今大周军中的排在前三的人物教导,又有延安经略使府的军机作为实践,薄鼎臣对他一一剖析,袁文绍一时之间只觉得犹如提壶灌顶一般。
两军作战比的就是谁犯的错误最少。后勤补给永远都是军队最重要的。
上次一战,让袁文绍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个人之力终究是渺小的,是以学习起来更加努力。
而他的努力也都被薄鼎臣看在眼里。
。。。。。
大周嘉佑元年十月末,也就在大周刚刚改元一个多月后。
西夏垂帘听政的没藏黑云太后,在贺兰山打猎回兴庆府的途中,遇刺身亡。
西夏国相没藏讹庞连忙返回兴庆府,交接权利。自此西夏对大周酝酿的反攻,便不得不停了下来。
因为没藏讹庞需要替代没藏黑云接手她死后留下的巨大权利真空。
消息传来,刚刚换防的大周将士顿时长舒了一口气。
一转眼,到了十一月初,天气渐寒,西北地区时不时下起鹅毛大雪,西北大地陷入一片安静。
这日下职袁文绍有一次得到了从庆州玄武军转交过来的书信,这一次是华兰怀孕的消息。
在长安的府邸的书房之中袁文绍看完书信,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意。
“府中上下,所有人赏钱一千。再去长安城里的最好的酒楼订上三桌席面来。”高兴的袁文绍对着身边的刘武仁道。
“公子这是遇到什么喜事了。”长安府邸暂时担任袁文绍府上大管家的刘武仁问道。
“我有后了,过两日休沐,你让人备好车马,咱们去楼观台。”
“恭喜公子,小人这就去办。”刘武仁也是高兴的向袁文绍道喜。() ()
这处宅子是袁文绍拿着上次延水川大捷得到的朝廷的赏赐买的,地方不大,有八九亩和梁晖在汴京甜水巷中的院子差不多大。
不过京兆府终究是落魄了,比不上开封府的物价,这处八九亩的院子,袁文绍不过出价一千贯便拿下了。
作为出身伯爵府的袁文绍安定了下来后自然不能苦了自己。除去买院子,还买了十几个下人,从汴京带来的亲兵也和他同住。
至于战场上的缴获,袁文绍除了留下一下自用外,都折了现,让亲兵带回了汴京。
袁文绍给华兰写了回信,让她将管家之权丢出去,安心养胎为上。
“男文绍跪请父亲大人金安,家中之变故,儿子已然知晓,只觉父亲对母亲的处置过深。儿叩请父亲大人网开一面。另如今华兰既以怀孕,管家一事应交由大嫂,忠勤伯爵府日后终归由大哥承继,华兰作为弟媳,正好趁机交出管家之权。以免兄弟新生嫌隙,于家族不利云云。。。”大章氏作为此身生母虽是袁文绍一手造成,但是他不好装坐不知,该有的求情还是要有的。不过能不能成功袁文绍就不敢保证了。
管家的事,毕竟不是個好差事,要想管好必然要得罪人,所以还是趁早交出去最好。
。。。。。
“大帅,我有一个疑惑。”这日薄鼎臣检查完袁文绍都课业后,袁文绍将压在自己心底多时疑惑问出。
二人已经相识一月有余,慢慢的薄鼎臣发现袁文绍底子扎实,又谦逊好学,自然加重了袁文绍的课业。
“你说。”
“当初延水川之战,西夏人冒着箭矢,拼着死伤惨重,也要用骑兵撞阵,咱们的军队之中的弓手是不是有些太多了一旦被西夏人于野战中近身,只怕当日若无援军,我等必败。”
薄鼎臣听到了袁文绍的提问大感欣慰,“你知道本朝太宗皇帝亲征燕云吗?”
薄鼎臣当然知道军队中的问题。只是这是从赵二时候就立下来的国策。
“大帅的意思是”袁文绍心生疑惑。
“你去翻翻史书就知道了,那里有你要的答案。”涉及太宗皇帝的事,薄鼎臣不好明说,只是点播了一下袁文绍。
袁文绍回去翻阅着周太宗亲征燕云的诸多事宜。
等到他翻越到双方的战损比之后才明白为什么大周的军队需要那么多的弓弩手?因为自五代以来,大周那一批最能打的士卒,全部被埋葬在了高粱河附近。
那么大周就需要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应对草原骑兵骑射的方法。
而简单便宜方便大规模列装的弩手。自此之后成为大周的主力。因为大周从那儿之后调整了对外的战略。
加强了士兵的血槽,只要我的弩箭充足,随时都可以在短时间内训练出来一批士兵。
大周有人口上万万,就是与西夏或辽三换一,也不亏。
以守为主,依托城墙等有利工事就能给敌军带来大规模的杀伤。这对大周来说是惠而不费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