誉恒中学自从六年前把老校区留给初中部,自己搬到新校区,每年新收的学生增加近400。虽然这让原本拥堵的城北更加拥堵,但这全市最好的高中,在全省排不上第一也有前五……扩招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无疑是高兴的。
除了早一年差几分没考上的师兄师姐。
那一年如果有人有事路过其他高中,必然会看到学生边吃关东煮边悔恨自己早出生一年,然后戏剧性地抹一把眼泪。
“誉恒到底在干什么,爱来的太迟,我想原谅它都不给机会。”
“近三年别让我遇到誉恒的人啊啊啊。”
……
李知休不紧不慢地走到公告牌前,她来的不算晚,仍有很多学生身子往前倾寻找自己的名字,看自己分到哪个班。
李知休站在人后,仔细地搜寻一个位置,趁着机会挤进人群到第一张纸前,目光慢慢地往下挪。当她看到“7号陈熠”时,手不由得一颤,尽管早知道他会在这所学校,但没想到这么快就见到了有关他的东西。
她的心开始一下一下地打起鼓来,紧张中含着一丝期待地继续看。
往下不过五个人就是自己的名字,她挤出人群时,脸上带着浅淡的笑容,旁人看不出来,也没有持续太久。
李知休稍微加快脚步,向教学楼2楼走。
二楼最里面,便是高一一班。
班里大概来了一半人,无论认不认识大家都聊得很精彩。只有少数人在看到新同学进班后停顿下,然后继续做自己的事。
李知休一眼就看到了陈熠,和他旁边的余悦。她进班时余悦抬头看,看到她立刻两眼放光,挥手喊她“知休!”
陈熠注意到余悦的动作,便跟着望去,看到她时瞳孔一缩,像瞬间石化,让刚刚聊天时还没来得及消失的笑容挂在脸上,显得诡异。但随着余悦喊李知休的名字,他立刻回了神,对李知休化出一个更灿烂的笑。
誉恒的校服在暑假就要求自己买,和大部分中学校服没什么不同。宽大的白色校服,领口和袖子都要条纹点缀,男用蓝,女用红。裤子是深蓝,深的像黑。
李知休今天随手扎了低马尾,有几根须发还留在鬓边。她皮肤偏白,五官乍看并不漂亮而是干净,但眼睛和眉毛搭在一起使这张脸多了锋利。
原本安静的脸在看到他们现出一个笑,也向他们挥手。
陈熠看到的便是这样的她。
和以前比,她真的变了很多。
从前李知休很爱笑,两眼弯弯让人看了很亲近。总说他长的可爱,最适合交朋友,每次都让他上前说一大堆,自己则在一旁竖大拇指,无形地说你真厉害,笑起来天衣无缝,适合当演员。
但他其实是被她传染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想起那天她脸上没有什么表情,风吹拂鬓发,把苍白的脸更衬羸弱。却不耐烦地大声喊着:“不要烦我!让我一个人安静一下不行吗。”
他走了。
他一直等着她主动找他。
直到初三那年,她终于愿意给他发消息了。
虽然关系变缓,但他们一直没机会见面。他第一次见长大后的她,明明瘦弱,皮肤白皙,但看到她的眼睛,里面有一股韧劲,和皮肤本不搭,却意外和谐。
他目不转睛地看着她,直到她走到面前,笑着说,“好久不见啊。”
不知何时握紧的拳头骤然松开,提前为自己下了决心。
李知休和余悦一起坐在陈熠前面,陈熠的旁边则坐着一位长相清冷的“美男子”——纪椋。
她们转过身和他们聊天,李知休打量着眼前两位风流倜傥的少年,心里默默感叹,上天真是对好看的人偏爱,坐也要让两个帅哥坐一起。
四个人分别进行了自我介绍。说完后李知休下意识看了眼陈熠,不想陈熠也在看她,目光石火间一起笑了。
陈熠继续向纪椋介绍,“我们三个是小学同学,知休初中就是誉恒的,我和余悦小学初中都在森海。你呢?”李知休想起来从前遇到新同学,也是陈熠在前面一顿说,他说话喜欢盯着人眼睛看,话毕配一个充满友善的笑容,很容易让人有好感。
很遗憾,纪椋没什么表情地说,“我以前在其他县读,直到初二才转到三中读书。”纪椋说话时眼睛会往下看,浓密的睫毛覆着眼睛,抬起眼是一双标准的丹凤眼,他声音透着微凉,明明是含情脉脉的眼睛却是满脸写着生人勿近。
李知休想到未来是纪椋嫌陈熠吵还是陈熠气纪椋闷就觉得好玩……
初中虽然有在微信联系,但生活见的面不超过三次。她有时候会想,他们是怎么从形影不离到见少离多的,思考的结果是,额,没想明白。
大概也许是她凶了陈熠,然后他不愿再理她,然后她现在终于开窍,开始挽回这段友谊。
那个夏天的事就像烈火灼烧着她的心,心变得千疮百孔,难免祸及其他人。
人与人之间,别时容易见时难。
又不是演小说,男女主会在某个转角美美重逢,很多人说了狠话就是再也不见。所以她向来主动出击,先争取,后论结果。
她时不时在他面前晃几下,凭陈熠那没心没肺一根筋的性子,再做好朋友指日可待。
慢慢来吧。
既然缘分让我们再见,那就好好珍惜。
十分钟后,班主任看全班几乎到齐,开口道,“同学们好,我叫叶萍,教你们语文。”她的声音醇厚中带着爽朗,凭李知休上9年学的经验,是个资历丰厚的老教师。
她是个看上去非常好相处,留着短发,耳边带着大耳环,珠圆玉润。
“………我们学校有个传统,入学要写一封信给高三的自己,字数不限但一定要写目标。”叶萍说着便开始发纸。
李知休四人坐在第四组,发到他们还有些时间。
余悦轻轻用胳膊碰一下李知休:“你初中也要写这个东西吗?”
“对。直到初三老师发下来我才记起这个。”
“可以问,写的是什么内容吗?”
“小学生般的牢骚,尴尬得我想当场撕毁。”
叶萍走过来,两人自动闭嘴,埋头写这封“送给未来的信”。
班里持续了二十分钟的窸窸声,除了轻微的谈话声外很安静。
李知休抬笔在纸上慢慢写下:
亲爱的知休:
早上中午晚上好。(记得对我说一句早上好)……
“最后,祝你万事胜意,金榜题名。”李知休看着结尾这句,觉得总少点什么没写。还有着夏天残留的热气的风吹动她碎发,她看向窗外不算郁葱的树,又添了些……
写完她看了眼余悦,一张纸写的满满。
不知道陈熠会写什么。
还有他那位好看的新同桌,纪椋。
叶萍很快分配了班委,班长陈熠,文艺委员赵乐乐,劳动委员游海……
游海也在誉恒,以乐于助人人傻钱多出名。除此之外,班里没有她认识的人。
一上午便在写信签名,听广播,收作业,发书中匆忙逝去。
“我们四个中午去食堂吃饭吧,我初中没有住宿没食堂,想去看看传说中誉恒的食堂。”余悦提议。
“我没问题。”
“好。”
“传说中?所有食堂的风评,似乎都不好。”
余悦听完更想去了,表示好吃的菜千篇一律,难吃的菜百年难遇。
于是四人一起向食堂走。
誉恒的食堂在学校西边,离高三的教学楼近。
余悦打完菜率先“试毒”,吃完眼睛一亮勾了下唇角赞道:“挺好吃的,堪比我爸!”
看她一脸真诚的样子,其余三人也开始吃。
李知休夹了鸡腿,炖的很嫩,入口即化。她不由得发起牢骚:“誉恒初中部的食堂,很难吃,超级难吃。”
纪椋赞同道:“以前我学校的食堂也是。”
陈熠从见到李知休的那一刻,就一直盯着她看,并且嘴角一直压不下去。
他不放过任何说话的机会接着说,“哈哈那我真是幸运,还没尝过苦,刚开始就吃这么好。”
学生时代无论家长还是学生,聊天必定不离成绩只是一方不乐意,一方当饭后闲聊。
“听说这届的中考状元在4班,不知道他月考能不能守住第一的位子。”旁边路过的同学说。
纪椋在听到周仲淹名字时,眉头一皱。别人可能看不出来,但李知休坐在他对面,察言观色很多年,下意识觉得有故事。还没细想,陈熠滔滔不绝地讲起来
“中考状元叫周仲淹,是我朋友,初中在三中读,人很仗义,长的也不错……”陈熠说到这停顿几秒,然后摸了把头发说,“有我这么强劲的对手和他争第一,他一定很紧张。”
三人都被他这么自信的样子逗笑了,李知休打趣道,“你说他仗义,可你对他也太不仗义了。”
陈熠扶额表示略过这个话题,接着说,“他父母都是老师,对他要求很高,再加上有这么多人都在看他,他压力很大。”
“压力大很容易把心态搞崩,等我见到他,就带他去放松一下。”
纪椋神色微动,抬手为陈熠鼓掌,不忘说一句“好兄弟”。
李知休没想到,刚听闻周仲淹的名字,她马上就会在军训遇到他。
往后,他更是从他们的全世界路过。
除了早一年差几分没考上的师兄师姐。
那一年如果有人有事路过其他高中,必然会看到学生边吃关东煮边悔恨自己早出生一年,然后戏剧性地抹一把眼泪。
“誉恒到底在干什么,爱来的太迟,我想原谅它都不给机会。”
“近三年别让我遇到誉恒的人啊啊啊。”
……
李知休不紧不慢地走到公告牌前,她来的不算晚,仍有很多学生身子往前倾寻找自己的名字,看自己分到哪个班。
李知休站在人后,仔细地搜寻一个位置,趁着机会挤进人群到第一张纸前,目光慢慢地往下挪。当她看到“7号陈熠”时,手不由得一颤,尽管早知道他会在这所学校,但没想到这么快就见到了有关他的东西。
她的心开始一下一下地打起鼓来,紧张中含着一丝期待地继续看。
往下不过五个人就是自己的名字,她挤出人群时,脸上带着浅淡的笑容,旁人看不出来,也没有持续太久。
李知休稍微加快脚步,向教学楼2楼走。
二楼最里面,便是高一一班。
班里大概来了一半人,无论认不认识大家都聊得很精彩。只有少数人在看到新同学进班后停顿下,然后继续做自己的事。
李知休一眼就看到了陈熠,和他旁边的余悦。她进班时余悦抬头看,看到她立刻两眼放光,挥手喊她“知休!”
陈熠注意到余悦的动作,便跟着望去,看到她时瞳孔一缩,像瞬间石化,让刚刚聊天时还没来得及消失的笑容挂在脸上,显得诡异。但随着余悦喊李知休的名字,他立刻回了神,对李知休化出一个更灿烂的笑。
誉恒的校服在暑假就要求自己买,和大部分中学校服没什么不同。宽大的白色校服,领口和袖子都要条纹点缀,男用蓝,女用红。裤子是深蓝,深的像黑。
李知休今天随手扎了低马尾,有几根须发还留在鬓边。她皮肤偏白,五官乍看并不漂亮而是干净,但眼睛和眉毛搭在一起使这张脸多了锋利。
原本安静的脸在看到他们现出一个笑,也向他们挥手。
陈熠看到的便是这样的她。
和以前比,她真的变了很多。
从前李知休很爱笑,两眼弯弯让人看了很亲近。总说他长的可爱,最适合交朋友,每次都让他上前说一大堆,自己则在一旁竖大拇指,无形地说你真厉害,笑起来天衣无缝,适合当演员。
但他其实是被她传染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想起那天她脸上没有什么表情,风吹拂鬓发,把苍白的脸更衬羸弱。却不耐烦地大声喊着:“不要烦我!让我一个人安静一下不行吗。”
他走了。
他一直等着她主动找他。
直到初三那年,她终于愿意给他发消息了。
虽然关系变缓,但他们一直没机会见面。他第一次见长大后的她,明明瘦弱,皮肤白皙,但看到她的眼睛,里面有一股韧劲,和皮肤本不搭,却意外和谐。
他目不转睛地看着她,直到她走到面前,笑着说,“好久不见啊。”
不知何时握紧的拳头骤然松开,提前为自己下了决心。
李知休和余悦一起坐在陈熠前面,陈熠的旁边则坐着一位长相清冷的“美男子”——纪椋。
她们转过身和他们聊天,李知休打量着眼前两位风流倜傥的少年,心里默默感叹,上天真是对好看的人偏爱,坐也要让两个帅哥坐一起。
四个人分别进行了自我介绍。说完后李知休下意识看了眼陈熠,不想陈熠也在看她,目光石火间一起笑了。
陈熠继续向纪椋介绍,“我们三个是小学同学,知休初中就是誉恒的,我和余悦小学初中都在森海。你呢?”李知休想起来从前遇到新同学,也是陈熠在前面一顿说,他说话喜欢盯着人眼睛看,话毕配一个充满友善的笑容,很容易让人有好感。
很遗憾,纪椋没什么表情地说,“我以前在其他县读,直到初二才转到三中读书。”纪椋说话时眼睛会往下看,浓密的睫毛覆着眼睛,抬起眼是一双标准的丹凤眼,他声音透着微凉,明明是含情脉脉的眼睛却是满脸写着生人勿近。
李知休想到未来是纪椋嫌陈熠吵还是陈熠气纪椋闷就觉得好玩……
初中虽然有在微信联系,但生活见的面不超过三次。她有时候会想,他们是怎么从形影不离到见少离多的,思考的结果是,额,没想明白。
大概也许是她凶了陈熠,然后他不愿再理她,然后她现在终于开窍,开始挽回这段友谊。
那个夏天的事就像烈火灼烧着她的心,心变得千疮百孔,难免祸及其他人。
人与人之间,别时容易见时难。
又不是演小说,男女主会在某个转角美美重逢,很多人说了狠话就是再也不见。所以她向来主动出击,先争取,后论结果。
她时不时在他面前晃几下,凭陈熠那没心没肺一根筋的性子,再做好朋友指日可待。
慢慢来吧。
既然缘分让我们再见,那就好好珍惜。
十分钟后,班主任看全班几乎到齐,开口道,“同学们好,我叫叶萍,教你们语文。”她的声音醇厚中带着爽朗,凭李知休上9年学的经验,是个资历丰厚的老教师。
她是个看上去非常好相处,留着短发,耳边带着大耳环,珠圆玉润。
“………我们学校有个传统,入学要写一封信给高三的自己,字数不限但一定要写目标。”叶萍说着便开始发纸。
李知休四人坐在第四组,发到他们还有些时间。
余悦轻轻用胳膊碰一下李知休:“你初中也要写这个东西吗?”
“对。直到初三老师发下来我才记起这个。”
“可以问,写的是什么内容吗?”
“小学生般的牢骚,尴尬得我想当场撕毁。”
叶萍走过来,两人自动闭嘴,埋头写这封“送给未来的信”。
班里持续了二十分钟的窸窸声,除了轻微的谈话声外很安静。
李知休抬笔在纸上慢慢写下:
亲爱的知休:
早上中午晚上好。(记得对我说一句早上好)……
“最后,祝你万事胜意,金榜题名。”李知休看着结尾这句,觉得总少点什么没写。还有着夏天残留的热气的风吹动她碎发,她看向窗外不算郁葱的树,又添了些……
写完她看了眼余悦,一张纸写的满满。
不知道陈熠会写什么。
还有他那位好看的新同桌,纪椋。
叶萍很快分配了班委,班长陈熠,文艺委员赵乐乐,劳动委员游海……
游海也在誉恒,以乐于助人人傻钱多出名。除此之外,班里没有她认识的人。
一上午便在写信签名,听广播,收作业,发书中匆忙逝去。
“我们四个中午去食堂吃饭吧,我初中没有住宿没食堂,想去看看传说中誉恒的食堂。”余悦提议。
“我没问题。”
“好。”
“传说中?所有食堂的风评,似乎都不好。”
余悦听完更想去了,表示好吃的菜千篇一律,难吃的菜百年难遇。
于是四人一起向食堂走。
誉恒的食堂在学校西边,离高三的教学楼近。
余悦打完菜率先“试毒”,吃完眼睛一亮勾了下唇角赞道:“挺好吃的,堪比我爸!”
看她一脸真诚的样子,其余三人也开始吃。
李知休夹了鸡腿,炖的很嫩,入口即化。她不由得发起牢骚:“誉恒初中部的食堂,很难吃,超级难吃。”
纪椋赞同道:“以前我学校的食堂也是。”
陈熠从见到李知休的那一刻,就一直盯着她看,并且嘴角一直压不下去。
他不放过任何说话的机会接着说,“哈哈那我真是幸运,还没尝过苦,刚开始就吃这么好。”
学生时代无论家长还是学生,聊天必定不离成绩只是一方不乐意,一方当饭后闲聊。
“听说这届的中考状元在4班,不知道他月考能不能守住第一的位子。”旁边路过的同学说。
纪椋在听到周仲淹名字时,眉头一皱。别人可能看不出来,但李知休坐在他对面,察言观色很多年,下意识觉得有故事。还没细想,陈熠滔滔不绝地讲起来
“中考状元叫周仲淹,是我朋友,初中在三中读,人很仗义,长的也不错……”陈熠说到这停顿几秒,然后摸了把头发说,“有我这么强劲的对手和他争第一,他一定很紧张。”
三人都被他这么自信的样子逗笑了,李知休打趣道,“你说他仗义,可你对他也太不仗义了。”
陈熠扶额表示略过这个话题,接着说,“他父母都是老师,对他要求很高,再加上有这么多人都在看他,他压力很大。”
“压力大很容易把心态搞崩,等我见到他,就带他去放松一下。”
纪椋神色微动,抬手为陈熠鼓掌,不忘说一句“好兄弟”。
李知休没想到,刚听闻周仲淹的名字,她马上就会在军训遇到他。
往后,他更是从他们的全世界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