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黄六月,阴雨连绵。
洋洋洒洒的细雨下了半月有余,堪堪将长京乍暖的气温又压了下去,竟比初春还要冷冽几许。
李无忧才掀起车帘一角,晚风便裹挟着寒气肆意地扑打在她的脸上,冻得她打起了哆嗦。
“殿下,小心着凉。”萍儿欲将窗帘放下却被李无忧拦了手。
“别动,让我好生瞧瞧。”李无忧将头抻向外面,试图重拾回之前的记忆。
奈何天色已晚,加之雨幕连连,罩着远山近水,任她如何也瞧不真切。
“到长京了吗?”李无忧柔声询问道。
萍儿亦不知现在身处何处,于是掀起门帘又问了车夫一遍。
赶车的侍从吁声渐弱,低沉的嗓音从外面缓缓传来,“回殿下,再过七八里路就到城门口了。”
李无忧自出发时便紧绷的心弦终于在此刻松懈了下来,萍儿退回马车内时仍不忘催促,“可得再快些,免得错过了闭城的时辰。”
侍从应了声是,随即扬鞭加快了行程。
到底是临近京城,就连官道都平坦了不少,车轱虽还是会压到水凼,但却不似先前那般颠簸。
“总算是要到京城了。”萍儿掸着被雨水溅湿的袖口欣喜不已。
她转过头,却瞧见主子的神色依旧沉重,于是覆上主子的手背安慰道:“殿下,咱们盼了这么些年,总算是离开了那处偏僻荒凉之地,可奴婢瞧着,您好似一点也不开心?”
李无忧叹息了一声,道:“许是这几年的清净日子过惯了,一想起京中的繁华,难免有些局促不安。”
“殿下莫要多想。”萍儿又道,“待回了京,我们只管关上门过自己的日子,少与人打交道就是。”
李无忧颔首,心道怕是他人与不愿意与自己有所牵连。
不过李无忧也无所谓了,经此一遭,她早就将一切都看淡、看透了。
李无忧听着车外的风雨声,心中难得地平静了些许,偏头再看萍儿,就在这静默的片刻间,她已靠在小几上昏然欲睡。
李无忧摸了摸萍儿的头,嘴角噙着一丝笑意,许是紧绷的心绪终于得了松弛,又或是连日的奔波让她异常的疲惫,慢慢地,她也开始打起了瞌睡。
双目合上前,李无忧还贪念地看了窗外的风景一眼,只希望在睁眼之际,能彻底摒弃过去,重新开始。
也不知过了多久,李无忧隐约中觉得马车停了下来。李无忧缓缓睁开惺忪睡眼,以为已经到达城门口的她在唤了几声侍从却未得到回应时,终于察觉到了一丝异样。
“萍儿,快醒醒!”李无忧一手摇着萍儿的手臂,一手轻轻掀起了车帘。
车外漆黑一片,李无忧什么也看不见,只有不断的雨滴落在车顶,发出嗒嗒的响声。
“殿下,怎么了?”萍儿揉着眼睛伸了个懒腰。
李无忧放下帘子朝她嘘了一声,萍儿立刻便警觉了起来,两人对视一眼后不约而同地朝门帘靠近。
萍儿刚掀起门帘,便见一个重物砰声倒下,她掌灯一看,才发现那倒下的竟是她们的侍从,而他的喉间插着一支箭矢。
侍从的血顺着前室流淌到了地上,和着雨水浸入了泥土中。他身上尚有余温残存,想来刚死不久。
萍儿张望着四周,正纠结着是躲在车中安全还是要赶紧逃离时,忽听嗖地一声,有东西朝这边射了过来。
还是李无忧眼疾手快,推了萍儿一把,躲开了那支朝两人射来的箭矢。
“萍儿,快跑!”李无忧扫了钉在车厢上的箭矢一眼,大喊道。
因李无忧的推力而摔下马车的萍儿挣扎着爬了起来,正欲去牵李无忧时,那拉车的马却突然发了狂似的横冲直撞地朝着奔了起来,没有扶稳的李无忧顺势又跌回了车里。
“殿下!”萍儿在后面狂奔呼叫着。
李无忧也无暇顾及其他,她双手抓着车窗,努力稳着身子,同时思量着要赶紧寻一良机从马车上跳下去。
但马狂奔的速度超乎了她的想象,仅凭她微弱的力道,根本不足以自救,就在她暗叹着今夜不知要曝尸何处时,马和车厢之间的牵引绳忽地断开了,发癫马奔向暗处后瞬间没了影,而李无忧在车厢里跌撞了几番后直接摔了出去。
李无忧懵了半许,匍匐在泥地里许久才缓过神来。
耳边有细碎的脚步声响起,在风雨声的掩盖下并不明显,但李无忧还是察觉到了。
她微微抬头,看见前方有个黑衣人朝自己靠了过来。
“你是谁?”惊惧之下,李无忧的声音微有些颤抖,“为何要杀我?”
黑衣人并未作答,只顾举刀朝李无忧逼近。
李无忧知道自己今夜定是凶多吉少,但她不甘心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去,她又问那黑衣人:“阁下要杀我,我自知无处逃生,但还请阁下告知原由,也好让我死得瞑目!”
可那黑衣人许是知道言多必失,一个字也不肯透露,但他还是在落刀之际喊了一声:“想不明白的话,就去地府里问阎王爷吧!”
银光晃了李无忧的眼,她下意识地抬手遮挡,她以为自己这次死定了,可忽然间,她听到叮地一声脆响,似有东西打掉了黑衣人手上的武器,等她再次睁开眼睛时,面前已然换了人。
正当她准备爬起时,忽然发现肩颈处不知何时竟多了把利刃。
灰黑夜幕也掩盖不了利器的银光,而被雨打湿了的刀刃更加地冰凉,挨在李无忧的脖颈间,寒意浸脾。
李无忧有些许崩溃,她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得罪了哪路神仙,怎么接二连三地碰到这些不善之人。
只是这次还没等到她开口求饶,肩上的刀便挪开了半寸,她只听头顶上传来一道呼声:“大人,这,好像是一位,道姑?”
“哦,是吗?”鞋履踏在湿地上的粘稠沉闷声慢慢及近,接着,那人便用刀尖挑着李无忧的下颌,迫使她抬起了头。
眼前的男子身着青衣头戴黑冠,五官精致且面容清隽,但其眸中狠厉尽露,看起来不像是坏人,但也绝不是一个好人。
至于李无忧,她那身灰白色的道袍被雨水淋得皱皱巴巴地,又在泥里滚了几圈后,压根儿就瞧不出原来的模样,只有从她头上的女冠以及罩着头发的长巾能勉强看出确实像个道姑。
“大人,这下怎么办?”青言回头询问李蘅,却发现后者晃了片刻的神,于是他又试探着唤了一声,“大人?”
李蘅扫了青言一眼,转过头又打量起李无忧的装束,冷声询问道:“不知是哪座庙里的女菩萨,又因何降尊于此处?”
李无忧触上对方清冷的眸子,实是看不清眼前人是敌是友,她紧张地吞咽着口水,沉默片刻后道:“小女此前在青云阁中修行,现欲前往京中投奔亲戚。”
“青云阁?”李蘅跟着念了一遍,复问,“可是陵川县的青云阁?”
“正是。”李无忧道,“听大人的语气,应是知道这个地方的。”
“曾有耳闻。”李蘅抬手示意手下将刀收回了鞘中,他则轻捏着左手尾指慢悠悠地侧过了身,忽而他又问李无忧,“既是投亲,你又为何会出现在此处,你可知本官正在追查朝廷要犯,如今犯人没了踪影却偏偏遇着了你,这委实不让本官有所猜疑啊。”
闻言,李无忧知道对方不是来杀自己的,这才稍稍放下心来,她紧跟着解释道:“小女也是无奈,行至半途时,赶马的车夫突然丧了命,我又被发狂的马拖至此处,这才偶然地撞到了大人的刀尖下。至于大人说的要犯,确与小女无关,还望大人明察!”
“是吗?”李蘅悠悠道,“你的辩解倒是无甚纰漏,但真的只是一个巧合么?”
李无忧又道:“大人若不信,可将小女带至京中,届时自有亲戚为我证明。”
“巧舌如簧,大人切莫被她给骗了。”李蘅手下的青言如是道。
李蘅的另一随从青书却不认同弟弟的话,他道:“大人,依属下看,此女子确实不像是我们要抓的人,为免错杀,大人何不依她之言先带入京城再说?且属下瞧着她这一副孱弱的模样,定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青言在一旁哼声道:“大哥别是看着漂亮姑娘就失了心智,连是非对错也分不清了罢!”
“你!”青书气得语结,却也无从辩解,只得巴巴地看着李蘅。
“好,本官就信你一次。”李蘅说着半蹲下身,又挑起李无忧的下颌戏谑道,“你可莫要想着戏耍本官,否则——”
“大人放心,小女绝无半句虚言。”李无忧道,“还有一事,肯请大人相助。”
“说!”李蘅起身道。
“小女有一近身丫鬟,先前与我走失在了这林中,还请大人帮忙找到后一同送往京中。”见李蘅面色沉了下来,她又道,“夜黑风高,这林中又有大人正要追查的重犯,小女实是担心她的安危,大人既是朝廷命官,想来也有护卫黎民之责,还请大人万要帮小女这个忙,待小女于京中安定下来后,必有重谢!”
“有意思。”李蘅轻笑道,“临危不惧,甚至还能有条不紊地说出这么些大道理来,确实有点儿意思!”
“这么说,大人是同意了?”李无忧问道。
李蘅道:“你都将为官之责都搬出来了,本官若是不答应的话,日后岂不是还要被你参上一本?”
“大人说笑了。”李无忧道。
李蘅轻哼一声,随即吩咐青书和青言两兄弟分头去寻那个走丢的丫头。
“别趴着了,赶紧起来,跟我入城。”李蘅居高临下地俯视着李无忧,冷声道,“我可没那多么多时间跟你继续耗下去了。”
“是,大人。”李无忧双手撑在泥地上,想站起身的时候,才发觉自己的脚踝在刚才的跌撞中受了伤,只是一直未曾发觉罢了。
“怎么?还想让我背你不成?”李蘅凝视着她戏谑道。
“不敢。”李无忧跪坐在泥地上,此时此刻,她也顾不上仪态是否端正了,反正先前的狼狈早已被眼前之人尽收眼底。
李无忧忍着剧痛勉强站起了身,却在踏出一步后又重重摔了下去,眼见着李蘅越走越远,心下焦急的她不由得唤了一声,“大人——”
李蘅顿下脚步,并未回头。
“看来真的是需要大人帮忙搭把手了。”李无忧弱声道,“我的脚扭伤了,实是难以挪步。”
李无忧看着对方僵直的背影,心中其实并没抱多大的希望。
就在她以为对方不会顾及她时,忽见李蘅转过身朝她折了回来。
“多谢大人!”李无忧伸出一只手欲向对方借力,“大人相救之恩,小女定当铭记于心,将来必有重谢!”
这是她第二次说要谢他的话了,但李蘅听在心里却只觉得有些可笑。
李无忧见李蘅并没有出手的打算,猜想他定是不愿碰自己,因而她只得伸手去抓对方的衣袖。
只是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她扒着对方腰带即将起身之际,那人竟将她直接横抱了起来。
“啊!”突如其来的失重感让李无忧不由得惊呼出声,甚至紧紧搂住了对方的脖子。
“你想勒死我吗?”李蘅沉声问道。
李无忧赶紧松了手,想叫他放自己下来,又觉得以自己的状态怕是到天明也入不了城,因而又打消了这个念头,只在心中默念着回京后一定要重金酬谢这位恩人。
“那就......劳烦大人了。”李无忧低声道。
李蘅扯了下嘴角,走出很远之后才轻不可闻地嗯了一声。
洋洋洒洒的细雨下了半月有余,堪堪将长京乍暖的气温又压了下去,竟比初春还要冷冽几许。
李无忧才掀起车帘一角,晚风便裹挟着寒气肆意地扑打在她的脸上,冻得她打起了哆嗦。
“殿下,小心着凉。”萍儿欲将窗帘放下却被李无忧拦了手。
“别动,让我好生瞧瞧。”李无忧将头抻向外面,试图重拾回之前的记忆。
奈何天色已晚,加之雨幕连连,罩着远山近水,任她如何也瞧不真切。
“到长京了吗?”李无忧柔声询问道。
萍儿亦不知现在身处何处,于是掀起门帘又问了车夫一遍。
赶车的侍从吁声渐弱,低沉的嗓音从外面缓缓传来,“回殿下,再过七八里路就到城门口了。”
李无忧自出发时便紧绷的心弦终于在此刻松懈了下来,萍儿退回马车内时仍不忘催促,“可得再快些,免得错过了闭城的时辰。”
侍从应了声是,随即扬鞭加快了行程。
到底是临近京城,就连官道都平坦了不少,车轱虽还是会压到水凼,但却不似先前那般颠簸。
“总算是要到京城了。”萍儿掸着被雨水溅湿的袖口欣喜不已。
她转过头,却瞧见主子的神色依旧沉重,于是覆上主子的手背安慰道:“殿下,咱们盼了这么些年,总算是离开了那处偏僻荒凉之地,可奴婢瞧着,您好似一点也不开心?”
李无忧叹息了一声,道:“许是这几年的清净日子过惯了,一想起京中的繁华,难免有些局促不安。”
“殿下莫要多想。”萍儿又道,“待回了京,我们只管关上门过自己的日子,少与人打交道就是。”
李无忧颔首,心道怕是他人与不愿意与自己有所牵连。
不过李无忧也无所谓了,经此一遭,她早就将一切都看淡、看透了。
李无忧听着车外的风雨声,心中难得地平静了些许,偏头再看萍儿,就在这静默的片刻间,她已靠在小几上昏然欲睡。
李无忧摸了摸萍儿的头,嘴角噙着一丝笑意,许是紧绷的心绪终于得了松弛,又或是连日的奔波让她异常的疲惫,慢慢地,她也开始打起了瞌睡。
双目合上前,李无忧还贪念地看了窗外的风景一眼,只希望在睁眼之际,能彻底摒弃过去,重新开始。
也不知过了多久,李无忧隐约中觉得马车停了下来。李无忧缓缓睁开惺忪睡眼,以为已经到达城门口的她在唤了几声侍从却未得到回应时,终于察觉到了一丝异样。
“萍儿,快醒醒!”李无忧一手摇着萍儿的手臂,一手轻轻掀起了车帘。
车外漆黑一片,李无忧什么也看不见,只有不断的雨滴落在车顶,发出嗒嗒的响声。
“殿下,怎么了?”萍儿揉着眼睛伸了个懒腰。
李无忧放下帘子朝她嘘了一声,萍儿立刻便警觉了起来,两人对视一眼后不约而同地朝门帘靠近。
萍儿刚掀起门帘,便见一个重物砰声倒下,她掌灯一看,才发现那倒下的竟是她们的侍从,而他的喉间插着一支箭矢。
侍从的血顺着前室流淌到了地上,和着雨水浸入了泥土中。他身上尚有余温残存,想来刚死不久。
萍儿张望着四周,正纠结着是躲在车中安全还是要赶紧逃离时,忽听嗖地一声,有东西朝这边射了过来。
还是李无忧眼疾手快,推了萍儿一把,躲开了那支朝两人射来的箭矢。
“萍儿,快跑!”李无忧扫了钉在车厢上的箭矢一眼,大喊道。
因李无忧的推力而摔下马车的萍儿挣扎着爬了起来,正欲去牵李无忧时,那拉车的马却突然发了狂似的横冲直撞地朝着奔了起来,没有扶稳的李无忧顺势又跌回了车里。
“殿下!”萍儿在后面狂奔呼叫着。
李无忧也无暇顾及其他,她双手抓着车窗,努力稳着身子,同时思量着要赶紧寻一良机从马车上跳下去。
但马狂奔的速度超乎了她的想象,仅凭她微弱的力道,根本不足以自救,就在她暗叹着今夜不知要曝尸何处时,马和车厢之间的牵引绳忽地断开了,发癫马奔向暗处后瞬间没了影,而李无忧在车厢里跌撞了几番后直接摔了出去。
李无忧懵了半许,匍匐在泥地里许久才缓过神来。
耳边有细碎的脚步声响起,在风雨声的掩盖下并不明显,但李无忧还是察觉到了。
她微微抬头,看见前方有个黑衣人朝自己靠了过来。
“你是谁?”惊惧之下,李无忧的声音微有些颤抖,“为何要杀我?”
黑衣人并未作答,只顾举刀朝李无忧逼近。
李无忧知道自己今夜定是凶多吉少,但她不甘心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去,她又问那黑衣人:“阁下要杀我,我自知无处逃生,但还请阁下告知原由,也好让我死得瞑目!”
可那黑衣人许是知道言多必失,一个字也不肯透露,但他还是在落刀之际喊了一声:“想不明白的话,就去地府里问阎王爷吧!”
银光晃了李无忧的眼,她下意识地抬手遮挡,她以为自己这次死定了,可忽然间,她听到叮地一声脆响,似有东西打掉了黑衣人手上的武器,等她再次睁开眼睛时,面前已然换了人。
正当她准备爬起时,忽然发现肩颈处不知何时竟多了把利刃。
灰黑夜幕也掩盖不了利器的银光,而被雨打湿了的刀刃更加地冰凉,挨在李无忧的脖颈间,寒意浸脾。
李无忧有些许崩溃,她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得罪了哪路神仙,怎么接二连三地碰到这些不善之人。
只是这次还没等到她开口求饶,肩上的刀便挪开了半寸,她只听头顶上传来一道呼声:“大人,这,好像是一位,道姑?”
“哦,是吗?”鞋履踏在湿地上的粘稠沉闷声慢慢及近,接着,那人便用刀尖挑着李无忧的下颌,迫使她抬起了头。
眼前的男子身着青衣头戴黑冠,五官精致且面容清隽,但其眸中狠厉尽露,看起来不像是坏人,但也绝不是一个好人。
至于李无忧,她那身灰白色的道袍被雨水淋得皱皱巴巴地,又在泥里滚了几圈后,压根儿就瞧不出原来的模样,只有从她头上的女冠以及罩着头发的长巾能勉强看出确实像个道姑。
“大人,这下怎么办?”青言回头询问李蘅,却发现后者晃了片刻的神,于是他又试探着唤了一声,“大人?”
李蘅扫了青言一眼,转过头又打量起李无忧的装束,冷声询问道:“不知是哪座庙里的女菩萨,又因何降尊于此处?”
李无忧触上对方清冷的眸子,实是看不清眼前人是敌是友,她紧张地吞咽着口水,沉默片刻后道:“小女此前在青云阁中修行,现欲前往京中投奔亲戚。”
“青云阁?”李蘅跟着念了一遍,复问,“可是陵川县的青云阁?”
“正是。”李无忧道,“听大人的语气,应是知道这个地方的。”
“曾有耳闻。”李蘅抬手示意手下将刀收回了鞘中,他则轻捏着左手尾指慢悠悠地侧过了身,忽而他又问李无忧,“既是投亲,你又为何会出现在此处,你可知本官正在追查朝廷要犯,如今犯人没了踪影却偏偏遇着了你,这委实不让本官有所猜疑啊。”
闻言,李无忧知道对方不是来杀自己的,这才稍稍放下心来,她紧跟着解释道:“小女也是无奈,行至半途时,赶马的车夫突然丧了命,我又被发狂的马拖至此处,这才偶然地撞到了大人的刀尖下。至于大人说的要犯,确与小女无关,还望大人明察!”
“是吗?”李蘅悠悠道,“你的辩解倒是无甚纰漏,但真的只是一个巧合么?”
李无忧又道:“大人若不信,可将小女带至京中,届时自有亲戚为我证明。”
“巧舌如簧,大人切莫被她给骗了。”李蘅手下的青言如是道。
李蘅的另一随从青书却不认同弟弟的话,他道:“大人,依属下看,此女子确实不像是我们要抓的人,为免错杀,大人何不依她之言先带入京城再说?且属下瞧着她这一副孱弱的模样,定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青言在一旁哼声道:“大哥别是看着漂亮姑娘就失了心智,连是非对错也分不清了罢!”
“你!”青书气得语结,却也无从辩解,只得巴巴地看着李蘅。
“好,本官就信你一次。”李蘅说着半蹲下身,又挑起李无忧的下颌戏谑道,“你可莫要想着戏耍本官,否则——”
“大人放心,小女绝无半句虚言。”李无忧道,“还有一事,肯请大人相助。”
“说!”李蘅起身道。
“小女有一近身丫鬟,先前与我走失在了这林中,还请大人帮忙找到后一同送往京中。”见李蘅面色沉了下来,她又道,“夜黑风高,这林中又有大人正要追查的重犯,小女实是担心她的安危,大人既是朝廷命官,想来也有护卫黎民之责,还请大人万要帮小女这个忙,待小女于京中安定下来后,必有重谢!”
“有意思。”李蘅轻笑道,“临危不惧,甚至还能有条不紊地说出这么些大道理来,确实有点儿意思!”
“这么说,大人是同意了?”李无忧问道。
李蘅道:“你都将为官之责都搬出来了,本官若是不答应的话,日后岂不是还要被你参上一本?”
“大人说笑了。”李无忧道。
李蘅轻哼一声,随即吩咐青书和青言两兄弟分头去寻那个走丢的丫头。
“别趴着了,赶紧起来,跟我入城。”李蘅居高临下地俯视着李无忧,冷声道,“我可没那多么多时间跟你继续耗下去了。”
“是,大人。”李无忧双手撑在泥地上,想站起身的时候,才发觉自己的脚踝在刚才的跌撞中受了伤,只是一直未曾发觉罢了。
“怎么?还想让我背你不成?”李蘅凝视着她戏谑道。
“不敢。”李无忧跪坐在泥地上,此时此刻,她也顾不上仪态是否端正了,反正先前的狼狈早已被眼前之人尽收眼底。
李无忧忍着剧痛勉强站起了身,却在踏出一步后又重重摔了下去,眼见着李蘅越走越远,心下焦急的她不由得唤了一声,“大人——”
李蘅顿下脚步,并未回头。
“看来真的是需要大人帮忙搭把手了。”李无忧弱声道,“我的脚扭伤了,实是难以挪步。”
李无忧看着对方僵直的背影,心中其实并没抱多大的希望。
就在她以为对方不会顾及她时,忽见李蘅转过身朝她折了回来。
“多谢大人!”李无忧伸出一只手欲向对方借力,“大人相救之恩,小女定当铭记于心,将来必有重谢!”
这是她第二次说要谢他的话了,但李蘅听在心里却只觉得有些可笑。
李无忧见李蘅并没有出手的打算,猜想他定是不愿碰自己,因而她只得伸手去抓对方的衣袖。
只是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她扒着对方腰带即将起身之际,那人竟将她直接横抱了起来。
“啊!”突如其来的失重感让李无忧不由得惊呼出声,甚至紧紧搂住了对方的脖子。
“你想勒死我吗?”李蘅沉声问道。
李无忧赶紧松了手,想叫他放自己下来,又觉得以自己的状态怕是到天明也入不了城,因而又打消了这个念头,只在心中默念着回京后一定要重金酬谢这位恩人。
“那就......劳烦大人了。”李无忧低声道。
李蘅扯了下嘴角,走出很远之后才轻不可闻地嗯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