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崔书桐和老爷子先是一惊,又露出喜悦的笑,紧赶慢赶来到医院,苏清已经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女婴。
粉粉嫩嫩的女娃娃,特别可爱,孙丽荣抱在怀里爱不释手:“老爷子,咱们终于有孙孙了。”
崔长年开怀大笑,小心翼翼接过孙女,抱着稀罕了一小会,笑呵呵商量给小孙女取名的事情。
孙丽荣白他一眼:“取名要先问问苏清的意见,妈妈费了这么大劲生下来的,让她取个喜欢的名字吧。”
“说的是,说的是。”崔长年连连附和。
病房里,苏清还在熟睡,崔裕景和方锦书在旁边陪床,月嫂和专门伺候苏清的保姆早就找好了,也守着寸步不离。
孩子生下来后,两人之间的嫌隙消除了一些,但表面相处还是怪怪的,苏清不敢奢求太多,他能平平淡淡地把日子过下去,就已经很好了。
至于取名,苏清希望老爷子来给取大名,自己只给女儿取了小名“乐乐”,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女儿永远开开心心的。
在苏清出院那天,一大家子聚在一起,拍了一张全家福,经历崔书桐车祸后,崔家终于再次团圆了。
……
九月初,方锦书回到沪城上学,因为比别人空缺了两年的时间,所以给自己加了很多课,恨不得每分每秒都在学习,周一到周五是她最忙碌的时候,周末和假期还要往返东山市,因为她要去见崔书桐。
自从她上学后,两人总是聚少离多,她很珍惜能在一起的时光。
崔书桐也并不总是很忙,好不容易休息的时候,便会折返沪城来看她,他们待在自己的房子,像这座城市里的饮食男女,一房两人三餐四季,过着普通的夫妻生活。
方锦书爱上了研发美食或者新饮品,有时候也会追求网上流行的东西,缠着崔书桐带她听演唱会、逛美食街、拆各种礼物盲盒……
日子虽然平淡如水,偶尔也会泛起一些涟漪。
自从加入考古队,崔书桐经常日夜颠倒,工作总是忙到很晚,身体也越来越不好,从前偶尔会犯小感冒,现在却经常胃痛背痛,每次去医院都查不出病因。
医生说他胃痛是吃饭不规律引起的,工作现场偏远,经常订盒饭,也没法吃到新鲜的;而背痛是过度劳作引起的,他本来右腿就出过车祸,身子没有恢复完全,不适合长时间劳作。
方锦书只能干着急,他性格倔强地要死,也没法劝他放弃工作。
最严重的一次,是在冬天的半夜,崔书桐突然毫无征兆胃痛,在厕所吐了一堆,把晚饭都给吐出来了……
更糟糕的是,冬天他的右腿又开始隐隐作痛,双重作用的“痛”,让他直不起来腰,只能蜷缩在卫生间的角落里。
方锦书打了急救电话,手忙脚乱给他套上几件衣服,将人抱在怀里,紧紧握着他的手,等待救护车的到来。
直到被抬到担架上,崔书桐已经失去了意识,任由方锦书怎么喊叫都没动静。
到了医院,崔书桐被推进急诊室,医生忙活一个小时才救回来,半夜终于挂上了点滴,推进病房时依然很虚弱。
虽说胃部缓解了一些,但右腿依然很痛,方锦书一夜未眠,帮他揉腿按摩,好歹缓解了他的疼痛。
第二天一大早,一位秃头医生来到病房,怀疑崔书桐的症状有些奇怪,便安排了一堆需要拍片的检查。
“不用了,不用拍了……”
方锦书不想让他们来回折腾崔书桐,颤抖着手从包里拿出一堆检查单:“医生,胃肝脾还有腿部,我们之前都拍过,你先看看这些检查单作为参考吧。”
“你之前拍的并不能代表病人现在的状况,”医生不愿意,非要重新拍,“先去缴费吧,医院的规定就是这样,你在这继续争论也没用。”
面对这位中年秃头医生,方锦书憋了一肚子气,还是认命拉着崔书桐去做检查。
无关其他,只因为这位中年秃头医生是三甲医院的权威专家,听说还是某个医学校的教授,再加上她之前也怀疑过崔书桐的病有些奇怪,说不定这位中年秃头医生能查出来病因。
她租了一个轮椅,带着崔书桐做各种检查,奔波在各个科室,同其他焦虑的病人家属一样,头发凌乱,双眼无神枯萎,步履匆匆……
等检查结果出来后,秃头医生将人扣留了下来,开了一堆输液的药,还专门开了一个研讨会,商讨崔书桐的病情,可能需要动刀子。
方锦书忐忑不安,跑去问病因,秃头医生支支吾吾,说还在研究,等确定了结果再做手术。
之后,秃头医生给他们开了一堆药,一会怀疑是胃部有问题,一会又觉得是腰部脊椎有问题,各种检查、输液和药物都开了一大堆,方锦书楼上楼下来回跑,医院真是一个烧钱的地方,前不久刚缴费,没几天钱就消失了。
关键钱花进去不少,病情却没有半点缓解。
方锦书气得要死:“现在的医院只要不拍片,就看不了病呗?真不知道每年培养出来那么多医学生有什么用!”
最好笑的是,即使看完片子也不知道症状,倒是很会逼着病人签各种风险告知书,就算治死人也和医院没关系。(希望天下所有的庸医都不得好死)
崔书桐舔了舔嘴皮,艰难开口:“圆圆,这件事先不要告诉爸妈,他们年纪大了,免得跟着担心。”
方锦书的怒火一下子就消失了,全部转变成了怜惜,紧紧握着他的手,为他注入一股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那个秃头医生就是一个庸医,履历看着挺光鲜亮丽的,中看不中用,胡乱治疗一通,也没研究明白崔书桐的病因,住院半个月,反而搞得他更难受了。
这天,崔书桐打完点滴后,突然感觉胃部不舒服,又在厕所吐了一大堆。
气得方锦书直接冲进办公室,和中年秃头吵起来了:“我们住院了那么久,钱花进去不少,为什么病症比之前更厉害了?”
“现在医生不拍片就检查不出来是不是!他都这么严重了,我们都配合你们拍了那么多片子,为什么还是治不好?”
“你就是一个庸医!根本就不懂得病理就胡乱医治,只会骗病人救命钱,吃人血馒头的庸医!”
只要一想到崔书桐的难受,方锦书半点理智都没有了,在办公室像泼妇一样大吵大闹,如果医生们都没问题,谁闲着没事做医闹?
“圆圆,别闹了,咱们换一家医院就是了。”
不知何时,崔书桐拄拐站在了门口,嘴唇发白,虚弱不堪,被病痛折磨的连说话都有些吃力,即使这样,他依然保持良好的涵养,一如既往温和。
方锦书一下子就安静了,如果可以的话,她恨不得上手打这个庸医,可在崔书桐面前,她闹不起来。
他都这么难受了,再闹下去也无济于事,所以他们换了一家更好的医院,这次的医生没有乱来,胃痛就治疗胃病,背痛就治疗背部,崔书桐的病症终于得到了缓解。
方锦书让他停止了所有的工作,住院两个月,身体终于好转了,除了右腿还会犯痛,其他的和从前没什么区别。
方锦书忍不住抱怨:“都怪那个中年秃头胡乱治疗,如果早来这家医院,你就不至于这么痛苦了。”
“他的履历写的那么好看,谁想到竟然是一个庸医!”
“好了,好了,都过去了还说它做什么?”崔书桐苦笑一声:“医生的学历并不能说明什么,只能说明有些医生适合做科研,并不适合临床治疗。”
来年开春时,草长莺飞万物复苏,崔书桐的精神状态比从前好了很多,又变得活蹦乱跳
方锦书给他围上红色围巾,戴上白色棉帽,穿着厚厚的棉服,推着轮椅上的他下楼散了散心。
医院楼下有一棵槐树,虽然这个季节没有开花,但崔书桐盯着这棵槐树很久,有感而发:“圆圆,还记不记得你和叶蓓第一次来到我家的时候,那会槐花开的可美了。”
方锦书想起了这档子旧事:“怎么,你还想着叶蓓是吧?”
她可没忘记他的“风流韵事”,那时他车祸后消沉敏感,就处处勾引家里的小护工,恨不得一天换一个,真真风流浪子。
“哪有!我那会只是在演戏!你不要血口喷人好不好?”崔书桐竭力为自己辩解:“再说我又没和她们发生什么。”
“哼!”方锦书没好气瞪他一眼。
当然,她是不会和一个病人计较的,翻完旧账两人又和好如初,一起躺在病床缠缠绵绵聊起未来。
自从上大学后,因为家离学校比较近,而她也和宿舍那些女生也没有共同话题,所以申请了不住宿。
如今她既要兼顾学习,还要照顾崔书桐,幸好大三的课程减少了很多,给她很多时间补缺从前缺失的知识点,也有了更多的时间照顾他。
崔书桐和老爷子先是一惊,又露出喜悦的笑,紧赶慢赶来到医院,苏清已经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女婴。
粉粉嫩嫩的女娃娃,特别可爱,孙丽荣抱在怀里爱不释手:“老爷子,咱们终于有孙孙了。”
崔长年开怀大笑,小心翼翼接过孙女,抱着稀罕了一小会,笑呵呵商量给小孙女取名的事情。
孙丽荣白他一眼:“取名要先问问苏清的意见,妈妈费了这么大劲生下来的,让她取个喜欢的名字吧。”
“说的是,说的是。”崔长年连连附和。
病房里,苏清还在熟睡,崔裕景和方锦书在旁边陪床,月嫂和专门伺候苏清的保姆早就找好了,也守着寸步不离。
孩子生下来后,两人之间的嫌隙消除了一些,但表面相处还是怪怪的,苏清不敢奢求太多,他能平平淡淡地把日子过下去,就已经很好了。
至于取名,苏清希望老爷子来给取大名,自己只给女儿取了小名“乐乐”,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女儿永远开开心心的。
在苏清出院那天,一大家子聚在一起,拍了一张全家福,经历崔书桐车祸后,崔家终于再次团圆了。
……
九月初,方锦书回到沪城上学,因为比别人空缺了两年的时间,所以给自己加了很多课,恨不得每分每秒都在学习,周一到周五是她最忙碌的时候,周末和假期还要往返东山市,因为她要去见崔书桐。
自从她上学后,两人总是聚少离多,她很珍惜能在一起的时光。
崔书桐也并不总是很忙,好不容易休息的时候,便会折返沪城来看她,他们待在自己的房子,像这座城市里的饮食男女,一房两人三餐四季,过着普通的夫妻生活。
方锦书爱上了研发美食或者新饮品,有时候也会追求网上流行的东西,缠着崔书桐带她听演唱会、逛美食街、拆各种礼物盲盒……
日子虽然平淡如水,偶尔也会泛起一些涟漪。
自从加入考古队,崔书桐经常日夜颠倒,工作总是忙到很晚,身体也越来越不好,从前偶尔会犯小感冒,现在却经常胃痛背痛,每次去医院都查不出病因。
医生说他胃痛是吃饭不规律引起的,工作现场偏远,经常订盒饭,也没法吃到新鲜的;而背痛是过度劳作引起的,他本来右腿就出过车祸,身子没有恢复完全,不适合长时间劳作。
方锦书只能干着急,他性格倔强地要死,也没法劝他放弃工作。
最严重的一次,是在冬天的半夜,崔书桐突然毫无征兆胃痛,在厕所吐了一堆,把晚饭都给吐出来了……
更糟糕的是,冬天他的右腿又开始隐隐作痛,双重作用的“痛”,让他直不起来腰,只能蜷缩在卫生间的角落里。
方锦书打了急救电话,手忙脚乱给他套上几件衣服,将人抱在怀里,紧紧握着他的手,等待救护车的到来。
直到被抬到担架上,崔书桐已经失去了意识,任由方锦书怎么喊叫都没动静。
到了医院,崔书桐被推进急诊室,医生忙活一个小时才救回来,半夜终于挂上了点滴,推进病房时依然很虚弱。
虽说胃部缓解了一些,但右腿依然很痛,方锦书一夜未眠,帮他揉腿按摩,好歹缓解了他的疼痛。
第二天一大早,一位秃头医生来到病房,怀疑崔书桐的症状有些奇怪,便安排了一堆需要拍片的检查。
“不用了,不用拍了……”
方锦书不想让他们来回折腾崔书桐,颤抖着手从包里拿出一堆检查单:“医生,胃肝脾还有腿部,我们之前都拍过,你先看看这些检查单作为参考吧。”
“你之前拍的并不能代表病人现在的状况,”医生不愿意,非要重新拍,“先去缴费吧,医院的规定就是这样,你在这继续争论也没用。”
面对这位中年秃头医生,方锦书憋了一肚子气,还是认命拉着崔书桐去做检查。
无关其他,只因为这位中年秃头医生是三甲医院的权威专家,听说还是某个医学校的教授,再加上她之前也怀疑过崔书桐的病有些奇怪,说不定这位中年秃头医生能查出来病因。
她租了一个轮椅,带着崔书桐做各种检查,奔波在各个科室,同其他焦虑的病人家属一样,头发凌乱,双眼无神枯萎,步履匆匆……
等检查结果出来后,秃头医生将人扣留了下来,开了一堆输液的药,还专门开了一个研讨会,商讨崔书桐的病情,可能需要动刀子。
方锦书忐忑不安,跑去问病因,秃头医生支支吾吾,说还在研究,等确定了结果再做手术。
之后,秃头医生给他们开了一堆药,一会怀疑是胃部有问题,一会又觉得是腰部脊椎有问题,各种检查、输液和药物都开了一大堆,方锦书楼上楼下来回跑,医院真是一个烧钱的地方,前不久刚缴费,没几天钱就消失了。
关键钱花进去不少,病情却没有半点缓解。
方锦书气得要死:“现在的医院只要不拍片,就看不了病呗?真不知道每年培养出来那么多医学生有什么用!”
最好笑的是,即使看完片子也不知道症状,倒是很会逼着病人签各种风险告知书,就算治死人也和医院没关系。(希望天下所有的庸医都不得好死)
崔书桐舔了舔嘴皮,艰难开口:“圆圆,这件事先不要告诉爸妈,他们年纪大了,免得跟着担心。”
方锦书的怒火一下子就消失了,全部转变成了怜惜,紧紧握着他的手,为他注入一股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那个秃头医生就是一个庸医,履历看着挺光鲜亮丽的,中看不中用,胡乱治疗一通,也没研究明白崔书桐的病因,住院半个月,反而搞得他更难受了。
这天,崔书桐打完点滴后,突然感觉胃部不舒服,又在厕所吐了一大堆。
气得方锦书直接冲进办公室,和中年秃头吵起来了:“我们住院了那么久,钱花进去不少,为什么病症比之前更厉害了?”
“现在医生不拍片就检查不出来是不是!他都这么严重了,我们都配合你们拍了那么多片子,为什么还是治不好?”
“你就是一个庸医!根本就不懂得病理就胡乱医治,只会骗病人救命钱,吃人血馒头的庸医!”
只要一想到崔书桐的难受,方锦书半点理智都没有了,在办公室像泼妇一样大吵大闹,如果医生们都没问题,谁闲着没事做医闹?
“圆圆,别闹了,咱们换一家医院就是了。”
不知何时,崔书桐拄拐站在了门口,嘴唇发白,虚弱不堪,被病痛折磨的连说话都有些吃力,即使这样,他依然保持良好的涵养,一如既往温和。
方锦书一下子就安静了,如果可以的话,她恨不得上手打这个庸医,可在崔书桐面前,她闹不起来。
他都这么难受了,再闹下去也无济于事,所以他们换了一家更好的医院,这次的医生没有乱来,胃痛就治疗胃病,背痛就治疗背部,崔书桐的病症终于得到了缓解。
方锦书让他停止了所有的工作,住院两个月,身体终于好转了,除了右腿还会犯痛,其他的和从前没什么区别。
方锦书忍不住抱怨:“都怪那个中年秃头胡乱治疗,如果早来这家医院,你就不至于这么痛苦了。”
“他的履历写的那么好看,谁想到竟然是一个庸医!”
“好了,好了,都过去了还说它做什么?”崔书桐苦笑一声:“医生的学历并不能说明什么,只能说明有些医生适合做科研,并不适合临床治疗。”
来年开春时,草长莺飞万物复苏,崔书桐的精神状态比从前好了很多,又变得活蹦乱跳
方锦书给他围上红色围巾,戴上白色棉帽,穿着厚厚的棉服,推着轮椅上的他下楼散了散心。
医院楼下有一棵槐树,虽然这个季节没有开花,但崔书桐盯着这棵槐树很久,有感而发:“圆圆,还记不记得你和叶蓓第一次来到我家的时候,那会槐花开的可美了。”
方锦书想起了这档子旧事:“怎么,你还想着叶蓓是吧?”
她可没忘记他的“风流韵事”,那时他车祸后消沉敏感,就处处勾引家里的小护工,恨不得一天换一个,真真风流浪子。
“哪有!我那会只是在演戏!你不要血口喷人好不好?”崔书桐竭力为自己辩解:“再说我又没和她们发生什么。”
“哼!”方锦书没好气瞪他一眼。
当然,她是不会和一个病人计较的,翻完旧账两人又和好如初,一起躺在病床缠缠绵绵聊起未来。
自从上大学后,因为家离学校比较近,而她也和宿舍那些女生也没有共同话题,所以申请了不住宿。
如今她既要兼顾学习,还要照顾崔书桐,幸好大三的课程减少了很多,给她很多时间补缺从前缺失的知识点,也有了更多的时间照顾他。